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书第二章
第 2 章
弗 2:2> 如果空中的掌权者是撒但,那岂不糟了,我们的保障呢?
2:2 保罗的读者都明白“空中掌权者”是指撒但,撒但和邪灵的势力在天地之间,撒但被描绘为邪灵世界的统治者。撒但的意思是控告者,也称为魔鬼( 4:27 )。基督在复活时战胜了撒但及其权势,所以耶稣基督是全世界永远的统治者;撒但只是暂时管辖那些选择跟随它的人。
弗 2:3> 从前我也是“可怒之子”,我做的是那样可怒,告诉你……
2:3 全人类都犯了罪,没有一人例外,这证明了我们的罪性,如果没有基督,我们都在罪中堕落。这是否说只有基督徒才是好人呢?当然不是!很多人都做好事,他们是有道德、友善、守法的;但在神绝对的标准下,没有一个人的良善足以赚取救恩,惟有藉着与基督完美的生命联合,才可以在神眼中被看为善。“可怒之子”是指那些因拒绝基督而遭受神忿怒的人。
弗 2:4-5> 从前的我,今日的我,还是同一个模样?真的?
2:4-5 上文保罗提到我们旧日的罪性,这里保罗强调我们毋须再活在罪恶的权势底下。罪的刑罚和辖制,已被十字架上的基督毁灭了,藉着相信基督,我们可以在神面前被宣告无罪(参罗 3:21-22 )。但有时我们仍会犯罪,差别在于信主前我们死在罪中,是罪的奴仆,但是如今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了(参加 2:20 )。
弗 2:6> 你不是骗我的吗?我也可以与祂一起同复活?是何模样的?
2:6 因着基督的复活,我们知道今天神赐给我们力量,过基督徒的生活( 1:19 ),将来我们的身体也会从死里复活(参林前 15:2-23 ),这些意念跟“与基督在天上同作王”的意象结合;我们在基督的胜利中合一,就能肯定有与基督同在的永生。
弗 2:8-9> 努力行善,以得救恩,不是吗?你说你的信仰是不一样的?
2:8-9 别人送你礼物,你最恰当的反应该是接受并说谢谢。但是很多时候,基督徒即使接受了救恩的礼物后,仍会觉得有责任为神做点什么。其实我们的救恩,甚至信心都是礼物,最适当的回应就是感激、赞美和喜乐。
弗 2:8-10> 得救靠神恩,信后勉力行善报主爱,回看我的生命,我……
2:8-10 我们成为基督徒,是因着神无尽的恩典,为了对这份白白得来的礼物表示感激,我们要以恩慈、爱心、温柔的态度去帮助和服事他人。我们得救,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也是为了荣神益人,建立教会( 4:12 )。
弗 2:10> 我们都是神的杰作?我,就是;他那副德行也算?不是嘛……
2:10 我们都是神的杰作,惟有神才可以成就救恩。祂在我们身上行了奇妙、大能的工作,既然神看我们为祂的杰作,我们又岂敢轻视自己和其他人呢?
弗 2:11-13> 我是局外人?我在生活上没有指望?其实我们的指望在乎……
2:11-13 受割礼的犹太人视未受割礼的非犹太人为礼仪上不洁净的人,因着自己的民族传统和宗教礼仪,他们自以为纯正、洁净。保罗指出,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在神面前都是不洁净的,都需要基督去洁净。若明白自己的本性及从前不洁的景况,我们就知道神的救恩是何等大的礼物。不管你的处境如何,你都在基督的爱之中。
弗 2:11-13> 犹太人总为自己的宗教景况而骄傲;一不小心,我会不会也……
2:11-13 犹太人跟外邦人一样,会犯属灵的骄傲;犹太人以自身的信仰和传统而抬高自己;外邦人则信靠自己的成就、权力和地位。属灵上的骄傲蒙蔽了我们的眼目,叫我们看不见自己的过错,却夸大别人的过失。要小心,不要因得救而骄傲,反要因着神的所作所为感谢神,激励在信仰中挣扎的人。
弗 2:11-16> 犹太人和外邦人为何可以复和?
2:11-16 基督降生之前,外邦人跟犹太人彼此分隔:犹太人视外邦人与救恩无分,是没有指望的人;外邦人则恼怒犹太人的自以为义。基督来后显示犹太人与外邦人都有罪,并为他们预备了救恩。只有基督才打破彼此的偏见和隔膜,使所有信徒与神恢复关系、合而为一。
弗 2:14-22>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拆毁人际之间的墙?好费劲啊……
2:14-22 基督拆毁了人们彼此之间的障碍,墙已被拆掉,我们就可以跟不喜欢我们的人建立关系,这是真正的复和。基督的死,使我们合而为一( 2:14 ),对其他人的愤怒也就能止息( 2:16 ),藉着圣灵来到神面前( 2:18 ),不再与祂隔离( 2:19 ),一同建造以基督为房角石的圣殿( 2:20-21 )。
弗 2:14-22> 信徒合一?在哪里合一?我只爱跟我的朋友一起;其他人嘛……
2:14-22 有很多因素会妨碍我们和其他基督徒交往:年龄、外貌、智能、种族、政治立场、经济状况、神学观点等等。一个最容易压制基督之爱的做法就是只跟我们喜欢的人做朋友。幸好基督已经拆毁了一切障碍,将所有信徒融合在一个家庭中。祂的十字架就是我们合一的中心,圣灵帮助我们越过重重拦阻,享受合一的喜乐。
弗 2:15> 人常互相排斥,如犹太人跟外邦人一样,两下又怎可以合一?
2:15 犹太法律偏爱犹太人、排斥外邦人,加深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嫌隙。基督的死废除了整个犹太法律制度,终结了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怨恨,将这两个敌对的群体,化成为祂自己的一部分。“一个新人”就是基督使两个实体或人成为一个实体或一个人的意思。就这样,祂把所有信徒都摆在祂里面合而为一了。
弗 2:17-18> 论到得救,犹太人早就认识……
2:17-18 犹太人透过旧约经卷已经认识了神,又藉着宗教仪式敬拜祂,是“近处的人”。外邦人对神的认识极少,是“远处的人”。没有人可以藉着善行、知识或虔诚而得救,不管是犹太人或外邦人都需要耶稣基督的救赎,都可以藉着耶稣基督来到神面前,与祂亲近( 2:13 )。
2:19-22 教堂常被称为神的家,其实神的家不是建筑物,而是一群人。神住在我们里面,藉着我们向世界彰显祂自己。我们彼此和睦又遵守神的道,世人就能够看出神是爱、基督是主了。
弗 2:20> 教会理当与时代并进,为何要记得那古老的教训?
2:20 “教会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意思是,教会并非建基在当代的观念上,而是在先知(旧约)和使徒(新约)的教导上。──《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弗所书第二章
在恩中再活(二 1 ~ 10 )
保罗以死来道出我们在罪恶中之情况( 1 ),人活在罪中,虽生犹死,任由摆布,毫无主权,亦无力抗拒而不断腐化,个人如是、社会亦然。一般罪中生活的情况是:
.依风俗行事( 2 ):依世界的方式而生活是罪行之一,因为世界之潮流不断因人的堕落、软弱、自大及私欲而变化,在其中生存的人,不但没有思索当中的是非对错,反更顺其而行,以致完全失去个人真正的立场和目标,基督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陷此危机之中。
.行事顺服魔鬼之权势( 2 ):人不但愿意行恶,亦没有生命力与罪恶抗衡,所以那些骄傲的行径、贪婪的心思、腐化的生活、凶残的行为、没有爱心的表现,尽都由心中之私欲所作祟,由邪灵所控制,我们岂不是常见未信主的人要戒掉恶习之艰难吗?从而可见邪恶之控制在未信主的人身上是何等厉害。
.未信者在行为上放纵私欲是一项明证( 3 ),他们任性、放荡、贪婪、不顾后果,“想做就去做”,这些都是该受惩罚的。
然而,神藉主耶稣基督在我们这些该受刑的人身上,作了奇妙的政变,神的救恩临到之时,正是当人仍在罪中无能为力时显明出来;而且是白白的赐给人( 8 )。这个白白的赐予,使凡蒙恩的人一个也不能自夸( 9 ),因此信徒当常常思念这个恩惠,并要不断的为此而感恩赞美,我们只要相信,便可享有得神所预备奇妙的拯救,脱离死的光景,能抗拒罪恶,有得胜的能力。不但如此,属神的人更有行善的能力,因这是神所预备的( 10 )。
祈祷 神啊!感谢,因为一切都是出于,的预备、拣选及慈爱,使我因信可白白地享受这一切。
十架与合一(二 11 ~ 22 )
人与人合一已经不易,若天人合一就更难了,然而藉神十字架那奇妙的安排,便能将天人合一这艰巨的工作完成( 16 、 18 )。
对非犹太人而言,神的应许本是毫无相关的( 12 ),因神的应许是向亚伯拉罕和他的子孙而立的。因此从肉身而言,我们是局外人( 12 ),既是局外人,本就在毫无应许之情况下,没有指望,也没有神。
神藉祂的爱子耶稣钉十字架,这一个奇妙而伟大的安排,竟成就了“天人、人人合一的奇迹”( 15 ~ 16 )。原本罪人是不能亲近圣洁的神,因为人神之间有罪的阻隔;而除罪则必须以血来完成,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参来九 22 )。世上所有的血均是有罪的血,只有圣子耶稣没有罪,因此才能有赦罪之功能。罪既得赦,人神间的隔阂便除去,从此便能亲近、和好(参西一 20 ),不但和好,更是在基督里成为一体( 16 )。这个奇妙的作为怎能叫我们不惊叹!怎能不赞美、不感恩!
有了与神和好的福音,蒙了新生命的人,他们便有在主内合一的能力,原来在肉身上的限制,因生命的释放,既是同受一个生命,便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神家里的人( 19 )。保罗藉“家里的人”这个观念,让基督徒明白他们今日的身分和彼此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是靠主得以维系,好比房屋之房角石( 20 )。
基督徒今日能在主内合一,真是极大的福气,而且这个合一基督的身体,更是今日运行在我们中间圣灵的居所;因此,弟兄姊妹间之合一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正如在主内与神合一的重要一样。
祈祷 求主叫我的生命得以与合一,与弟兄姊妹亦能建立合一同心的群体。──《新旧约辅读》
以弗所书 第二章 注释
2:1-22 信徒从前与现在的地位
教会信徒是神在基督里的产品( 2:10), 他们未相信耶稣之时是死在 过犯罪恶当中,既蒙神的怜悯,藉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恩,就
得以活过来( 1-10)。 十字架且拆毁了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隔墙, 使信徒得与神和好,也使教会中的犹太人与外邦人合而为一,成为一
个新的个体( 11-22)。
1「死在 ......
之中」:罪使人与神隔绝,不独肉身要死,且丧失属灵的生命。
6「天上」:是本书所强调的一个字眼(1:3, 20; 2:6;
3:10; 6:12)。这里表明信徒与复活升天的基督联合,在神看来已得享属天
的地位与权利(参腓3:20; 西3:1-3)。
8-9人能得着救赎,全是出於神的恩典,人只凭信靠耶稣而领受。
整个救恩(「这」)都不是源出人自己,或靠赖人的行为,完全是神白白的赐与。
10 行善是信徒得救的目的与应有结果。
14「两下」:即双方。
「隔断的墙」:这方面具体地表现於圣殿之内:外邦人可到的院子与以色列人才可进的内院中间有石墙隔开,外邦人如违例
逾墙、闯进内院,必被处死(参徒21:28-29)。
15「冤仇」:摩西律法繁复的体系将守律法的犹太人与外邦人截然隔开,难以亲近。
17 取材自赛52:7; 57:19等经文。
「远处的人」:指从前远离神的外邦人;「近处的人」:指与神关系较近的以色列人。这处表明福音是
要传给普世的人。
20-22
保罗用建筑术语来说明外邦信徒与犹太信徒如今一同构成神的殿。
「使徒和先知」:是指领受新约启示、写下新约经典的人(参弗3:5);教会就是建立在他们所写的经典(神所启示的话语)
之上。
「房角石」:见路20:17注。「各房」:译作「全房」(整座建筑物)较佳。
思想问题(第一、二章)
1 於 1:1-14,「在基督里」与类似的说法一共出现多少次?
你的信仰和生活是否反映这重点?
2 试根据第 2章 , 将人信主之前与信主之後对罪、邪灵、世人、以 色列人、神的关系作一比较。
3 第 1章; 2章中 , 「恩」或「恩典」一共出现多少次?
你有否将神的恩典铭记心中并向人宣讲?
4 作为圣灵的居所,教会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并有基督为房角石( 2:20-22)。
以弗所书第二章
没有基督的人生与上帝的恩典(二 1-10 )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的思想奔放,不在乎文法的规律;他开始的句子,却见不到收尾;他开始的结构,在半途中,却溜到了另外一个结构。这是因为这并非是小心写作的神学论文,而乃是一首上帝之爱的抒情歌曲。夜莺的歌是无法用音乐组织的定律分析的。百灵鸟的歌唱出于喜欢歌唱。这正是保罗在这里所做的。他是从内心里倾泻出来的;文法的要求必须让给奇妙的恩典。
没有基督的人生(二 1-3 )
当保罗说‘你们’的时候,他指的是外邦人;当他说‘我们’的时候,他指的是犹太人,他的同胞。在这段经文中,他指出外邦人没有基督的人生是何等的可怕,犹太人也是如此。
(一)他说人生活在罪恶过犯之中。他用的字是很有兴趣。 罪 是 hamartia ; hamartia 用于投射。这字的意思是 不中的 。一个人向箭靶射箭;没有射中;那是 hamartia 。罪是没有射中人生的目标。这正是为什么罪是这样的普遍。
我们往往对罪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都会立刻同意,强盗,凶犯,剪绺,酒鬼,流氓都是罪人;不过因为我们中间大多数人,都是体面的公民,在我们内心里想,罪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人家叫我们要进地狱的罪人,我们觉得是一种侮辱。不过 hamartia 。这个字,叫我们知道了罪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做的,我们之能做的,都失败了。
一个丈夫,有没有尽责做一个好丈夫?他有没有使他妻子的生活更安乐?他的心境有没有使全家蒙上了阴影?一个妻子,有没有尽责做一个好妻子?她是否对于丈夫的工作,真感到兴趣,尽量的了解他的问题和烦恼?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做好的父母?我们有否尽我们的责任养育我们的儿女,还是常常逃避问题?待我们的儿女长大,我们更接近他们呢,还是他们逐渐的游离,与他们谈不上话来,好似外客一般?我们有没有做好儿女?我们对父母为我们所做的,有否说一句感谢的话?我们有否注意到父母眼中所示的忧伤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是否是一个好的工作的人?随时按 良心工作;每件工作都尽力而为?
当我们知道罪是什么时,我们就知道罪并非神学家自己想出来的。罪是充斥人生之间。罪是人生中没有尽责,当行而不行,能为而不为。
保罗用的另外一个,翻译为 过犯 的宇,是 parapto{ma 。这字的原意是 失错 或 失误 。这字用于迷失道路,离开正路;这字用于没有把握真理,滑离真理。过犯是我们能行在正路上,但是却没有,而行在错路上;我们应当知道的真理,但是却没有,而失去了真理。因此这是我们没有达到我们应当朝向的目标。
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有没有尽责?我们有否努力竭尽所能,有效地达到目的?我们有否尽责服务他人?我们有否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善境?
罪的中心观念是失败,没有打中目标,行在错误的路上,没有达到我们所能达到的人生境地;这样的一个定义把我们众人都包罗在里面。
死的生命(二 1-3 )(续)
保罗说人都 死在罪里 。他的意思是什么?有人以为没有基督,人住在罪的境况中,来生灵魂必死。不过保罗没有讲到来生,他是讲到今生。罪致死的作用有三方面。
(一) 罪破坏纯真 。一个人犯罪以后,与以前不再一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不会忘记什么。
这或许是不在我们意识的记忆里,不过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或是看到听到的,都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结果,罪在人身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影响。
在杜.茉莉( Du Maurier )的小说,屈尔佩( Trilby )中,有一个例子。小弼立第一次参加狂饮筵,喝得酩酊大醉。‘大约在雨天以后,他从圣诞节狂饮筵的乌烟瘴气中睡醒过来。他发现他做了一件十分伤心的事──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这好似一股失去光泽的气,吹在回忆的镜面上,蒙上了一层薄膜,因此当他要回顾往事时,就不再像以前那么清晰了。那锐利的刀锋,本来能触发过去诸事的引力,光辉,基质,却成为迟钝了。那快乐的花朵,那回忆过去情感、心绪、局势的恩赐,只发一念,即把以前的往事重现,都已荡然无存。在不知不觉间,完全丧失了那最珍贵的官能,想起青年的活力和儿童的快乐,以及以前所有的一切。’
罪的经验,在我们心上,蒙上了一层晦暗的薄膜,一切都和以前不再相同了。如果我们弄脏了一件衣服,或是一条地毯,我们可以把它送到洗衣铺去洗,不过这不再和以前一样的了。罪损害一个人:它破坏纯真;纯真被破坏以后,再不能恢复原状。
(二) 罪破坏理想 。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悲惨的经历。第一阶段,一个人见到不对的事,非常的恐惧,不敢去碰它。第二个阶段,他禁不住受到引诱,尝试去做,不过就是他去做,心理觉得不安,他犯了错误。第三个阶段,他多次的去做,变成心安理得。每次犯罪,使下次犯罪更易。华茨华斯( Wordsworth )在他的诗不朽的宣告中写 说:
青年,他必须每天从东方
迈上征程,诗人亦是如此,
握住美丽的远象
结伴同行;
后来,所见的终于死去了。
消失在平庸日子的光中。
罪乃是一种自杀,因为它破坏了理想,不让过有价值的人生。
(三)最终, 罪破坏意志 。起初一个人在罪中作乐,他有意去做;到后来成为情不自禁的堕在罪中。一件事成了习惯就几乎成为必然的事了。如果一个人让某种的习惯,某种的耽溺,某种禁止的行为做主,他就成了它的奴隶。有一句老话说,‘种的是行为,收的是习惯;种的是习惯,收的是品性;种的是品性,收的是命运。’
在罪里,有一种凶残的力量。它破坏纯真;罪或许被遗忘了,但是其影响仍留在那里。俄利根( Origen )有话说,‘那疤痕还留 。’罪破坏理想;人开始泰然的去做以前认为可怖的事。罪破坏意志;他不再能逃出罪的掌握。
没有基督的人生的记号(二 1-3 )(续)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列举没有基督的人生的特点。
(一)随从今世的风俗生活。那就是说,他的人生是依照世界上的标准和世界上的价值。基督教要求的是 赦免 ,但是古代的作者说,如果有力报仇而不去报,那是懦弱的记号。基督教要求的是 爱 ,甚至爱我们的仇敌,但是蒲鲁他克( Plutarch )却说,一个善人的记号是善待朋友,恶待仇敌。基督教要求的是 服务 ,但是世界却不能了解,譬如说,宣教士往国外在学校教书或在医院医病,而他或她所获得的报酬只及在本国世俗的机构里服务的四分之一。世界标准的要素是以自己为中心;基督教标准的要素是以基督和他人为中心。属于世界的人的要素,一如有的人所说的,‘他知道每一件东西的价钱,却不知道它的价值。’世界的动机是获利;基督教的动力是服务的愿望。
(二)顺服空中掌权者为首领的生活。在这里所写的一件事,在保罗的时候比我们的时代,更加觉得确实。在古代的世界里,人们热切的相信魔鬼。他们相信空中挤满了魔鬼,连一点的空隙也没有。毕他哥拉斯说‘整个空气里充满了精灵。’斐罗( Philo )说,‘各处都有精灵在空中飞翔。’‘天空是脱离肉体的精灵的居所。’这些鬼魔并不都是恶的,不过许多是恶的,出来推进罪恶,破坏上帝的目的,损害人的灵魂。受他们辖制的人站在敌对上帝的一面。
(三)悖逆的生活。上帝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显示祂对于人的旨意。祂利用良心,圣灵在我们里面说话;祂在圣经里,给我们智慧命令;祂藉 善人和敬爱祂的人的教训。没有基督的人,他们的人生就是知道上帝的旨意,也不随从,照自己的心意去行。
(四)随 心中所喜好的生活。这喜好在希腊文里是 epithumia ,其意义是喜欢行不对的及禁止的事。结果必遭灾殃而败亡。
十九世纪有一件可悲的事是王尔德的事业。他很有头脑,获得最高的学术荣誉;他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作家,获得最高的文学奖;他在世界上有的是吸引力,天性也很仁慈;不过他受到了引诱,被关牢中,蒙受羞辱。在他跌倒的痛苦中,他着成惊人的杰作狱中记( De Profundis )。在书中,他说,‘神几乎已赐给我一切。但是我让找自己被诱入长时的迷惘肉欲的逸乐中。……在人生的顶 ,我觉得厌倦;我有意的坠入深渊,追求新的刺激。在思想的领域,我引起了矛盾;在热情中却含蓄邪恶。我渐渐的不注意到别人。我只喜欢可以取悦我的事。我忘了每日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或改变我的品性;在密室中所做的事,有一天会在屋顶上高声宣布出来。我对我自己不再作主。我不再是我灵魂的元首,哉还没有知道。我让娱乐支配我。结果堕入可怕的羞辱之中。’
欲望( desire )不是一个好主人,受制于欲望是做一个奴隶。欲望不只是肉体的事,它也是渴望获得被禁止的东西。
(五)放纵肉体私欲的生活。我们必须小心明白保罗的肉体之罪的意义。他不仅仅指性欲方面的罪。在加拉太书五章十九至廿一节中,保罗列举肉体的罪。不错,他先提出奸淫,但是他接 所提的是拜偶像、仇恨、恼怒、争竞、嫉妒、荒宴,异端等。肉体是我们本性的一部份,给罪机会,建立起桥头堡,作为攻击的据点。
‘肉体’的意义是对各人不同的。有的人的弱点是身体,他的危险是性欲的罪;有的人的弱点是灵性方面的,他的危险是骄傲;有的人的弱点是世上的事,他的危险是低级的野心;另外一个人的罪是在气质方面的,他的危险是嫉妒争竞。这一切都是肉体的罪。人不可以想他避免了身体上较大的罪,认为他已经避免了肉体的罪。肉体乃是在我们里面任何给罪机会的东西;这是没有上帝的人的本性。依照肉体的人生,只不过是让我们低级的本性,我们最坏的部份,操纵我们。
(六)可怒之子的生活。许多人度 怨恨不快的生活,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获得他们的才干和工作应得的报酬;不过在上帝的面前,没有人配得什么东西,人应得的是上帝的刑罚。只有祂在基督里的爱赦免了不配在上帝那里领受什么,只有受罚 的人。他时常破坏祂的律法,令祂的爱心担忧。
基督的工作(二 4-10 )
保罗开始说,依照我们的现况,我们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现在他说,上帝在他的慈爱与怜悯中,已经在耶稣基督里,使我们活过来。他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我们看到三件事与在罪恶过犯中死有关。耶稣对每一项都起相当的作用。
(一)我们看到罪破坏纯真。就是耶稣也不能把已破坏的纯真复原,正如耶稣不能把时间倒转一样;不过耶稣能够除去,那失去了的纯真常叫我们内疚的,罪的感觉。
罪造成的第一件事是我们与上帝隔离的感觉。当一个人知道他自己犯罪以后,内心被逼,不敢接近上帝。以赛亚看见上帝的第一个反应是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六 5 )。彼得知道是耶稣以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路五 8 )。
耶稣开始除去隔离的感觉。他来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境况怎样,到上帝面前的门,总是大开 的。假使有一个儿子,做了一件羞辱的事,从家庭逃走,他知道就是往家里走,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家里的门已经向他关闭了。假使有人来,报告一个讯息,那门还是为他开,等候欢迎他回家。那起了何等的变化?耶稣带来的,就是这种消息。祂来,为告诉我们 ,上帝所要的就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并除去隔离的,和犯罪的感觉。
(二)我们看到罪破坏理想。耶稣在人心里,把理想重新唤醒过来。
有一个故事,讲到在美国有一个黑人工程师,他在一艘航行河道的渡船上。这艘船已经很破旧了,不过他毫不在意;机器积满了污垢,也没有好好的照顾。他要完全的改变它。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到他的渡船上,擦他的机器,直到机器的每一部份都闪闪发光,像镜子一般。有一个常乘渡船的搭客盛赞它的改变。他问这工程师说,‘什么东西驱使你清理擦亮你的这些古旧机器?’这工程师回答说,‘先生,我要它得到荣耀。’这正是基督为人所做的。祂要给人得到荣耀。
传说,马特逊( George Matheson )到了在爱丁堡的一个教会里工作。在信徒中有一老妇人住在肮脏的地窖里。在马特逊牧养几个月后,要轮到圣餐礼拜。当教会里的长老到这地窖里,探访这老妇人的时候,发现她已经搬了家。他追寻到了她的住址。他找到她住在屋顶下的一间小阁上。她很是贫穷,没有什么奢侈的摆设,但是这间阁楼却充满了阳光,空气,整洁,和地窖的阴暗,浊气,污秽,不可同日而语。这长老对她说,‘你已经搬了家。’她说,‘是的,你不能听马特逊讲道,仍然住在地窖里。’基督教的讯息重新燃点起了理想。
有一首古老的圣诗说,
人心深处,恶魔捣毁,
情感深埋,恩典唤醒。
耶稣基督的恩典重行燃起理想,不复再重复的跌在罪里。因 重行燃点,人生又向上前进。
(三)耶稣基督恢复丧失的意志,比其他一切更为重要。我们看到罪的致人死命的事是渐渐的,不过是确定的,破坏人的意志。耽溺罪恶开始只是逢场作戏,以后却成为必要的了。耶稣来重新建立我们的意志。
在事实上,爱心常常从事于这种工作。伟大的爱,其效果往往产生洁净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真正的堕入爱河,他的爱逼使他行善。他爱他所爱的人就断绝了爱罪的心。
这正是基督为我们所做的。当我们爱他,那爱恢复我们的意志向善。正如圣诗说的,
祂击破罪恶势力,
祂释放被囚的人。
善工和恩典产生之善工(二 4-10 )(续)
保罗对于其福音观念中心里的二极性,作极重要的解释,来结束本段经文。二极性有二臂。
(一)保罗坚持我们藉 恩典得救。我们的得救,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也不能藉我们所做的而得救。这是上帝的赐与,我们的本份是接受。保罗的看法完全正确。其理由有二。
(甲)上帝是完全的;因此,在上帝面前,只有完全,才得称善。按照人的本性,他不能带完全到上帝面前;因此,如果他要得到往上帝面前的道路,必须为上帝的赐与,他只是接受。
(乙)上帝是爱;因此罪所犯的,不是违反律法,乃是破碎爱心。违反律法可以得赎,破碎爱心却不能挽回。罪主要的倒不是破坏上帝的律法,而是破碎了上帝的心。让我们用一个粗劣不太完全的比喻。假定有一个驾车的人,不小心轧死了一个儿童。他被捕,被审,被判有罪,罚他坐监或罚款,或两者兼施。在他付了罚款,坐满了监以后,从律法的观点上来说,一切都成过去。不过对于那丧失小孩的母亲来说,却完全不同了。他不能藉 坐监或罚款,把事情弄妥。要恢复他与那妇女的关系,其唯一途径是出于那母亲的赦免。这是我们到 上帝那里的途径。我们所犯的罪,不是违反上帝的律法;这乃是破碎祂的心。因此,只有出于上帝的恩典,所发出的赦免的行动,我们和祂重新和好。
(二)那就是说,善工对于我们的得救,毫无关系。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保罗的教训,就停在这里──不过有许多人往往到此为止。保罗继续的说,上帝再造我们,为 善工。这里是保罗的两极性。世界上一切善工,不能叫我们与上帝和好;不过,做了基督徒以后,不发出善工,这是严重的错误。
这里没有什么奥秘。这只是一种自然不可避免的爱的定律。如果有人爱我们,我们深深的觉得不配接受那爱,在我们心里,立下了一个志愿,必须终生行善,配受他的爱。
这是我们与上帝的关系。善工不能使我们得救;不过如果得救不产生善工,其间必有错误。善工不是我们付给上帝的债务;这是上帝的爱抓住我们,使我们觉得我们有一种责任,终生做一个值得祂爱的人。
我们知道上帝要我们做的是什么;上帝在久远以前已准备 要我们在人生中当行的,并且藉祂的儿子和圣经晓谕我们。我们不能凭自己获得上帝的爱;不过我们能,也是必须,表明我们感恩的心,全心追求使上帝心里喜悦的生活。
基督来的以前(二 11-12 )
保罗讲的是在基督来临以前外邦人的境况。保罗是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他永不忘记犹太人在上帝的计划及所示上独特的地位。在这里他把外邦人与犹太人作一比较。
(一)外邦人被那些在肉身上人为的受割礼的人称为没有受割礼的人。这是一件极大的分野。犹太人非常的轻视外邦人。他们说上帝创造外邦人作为地狱的木柴;上帝在各国之中只是爱犹太人;毒蛇中之佼佼者被粉碎,外邦人中之佼佼者被杀戮。甚至帮助一个外邦的产妇生产也是非法的,因为这是帮助带另一个外邦人到世界上来。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阻隔是牢不可拔的。如果一个犹太人和一个外邦人结婚,就要为那犹太人举行丧礼。和外邦人这样做是等于死亡;甚至到外邦人家里,宣告这犹太人不洁。在基督以前,这阻隔是竖立在那里;在基督以后,那阻隔是拆毁了。
(二)外邦人没有弥赛亚的盼望。在中文和合译本中的翻译是他们 与基督无关 。这是一个完全可能的翻译;不过 基督 ( Christos )这个字,主要的不是一个专用名词,虽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了。这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 受膏者 。国王在登基的时候要受膏;因此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译成希腊文的 基督 ,其意义是上帝的受膏者,那盼望 的上帝要差遣到世上来的君王,实行祂的旨意,带来黄金的时代。就是在他们最黑暗的日子里,犹太人从不怀疑弥赛亚的 来临。不过外邦人却没有这盼望。
试看不同的结果。在犹太人看来,历史朝向一定的方向;不论现在的状况如何,将来是荣耀的;犹太人的历史观,在基本上是乐观的。相反的,在外邦人看来,历史是没有方向的。根据斯多亚学派的人,他们认为历史是循环的。他们相信经过了三千年的历史;就来一次大火灾,整个的宇宙都付诸一炬;整个的过程再重新开始,人物事迹再运行一次。在外邦人看,历史是盲目的前进;在犹太人看,历史是向上帝前进。在外邦人看,人生没有价值意义;在犹太人看,人生步入更伟大的境界。基督来临以后,外邦人进入了这新的宇宙观,人是行在朝向上帝的路上。
无望无助(二 11-12 )(续)
(三)外邦人被排除在以色列民的社会之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以色列百姓的名称是 ho hagios laos , 圣洁的百姓 。我们已经看见 hagios 的基本意义是 相异 。以色列的百姓,和其他国家的百姓,有什么相异的地方呢?它的意思是他们以上帝为他们独一的君王。其他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或是民主政体,或是贵族政体;以色列是上帝的统治,他们的统治者是上帝。在基甸获得大胜以后,百姓到他那里,要他做他们的王。基甸的回答是:‘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士八 23 )。诗篇的作者歌唱:‘我的上帝我的王阿,我要尊崇你。’(诗一四五 1 )。他实在指上帝是他的君王。
作为一个以色列人乃是上帝的社会中的一份子;他是神圣的公民。一个有像这样意识的国家,很明显的,必然会有与众不同的人生。传说,当那伟大的雅典人,伯理克利斯( Pericles )走前面向雅典的 众,发表演讲的时候,往往对自己说,‘伯理克利斯,记得你是一个雅典人,向雅典人说话。’对于犹太人,他可以说,‘记得你是一个上帝的公民,向上帝的百姓说话。’世界上再没有像这样的伟大意识。
(四)外邦人对于以应许为依据的约是局外人(陌生人)。这是什么意思?最崇高的,以色列人是 立约的百姓 。这又是什么意思?犹太人相信上帝和他们的国家接触有不平常的赐与。‘我要以你们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们的上帝。’(出六 7 )。这立约的关系不只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这要包括遵守律法。出埃及记廿四章一至八节给我们一幅富于戏剧性的图画,说明犹太百姓怎样接受所立的约及其附带的条件。‘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出廿四 3 , 7 )。
如果上帝的计划要实现,祂必须利用一个国家。上帝的拣选以色列民,并非出于偏爱,因为这种拣选并非是特殊的光荣,乃是特殊的责任。不过这给犹太人独特的意识到他们是上帝的子民。保罗不会忘记,因为这是历史的事实,犹太人是独特的作为在上帝手中的工具。
(五)外邦人是没有希望,没有上帝。人们常说,希腊人是在历史上最愉快的百姓,不过在世上有一种称为希腊人的忧郁的一件事。在各事的后面,有一种失望的叹息。
远溯至荷马已是如此了。在伊利亚特( Iliad 六 146-149 )中,葛劳各斯( Glaucus )和戴米特( Diomede )单对单作战。在他们结束战斗之前,戴米特要知道葛劳各斯的家族谱系。葛劳各斯回答说,‘为什么你要问我的家族谱系?树木凋零,明年复生,人亦如此;风吹落叶遍地,春光来临,森林又复发出嫩芽,放出绿叶;人的一代过去,一代相继,亦是如此。’希腊人可以说,
我们开花繁盛犹如树上叶子,
但又凋谢灭亡。
但是他们却不能加上得胜的欢呼,
但是你却永不改变。
提阿尼( Theognis )能够写:
在我青年的时代,我嬉戏快乐;我要长久的躺在地下,生命已被夺去,如石块的无声无臭,离开我爱的阳光;我虽是一个善人,于是我将不再见什么。
我的灵魂呀,在你年轻的时代,追求快乐罢;不久人家要替代你的位置;我要死亡,归回大地。
在太阳普照之下的人,没有一个是喜乐的。
在荷马的诗歌里,奥林帕斯( Olympus )大会被缪斯( Muses )所唱的一首歌,吸引住了。她唱的是‘诸神不朽的恩赐与世人的悲伤,即使人以坚强的意志承受,却仍是孤立无助,他们不能获得不死之药,也不能保持青春。’
在苏富克里士( Sophocles )的作品中,我们读到最可爱的,也是在历史上最悲惨的诗句。
青年的华美消褪了,成年的荣耀逝去了。
信心死了,不信却如花卉的怒放;
在人行走的街衢上,
或是在人心自己爱的隐密处,
永远不会找到真理的风吹拂。
是的,外邦人没有希望,因为他们没有上帝。以色列民常常持有在上帝里灿烂的希望,它就是在最黑暗和最可怕的日子里,还是清楚地,不灭地,发出光辉;不过外邦人,在基督来给他们希望以前,在他们的心里,只知道失望。
阻隔的消除(二 13-18 )
我们已经看见犹太人怎样憎恨和轻视外邦人。现在保罗用两幅图画,它们对于犹太人看来特别的鲜明,指出这种憎恨是怎样消灭的,并且也带来了新的合一。
他说,那些远离的人,被带到跟前近处。以赛亚听见上帝说:‘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与近处的人。’(赛五十七 19 )。当拉比们说到接受一个悔改归入犹太教的人,他们说,他被带到跟前。例如,犹太的拉比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外邦的妇女,怎样到拉比以利以谢( Rabbi Eliezer )那里。她承认她是一个罪人,要求加入犹太教。她说,‘拉比,带我到跟前。’那拉比拒绝所请。把门关上;不过现在门是开了。那些从前远离上帝的人,被带到跟前,门不再关闭了。
保罗用的图画更加鲜明。他说,中间隔断的墙,已经拆毁了。
这是一幅圣殿的图画。圣殿包括几个院子,一个比一个高,圣殿是在最里面的院子里。第一是外邦人院;接 是妇女院;接是以色列人院;接是祭司院;最后是圣所本身。
外邦人只能到第一个院子里。在这院子与妇女院之间,有一垛墙,更可以说是一垛精致的大理石的隔墙,离开每一段,嵌入一块标牌,告示一个外邦人,如果越过此墙,要处死刑。约瑟夫( Josephus )描写这圣殿说,‘当你走完了最外的那一部份地方以后,往圣殿的第二个院子,该处周围造了一垛以石建造的分隔的墙,墙高三肘。建筑华丽;每隔相等的距离,建立柱子,宣告洁净的律法,有的以希腊文写的,有的以拉丁文写的,告示外国人不准跨入圣所。( The Wars of the Jews , 5 , 5 , 2 )。’在另外的一个描写中,仙请到圣殿的第二个院子:‘这院子围绕看石造的围墙,以作分隔,刻看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犯者判处死刑。’( 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 , 15 , 11 , 5 )。在一八七一年发现了像这样的一块禁止的标牌,上面刻 :‘任何其他国家的人,不准进入围墙,到圣所附近。凡犯法的人,要自己负责,接受死刑。’
保罗对于这中间隔断的墙,知道得很清楚,因为他在耶路撒冷被捕,最后被关在监里,受难,是受到错误的控告,说保罗带领一个以弗所的外邦人,特罗非摩,越过中间隔开的墙,进入圣殿。(徒廿一 28 , 29 )。这样,中间隔开的墙,把外邦人关在门外,不能到上帝的面前。
没有基督的人性的排外性(二 13-18 )(续)
不要想到只有犹太人放下阻隔,把人摒诸门外。在古代的世界里,充满了阻隔。有一个时期,就是在那时候的四百多年以前,当时希腊受到波斯攻击的威胁。这是城市国家的黄金时代。希腊是由着名的城巿组成──雅典、底比斯、哥林多等──这时面对 极大的灾难,因为各城市都拒绝合作,去应付共同受到的威胁。格洛弗( T. R. Glover )写 说,‘各时代所有的危险都是各个城市,为它自己的独立,愿意热烈的付上一切代价。’
很久以后,西塞禄能够这样的写,‘如希腊人所言:全人类分成二种──希腊人和未开化的人。’希腊人称任何一个不会说希腊话的人为未开化的人;他们轻视他,在他们之间,放下了一垛墙。当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 )讨论兽性的时候,他说:‘兽性最普通在末开化的人中看到。’所谓未开化的人就是非希腊人。他讲说‘这遥远的未开化的部落属于兽性的那一种。’希腊宗教中,最有活力的,乃是神秘宗教。其中大多数是把未开化的人,摒诸门外。李维( Livy )写 说,‘希腊人向其他种族的百姓及未开化的人不停的作战。’怕拉图说,未开化的人是‘我们天生的敌人’。
阻隔的问题并不囿于古代的社会。斯诺登( Rita Snowden )引用两段非常合适的话。波士顿的泰罗神父( Father
Taylor )常常说,‘世界的空间,只足够全世界的人居住,没有地方可以筑起分开他们的墙。’吉布斯( Sir Philip Gibbs )在他写的和平的十架( The Cross
of Peace )中说,‘隔墙的问题,已长成为世界必须面对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今天在各种族之间,在各国国民之间,存在 各种不同的曲折交叉分隔的墙。现代的进步已把世界缩小,成为邻居:上帝给我们工作,要把它成为一家兄弟。在这些日子里,种族、阶级、信仰之间,竖起了隔墙,我们必须用基督包容一切的信息,震撼全地。在基督里不分为 奴的和自主的,不分犹太人和希腊人,不分西古提人和化外人,都合而为一了。’
古代的世界有阻隔;我们现在的时代亦是这样。在没有基督的社会里,不可能有别的,只有隔离在中间的墙。
在基督里合一(二 13-18 )(续)
保罗继续说,在基督里,这些隔墙是除去了。基督怎样除去它们的呢?
(一)保罗讲到基督说,‘祂使我们和睦。’他的意思是什么?让我们用一个人间的比喻。假定有两个人,各持己见,求法律的解决;有法律的专家,预备了一个文件,说明解决这案件的正当办法,然后请两造人一起来,根据这文件,谋求解决。事情或可解决,然而二人之间的裂痕却很少得到弥补,因为和睦很少可以从律法的文件获得的。不过假定有一个是敌对的双方共同挚爱的人,来和他们二人作亲切的谈话,其和睦的机会是大有把握的。如果两方面有冲突,使两造和睦的最佳方法是藉 两方面都相爱的人。
这正是基督所做的。 祂 使我们和睦。这是由于共同的爱祂,使人互相亲爱。这和睦是由于祂所付的血的代价,因为最有力触醒爱的是十字架。看见了十字架,触醒全世界的人,在心里爱上了基督,只有在众人都爱基督的条件下,众人才会彼此相爱。这不是从条约和议会上产生和睦。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有和睦。
(二)保罗讲到耶稣废掉律法上的规条。这是什么意思?犹太人相信,只有遵守犹太的律法,才是善人,才能获得上帝的友谊和团契。这律法作出千万条的命令和规条。洗手有一定的方式;洗碗碟有一定的方式;一页又一页的论到在安息日可行的和不可行的事;在人生的这一,那一,及下一个时节,应当献上这一,那一,及下一种的祭。唯一能完全遵守犹太律法的人是法利赛人,而他们只有六千人。一种根据条规法则,注意仪式,献祭,节日的宗教,不能成为普遍的宗教。不过,保罗在另外一处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十 4 )。耶稣结束了以律法主义为宗教的原则。
他把爱上帝和爱人替代了它的位置。耶稣来告诉人,他们不能藉 遵守礼仪的律法获得上帝的赞许,他们必须接受上帝在怜悯中白白赐给他们的赦免和团契。一个以爱为依据的宗教能够立刻成为普遍的宗教。
斯诺登讲述一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事。在法国有几个兵士和他们的军曹,带了与他们同营的一个伙伴的尸体,到一个法人的坟场,预备埋葬。那神甫柔声对他们说,他必须要询问,他们死了的伙伴,是否已经受洗,作了天主教徒。他们说,他们不知道。那神甫说,他非常的抱歉,在这种状况,他不许可葬在他们的教会坟场里。因此这些兵士忧愁的把他们的伙伴葬在坟场的外边。下一天他们回来,想要看一下那坟墓。他们觉得很是惊奇,找不到它。他们找了一会,却看不见新掘的泥土。当他们正准备离开的时候,那神甫来了。他告诉他们,他的内心受到谴责,因为他拒绝,把他们的伙伴葬在教会坟场里;因此在很早的早晨,他从床上起来,亲手 把围篱扩大 ,把这一位为法国牺牲的兵士的坟墓,也包括在教会坟场里。
这只有爱心才能够这样做。条例规则竖起隔墙;爱心把它拆除。耶稣除去了人与人之间的隔墙,因为他毁灭了一切以规条律例为根基的宗教;祂带给人以爱心为根基的宗教。
基督合一的恩赐(二 13-18 )(续)
保罗继续的讲到,在基督里新的合一,所带来的无价恩赐。
(一)祂使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成为新人。
在希腊文里‘新’字有两个字。一个是 neos ,只是指时间上的新;一件东西是 neos 的,是指这件东西在时间上是新的,在以前千万件相同的东西已经存在了。一枝铅笔是厂家这个星期的出品是 neos 的,不过在以前千万枝相同的铅笔已经存有了。另外一个是 kairos ,是指在品种质量方面的;一件东西是 kairos 的,是指这件东西是一件新的品种,新的质量,在以前没有过同类的东西。
保罗在这里所用的 新 字是 kairos ;他说耶稣把犹太人和外邦人放在一起,使他们都成为新的一种人。这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耶稣来并非使所有犹太人成为外邦人,或是所有外邦人成为犹太人;他来把两者成为另外一种新的人,虽然外邦人还是外邦人,犹太人还是犹太人。屈梭多模( Chrysostom ),一个早期教会着名的讲道者,说,这好似一个银像和一个铅像,它们两老镕化后,都变成了金像。
耶稣所成就的合一并不是要消除一切种族的特点;祂成就的是把世界各国的人都成为基督徒。我们在这里可以学习一个功课。我们差遣宣教士往国外传道,往往有一种趋势,要造成穿洋服,讲英语的人。有些宣教士创立的教会,要用他们自己国内所用的仪式,礼拜。耶稣的目的,并非要把世界众人,成为一个国家。我们应当有基督徒的印度人,基督徒的非洲人。他们的合一是在他们所信的基督教。在基督里成为一体,是在基督里,并非在外表的改变。
(二)祂使两者与上帝和好。保罗所用的 apokatallassein 一字,其意义是把不和隔离的朋友,重行和好。耶稣的工作是指明给众人看到上帝是他们的朋友,因此在他们之间也必须成为朋友。与上帝和好,和与人和好,有密切的关系。
(三)藉 耶稣,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得以进到上帝面前。保罗所用的进到是 prosago{ge{ 一字,它有许多的画面。这字是用于向上帝献祭;这字用于带人到上帝面前,献身为祂工作;这字用于国家大会上介绍讲员或大使;最重要的,这字用于引进人到国王面前。事实上,在波斯的朝廷上,有一种官吏,称做 prosago{geus ,他的职责是引进人,朝谒国王。这是无价的福气,在任何时候,得以往见又慈爱又有智慧的圣贤人;随时可以到他跟前,把我们的困难,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孤单,我们忧愁,向他倾诉,求他指点。这正是耶稣给我们到上帝那里去,开了一条出路。
在基督里合一产生的基督徒,他们所信的基督教超越了他们地域及种族的不同;它产生的人,他们相互为友,因为上帝是他们的朋友;它产生的人,他们是合而为一,因为他们得以进到上帝面前,一同相会。
上帝的家和所在(二 19-22 )
保罗用二幅开启我们思考的图画。他说外邦人不再是外人,乃是上帝家里的人。
保罗所用的外人是 xenos 一字。在每一个希腊城市里,都有 xenoi ,他们的生活不太容易。有一个人写信给家里:‘不论你现在的境况怎样,最好你还是留在家里,这远比到一个生疏的地方为佳。’外人往往被人怀疑,不为人喜。保罗用的客旅是 paroikos 一字。 Paroikos 更进一层。他是一个寄居的外客,住在那里,没有归化成为公民;他付的税,只是获得权利,在一个不属于他自己的地方居住。 xenos 及 paroikos 常是在社会的边缘上。
因此,保罗对外邦人说,‘你们不再仅由宽容得进入上帝的百姓之中。你们完全是上帝家里的人。’我们可以很简单的说,藉 耶稣,我们与上帝交好。
大 逊( A. B. Davidson )告诉我们,他怎样居住在一个异乡的城市里。他觉得孤单。他常常傍晚在街上溜跶。有时,他从掀起窗帘的窗里,往里探视,看见一家快乐融融地围桌而坐,或围 炉火;于是窗薕下垂,他觉得被弃,隔绝在外,孤独的在黑暗之中。
这是在上帝的家中不能发生的事。这是在教会中不应当发生的事。藉 耶稣,在上帝的家中,众人都各有其地位。人或许筑起隔离的墙;教会可以把圣餐只限于它自己的教友。上帝却永不这样;这是教会的悲剧,它比上帝更具排斥性。
保罗所用的第二幅图画是一所建筑物。他想每个教会是一所人建筑物的一部份,每个基督徒是建成教会的石头。基督是整个教会的房角石;房角石是把每一件联络在一起。
保罗想到这建筑物是继续不停的建造,每一部份在基督里配合。想像中的一座大教堂,在下面根基之间,或许是萨克森式的地下室;有些门窗或许是诺曼式的拱形;有一部份或许是早期英国式的,另一部份或许是中古英国式的,又或许是哥德式的;有的或许是我们今天加上去的。其间有各式的建筑;但是这建筑物却是合而为一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用以敬拜上帝,与耶稣基督相会。
教会就当如此。其合一并不来自组织,礼节,仪式;乃是来自基督。 Ubi Christus, ibi ecclesia 。基督在那里,教会也在那里。教会只有一种情况下实现它的合一。它的存在并非是要传扬任何人的组织的主张观点,乃是要提供作为基督的灵的居所,在那里爱基督的众人,能够在那灵里聚集在一起。──《每日研经丛书》
以弗所书第二章
四.教会在基督里蒙恩之经过( 2:1-22 )
1.出死入生之经过( 2:1-10 )
本章中使徒先讲明信徒在基督里蒙恩的经过,然后叙述犹太人与外邦人,如何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神的恩典不但将一个正在罪恶过犯之中,落在魔鬼权下的人,救活过来,使他 “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 ;也将从前远离神的外邦人,和那些从前只按肉体是受过割礼的犹太人,同在基督里归为一体了。
A.死在罪中的情形( 2:1-3 )
1. 在罪中与神隔绝( 1 )
1 在这里所说的 “死” ,显然是指灵性的死 . 使徒既写给那些活看的信徒,论到他们已往死在罪中的情形,则所说的 “死” ,当然不是肉身的死,乃是灵性的死了。灵性的 “死” ,就是与神隔绝,在灵性上与神失去任何关系。罪恶使人与神失去一切交通,使那能够与神来往的灵,变成完全没有作用,不能领悟属灵的事。所以所有在罪恶中的人,也都是灵性死了的人(参太 8:22 )。
“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对罪完全失去反抗的力量。像一个死人一样完全没有生命的活力,无法取胜。所有在罪恶中的人,对于罪都没有制胜的能力,是被 “罪和死的律” (罗 8:2 )所捆绑,不能不犯罪的。
“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也是在罪恶的死亡中等候灭亡的意思。所有罪人都是沉落在灭亡的权势之中,不能自救,等候永死之来临。罪不但使人的灵性死了,也使人天天活在肉身的死亡和永远的死亡之双重威胁中,没有安宁(参来 2:14-15 )。
“过犯” 和 “罪恶” 略有不同, “过犯” parapto{masin 意即错误,过失、侵越、罪咎等意。按照杨氏经文汇编,这一个字在 K.J.V. 译本有九次译作 trespass ,七次译作 offence ,三次译作 sin ,其余译作 fall,
fault 各有二次,共计在新约圣经中用了二十三次。 “罪恶” hamartia ,意即 “未中的” ,但这字在圣经中用途很广,有时用来形容全人类的罪(约 1:29;8:21; 来 9:27 ),有时则用以指罪在人心中的权力,如何左右人的意志(参罗 5:21;6:12;7:11;14,17,20,23,25;8:2 ……),有时是指人在罪的地位上(约 8:24; 罗 5:12;6:1-2;7:7 ),有时用来描写一种犯罪行动(太 12:31; 雅 \cs3 1:15;2:9;4:17; 约 1:5:16 )。
总之, “过犯” 注重人表现出来的罪,一切越过神旨意的范围之错误行为; “罪恶” 则广泛地包括一切不合道德的,不合神剽准的存心、行动,地位,消极方面违犯了神的旨意,积极力面未达到神的要求等各种罪。
2. 随从今世的风俗( 2 上)
2 上 “那时……” ,说明这种随从今世风俗的行事,不是现今已在灵性上活了过来的信徒所应当有的生活,乃是他们已往死在罪中时的生活情形。使徒在此特别提起信徒已往的可怜情形。一方面显出神在他们身上的恩典何等大,另一方面是提醒他们,现在该有跟已往全然不同的生活,才不致亏负神的恩典。一个活人,岂能过着像死人那样污秽.发臭,可怕的坟墓生活?照样,一个在基督里已经活了的人,怎能仍旧过着像 “那时” 死在罪中的生活?
“随从今世的风俗” ,所谓 “今世的” 就是属今世的意思。原文 “今世的” 又可译为 “这世界的” 或 “这时代的” 。换言之,是属世的,是属世界的人所崇尚的。但基督徒既不属这世界,若随从今世的风俗,就必生活世俗化,失去与世界有分别的见证,这是神所不喜悦的(罗 12:2;4:4; 王下 17:33 )。
圣经并不是说基督徒不应当在这世界上生活── “行事为人” ,乃是说不应当 “随从今世的风俗” 来行事为人罢了。 “随从” 是一种没有自己主见的走法,一种任由别人引带的走法。死在罪中的人,他们的生活行事,是由 “今世的风俗” 所领导。他们不会有高尚属灵的心志,使他们过着超脱出世俗罪恶的生活,也不能有那种能力,可以胜过世俗的缠累,反而不得不屈服于世俗虚浮的罪恶势力下。但基督徒既然已经不再是在罪中的人,就不应当仍照着 “那时” 的样子,随从今世风俗的法则来生活为人,而应当随从属灵的法则,照看圣经的真理来行事为人了。
所以基督徒虽然活在世上行事为人,却不是无宗旨地生活看,乃是照看神的意旨由圣灵的引导而生活。但现今许多信徒在衣饰、交友、应酬、饮食、宴会、各种喜庆婚丧事上,一味随从今世虚伪浪费的风俗,不求神的荣耀,这是不合神旨意的。基督徒应当作转移风俗的人,不应当作随从世俗的人。
3. 顺服空中掌权着( 2 下)
2 下 “空中” 指魔鬼的住处,它未必是人所看见的天空或太空;但它既不是地上,也不是神所住的第三层天(林后 12:2 ),所以说是空中,这与启示录 12:8 的 “天上” ,大概是相同的地方。按魔鬼原本是受膏的基路伯(结 28:14; 赛 14:12-15 ),因犯罪被降到空中,大灾难时将被摔至地上(启 12:9 ),灾难后被下入无底坑(启 20:1-3 ),千年国以后就被丢进火湖(启 20:10 )。
“空中掌权者的首领” ,魔鬼被称为空中掌权者的首领,因为它是幽暗世界中诸邪灵之王,是天空属灵气的恶魔(弗 6:12 ),又称为这世界的王(约 12:31;16:11 )。所有世上的罪人都卧在它手下(约 1:5:19 ),所有属基督的人,都要和它争战(弗 6:12 ),防备它的诱惑(太 4:1-12 )。
“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这句话虽是解释上句,说明空中掌权者是什么灵,就是 “……邪灵” ;却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死在罪中的人,会那么顺服魔鬼而悖逆神。因为魔鬼的邪灵在他们心中运行,使他们的心意反叛神,喜欢黑暗的事,不喜欢遵行神的旨意。魔鬼可以使人在犯罪和悖逆神的方面得看各种特殊的智慧聪明,而更加骄傲自大,落在它的网罗中。
这短短的半节经文中,告诉我们关于魔鬼的事有六点:
a. 魔鬼的居所:空中。
b. 魔鬼的附从者:空中的邪灵(弗 6:12 ),和现今悖逆之子。
c. 魔鬼工作的时候:现今。
d. 魔鬼的行事:悖逆神。
e. 魔鬼作工的方式和目的:运行在人的心中,控制人的思想,使人也和它一样的悖逆。
f. 魔鬼性格和形体: “邪灵” 。
4. 放纵肉体的私欲( 3 上)
3 上 “我们” 指信徒,包括犹太人与外邦人的信徒。注意上节第一句的 “你们” ,这里的 “我们” 和下句的 “他们” 各指不同的人。上节的 “你们” 指外邦信徒,信中称 “你们” 无疑就是指受书人,而以弗所书的受书人是外邦教会的信徒,下句的 “他们” 指上节的 “悖逆之子” ,而本句的 “我们” ,则系指保罗代表的犹太信徒,和受书人所代表的外邦信徒。留心在 “我们” 后面的几个字,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 ,这 “我们” 说明不论犹太信徒或外邦信徒,从前都是在他们中间放纵私欲的。所以使徒在这里提醒信徒,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我们之中并没有那一等人可以轻看别人。因为在没信主的时侯,大家都同样是死在罪中且悖逆神的人。
“放纵肉体的私欲……” ,虽然在圣经中 “肉体” 有时也指身体(林前 5:5; 腓 3:3-4 ),但大多数是指罪欲、罪性、使人犯罪的旧生命而说。 “私欲” 就是不正当的欲望,超出正常范围的欲望。所有的私欲都是属肉体的,所以称为 “肉体的私欲” 。 “放纵肉体的私欲” 就是体贴肉体的意思(罗 8:5-6 ),也就是下句所说: “随看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的意思。从 “放纵” 这两个字看来,可见肉体的私欲是不能不加约束,不能任它自由的,若任由它,放纵它,就会自动闯入罪恶里面去。所有死在罪中,服在魔鬼手下的罪人,都是爱凭自己所喜好的去行的;而他们心中所喜好的事,无非都是属肉体和放纵私欲的事,这都是邪灵在他们心中运行的结果。
5. 按本性是可怒之子( 3 下)
3 下 “本为……” 可译作 “按本性” 或 “按天然” (参新旧库译本,英文 N.A.S.B. 等)。死在罪中的人,按本性来说就已经是可怒之子,生来就天然地喜好犯罪,悖逆神,何况还在罪中放纵私欲,岂能不招惹神的震怒(约 3:36 )?所以信徒在蒙恩以前,不论在生命上、地位上、性情上、行为上,都是魔鬼和罪恶的奴仆,完全背叛神的。
“和别人一样” 这 “别人” 和上句的 “他们” 同一个意思,都是指 “悖逆之子” ──不信者。虽然信徒信主之后在生命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末信主以前都和现今那些仍未信的 “别人” 一样,跟招惹神的怒气的人并无分别。
B.活在恩中的经过( 2:4-10 )
这几节中使徒开始叙述信徒如何在神的恩典中出死入生。
1. 活在恩中的根据( 4 )
4 “然而” ,这是最大的转机,虽然信徒原来的情形是那么可怜、败坏,毫无良善可言。 “然而” 却因神丰富的怜悯,能以在神的恩典中活过来。使徒保罗本身对神丰富的怜悯,有清楚的经历,他在提前 1:15-16 见证说: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丰富的怜悯” ,反衬出我们罪恶的众多与顽恶,若非神有丰富的怜悯,我们是无法得救的。我们若是看见困苦而很刁蛮狂妄,或是令人厌恶的人,就不会怜悯他的困苦,因为我们的怜悯很有限。但神丰富的怜悯,却使我们这些原本是死在罪中,顺从魔鬼,随从世俗,悖逆神,放纵私欲的人,能以在祂的恩典中救活过来。
“因祂爱我们的大爱” ,神的大爱和神丰富的怜悯是相连的。 “爱” 是 “怜悯” 的原因, “怜悯” 是 “爱” 的实行。神既然这样爱我们就怜悯我们。 “大爱” 原文的 “大” 字 plousios ;也有很丰盛很多的意思。神的爱乃是 “大爱” ,因为那是爱罪人的爱,是为罪人作了极大牺牲的爱。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 (罗 5:8 ),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约 3:16 )。
2. 活在恩中曲过程( 5-6 )
5 “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侯,便叫……” 这句话是连接上文的,说明神的大爱为我们作了什么,就是当我们还死在罪中时便叫我们活过来。 “便叫……” 显出神的爱是主动的。本句和上节连着读,就很容易看出是神在主动地怜悯我们,爱我们,叫我们活过来:并不是什么人的催促使祂爱我们,乃是由于祂自己的爱,使祂自动地为我们预备了救法,舍弃了祂的爱子。
“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这句话包括基督为我们的罪死的经历在内,基督既为我们的罪死了、埋葬了、三日后复活了,便叫我们和祂一同活过来。基督的死和复活都是 “包括性” 的(参林前 15:22 :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 )。我们既在罪的方面,在祂的死上死了 “在祂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 ,便也在生命方面,在祂的活上活了── “在祂复活的形状上与祂联合” (罗 6:4-5 )。所以一切信祂的人,不但不再死在罪中,脱离了灭亡的永刑,而且活在祂的恩典中,得着永生的生命。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这句话在括弧里面是解释上文的,意思就是:既然我们原本是死在罪中的人,毫无善功可言,乃是由于神丰富的怜悯和慈爱,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可见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了。
6 “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 , “又叫” 显明这是进一步的恩典,是重叠在前面所说的恩典之上。主的恩典常常是多而又多的,我们应一步进一步地深入祂的恩典中。 “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 和上节 “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有点不同。 “活过来” sunezo{opoieesen 新约只有本处和西 2:13 用过,意思只是使一个死了的人再活,有苏醒过来的意思。但是 “复活” 的原文 suneegeiren 却有 “起来” 之意,也译作 “复起” ,比 “活过来” 的意思更积极。不只是活了,而且离开了死人的坟墓生活,离开黑暗的罪恶生活,一举一动活出新生的样式来。
“一同坐在天上” ,注意这里的 “活过来” , “一同复活” , “一同坐在天上” ,都是过去式,都是已经成功的。不但与基督 “同活过来” , “同复活” 是已经成功的,而且与基督 “同坐在天上” 也是已经成功的。这意思就是信徒虽然肉身还活在这世界,但按所领受的灵命说,却是有分于已经升到天上的基督,而过看属天的生活;虽然还在地上做人,生命却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 3:3 )。
“坐” 是一种安息的表示,信徒虽然活在没有安息的世界中,却可以享用天上的安息。这一切都包括在基督已经为我们成就的救恩里面,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实际经历。
注意从 1-6 节中有四个重要的字代表四步的恩典:
a. 死: “死在过犯罪恶中” ──躺着──没有生命的死人。
b. 活: “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醒着──有了生命的活人。
c. 起: “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 ”──活着──有了活泼生命的人。
d. 坐: “一同坐在天上” ──安息着──过着属天生活的人。
3. 活在恩中的目的( 7-10 )
这几节说明:神用这样丰富的恩典,把我们从罪恶过犯中拯救出来,使我们活在祂恩典中的目的是什么?祂这样地怜悯我们,有什么美好的计划要成就在我们身上?
a. 要显明祂极丰富的恩典
7 “世代” 原文是多数式,所以 “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不是仅指某一代,乃是要显明给以后无穷之世世代代的人看。包括现今的世代,将来千年国的世代,以及永世中之世代……。不但显给不同世代的人看──不论蒙恩的人,或在罪恶中的人,而且也显给各世代中的众天使,和管辖幽暗世界的诸邪灵看。
神在我们身上这种美好的计划,不但更加显出祂的丰恩厚爱,并且使我们看见,我们活在世上的功用和责任是什么:就是在我们一生的行事中,向这世代,甚至以后的世代,证明祂恩典的丰富。
b. 要使人无可夸口
8-9 “本乎恩” 就是本乎神白白赐给人的原则的意思,因为 “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乃是该得的” (罗 4:4 ), “既是出于恩典,就不在乎行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罗 11:6 )。所以得救完全不在乎人的行为(罗 3:28 ),乃是神白白的恩典(罗 3:24 )。
“因着信” 这是人方面接受神恩典的步骤。这 “信” 不算是行为之一种,因下文明说 “也不是出于行为” ,显见圣经认为得救的信心不是行为;并且圣经也告诉我们 “信心” 亦是圣灵恩赐之一(林前 12:9; 彼后 1:1 )。但这种 “信” 既是真实的活信心,所以它是必有行为表现的。
注意,上文所说信徒在没得救之前死在罪中的种种情形,是无可挽救的,又是可怒之子,已从反面说明信徒得救是毫无可夸的,并且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是一样。
c. 要叫我们行神所要我们行的善
10 “行善” 是神对已经得救之人的要求,神对未得救的人只要求他们 “信” ,接受祂的恩典。对已经得救的人,神却要他们行善。但不是照人自己的意思行人以为善的事,乃是照圣灵的引导,行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善,就是圣经所记载一切合乎神旨意的事。
问题讨论
2:1 的死指什么死?死在过犯中有何灵意?
什么是今世的风俗,信徒不随从今世风俗的正确意义是什么?
2:2 下论及魔鬼有几点? “空中” 是什么地方?
3 节之 “我们” 指什么人?怎样才算放纵私欲?
3 节末 “本为可怒之子” 原文应为何意?
我们怎么能在祂的恩典中活过来?信徒既活在世上,怎么说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一同坐在天上?
神用丰富的怜悯使我们活在祂恩典中有何目的?
2.犹太外邦归为一体之经过( 2:11-22 )
A.从前可怜的景况( 2:11-12 )
在这两节中,使徒特别先提醒信徒,纪念从前未蒙恩时的可怜情形。这种回忆,足以激发信徒的热心,并增进他们感恩的心。在此提及他们从前的景况有:
11 1. 按肉体说是外邦人
换言之;没有作为神选民的优越条件。犹太人按肉体说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属神的子民(出 19:5-6 ),他们与神有较亲近的关系;但以弗所信徒并没有这种优越条件,他们不是神的选民,他们自己不认识真神,他们的祖宗也不认识。
2. 是称为没受割礼的
这是犹太人对外邦人的一种称呼。割礼乃是神因亚伯拉罕的信心而与他立约的记号(创 17 章)。并且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世世代代应遵守的礼仪,以纪念他们的祖宗与神所立的约,也是他们与世人分别的记号。所以 “割礼” 成为犹太人在肉体上与其他民族不同,表明他们是神选民的一项凭据。以弗所信徒在肉身方面来说,是未受割礼的,在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上是无分的。
“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 ──使徒加上这句解释,表明使徒并不赞同犹太人那种凭肉身受过割礼为骄傲的错误态度,因为 “真割礼……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罗 2:28-29 ),不过以弗所信徒在未信主之前,不独没有灵的割礼,也没有肉体上的割礼,所以使徒就借用犹太人惯用的讲法来形容他们从前的景况。
12 3. 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
虽然基督是为普世人而死,作普世人的救主,但并非普世人都与基督发生了关系;因为世人必须藉着信心接受基督的救赎,才与基督发生关系。而以弗所人从前乃是与基督无关的。
不过使徒在此是以犹太与外邦对照着来讲的。这些外邦的以弗所信徒,被称为与基督无关,反面暗示犹太人与基督原是有关的;因为基督按肉身说,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并且正是神所赐亚伯拉罕应许中那个使万族得福的后裔(创 22:18 )。但可惜那些犹太人,只在肉身方面与基督有关,却不都是在灵性上与基督发生了关系。
4. 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
在此所指之 “所应许的诸约” 是什么,使徒末加注明,但显然是指旧约中神所赐有关弥赛亚的应许,和几次神与人立约的事,如:
a. 创 3:14-19 ,神应许始祖说 “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
b. 创 9:8-17 ,神应许挪亚不再用洪水灭世,并与他立约。
c. 创 12:1-3;22:16-19 ,神应许亚伯拉罕说 “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 。
d. 出 19:5-6;24:6-8 ,神藉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并应许他们要作属神的子民,为祭司的国度。
e. 申 29:1-21 ,神在以色列人进入迦南之后,再藉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要他们专心事奉神,并应许赐福给他们。
f. 撒下 7:5-19 ,神藉先知拿单应许大卫 “我必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 。
这些应许和立约,都是与 “弥赛亚” 有关的,预表那以后要来之基督。以弗所信徒(代表外邦教会),对于这些宝贵的应许是一无所知的 “局外人” 。
5. 活在世上没有指望
为什么使徒会知道以弗所信徒活在世上没有指望?因为这是一切不信者的共同情形。未归信基督的人都是:
a. 必然灭亡的(约 3:17,36 ),虽然活着,却是等候死亡的人。
b. 纵然自以为有指望,但所指望的对象,却是虚假和不可靠赖的假神,或属今世至暂至轻必朽坏之物,实际上也就是没有指望。
6. 没有神
犹太人信靠独一真神,外邦人不但不信耶稣,也不信真神,不寻求神也不认识神。既 “没有神” ,当然也就没有神的眷顾和同在,尝不到神的爱护,没有永久的家乡,更没有做人的高尚目标,没有人生的意义……。所以这 “没有神” ,可说是以上种种可怜景况之基本原因和一切痛苦的根源。
B.现今蒙恩之情形( 2:13-22 )
本章是用一种对照的写法,将信徒的过去与现在作一个比较,使信徒清楚看见他们的现在与以往,有多么大的分别。这种分别就是神照看祂运行在基督身上复活的大能,也运行在信徒身上的一部分果效。
本章前段 1-10 节,是以信徒个人从前的 “死” 与现在的 “活” 作一比较。从前是死在罪中,现今则活在恩中;从前随从今世风俗生活,现今却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生活。后段 11-23 节却以信徒与犹太人对基督之关系作为比较,信徒从前不但与基督无关,且在神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现今则成为神家的人了。
1. 靠基督的血得亲近神( 13 )
13 “远离神的人” 原文没有 “神” 字,应作 “远离的人” 或 \cs14 “远处的人” ,亦即 “外邦人” 。但中文圣经加上 “神” 字也没有什么不合,因为事实上这些外邦人,不但按肉身上与犹太人是 “远离” 的,按灵性说也确是与神远离的。以弗所信徒既是外邦人,原先对神毫无认识,当然也是和神远离,并且与神的百姓也是远离,各不相干的。
“如今却在……”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这转机就是 “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 ,便使那些原本远离的人得以亲近。在此 “已经得亲近了” 这句话,可包括两方面的意思:
指已经与神亲近
从前不但远离神,行自己所喜悦的,也无法亲近神;因为有罪恶的污秽,使人的.心灵与神隔绝,不想亲近神,也不能亲近神。但如今却因主耶稣所流的血已经洗除心灵的污秽,开通了可以进到神面前的路(来 10:19-20 ),使人不必再惧怕会因罪的缘故招致神的咒诅和刑罚,而能坦然到神面前,并且与神成为十分 “亲近” ,而不是普通的关系。
指已经与一切在基督里的人亲近
从前犹太人与外邦人是各不相干的,现今却因耶稣的血,而在基督里 “得亲近” 了。这 “亲近” 的意思按下文解释,就是不再作外人,而是神家里的人。
2. 拆毁了隔断的墙( 14 )
14 “因祂使我们和睦” 小字原文作 “因祂是我们的和睦” 。这 “是” estin 比较 “使” 的意思更强许多,也深刻许多。 “使” 我们和睦,这意思是祂站在一个第三者的地位上,在两者之间调解,使我们归于和睦。所以,
a. 这 “和睦” 是我们双方共同构成的。
b. 祂未必是唯一使我们和睦的原因。
因为祂既是站在第三者的地位使我们和睦,这第三者便可能不只是一个,因为当两个人不和睦时,是可以有一些第三者先后尝试调解,而非绝对只可以是祂。所以 “祂使我们和睦” 这句话的语气,就不够绝对地指明祂是那唯一使我们和睦的。
但 “祂是我们的和睦” 就不同。我们本来没有和睦,也不能达到和睦,但祂 “是” 我们的和睦。有了祂我们才有和睦,我们的和睦全在乎祂,倚仗祂。没有了祂,我们之间就没有和睦,祂是唯一使我们之间有和睦的因素。
“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这墙就是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阻隔。这些阻隔,是由于旧约律法的各种规条,例如有关各种食物不洁之禁戒,婚俗之禁戒,宗教礼拜之禁戒等而有的。这些律例规条,造成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间隔。并且使犹太人因自认是遵守神律法的百姓,对外邦人有很强烈的优越感。例如:使徒彼得曾因为怕犹太人而与外邦信徒隔开,不在一起吃饭(见加 2:11-15 ),保罗在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因疑惑他带希利尼人进圣殿而全城轰动。这些都是犹太与外邦曾有 “隔断的墙” 的例子。但这墙因主耶稣基督所流的血已经拆毁了。因为凡信耶稣基督的,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都是本乎恩因着信得救,不再以那些规条为夸耀。
3. 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15 )
15 在此所说的 “冤仇” 在下句解明: “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 。何以使徒称那些律法的规条为 “冤仇” ?这大概有两重意义:
a. 按犹太人与外邦人之关系来说,律法的规条使他们彼此有间隔,甚至为了遵守那些规条,或防止侵犯那些规条,而彼此憎恨成为冤仇,站在完全对立的地位。
b. 按世人对神的律法之无能来说。世人既无法遵守神的律法,则这些律法的规条,便使人永远站在罪人的地位上与神为仇(罗 5:10 ),又凭自己的喜好行事,敌挡神的律法。
但主耶稣以自己的身体为我们在十字架上受了咒诅,就废掉了冤仇。因祂既为我们受了律法的咒诅,又成全了律法,使我们不再凭遵守律法得救,乃凭祂的血得赎,就不再与神为敌了。另一方面,那些在祂里面的犹太人与外邦人,也同样不再因这些规条而成为冤仇了。
“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这里 “新人” 不是指个别的得救的信徒,乃是指一切已经在基督里的犹太与外邦信徒,也就是教会。教会就是基督藉着祂自己所造成的一个 “新人” 。神曾藉亚当造出夏娃,基督也藉祂自己造成教会。
“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这 “和睦” 广义的包括神与人的和睦,及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和睦。
4. 藉十字架与神和好( 16 )
16 本节补充说明上节的意义,首句 “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 ,解释上节首句 “……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 的意思,就是指祂亲自为我们成为血肉的身体而钉在十字架上,以除去因人的罪与律法的要求相背而有的 “冤仇” 。
本节第二句 “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 ,解释了上节 “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的方法,就是藉着祂自己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使这 “两下” ──犹太与外邦──都在祂里面归为一体。
本节第三句 “与神和好了” 解释上节末句 “便成就了和睦” 的主要意思,是与神和好,但与神和好的结果便也与人和好了。
5. 传和平的福音给远近的人( 17 )
17 “并且” 使本节与上文连接,表示这来传和平福音的就是上文的主耶稣。但 “来传和平的福音” 这句话,却不限于主耶稣在肉身中时的传道工作,因主耶稣在世时,这和平的福音尚未传给远处的外邦人。但主耶稣既藉着使徒们把福音传到地极(参徒 1:8 )的万国,也就和祂自己传的一样了。
“和平的福音” 就是上两节所说的,主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 “和睦” 。这 “和睦” 不但除去神与人之间的阻隔,也除去人与人之间的阻隔。使人不敢再凭自己夸囗,而在这 “大和睦” 之中,彼此和好了。
6. 被一个灵所感( 18 )
18 本节继续讲论在基督里犹太与外邦不分轩轾的另一项事实,就是:同被 “一个圣灵” 所感,而同样地 “得以进到父面前” 。从前犹太人与外邦人所以彼此隔膜,因犹太人有神所赐的律法,外邦人没有;犹太人有祭司和祭礼的规例,可以藉着祭司献祭给神,外邦人没有;但现今不论犹太人与外邦人,都不再需要这些律例和祭司作为进到神面前的凭藉,而是 “籍着祂” 同被一个圣灵所感──倚靠同一位中保,领受同一个 “圣灵” 而进到父面前。
7. 与圣徒同国同家( 19 )
19 “外人” 指外族人, “客旅” 是指无公民权之侨民,信徒在基督里就不再是外人或客旅,乃是与圣徒同国。这 “同国” 原文 sumpolitai 是 “同有国民身分者” 的意思,换言之,所有信徒不分犹太或外邦,都同样享有作神国国民的一切权利。
“是神家里的人” ,这家就是指神的教会(提前 3:15 ),信徒不但共同享有神国子民的权利,并且彼此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就是 “家人” 的关系。这证明信徒彼此间的一切难处或嫌隙,都应当按照对待家人的方法予以解决。我们对于自己家人的任何错失,和对外人的错失态度大不相同。对别人常缺乏爱心,对家人却常存着爱心和希望,很有耐心地加以劝戒,而不会把他当仇敌一样地对付。
注意本段自 11 节开始,逐步叙述信徒怎样成为神家里的人的经过,也就是教会建造的经过,渐次地说明信徒彼此之亲密关系。
“是神家里的人” ,这表明信徒对于教会:
a. 不要作客人,坐享别人的侍候,应尽家人本分。
b. 应保持彼此间的爱心,设法使这家保持轻松、安息。
c. 应按生命的长幼彼此顺服,无阶级却有长幼。
d. 应同心兴旺这家。
8. 同被建造为主的殿( 20-22 )
这几节进一步论及信徒在基督里蒙恩的情形,不但成为神的家,且为主的殿,注意:
20 a. 这殿的根基
在此 “使徒和先知” 是指使徒和先知所见证的真理和教训,而不是使徒和先知本人。先知是预言基督,使徒是见证基督。神藉着他们所启示的圣经,是教会信仰的根基。而基督耶稣自己是这殿的房角石,房角石乃是全房基石中最吃力的石头。所以本节的意思就是,主耶稣自己,以及 “使徒和先知” 为祂所作的见证,是教会的根基。
“使徒和先知” ,也可以指神所赐给教会的这两种恩赐(见弗 4:11-13 )。使徒的恩赐特别明显的是建立新教会──开荒布道, “先知” 的恩赐是讲解圣经栽培信徒(参林前 14:1 )。教会之建立。这两种恩赐的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
总之,教会的根基是基督和祂的真理,教会应当完全倚靠基督,仰赖基督,由祂支持托住,不倚靠任何世上的人。
21 上 b. 这殿的建造
教会若要显出是主的殿的功用,信徒必须被建造起来,并且靠祂联络得合式。
“被建造” 表示不能自由独立,凭自己拣选,应照主的安排与别的弟兄姊妺联合起来事奉主。任何建筑材料,若没有 “被建造” 起来,绝不是房屋。房屋乃是建筑材料加上人建造的结果。教会要成为主的殿,信徒也必须 “被建造” 起来。在真理上谦卑学习,在生命上追求长进,甘心卑微,顺服主的安排,才能与别的肢体 “联络得合式” 。使徒彼得在他的书信中,也有类似的教训, “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 (彼前 2:5 )。这些活石必须顺服工匠的安置,甘心在自己的冈位上,与别的活石联络得合式,成为灵宫。
21 下 -22 c. 这殿的功用
“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 (赛 5:6-7; 太 21:13 ),教会既是神的殿,应当是祷告的团体,敬拜神的团体,使人有见神的荣耀和圣洁的所在。
问题讨论
外邦人未信主时之情形如何?试述外邦信徒蒙恩后之七种情形。
“所应许的诸约” 指何约?
2:15 之 “新人” 是否指重生的个别信徒?
拆毁了 “隔断的墙” ,这墙是什么?
“是神家里的人” 表示信徒对教会应尽何本分?
教会是神的殿,其根基、建造、功用如何?
教会 “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 是什么意思?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第二章
四.神在给外邦人和犹太人的救恩上所显的能力(二 1 ~ 10 )
二 1 本章的分法不应淡化第一章末与接数节的重要联系。前文,我们看见神的大能使基督从坟墓里复活,并给衪冠上荣耀和尊贵。现在我们看到这能力在我们生命中作工,使我们从属灵的死里复活,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
这段经文跟创世记首章相似。从二者我们发现:( 1 )荒凉、混乱、毁坏的光景(创一 2 上;弗二 1 ~ 3 );( 2 )属神能力的介入(创一 2 下;弗二 4 );( 3 )新生命的创造(创一 3 ~ 31 ;弗二 5 ~ 2 )。
本章开端,我们是死谷中的属灵尸骸;在结尾,我们不但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更成为神藉圣灵居住的所在。在其中,我们经历了大能的神迹,产生这样触目的改变。
头十节描写神拯救外邦人和犹太人的能力。以前从未有过像灰姑娘般由贫变富的事!
本节和第 2 节,保罗提醒外邦人读者,他们在信主之前是 死 亡、堕落、邪恶和叛逆的。他们因 过犯罪恶 ,在属灵上是 死 的。也是说在神看来,他们是没有生命的,与衪没有生命的接触。他们活,就像神不存在的一样。死的原因是 过犯罪恶 。人无论自觉与否, 罪恶 是所犯任何形式的错误,并那些偏离神的完全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过犯是公然违反律法的罪。广义说,这包括任何形式的行差踏错。
二 2 从前以弗所信徒是死的,而且是堕落了的。他们 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 。他们效法这世代的风气,沉迷于当世的罪恶之中。世界有个铸模,献身者被倾倒其中。这是个欺诈、不道德、不敬虔、自私、暴戾和背逆的铸模。换言之,这是个堕落的铸模。以弗所信徒曾是这样。
不但如此,他们行事为人是邪恶的,随从 空中掌权者的首领 魔鬼的样式。他们受恶魔的统帅操纵。他的领域在空中。他们乐意顺从这世界的神,可知不信者何以俯身作出比动物还低等的卑劣行为。
最后,他们是背逆的,行事为人随从 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 。所有未得救者都是 悖逆之子 ,因他们的特性是 悖逆 神。撒但赋予他们力量,使他们倾向抗拒、不忠和不服。
二 3 保罗把代词从“你们”转为“我们”,表示要对犹太信徒说话(纵然他的话向凡未信主的人都合适)。他们的状况可用三个词语说明:属肉体、败坏和被定罪。
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 。这帧悖逆之子的写照,也说出保罗和其他基督徒重生之前的光景。他们的生命属肉体,只为满足肉体的私欲和爱好。保罗自己总算曾过外表上道德的生活,现在他认识自己从前是多么自我中心。他里头所是的,比他所作的要坏。
未信主的犹太人也是腐败的, 随 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 。这表示放纵去行一切本性的情欲。 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 可包括一切从合法的欲望,到形形式式不道德和邪恶的事。这里强调的大概是较明显的罪恶。请注意,保罗提到罪恶的思想,也提及罪行。
迈耳警告说:
放纵心中的情欲,跟放纵肉体的情欲一样败坏。想像力是奇妙的恩赐,但可以使我们放纵不敬虔的幻想,套在驰骋的情感的颈项上──往往无法受制。当人的心与色情狂共舞,或穿过情欲的迷宫时,眼睛无从跟上,它却来去自如,不受制肘。想象力的纯洁美誉却不被废弃,童女仍在想象、守望新郎的来临。可是,若想像力的歪行不受审判、又没有承认,便显出触犯者是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了 10 。
保罗对未得救的犹太人有最后的描述: 本为可怒之子,和别人一样 。意思是,他们本性倾向惹动愤怒、怨恨、悲痛和愤慨,跟其他人如出一辙。当然,他们也确实在神怒气之下,要受死亡和审判。请注意第 2 节和本提到人类的三大敌:世界( 2 节)、魔鬼( 2 节)和肉体 ( 3 节)。
二 4 然而神 这句造成文体中最重要、有说服力并鼓舞人心的文章转折。这表示一个巨大的改变已经发生,从死谷的定局和绝望,移到神爱子的国里不能言谕的喜悦。
这改变的创始人是神自己,此外无人能作,也无人会作。
这位可称赞的主的一种特性是 有丰富的怜悯 。衪不按我们所应得的待我们(诗一○三 10 ),此外还 怜悯 我们。伊迪岳评论说:“虽然神的怜悯已广施六千年,但仍是个耗不尽的丰富宝藏。 11 ”
衪介入的原因是: 因他爱我们的大爱 。衪的爱浩大,因为衪就是源头。施予者的伟大在他的恩赐中也留下伟大的香气,那么神超然的美德,也在衪的爱中添上至高无上的光彩。譬如,被宇宙全能至大者所爱,胜过被另一个人所爱。神的爱浩大,因衪付上极大的代价。爱把神的独生子主耶稣差来,为我们死在各各他山的苦难中。神的爱浩大,因向对象所施的是测不透的丰富。
二 5 神的爱浩大,因为衪所爱的人是极不配和不可爱的。 我们死在过犯中 。我们是神的仇敌;是贫乏、堕落的。可是衪仍爱我们。
因神对我们的爱和基督的救赎工作,我们( 1 ) 与基督一同活过来; ( 2 )与衪一同复活;( 3 )在衪里面坐席。
这些话描述我们因与衪联合而得的属灵地位。衪作我们的代表──不仅是为我们,更是代替我们。那么,当衪死,我们也死了;当衪被埋葬,我们也被埋葬了。
当衪 活过来 、复活,又坐在天上,我们也一样。衪牺牲的工作所带来的一切好处,我们因与衪联合而得以享有。与衪 一同活过 来,指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现今在新生命里与衪联合。那给衪复活生命的大能,也把这生命给予我们。
这事的奇妙使保罗的思路停下来,惊叹说: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神向那些不配的人所施深不可测的爱,使保罗深受感动。那确是恩典!
上文已提过,怜悯是指我们没有得我们所该受的刑罚,恩典指我们得我们所不配得的救恩。我们得恩赐,并非我们赚来的,而是来自那位自愿施予者。裴雅森说:
这是自发的爱,并非履行什么义务。神向可怜的罪人施行完全不受约束、不受限制的爱,构成恩典的荣耀 12 。
二 6 我们不但与基督一同活过来,而且与衪 一同复活 。衪如何经过死亡和审判,我们也同样经过了。我们站在坟墓的另一边,就是在复活这荣耀的地位上,因为我们与衪联合了。我们这地位既是真确的,便应该活出从死里复活的样式。
我们另一面的地位,是 与基督……一同生在天上 。藉与衪联合,我们已被看为从现今的罪恶世界中得释放, 与基督 同坐在荣耀里。神是这样看我们。我们若凭信心站在这地位上,便能改变我们生活的素质。我们不再属地,也不被平凡和眼见的事所占据,却寻求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西三 1 )。
第 5 节和本节的关键是 在基督耶稣里 这句。在衪里面,我们可以活过来、复活,并坐在天上。衪是我们的代表,因此衪的胜利和地位也属于我们。威廉斯叹说:“何等惊人的意念!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同钉的强盗成为神儿子在荣耀里的伴侣。”
二 7 使人改变的恩典是神迹,这将要成为永恒启示的主题。在无尽的永世里,神要向天上的万众揭示衪差遣儿子到这罪恶大地所付的代价,并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背负我们罪孽的代价。这题目实在说之不尽。保罗用文字堆砌,以表示其广博:
他向我们所施的恩慈
他的恩典,就是他向我们所施的恩慈
他丰富的恩典 , 就 是 他向我们所施的恩慈
他极丰富的 恩 典 , 就 是 他 向我们所施的恩慈
这样,神若在永恒里揭开这个奥秘,我们便得永远不断地学习了。天堂是我们的学校,神是老师, 他的恩典 是题目,我们是学生,永恒是学期。
这纠正我们的观念,以为我们一进天堂,便知晓一切。惟有神知道一切,我们永不能与衪 13 看齐。
这也带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到了天堂,究竟会知道多少?也说出一个可能性,我们今日便要主修圣经,准备好入读天堂的大学。
二 8 接的三节是在圣经中能找到最清楚有关救恩计划的句子。
救恩的一切本乎神的 恩 典:衪主动施行拯救。救恩根据主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赐给那些完全不配的人。
救恩是现在就可以拥有的,得救的人能够知道。保罗写给以弗所信徒说:“ 你们得救。 ”他认识救恩,他们也认识。
我们得永生的恩赐,途径是因信。信是指人站在走迷、被定罪的罪人地位上,接受主耶稣为他得救的唯一盼望。真正救人的信,是人把自己全权交托那位圣者。
人能赚取或配得救恩的想法被一语道破了:“这并不是出于自己。”死人不能作什么,罪人所配得的只有惩罚。
乃是神所赐的。恩赐当然是白白无条件的礼物。这是神赐予救恩的唯一根据。神所赐的就是本乎恩、因信的救恩,要赐给地上所有的人。
二 9 也不是 出于行为 ,救恩不是人能凭功德换来的,也不是凭其他东西,就如:
1 .坚振礼;
2 .浸礼;
3 .教会会友资格;
4 .聚会出席率;
5 .圣餐;
6 .守十诫;
7 .守登山宝训;
8 .捐献;
9 .作好邻舍;
10 .过道德可敬的生活。
人不是靠 行为 得救,也不是靠信心加上 行为 得救。人只有 因 信 而 得救 。你在何时加上任何或多少的行为,以换取永生,救恩便不再本乎恩了(罗一一 6 )。 行为 被否定,其中一个原因是免得人自夸。人若靠 行为 得救,便可在神面前自夸。这是不能的(罗三 27 )。
若有人能靠好行为得救,基督的死就是徒然的(加二 21 )。但我们知道衪死,是因为罪人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得救。
若有人能靠好行为得救,他就是自己的救主,可以敬拜自己了。但这是拜偶像,是神所禁止的(出二○ 3 )。
若有人凭信得救,但要加上行为,那么便有两位救主──耶稣和罪人。那是不能的。若是这样,基督就要与人分享救主的荣耀,但衪断不会这样做(赛四二 8 )。
最后,若有人以行为,在救恩上有所贡献,神便要把功劳归于他。这也是不能的。神不会亏欠人(罗一一 35 )。
与行为相反,信心排除了自夸(罗三 27 ),因为救恩与功德无关。人相信主,没有可夸的原因。对主存信心,是人能作最明智、理智和聪明的事。人前来信靠创造主和救赎主,是合乎逻辑、又理所当然的。我们若不信靠衪,还可以信靠谁?
二 10 救恩的成果是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 ──神亲手的工作,而不是我们。重生的信徒是神的杰作。我们想到衪作工的原料时,衪的成就更值得我们注意。其实,这个杰作就是藉与基督联合,作成新造的人,因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 17 )
句中也看见新造的人目的乃是 行善 。我们确实不是靠善行得救,但我们得救而 行善 也是真确的。 行善 不是因,却是果。我们行善不是为了要得救,乃是因为我们是得救的了。
这是雅各书二章 14 至 26 节所强调的真理。雅各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意思不是我们靠信心加行为得救,却是靠这产生行善生活的信心,才是得救。行为证明我们信心的真实。保罗衷心赞同: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
神的次序是这样:
信心→得救→行善→得赏赐
信心带来救恩;救恩的结果是 行善 ;行善必得衪的赏赐。
但问题就出现了:我当 行 什么善才对?保罗答道, 行善 就是 神所豫备叫我们行的 。换言之,神为我们的生命定下了蓝图。我们回转归主之前,衪已绘画了我们属灵的人生。我们的责任是寻求衪的旨意,然后遵行。我们不必计划自己的人生,只要接受衪为我们编定好的计划就行了。这样我们便能脱离烦恼和混乱,并保证我们的生活能把最大的荣耀归给衪,最大的福气归给别人,自己又得到最大的赏赐。
为要寻求衪在我们生命里所计划的 行善 ,我们应:( 1 )醒察自己生命中的罪,要承认和弃绝;( 2 )要持续并无条件地顺服衪;( 3 )研读神的话,分辨衪的旨意,凡衪要我们行的都去行;( 4 )每天花时间祷告;( 5 )找紧每个机会事奉衪;( 6 )培养与其他基督徒相交和相劝。神预备我们 行善 ,又预备善行要我们去行;我们行善,衪又赏赐我们。这就是神的恩典!
五.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里合一(二 11 ~ 22 )
在本章前半部,保罗描述了个别外邦人和犹太人的救恩。现在,他论到二者从前的民族分歧废去了,又谈到他们在基督里的合一,并他们组成教会主的圣殿。
二 11 在本节和 12 节,使徒提醒读者,他们归主前生来是 外邦人 ,在犹太人眼中是被排挤的。首先,他们遭鄙视,这可从犹太人称呼他们为 没受割礼的 看出。割礼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立约之民。这样称呼外邦人表示他们在身体上没有这手术的记号。“没受割礼的”是种族性的污辱,跟今日人们给受鄙视民族的称号类似。大卫论到歌利亚说:“这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是谁呢?竟敢向永生神的军队骂阵么?”(撒上一七 26 )我们看见这话,可稍揣摩到其尖锐。
相反地,犹太人自称为 受割礼之人 ,他们引以为傲。这称呼表明他们是神在地上拣选的子民,与地上一切民族有分别。保罗似乎反对他们的夸耀,指出割礼不过是 凭人手 作 在肉身上 ,是属肉体的。虽然他们有这外表的记号,证明自己是神立约之民,但内里却没有真正信主的真实。“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罗二 28 , 29 )
犹太人的割礼是否作在心里?本节指出,他们看自己是蒙拣选之民,外邦人是遭鄙弃的。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仇恨,是世上古今最大的种族和宗教分歧。犹太人享有在神面前极大权利的地位(罗九 4 , 5 )。外邦人却是外人,他若要以真神指定的方式敬拜衪,便得先转入犹太国籍(如喇合和路得)。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殿,是神在地上唯一立为衪名的居所,也是唯一人能靠近衪的地方。外邦人被禁止进入殿的内院,违者要受死。
主耶稣与一位从推罗、西顿地方来的外邦妇人会面。衪把犹太人描述为家里的儿子,外邦人为桌旁的小狗,以试她的信心。她承认自己只是一条狗,想得儿子从桌上掉下的碎渣儿。当然,她的信心获得嘉许(可七 24 ~ 30 )。在本节,使徒提醒读者,他们从前是外邦人,是被鄙弃的。
二 12 外邦人 与基督无关 :他们没有弥赛亚。基督是应许赐给以色列民的。纵使经上预言祝福要藉弥赛亚的职事流到万民(赛一一 10 ;六○ 3 ),但衪被命定生来作犹太人,原则上只服侍“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一五 24 )。他们没有弥赛亚,更 在以色列国民以外 。外人是没有“所属”的,他是异乡和外国人,没有国民的权利。在以色列国的社会来说,外邦人站在外头,眺望进去。他们更在所应许的 诸约上是局外人 。神曾通过一些人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大卫和所罗门,与 以色列 国立 约 ,诸 约 皆应许犹太人蒙祝福。为一切可知的实际的目的,外邦人都被置在圈外;从民族或个人来说,他们都没有 指望 。就民族来说,他们的地土、政权或人民,都没有存留的把握。就个人来说,他们的前景凄凉:他们 没有指望 ,一切都归到坟墓去。有人说,他们的将来是个无星的冷夜。最后,他们 活在世上没有神 。这不是说他们是无神论者,他们各有木头石头的神,又向他们膜拜,却不认识那位独一的真神。在一个无神、敌挡神的世界,世上的人都是没有真神的。
二 13 如今 这词,表明另一个突然转变(比较二 4 )。以弗所的外邦人从一个与神远离和局外人的地位,被拯救进到与神亲近的地位。他们归主时这便发生了。他们信靠救主,神就放他们 在基督耶稣里 ,在爱子里悦纳他们。此后,他们就得以 亲近 神,像基督一样,因他们都 在基督耶稣里 。引致这奇妙改变的代价,是 他 (基督) 的血 。在这些外邦罪人能享有亲近神的权利前,他们的罪得先洁净。惟有在各各他山所流基督 的血 ,才有此功效。当他们以诚实的信接受主耶稣,衪宝血一切洁净罪的价值都算入他们的帐上了。
耶稣不但使他们得 亲近 ,还创造出一个新群体,在其中,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古老仇恨从此了结。在新约时代出现之前,世人分为两类──犹太人与外邦人。现在,我们的主加添第三类──神的教会(林前一○ 32 )。在以下几节,我们看见信主的犹太人,和信主的外邦人,现今如何在基督里合而为一,进入这新群体里,那里既无犹太人也无外邦人之分。
二 14 因他使我们和睦 (原文作因他是我们的和睦)。请注意经文不是说:“衪做成和睦。”当然这也是对的,下一节有提到。但这里的事实是,他是我们的和睦。一个人如何能是和睦?
是这样的:一个犹太人相信主耶稣,他就失去国籍,从此是“在基督里”了。同样,一个外邦人接受救主,便不再是外邦人,而是“在基督里”了。换言之,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曾因仇恨而分隔,现今在基督里 两下合而为一 了。他们与基督联合了,必然也使他们彼此合一。故此,一个人是 和睦 (或作平安),正如弥迦的预言一样(弥五 5 )。
衪是 我们 的 和睦 ,这工作范围详记在本节至第 18 节。
首先是我们刚才提及合一的工作。衪 将两下合而为一 ──两下就是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不再是犹太人或外邦人,而都是基督徒。严格来说,称他们为犹太籍基督徒或外邦基督徒,也不准确。一切肉体上的分别如国籍,已钉在十字架上了。
基督工作的第二部分,可称为拆毁, 他……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当然不是一堵真实的墙。这是指摩西律法的规条诫命把以色列人从万国中分别出来而造成的无形隔膜。在圣殿内那堵把非犹太人隔在外邦人院的墙,正好是这实情的描绘。墙上严禁内进的告示写:“任何别国的人,不许越过圣所周围的围墙和界线。被捕者必担当死罪。”
二 15 基督工作的第三方面是废去酝酿在犹太人和外邦人,并人和神之间的 冤仇 。保罗指出律法,即 记在律法上的规条 ,是冤仇的间接成因。摩西律法是唯一的立法规则,但由不同、仪文上的诫命组成。这些诫命包括规条或法令,范围几乎遍及生活的各个细节。律法本身是圣洁、公义、良善的(罗七 12 ),但人犯罪的天性,藉律法的机会,产生憎恨。律法把以色列确立为神在地上的选民,于是许多犹太人便妄自尊大,蔑视外邦人。外邦人以深厚的敌意作报复,这就是我们今日耳熟能详的反犹太主义。可是,基督怎样废掉律法上的 冤仇 ?首先,衪受死,担当了违反律法的刑罚,全然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现在,律法不能再对那些“在基督里”的人说什么,因为刑罚已付清了。信徒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然而,这并不表示他们可随意生活,却表明他们现今以基督作律法,随衪旨意而生活。
我们的主已废掉律法惹起的冤仇,带来一个新造。衪把 两下 ,就是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在衪自己里面造成 一个新人 ──教会。藉与主联合,从前的仇敌今在新的相交里合而为一。教会的新,在于是个前所未有的有机体。我们必须看见这点。新约的教会不是旧约以色列的延续,是全然与先前的事物有别的,甚至有别于将来的。这可从以下各点清楚看出:
1 .教会是 新 的,因外邦人要与犹太人共享相同的特权。
2 .教会是 新 的,因犹太人和外邦人都要失去原有国籍,成为基督徒。
3 .教会是 新 的,因犹太人和外邦人在基督的身体里同作肢体。
4 .教会是 新 的,因犹太人不仅成为在基督的国度里作子民,更盼望与衪一同作王。
5 .教会是 新 的,因犹太人不再在律法之下。
教会显然是个 新 创造,有独特的呼召、独特的安排,且在神旨意里有独特的地位。但是基督的工作没有停在这里。衪更使犹太人与外邦人 和睦 ,废去冤仇的根源,带来新的性情,并造出一个新的合一。十字架是神给种族歧视和分隔、反犹太主义、宗教的偏执,和人与人之间一切斗争的答案。
二 16 除了使犹太人与外邦人相和,基督更使他们 与神和好 。虽然以色列与列国深仇大恨,但论到敌挡神,却站在同一阵线上。他们敌对神,原因是罪。主耶稣藉十字架上的死,废去这原因,灭去 冤仇 。凡接受衪的,便称为义、得赦免、蒙救赎、得宽恕,并从罪的权势下得释放出来。冤仇既成过去,现今他们与 神 和好了。主耶稣使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联合, 归为一体 ,成了教会,又把这身体献给 神 ,不带一点敌意。
神从来不需要与我们和好,衪未曾讨厌我们;我们却需要与衪和好。主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建立一个公义的根据,让我们得以进到衪面前,成为朋友,不作仇敌。
二 17 在第 14 节,基督是我们的和睦;第 15 节,衪成就了和睦。现在我们看见,衪 来传和平的福音 。衪什么时候来,又是怎样来?首先,衪复活,亲身来到;接;衪以圣灵代表衪来了。衪复活,来传 和平 的福音。事实上, 和平 (或平安)是衪从死里复活后所说的第一句话(路二四 36 ;约二○ 19 , 21 , 26 )。后来祂以圣灵的能力差遣使徒,藉他们 传和平 的福音(徒一○ 36 )。 和平 的福音传给你们 远处的人 (外邦人),也给那 近处的人 (犹太人)。神在以赛亚书五十七章 19 节的应许,恩慈地成就了。
二 18 现今这个身体上的肢体与神存在和好状态的实际证明,就是他们随时 得以进到 神面前。这与旧约制度成了极大的对比。在旧约只有大祭司可进入神同在的至圣所,他也只能一年进入一次。伊迪岳指出了这对比:
现今在基督里最远处的外邦人,得以真正、不断地享用令人敬畏的属灵权利,从前这权利是那一国其中一个支派里的一个人,在一年里的一日;才能象征、间中地拥有的 14 。
藉祷告,信徒可以进入天上的宝座,屈膝在统管宇宙者面前,称衪为父。
这里提出祷告要有的次序。首先,要 藉 他 (主耶稣),衪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保。衪的死、埋葬与复活,除去一切阻碍我们进到神面前的法理障碍。如今衪作中保,活在高天,保守我们与父相交的状况。我们奉衪的名亲近神,我们凭自己并没有价值,只有靠藉衪的尊贵价值。 我们两下 ──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是参与祷告者。我们的权利是 得以进到 神面前,我们祷告的帮助者是圣灵── 被一个圣灵所感 。“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八 26 )
我们进到 父 面前。旧约圣徒不知道以神为父,在基督复活前,人在神面前只是被造物站于创造主前。在基督复活后,衪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二○ 17 )藉衪救赎的工作,信徒得以首次称神为父。在本节,三位一体神的三个位格,都出现在谦卑的信徒的祷告里,他藉主耶稣基督,靠圣灵的能力,祷告父神。
二 19 本章的最后四节,使徒保罗列举信主的外邦人,享有一些超然的新权利。他们 不再作外人和客旅 。他们不再是外人、犬类、没受割礼的局外人。在这新约时期,他们 与 所有 圣徒同国 。犹太裔信徒并不比他们优越,所有基督徒都是天上的头等子民(腓三 20 , 21 )。他们都是 神家里的人 ,不仅被“超自然地”迁进神国,更被收纳进入神家。
二 20 最后,他们成为教会的肢体,正如保罗描写的,成了建造圣殿的石头。保罗极细致地描述这殿──其 根基、房角石 、黏合剂、合一与对称、增长,和其他独有的特征。
这殿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所指的是新约时代的 使徒和先知 ;不可能指旧约先知,因为他们对教会闻所未闻。这不是说 使徒和先知 就是教会的根基,基督才是根基(林前三 11 );他们奠基在他们所教导的主耶稣的位格和工作上。教会建基于基督,因衪是 使徒和先知 的认信和教训里所要表明的。当彼得承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时,基督便宣告衪的教会要建造在这磐石上──衪是神的受膏者和独生子(太一六 18 )这铁般的事实上。启示录二十一章 14 节,十二使徒被连到圣城耶路撒冷的十二根基,他们不是根基,只是与根基相连。他们首先受教,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伟大真理。建筑物的 根基 只需奠立一次,故 使徒和先知 已一次作成这事。他们所奠的 根基 在新约书信上保存下来,留给我们,尽管他们不再与我们一起。从次要的意义看,历世历代许多信徒是作使徒和先知职事的。宣教士和建立教会的人,可算是作使徒;那些传道建造的人,可算是作先知。但基本上,他们不是使徒和先知。
基督耶稣 不仅是殿的 根基 ,衪也是 房角石 。人无法画去一幅图画,足以描写衪各方面的荣耀,并衪不同的职事。 房角石 最少有三个解释,但都是指主耶稣基督作教会的头的独特、超然和不可或缺。
1 .我们常以为 房角石 是位于建筑物底层前方的一角,其余的结构似乎以它为承托。房角石象征一些关键性的事物。这样,它正好预表主。而且,这石把两堵墙连接在一起,故也可表明藉衪,教会里信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合而为一。
2 .有些圣经学者相信,翻译成 房角石 的字,是指拱心石。这块石头在拱形的最高处,支持其他的石头。所以,基督在教会里的地位是至尊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衪,其余的就要崩溃。
3 .这词的第三个解释,是金字塔顶的角石。这块石位于金字塔的顶点,只有一块石头具有这个大小和形状。石的角和边更决定整个金字塔的形状。基督是教会的头。按位格和职事说,衪是独一无二的;衪也是那位把独有特质给予教会的。首先是它的 根基 :
二 21 靠他 指基督,衪是教会生命和增长的源头。白礼杰说:
在衪里面,我们加进教会;在衪里面,我们长于教会;在衪里面,整个圣殿渐趋完成。那时候,有声音呼喊:“恩典,要恩上加恩。”房顶石头要显露出来了 15 。
殿 的一致与和谐,从 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 这句中看到。许多个别肢体的联合,各肢体在 各房 中各有其最合适的位置。神的恩典把石头从死谷中发掘出来,都被联络得合式。殿的特色在于能长大,但却不像建筑物般是加砖块和水泥增长的。试想殿像生物,如人体的生长。其实,教会不是一所无生命的建筑物,也不是个组织,而是个活的实体,基督是教会的头,所有信徒组成身体。教会生于五旬节,不断长大,直到被提的日子。
这以活材料建成,不断生长的殿,被描述为 主的圣殿 。保罗用 圣殿 这词,并非指殿的外院,而是指内殿(希腊文 naos );不是城郊,而是圣所。他想圣殿建筑的主体,至圣所的所在。神在那里居住,并且在光明灿烂的荣耀云彩中显现。
这里给我们几个功课:( 1 )神内住在教会中。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一个活的圣所,衪在此居住并彰显荣耀。( 2 )这 殿 是 圣 的,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也为神圣的旨意而奉献给衪。( 3 )教会作为 圣殿 ,是赞美、敬拜与称颂,藉主耶稣基督升到神面前的中心。
保罗更描述这 圣殿 是属 主的 。换言之,主耶稣是殿的圣洁源头。教会的肢体在地位上说,因与主联合而成 圣 ;因爱主,在表现上应当 圣 洁。
二 22 在这个奇妙的殿中,信主的外邦人跟信主的犹太人一样,享有同等地位。读到这里,我们应当感到震惊;当时在以弗所或其他的人初次读到本节,也必感到震惊。信徒的地位有极大的价值,因为他们组成 神藉 圣灵居住的所在 。殿的目的──是供给神作为居所,让衪能与衪的百姓相交。教会就是那居所。试把旧约时代外邦人的地位作一比较。那时他们不可靠近神的居所,现在他们竟成为神居所的主要部分!
注意每个神性位格在教会中的职事:( 1 ) 靠他 ,即在基督里。藉与衪联合,我们被建造成殿。( 2 ) 神……居住的所在 ,这殿是父神在地上的家。( 3 ) 藉 圣灵 ,神在圣灵的位格里内住在教会中(林前三 16 )。
本章起首,把外邦人描述为败坏、恶毒和叛逆的,结束时外邦人却从一切罪孽、不洁中蒙洁净, 成了神藉 圣灵居住的所在!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Ⅱ 基督里的生命(二1-三21) A 从死而得新生(二1-10)
1. 使徒的代求带来有关神能力的讨论,这能力至高的表现,就是祂使儿子耶稣基督死而复活。保罗所求的,是读者能够知道神的属灵能力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能够达到这个深度(一19-20)。他又提到他们蒙召进入教会——祂的身体,并且刻意表明犹太人、外邦人一同归入这身体的伟大真理。但在未讨论这一点之前,他首先指出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同样在复活了的基督里面,与祂一同得着新生命。原文本段为一长句子,主动词在第5节才出现。本节的祂叫你们活过来加插在此,是为使译文流畅而已。原文以宾语“而你们”(“and you"直译)开始。和罗马书一至八章关乎基督救恩的伟大诠释一样,使徒也是等到他把全人类都犯了罪、陷于绝望困境,清清楚楚地解释成无可逃避的事实之后,才表明神的恩典(参:西一21-22)。
人类的困局,不仅是因为与环境或别人不能和平共处,更是在于他们“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四18)。换言之,他们真正的属灵景况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上述两个名词大概没有重要的分别:前者字根的意思是“不中鹄的”,后者是“失足”或“痛弃正途”。两个字都表示人未能按能力所及作当作之事而活。他们按神的形象被造,为要作神家的儿女,晓得祂的同在,欢喜快乐地接受祂的领导。神赐人自由,但亦警告说,悖逆可能随之而来,不顺服会导致死亡(创二17)。这死亡主要不是肉身上的死亡,而是失去所赐的属灵生命。这生命,能够与神交通,因而有能力作出属灵行动,在灵里成长。因此,本节的描写并非只是比喻,也不独是描述罪人将来的情景而已,它所描述的是这些人现今的状况。圣经其实亦因此一再指出,人类因为罪处于灵性死亡的状态中(如:结三十七1-14;罗六23,七10、24;西二13)。惟有从神而来的新生命,才能满足其需要(参:弗五14,约三3,五24)。
2. 在向神方面的活动而言,人类在罪中的状况,是没有生命、毫无动静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生命却可以用“行走”来描述:人一步一地,走在邪恶之中(参:四17)。犹太人称约束他们行为的律法为“哈拉卡”(Halachah),意思就是“行走”(参:可七5;徒二十一21;来十三9,AV旁注;例:来十三9,直译“如此行的人”,和合本:“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以弗所书后面(二10,四1,五2、8、15)和新约其他地方(如:林后五7;西四5;约壹一6;约贰4),都使用这个意象来描写基督徒生命的成长。但在本节经文中,它却用来形容活在悖逆神的权势下的人生。
圣经从三方面形容这种悖逆的权势:它在世上的势力、它属灵的本质、它在人生命中的活动。首先,它随从今世的风俗。其中风俗(aion;通常译作“世代”)和世界(kosmos)两个字眼,新约经常用来形容与神隔离、受限于属地动机的人生,并拿它来与接受神的王权,认识祂同在而活的人生相对比(参看一21注释)。本节同时使用这两个字,无疑是为了强调。如斯托得所言,两个字都是“表达整个与神隔绝的社会价值系统。这系统渗透、甚至支配了非基督教社会,使人成为其俘虏。何处有人的人性被剥夺——剥夺者无论是政治逼害或官僚暴政,是世俗(鄙弃神)、非道德(鄙弃绝对的标准),或物质主义(崇拜消费市场)的人生观,是贫困、饥馑或失业,是种族歧视或任何形式的不公——我们就能在何处察觉到‘今世’或‘今代’低于人类的价值观之存在”34。
其次,它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这句原文文法艰涩,但基本意思却很清楚,所描写的是魔鬼。保罗虽说魔鬼的权势是“在空中”,他未必赞同天空是邪灵居处和领域的现代说法。他的意思基本上是:这个控制世界(参看六12注释)的邪恶势力之存在,是属灵而非属物质的。
其三,保罗描述这个权势是现今在悖道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这句话虽然也有文法上的疑难,但作为所有格名词的灵不论是从属于首领还是掌权者,其基本意思仍很清楚。没有神在旧生命中运行(参:一11、20),邪恶的势力就会运行于其中(希腊原文,energountos),恶者就是控制这势力之灵的源头。人的内在生命若不降服在神的工作底下,就要降服在邪恶势力之下(参:路二十二3;约十三2、27;徒五4;特别参看路十一22-24)。人若向邪恶势力屈服,其生活习惯就会与永生神相违背,称他们为悖逆之子是应当的(参:五8)。
3. 使徒说话对象首先是外邦人,但如今他改用第一人称(参看一11注释),说自己和所有读者也都包括在悖逆之子的范围内(参:罗二1-9,三9、23)。凯尔德说:“法利赛人保罗曾激烈否认犹太人在这方面与外邦人同等……,但基督徒保罗已经发现拥有摩西律法,并不能保护人不受肉体和心中所喜好,即天性催逼和虚假想法的影响。”另一个解释,是将本节开始的关系代词片语(“in which”,直译“在其中”;和合本:在他们中间),视为指过犯罪恶;保罗的意思可能是我们从前也都是活在过犯罪恶中。但两个读法在意义上没有基本的分别。旧的生活方式是放纵肉体的私欲,过着罪恶和悖逆的生活。“肉体”一词在新约的用法,首先可以解作身体的实质,本身并不包含任何邪恶的含义——神的道也可以成为肉身(约一14)。它又可以指人类本性在没有神重生和成圣之灵的情况下,粗鄙卑下的一面。圣经里通常译作“肉体的情欲”一语,不宜太狭义地解释,而当解作以自我为中心之生命的渴想和冲动(参:罗八4-9;加五16-21)。不和神恢复正常关系,没有圣灵内住的人,不仅会被自我中心的欲望支配,更会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译作心中(dianoia)的字眼是个复数,这字通常以单数的形式出现,意思是“思想”、“宗旨”、“理智”。这字清楚表示邪恶自私的人生,并不限于影响情感而已,连理智和推理过程也深受其害(参:西一21)。
保罗最后说犹太人和别人一样(hoiloipoi,他不少同胞都用这鄙称描述外邦人),按本性都是可怒之子。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生来的本性,使得我们在实际犯罪之前,已经在神忿怒之下。如此一来,本节不但有了“原罪”的教义,更包括了“原咎”或“传递的咎”〔译按:“罪”(sin)和“咎”(guilt)的分别,在于前者主要是指犯罪的行为,后者是指在法律上“罪名成立”的状态〕。然而,可怒之子和“按本性”(和合本:本为)两句话,似乎都很清楚地与人出生时的状况没有必然关系。这里的子字是用来描绘某个类别的人,不一定是特指其父母的身分,或从父母继承了什么。单在以弗所书已经有“悖逆之子”(二2)和“光明之子”(五8直译),新约还有其他例子。“按本性”很多时候是指一个人天生,因遗传造成的情况(罗二27,十一24;加二15),但也有不是如此的时候。例如罗马书二14,证明了它也可以指因人积习而成的情况,这是他们自己发展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天生的本性。因此NEB如此翻译:“我们在天然状况下和其他人一样,都卧在神可怕的审判之下。”此外又有人诘问:在逻辑上先设之“传递的咎”(倘若保罗真有此意的话),会否好像本节一般,写于句末。反之在此出现的,是圣经一贯的次序: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罪,结果导致神的忿怒。实际上,本段只用寥寥几句话,就总括了保罗在罗马书一至三章有关罪及其结果的精采论述。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同样犯了罪,违背了他们所得到、所知道之律法亮光,因此“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三19)。
4. 人类就是处于这种困境。然而,神却介入其中。在此,斯托得称之为“强大的对照”。与“堕落人类绝望状况”相对比的,是“神主动施恩与自主的作为”。动词的主语从本章开首,直到现在才亮相。保罗按照自己的常例(参:一17,三9、15-16),在提到神的圣名,并对祂美善和大恩作出生动描绘后,到了下一节主动词才出现。祂不仅怜悯人,怜悯那些完全不值祂怜悯、不配祂怜悯的人;祂有丰富的怜悯(参看一7注释)。这怜悯的源头是祂的爱:祂爱我们的大爱。神内心的渴想,是要人类——我们,如今同时包括了犹太人、外邦人——在祂所安排最高、最美好的计划里面,恢复原有的地位(参:约三16;约壹四9-10)。因此,祂自显为满有怜悯、向人施恩的神。
5. 未描述神的爱作出什么行动之前,使徒又回复了动词的宾语,再次强调我们人类的状况和绝望的困境。纵使我们死在过犯中(参:罗五6、8),祂的慈爱纡尊降贵地临到我们身上,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上面已经说过,我们绝不可缺的是新生命。基督藉着死亡和复活,确然已“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了(提后一10)。祂死是为罪受苦,从而除去罪所造成的、使人不能与神交通的障碍;祂复活是显明属物质和属灵的死亡,都已被祂胜过。赦罪的意思,是与神建立正常的关系,亦即新生命(参:西二13)。基督既已死而复活,死在罪中的人也就能够再次兴起,与基督一同得着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参:罗六4-8,八11;林后四14)。在这里,和在下一节再度出现两次的一同,在希腊原文中,是在动词前面加上介系词的字首syn-保罗经常用它来表达与基督的合一(参:罗六6、8;西二12;提后二11-12);在本节,他似乎进一步创造了一个新字,来表达这个新的启示。这个介系词可能还暗示不论来自什么种族或国籍,这些人都一同在基督的团契中,被带进这个新生命35。下一个段落将会详细讨论这个主题。
从圣经对它的解释,可知这新生命亦可形容为从罪中得拯救。保罗在此情不自禁地,加插了他最喜欢用来总括福音的话语(稍后他才会阐述其中含义):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人类的处境不单可以从属灵死亡的角度形容,也可以从被罪恶奴役、缠绕无法挣脱的角度描绘。基督解放人脱离的,就是这种捆锁(参:罗六12-23)。本节严格挑选所用字眼的形式,以突出两个要点。保罗一再强调得救完全在乎神的恩典,是人原不配得的恩宠,是祂白白的赐予。此外,救恩被呈现为一既成之事实。新约用不同方法,把救恩描绘为现在(林前一18,十五2;林后二15)或将来(罗五9-10)的经历。它现在拯救人脱离罪的权势,末日又要救人脱离罪的所在。如果所形容的是拯救人脱离罪的惩罚,白白的赦免,救恩就要用完成时态描述,表示作为已经成就,有“持续而永久”的果效(罗宾逊)。
6. 保罗继续用优美的文字,述说神的恩典在基督里的工作。有人怀疑这些经文有不少原本是崇拜礼仪的文字,至少以弗所书赞美和祈祷所用的措词,往往合乎仪式的应用。我们在一章20节读过圣父能力的宣言,不但使基督死而复活,更成就“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的事实。因此,在本章谈到祂使我们和基督一同得生时,又继续指出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一同坐在天上。使徒在一章3节说过,神“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如今他更具体地说明我们得着了生命,与基督一同作王。即使其他保罗书信没有直接提及这一点,其意义仍包含在歌罗西书三1-3等经文中。人类因着基督征服了罪和死,高升在天,便得以“从地狱最深之处”,被提升到“天堂本身”(加尔文)。在天上,我们拥有天国子民的身分(腓三20);在那里,我们不受世界条件所限制,也无需顺应世界的标准(罗十二2),可以拥有真正的生命。
7. 按照保罗的了解,神为教会所定的旨意,超乎教会本身,亦超乎个人的救恩、光照、重生,超乎合一和团契交通,甚至超乎教会对世界之见证。教会是向万有显示神在基督里之智慧、慈爱、恩典的见证。〔本节所用的动词endeiknymi不止是“告知”这么简单,而是“展示”(NEB)或“显明”(RSV、和合本)的意思;这字在罗二15、多三2中,都显示相同的用法。〕一章6、12、14节,已经约略提及神在基督里向人提供属灵福气,是要“使他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三章9-10节,将会更具体讨论。本节指出我们在基督里得着新生命,和与祂一同升高、得到天国子民身分的宗旨,是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
有人认为后来的世代,是指世界在现今制度(指教会时代)之下的各个阶段或时期。虽然这个词汇在新约并没有完全平行的例证,本节的用语并不支持这观点。(参看一21注释;又参:太十二32;可十30)保罗从不认为现今制度之下的世界,有这么多的阶段,或这么长的愿景。基督再来的逼切性,在保罗后期的书信的确较不明显,很可能是因为他看见了未完成任务之艰巨;但是,他从来没有容许自己和主再来之间,以世代绵延的概念取代原有的逼切感,也没有改变他对必须随时作好准备迎见主面的强调(参:腓一10,二16,三20,四5;西三4)。我们必须参较三章10节,帮助我们诠释本节。在使徒的心目中,教会在神旨意中的责任已经被提升到超越现今制度的层面:“在无限的未来,世代接连世代的千秋,神恩典至高的展现,永远是祂对所赎之民所施的恩慈……”(布鲁斯,EE)。
我们应当留意恩典一词,在此必须进一步厘清,以显明施予之神的奇妙(参看4节)。本节再次显出这丰富的恩典(原文直译“恩典的财宝”),是永恒的真财富(参看一7注释),是神在基督里向人类所展示,无可限量、极度(这分词与一19形容神能力“浩大”的相同)、浩荡、满溢的财宝。这恩典更表现在恩慈(chrēstotēs)中。恩慈,指的是藉行动彰显的爱(参:罗二4,十一22;多三4),即亲自向需要最大之人,作出同情和帮助。
8. 本节重复第5节附带提到的话,并且加以增述和说明。今世的人怎能得着天上的生命呢?神透过其创造的万有所彰显的爱,我们如何能学习、赞叹呢?因为你们得救是本乎恩。这救恩完全是神的工作,是祂赐下的无限的爱。人之接受恩典,只能用也因着信几个字来形容(参:罗三22、25;加二16;彼前一5)。存着缺乏、软弱、虚空,愿意接受祂所提供——主自己——的态度而转向神,就是这信的最佳定义(约一12)。
保罗切望清清楚楚地,强调这信心的本质和恩典的本质。藉着本节和下一节的修饰句,他排除了任何人能靠功德或一己努力获取这救恩的可能性。首先,他在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的声明上,加插了这样一句话: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有人将这句话解作是指信心本身,惟有靠神的恩赐才能得着。若接受这解释,我们便要将第8节的下半视为插句,因为第9节必然是指救恩而非信心。特别是有鉴于第8节和第9节的对偶(并不是出于自己……“也不是出于行为”),较佳作法,似乎是将这些修饰句全部当作是强调靠恩典得救。使徒的意思,乃是主动把这救恩以及其中每个细节向人提供的,完全是神自己的作为。“属神的是这赏赐”,是最能表达希腊原文的字序重点的翻译。“人被神所丢弃,就完全绝望。使人兴起、使人苏醒,使人思想查问的,是神的声音;给人力量作出行动的,是神的能力;同时也是这能力提供了新生命所需要的帮助。” 36
9. 其次,我们再次回到罗马书和加拉太书的用语——不是出于行为——保罗时代的犹太人高举律法,因此对他们来说,这是事关重大的题旨。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世代、每个种族都有自欺欺人的人,以为能够活出令神满意的善良生命。至今,本节所说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仍是一针见血的提醒。救恩若是靠神的恩典,只要信心就能得着,就不是出于行为(罗三20、28,四1-5;加二16;提后一9;多三5)。
“世人都犯了罪”(罗三23),要承受罪的结果,被摒诸与神有交通的生命之外。而进一步的意义,就是没有人能够在神面前自夸,因为每个人的蒙接纳都是以恩典为根据。加尔文说:“只要功德在恩典之外有任何作用,人就总有夸口的余地。”但功德是全无地位的。神不容许任何人自夸(参:罗三27)。本节的措词可能暗示,为了排除人的骄傲(参:士七2),这其实是神旨意的一部分,以及祂用这方法赐给人救恩的理由。即或不然,我们仍然可以视之为结果:“没有可供任何人夸口之处”(NEB)。无论怎样解释,圣经总是很清楚地,表明犯罪之人在其创造者兼审判官面前惟一正当、惟一可取的态度,就是忏悔和谦卑倚靠。惟一值得骄傲之处,是他们赖以得救的十字架(加六14),和在其上受苦的救主(林前一29-31;腓三3及下)。
10. 新生命的赏赐与救恩的赏赐,被形容为是神在基督里的工作。圣经在此进一步表示,因为这是神的新创造,人无法靠自己使之实现。在我们得到的新生命、新本性之内,我们是祂的工作。希腊原文再次用词序来显示其重点:将本节所强调之祂的置于句首。所用的名词“工作”(poiēma),与上一节的“行为”(ergon)来自不同的字根,新约只在本节与罗马书一20出现;这字在罗马书中,是描述神最初创世的工作。人类从一开始就是祂的创造,如今由于这工作已经被罪所毁坏,神就作出了新的创世行动。因为“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林后五17;又参:弗四24;加六15;西三10)。在基督耶稣里——五节之内,这片语第三次出现——在信中与祂合一,那些被失败和罪恶损伤毁坏的生命,得以重新创造。
圣经摒除了“行为”,不容许它成为累积功德、赚取神恩宠的方法。惟有神的作为,才能跨越神和有罪的人之间的鸿沟。与神契通的新生命,必须由神创造,而不是出于我们的作为。但话说回来,行善依然是新生命的基本质素。这里所用的前置词〔希腊文epi;AV:“去”(unto);RV和RSV:“为了”(for):和合本:为要〕,显出本节的含义不仅是“行善是新生命目标”,或“人得赎好成为热心为善的子民”(多二14;参:西一10);它更将善行以“不可分割之条件”的形式,“牵涉”在新生命之内(艾博特)。祂的新创造必须能够称得上是“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4)。它所具有的,是必须如此表现出来的特质。
保罗又说,这些善行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进一步表明这是神的旨意。这话的意思,未必是神定旨要我们作某些具体的善行。这观念并不须加以反对,因为认定全能全知之神的预知,并不违反神所赐的自由意志。但本节所讨论的,大抵还是人生历程的整体。神预定了基督徒行为的本质和特性,和他日常生活“行走”(参看二2注释)的路向。这样一来,本节就完全符合了一章4节,将拣选的结局和目标形容为“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的话了。戴尔这样说:“枝子如何在葡萄树上被造,我们也同样是在基督里造成的;枝子如何按照它从葡萄树所领受的生命之律结果子,我们与基督联合而产生的善行,也同样是基督生命之律所预定的,祂是我们的生命……。”
B 犹太人与外邦人相和(二11-22)
11. 基督为人类得救所成就的工作,并不限于上一段所说的,把新生命个别地给予本来死在罪中的人这么简单。第一章已经暗示过祂有更超越的旨意,本段如今表明这工作是把上述每一个人,不论种族背景,联结成为神合一的子民。就此而言,它促使外邦人的处境产生重大的改变。本段和第1-10节一样,都是以表明外邦人昔日的光景作为开始。斯托得说,“人类与神隔绝的写照”之后,是“成就和平之基督的写照”,最后是“神新社会的写照”。保罗呼吁读者记念几件事,好激起爱心和感谢的心。首先,他们要思想自己和那些称为神子民的犹太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发生了多大的转变。希腊人怎样蔑视住在他们城邦以外的人,称他们为(“异教徒”)ethnē;所以,注重外表、不属灵(按肉体)的犹太人从他们自己的角度,亦同样鄙称列国为外邦人(ethnē),不把他们视为分享对神认识的对象(参:创十二3;赛四十二1、6,四十九6)37。他们称外邦人为没受割礼的,意思是他们身上没有神与祂子民立约的记号。这是那些自称为受割礼之人的骄傲偏见;然而,从在基督里之人的立场,受割礼之人所拥有的不过是凭人手加在肉身上的记号而已。
保罗在其他书信中,亦将属灵的割礼和仅是人手所作、属肉体的割礼,作一对比。我们也可以参较新约用同样的措词形容圣殿、会幕(可十四58;徒七48;来九11、24),与保罗在第21节提到的属灵的殿作一对比。保罗并没有看轻割礼这个制度的意思,对他来说这是神所赐予的立约记号。然而这个外在的记号,如果没有相称的内在信心和对盟约生命的顺服,就会变成属肉体的工作,毫无益处(林前七19;加五6,六15)有价值的割礼是戒除犯罪、顺服基督的属灵割礼,外在记号是否存在都无关紧要(罗二25-29;腓三2-3;西二11)。
12. 但对外邦人来说,最基本改变却不是犹太人如何看待他们这么简单,而是在于他们实际状况的改变。本节用概括性的字眼,描述他们地位卑微、没有机会的处境。那时他们未曾认识、也没有经历过神的恩典,并且与基督无关。这句话可以解释作最初对外邦人地位的描述(RSV),也有可能是根本的描述,其余的描述都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来的(AV)。按照第二个诠释,我们可以将整个段落,视为外邦人没有弥赛亚指望之前的一切结果,与他们“在基督耶稣里”(13节)之后的情形之对照。
他们在以色列国民以外。不但没有那些可以确实自称为神子民之人的团契和地位(参看罗三1-2及九4-5的描写)更与之隔绝。四章18节和歌罗西书一21,与本节译作在……以外的字眼,都是描述人类因犯罪与神隔绝的情景。译作国民的字除本节以外,只在使徒行传二十二28出现过,用来形容备受渴慕的罗马公民籍。无论旧约曾经如何提及神在外邦人身上的旨意,事实上,他们几乎完全无分于以色列的属灵地位。犹太人确实容许外邦人皈依犹太教,但入教的手续十分困难,而且入教之后隔离的情况也没有完全消除。至少,外邦人一出生,在所应许的诸约上,已经是局外人了。神应许犹太人的是弥赛亚的应许(应许,希腊原文有定冠词,表示这是某个特定的应许),与神和亚伯拉罕、列祖(创十七1-14,二十六24,二十八13-15)、摩西领导的以色列国(出二十四1-11)所立的约,息息相关。这些约,使以色列与神建立起一蒙恩典的特殊关系,以致他们能够有得拯救和将来荣耀的盼望。这些盟约素来没有包括外邦人;他们是没有指望之民。
外邦人不但没有以色列所有的盼望,事实上他们一点真盼望也没有。这是耶稣降临时,外邦世界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人对将来没有憧景,来生也没有任何保证。例如希腊人只会回顾从前的黄金时代,不会展望将来的荣耀;比较哲学性的人,则视历史只是一周期性的循环。因此,他们没有万事向着同一目标行进的概念;他们对死亡的看法,是毫无盼望最清楚的例证。
最后,保罗说他们没有神。本节所用的希腊文atheoi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拒绝相信神,或被神弃绝,或在行为上邪恶放荡;而是说他们没有真正认识神。他们通常都有很多崇拜的对象——许多的“神”,许多的“主”——但这些都不过是名义上的神而已(林前八4-5;加四8)。有人试图透过哲学寻找“独一”的真理,又有人试图皈依犹太教。但总括来说,外邦人活在世上,就被世上的事物所限制。他们面对世上一切的熬炼、忧患,以及令人费解的事物,却没有神的知识可以从整体解答问题。
13. 但如今对外邦人来说,一切都与以前不同了;他们由“与基督无关”(12节),变成在基督耶稣里。他们在祂里面找着了生命。这些从前远离——不但远离神,和与祂立约之民更有鸿沟相隔——的人,已经得亲近了。犹太教的拉比有一个说法,外邦人本是远离盟约地位的,进犹太教就是得以亲近38。但保罗所说的亲近方法,是更为基本、更为奇妙地靠着祂的血(参看一7注释)。人疏离的根本因素是罪,基督却为全世界的罪,牺牲自己为祭(约三16,十二32;林后五19;约壹二2)。因着祂的死,犹太人和外邦人的罪都可以得到赦免,两者都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亲近神,亦因而能够彼此亲近。双方的分裂能够得以克服,不是因为任何一方面主动接近或接纳对方,而是因为基督来到,为双方成就了和平。
14. 基督不单带来和睦,“它是我们的和平”(原文直译,和合本:祂使我们和睦)。人来到祂里面,并持续居住在祂里面,就能与神相和,来到可以和谐相聚的场所;不论种族、肤色、阶级、信念,都不再像以前一样把他们分隔开来。这是祂降世的目的(路二14),祂是和平之君;事实上,先知预言祂来临,也是用同样的措词(赛九6-7,五十三5;弥五5;该二9;亚九10)。因着祂的降世,和至终的十架,将我们两下合而为一。希腊原文直译是“祂使两件事物成为一件事物”(稍后,在15节则使用拟人化的位格)。犹太教组织和外邦世界,不再像往昔一样彼此对立。对于在神面前的地位来说,分歧和区别已经不复存在。神能使原有分别的,如今合而为一(参:约十16,十七11;林前十17,十二13)。
不过,保罗最为关注的,是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分隔开来的最大分歧。两者之间,向来都有一堵隔断的墙;这是一个实质上和属灵上都存在的障碍。耶路撒冷圣殿范围和外邦人院之间,建筑了一堵石墙,墙上有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双语告示:“外国人不得进入围墙及圣殿四面之内院。被捉拿处死者,责任自负。”39相当奇怪却意味深长的,保罗最后在耶路撒冷被犹太人逮捕、定罪,竟是因为被人诬告他带以弗所人特罗非摩越过这堵隔断的石墙(徒二十一29-30)。但是这座象征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阻隔开来的圣殿围墙,现在已经被基督折毁了。
15. 但要拆毁这座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首先还得处理严守律法之犹太人心中两个重要的症结。旧冤仇必须除掉。怨恨和仇视心态必须代之以团契的心。第二,记在律法上的规条必须废除(参:西二14、20)。关乎礼仪,以及洁与不洁法例之详细规条的律法,形成了障碍,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制造仇恨。实际上,所有人都违犯的道德律,也使得全人类被定罪,并与神隔绝。“耶稣同时废掉了礼仪律法的规例和道德律的定罪”(斯托得)。
基督既已来到,又成就了藉着自己的身体所作的作为——特别是祂的死(参:西一22)——救恩和神对其子民的悦纳,便得以降临到全人类;得着的条件是悔改和相信。神差遣彼得与哥尼流会面,吩咐他不必再顾虑洁与不洁的分别(徒十)。犹太人有割礼和其他律法上的规条,外邦人则无;教会在耶路撒冷大会一致同意,据此产生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徒十五)。主来不是要废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太五17)。律法有很大的部分(如:献祭的律法)是为预备和预表基督而设的,已经在祂降世时的作为中成全。律法中的道德要求和原则,基督不但没有削减,反而使之更加丰满完备(太五21-48)。律法众多的详细规例,要求人学习顺服的纪律,启示人以是非黑白,其作用是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加三24)。在绝对的层面上,说律法在基督里毫无功用是不对的(罗三31)。但是作为“具体、严格、外在”,并且有隔离犹太人和外邦人作用的法典,“其外表规条已经成就”(魏斯科),已经废掉了(参:西二20-22)。
主降临是要除去隔离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因由,在两者之间成就……和睦。律法不再是犹太人试图就近神的方法,也不再是他们的专利。如今就近神的方法是恩典,是神新造之工,犹太人、外邦人都没有分别。基督的宗旨,是要“用两者在自己里面创造一个新的人类”(NEB)。这个“在基督里”(和合本:藉着自己)的新人类,是单一的实体。神与犹太人、外邦人的一切交往,都是以这个单一实体为根据。再者,神不仅是将外邦人擢升到与犹太人同等的地位而已,而是两者都成为新而更大的事物。这里所用的新(kainos)字也很重要,这字所表示的不是时间上的新近,而是如巴克莱所言,“其新是在于它为世界带来前所未见的事物,属于新的种类,具有新的本质”(参看四23-24注释)。
16. 人与神相和,以及人与人彼此相和的双重主题,在这段落从头至尾,密不可分地缠结为一。基督的目标,是要藉这十字架使人与神和好(参:罗五10;林后五18-20;西一20)。祂在十架上受死,结束了人和神之间因罪而有的冤仇。祂担负了我们的罪,使我们能得赦免。除了如此使犹太人、外邦人两下,与神和好以外,祂更使他们(以及世上所有彼此分歧的人类团体)互相和好,令他们归为一体。如此,两者之间的冤仇就被消灭。祂一次藉“肉身受死”(西一22)所作的,如今在教会这一体中成就。但我们应当留意,本节的重点,和形容教会是基督身体的一章23节稍有不同。本节强调的事实,是这个有生命的机体,将一切各式各样的不同肢体联结在一起(参:四4;林前十17,十二13;西三15)。
17-18. 人与神之新关系,和人与人彼此之新关系这两个概念,在接下来的两节中继续连结在一起。基督降临表示和平可以作为福音,传给住在远处,本来“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12节)的外邦人,又传给那近处,拥有“所应许的诸约”(12节)、属神子民的犹太人(参:申四7;诗一四八14)。对两者而言,这都是神的平安,同样是两者所亟需的;所带出的结果,亦包括了两者间的平安与和谐。本节(13节可能也是如此)除了暗指以赛亚书五十七19以外,可能也暗指讨论传扬平安的以赛亚书五十二7。两段旧约经文(徒二39和罗十15都有引用)原来的意思,都不是谈外邦人得平安的方式。只是这些深印在保罗心中的经节,可以合宜地应用在这个奇妙的新处境之中。由于本节的表达形式受到旧约经文的限制,诠释不宜过度渲染。我们不应将焦点置于传讲和平福音的时间,到底是在复活之前还是复活之后,是五旬节之前还是五旬节之后一类的问题。重要的是,基督“与和平的福音”同来(摩法特)。祂藉十架成就了平安,又藉着自己的教会,将和好与平安的信息,带给全世界(参:徒十36;林后五18-20)。
使徒又进一步说:我们两下藉着祂——耶稣基督——得以进到父前。RSV“通道、途迳”(access),大概是prosagōgē最理想的翻译(和合本:得以进到);但是这字也可译作“引见”。在古代近东的宫廷中,专司引导人觐见君王的官员叫作prosagōgeus,本节可能有将基督形容为这位官员的意思。但全句的表达形式,却支持藉祂才有接近的通道(参:三12)之解释。祂是门,是接近圣父的道路(约十7、9,十四6)。藉着祂,纵使身为罪人,我们也能因为祂已使我们和好之故,“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来四16)。圣经又补充道,犹太人、外邦人两下都“在一灵里”(直译;和合本: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参:林前十二13)。为全人类而设的,有一条道路、一个圣灵;靠着这灵在他们心中的工作,他们就有确据,能够好像儿女亲近父亲一样,来到神的面前(罗八15-16;加四6)。本节所指的,很明显是有位格之神的灵。片语的形式也当留意:保罗除了在本书中一再使用“在基督里”以外,也好几次使用“在圣灵里”,强调对基督徒的新生命来说,“圣灵一直是环绕支持的力量”(魏斯科)。
19. 基督徒在“一个圣灵”中的合一,是第四章将要详述的重点,使徒如今则再次转向外邦人,进一步论述他们身分和地位的改变。他们从前是“在以色列国民以外”(12节)。与立约之民相比,他们是外人(xenoi)和客旅(paroikoi);换言之,是住在同一国中,但却没有土地,只有最表面的公民权利之人。这虽然是他们昔日的处境,现时却不再如此。使徒说,如今他们是与圣徒同国了。他的意思也许是旧约圣徒,也许是基督教会,这词包括了教会全体的成员(参看一1注释);但最有可能的,是任何可称神子民的人。他对外邦人说,他们如今是以同等的地位,归为其中的一份子。
成为神子民的公民,生动地描绘了犹太人和外邦人,如今在神国度中享有同等地位的真理。但是在其中,还有一个表达进一步真理的描述。这描述突出了基督徒与神,以及彼此之间所拥有的、更亲密的关系。犹太人、外邦人,不论什么种族、肤色、阶级的人种,都在同一个大家庭里面,是神家里的人了。加拉太书六10,用同一个希腊字眼(oikeioi),来描述“信徒一家的人”。这字虽然没有完全表达出所有人都是藉着信靠基督耶稣,才能成为神儿女的真理(加三26;又参看一5注释)但这思想的重点依然是家中的人,而不是强调其建筑物(参:来三2、5-6;彼前四17)。
20. 然而接下来经文所载的真理,最适合以“家”(oikos)是座建筑物来描述。相信基督耶稣的人,就像一座建造(epoikodomēthentes)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华厦。有人诘问,这句话是否与哥林多前书三11对房屋的描绘发生冲突?保罗在该处经文说:“在已经立好的根基之上,再无其他根基;……那就是耶稣基督自己”(NEB)。要克服这个假定的难题,有人提出应该将本节解作他们在别人生命中、或在自己工作上所奠定的根基。其实这种解释是不必要的。我们只需理解本节是用稍为不同的手腕,处理哥林多前书三章的意象而已(参:启二十一14,可见到怎样用不同、却不相冲突的方法,处理同样的意象)。在哥林多前书,保罗视自己和其他人为建造房屋的工人;在此,则说自己是建造房屋所用的石头。一如艾伦所说:“教会是奠基于一个完全而独特的事件之上:这事件的中心是基督。但使徒和先知有圣灵的充满和带领,在特别亲近基督的情况下工作。他们亦有不可抹煞、不可旁贷的贡献。”神在基督里的话语,以独特的方法启示给使徒和先知(参:三5)。他们接受、相信、见证这话语,就成为这房屋开始建造的根基,其他人都得建筑于其上(参:太十六16-18)。
使徒和先知一语的词序,以及两者在希腊原文中都受同一个定冠词所限制,清楚表示本节的意思,指的是基督教会而非旧约的先知40。(留意同一片语在三5的用法,至于有关基督教先知事工的讨论,请参看四11注释。)
这个房屋的意象,将基督耶稣自己形容为房角石。这概念来自诗篇一一八22,主自己(可十二10)和初期教会(彼前二7;又参:徒四11 ),都引用过这段经文:“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话主要表示祂在建筑物中地位尊荣,同时又描述其他石头如何与祂配合,惟有藉着与祂的关系,才能找着自己真正的地位和用处(参:西二7;彼前二4-5)。
学者对于房角石在房屋中的确实位置,意见各有不同。但它最有可能是安放在地基一角的石头,作用是联系其他石头,为墙壁定界41。彼得前书二章在引用诗篇一一八22时,又同时引用以赛亚书二十八16,该节经文将安放在锡安的石头形容为“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本节将基督描绘得如此重要,排除了一切使徒可能取代主自己作为根基的说法。
21-22. 房角石的确实位置在哪里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圣经直接说出了比喻的重点:建筑华厦的材料全部都在基督里互相联络。他们被建造在祂里面,就从与祂的关系中找着自己真正的地位和功用。从翻译的角度而言,“整个房屋”的译法似乎不尽正确,因为原文并无定冠词。比较严格的译法应该是“每座房屋”、“不同的房屋”(RV;和合本:各房):这个翻译虽然准确,但是将教会形容为许多座不同的建筑,应该不是太忠于使徒的思路。所用字眼(oikodomē)含义广泛,有时指个别的房屋(如:可十三1-2);但在新约中,很多时候指的是整个建筑的工程,有“建立”、“造就”的属灵意义(如:四12、16、29)。现在式的分词联络,和接下来的动词,都显示本节所描写的是整个建造的过程(大概类似林前三9)。因此,我们可以将这话译作“所有被建造之物”,或按照腓力斯(J. B. Phillips),作“建筑物的每个部分”。
工程仍在进行之中,在主最后的日子到来之前,教会还不能说是已经建成了的华厦(参:启二十一)。她要按照神的定旨成长。建筑物的意象在此超越了极限,因为它无法比喻有机的生长;这些都是“活石”(彼前二5)。要表达这一点,最好是将教会形容为身体(正如:四15-16)。然而建筑物的意象仍适合继续使用,因为接下来的经文,大概才是保罗选择它的主要理由。他从旧约选用了一个类比,来传达深奥的真理;这房屋将会“长成为圣殿”(RSV,和合本: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其中真理,从原文的字汇清楚展现。本节的圣殿,不是一般用来形容整个圣殿范围的hieron,而是形容内部圣所的naos。在旧约时期,圣殿——尤其称为naos时——最重要的功用是作为神与祂子民相会之处。这是神荣光降下的所在,是祂临在的地点。基督来了,废除了人手所造的圣殿和会幕。祂自己就是神在人间居住的所在;这是约翰福音一14和二19-21特别强调的真理。这个圣殿现在已经不存在世上了,神今天居住的所在,是愿意让祂藉圣灵进入内心的生命。
关于使徒的思想架构,还有两个值得提出的要点。第一第21节按照原文以在主里作结,第22节的结尾则是在圣灵里(和合本分别作主的和藉着圣灵)。再次强调只有在基督里、在圣灵里(参看二18注释),才能建造成为神居所的工作。住在基督里和基督在祂子民里面,是不可分离的真理(参:约十五4-7)。没有在基督里得着生命的人,就不能在神永恒的圣殿里有真正的地位。第二,本节提醒我们,新约的思想和我们个人主义的概念,是有很大分别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六19,确实说过每个基督徒的身体都是“圣灵的殿(naos)”,基督徒社群作为圣殿(林后六16),或作为永生基督所内住的机体,才是他思想的主题。合一,的确与组织无关,而是分享身体的共同生命和任务。但每个基督徒都当正视的危险,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事奉,并认真对待那些阻挠共同生活和合作同工的事物。保罗在腓立比书二l-3和四2,谴责私人竞争所导致的分裂,在哥林多前书第一章和第三章又警告说,高举某些领袖而非基督,以致分党结派,是很危险的事。保罗在本节的顾虑,是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怨恨,在初期教会中有将教会一分为二的危机。如今他对外邦基督徒,则说出了很多犹太基督徒昔日同样不乐意接受的话: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
|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第二章
2:1
保罗在第1章里透露了神永世的计划。基督为教会作万有之首,全宇宙都在祂的治理下,人类将见到真正的正义与和平。保罗因此为信靠基督的人在今世和来世所享有的福气而欢喜。由这样的基督徒结合而成的普照世教会必能忠心侍奉基督,力足胜过一切邪恶的反对力量。
本章开始讲神实现祂计划的步骤,从人的救赎开始。本节至10节是一个人归信基督后,生命从黑暗远望进到恩典中积极为人的鲜明轮廓画。前三节指出生活无基督的苦痛绝境,后七节讲有了基督以后的何等不同。
“罪恶”、“过犯”可以是同义字的叠用,指旧人陷在罪中与神隔绝的生活虽生若死。“过犯”是明知故犯的罪。“罪”是“矢不中的”,失去了本应射中的目标,不能遵守和履行神所定的生活标准罪令我们应作的反不去作,不应作的偏偏要作(参罗7:15-21)。
原文无“他叫你们活过来”数字;是中文和一些英文圣经译者根据上下文意加上,说明基督的大能怎样将因罪而“死”了的人改变,成为有祂丰富生命、活在祂的大爱中的人。
2:2
我们在罪中时,受到两种外来的压力。一个来自我们生活的社会,跟随世人邪恶风俗走,向世界堕落的道德低头。另一压力来自超自然的罪恶的权势,这权势处心积虑要破坏神的计划,这就是“空中掌权者”。“空中”介乎人犯罪的地球与神有绝对权柄统治的高天之间。在古时,这片空间被认为是灵界的邪恶势力居住的地方,撒但是首领。“悖逆之子”指悖逆神的人。本节替撒但验明正身,原来它就是在今世背叛神的人“心中运行的邪灵”。
2:3
人犯罪还有内在来源,这就是肉体的私欲。保罗说犹太与外邦人信徒,包括他自己,过去也象悖逆之子,不只放纵肉体的情欲,也陷在《加拉太书》5:19-21所说的各种邪情罪恶中,随心中所喜好的去行。因此,按人的本性来说,是应该接受神忿怒的审判的。“可怒之子”是在生活上可以看见神的忿怒影响的人。这忿怒是人犯罪招来的刑罚。参《罗马书》1:18-20;2:5及注。
2:5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有两重意思:1,前章所说的信徒的属灵福气和本章所确证的新生命,都来自神的恩典;2,这些福气现在已属信祂的人。
2:6
信徒凭着信心,与主基督联合,生命也与主合而为一(罗6:1-10)。基督今天在高天之上(1:20;来7:25),信徒也随祂进到那境界。“坐天上”(1:3,20)就是在神的面前的意思。
2:7
“后来的世代”在新约中多指基督再来掌权的世代,是在今世以后的。也有人解释,由于“世代”的原文为多数,当指作者写书以后的各时代。《和合本》译为“后来的世代”可能依此说。本节的意思是:神向他们所做的,不只是为了他们,而且藉着他们显明出来;神愿意把恩典也施给以后世代的人。
2:8-10
这三节经文包括了福音的精义,讲出了救恩的主要内容:1,神的工作:恩典;2,人的回应:信心;3,救恩对人的生活的影响:人行出神所要求的善;4,真正救恩的标准;非出于人的行为,乃因神所赐的信心。
“恩”是神对人的行动,祂生产自救把耶稣基督赐给完全不配的人类,然后让人可以得到因基督的牺牲而有的救赎。恩是完全出于神对人的大爱,藉着基督赐给人。因为这恩,不但人的罪得到赦免,人里头的恶也赖以克服,人的软弱变成刚强(林前15:9-10;林后12:9)。人若凭信心接受神的恩,这恩便能在人的生命中充分彰显它改变人的能力。人是完全因此恩而得救。“信”是人的回应,是人对神的完全交托,让神的旨意可以作用在他身上,愿意接受神所赐的,
甘心顺服神的旨意。“恩”与“信”都是神所给。整个得救的过程不是人的工作,而是神的作为藉着人的相信来完成。信是渠道,神的恩能过这渠道浇灌到人的生命里头。得救既是神所赐,因此不靠人的工作;若靠人的行为,例如遵守律法,度圣洁生活,便难免自以为义,犯上法利赛人自夸的罪(路18:11);这样得来的只是罪,而非罪的脱离。基督徒必须以感谢的心,承认自己的得救成为新人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求人学习基督不求自己的益处,能为他人的福利牺牲小我,在生活中实践神所要求的善,活出基督的样式来(太11:29)。
2:11-22 保罗从人的得救讲到本来互相敌视的犹太人与外邦人,怎样藉着基督,彼此得以和睦(11-16节),成为一体(19-22节)。
2:11
保罗要信徒回想他们生命中没有基督时的光景。未信主时,外邦人(包括以弗所教会中大部分的人)在神的福气上是没有份的。“按肉体”指按着本业的身分。割礼是犹太男婴出生后第八天须履行的仪式,“凭人手在肉身上”行的。当日,外邦人进犹太教也须行此礼。割礼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不同的记号。犹太人以此为荣,轻蔑地称外邦人为“没受割礼的”。
2:12
“诸约”:指神与以色列人所立的约,应许赐人福分,例如亚伯拉罕之约(创15:17-21)、摩西之约(出19:5)、大卫之约(撒下7章;23:5),及《耶利米书》31:31-40所应许的新约。参《罗马书》9:4注。
2:13 外邦人一向和犹太人远离,因此也和福气的源头—神分开了。
“基督的血”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血代表基督捐弃的生命。基督的献身是人与神和好的条件(1:7;2;16;西1:20)。人与神和好了,便能和与自己本来没有关系但也是与神和好的人和好;这是在基督里的合一。
2:14-16
“两下”指犹太人和所有非犹太民族。犹太人本来鄙视外邦人,与他们分隔天;自从基督来完成了救恩,这分隔便打破了。“中间隔断的墙”(14节)表明犹太人和外邦人彼此之间好象有墙垣阻隔,不能相通;但是这道墙因基督的缘故拆去了。犹太人和外帮人之间本来互不相容,这种“冤仇”特别显明在犹太人的宗教十分重要上。犹太人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和生活范围,外邦人无从问津,因此“律法”也成了犹太人与外邦人相通的阻隔。这里说基督“废掉…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就是说人亲近神的路已变为直接,不用告赖仪文;犹太人与外邦人也因此无分轩轾。这当然不是说律法对人的道德要求和公义的精神忘掉了,这仍是要遵守的。
“新人”(15节)和“归为一体”(16节)都是指着新生的教会而说。教会好象一个新生的民族,它的成员不是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中国人,而是基督徒。教会本身是一个新的族类,故称为新人。所有信徒—不分种族、国别、男女、阶级(加3:28)—都“归为一体”,成为一身体。
2:17
“你们远处的人”指外邦人,“外人”和“客旅”也是相对而言于犹太人而讲,指一个社会以外的人。他们虽然住在同一地区,却不能享受公民的权利,随时有被逐之虞。福音叫远处的外人和客旅能“与圣徒同国”(成为国民),作“神家里的人”。
2:20-22 这里用的是建殿的比喻。信徒是建筑的材料;基督是房角石;使徒和先知是殿的根基;圣灵是居住在殿里的主人;殿就是教会。参《彼前》2:4-8。
教会的根基是“使徒”和“先知”,因为这种职事非常重要,保存了福音的纯正信仰。使徒是亲眼见过耶稣的人(1:1注),是耶稣在历史上的见证人。先知不是旧约的先知,是新约时代圣灵的一种恩赐,也是一种职事;他们得着神的启示,将神的心意写下,传于教会。“渐渐成为”是说教会有省力地生长。既有基督作圣殿根基的房角石,整个建筑都以祂为依归,这样建成的教会自然有基督的生命,能不断成长。
房屋是用石头和夸块建造,但教会则用人来建造。信徒与聚会都是整个教会的一部分,这教会是神的居所,祂的大爱,与祂更新人与社会的力量,这都呆以在这里找到。神是个灵,无所不在,充满宇宙,也充满教会(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