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哥林多与以弗所
林前 1:1> 保罗在何时何地写这封信的?
1:1 保罗第三次布道旅程中,在拜访以弗所(参徒 19:1-20:1 )期间,写了这封哥林多前书。保罗与哥林多教会很熟悉,因为他曾在第二次布道旅程中在那里住了十八个月(参徒 18:1-18 )。当他在以弗所的时候,听到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 1:11 );与此同时,哥林多教会也派遣了代表来拜访保罗,为教会的纷争征求保罗的意见( 16:17 )。于是保罗写了这封信,纠正他们的错误,并且答覆他们所询问的问题( 7:1 )。
林前 1:1> 被主呼召的可不止保罗一个,有他、她和……有你吗?
1:1 神特别呼召保罗来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每个基督徒都有一个职分、一个使命,也许有的人的角色更受注目,但对于神在教会和全世界的计划而言,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 12:12-27 )。要把自己的恩赐运用在神的事工上,只要你知道主的呼召,你就要尽心竭力地完成它。
林前 1:2> 保罗说蒙召作圣徒的有很多人呀,怎样才可以蒙召?
1:2 个别的邀请会使被邀请的对象感到被重视和受欢迎。我们都是“蒙召作圣徒”的,神个别地邀请我们成为祂永恒国度的子民。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是惟一能带我们进入此荣耀国度的,因为惟有祂可以除去我们的罪。接受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相信祂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救恩,就是接受神的邀请。
林前 1:3> 恩惠、平安在世难觅,在基督里却唾手可得,你得到了吗?
1:3 “恩惠”就是神在基督里白白赐给我们的救恩,领受恩惠就带来平安(参罗 5:1 )。在一个嘈杂、混乱、充满压力的社会里,人们极想得着平安,但许多人认为平安是无法寻得的,因而放弃了追寻。藉着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可以得到心灵上真正的平安。
林前 1:4-6> 保罗明明要教导他们,仍给他们祝福;我提点人时是……
1:4-6 保罗在这封书信中对哥林多教会的语气甚重,但在这信的开始,他仍然为他们感谢神,肯定他们是神的儿女,认定他们有属灵的恩赐。当我们要纠正别人的错误时,如果先肯定了神为他们所成就的事,就会更加有效。
林前 1:7> 他们既有恩赐,就可以成长,保罗写信要教导的会是……
1:7 哥林多教会既然有各样属灵的恩赐,就应该显现出基督徒的生命,对抗异端和世俗的败坏。但他们只顾争论什么是最大的恩赐,没有好好使用这些恩赐。在第 12 至 14 章,保罗深入阐述了这个问题。
林前 1:7-9> 竟然可以“无可责备”?我真不相信凭人的德行可以……
1:7-9 保罗向哥林多的信徒保证,当基督再来时,他们可以在神面前“无可责备”(参弗 1:7-10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各种恩赐或出色的表现,乃是因为耶稣基督已经为他们死了和复活了。凡相信主耶稣的人,当耶稣再来时都被当为“无可责备”的(参帖前 3:13 ;来 9:28 )。倘若你相信基督,即使信心很小,也可得到拯救。
林前 1:10-11> “一心一意,彼此相合”,谈何容易?──我心灰?不如你告诉我怎可不心灰……
1:10-11 要“彼此相合”就不可“分党”,而“一心一意”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想法都完全一样。事实上各人总有种种不同的意见,但只要他们都公认最重要的──耶稣基督是他们的主,就仍然可以和睦共处。在你的教会内,也应努力减少纷争,促进和谐,微不足道的分歧不应造成基督徒之间的分裂。
林前 1:12-13> 保罗说他们在“分割”基督,今天我们不会这样吧……
1:12-13 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争执是“分割”了基督,今日有许多不同的教会,也有不同的敬拜方式,因此我们很容易有“我的传道人比你的更好”的想法,其实这种比较也是在分裂基督。
林前 1:12-17> 人心不同,所师所崇也不同,哥林多教会如是,今天如是,难道忘了谁是信息的中心?
1:12-17 哥林多教会是一个人数众多、背景复杂的教会,因此不同的信徒喜欢不同的传道者。有些人跟随保罗,因为他建立了这里的教会;有些人在耶路撒冷时曾听过彼得讲道,因而跟随了他;有些人只听从亚波罗的话,他是一位极有口才、受人拥戴的传道者,曾在哥林多有很好的事奉(参徒 18:24 ; 19:1 )。虽然他们在信息的内容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性格上的差异,而吸引了不同的人。当时的教会面临分裂的危机。保罗在首十节经文里,十次提到耶稣基督,目的就是强调惟有祂才是他们信息的中心。神的信息必然比传信息的人更为重要。
林前 1:17> 人都有一种统揽全功的“心志”,神的工作却是要……
1:17 当保罗说基督没有差遣他为人施洗时,他并不是轻视洗礼的价值。洗礼是基督亲自命令的(参太 \cs15 28:19 ),初期教会已经实行这礼仪(参徒 2:41 )。保罗在此强调没有人能够做完所有的工作,保罗的恩赐是传道,因此他专心传道。基督教的工作必须以队工的方式进行,绝不能只靠一个传道者完成所有使徒的工作。我们必须履行神所托付给我们的使命,并全心全意地完成它。
林前 1:17> 没有口才,没有华美词句,也可以打动人心?我从未见识过怎么相信呢……
1:17 有些讲者喜欢夸夸其谈,但内容却空洞无物。保罗要确定自己所讲的言之有物,并且对听众有实际的帮助。他希望他们是因他的信息内容而受感动,而不是因他的演讲才华( 2:1-5 )。你不需要用夸大渲染的字句来传讲福音。福音的说服力是在福音本身,而不在于讲道者。保罗并不是反对人需要谨慎预备讲道的内容( 2:6 ),而是反对人企图用自己的知识或演说的技巧来吸引人。
哥林多前书的重点
林前 1:19> 人都想明了神,想凭己力认识祂,其实要认识祂不凭聪明……
1:19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 29 章 14 节来强调耶稣经常说的一个重点:神的道路不像人的道路(平常人的智慧);神赐人永生,人却无法靠自己得到。我们花一生的时间来积累人生的智慧,也不能得知如何与神建立个人关系,惟有藉着从死里复活的基督,才可以使我们得到永生,并享受与主同在的喜乐。
林前 1:22-24> 福音落伍了?为什么人竟说基督福音是愚拙的?难道信的人都是傻瓜?
1:22-24 许多犹太人认为耶稣基督的福音是愚拙的,因为他们认定弥赛亚必然行神迹奇事,以大能君王的身分来到世上,耶稣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复兴大卫的国度,反而像罪犯一般被处死。试问一个罪犯又怎能成为救主呢?希腊人也同样认为福音是愚拙的,他们不相信肉身复活,也看不到耶稣像他们所敬奉的诸神那样具有神秘的力量,他们认为一个被钉死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对他们来说,死就是失败,不是胜利。今日仍有许多人认为福音是愚拙的。我们的社会歌颂的是权力、影响力及财富。耶稣却是一个卑微、贫穷的仆人。从世界的角度看,人们只靠相信而不必用什么善行来换取救恩的这个信仰是落伍的,但事实是惟有倚靠基督我们才可以得救,认识基督才是最大的智慧。
林前 1:25> 越是简单,越难接受?人都喜欢信仰要有很多要求才成,说这才实在,是吗?
1:25 对于不信的人而言,基督为人的罪而死似乎是荒谬的。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但耶稣却战胜死亡的权势,复活过来。只要我们接受耶稣为救主,也可以得到拯救,脱离永死,得享永生。这个道理似乎简单得令人难以接受,人总喜欢寻求别的方法得永生(像行善、寻求智慧等等),但他们的努力必定徒然。那些单纯地接受基督救恩礼物的“愚者”才是真正最有智慧的人,只有他们才能与神永恒地在一起。
林前 1:28-31> 你要信祂,又不信祂其实很简单,怎算好?
1:28-31 保罗继续强调,接受救恩是如此简单,任何愿意明白的人都能明白,技巧和智慧不能使人进入天国。拯救的方法这样简单,因此没有人可以自夸,或以为自己的成就可以为自己带来永生。我们只能藉耶稣基督的死而得救恩,再无任何途径,我们只须相信接受就行了。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凡事富足(一 1 ~ 9 )
.神的恩惠( 4 )
基督徒是一个找到了新生命的属灵人。他不再活在物质或知识的层面上,在基督里他会发现拥有数不尽的丰盛。试想:
1. 这些财富有多少是属于你的?
2. 你是否明白神救赎的计划 ── 那种能向人传达的知识( 5 )?
3. 你是否肯定你的罪已蒙赦免,在神面前无可责备( 8 ,参罗八 1 )?
4. 你是否享受与基督“一同得分”( 9 )或与基督为友?
若你的答案全是肯定的,你便是一个灵性上的百万富翁了!
.神的旨意( 1 ):基督徒亦是一个找到了新方向的人。他不再愿意为自己而活和过 取悦自己的生活,他希望服事基督、跟随祂。他的祷告是:“不是照我的旨意行,仍是照 的旨意行。”
我们会问:“保罗,你远离家乡,在以弗所干什么?为何要写这么长的信给那里的人?”他的答覆会让我们清楚知道,按照神的旨意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单是一个基督徒的责任,也是获得真正平安和喜乐的秘诀。
祈祷 神啊,无论外面是怎样的黑暗,不要依我的心意而行,让我依 的旨意而行。 ── 《新旧约辅读》
基督是分开的么?(一 10 ~ 17 )
教会经常因为有内部的纷争而遭人攻击,别人这样攻击是正确的。这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保罗也曾面对这个问题。这里有两个提示,对我们可能有帮助:
1. 人身攻击和个人主义的抬头:哥林多的基督徒在各领袖间挑拨离间,引起纷争。他们并不仅仅做基督徒,却要做“保罗的”或“矶法的”基督徒。一个人的地位在教会里过分显赫时,常会出现危机。我们必须把眼光放远,不要因目前有最大和最好的基督徒领袖而自豪,因为我们不是向人效忠,而是向基督效忠。
2. 过分注重礼仪:他们愈来愈注重外在的仪式,过于生命的真义;愈来愈注重洗礼,过于福音本身;当人失去了原先纯正的目标,只在争论怎样做才更好时,便会开始争吵,并且分成敌对的党派,失去合一的见证。
你能否在以弗所书第四章看到基督徒合一的两大原则?请看第 3 和 13 节。圣灵所赐的合一乃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竭力保守”的。
祈祷 主啊,帮助我,使我与其他基督徒保持合而为一的心,而不是关注那些使我们分裂的小节。 ── 《新旧约辅读》
奇妙的十架(一 18 ~ 25 )
保罗的时代有三个非常傲慢的民族。犹太人以自己的道德标准自夸,希腊人却以他们在学术上的智慧而骄傲,罗马人则以强大的国势和物质的丰富为荣。对于这些人来说,神的爱、智慧和能力,竟会在十字架这个可耻的东西上彰显出来,实在不可思议。他们会感觉到:
1. 耻辱 ── 这是犹太人的想法。他们的弥赛亚,竟然要受这样的痛苦,对他们来说,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神背弃了祂的子民。
2. 笑话 ── 这是头脑精密的希腊人的反应。哪个有学识的人会接受这件事?
3. 惨败 ── 罗马人以为这不过是另一次意图推翻他们统治的行动而已。
.但在基督徒眼中,这件事是何等的不同!它不是耻辱,而是光荣,因在这件事上,他们看见了神无比的爱;它不是笑话,而是一个圣洁的神用最奇妙的智慧为罪人开的一条路,让人回到祂那里;它不是惨败,而是神将人从罪恶和羞辱中拯救出来,使他们改变成圣的胜利(参罗一 16 )。
祈祷 主啊,感谢你,因为在十字架上,我看见 的爱、智慧和大能。 ── 《新旧约辅读》
不能自夸(一 26 ~ 31 )
你有没有发现,在知名的伟人当中没有几个是基督徒: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一般而言,福音在普通人、卑微的人和穷人中传播得较快;保罗在这里提出了几点原因:
当一个伟人(无论是在机智、才干、财富或名声上的)发觉若要成为一个基督徒时或将会打击他的自尊,他便无法踏上完全交托基督的道路。
救恩若只是一些深奥的哲学难题,希腊人会很愿意接受;或者救恩需要好行为才能得到,犹太人也会接受;若是救恩可以在战争中赢取,罗马人也乐于接受;但神的救恩并非靠这些方法。救恩是一份礼物,所需要的是信心和顺服:而信心和顺服却是智慧的人、有能力的人和尊贵的人最难付出的。
可记得有人因为“以为”神的医治是可以用金钱购得而几乎得不到医治吗?请参阅列王纪下五 1 ~ 14 。
祈祷 主,帮助我明白,人的得救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许多专长。 ── 《新旧约辅读》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1:1-9 序言
1-3 卷首问安
1 “所提尼”:可能就是徒 18:17 提到的,一度管理会堂的人。
2 “成圣”:即被神分别出来作祂子民(参 6:11 )。
4-9 感恩
保罗为哥林多教会拥有各样的恩赐而感谢神。
7 “恩赐”(参 12:4-11 ):是神赋予信徒的才干、能力,目的为事奉祂,促进教会的增长。
恩赐全备并不代表灵性成熟(见 3:1 )。
1:10:4-21 教会分争
10-17 分党的现象
10 “都说一样的话”:即同心合意。
12 信徒各人拥护自己所佩服的教会领袖,形成党派,彼此分门别类。亚波罗派可能格外强调讲道者的口才(徒 18:24 ) , 矶法 ( 彼得)派也许强调这位使徒的首要地位
(参太 16:18 ) , 或紧守耶路撒冷大公会议的协议(徒 15:23-29 )。
“基督派”可能以“属灵人”自居。
13 保罗斥责分党,因为它破坏了基督身体的合一,高抬人而忽视基督的救赎。
“奉保罗的名受了洗”:或译作“受洗归入保罗的名下”。
14-17
保罗的工作是要传十字架的福音,不是要竖立党派。
14 “基利司布”:是保罗在哥林多传道初结之果(见徒 18:8 )。
1:18-2:16 神的智慧
1:18-2:5 福音与属世智慧
哥林多信徒之所以分争结党,原因之一是他们高举人的智慧。保罗因此指出:属世智慧有其限制,不能引人到神面前( 19-21 上) ; 耶稣藉钉十字架救赎人的道理,对世人来说似乎是愚拙的、软弱的,却在信徒身上显明了神的智慧和大能( 18, 21 下 -25 ); 在世人看来信徒是愚拙的、卑微的,却被神所拣选和使用( 26-31 ) ; 保罗昔日到哥林多时心情是软弱的,信息是简单的,却成了圣灵大能工作的明证( 2:1-5 )。为这缘故,人不应以自己的智慧或任何长处夸口,若有可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19 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赛 29:14 。
31 撮自耶 9:24 。
思想问题(第一章)
1.使徒保罗在 1-10 节中,使用“耶稣基督”一词达九次之多,你认为保罗多次运用此词和处理哥林多教会中的分争有何关系呢?
2.从 4-9 节看来,信徒对本身的恩赐应有什么态度呢?
信徒的指望又是什么呢?
3.是什么原因导致哥林多教会出现分争呢?参 10-17 节;比较 3:3, 4, 21 。
今日教会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形呢?
4.希腊人不接受十字架信息,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a.他们认为神是高高在上,不管闲事的,更不会亲自下凡,拯救人类。所以他们不信有神成肉身这回事。
b.他们崇尚玄妙之学,又好雄辩之辞。保罗所传的信息,既不深奥,词藻又不修琢,故很难吸引他们相信。
你今日有否犯了昔日希腊人的错误而拒绝福音?
──《圣经──串珠注释本》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使徒的小引(一 1-3 )
在保罗的哥林多前书的首十节经文中,提到耶稣基督之名,不会少过十次。这一封是艰难的书信,因为这封书信论到的是艰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保罗首先想到的就是耶稣基督,以后一再想到的也是耶稣基督。在教会里,有的时候发生难题,就用教会的法规去处理,这是以人的公正的态度去处理;在我们的日常事务上有什么难处,有的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心智精神力量,谋求解决。保罗并不这样。在艰难的景况之下,他仰望耶稣基督。在基督十字架的光照下及基督的爱中,他谋求解决。
这小引告诉我们三件事。
(一)它告诉我们有关教会的事。保罗说, 在哥林多上帝的教会 。这不是哥林多的教会;这是上帝的教会。在保罗看来,不论在那里,只要是基督徒聚会的处所,那里就是上帝教会的一部分。他不会说苏格兰的教会或是英格兰的教会;他不会用地方的名称去称呼教会;他更不会用宗派的名称去称呼教会。在他看来,教会就是上帝的教会。如果我们从这角度去看教会,我们就会有更多事实,使我们合一,少有地方上的不同,而使我们分裂。
(二)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关个人基督徒的事。保罗提起三要点。
(甲)他是 在耶稣基督里成圣的 。动词 \cs9 成圣 ( hagiazo )一字,意思是藉 献祭,把他分别为圣,归于上帝。基督徒是藉 耶稣基督的献祭,成圣归于上帝。做一个基督徒,就是基督为他死,并且确知这一件事,并且知道祂的祭是一件非常特别的捷径,使我们归属上帝。
(乙)保罗描写基督徒乃是 蒙召作圣徒的 。翻译圣经的人如了好几个字;原文圣经只用一个字。那就是 hagios 。这样翻译没有给我们一幅确实的图画。 Hagios 所指的乃是献给上帝的人或物,为上帝所有,为上帝所用。这一个字用于指一座圣殿或一件祭物,划分出来给上帝。如果是一个人,他被划分出来,特别归属上帝,他必须在品德上及生活上表明他是合乎上帝所用的人。因此 hagios 这一个字有译为圣徒的。
不过这字的字根意义是 分开 。一个 hagios 的人是与众不同的,因为他已经从寻常的人中分开,专属于上帝。这一个字是犹太人用作描述他们自己的;他们是 hagios
laos, 圣洁的百姓,与其他人民在完全不同的国度,因他们是特别的属于上帝,从众民中分别出来,事奉祂。当保罗称基督徒是 hagios 的时候,他的意思是他与别人不一样,因为他特别属于上帝,事奉祂。那种不同的表现并不是要避开日常的生活。乃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质素上。
(丙)保罗致书于 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 。基督徒蒙召,加入一个社团,他的界限包括一切上天下地。这对于我们有极大的好处,如果我们有的时候超越我们的小圈子,举首高瞻远瞩,想到我们是居于像宇宙一样大的上帝的教会。
(三)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关耶稣基督的事。保罗写下了‘我主耶稣基督’,于是,觉得好像说得不够,他改正他自己,又加上了 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耶稣基督不只属于一个人,或是一个教会。祂是我们的主,也是众人的主。基督真是奇妙,众人都特有耶稣基督完全的爱;‘上帝爱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好像只爱我们当中的一人一样。’
感恩的必要(一 4-9 )
在这段感谢的经文里,三件事特别显明。
(一)以前的应许,现已成为事实。在保罗向哥林多人宣扬基督教的时候,他告诉他们基督能为他们成就的事,现在他十分愉快的宣称一切他保证基督所能做的,都实现了。一位宣教士向一位匹克特( Pict )的君王说,‘如果你接受基督,你会见到奇事一件一件的发生──每一件事都会实现。’经过最后的分析,我们不能用辩论的方法,令人接受基督教;我们只能对他说,‘试一下,你就会看到所发生的事’,确信如果他这样做的话,我们所说的,必然实现。
(二)上帝所给的恩赐。保罗在这里用他一个喜爱的字, charisma 。这一个字的意义是上帝给人的白白恩赐。这恩赐是非人力所能获得,也是他不配受的。在保罗看来,上帝的恩赐有二方面。
(甲)救恩是上帝的恩赐。人不能依靠自己的成就与上帝重新和好。这不是一种赚得的恩赐;这完全是出于上帝爱心的厚惠(参阅罗六 23 )。
(乙)这是一个人所有的任何特别的恩赐,及在人生中任何特别的装备(林前十二 4-10 ;提前四 14 ;彼前四 10 )一个人有说话的恩赐或医治的恩赐,一个人有音乐的或其他艺术的恩赐,一个人的双手有工艺的恩赐──这一切恩赐都是从上帝而来。如果我们完全有这样的领悟,对于我们的人生,必会带来了新的特色和新的气氛。这一切才干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就,这些乃是上帝的恩赐,因此都是上帝的托付。我们不能随我们的意思用它们;我们要随 上帝的意思用它们;不能为我们的名誉利益,乃是为荣耀上帝和人类的好处。
(三)论到终极末后的事。在旧约中,常常见到 主的日子 。这一天是犹太人盼望上帝直接介入历史;这一天旧的世界要毁灭,新的世界要诞生;这一天众人要受审判。基督徒接过这一个观念,而把 主的日子 成为 主耶稣的日子 ,把这天当作耶稣大有荣耀权柄再来的日子。
这真是一个审判的日子。英国诗人卡德梦( Caedmon )在他的一首诗里画出一幅审判的日子的图画。他想像十字架矗立在世界的中心;从十字架上发出一道有 X 光般渗透力量的光线,揭穿一切事物的伪装,把真相显露出来。这是保罗的信仰,当最后审判来临的时候,在基督里的人,可以毫无恐惧的迎接它,因为他穿上的,不是他自己的善功,而是基督的功劳,因此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告他。
分裂的教会(一 10-17 )
保罗对在哥林多的教会所发生的事故,开始他的弥补的工作。他是在以弗所写的。当时在一位名叫革来的妇女的宅第中,有基督徒的奴仆,有事往哥林多去,回来带了分裂不和的不好的讯息。
保罗有二次称哥林多的信徒为 弟兄们 。正如一位老释经家伯撒( Beza )所说,‘弟兄们这称呼隐藏 深意。’保罗的用这称呼有二层的意思。第一,他减轻了他斥责的话,不像出自一个手持教鞭的老学究,乃是出于一位充满爱心的人。第二,他要向他们表明他们之间,分裂不和的不当。他们既是弟兄,他们应富有弟兄的爱,生活在一起。
保罗要把他们拉拢在一起,他用两个有趣的词句。 你们都说一样的话 ,(巴克莱的译文是:‘你们要讲和,弥补你们的歧见。’译者注)‘讲和’一词用于敌对双方,消除成见,言归于好。保罗希望他们彼此相合。 相合 是一个医药上的字,指折断了的骨又合上了,脱了臼又接上了。不合是不自然的。为 教会身体健康及有效活动,必须加以医治。
保罗指出哥林多教会的四个派系。他们没有离开教会,这种分裂乃是在教会以内。保罗所用分裂的一个字是 Schismata 。这字的意义是 衣服的裂缝 。哥林多的教会有危险变成一件丑陋的破衣。我们注意这些派系都用教会有声望的人的名字 -- 保罗,亚波罗,矶法。其实,他们与这些派系毫无关系。他们之间毫无裂痕。这些派系没有得到他们的同意,他们也毫不知情,就用他们的名字。世界上往往会有这样的事,所谓支持他的人,对他比他的公开敌人,更成问题。让我们看一下这些派系,找出他们的立场。
(一)有些人称为是属于 保罗 的。毫无疑问的,他们主要是非犹太人的派系。保罗时常宣讲基督徒自由的福音,不再在律法之下。很可能这一派系把自由变为放纵,利用他们新获得的基督教作为他们任意妄为的藉口。布特曼( Bultmann )说过,基督徒的表显是在基督徒接受的圣命中。他们忘了福音的表显是在他们接受的基督教真理的圣命之中。他们忘了,他们的被拯救,不是有自由去犯罪,乃是有自由不去犯罪。
(二)有的派系声称,他们是属于 亚波罗 的。在使徒行传十八章二十四节有亚波罗的简单的描述。他是一个从亚力山大来的犹太人,有口才,熟悉圣经。亚力山大是智力活动的中心。学者们以引喻解释闻名,从简单的经文中,可以获得最深奥的意义。这里是一个他们所行的例子。在亚力山大的作品中,有一本巴拿巴书信。它参阅创世记十四章十四节及十七章二十三节所论亚伯拉罕为其全家三百十八人施割礼。在希腊文里以数字代表字母。十人所代表的字母是 iota ,接下去的就是 eta 。这两个是 耶稣 ( Jesus )的首二字母。三百所代表的是 tau 。这是十字架的形状。因此,在古代所发生的这一件事上已经预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亚力山大的学问知识,充满了这一类的事。更进一步说,亚力山大人都是热中于学识的优美。事实上,他们 智化了 基督教。无疑的,这些声称属于亚波罗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他们把基督教从宗教变成哲学。
(三)有的声称属于 玑法 。矶法是彼得这个名字的犹太格式。他们大多是犹太人。他们教导一个人必须仍要遵守律法。他们是高举律法的律法主义者,因此,他们就忽略了恩典。
(四)有的声称他们是属于 基督 的。这里有两种可能。(甲)在希腊文,原文的抄本,绝对的没有标点符号,字间也没有空隙。很可能这里并不指一种派系。这是保罗自己的评论。这一段经文的标点符号或许是如下:‘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不过 我 是属基督的。’很可能这是保罗对这十分不幸的情势所作自己的评论。(乙)如果不是这样,它所指的是一派系,他们必然是一个小而严厉的派系。他们声称在哥林多,只有他们是基督徒。他们的错误并不在乎他们说他们是属于基督,乃是在乎他们一切行动都好像基督只是属于他们的。这很可能是一个小的,不妥协的,自义的派系。
我们不要想保罗轻视洗礼。受保罗洗礼的人都是非常特殊悔改信主的人。司提反或许是保罗所带领的第一个归主的人(林前十六 15 );基利司布正是在哥林多管理犹太会堂的那一个人(徒十八 8 );该犹或许就是招待他的主人(罗十六 23 )。主要的要点是──受洗是 归入耶稣的名下 。
这一词句在希腊文里,含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意思。把钱放在一个人的名下,就是把钱存入他的户口。出卖一个奴隶,放在他的名下,就是不容置疑的,这奴隶是为他所有了。一个军兵宣誓忠于该撒的名下,他就绝对属于 那 君王了。 归于名下 含有完全所有的意义。在基督教,其含意更深一层。基督徒不只为基督所有,并且以一种奇妙方法,与基督合一。这是保罗所要说的话,‘我深幸忙于传道,因为如果我有时间施洗的话,你们中间会有人说,他们受洗不是归基督而是归属于我。’保罗并不轻视洗礼;他庆幸的是他所做的没有令人误会他们不属基督而属于他。
保罗声称他用简单的话语,把基督的十字架置放在人的前面。以美丽的词藻,巧妙的语调,修饰十字架的故事,会令人想到文字,更甚于想到十字架的事实,想到写这故事的人,更甚于想到十字架的讯息。保罗的目的,在人前置放的,不是他自己,只是基督并一切他的伟大。
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一 18-25 )
对有文化教养的希腊人及虔敬的犹太人说来,基督教所讲的好像是一派胡言。保罗乃自由的引用以赛亚的话(赛廿九 14 ;卅三 18 )表明人的智慧必然失败。他用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引证世界上所有一切的智慧从末找到上帝,现在仍有人盲目摸索的追寻祂。人类的这种追求,乃是上帝的计划,使人了解他们自己的束手无策,这样,准备了接受祂的道路,祂乃是真的道路。
这基督教的讯息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研究使徒行传中的四篇伟大的讲章(徒二 14-39 ;三 12-26 ;四 8-12 ;十 36-43 ),我们看见在基督教所讲的道中,有些不变的因素。(一)宣告上帝应许的时候已经来到。(二)耶稣生平,受难,复活的概述。(三)宣告这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四)宣讲耶稣必再来。(五)逼切的劝告人悔改并接纳所应许的圣灵的恩赐。
(一)对 犹太人 说来,这讯息是绊脚石。有两个理由。
(甲)一个在十字架上结束生命的人,在犹太人看来,不可能成为上帝所拣选的人。他们指出在他们的律法上很清楚的说,‘被挂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诅的。’(申廿一 23 )。被钉十架的一件事,要证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对犹太人,这事的本身已完全加以否定。这似乎是不太寻常,不过就是把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放在他们的跟前,犹太人也不会想到受苦的弥赛亚。十字架对犹太人,在过去和现在一样,都是相信耶稣的难以越过的阻碍。
(乙)犹太人求神迹。在上帝的黄金时代里,犹太人寻求惊人的事件。就在保罗书写书信的时代里,有好几个假的弥赛亚。他们以神迹的应许去蛊惑百姓。在主后四十五年,有一个人名叫丢大( Theudas )的。他说服成千的人放弃了他们的家,跟随他到约但河,应许说,只要他一发令,河水分流,他们要在干地上由他带领,行过约但河。在主后五十四年,有一个人从埃及来到耶路撒冷,声称他是先知。他说服三万人,跟从他到橄榄山,说他一发令,耶路撒冷的城墙就要坍毁。这种事是犹大人所追求的。他们所见到的耶稣:他是温柔谦卑,避免炫耀,专门服事人,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
对他们看来,耶稣没有可能是上帝所拣选的那一位。
(二)对 希腊人 来说,这讯息很是愚拙。这也有两个理由。
(甲)在希腊人的观念中,上帝第一个特性是 apatheia 。这个字的意义尤甚于 没有感情 ;其意义是完全没有感觉。希腊人辩论说,如果上帝是有喜,怒,哀,乐的感觉的话,就在那时,表明人能使上帝感动,因此他乃大于上帝。所以,他们继续往下辩论说,上帝必然不能有什么感情,因此祂不会接受任何的感动。上帝的受苦,对希腊人来说,完全是一件矛盾的事。
他们说得更进一层。蒲鲁塔克( Plutarch )宣称,要说上帝参与人事,对上帝说是一种侮辱。上帝在必要上必须与世界没有丝毫的关连。 道成肉身 的观念,上帝成为人,会引起希腊人的反感。奥古士丁,在他没有归主之前,好久已是成名的伟大学者,能够以学者权威说,在希腊哲学家中,他们的教训几乎都与基督教的教训相平行的,只有一件在希腊的哲学中所没有的,那就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克理索( Celsus )在第二世纪末叶,剧烈的攻击基督教,写道,‘上帝是善,美,乐,并且是在最美,最善的地方。如果“祂下降而入人间”,他必卷入改变之中,从善变为恶,从美变为丑,从乐变为忧,从至好变为至坏。谁愿选择这种改变!对必朽的来说,改变是一件自然的事;不过对不朽的来说,他是住在永恒不变的境界里。上帝必不会接受这种改变。’希腊人想道成肉身是完全不可能的。对于有这样想法的人,像耶稣这样受苦的人有可能成为上帝的儿子,这完全是一件不可信的事。
(乙)希腊人追求智慧。希腊文 sophist (智者)一字,本来不含什么恶意,但后来这一字指一般头脑灵活,口齿狡猾,卖弄聪明,他能以三寸不烂之舌,把不好的说得头头是道,有它的理由。这一种人浪费无数时间,讨论那些不值得讨论的细事末节,他的目的不在乎解决问题,只是在玩弄头脑的游戏中,得到光荣。屈梭多模( Dio
Chrysostom )形容希腊的聪明人,‘他们像沼泽中的青蛙,阁阁高鸣;他们是人类中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愚蠢,却自以为聪明;他们展示他们的声名与学生的人数,好似孔雀展示它们的尾巴。’
我们无法描述这般在希腊有灿烂生花之舌的雄辩家。浦鲁塔克说,‘他们施展他们甜蜜的声音──音乐的声调,语气的抑扬,响应的共鸣。’他们注重的不是思想的内容;他们注重的是表达的方法。他们的思想可能含有毒质,只要它们外面包 糖衣。斐罗斯他杜( Philostratus )告诉我们说,在罗马有一位出名的智者,名叫亚得良( Adrian ),他的声名很大,只要他报信的人,拿 通告,说他在那里演讲,议会里就会空无一人,就是在看比赛的人,也会离开场地,去听他演讲。
屈梭多模描绘在哥林多地峡竞技会时热闹的情况,除了所谓智者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你们可以听到许多的智者,这一般可怜虫,高喊互相谩 g ,还有所谓他们的门徒喧嚷争吵;许多作者朗诵他们无聊的作品,许多诗人歌诵他们的诗篇,许多演戏法的卖弄他们的戏法,许多占卜者解释奇事怪异,成千的讼师扭曲讼事,不在少数的商贾高喊买卖。’希腊人沉湎于美丽的词藻。基督徒传道人以率直,毫不委婉的言语去宣扬讯悹。对希腊人看来,他们是一般粗俗没有教养的人,只配为人讥笑嘲弄,不配为人倾听尊重。
在这样的犹太或是希腊生活的背景里,基督教的讯息似乎很难有成功的机会;不过,正如保罗所说,‘上帝的愚拙比人的智慧聪明;上帝的软弱比人的刚强更有力。’
羞愧的荣耀(一 26-31 )
教会是由最单纯,最卑贱的人组成。保罗以此事为荣。不过我们不要想初期的教会完全是由奴仆组成。就在新约里,我们也看见社会上有崇高地位的人做了基督徒。例如:在雅典有丢尼修(徒十七 34 );帕弗的总督士求保罗(徒十三 6-12 );在帖撒罗尼迦和疪哩亚有尊贵的妇女(徒十七 4 , 12 );管银库的以拉都,他或许是在哥林多的(罗十六 24 )。在尼罗王时代,征服不列颠( Britain )的将军普罗塔斯( Plautius )的妻子葛丽西那( Pomponia Graecina )为道殉难。在多米田( Domitian )时代,第一世纪的末叶,国王自己的从兄弟,克勒门兹( Flavius Clemens ),因为相信耶稣,为道殉难。在第二世纪的末叶,俾斯尼亚( Bithynia )的总督普林尼( Pliny )写信给罗马皇帝图拉真( Trajan )说,基督徒来自社会的各阶层。不过教会的实在状况真是如此:其极大多数的基督徒都是单纯、卑微的人。
大约在主后一百七十八年,克理索( Celsus )写了一篇非常激烈的文章攻击基督教。他所讥讽的正是基督教的能以吸引一般平常的百姓。他宣称基督教的观点是这样的:‘不要让有教养的人接近,聪明人和有见识的人也是这样;因为这一类的事,我们都认为罪恶;只要让无知的,缺乏见识和教养的,愚蠢的人勇敢的前来。’他写 有关基督徒的话:‘我们看见他们留在自己的家里,有的是作整理羊毛的工人,有的是鞋匠或铁匠,他们是最未受教育及庸俗的人。’他说基督徒是‘像一 蝙蝠──或是从蚁洞里爬出来的蚂蚁──或是在沼泽周围的青蛙互相争鸣──或是在污泥的一角聚集在一起的虫咀。’
这正是基督的荣耀。在罗马帝国全国,共有六千万奴隶。在法律的眼中,一个奴隶只是一件‘活的工具’──他是物,不是人。主人可以抛弃一个年老的奴隶,像他抛弃一柄旧铲或一柄旧锄一样。他可以把酷刑加在奴隶身上以取乐;他甚至可以杀他。对奴隶说来,他们无所谓婚姻;就是他们的儿女都属他们的主人,正如母羊生出的小羊,不属母羊,而属于它的主人。基督教把人以为物的人成为真实的男人与女人,更进一步,使他们成为上帝的儿女;它使不受人尊重的人产生自尊;它使没有生命的人获得永生;它告诉人们,即使他们不受人注意,但是上帝却万分的关怀他们。它告诉人们,在世界的眼中,他们虽算不得什么,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他有重大的价值,甚至牺牲祂的独生儿子,为他们死。基督教以往是,现在仍然是,在整个宇宙中,最使人升高的东西。
保罗引用耶利米书第九章廿三,廿四节的经文结束这一段话。布特曼( Bultmann )这样说:最基本的一种罪是 自逞 或是 得人称赏的欲望 。只有在认识倚靠自己,我们不能做什么,只有上帝能为我们成全一切,真正的宗教就在此时开始。这是人生中奇妙的事,富人认识自己的软弱和缺少智慧,结果他成为强壮聪明。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想他能凭藉他自己应付人生的一切问题,结果却自取灭亡。
我们必须注意保罗所提出的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四件大事。
(一)祂是 智慧 。只有跟从祂,我们才能行在正道上;只有听祂的话,我们才能听见真理。祂是人生的专家。
(二)祂是 公义 。在保罗的作品中, 公义 的意思总是 与上帝有正当的关系 。只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永远不能获得。只有在我们认识惟有依赖耶稣基督的时候,我们才能获得。这并不凭藉我们为上帝做了些什么,乃是完全凭藉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为我们成全的。
(三)祂是 呈献 。只有基督的同在使人生达到它应达到的样式。伊壁鸠鲁( Epicurus )常告诫他的门徒说,‘你们的生活应当好似伊壁鸠鲁时常看 你们。’与基督的关系并无这‘好似’的两个字。基督徒与祂同行,只有与祂作伴的时候,人才能使他的衣服不受世界的污染。
(四)祂是 拯救 。戴奥真尼斯( Diogenes )常发怨言说,人们都 往见眼科医生,牙科医生,但从不见能医治他们灵魂的人(他所指的是哲学家)。耶稣基督能拯救人脱离过去的罪,现在的无援,及将来的恐惧。祂是帮助我们从自我及罪的奴役中的解放者。──《每日研经丛书》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第一段 引言( 1:1-9 )
一. 问安的话( 1:1-3 )
1.发书人( 1:1 )
1 使徒保罗虽然在众使徒中是最有学问的,曾在当代最有名的拉比迦玛列门下受教(徒 22:3 )。但保罗对那些崇尚智慧的哥林多人自荐时,并不说他是迦玛列的门生,一如现今许多人所强调的学位那样。他却自称为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 ,这是今日传道人应有的态度,蒙召的经历才是每一个神的工人应有的资格。哥林多教会中有人怀疑保罗是否是使徒(林前 9:1-18;15:8,10; 林后 12:11-12;11:23; ),所以保罗在书信的开端就用使徒的身份向他们说话。
“蒙召” 指蒙召作使徒,作基督的仆人。但下节之 “蒙召” 却是指一般信徒之得救经历。所有得救的人都是神从世界中选召出来的人。这 “蒙召” 的意义可根据上下文加以分别。
“使徒” 原文是奉差遣的意思。(详参 《彼得书信讲义》 ,彼前 1:1 注解 )
在圣经中,十二使徒有特殊的地位。圣经常把他们的名字并列(太 10:1-4; 可 3:16-19; 路 6:14-16; 徒 1:13 )。主耶稣在世时曾应许他们: “ …… 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太 19:28 )。 “十二个宝座,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这些话似乎把十二使徒的位分划定了范围,与其他有别。但犹大失去他的职分,由马提亚取代(徒 1:15-26 )。有人认为马提亚由抽签方式选出,且圣经未记述其工作表现,实际职分应由保罗取代。不过这种推想未免太偏爱保罗,因为圣经已经承认马提亚是使徒,如徒 1:26 : “摇出马提亚来,他就和十一个使徒同列。” 徒 2:14 : “彼得和十一个使徒站起 …… ” 。可见马提亚当时已立即被承认为使徒。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写使徒行传的路加,乃是保罗最亲密的同工,如果路加尚且认为马提亚已位列十二使徒,那么其他的人实在不必再说什么了。
但保罗与巴拿巴是基督复活之后,藉圣灵所设立的使徒,这一点毫无疑问(参徒 13:1-3;14:5 )。他们也是为基督的复活作见证的人,并有使徒所有之特权(徒 13:8-12; 林后 12:12 )
不过, “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 这句话,包括保罗蒙召和他成为使徒这两部份的经历。保罗从蒙召到成为使徒,其中间隔了相当的时间.按徒 9 章所记可知,保罗在得救的同时,也蒙神呼召他作传道的工夫。后来保罗在徒 26 章向亚基帕王作见证时,提到他当时曾听到主要差遣他到外邦人中去传道(徒 26:13-20 )。可见他得救的同时便蒙召作传道。但他实际上作使徒的工作,却是徒 13 章以后的事,就是在他受圣灵差遣,开始首次游行布道之后(见徒 13:8;14:4,6 )。这期间保罗曾到亚拉伯去,有三年的隐藏生活。后回到大马色,再赴耶路撒冷,曾见矶法(加 1:17-18 ),最后到安提阿教会,与巴拿巴等人同作先知和教师的工作,直到受圣灵差遣出外传道。按 Prof.
James L. Boyer 年表,保罗蒙召大约是主后卅三年,在安提阿受差遣时约为主后四七年,前后相隔了大约十四年。他蒙召十四年后才开始作外邦的使徒。这十四年中的各种训练和事奉,都是神的造就,为要预备他完成日后神所要托付他的使命。
所以保罗确知他自己是 “使徒” ,是在他事奉主十四年后,从神所给他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内心的负担,安提阿的各同工同心见证,和圣灵对他的差遣,然后他才真正开始去完成神的委托。在他蒙召之初,已有神在异象中的应许,在蒙召之后,又有神特别赐启示的经历。他曾被提到三层天,听到乐园隐秘的话,又深知福音的奥秘。在他开始受差遣向外邦传福音之后,他自己和同工也都看见他有使徒的权柄。神用各种神迹异能印证他的工作(林后 12:12 ),从这许多经历中,他确信自己是神所选召,作基督耶稣的使徒,且是特派向外邦人传福音的(罗 1:1 )。
“同兄弟所提尼” ── 按徒 18:17 提到哥林多管会堂的所提尼(同名),可能就是这所提尼。他曾因保罗被众人殴打,这时却作了保罗的代笔人。保罗将他与自己一同具名写信,可见保罗对他的尊重,在工作中不轻忽同工的贡献。
2.受书人( 1:2 )
2 本节只表明这封信是向哥林多地方的信徒而发。这节经文本身看不出使徒有意藉着对受书人的称呼,表明他认为一个地方只可以有一个教会 ── 像今日有些人所认为的:一个地方只可以有一个 “站地方立场的教会” 。事实上,使徒保罗当时所作的是开荒布道,设立教会的工作。福音刚向外邦扩展中,一个地方当然很少可能有一个以上的教会。即或在一个地方有一个以上的教会,使徒保罗对他们的看法,仍视为同一地方之内的教会(视为同一教会),而不会按他们的派别给他们个别地写信。因不论他们有多少派别,都是在这一教会内,所以在此保罗用了单数的教会。
“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这句话的重点应在 “神的教会” 而不是 “在哥林多” 。这不过很简单地表明教会是属神的,寄居在哥林多,如此而已!对哥林多人来说,强调教会是 “神的” 实在有特殊的需要,因为他们正在误把教会当作是 “人的” ,按着人而分起派别来。
“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 ,本句解释了上句,所谓 “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就是在哥林多地方所有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的人。所以哥林多地方教会的范围,就是包括一切在哥林多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绝不是只包括在哥林多 “站在地方教会立场” 而聚会的那班人。 “基督耶稣” 才是地方教会的范围,站地方教会立场的人不够资格作教会的范围,他们只够资格作一个派别的范围,但绝对不够资格代表整个地方的教会。
“成圣,蒙召作圣徒的” ,哥林多教会怎么能被称为成圣蒙召作使徒的呢?他们不是纷争结党,又有各种罪恶么?这句话足以证明我们上文的解释:保罗的重点在乎 “在基督耶稣里” 的范围。在基督耶稣这个地位里,虽然像哥林多这么不像样的教会,仍然被看作是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人。
“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主名的人” ,本句表示本书信并非只为哥林多信徒,也为各教会,虽然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未必跟别处教会完全相同,但人败坏的本性到处是一样的,所以属灵的原则对于解决人内心的恶欲,肉体的诡诈,也普遍适用于各教会。就像启示录七书信中一再提起的一句话: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神藉衪的仆人所传给各教会的信息,都是我们所当留心听的。所以,神藉保罗给哥林多教会的信息,也是给我们的。
“以及各处求告主名的人” ,为什么保罗不称各地的信徒为 “信徒” ,而称他们为 “求告主名的人” ? “求告” 在此不是形容一种动作,乃是形容一种人。使徒的观念中,认为所谓 “信徒” 就是 “求告主名的人” 。 “求告主名” 应当是信徒生活的特征,以致他们可以被称为 “求告主名的人” 。
“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在保罗书信的问安语(开端语)中,只有本书加上这么一句话,使徒要使那些哥林多分派分党的人,把眼光放得更大更远.基督不单是他们那一小群人的主,也是一切在各处求告主名的人的主。
3.祝祷( 1:3 )
3 “恩惠平安” 常在使徒的问安语中并用。这两样都出于神,但是它们可作为神所给人一切好处的代表.既有神的恩惠和平安,人间所能得到的一切好处,都已包括在内了。使徒为一切信徒如此祝祷,因为他们既认识神为父,又藉耶稣基督得成圣洁。这样的祝祷,正是合适他们。
二.感恩的话( 1:4-9 )
哥林多信徒虽有许多失败和软弱,但保罗却先看出他们蒙恩的一面,而为他们感恩。在此保罗为哥林多信徒的感谢有三:
1.为神所赐的恩惠感谢( 1:4-5 )
4-5 在此保罗先为神所赐给他们的恩惠感谢神。在保罗的书信中,常见他为人代祷,又为人感谢。更可贵的是,保罗常能在那些看来是软弱的信徒身上,先看到他们的长处,先留意可以为他们感谢神的方面。以哥林多教会而论,实在是叫保罗难过的教会,但保罗还是先为他们感谢神,因他先留意他们在神面前蒙恩的那一面。倘若我们也能用这样的态度来观察别的信徒,也必更为乐观而常存盼望。
2.为现今运用之恩赐感谢( 1:5-7 )
“又因 …… ” 表明 5 节所说的是另外的理由。 4 节使徒是比较概括性的为哥林多人在神前蒙恩而感谢。 5 节则是逐一地具体指出,他们蒙恩得救以后,怎样在基督里得着各种恩赐,就如口才、知识等,各样都全备。从 5 节起,保罗为他们感谢的事计有:
A.口才知识( 1:5 )
5 哥林多人很有口才.希腊人是善于辩论的,又按下文 22 节 “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可知希利尼人所求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指当时的希腊人讲究的学问,识说的。这原是哥林多人没有信主之前已有的社会背景。
在此保罗却特别提醒哥林多人,他们现今所有的口才知识是因在他里面而有的。因不论他们信主之前是否有口才知识,现在都该 “在他里面” 运用,都要归并到他里面去,按着他的旨意运用。
有人有知识而没有口才,无法表达出他的知识;另有人有口才却没有知识,所表达出来的,于人没有助益。但哥林多人这两样都有。
B.信仰纯正( 1:6 )
6 保罗向哥林多人所作的见证,就是基督是死而复活的主,是犹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所以哥林多人的信仰是纯正的。
本句的意思,不是注重保罗向哥林多人为基督所作的见证,而是注重他们自己所领受的见证。他们对基督救赎的信仰,已经坚固地存在心里,基督在世上所见证的,就是见证他正是神所差来的那一位救主。(约 3:16-17;
4:25-26; 5:24; 6:37-40; 12:25-26; 14:6 )
C.恩赐长进( 1:7 上)
7 上 虽然哥林多人灵性幼稚,且有各种肉体的纷争、结党,甚至有淫乱的事发生,但在恩赐上却没有一样不及人的。可见灵性长进与恩赐充足是两回事。有恩赐的人会作工,有口才,或领导能力 …… 这样的人很容易受人敬佩拥戴。若没有美好灵性,很容易偷窃神的荣耀,以自己工作的成就为夸口,甚至利用恩赐为自己求取虚名利益,结果可能忽然跌倒。
“你们 …… 没有一样不及人” 。注意,保罗在这里不是按个别的信徒来说,而是按整个哥林多教会与别的教会比较来说。他们在恩赐上,没有一样不及别人的。没有任何个人可以在恩赐上 “没有一样不及人” ,神只会把各种不同的恩赐分给教会中不同的肢体,由各不同的人领受不同的恩赐,然后全教会合起来,才会有全备的恩赐。教会在生命上的成熟也是这样.个别信徒生命都长进了,整个教会的灵性程度才会提高,但以哥林多教会而论,只是恩赐上格外长进,灵性方面却不长进。
D.等候主来( 1:7 下)
7 下 神给他们在恩赐上如此长进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叫他们等候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显现。换言之,要他们运用所得的恩赐广传福音,建立基督的身体。使魔鬼权下的人归服基督,使已经归服基督的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好在主来时,可以有所献呈。这就是 “可以等候我们主耶稣基督显现” 的意思。神给他们恩赐,绝不是让他们可以因所得的恩赐作为个人或团体的夸口,而是为了造就教会。
3 .为神将必赐下之恩感谢( 1:8-9 )
这两节经文所写的,是保罗对哥林多信徒在神前所有的信心。这样的信心,是使徒保罗为哥林多教会感恩的原因,所以本讲义把它列于感恩的话中。
我们若不能为别人在神前有信心 ── 相信神会施恩修理造就他们 ── 我们就必只见别人的弱点,而无法为他谢恩。保罗不但为哥林多人已蒙的恩感谢,也因信神必会坚固他们,在他们的身上继续作工,直到他们 “在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指责” 。他为此而感谢神。保罗这样的信心,最少在后书中得着若干印证。因林后 2:5-11;7:8-9 ,显示哥林多教会中犯罪的人已因他的劝责而忧愁悔改了。
注意:保罗不是信哥林多人,而是信那位 “信实的神” 。哥林多人当时的表现实在不值得保罗的信任。但保罗却相信那位施恩给他们的神,就是用宝血救赎他们的主,不但拯救他们,也必保守他们,直到见主面的时候。因着这样的信心,保罗为哥林多人感谢神.在此注意:
A.保罗信心的内容( 1:8 )
8 1. “必 …… 坚固到底”
“坚固” 是拯救之后,进一步的恩典。注意:不是坚固一时,乃是 “坚固到底” 。这坚固到底的意思并非他们受试探,不受各样的肉体软弱之牵累,而是虽然他们会受各样试探,且有诸般软弱失败,但他们终必在经历中认识主的恩典,认识自己的败坏,而在真道上坚固。
2. “无可责备”
此下半节补充说明上文坚固到底的意思:绝非任凭他们犯罪,惭愧地见主,乃是要藉圣灵的感动、工作,环境的拦阻、挫折或打击,又藉真理的引导、教训,开导人的愚蒙,光照人内心的黑暗,使一切属他的人,都毫不自欺地诚心转向他,便在 “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指责” 。
B.保罗信心的根据( 1:9 )
9 1. 根据神的信实 ── “神是信实的”
这是保罗对哥林多人信心的根基。圣经中多次对照神的信实与人的软弱。提后 2:13 说: “我们纵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约一 1:9 :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这就是说,在神那一边是不改变的,永远可信的.我们纵然失信于衪而犯罪跌倒,衪仍是可信的,仍等待着作我们忠实可靠的朋友,随时准备接受我们的悔改。
2. 根据神赐恩之目的 ── “与他儿子 …… 一同得分”
神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与他儿子耶稣基督一同得分。 “一同得分” 原文是与人合伙之意。 koino{nian 在路 5:10 译为 “伙伴” 。英文可译为 fellowship,
communication, joint participation, intercourse 等。 eis
koino{nian 有进入神儿子基督的份中的意思。显示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神选召我们的目的,是要我们与他儿子成为一伙,有亲密的关系。
第二段 责备( 1:10-6:20 )
在这一大段里面,保罗曾经责备哥林多教会八件事情。头一件,就是责备他们分争结党。箴 6:16-19 提到,神所恨恶的有六样,连祂心中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 “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 。可见自古以来,撒但就在神和百姓中间,作布散分争的工作。撒但对今天教会所用的诡计,也正如它对哥林多教会所用的一样。利用人的各种软弱,引起分争,使福音的见证被破坏,神的名受羞辱。
一. 责其分争结党( 1:10-17 )
1.其责备的动机与根据( 1:10-11 )
责备人必须先有纯正的动机和确实的根据。如果单因为个人的利益,或者没有事实作根据的一些推测,就责备人,这样,那责备人的,自己就该受责备。这两节说出保罗责备哥林多教会的动机和根据。
A.动机( 1:10 )
10 1. 保罗的第一个动机是因为弟兄的爱
在他要劝勉他们之先,保罗先提出他和哥林多人的关系是 “弟兄们” 。他为什么要劝勉哥林多人呢?因为彼此在基督里是 “弟兄们” ,因为在基督里作弟兄的,应当彼此相爱。主耶稣曾经吩咐门徒: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 …… ” (太 18:15-18 )。相爱的最高意义,不止是物质上互相帮助,更是在真道上互相勉励,在属灵的道路上彼此提醒。
2. 保罗劝哥林多人的第二个动机,是为耶稣基督的名
他是为着主的名不被毁谤而劝哥林多人,他不是怕个人工作声誉受亏损,乃是怕主的荣耀受亏损。他不但为基督的名劝哥林多人,也是藉着基督的名劝告他们,这跟他在西 3:17 “无论作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基督的名 …… ” (参弗 5:20 )所提的原则相符合。保罗并不是凭“教会创办人”的权威来劝哥林多人,而是靠耶稣基督的名。
藉着主耶稣基督的名来劝哥林多人,实际上也就是要哥林多人看重主名的荣耀,为主名的缘故接受保罗的劝告。保罗并没有为哥林多人受死流血,耶稣基督却为他们受死流血。他们不能靠保罗的名得救,却靠耶稣基督的名得救。凭保罗的名,哥林多人不一定要接受他的劝戒,因为哥林多人中间有很多是只佩服彼得或亚波罗的。但是凭耶稣基督的名,哥林多人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他们都靠这个名得恩惠,都有责任不使基督的名受毁谤。
3. 保罗劝哥林多人的第三个动机,是为教会的合一
他愿意哥林多人 “都说一样的话” 。这意思就是说,都高举耶稣基督的名,不要高举什么人的名。初期教会最大的特色,就是同心合意;哥林多教会能够建立起来,也是保罗跟他的同工同心合意工作的结果。但是哥林多教会里面的信徒,竟然彼此分争结党。保罗劝勉他们的动机,就是为叫他们保持合一的心,使福音能够兴旺。
B.根据( 1:11 )
11 “因为革来氏家里的人,曾对我提起” ,保罗在这里提到他怎么知道哥林多教会有分争。他明明告诉哥林多人,是根据革来氏家里的人的报告。为什么保罗明提革来氏家里的人呢?这样是否会引起哥林多人对革来氏家人不满意呢?革来氏,是一个女信徒,她可能因为见到哥林多教会这种光景,所以派人去报告保罗。保罗明提革来氏的名字,是很有智慧的做法,这样可以免去哥林多人彼此的猜疑。因为当时交通和通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保罗在以弗所,怎样能够知道哥林多教会里面有分争呢?必定是有人向他报告。革来氏既然向保罗报告哥林多教会的事情,她可能是没有卷入分争结党中的少数人之一。保罗提到她的名字,对革来氏不会有很大影响。
另一方面,保罗明提革来氏的名字,也表示革来氏敢为她所说的话负责任。甚至可能保罗这样作是先得到革来氏同意的。这样足证保罗对哥林多人的责备,并不是没有凭据的,乃是有人可以作见证的。
这件事对今天教会工作有两方面的教训:
1. 对传道方面
不要用不很光明的方法,私下侦察信徒或是同工之间的一些是非。有些教会领袖喜欢在信徒面前调查他同工的工作情形。这一类的调查,虽然有些时候好像是需要的,但是应当非常小心的处理。对于所查问的对象之灵性情形,说话行事是否爱主、敬虔、公正无私,事先都应该考虑到,否则就可能给那些教会中的 “小人” ,有机会搬弄是非,而且引起同工之间彼此猜忌。
2. 对信徒方面
教会信徒不要用匿名信向教会领袖提出什么控诉,这表示所报告的人不敢为他所说的事负责任。教会领袖也不能凭匿名信采取纪律上的行动(却也不可全然置之不理,应按实际情形,加以适当的留意)。根据主耶稣的教训:看见弟兄有错时,第一步是私下直接去劝戒他;第二步,如果他不听,就另外带两三个人同去,很准确地指出他的错,太 18:16 说: “句句都可定准” ,那就是说,这两三个人都确定对方错了。若再不听的时候,就告诉教会。
所谓 “句句都可定准” ,也表明那些作见证的人都是敢负责任的,不说模棱两可的话。基督徒是真理的战士,既然我们看见有错误,应该改正,为什么不敢改正我们所要改正的错误?为什么不敢为我们已经确知的错误作见证呢?这是真理战士当然的责任。
关于革来氏家人向保罗报告哥林多教会的分争,跟一般的搬弄是非有何分别?那分别是明显的,因为:
1. 革来氏所报告的是事实,不是捏造的。
2. 她的报告并没有从保罗得到什么好处,倒可能被哥林多人憎厌 …… 。
3. 她的报告单纯是为教会的益处,为主的荣耀,所以不能把她看作是喜欢搬弄是非的人。
2.指出哥林多人的错误( 1:12-13 )
A.高抬人过于高抬主( 1:12 )
12 这里保罗指出哥林多人高抬人过于高主的错误。
虽然保罗、亚波罗和矶法都是神的仆人。但是他们过份高抬人的结果,使他们各人拥护他们自己所佩服的人,形成党派。可能有人是因为保罗所传的福音得救,但是另外的人,是因为亚波罗或矶法得到另一方面属灵的益处。于是他们各人自认为与他们所崇拜的那位神仆是一党的;又以他们所崇拜的神仆为夸口,不以基督为夸口;不知不觉就形成教会中各样的党派。但是神给祂的仆人各有不同的恩赐、特长,为使教会的众圣徒从多方面得着造就。虽然从神的仆人得着属灵的恩惠,自然会对他产生一种敬爱的心,这原是对的,但过份的敬爱就变成崇拜,代替了神的地位,这就错了。
可见事奉神的人,多么需要时刻儆醒谨慎,保守向主忠诚的心。像保罗、亚波罗、矶法,虽然都不是自己想要结党,培养自己的势力的人,也都不是要人来崇拜他们。可是那些信徒却自动地崇拜他们,并且以他们的名目互相结党。如果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稍微有一点私心,那必定更容易引起教会表面分争结党的事。
在这里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保罗不只是责备那些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就是那些说我是属基督的,也一起责备。难道属基督不对么?保罗不是责备他们说 “属基督” 不对。乃是责备他们那种夸耀自己、轻看别人的观念。他们以为自己是属基督的基督的,成了属基督派,因此就轻看那些说属保罗的,或说属亚波罗的。他们自己说是属基督,就把别人当作不是属基督,以自己说是属基督的就是正统,别人就不是正统,如此分别别人、高抬自己。这种 “属基督” 派和其他的派别,实际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宗派的思想。使他们分争的,就是这种思想。不是不可以有保罗、亚波罗或矶法;不是不可以有不同的工作负担与恩赐应用;也不是不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团体;因为不是保罗、亚波罗、或矶法使他们分争结党,而是他们擅自以保罗、亚波罗、矶法,甚至于基督,作为分别彼此的那种心意,使他们分争结党。那种分别心意,才是不该有的。
B.重视洗礼过于福音( 1:13 )
13 在这里使徒保罗用了三个问题责问他们:
“基督是分开的么?”
这是一句反面的问话,意思是基督只有一个,是没有分开的。基督的身体当然也只有一个,不应该分争结党。这句话强调,我们在基督里是不能分开的。 “头” 既然不能分开, “身体” 当然也不能分开了。基督是分开的么?若不然,为什么哥林多人要彼此分开呢?
“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
这句话说明为什么不可高举我们所敬爱的人过于耶稣基督,因为无论我们所敬爱的是谁,都没有为我们钉十字架,只有耶稣基督替我们钉十字架。无论保罗、亚波罗、矶法,都不过是基督的仆人,传扬基督为我们钉十字架的福音而已!但基督却是为我们钉了十字架的救主。
“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么?”
从下文看来,哥林多信徒中,似乎有人把谁为他们施洗,就自认是属谁的,或以那为他们施洗的神仆为夸口。保罗在这里提醒他们,他们不是因保罗的名受洗归入教会,而是因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归入教会。
教会的领袖有责任常常改正信徒错误的观念。多半信徒只注重到宗教的仪式,而忽略它的真正意义。 “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么” ,这句话的重点在提醒信徒要紧的是奉谁的名受洗(基督的名),而不是谁为你施洗。如果只注重施洗的人或施洗的仪式,过于可以靠着得救的 “名” ,那么,他们就是看重洗礼过于福音的本身。这是哥林多人的另一项错误。
3.保罗的表白( 1:14-17 )
A.表白他为什么没有为许多人施洗( 1:14-17 上)
14-15 从 14 节开始,保罗举例说明,他为什么没有为许多人施洗。这样的说明,证明上文保罗责问哥林多人: “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么?” 似乎是因为哥林多人中间,有人以自己从什么人受洗为夸口。保罗在这里明白地表明他的态度。他绝对没有意思在教会里面建立他自己的势力范围,更不要利用替人施洗作为他的夸口。今天的教会,有的信徒也以有名的奋兴家或有名的神仆替他们施洗作为他的夸耀。也有些传道人以自己曾经为某些名人施洗,或是曾为多少数目的人施洗,作为他的夸耀。这实在是一种灵性幼稚的表现。使徒保罗所留给我们的榜样,和这一种态度刚刚相反。他是以没有为很多人施洗而感谢主,也就是他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记录而感谢主,免得有人以自己是保罗给他施洗的作为夸口,甚至误解施洗的意义,以为谁替他们施洗,就是奉谁的名受洗。
基利司布是保罗到哥林多传道福音的时候,最早的信徒之一(徒 18:8 ),该犹大概就是接待保罗到他家里的哥林多信徒(参罗 16:23 )。
16-17 上 司提反家,意思是指司提反全家。这司提反,绝不是那为主殉道的司提反。他是哥林多教会一位热心的信徒,在保罗写哥林多书的时候,曾经到以弗所,似乎是受教会的委托去侍候保罗的(参林前 16:17-18 )。
“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 ,这句话明显地表示,保罗认为传福音比施洗更要紧。因为传福音是关乎人的永生永死,而施洗只是关乎一种宗教的礼节,虽然也是一种信仰的公开见证,但究竟不是福音的中心,所以不能把施洗与传福音看作同等重要。对保罗来说,这不是他蒙召的特殊使命;按保罗蒙召的托付来说,这只是他附带的工作,不是首要的任务。而这一类的事,保罗认为不必他自己来作。上一节保罗说: “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 ,可以证明保罗对给人施洗的态度。他既然只曾给少数人施洗,为什么竟然 “记不清” 呢?可见保罗对为多少人施洗这件事,并不在意。反之,保罗对信徒的灵性问题、信仰的危机,却是常常记挂在心里(林后 11:28-29 )。保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际的工作上,对于那些属乎仪文礼节方面的事,却看作是次要的。
保罗这种态度与基督升天前的大使命并没有冲突。基督的使命也是以使万民作门徒为首要。并且保罗不是以为信了主之后,不必受洗,而是认为他自己所受的托付,主要的不是施洗。施洗的工作,可以由许多别人去做,就像主耶稣在世时,也是多半由祂的门徒施洗(约 4:1 )。
把一个罪人引到主的面前,使他重生得救,比较替一个要加入教会的会友施洗更要紧。今天的教会,看重一年当中有多少人受洗,过于引导多少人真正地归主;只求在工作上有可以报告的数目,不在乎有多少真正得救的灵魂;这实在不是使徒给我们留下的脚一。看重仪式、数目字,过于实际的工作效果,这是今天教会灵性低落的原因。
B.表白他为什么不用智慧的言语( 1:17 下)
17 下 这里所谓不用智慧的言语,就是不用很多可以表现他很有学问的言语。保罗不要故意叫人因为觉得他很有学问,佩服他的讲论,因而信耶稣。他认为这样就使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他要证明,那许多听见他所传的福音而信耶稣基督的,不是因为他的学问,乃是因为十字架福音本身的能力,是基督救赎的果效。
为什么保罗认为如果他用智慧的言语,又用世界的学问传福音,就会叫十字架落了空?因为世界的学问只能把人带到人的面前;只有十字架的福音,才能够把人带到神面前。如果人间的哲理能够拯救人、满足人,十字架的福音就变成多余的了。如果保罗传福音是凭世界的学问,那么,人家所信的是他的学问,不是福音,这样基督的十字架就落空了。
二.责备他们不明白十字架的意义( 1:18-2:5 )
保罗深知哥林多教会纷争的真正原因,不是什么教会的制度、组织、仪式的,而是不明白十字架福音的真谛。十字架的本质是使人无可夸口的,它使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任何等级,都站在罪人的地位,接受神的救恩。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好。所以保罗解决哥林多人纷争的方法,就是叫他们认识十字架的真义。
1. 阐释十字架的道理( 1:18-25 )
A.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大能( 1:18 )
18 为什么同样的十字架道理,对两种人却有不同的反应?主耶稣在马太 11:25 ,曾经这样祷告说: “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 主耶稣所说的话,虽然跟保罗这里所说的不一样,但所表明的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因为把十字架的道理看为是庸俗落后的,结果无法明白十字架救恩的原理,就以它为愚拙,拒绝所传给他们的福音,变成灭亡的人。但十字架的道理对于那些得救的人,却是神的大能。
这下半节有两个重要的字:
1. “得救” 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经历。
2. “大能” 不是一种道理,乃是一种能力。
十字架的福音不是一种知识,可以用寻求学问的方法来寻求;也不是一种逻辑,单单凭理性可以领悟的;乃是用信心接受,使它发生效果在你身上。为什么对那些得救的人,十字架的道理却是大能呢?因为他们不是把十字架的道理当作一种理论研究而已,他们是用信心,让十字架救恩发生能力在他们身上。
B.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智慧( 1:19-21 )
19 “智慧” 原文 sophia ,英译本多作 wisdom ,从 1:17-2:13 曾多次提及( 1:17,19,20,21,22,24,30;2:1,4,5,6,7,13 )。在这些经节中,这 “智慧” 主要的用法有两方面:
1. 指神的智慧。
2. 人的智慧。
用在指神的智慧时,是指神为人所成就的救法的奇妙,神按祂自己的旨意定下的救赎计划,不是属世的智慧所能知道的。用在指人的智慧时,实际上就是指属世的哲理,学问和人的聪明方面。例如: 1:9 “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 …… ” , 1:21 “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 …… 这些 “智慧” 既是神所要灭绝,不能认识神的,显然就是与神对立,不是属灵的智慧;既不是属灵范围内的智慧,当然就是指属世的智慧-包括敌对神的聪明和学问,以及受属世学问的薰陶所获得的才智。
本节到 21 的总意,是说明十字架的道理就是神的智慧。
按本节是引用赛 29:14 。当时犹太国受亚述王的威胁,有些领袖想要请求埃及的帮助,因为他们没有专心信靠神,只想倚靠世人(外邦强国)。他们这样想法,当然是按当时的政治局势,凭他们对时事之精明观察,所设想的 “救国之道” 。结果连他们所想倚靠的埃及也被亚述所灭,证明人的智慧渺小无益。虽然在人看来,倚靠当时的强国算是一种属世的智慧,但是神藉着先知警告祂的百姓,祂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保罗在此引证这件事情,是要说明:世上的智慧人只能够用普通的常识学问来分析、推断今世的事;结果只能按人所看为有效的途径,设法自救而已。但是人的得救和灭亡,却不是凭人常之理,乃是出乎神的智慧,超凡的能力,当然不是凭人的智慧所能够认识的了。
20 这一节中,保罗用充满挑战的问话,说明这世上有学问的 “文士” 和智慧人并不能够救人,甚至不能救自己。他们的学问和智慧,很快就显出是无用而愚昧的。他们的生命那样短促,对人类的贡献那么有限,以致世人对他们的学问和贡献,很快就淡忘了。等到神来查究他们的智慧和他们的哲理,究竟能对这个世界有什么好效果的时候,他们就早已在这个世界消声匿迹了,所以神藉使徒在这里问说: “智慧人在那里?文士在那里 …… ?” 当人在那里讥笑十字架道理愚拙的时候,使徒却要提出一些事实来答覆人的讥笑。他们既然以十字架为愚拙,那么世人凭自己的方法和聪明,何尝把这世界弄得更好呢?世人的罪恶一天比一天更深重,社会更不安宁,人心更险恶;却又否认十字架福音所指明的事实 ── 是人的罪使这世界败坏。那我们就不得不问:世人凭自己的学问所编制的各种挽救世界的方法,是否发生了效果?人类可以自救的凭据在那里呢?另一方面,尽管世人讥笑十字架为愚拙,但是那些接受十字架福音的人却得了救,生命有了改变。这样,到底是那些讥笑十字架道理的人有智慧呢?还是那些接受十字架道理的有智慧?
21 这节是上文的一个结论,有两点意思:
第一点就是:我们认识神不能凭人的智慧,要凭信心。藉着信心才能够得蒙赦罪,得着生命,并领受圣灵的教导,因而认识神和神的作为。
第二点就是:一个人或是自恃而趋向灭亡,或是谦卑接受十架救法而得拯救。
两者比较起来,那一种有智慧呢?当然,是那些信的人有智慧,那些倚靠自己智慧的人倒是愚昧了。这就是上文所说,神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的解释。
C.十字架是保罗的信息( 1:22-25 )
22 从犹太人的历史看,可以知道他们是一个拥有许多神迹的民族。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生以撒就是一个极大的神迹。后来雅各家在埃及受逼害,神为他们行了十个大神迹,领他们出埃及。他们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神为他们使红海的水分开,从天上降下吗哪,击打磐石为他们流出活水,使约但河的水停流,围绕耶利哥使城倒塌,为了争战使日月停留 …… 。所以说 “犹太人是要神迹” ,实在有很长久的历史背景。 “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在使徒保罗的时代,希腊人的文化、哲学,都是当时的人所尊重的,所以希利尼人是讲究学问的。徒 19 章,保罗在推喇奴的学房和当时的人辩论真道,其中大多数是希腊人。
使徒保罗既然生来就是犹太人,又具备当代希腊人所尊重学问,可是他既不强调神迹,也不强调学问,两样都不 “表演” ,只高举耶稣基督。
23 “我们却是传 …… ” ,虽然犹太人求神迹,希利尼人求智慧,我们还是要传钉十字架的基督。保罗并不因为犹太人要神迹就高举神迹,希腊人要智慧就高举智慧。保罗既然能够行神迹,又能够讲学问,但是他还是要高举十字架的耶稣基督。可见保罗必然认为,高举钉十字架的基督,比要神迹、求学问更为优胜。因为基督的十字架就是神最大的神迹。神道成肉身、为人受死、复活升天,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神迹呢?基督也是神智慧的代表。因为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 (西 2:3 )。有了基督,就有了神迹,也就有了智慧;而且不是叫人败亡的智慧,乃是叫人认识神的智慧;不是只满足人好奇心的神迹,乃是叫人从罪恶和死亡中活过来的神迹。
“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 ,犹太人以他们的祖宗许多超然神奇的经历作为夸耀,而轻看拿撒勒人的耶稣,拒绝了十字架的福音。希利尼人却以他们的学问为夸耀,而轻看十字架的福音,他们所夸耀的虽然不一样,但拒绝十字架的福音却是一样。人可以因骄傲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就是拒绝福音,自取灭亡。所以十字架的基督成为他们的 “绊脚石” 。
24 “那蒙召的” ,与本章第 2 节所说 “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 意思相同。这一节可看出蒙召的与没有蒙召的分别。没有蒙召的,有犹太人与希利尼人的分别,有要神迹和求智慧的分别;但蒙召的,并不分犹太人或希利尼人;没有蒙召的以十字架的道理为愚拙;蒙召的却以十字架的道理就是神的力能力、神的智慧。
“神的愚拙” ,这不是说神真的愚拙,而是一种比较的讲法,全节不能分开来看。使徒的意思是:纵然十字架的道理是神的愚拙,这愚拙还是强于人的智慧。纵然基督钉十字架被看为是神的软羽,这软羽还胜过人的强壮。因为这被人看为愚拙的十字架,却能把人从灭亡里面拯救出来,被人看为软弱的基督,却胜过了掌死权的魔鬼。
2.说明神拣选之恩的奇妙( 1:26-31 )
26 这里指出,哥林多信徒中间,按肉身说,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贵的不多。这 “不多” 可以按神来看,也可以按人来看。按人来看,他们与世上许多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贵的人比较起来,实在是少数中的少数。福音的向外扩展,并不是先从有地位、有权势、有学问的人开始。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所选召的门徒多半是贫穷的人;使徒们向外传福音,也是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要对象。以哥林多教会来说,保罗到哥林多传福音的时候,要自己织帐棚来维持生活。在头一批信主的哥林多人中间,恐怕最有地位的不过是管会堂的基利司布一家(徒 18:8 )。后来保罗在哥林多受犹太人控告,并没有一个有地位的信徒替保罗争辩,还是神自己感动方伯迦流,不听犹太人的指控,把那些控告保罗的人撵出会堂。这些人因为告不到保罗,便揪住管会堂的所提尼,在堂前打他(徒 18:12-17 )。可见哥林多教会里面有权力、有尊贵的人实在不多。其实不论那一个时代,真教会在世界上都是属于少数的一群,如果我们要凭世界的智慧、能力、地位来夸口,就是跟世人比较,也远不如他们。
另一方面,这 “不多” 可以按神来看。纵然哥林多人实在是大有学问、能力、地位,在神的眼光看起来也是微乎其微,算不得什么。上文保罗称赞哥林多人凡事富足,口才智慧都全备( 5 节),这是根据神的恩赐说的( 7 节)。可惜哥林多人有一点恩赐,就以他们的知识学问为夸耀。其实他们如果要凭学问知识夸耀,不要说在神面前无可骄傲,就是跟使徒保罗来比较,也没有什么可夸的。
所以本节保罗是从反面提醒哥林多人:他们无论从那方面看,都不算很有智慧、能力与尊贵,所以他们也用不着轻看别人,夸耀自己。
27-28 这两节中,保罗是从正面讲到神拣选之恩的奇妙,与上节互相补充。上一节已经暗示哥林多人,如果要凭肉体夸耀他们的智慧、能力、尊贵,就跟那些不认识十字架道理的人一样愚昧。这两节指明,神所拣选的正是愚拙的、软弱的、卑贱的、被人厌弃的、以及无有的。哥林多人既然是被神拣选,那么,他们也是属于世上愚拙、软弱、卑贱的那一等人了。
“拣选” 是含有属于好的才被选上的意思。因为普通人的观念,无论选东西或选人,都是选自己认为是好的。哥林多人可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他们既然被神选上,当然因为他们有智慧、有能力、有尊贵、比别人强。使徒要改正他们这种错误。神拣选的恩典,并不因为他们比别人强,倒是因为他们是属于愚拙、软弱、无有的那一等人。
29 这一节说明神为什么要拣选世上愚拙的、软弱的,就是要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上文 27,28 节已经有这个意思:神拣选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有智慧的人似乎条件较有利,可以被神选上;但是他却因为有智慧而自高自大,蔑视十字架的救恩,因此反而被神弃绝。那些愚拙的,倒因为接受神的救恩得救。结果有智慧的反而比不上愚拙的,而觉得羞愧。本节把世上愚拙的、有智慧的、软弱的、强壮的等等 …… ,都合并起来讲,称为 “一切有血气的” 。愚拙的蒙神拣选,没有可夸;智慧的不蒙拣选,也没有可夸;软弱的蒙神拣选,没有可夸;强壮的不蒙拣选,也没有可夸。所以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
本节解明了为什么神拣选愚拙、软弱、无有的,因为一切有血气的本来就都是愚拙、软弱、无有的。他们之所以有愚拙与智慧、软弱与强壮、无有与有等的分别,其实只是他们自以为有智慧,自以为强壮,自以为有而已!在神面前,最有智慧的人还是算愚拙,最刚强的人还是算软弱。世人在神跟前,全都是愚拙的。
30-31 这两节的原理和以弗所 2:8,9 的原理一样。保罗用十字架救恩的基本原则,作为这个小段的结论。从这两节我们可以看见,十字架救恩有四项重要的原则:
1. 得救是根据在基督里的地位,不是根据人在世界上的成就,或人本身的品德。
2. 得救是本乎神。所谓本乎神,就是由于神、根据神 …… 这和弗 2:8 所说的: “本乎恩 …… 乃是神所赐” 的意思是一样的。
3. 是因神使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神不是改变或者补救人的智慧、人的公义、人的圣洁、和人的救法,乃是把人的这一切都放在一边,让基督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取代人所有的。
4. 使一切人只能指主夸口。这是十字架救恩的目的,叫人不敢以自己的任何长处为夸口,专一以耶稣基督为夸口。既然所有的人都以基督为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我们就都不能向别人夸口,只能夸耶稣基督。
这个小结,把哥林多人纷争结党的根本原因指出来。这也是解决他们彼此分门别类最有效的方法。他们所以不能彼此相合,就是他们都以自己所崇拜的人为夸耀。如果他们都晓得专以基督为夸口,就自然会彼此相合了。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注释
壹.介绍(一 1 ~ 9 )
一.祝福(一 1 ~ 3 )
一 1 保罗 在往大马色的路上 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 。这呼召并不是来自人或透过人来传达,而是直接来自主耶稣。 使徒 一词直译就是“奉差遣者”。第一代的使徒是亲眼看见复活的基督的见证人。他们能行神迹,证明他们所传的信息是来自神的。特尔斯脱根的诗句诚然道出保罗的身分:
蒙神的儿子基督差遣,我往那天际般的遥远地;这权能的职授,是出于衪的钉痕手。
保罗写这封信的时候,有一位叫 所提尼 的 兄弟 与他一起,因此保罗问安时提起他。我们不能肯定他是否就是使徒行传十八章 17 节提到的所提尼。这住所提尼是管理会堂的,曾被希腊人公开殴打。大概这位领袖因保罗传道而得救,现正在福音事工上帮助他。
一 2 首先,这封信是 写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的。世上没有一个地方太过败坏,是神的教会不能在那里建立起来的。这是个很大的鼓舞。此外,保罗将哥林多的教会描述为 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成圣 的意思是指从世界分别出来归神,所表达的是所有在基督里的人的身分。至于他们的实际情况,他们应天天致力过圣洁的生活。
有人辩称,成圣是神施恩而带来的明确作为,使人可以完全根除自己的罪性。这种见解却与本节的教训相连。哥林多基督徒的实际生活,距离应达到的圣洁水平还远,但事实始终不变,他们因神的缘故在身分上已是 成圣 的了。
他们既是圣徒,就是一个伟大相交群体的成员; 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 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虽然这书信的教训主要是针对哥林多圣徒的,但也适用于全世界承认基督是主的相交群体。
一 3 可以说哥林多前书这封书信,是透过独特的手法讨论耶稣主权的。在讨论有关教会和个人生活的众多问题时,保罗一贯地提醒他的读者耶稣基督是主,而我们的一切言行都应以这伟大的真理为依归。
本节是保罗常用的问安语。 恩惠、平安 涵盖他所传的福音。 恩惠 是各种福气的根源,而接受神恩惠的人,在他生命中会生出 平安 的效果。这些宝贵的福气都 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 而来。保罗在提到 神我们的父 时,毫不犹豫地以同等语调提到 主耶稣 。在新约圣经中,这种表达方式司空见惯,宣示主耶稣和父神是同等的。
二.感谢(一 4 ~ 9 )
一 4 保罗问安完毕,便为哥林多信徒并神在他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而感谢( 4 至 9 节)。保罗生命的一点高尚特质,就是常在其他信徒生命中寻找值得感谢神的地方。如果他们的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赞许之处,那么他至少也会因 神 为他们所成就的一切而献上 感谢 。这里的情况正是如此。哥林多信徒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那种属灵的基督徒。然而,保罗最少也可以 因神在基督耶稣里所赐给 他们的恩惠而感谢神。
一 5 神向哥林多信徒施恩的明显证据,是他们得到圣灵丰富的恩赐。保罗特别提到的恩赐是 口才、知识 都全备,相信意思是指哥林多信徒拥有的恩赐,包括说方言、翻方言和有异于寻常的知识。 口才 是外在的表达,而 知识 则是内在的领受。
一 6 他们既有这些恩赐,足以证明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动了工。这正是保罗所指。他说: 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 他们听了保罗 为基督作的见证, 便用信心接受了。神赐给他们这些超然的能力,目的是证实他们的确已经得救。
一 7 就拥有恩赐而论,哥林多教会决不比其他教会差。但单拥有恩赐,并不是真正属灵的记号。保罗感谢主,并不是因为哥林多信徒凭自己做了些什么。恩赐是主升天后赐下来的,并不在乎得恩赐的人本身的优点。人得到恩赐,都不应骄傲,却要谦卑地为主运用恩赐。
至于圣灵所结的果子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是关系到信徒是否愿意降服在圣灵的管理下。在生命中结出圣灵果子上,保罗不能称赞哥林多信徒。他只能感谢主赐下恩赐,但这并不是由他们作主的。
使徒保罗其后甚至在书信中责备这里的圣徒滥用恩赐。但这时候,他感谢主奇妙地赐下这么丰富的恩赐给他们。
哥林多信徒在 等候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显现 。到底这是指基督回来接衪的圣徒(帖前四 13 ~ 18 ),还是指主与衪的圣徒一起回来(帖后一 6 ~ 10 ),抑或是二者,圣经学者意见不一致。前者指基督单单向信徒显现,后者是衪向全世界显现。信徒都殷切(圣经新译本)地盼望被提和基督荣耀的显现。
一 8 保罗表示,他相信主 必坚固 圣徒 到底 ,叫他们 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再一次叫人诧异的,是保罗为了神将要成就的事感谢,不是因哥林多信徒成就了什么而感谢。他们既已相信基督,而神又赐他们属灵的恩赐以作证明,因此保罗有信心神会为自己而保守他们,直至基督回来接走属衪的人。
一 9 保罗对哥林多信徒如此乐观,是因为那位呼召他们 与他儿子……一同得分的神 是信实的。他知道神既愿意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使他们可以分享我们的主的生命,衪就决不会让他们从自己的手上流失。
贰.教会里的紊乱情况(一 10 ~六 20 )
一.信徒间的纷争(一 10 ~四 21 )
一 10 保罗开始处理教会里的 分党 问题(一 10 ~四 21 )。他语带爱心地劝勉信徒要合一。不过,他没有运用使徒的权柄来命令他们,而是以弟兄身分作出温柔的吁请。这合一的请求是根据 主耶稣基督的名 ;名字既代表位格,这请求就是根据主耶稣的位格和衪一切的作为了。哥林多信徒高举人的名字,于是引致纷争。保罗所高举的,是主耶稣的名,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属神的人带来合一。说 一样的话 ,就是 要一心一意 ,异口同声。在忠诚和效忠上,他们要合而为一。当基督徒有基督的意念时,就会产生这种合一。在下面的经文,保罗告诉他们如何实际地效法基督的意念。
一 11 保罗是从 革来氏家里 的人,得知哥林多教会纷争的消息。保罗说明消息的来源,为基督徒操守立下重要的原则。除非我们愿意让人知道我们是消息的来源,否则就不应将有关弟兄姊妹的消息传出去。如果今天大家愿意效法这榜样,教会就不会遭闲言闲语所困扰了。
一 12 地方教会内部分党分派,各自标榜自己的领袖。有认为自己是属 保罗 的,有说是属 亚波罗 的,也有标榜属 矶法 (彼得)的。有人甚至表示自己是属 基督 的,大概是指只有他们是属衪的,其他则不然!
一 13 保罗由本节至 17 节,愤慨地责备党派之争。在教会内分党分派,就是否定 基督 身体的合一。追随属人的领袖,就是轻看为人类钉十字架的主。标榜人的名字,就是忘记在受洗时曾向主耶稣表示效忠。
一 14 哥林多教会内有党派之争,但保罗庆幸他只是给教会寥寥可数的人 施洗 。在让保罗施洗的人中,他提到 基利司布和该犹 。
一 15 , 16 他决不希望有人说,他们是 奉 他 的名受洗 的。换句话说,他不打算有归属自己的信徒,也不争取知名度。他的唯一目标,是要引领男男女女归向主耶稣基督。
保罗再三思索后,记起也曾 给司提反家施过洗 ,但他却 记不清 还有没有别人。
一 17 他解释 基督差遣他 ,主要 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 。这并不表示保罗不相信需要施洗。他说明,他确曾为一些人施洗。他的意思是,他的主要工作不是施洗。他大概是将这工作交给其他人处理,或许是交由地方教会中的一些人负责。然而,本节却足以证明,在得救的问题上,受洗不是决不可少的一步。否则,保罗就会在这里表示,他庆幸除了基利司布和该犹之外,他并没有引领任何人得救了!这样的观念站不住脚。
保罗在本节下半,畅顺地交接下文。他 传福音 ,并不用 智慧的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他知道,如果别人是因他的雄辩或言辞而受吸引;那么,他致力要令人认识 基督的十字架 真义的目标,会因自己的缘故而落空了。
我们记着哥林多信徒是希腊人,极崇尚人的智慧,这可帮助明白下面的经文。他们视哲学家为民族英雄。这种思想明显地已溜进了哥林多教会。有人意图使福音看来较容易为知识分子接受。他们认为福音在学术界毫无地位,所以便意图将福音的信息知识化。这种对知识理性的崇拜,明显是导致按领袖分党派的原因之一。任何要使福音较易被人接受的意图,都完全走了错方向。神的智慧与人的智慧,有天壤之别,没有人能使二者调和。
保罗又陈明高举人是错的,并强调这样做有违福音的真义(一 18 ~三 4 )。他首先指出,十字架的信息正与人心目中的真智慧相反(一 18 ~ 25 )。
一 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 。伯恩斯很恰当地指出:
在十字架上的死,叫人联想起羞辱和可耻。只说一个被钉十字架者的受苦和受死所带来的救恩,只引来他们内心产生纯粹的轻蔑和鄙视 1 。
希腊人是智慧的爱好者(这正是“哲学家”的直译意思)。然而,福音的信息却丝毫不能使标榜知识的人动容。
在 那些 得救的人 来说,福音 却为神的大能 。他们听见了这信息,凭信心接受了,重生更新的神迹就在他们的生命中出现。本节说明一件严肃的事实,就是人只有两类,一为灭亡的人,另一是得救的人。并没有二者之间的一类。尽管人们爱戴人类的智慧,但只有福音能带来救恩。
一 19 以赛亚(赛二九 14 )早已预言,人凭自己的智慧,会认为福音是难以接受的:
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 。
庄燊在《威克理夫圣经注释》中指出,按照上下文,这些“说话是神谴责犹大中的智慧人,他们在面对西拿基立的威胁时采取与埃及结盟的政策。 2 ”诚然,神喜欢用一些在人眼中看为愚蠢的方法,以成就衪的旨意。衪常用的手法,往往为这世上的智慧人所嘲笑,却能准确而又有效地达到衪所要的效果。例如,人的智慧叫自己确信可以透过努力或功劳来换取救恩。福音却指出人尽一切努力也不能救自己,并陈明基督是唯一到神那里的道路。
一 20 跟,保罗作出一连串挑战, “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 当神制定救恩计划时,可有征询他们的意见?单凭他们的智慧,能设计出这样奇妙的救赎计划吗?他们能够起来推翻神的说话定旨吗?答案是坚定的“不能!” 神……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 。
一 21 人凭自己的 智慧 不能认识神。多个世纪以来,神给人类这个机会,结果人失败了。于是, 神就乐意 透过传讲十字架这在人看来是愚拙的道理,来 拯救那些信的人 。传讲所谓愚拙的道理,就是指十字架。当然,我们知道十字架的道理并不愚拙;但在人类尚未蒙启迪的思想中,这看来确似愚拙。高德说,本节包含了整全的历史哲学,是所有史籍加起来的总要。我们不应轻轻略过本节,却要深入细想其中深邃的真理。
一 22 犹太人 的特点,是 要神迹 。如果他们看见神迹的话,就会相信。另一方面, 希利尼人 则求 智慧 。他们眼于人的理性、推论、逻辑。
一 23 但保罗并没有迎合他们的要求。他说: “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 正如有人说:“他不是个爱看神迹的犹太人,也不是个爱谈智慧的希利尼人,却是个爱救主的基督徒。”
在犹太人 ,钉十字架的基督是 绊脚石 。他们期待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出现,拯救他们脱离罗马的欺压。然而,福音却为他们预备一位钉在十字架上受羞辱的救主。 在外邦人 ,钉十架的基督是 愚拙 。他们不能明白,一个看来在软弱和失败中死去的人,怎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 24 但令人惊讶的是,犹太人和外邦人所追求的,竟奇妙地在主耶稣身上找到。凡听见衪呼召并相信衪的, 无论是犹太人、希利尼人,基督 就成了 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
一 25 事实上,神岂有愚拙和软弱。但使徒保罗在本节表示,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愚拙,事实上比人所能及的更具智慧。同样,在人眼中看来似是神的软弱,到头来还是比人所能做到的更为强壮。
一 26 保罗讨论过福音后,转过来谈到蒙神藉福音呼召的人( 26 至 29 节)。他提醒哥林多信徒,你们蒙召的,按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常有人指出,本节说的意思是不多,而不是绝无仅有。有一位英国贵族妇女曾作见证说,正因这微小的分别,她才有得救的机会。
哥林多信徒本身,也不是属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所接触到的,并不是一些听起来很了不起的哲学思想,而是简单的福音信息。既是如此,他们又为何要过分地重视人的智慧,并对那些致力使信息能迎合世俗智慧的传道者推崇备至?
如果人要建立教会,就必致力吸收社会上最显赫的人为会友。但本节教导我们,为人所重视所称道的人,在神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衪所呼召的人,多都不是世人眼中的重要人物。
一 27 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 。正如苏艾雷说:
艺术家所用的材料愈简朴,而仍然能保持同等的艺术水平,就愈受推崇欣赏。征服者动用愈少兵力,而仍然赢得重大胜利,就愈显出雄才伟略 3 。
神用号角的声音,使耶利哥的城墙倒塌。衪将基甸的军队从三万二千人减至三百人,然后用他们来将米甸的大军驱逐。衪用珊迦手中的赶牛棍打败非利士人。衪又使参孙能够用一块驴腮骨来击溃整支军队。我们的主只用了几个饼和几条鱼来喂饱五千人。
一 28 保罗还加上 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 ,组成人称为“属神的上将级愚兵”。神用这些人看不中的材料,来 废掉那有的 。换句话说,衪喜欢拣选一些在世人眼中毫无地位价值的人,用他们来荣耀衪。如果基督徒奉迎大人物或知名人士,却蔑视卑微的圣徒,就应当接受这些经节的责备。
一 29 神拣选世人眼中毫无地位的人,是要使一切荣耀都归与衪自己而不是人。由于救恩完全出于衪,因此只有衪配受赞美。
一 30 本节进一步强调,我们如今所成为的并所得的,都是本于衪,而不是因为任何哲学思想;因此,人完全没有可夸耀的余地。首先,基督 成为我们的智慧 。衪是神的智慧( 24 节),是神凭自己的智慧选择,使衪成为引往救恩之路。当我们得救主的时候,就得在地位上的智慧,有全然得救的确据。第二,衪是我们的 公义 。我们因相信衪,就得蒙圣洁的神算为义。第三,衪是我们的 圣洁 。我们凭自己,没有圣洁可言;但在衪里面我们有成圣的地位,藉衪的能力我们可以愈来愈圣洁。最后,衪是我们的 救赎 。这肯定是指最后阶段的救赎,那时主回来接我们回家,与衪在一起,我们的灵、魂,与身体都要得蒙救赎。
卓岳尔精辟地将这真理阐释出来:
基督以外的智慧,其实是使人身陷地狱的愚拙;基督以外的义,其实是过失和定罪;基督以外的圣洁,其实只是污秽和罪恶;基督以外的救赎,也只是捆绑和奴役 4 。
裴雅森将本节的内容,与我们的主的生平和工作连系起来:
衪的行为、说话和工作,显示衪是神的智慧;然后是衪的死亡、埋葬和复活。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称义攸关。其后衪四十天与人一起,再后升天,赐下圣灵的恩赐,并在神的右边坐下。这一切与我们的成圣攸关。最后是衪的再来,这关乎我们的救赎 5 。
一 31 这是神刻意的安排,使一切的福气在 主 里临到我们。因此,保罗推论说:“为何要因人而夸口?他们不能为你带来任何福气。”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注释
Ⅰ 前言(一 1 ~ 9 )
A 问安(一 1 ~ 3 )
1. 保罗开头的话,是第一世纪书信的惯例:先是写信人的名字,然后是收信人的名字,接着是祷告。不过,保罗在每一部分都添上使徒的特色。因此,写信人名字加上 蒙召作使徒 ,在本信中十分贴切,因为保罗不住地用他使徒的权柄,更正错谬。 蒙召 (参罗一 1 ),指出他作使徒是原出于神(参加一 1 ), 奉神旨意 ,也是强调这一点(参林后一 1 )。 兄弟所提尼 ,可能是“管会堂”的犹太人(徒十八 17 ),若是那人,则他后来悔改信主了。不过这名字很普通,所以可能不是同一个人。
2. 这信是写给在 哥林多神的教会 ,“是个莫大和欢乐的吊诡( paradox )”(本革尔, Bengel )。 教会 ( ekkle{sia )在普通希腊文中,是指任何世俗上的集会(正如徒十九 32 、 41 ;参 39 节,以弗所发生的暴乱)。基督徒故意不用一般宗教集团的称号,而选用这个字来自称,可能是受七十士译本的影响,用这字眼称以色列百姓。这个字表示他们深信教会不只是一般宗教集团之一,它是独特的,一般宗教字眼并不合用。它也不是普通的“集团”,而是 神的 ekkle{sia 。接着解释 就是在基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圣徒 与 成圣 同一字根,基本的含义不是我们一般的用法,说到崇高的道德标准,而是分别出来归神的(不过,分别出来后,应有的品格,也当然包含在内)。
以及所有在各处 一句,可能把这问安扩及所有信徒(康哲民( Conzelmann )认为有普世教会的观念在内),这也是希腊文最合理的诠释。孟逊( T. W. Manson )认为“各处”是指“各聚会的地方”,正如在有些犹太会堂的碑文所见的 39 。 不过,这两个解释有很强的异议,就是本书信绝不 是一封传阅的信,也不是一封公开信。它始终针对着当地的事态;因此,就不如把它与上文衔接起来。哥林多人被召作圣徒,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而是与其他人一起的。接着插写信徒为 求告 我主耶稣基督 之名的人 ,是不寻常的(不过却不难明白);旧约时代人们求告耶和华的名(珥二 32 等),因此保罗这话,是把基督放在至高的地位上了。
3. 恩惠 是基督教极崇尚的字眼,与希腊的问安相似,“问安”是 Chairein ,“恩惠”是 Charis ,两者意义却有天地之差。 恩惠 是神给我们白白的赐与,尤其是祂在基督里白白的赐与。 平安 是希腊惯用的问安,但希伯来的 s%a{lo^m ,远超过英文里的 peace (中文的“平安”)。它不是指没有争斗,而是指一种积极的福气与人同在,是整个人得着丰盛,尤其是属灵的兴盛。
这是个典型的问安,新约每一封书信几乎都出现(有时加上“怜悯”一词)。除了这两种品质之外,还把神和主耶稣基督连在一起,作为共同执笔的作者。基督所处的地位,再没有比这更高了。
39 Studies ,
pp. 192, 208-209.
B 感恩(一 4 ~ 9 )
保罗的信通常都在开头说感恩的话,但他对哥林多人如此苛责,就有人觉得这番感谢的话是讽刺性的。不过,这说法没有可靠的根据,因为保罗并没有为哥林多人的信心爱心感恩(比较帖前一 2 ~ 3 ),而是为神在他们身上的恩惠而感谢。尽管满有瑕疵,“哥林多的信徒与外邦市民比对之下,总归是大有分别的。”(赖富特( Lightfoot ), 5 节注)。
4 ~ 5. 单单人的成就,保罗看来是不足道的;“肉体之内毫无良善”(罗七 18 )。他感恩的,不是他们自己成就的,而是 神的恩惠 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他特别指出两样: 口才 ,就是真理的传讲;还有 知识 ,就是对真理的领悟( Robertson 指出,只是流利不够,最要紧是有值得讲的内涵)。“他特别挑出哥林多人自豪的恩赐”( Parry )。后来他把两者合并为“智慧的言语”(十二 8 )。
6. 我为基督作的见证 一句,指出福音原是传递而承受的,是神成就的好讯息,传道者只是把它传开去,作它的见证。这见证在哥林多人身上得以 坚固 。这个动词往往见于蒲纸卷中,作为担保的律法词汇 40 。保罗说他们的生命得以改变,尤其在口才和知识上( 5 节),证明了传给他们的讯息是可信的。从传道的果效,可以证明其真实可靠。
7. 这一切的结果( 以致 ),就是哥林多人在 属灵恩赐 上一无所缺。“恩赐”这字有几个用法:( a )指救恩(罗五 15 ),( b )指神一般美善的赐与(罗十一 29 ),( c )圣灵特别的宠赐(十二 4 以下)。这里是指第二种,较为广阔的。神使他们生命丰厚,属灵恩赐样样都有。这儿提到主耶稣再来,似很突兀。不过,正因为今日预尝了圣灵的赐与,使人思念将来那大日子更完全的经历(参罗八 23 ;弗一 13 ~ 14 )。 显现 (名词为“启示”一字,指主再来时那全备的知识(参帖后一 7 )。我们将得见祂真貌(约壹三 2 ),我们等候祂,不是无可奈何,而是积极的盼望(参康哲民)。
8. 坚固 就是第 6 节的“坚固”。基督既使哥林多人凡事丰富,满有恩典恩赐,保证他们必一无欠缺,直到末后的日子。圣灵丰富的赐与,本身就是一种保证,指向将来所要尝受的福乐。末后的日子可称为“基督显现”的日子( 7 节),亦可称作 主耶稣基督的日子 。旧约盼望“主的日子”(摩五 18 );新约称为基督的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日既是祂的日子,祂又“保证”了哥林多人,那末,他们到那日必然无可指摘了。基督所担保的人,没有人可以指控(参罗八 33 )。
9. 这不是空夸的话,乃是肯定可靠的,因为 神是信实的 。哥林多人可以大有把握,神的恩惠必不断绝,因为有神的本性作担保。保罗追溯当初是信实的神 呼召 他们, 与祂儿子耶稣基督我们的主有分 。保罗前面说他作使徒,是神呼召的( 1 节)。这里他说每个信徒都有呼召。神呼召我们,不是我们自己主动而成为基督徒的。 NIV 英文译本把 Koino{nia (一同有分)后的所有格,当作主词,就如“交通”(圣灵里有什么交通,腓二 1 );但这个所有格也可以是受格,正如“和祂一同受苦”(腓三 10 )。这里保罗的意思,可能是一同有分于基督里。不过,所有格指的若是一个人,这所有格多半是前面名词的主词,所以这句的意思应该是 与祂儿子相交 (译注:中文和合本就是采这译法),更切合些( Ellicott 认为两者都可以,在祂“里面”相交,也“与”祂相交)。这个字是 10 节“分党”一字的相反字;我们蒙召是与基督相交,也在祂里面相交,不是彼此分党。
留意保罗怎样沉浸在救主的名字上, 9 节经文中一共提了九次之多,下一节也再出现。可见基督是绝对的焦点,保罗在祂名字上眷爱地流连。
40 见 A.
Deissmaun, Bible Studies (T & T. Clark, 1901), pp. 104-109; H.
Schlier, TDNT , i, pp. 602-603; MM.
Ⅱ 教会分裂(一 10 ~四 21 )
A 分裂事态(一 10 ~ 17 )
1 党派(一 10 ~ 12 )
10. de “但是”(中文没有, NIV 也没有),这对比的连接词,把后面的话与前面的对照起来。他们不但没有实行相交,反而有了分争。保罗用很柔和的劝勉手法,引入话题。他用 劝 这动词,又用 弟兄们 这亲密的称呼。他在这封信中用“弟兄们”共三十九次,远超过其他书信(其次是罗马书、帖撒罗尼迦前书,各有十九次)。还有,他是用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 劝他们。他用祂的全名,增强了劝勉的严肃性,这个名字远超过所有党派的名字。
都说一样的话 ,是一句劝人团结的袭用语。党派用的口号,会加深分裂,使之潜渗更广,保罗呼吁他们要制止。“说一样的话”是合一的第一步,而不同的口号只会扩散分争。 分党 ( schismata )不是“分宗派”( schisms ),而是“结党”(“ cliques ”,莫法特)。他们的分裂是内部的,各党仍在一个教会里,例如圣餐仍然一同聚集(十一 17 以下)。保罗盼望他们 彼此相合 ,这个动词意思是恢复正确的状态,也用在补网(太四 21 ),以及帖撤罗尼迦人信心不足的补足(帖前三 10 )。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离正轨太远了,必须加以重整。保罗要他们 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心 与 意 ( mind & thought )意思相差不多,但 心 可能指“心态”( frame of mind ),而 意 是“意见”( opinion )。
11. 革来氏来历不明,保罗提及她的名字,很可能她是以弗所人,不是哥林多人,不过无法确定。我们也不能肯定她是不是基督徒,很可能是。看来她必定相当富有,在以弗所和哥林多都有往还,她家里的人向保罗提起哥林多的情况。 提起 这动词是清楚说明的意思,表示保罗绝无含糊的疑窦。可能这字“表示保罗传到他耳边的情报,本来不肯相信是真的”(爱德华滋)。 分争 是“情欲的事”之一(加五 19 ~ 21 )。神的子民原不该这样的。
12. 保罗的指责越来越一针见血了。这分争必然散播得很大,党派出现了,各依附所追随的师傅。有人想把这些党派的教训开列出来,不过这只是猜测而已,并无根据。从保罗介绍亚波罗的语调,以及其他有关亚波罗的经文看来,他们的教训并没有多大分别。保罗从未批评过亚波罗,并且劝他要回哥林多去(十六 12 )。依附的人可能是根据讲道的方式而选择的(见导论)。
矶法 一党(矶法是“彼得”的亚兰语),却产生另一种难题。彼得有没有到过哥林多,并不知道。若他到过那里,人们依附的因由就是个人性的。不过,还有其他要考虑的。彼得作基督徒比保罗时间久,他是十二使徒的首领。他似乎会比保罗更通融犹太人的律法(参加二 11 以下)。他的讲道可能与保罗稍有不同的重点,不过必然只属轻微的。总之,哥林多这一派的人对彼得特别推崇备至。
有人认为根本没有 基督 党, 我属基督 一句是保罗自己的惊叹语。不过依这句的结构,这说法不大可能。希腊文表示真有第四党存在,“基督是分开的么”一句也证明如此。( 13 节,林后十 7 也有关联么?) 这一派人是否对前三者厌倦了,就说“我们属基督,不属任何人的领袖”,抑或他们真有独特的教训,我们就无法知晓了。无论如何,他们都渗透了分党的作风了。最令保罗不安的,正是这个,他并没有指责他们各党的教训,却指责他们分党这回事。就是用他自己名字为党的,他也不袒护。只要是错的,他绝不容忍。
2 与保罗无关(一 13 ~ 17 )
13. 使徒怒气爆发,一连问几个问题。 基督是分开的么? 这话,一般认为是句烈怒的呼喊,不是句问话( GNB, NEB 就是这样)。有人将动词视作关身(正如路十二 13 ),那意思就变成:“你们分属于基督和别的人么?”表示他们只是部分属于基督。不过,被动式更有可能,意思是“基督是被分割的么?”(意即属于相争的某一派人;参莫法特, JB :“基督是分送出去的么?”)或说“基督是分开的么?”最后这句也许是最贴切的了;不过,无论取哪一句,保罗是在表达一件绝不可能的事。基督是一个,教会是祂的身体,也必然是一个。
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么? 也是表示绝说不通的事,直接关系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哥林多人强调智慧,似乎忽略了基督十字架的真理,是绝对的重点。除了祂,没有人能成就救赎大功。第三个问句表示他们不明白洗礼的重要性(浸礼与十字架在罗六 3 以下亦连在一起)。他们受洗归入基督,不是任何其他人,他们单向基督效忠。
14 ~ 16. 保罗只有为哥林多几个人施洗过,他认为这是神的安排,为此感谢神。有人认为洗礼使施洗者与受洗者,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H~ering );可是在新约中,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基督自己把施洗的工作分派给跟从的人(约四 1 ~ 2 )。彼得也是这样做(徒十 48 )。保罗对基利司布(“管会堂的”,徒十八 8 ),该犹(接待保罗的人,罗十六 23 ),例外地施了洗;他稍后才提司提反家,正是一封口述笔录的信很自然的情况。他提及这些人,并不表示这些人特殊重要,因为“这与整段的语调相违”( Godet )。保罗没有说明理由。他也许还为别的人施过洗( 16 节),但显然保罗并不惯常为人施洗。
提出这些事实,是表明他绝无意把信主的人与自己拉在一起(参 15 节)。古时一个“名”的意义,比今日重要得多,代表了整个人的个性;总揽了那人的一切。 eis 这前置词即是“进入”( into ),“‘ 进入 某名字’表示进入相交与效忠,正如救赎主与被赎者的关系”( Robertson 和 Plummer )。保罗绝没有说过什么话,也绝没有做过什么事,要把他带领信主的人与自己有这关系。他把人带向基督。
17. 保罗奉差是传福音,不是施行宗教礼仪,即或是洗礼这么重要的礼仪。基督最初差派十二门徒(可三 14 ),最主要的正是传福音,而整个新约里,这也是使徒主要的工作。神藉基督的救赎工作,他们承受了很独特的见证任务;他们主要的工作是要传扬出去。
哥林多人至少有一部分,把人的智慧和口才看得太高,跟随了希腊人推崇修辞哲学研究的作风。保罗针对这一点,坚持 智慧的言语 (“ cleverness inspeaking ”, BAGD )并不是他奉差的使命。这种传讲法,会把人带向传讲的人,就使基督的十架失了效用。忠心传扬十字架,使人信靠神透过基督所作的,而不是任何属人的技巧。专靠辞藻,使人信靠人,正与传讲十字架的果效背道而驰。
B 福音的“愚拙”(一 18 ~二 5 )
1 讯息的“愚拙”(一 18 ~ 25 )
哥林多人实在对智慧高抬备至,保罗就大胆强烈地将神的智慧与世界的智慧互相对照,神的智慧是自视高超的哥林多人所轻蔑的,他们羡慕属世的智慧,其实却是毫无功效的, Williams 说“世界的教师已足够有余了,需要的是救主”,保罗的语气正是这样。留意他是针对所有派别,并没有指明哪一派。
18. 道理 (英文 message ,讯息, NEB 作 Doctrine ,“教义”),字面的真义是“ the word ”,“字”或“话”;与 17 节的“智慧言语”互相对照( Words of human wisdom 原是单数的)。这道理包括使徒传道的形式与内涵。这道理在灭亡的人听来,亦不舒畅,那简单直接的表达方法,也不讨好。以他们的“智慧”,只觉这道理是一派胡言。罗马有一幅着名的图画,绘着一个敬拜者,站在一个钉十架的人面前,那人有人的身体,却有驴的头,上面写着“ Alexamenos 敬拜他的神” 41 看重属世智慧的人,正是这样看十字架的道理。 灭亡的人 与 得救的人 之间,成了对比(参路十三 23 ;林后二 15 )。所有人至终都落在这两类里,再没有别的路。 得救的人 并未全获属天的智慧,但新生命使他们能以衡量属灵的事。他们体会福音的伟大,灭亡的人却盲目不见。 愚拙 的反而是“智慧”,我们以为保罗会说福音是“神的智慧”,可是他却说是 神的大能 (参罗一 16 )。它不只是一番忠言,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人,也不是有关神大能的报导,它 就是 神的大能。
19. 保罗引用以赛亚书二十九 14 (与七十士译本稍有出入)总结他的论点。他说的并不是新论调,自古以来,神的道就与人的智慧思潮相对(参诗三十三 10 )。人总觉得他们是对的(参箴十四 12 ;十六 25 )。但神要灭绝人的“智慧”,废弃人的体系。在这段里, 智慧 与 聪明 并无大分别。但正确的说法,智慧是智力的超卓,而聪明则是对“事物因果”明哲的领悟(赖富特注西一 9 )。两者在神面前都站不住。
20. 保罗用一串巧妙的问话,强调他的重点(参伯二十八 12 ;赛十九 12 ,三十三 18 )。有人认为 智慧人 是指希腊的哲士, 文士 (学者)是指犹太人的文士, 世上的辩士 指两者在内。另有人把第一个与最后一个的重要性互换。不过,似乎保罗并没有这样分明的用意。他只是要指出没有任何属人的智慧,可以在神面前站得住,用三个世界上最有学问最敏锐的典型字眼罢了。他用 这世上 ( aio{n ;参 NEB “全都只限于这稍纵即逝的世代”),叫人感到人的智慧原是短暂的。这世界只是个即将过去的舞台,其中的智慧也要一同过去。神不单撇弃这智慧,或指出它的愚拙,祂 叫 它 变成愚拙 。神对任何只凭人智慧的成分完全弃绝,保罗对这一点绝不含糊地指明了。
21. 有人以为这里的 神的智慧 ,是指神在大自然所启示的(参罗一 19 ~ 20 ),但这其实并不大可能。他们认为神藉大自然世界说的话,人听不见,于是祂便用别的方法向他们说话。可是整段经文的调子,都显然与这见解相违。保罗说,神以祂的智慧,选择以十字架的道路拯救人,不凭任何其他途径。 乐意 叫人留意这是神自由选择的主权。神从来没有计划过,要人凭自己智慧的运用来认识祂。祂 乐意 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彰显自己。保罗大胆地断言这是 愚拙 ,衬托出这道理的赫然出人意外。人从来不觉得福音是智慧的杰作,对天然人来说,是说不通的。保罗传福音时,并非不晓得所对抗的是什么。 道理 ( ke{rygma )就是 传讲的内容 ;也就是说,不单传讲福音为“愚拙”之举;福音本身,神透过钉十字架的救主拯救人这讯息,根本就是“愚拙”的。人并非靠运用智慧来承受救恩的,乃是 信而得救 (现在式表示不住的信)。
22. 保罗提出犹太人求 神迹 ,希腊人求 智慧 ,两者相对,活画出两个民族的特性。实事求是的犹太人,对于推理的思想领域,无甚兴趣。他们处处求印证,专注于实用。他们心目中的神,是无时不在行大能神迹;他们要求耶稣行神迹,也是一贯的作风(太十二 38 ;十六 1 、 4 ;可八 11 ~ 12 ;约六 30 )。他们认为弥赛亚应以惊人的大能威荣来作印证,而钉十字架的弥赛亚根本是黑白两回事。
希腊人则沉浸在推理哲学里,最受推崇的名字,莫过于卓越的思想家。在他们的文化山巅上,轻蔑一切不懂钦服 智慧 的人,视为蛮族。他们的 智慧 往往沦为无意义的虚谈诡辩(参徒十七 21 ),却毫不在意。他们以自己智力精锐为荣,视福音为无物。 Proctor 说,“希腊哲学家有高度智力透视,他们的着作尊贵高超”。可是他接下去说,“这一切对人类并无拯救能力。”
23. 与上述的恰成对照,保罗定意传扬钉十架的基督( 却 , but, de , 是反义字( adversative ),而 我们 , he{meis 是强调式)。 传 ( ke{rysso{ )是传讯者的行动。讯息是从神来的,不是从传讯者而来。这个意思的用法,是基督徒特有的。古典着作中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用法,七十士译本和当代宗教体系,如神秘宗教(见 TDNT , iii, pp.697 ~ 700 ),也没有这样用法。 钉十字架 是个现在完成式的分词,表示基督不但一次被钉,而且一直持有这被钉者的特性。十字架永远有功效。
可是犹太人无法接受,对他们来说,钉十字架的弥赛亚是绝对不可能的,是个 绊脚石 ( Lenski 认为这译法太弱, skandalon 该作“死亡陷阱”)。那是顶撞冒犯的收场(被挂在木头上的,是被咒诅的。申廿一 23 )。对外邦人而言,也好不了多少,他们看为 愚拙 ,彻头彻尾的荒谬。神万不会这样做!十字架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犹太人外邦人都受不了。在此保罗把全人类囊括了,都拒绝钉十字架的弥赛亚。
24. 人拒绝耶稣,并不代表全面的故事。有蒙召的人,包括犹太人,希腊人,对这讯息欢喜接受。“但在那蒙召”的一句,有强调的意味,英文作“ the called themselves ”); themselves 一字是强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神主动的呼召。 蒙召 一词,在保罗一般的写作里,表示人已经听从了这呼召;这是个有果效的呼召。 蒙召 的人知道,被钉的基督就是能力的本身。蒙召之前,他们被败在罪中;如今有了新能力在心中工作,就是 神的大能 。
基督也是 神的智慧 。这段经文中,一直都论及智慧,哥林多人向往推崇备至。可是,十字架对希腊知识分子,却是愚拙无比的事,根本说不通,毫无智慧可言。保罗将 能力 与 智慧 连在一起是很重要的,因为若只靠智慧可到神面前来,那么基督教只有知识丰厚的人才可以获得救恩了。但十字架的能力使最卑微的人,也可以通到神面前,可以胜过罪恶,这就是超越任何哲学家所能构思出来的智慧。在寻索智慧的层面上,神的“愚拙”证实是真的智慧。
25. 在此保罗结束这一段话,狂傲的人嗤笑为 愚拙的 , 实比人的智慧更有智慧 。保罗在此没有用 18 、 21 、 23 节所用的“愚拙”( mo{ria ),他用的“愚拙的东西”( mo{ron )就是指十字架。 软弱 一字亦然,是用 软弱的东西 ;十字架是神“软弱的东西”,比人所有的都强。
最喜欢找兆头的犹太人,对这最伟大的兆头却盲目如此;最喜欢智慧的希腊人,面对最深邃的智慧,却丝毫辨认不出来。
41 Jack Finega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Past ( Princeton ,
1946), p.292, and fig. 124.
2 信的人本卑微(一 26 ~ 31 )
从神所召旳人,可看出神的方法与世上的智慧的对比。祂原可以集中力量在智慧分子,或其他出色的人,但事实上祂所选召的,从世界的眼光看来,是毫无可取的人。祂的能力在最拙劣的素材上,出现了神迹;这样,祂的智慧就远胜人最大的努力。顺道一提,保罗这样达到结论,就是他风格的精采处,堪当称许( BDF 490 论及他的“艺术作风”)。
26. 保罗引导读者思想,神已经呼召的人是怎样的人等( 蒙召 表示神的主动)。教会里有许多微不足道的人,并不是因为苦无出路的人才肯作基督徒;而是因为神定意要在人看为最无足轻重的人身上,显出祂的神能。保罗一开头便说, 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 ,也许正是这原因。这一段讨论中,智慧是重点,而哥林多人对智慧的崇尚,正是典型的希腊作风。可是,保罗干脆地否定神用它为呼召人的条件。这并不是说教会内没有保罗所提这些人等, 不多 是指“有一些”,但为数不多(参导言;正如 Deluz 说,神 a priori “祂的教会不摒弃任何人”)。基督徒中没有聪明才智的人,这样的评语已像色勒俗( Celsus )一样悠久,俄利根极力排斥这说法(《反色勒俗》( Contra Celsum III. ) 48 ;色勒俗攻击基督教是在公元约八十年,而俄利根生于约 185 ~ 254 左右)。 有能力 和 尊贵 的,是社会中的领导人物,可是“叫人在世界高升的东西,如知识、势力、地位,并非引往神和救恩之途”( Hodge )。
27. 拣选 一词重复出现,强调了神的用心。此外,从阳性字眼( 智慧、能力、尊贵 在希腊文字是阳性字),转为中性字 愚拙 的,一方面直指这些人愚拙的本质,另一方面更可能包括十字架的救恩(参 23 节)还有另一个转变, 智慧 ( Wise ),一字即“聪明人”,转为阳性;这些人自己看自己的身价,与神的拣选对比起来,就必蒙羞。希腊文的文法用( hina ),表示神的用心(“为要叫他们蒙羞”);保罗不想我们忽略,神在这一切事上是有计划的。有解经家认为 世上 是“世人的看法”,这却错过了保罗这话的刺。神不单拣选了世上认为 愚拙 和 软弱 的人;神实在拣选了世上真真 愚拙和软弱 的人。
28. 卑贱的 是指“出身低微”的人,但往往添上“道德下等”的意思(参六 11 ),正与 26 节“尊贵的”相反。 被人厌恶 是个很强的字眼,意即“被视作一文不值”(诺克斯,“可蔑视的”)。下面的字眼更厉害, 无有的 ,“等于‘零’的”( Orr 和 Walther “ nothings ”),“在世人眼中根本不存在的”( Erdman )。神的作为是创新的,祂按自己的旨意,从无有造出有来。 废掉 ( katargeo{ )这动词不容易译。新约里共出现了二十七次, AV 译本有十七种译法, RV 译本不用其中七个,却另自加三个,其他译本也有同样情形出现(我从着名的译本中,列举了共八十种译法)。这字基本上是“ 去闲着 ”,或“ 停用 ”的意思。这里意思是,神拣选那 无有的 ,叫那 有的 完全无效用。
29. 神这样做,是有用心的( hopo{s 是指目的),为叫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可夸口。我们在人面前不管做什么,在神面前都不能自夸。
30. 保罗从消极转向积极,得救的人是“本乎神”( exautou ),有根源的意思。他们的新生命是从神而来的(参罗九 11 ;林后五 17 ~ 18 ;弗二 8 )。他们是 在基督耶稣里 。这难明的词句是保罗经常用来表示信徒与基督的关系的,单写这句话的书也有不少。简言之,它表示信徒与主的连系,亲密得无以复加,基督是信徒生活的气层,可是,切勿机械化解释这话,基督是有位格的,这句话描写出人与个人救主的个别关系。贝斯特( E. Best )说这话有整体的一面含义,在基督里示与所有同“在基督里”的人,也都有了紧密的关系 42 。也就是说,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那反面的连接词“但”( de ;见 AV ; NIV 则删去了),和强调语气的 你们 ,把信徒与前述以属世智慧自夸的人,强烈地对照着。接着说基督 成了我们的智慧 ,就把与属世智慧的对照,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来。保罗前面已强有力地作辩,说福音看来“愚拙”,其实正是真智慧,这里也就是这个意思。神的智慧有形有体地存在基督身上(参西二 3 ),把自己献上叫人得拯救。这是真智慧,哲学家要争论,就只管争论好了。
有人把 公义 及下面几样,与 智慧 并列(如 AV ),但 NIV 用作解释“智慧”,这似乎更正确。 公义 (在希腊文中没有我们),在这里是指基督为属祂的人,争取得来的位置,“被称为义的位分”(爱德华滋)。基督是我们的公义(参林后五 21 ),再无别法。我们也无法凭自己达到 圣洁 ,基督也是我们的圣洁(参罗六 19 ;帖前四 3 ~ 7 )。祂又是 救赎 (列在最后有强调作用,也许指末后的大日,救赎得完全的日子)。祂在各各他以自己的身体付上了赎价(参可十 45 )。
31. 我们在神面前绝无可夸( 29 节),但可以夸基督为我们所作的(参加六 14 )。保罗用经文印证,正是他一贯的手笔(耶九 23 ~ 24 )。旧约里这话是指耶和华,可见他对基督的推崇再无以上之了。
42 E. Best, One Body in Christ (SPCK, 1955), ch. 1. 这一章对这一句的不同解说,有十分精采的总览。
|
|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1:1
新约里的各卷书信,大都照当时流行的格式,在信首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参《罗马书》1:1注。保罗介绍自己时,不只用“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还加上“奉神旨意”,要受信人知道他是神所召的信息的使者。他在《林后》、《以弗所书》、《歌罗西书》和《提摩太后书》都是如此称呼自己,可能因为他的地位受到质疑,也可能因为信中所处理的问题极为重要,涉及基本教义,因此不但提职分,也主张自己有说话的权柄(参9章;林后11章)。保罗舟主基督时喜用“基督耶稣”,不大用“耶稣基督”(比较《雅各书》1:1;《彼前》1:1等其他使徒书信)。
所提尼很可能就是哥林多城犹太会堂的那拉管理人,间因保罗的缘故被打(徒18:17)。他后来象14节提到的同事该犹一样,成了基督徒。但此点难完全证实。保罗在其他书信中都未提此人,只在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提他,说明所提尼必为哥林多教会所熟知。保罗写此信时,他正在以弗所。
1:2
保罗用“神的教会”一词来指一个地方的教会,例如“哥林多神的教会”包括在哥林多所有的信徒。“在各处求告”中的“各处”可指亚该亚(希腊)的其他教会,也可指其他使徒所建立的教会。从15:11提到“不拘是我是众使徒”,而“处”字在犹太人多用以指聚会的地方,第二说似较可能。保罗更称教会中的信徒为“在基督耶稣里成圣”的人,也就是因信心得与基督联合而成为神圣洁子民的人。这些人蒙神恩召作圣徒(参罗1:7注)。
保罗的信是写给一间内部不和、生活也有瑕疵的教会,但他仍称他们为“圣徒”,可见信徒成圣的地位是因相信基督救赎大功,凭与基督联合的新关系而获得。“求告”主名就是这种信心的表现(罗10:13)。至于信徒品格成长、灵性的操练,则是圣灵在人身上不断的工作,叫我们的生命天天长大,越来越象基督(看弗4:11-12;彼前4:12-13;来12:10)。
1:3
“恩惠平安…归与你们”是当日信徒飞用的问候语(参罗1:7;林后1:2;加1:3等)。罪人因信得赎称义,内心与神和好,可以享有基督里的平安和福祉(约14:27)。
1:4
保罗为哥林教会“感谢”神。其实与这封信时,哥林教会毛病很多,且有人纷争结党,但保罗仍认为有值得感谢的地方。保罗的每一封书信,除《加拉太书》外书前都有感谢的话(参《罗马书》1:8注;见《腓立比书》1:3;《歌罗西书》1:3;《帖前》1:2;《帖后》1:3;《腓利门书》4节)。这里所感谢的是教会所领受的“恩惠”,特别是各样属灵的恩赐。
1:5
“口才、知识都全备”指具备属灵知识与表达知识的能力,这是圣灵恩赐中的一种(12:8)。但保罗提醒信徒,单具备这些知识而缺乏恩赐中最大的爱心,会落入自高大自的陷阱里(8:1)。
1:6 保罗所见证并为哥林多的信徒所接受的福音,因有圣灵赐给他们的恩赐,得到了证实(参加3:2-5;来2:3-4)。
1:7 “恩赐”可能指本书12-14章所说的圣灵所赐的各种造就教会和人的恩赐。“显现”指主基督在荣耀中再来,这是初期教会的盼望,也是我们极大盼望。
1:8
因着主基督的保守与坚固,信徒得以在祂再来的时候,在祂面前无可指摘。7节“主耶稣基督的再来”和本节“主耶稣基督的日子”都是指基督的再来(参3:13;5:5;林后1:14)。
1:9 神既已召了他们得与主基督联合,必会保守他们到底,因为神是信实的(参腓1:6;帖前5:24)。
1:10
从本节到4;21为有关哥林多教会内部问题的处理。保罗从革来氏派来的人那里(11节)听到报告,知道教会有分裂危机(见第3章)。此信的一个目的是劝勉大家彼此相合。他称呼信徒为“弟兄”,因在主里面情同兄弟,亲密如手足。保罗此函乃写给众信徒,包括女信徒在内(参16:20;罗16:3,15)。
1:11-12
革来的名字除此处外,圣经中没有记载。她极可能是当时一个很有财富的女人,家中有许多仆婢,其中有些是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这些信徒或去信,或亲自到访,将教会里的情形告诉了保罗。
“亚波罗”原是文化之都亚历山大城的狱人,熟悉圣经,又有口才。在保罗离开哥林多之后,他来到此城,得保罗的同工百基拉、亚居拉夫妇“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徒18:24-28)。后来,他一直是哥林多教会中一位有恩赐的传道者(比较3:6)。“矶法”就是彼得,是彼得一名的亚兰文写法(参约1:42),意思就是“石”。彼得一直是耶路撒冷的领袖,为十二使徒之首,可能访问过哥林多。属彼得一派似为犹太信徒,虽不坚持人人要受割礼,却坚持外邦信徒应遵照耶路撒冷教会的吩咐,严守若干有关饮食的规定(徒15:28及以后;参林前8:1及10:25)。
哥城教会的信徒,各推自己所尊崇的人作为跟从的对象,仿效异教风气,把人过分推崇当作神来看待,造成内部分裂。除了属保罗、亚波罗和矶法三派之外,还有第四派,说是“属基督”。保罗愤怒地质问:“基督是分开的吗?”(13节)说明确有人用基督之名自成一派。
1:13
保罗提醒信徒,他们所信的是基督,而不是世上的人。为他们钉十字架的不是保罗而是基督,他们也是奉基督的名受洗与基督联合为一(加3:27;罗6:3;林前12:13)。无论由哪一个神的仆人施洗,都是一样。信徒不呆将信心依附于替他们施洗的人,来代替基督的地位。
1:14-16
保罗强调自己没有给其他人施过洗,使那些借推举领袖,搞个崇拜、分裂教会的人无词可藉。基利司布是以前哥林多城会堂的管理人(徒18:8)。该犹可能就是《使徒行传》18:7所记那个外邦的犹太信徒“提多犹士都”。他的罗马全名写法应该是该犹·提多·犹士都。这两位是保罗在哥林多城传道最早听信归主的人。
1:16
司提反是整个亚该亚生活上(哥林多城位于亚该亚的东部)第一位信主者(16:15,17)。正确读音应译“司提反拿”。这里说“司提反家”,可能保罗给他和全家施过洗。圣经中全家受施洗的记载还有哥尼流(徒10章)、吕底亚(徒16:15),和腓立比城的狱卒(徒16:33-34)。
1:17
并环是说受洗不重要,而是说主基督交托给保罗的使命是传福音。传福音的主旨是宣讲主基督的替死与复活,以及人的悔改和救赎(15:3-4)。“智慧的言语”指人说话的聪明才智。鼓如簧之舌,运用当时论辩的技巧,听的人可能太为说者的词令所吸引,反面得不到所要传的信息。
1:18
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的十字架。这信息对走在败亡之途(2:6)和走在永生道路上的人(2:7),有完全相反的效果。前者靠赖人为的哲学体系,相信未重生的人有能力揭开属天的奥秘,要的是他们的头脑能够了解的东西。他们属血气,不能领会圣灵的事(2:14),因此以福音信息为愚笨,为无能。后者因为亲尝过福音改变人心的力量,以此信息为智慧。信的人因主耶稣钉十字架,和祂的死而复活所完成的救赎之功,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福音在信的人是个人与世界唯一的希望;自以为聪明的人,拒绝了得救的途径,只有灭亡。参《罗马书》1:21及注。
1:19
本节经文引自《以赛亚书》29:14。当时亚述大军兵临城下,犹太国宫庭中的“智慧人”主张联合埃及来对抗。先知指出这种靠人而不靠神的态度,是十分愚昧的,必为神所弃绝。
1:20 保罗似乎在回应《以赛亚书》33:18的话。亚述王进攻耶城的计划全告失败;这世上的智慧在十字架的大能前也都变成了愚拙。
“智慧人”泛指世上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之流。“这世上的辩士”指希腊各派哲学中的所谓“论辩家”,喜欢与人作冗长的辩论。“文士”指专门研究旧约律法的犹太教师。
在当时罗马、希腊文化的世界里,特别在哥林多这个文化和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到处都有自命为智者的辩士,说可为人解决人生问题。保罗指出,这一切的人间哲学,并没有真明白神和祂的启示,也不懂十字架救赎的道理,因此只是虚空的、好听的词令,对实际毫无裨益。可是使徒们传讲的信息,能领人认识神,让人从罪中出来,得到新生命。这种聪明人认为愚拙的道理却真能救人。世上的智慧所做不到的事,福音的大能却做到了。神把世上的智慧变成了愚拙。
1:22-23
“希利尼人”包括当日在罗马帝国里接受希腊文化的外邦人。希腊文化讲求智慧,十字架救赎的福音,从表面上看不能满足这些人的希求。保罗把“希利尼人”和“外邦人”两个名词互用,来和犹太人一词对比。犹太人讲求神迹,希望见到一些出于神的奇事,以满足他们民族和信仰的自尊心。(比较太16:1-4;可8:11;约2:18)耶稣在世上不是没有行过神迹,只是犹太人不信,因为祂未能照他们的期望,以民族大英雄的姿态来到世上,只是个卑微贫穷的传道者,到最后还羞辱地钉死在罗马人的十字架上。十字架对犹太人和外邦人来说,都不是什么光荣的标记,谁知神却以此来完成祂的伟大救赎工作。十字架成了犹太人归信的“绊脚石”。
1:24
“蒙召的”指按神的旨意所选召的(参1:2)。“神的能力”指神克服罪恶,救人脱离罪恶权势的大能。“神的智慧”是他用钉十架的基督来解决世人智慧无力解决的问题。
1:25 意思是说,神比人的智慧更有智慧,比人的强壮更为强壮。
1:26
从本节可以看出当日哥林多教会,以及一般外邦教会的信徒,文化与社会地们大都不高,可是反得了神的救恩。这证明得救不是靠人有什么;人得救只可指着主夸口(31节)。
1:30 基督耶稣是智慧之源,我们因着祂得以称义、成圣、得赎。
1:31 本节经文似为《耶利米书》9:24的摘述(参《罗马书》3:10注)。人不可夸耀自己的智慧、勇力或财物,而要以认识为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