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零二篇
第 102 篇
诗 102:3-4> 在痛苦疾病中,人软弱得可以,什么都没有趣味了;我的指望在哪儿呢?
102:3-4 诗人感觉难受,失去了食欲。当我们面临疾病和绝望的时候,日子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我们也忘了自己起码的需要。在这些日子里,只有神是我们的安慰和力量。在我们弱得无力争战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神。常常有这种情况,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神的大能就显出来了。
诗 102:6-7> 许多人说孤单的感觉并不好,有时候在独处中反而得力……
102:6-7 这些鸟让人看到一幅孤独和独处的图画。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独处,而且独处会安慰我们。但不要踢走来找我们的人,也不要拒绝帮助和谈话。默默地受苦不是基督徒的做法,也不是健康的做法。相反我们要心怀感激地接受来自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帮助。
诗 102:16-22> 基督再来时,地上的情形是……
102:16-22 基督将来在地上掌权将包含这里提到的两个事件:耶路撒冷(锡安)将被重建,整个世界将敬拜神(参启 11:15 ; 21:1-27 )。
诗 102:25-27> 各样事情都不顺意的时候,我仍要赞美主,因为……
102:25-27 这首诗的作者因为自己惹的大祸,而产生了被拒绝和给抛在一边的感觉( 102:9-10 )。麻烦和痛心可以征服我们,使我们感到神拒绝了我们。但神我们的创造主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尽管有的时候我们感到孤独,祂还是要信守祂所有的诺言。世界将要消失,但神会存在。希伯来书 1 章 10 至 12 节中引用了这些经文来说明,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在创世的时候,也在场并参与了创造的工作。──《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零二篇
黄金阶梯(一○二 1 ~ 28 )
这篇描写困苦人在极端苦楚时发出哀呼的诗,可以挑起许多忍耐快到尽头者心灵的共鸣。就算生活贫困,只要有气有力,仍然可以熬下去;但心灵困乏而得不到帮助的话,留下的只有绝望与心死。在本篇,诗人开始时描写自己已到无可忍受的地步( 1 ~ 11 ),但 12 节之后渐渐露出曙光,最后一段更是光芒万丈。本篇最后一段被希伯来书作者引用(来一 10 ~ 12 )来形容神子耶稣之神性。该书所引用的是七十士希腊文译本,其译法与今日圣经学者翻译本诗时的方法不同,因为希伯来原文并无母音与标点。七十士译本翻译方式是用不同的母音与标点,意思相当不同,而可把整篇诗变成预言弥赛亚之诗篇。
.弥赛亚在世之苦( 1 ~ 11 )──包括肉身之苦如火烧( 3 ~ 5 )、孤单的苦( 6 ~ 7 )、仇敌攻击( 8 ),但最苦莫如父神之离弃( 10 )。
.弥赛亚在受苦时所预言教会兴起的时候该到( 12 ~ 22 )──因为父神之本性与荣耀,这些事应验的时候该到了( 12 ~ 16 )。因为父神乐于垂听祷告,无任何事可阻拦祂回答困苦人之哀求,并且以白纸黑字记下,给那些新被创造的子民作凭据( 17 ~ 20 )。又因为父神的名要藉教会传扬,万民要在教会中事奉主( 21 ~ 22 )。
.父神的回答( 23 ~ 28 )──七十士译本这样说:“祂在祂带 能力的方式中回答说:‘告诉我没有多少年日?不要使我在中间的年日中出来,的年数世世无穷。起初立了地的根基,主,天也是手所造的……’”这译法指出父神回答弥赛亚说这只是未完的故事,这故事之后面部分将与弥赛亚无穷之年日并时继续发展。天地将毁坏,但祂的子孙后代将会长存。这译法就看出希伯来书作者为什么引用这段经文 来证明基督的神性。
思想 属灵上丰富的人,有什么秘诀呢?属地的财富可藉才智、机缘获得,属灵之财富如何可得?──《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零二篇 注释
102:1-28 这是一篇个人的祈祷诗
1-2 祈求的内容
诗人求神不要躲开不理他,应迅速答允他的祈祷。
3-11 诗人的苦况
他可能患了重病,身体衰弱,骨瘦如柴,病痛的煎熬使他晚上辗转不
能入睡,还要忍受仇敌的嘲弄和讥笑。
3
「如火把烧着」:描写发高烧的情形。
6
「鹈鹕、鹗鸟」与猫头鹰同类的野鸟,作者用它们比喻自己如
何被人当作不洁,陷於孤独无援的处境。
8
「指着我赌咒」:用诗人的名字当作咒语。
9
「炉灰」:悲伤和痛苦的记号(斯4:1; 伯2:8)。
10
「把我拾起」、「把我摔下」:神好像猛烈的飓风把诗人吹到
空中,又把他抛下地。
11
「如日影偏斜」:如黄昏的暗影,很快便要完全消失。
12-22 祈求的基础
诗人深信他个人和同胞是不可以分开的,故他现在改变话题,不继续
为自己的疾病祷告,反而表明他知道神必重建锡安,因神的仆人念念
不忘自己的家园( 14),而且,锡安的重建可吸引万民归向耶和华(
15, 21)。
12
「存到永远」:永远坐在宝座上掌权。
18
「将来受造的民」:或指从巴比伦归回的人。
23-28 结语
诗人现在转笔再次提到他的问题;求神使他康复,可以继续活下去。
另外他用人生命的短促与神的永恒作一对比,天地都要过去,但创造
天地的主却永存不变。
28
「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原指他们可以安居乐业。
「坚立在你面前」:在神的保护和爱顾下兴盛。本节乃是诗人
的心愿。
思想问题(第 102篇)
1 这位困苦的诗人如何去解决自己的痛苦?参 1节。
基督徒面对困境或痛苦时,他比不认识神的人有什麽优胜的条件
呢?
你有否把握祷告的权利?
2 耶路撒冷虽沦陷,但诗人相信神必按 的应许而复兴耶城,这信
念对诗人本身有何意义?
这种个人与国家一体的观念对基督徒有何提醒?
教会的兴旺与个别信徒有关吗?
3 25-27节的信念对诗人的境况有何意义?
对今日的基督徒有更深刻的意义麽?参来 1:10-12;
诗篇第一百零二篇
被掳时期将要结束(一○二 1-17 )
第一至十一节, 我的呼求 。这篇诗篇的第一节是我们今日的礼拜仪式中常用的一句话。假若我们要求上帝容 我们的呼求达到你面前 ,我们不应该将这节经文独立来使用,而要继续读下去,看看这呼求的全部内容。我们将会发现这位诗人所讲的说话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呼求的大部分内容是从其他诗篇中摘录组成的。这当然是一种祷告的好方式,使诗篇尽量用在我们身上,并且将这些文字和观念切合我们自己的处境。
在诗八十六篇七节,我们注意到 日 这个字的意思,像这处一样,它不是指未来的二十四小时。它所指的是一个人经验中的一刻,这一刻有永恒的意义,并且在我们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都会清楚记得我们结婚的那一天一样。而这位可怜的以色列人,当他想起流浪在数百哩之外的巴比伦,被逼作劳役的时候,就好像落在一个完全和彻底的痛苦之中。更坏的,就是他相信他的忧伤是来自上帝的,所以痛苦也是永恒的。当他的骨头因发热而在燃烧的时候,他被逼去工作。这个时候,他的‘思想’( 心 )受到感染,他记不起今天或昨天所发生的事情,就好像草在没有雨水的时候便会死去。他没有胃口,身体消瘦。 秃鹫 ( 6 节)的古老翻译是鹈鹕,而‘如同旷野的鹈鹕’这句句子也成为了英文的一句谚语。中世纪时的教会甚至用鹈鹕来作为基督的一个象征。但是这个词语是指一种人们不愿接近的不洁的雀鸟。在第七节 雀鸟 这个词语实在是指麻雀(译者注:和合本已将它译成麻雀)。麻雀是 居的动物。它们飞进我们的花园 时,永远不会单独而来,总是联 结队的。但是我们这位可怜的被掳者,他在晚上仍然醒,感到自己在一种难以想像的孤独情况下,好像一只孤单的麻雀被遗弃 在房顶上 一样。他继续用一种东方的比喻来说话,他描述他的情况好像被人 诅咒 ,被上帝 拾起来 ,又被 摔下去 一样。
跟 ,我们发现他已成为一个低下和可怜的人,他甚至要说,这全是上帝的错误。他说,由于 你的恼恨 ,使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他想及上帝本是光,但却相反地将他带进傍晚时来临的黑暗之中。正如草没有阳光便不能生长,现在,他宣告说, 我也如草枯干 。
请注意,我们并不知道这首悲哀的诗的背景。只是我们将这位可怜的人摆放在被掳往巴比伦的人中。但是对于今日世界上数百万这一类人来说,这幅图画与他们的情况非常相似。从那些在很多贫穷地区做难民救援工作的人员所拍摄的影片中,我们看见那些骨瘦如柴的躯体和他们腹大便便的婴孩。我们会十分惊愕,当我们想到众多受苦的人 中,很多是信徒,并且是教会中的同工;我们又想到他们也有可能曾阅读这篇诗篇!他们在拍摄这些影片的当儿,真实地说出这些说话,使我们触目惊心: 因你的恼恨和忿怒,你把我拾起来,又把我摔下去 。我们这些可怜的弟兄,不单是身体方面,而且是心志方面和灵性方面,都处于这种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仍能有盼望吗?顷刻间,我们的诗人好像跌进那些相信假神的人为他而设的网罗中。正如莎士比亚在他的剧作李尔王( King Lear )所说的一句话:‘正如苍蝇喜欢走到爱玩的孩童处,我们则喜爱假神。’
第十二至十三节, 但你必起来 。当我们的诗人在极度失望的时刻,他勇敢地呼叫: 惟你耶和华必存到永远 。耶和华仍然为王。无论是对摩西或是大 , 祂的名 都是一样, 存到万代 。耶利米哀歌第五章第十九节是在被掳的时期写的,它的作者勇敢地说同样的说话。在古时, 你曾起来 ,你会再作一次。 我在急难的日子 ( 2 节),即在我力量范围的尽头,正是你的‘时候’。耶和华,请你彰显你母性的爱(这是希伯来文‘怜恤’的意思) 怜恤锡安 ,上帝的子民。正好在历史中的这一个时刻,上帝的子民痛哭地说:‘主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上帝兴起波斯的君王古列大帝,从巴比伦的捆锁中释放子民(参看赛四十五 1-7 )。对于他们的痛苦,耶和华回答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四十九 14-15 )
现在, 日期已经到了 。按 字面的意思,‘相遇的时刻来到了’。就是上帝与锡安相遇的时刻,也是说将会在以色列人能经验到的 时间与空间中出现。现在我们看到,为什么这篇诗篇被放在这里── 在 上帝采取行动,使以色列得自由 之后 ?因为它也要告诉我们,上帝已同样使我们得到自由。
第十四至十七节, 上帝将临的前奏 。第十四节 因为 这个连接词并不是与第十三节相连的(译者注:和合本没有译出)。在这里,我们开始了一句新的信仰宣言。我们知 道日期已经到了 ,现在我们可以将余下的事情交给上帝。就是这个缘故,我们的诗人感到心里得到自由,他能安静地追忆往事。
他承认,这些可怜的被掳者都是 你的仆人 ,他们 喜悦她的石头 ,并且‘想念’(而不是 可怜 )锡安倒下来砖瓦的 尘土 。康纳( Ralph Connor )于一八八三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他完成了考试后,躺在草地上,思想这节经文。他如此写下:‘直到那时刻,我从没有梦想到这些石头和尘土是多么可贵的。’锡安是雅巍( Yahweh )的城,我们的诗人相信,为了祂自己名的缘故,上帝必会在世人眼前重建锡安,并且将 祂的荣耀显现 在这重建的圣殿中。祂的荣耀包括了祂确实 垂听穷人的祷告 。穷人这个词语实在是一个很少出现但是非常有力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那些被剥去衣服,赤身露体的人’。
上帝不会改变(一○二 18-28 )
我们先停留一会儿,看看我们刚才所读这段经文中的两点。(一)我们已注意到,我们毋须将那幅贫乏和绝望的可怖的景象视为天意,将它与被掳至巴比伦的恐怖事情扯在一起。这点与全本圣经所启示的方法是一致的。那位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人,他被贼人伤害;但是这些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危险的路上;而那位良善的撒玛利亚人也可以是一位良善的祖鲁人,或是一位良善的瑞典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将这位诗人的经验应用在任何个人身上,无论是古代的人或是现代的人,任何的国家,古代的或是现代的也都可以。(二)这位诗人最后怎样得到回归呢?在他极痛苦的时候,什么事情能给予他盼望呢?就是这个事实──上帝不会改变。上帝在古时曾拯救祂所爱的人,毋须置疑,祂会再次如此行。因此,我们注意到,喂饱难民营中饥饿的人,虽然也是善行和必要去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上帝对这些人的需要所作出的回答。‘行善’而没有同时传扬‘好的信息’(这是世俗的人不能容易明白的),这并不符合上帝所启示的旨意。
第十八至廿二节。 记下这事情 ,并不是要褒扬那些相信最后能看见锡安城的幸运儿,乃是 为后代的人,将来受造的民,要赞美耶和华 。任何经济的政策,要使后代的人为这世代的人付上债务,这基本上是错误的。诗人说,宁可让这世代的人告诉他们的后裔,上帝实在已使他们得享自由,没有一项的抵押需要他们的子孙清还,不管是恐惧、惊恐还是痛苦。这句说话的意思,就是在将来的日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会是自由的人,他们自由地聚集在耶路撒冷,一同敬拜耶和华。所以他说,要记下这一个日子; 耶和华从天向地观察……要释放将要死的人 (参看拉一 1-4 )。除此以外,因为还有其他的人也将会相信这事情!世人都犯了罪,因此,所有人都将要死亡。所以,诗人认识到上帝的饶恕和更新的具体行动,其初步成果乃是祂聚集了所有的人( 22 节)。
第廿三至廿八节。上帝并不是轻轻挥舞祂大能的手,便使祂的国来到。无论我们的诗人或我们自己,在前面的路上都公正地竖立了一个十字架──竖立 在中道中 。在第廿四节,诗人大胆地使用这样的说话:‘当我看见这十字架的时候,我便哭泣起来了。“当我只有三十三岁的年龄,为什么要我面对死亡呢?上帝啊,你有永生,为什么我不能达到你所定一般人能达到的寿数呢?”’‘你的国度只能透过背负十字架而来,这是不错的,但是为什么需要我呢?为什么我也要背负我的十字架呢?为什么我不能够多活一点时间,以致我能平安回到耶路撒冷去,而要 在中道中 遇见十字架呢?’
我们的诗人所做的,是将 众的经验个人化。索忍尼辛( Alexander Solzhenitsin )在他所写古拉格 岛( The Gulag Archipelago )也作了同样的事情,在这本书中,他描述了在这 岛上千万人逐渐衰残的经验。因此,我们自己个人在这世界的邪恶势力里的经验,也由这样一篇诗篇向我阐明出来了。
但是我们的诗人很快便重获信心,并不是由于想起他那可怜和渺少的自我,乃是想起上帝的伟大。他引用一些被掳前的人所作的诗篇。无可置疑,这些都是他心中熟悉的诗篇(正如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引用诗廿二篇一样),他曾向那些在贫乏中与他一同受苦的同胞诵读。他记起这基本的道理──上帝永不改变。上帝对摩西说了什么话呢?‘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这词语描述上帝的母爱)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 hesed )和信实( emet )。’ 你就是祂了 。因此,我们可以绝对肯定,我们的子子孙孙 要长存 。这地是短暂的,被掳的忧愁也是短暂的。但是上帝是永恒的,因此,我们的子孙‘在你的同在下’(标准修订本译作 在你面前 )必定会长存。我们记得希伯来书第一章十至十二节曾引用这段有关信心的伟大经文。在那处,它被用来阐释基督永恒的工作。──《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一百零二篇三一神在各各他山上
要了解本诗篇,最重要是看出说话者的改变。
被挂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正在与神说话( 1 ~ 11 节)。
父神回答祂的爱子;我们把第 1
2 节跟希伯来书一章 8 节作一比较,就可知道( 12 ~ 15 节)。
说话人不能确定,但可安全地假设那是圣灵,祂正在描述将来以色列在弥赛亚之统治下的复兴( 16 ~ 22 节)。
我们再次听见救主的声音,祂为我们的罪在神的手中受苦( 23,24 节上)。
同样地,把这部分跟希伯来书一章 10 至 12 节比较,就可知道父神正在与祂的儿子说话( 24 下~ 28 节)。
在整本圣经里,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三位一体神之间的谈话,那时主耶稣正为世人的罪作出补偿。
一○二 1,2 我们在这两节读到那受苦者的祷告时,必感到惊讶。那位永恒的神的儿子,竟然把自己降卑,顺服以至於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我的帮助者、医治者、我的朋友;为什麽,请告诉我为什麽祂竟悬挂在那里?
我们听见祂恳求耶和华 .. 听祂的祷告,在祂受苦的时候亲近祂,并快快应允祂。
一○二 3 ~ 7 跟着,祂描述一些祂作为忧患之子所需要忍受的痛苦。祂知道生命正处於低潮;祂的年日如烟云一样消灭。祂的身体象火把烧着。祂体内重要的器官好象枯干了,程度严重至食欲也没有了。祂受到长时间的折磨,现在只剩下皮(肉)包着骨。就如在旷野的一只鸟,或荒场的鴞鸟一样, 祂是一幅荒凉和忧郁的图画。睡觉当然也是不可能了。祂被神和人离弃,象房顶上的麻雀一样孤单。
一○二 8 ~ 11 祂的仇敌终日不停地辱骂祂,用祂的名来赌咒。(今天,耶稣的希伯来名字耶数亚〔 Yeshua 〕,也被仇敌简化为耶数〔 Yeshu 〕。那是一个咒诅的用词, 意思是“愿祂的名从地上被除灭”。)忧伤的炉灰是祂的饭食,祂所喝的与伤心的眼泪搀杂。
在这一切当中,祂晓得自己受苦是因为神的恼恨和忿怒。神不是恼恨祂,而是恼恨我们的罪;神的羔羊正在十字架上以祂的身体承担我们的罪。祂被神离弃,感到自己好象被拾起来又摔下去一样。祂的年日象黄昏日影一样渐渐倾斜,而祂的生命也如草一样枯干。
一○二 12 ~ 15 神现在用保证和鼓励的话回答主耶稣。神称儿子为耶和华,是要提醒祂,祂存到永远,祂的名也存到万代。不错,祂将要死去,但祂必起来,升到天上去。然後,祂返回地上,象犹大支派的狮子,并且怜恤锡安。那时,这暂被搁置一旁的民族,将再次蒙主喜悦。以色列民等待这复兴的时候,他们深爱地怀抱锡安的石头, 并且可怜他的尘土。我们从以色列人对西墙,原称哭墙,深深的尊敬,以及他们对耶路撒冷旧城极深的依恋,已经可见一斑。锡安欢迎她的王回来的时候,外邦列国要敬畏耶和华的名,世上诸王也要向祂表示敬意。
一○二 16 ~ 22 在本段里,第一身和第二身的代名词都不见了;文中只使用第三身代名词。因此,正如上文所建议,那可能是圣灵的声音,祂正描述将来以色列在基督统治下的复兴。弥赛亚将要在能力和大荣耀中回来,并要重建锡安。在那日,祂被分散之民的祷告将得回答。到时,我们就可以看见,他们的祈求并不是徒然的。将来的世代能够读到奇妙的传说,知道耶和华怎样从天垂看,怎样听祂受逼迫和分散之民的呼喊, 以及怎样把他们领回以色列地。当万民在耶路撒冷聚集敬拜耶和华的时候,他们要覆述耶和华怎样释放被囚和被定罪的人,他们要为耶和华恩待以色列而赞美祂。
一○二 23 ~ 28 本诗篇至此再返回主那里,祂在十字架上将要断气。那时祂还是一个年轻人——才三十出头。但祂的力量在生命的全盛期已被切断。祂的生命将要提早结束。因此祂祷告说:“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
神马上给祂回答( 24 节下),说:“上主啊,你的岁月无穷无尽。”(现代中文圣经)我们知道这里说话的是神,因为希伯来书一章 10 至 12 节指出跟着那句话是神的话。
诗 篇 102:2
我 在 急 难 的 日 子: 在 人 生 急 难 的 日 子 中, 凡 事 似 乎 都 与 我 们 的 意 愿 背 道 而 驰, 而 我 们 全 然 无 助, 无 法 挽 救 事 态; 这 时 我 们 惟 一 的 盼 望 就 是 呼 求 神, 将 我 们 自 己 的 生 命 和 环 境 全 然 交 托 在 他 手 中 ( 比 较 39:12 ; 54:2 ; 61:1 ; 64:1) 。 诗 人 正 是 存 着 这 样 的 指 望, 呼 求 神 的 怜 悯, 求 神 扭 转 他 的 艰 难 处 境, 他 也 深 信 神 必 应 允 他 的 祷 告, 不 丢 弃 他。
102:25
25~26 你……立 了 地 的 根 基:这 几 节 经 文 被 引 用 到 希 伯 来 书 1:10~12 中, 暗 示 诗 人 经 历 的 急 难 预 表 了 耶 稣 基 督 所 受 的 苦 难 (1~11 节 ) 。 12~28 节 歌 颂 主 耶 和 华 在 地 上 建 立 的 国 度, 以 及 他 的 创 造 大 工 和 永 恒 性。 现 在 的 天 地 将 来 必 被 新 天 新 地 所 取 代 ( 如 更 换 衣 服 ) ; 但 神 却 要 长 存, 他 永 不 改 变。
诗篇 注释
第一○二篇 所求的被拒,祷告却蒙垂听
世上没有不蒙垂听的祷告。有时祷告的答案是「不」,既简单又清楚,因为在神全智的光中,我们所求的往往显得废话连篇,毫无意思。有时神的答案是「时候未到」,因为我们的时间表跟主的时间表不咬弦。伊莱贾曾经求死(王上十九 4 ),他大概不晓得神在天上很可能会心微笑,然后说「别再傻气了,你根本不会死!」也在同样的原则下,我们来看这诗篇。诗人本来求寿,希望能够活在地上看见自己所想望的,但神的答案是「不」( 23-24 节)。诗人凭信心求神应允祷告,但答案是「时候未到」;至于为锡安的祈求,神答:「别傻气了!只管瞧!」
本诗作者身分和写作时地也难考究。有不少释经家认为「石头」、「尘土」( 14 节)是指巴比伦灭耶路撒冷,而这篇诗是被掳期的作品。但是就我们所知,放逐到巴比伦的人并非囚犯,也不致受死刑( 20 节)──其实他们的流亡境况不算太差(耶二十九),到最后也只有少数人愿意离开那里(拉一)。所以诗人不似是被放逐的一员,也许他是在亡国之前的一些危机时期中,或是圣城受了破坏,或是眼见同胞被人掳走,生死未卜的时候写的。无论历史如何,他是感到可能未到期而死( 23-24 节),他愿见到地上的中心──锡安──的荣美和复兴( 12 、 22 节)。他为此也发出恳求。诗人正如标题所说,是个「困苦发昏的人」(参 6-8 节),然而,他总知道有一位神是他「吐露苦情」的对象。
诗人开始时求神听他祷告( 1-2 节),接着是以「我的年日」( 3 、 11 节)为一个段落的首尾经节,并说出本诗的主题。留意全诗的结构: 3 、 11 节是年日飞逝; 4 至 5 、 9 至 10 节(连于「吃饭」一词)讲出他已生无可恋( 4-5 节),这都是由于神的愤怒( 9-10 节);而全诗的核心经节( 6-8 节)更强调了夜以继昼的孤单、寂寞,并在仇敌中间被隔离。诗人并未在此悔罪,但说出自己身陷痛楚,是因着神的「愤怒」,使他从被高举(「拾起来」)而至被「摔下去」受辱。
在诗的中间( 12-22 节),他重点描述神的伟大和祂旨意的荣耀。这也是杠杆式的核心,开始时提到「耶和华」坐宝座到永远( 12 节),结束时也以百姓事奉「耶和华」为终结( 22 节); 13 、 21 节集中讲「锡安」,就是神所喜悦,再来时得着赞美的地方。祂的「仆人」正应付破败了的锡安狭窄的需要,但是神要怜悯、要满足全地的需要; 18 、 19 节同样提及「耶和华」和「世上」 / 「地」的主题:全地有待起来尊崇祂( 15 节),但要等到祂究察全地的需要之后, 16 、 18 节印证「耶和华」要建造锡安,要亲自在荣耀里临在,并建立一群赞美的子民;而人要因祂垂听祷告而归荣耀给祂( 17 节)。
神把上好和永不失败的旨意,藉祂子民的祷告带到地上。诗意忽然转变,从人的需要( 3-11 节)转到神的荣耀( 12-22 节),这正是诗篇常见的手法(例如:七十四 1-11 、 12-17 )。诗人认为,如今天一样,要应付生命中的压力,惟有「举目仰望耶稣」:更新神给我们的异象( 12 、 22 节)、心意( 13-16 、 18-21 节),并看见祷告的能力和地位( 17 节)。
诗人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他力量正衰,神使他年日短少。他尚在壮年,但神却来使他降卑衰残。因此他起来祷告( 24 节),直译「不要把我取去」(参王下二 1 、 11 )。神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是何等不同!到底年数无穷的神,这位永恒之主,祂能否感受我们所感受的呢?像摩西(申三 23 、 24 )一样,我们不过在神旨意中一闪即逝,但也同样渴望目睹神旨意的成全。
诗人固然有信心,明白神的旨意必是信实可靠。当结局临到,「你仆人的子孙要长存」,要坚立在祂面前,而永恒的神「永不改变」( 27 节)。
但我们呢?在此永恒者必定同样微笑说:「别傻气了,你怎会完全参透呢!」神的仆人在衰残中所发的疑问──他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有何深意──神岂不是向祂的儿子发出了同样的说话(来一 10-12 )?在神旨意的终局,有诗人意想不到的美妙事情将要发生。诗人当天衰弱、苦痛,受尽了各样的折磨,但有一天神的儿子要来,亲自成为像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背起我们的罪孽,为我们带进一个不能震动、真实、长存的国度,也就是在天上的锡安山(来二 9-18 ,四 15 ,五 7-8 ,九 11-14 ,十二 22-24 、 26-27 )。诗人有一天若把自己的经历和说话,在神儿子的光中对照一下,他岂不会为着神曾经拒绝过他的请求,但垂听了他的祷告而欢喜快乐么?
诗篇第一百零二篇
第一○二篇 “我的年日”与“你的年数”
这篇诗传统上列为忏悔诗(七篇中之第五篇,见诗六篇的导论 ),其实不然,它乃是一个莫名其妙受苦之人的呼吁,就像约伯的苦水一样。从本诗的标题可以看出,凡是觉得快要忍受不住的人,都可与这个祷告共鸣,并且可从其中找到领他们至“更宽阔之地”的话语。
开头所提到的,是个人的忧伤痛苦,后来则升华为对锡安之艰难的关怀,虽知其将来的荣耀必然临到,但实现的过程却缓慢而痛苦。最后一段列出人的年限与神的永恒之比较,使本诗的结尾显得庄严伟大;希伯来书第一章对基督的赞美,就引用了这段话。
因此我们明白,本诗是弥赛亚之诗,由是观之,这位发言人的受苦及普世的异象,很类似第二十二篇的情怀。至于希伯来书一 10 ~ 12 为何会以为这一位即神的儿子,请见本诗最后一段的注释 。
我受苦的日子(一○二 1 ~ 11 )
若参考串珠圣经,就会看出第 1 ~ 11 节的悲叹,与诗篇和约伯记中许多向神的呼吁有雷同之处。 听我的祷告 ,这句开头的恳求,与三十九 12 ,五十四 2 相应和;参六十一 1 ,六十四 1 等;第二句话与它成配对,而这两句话在基督徒彼此代祷时,经常使用。其实这位诗人的处境,并不像他感受的那样孤单。在他以后的人也是如此──尽管有时空的差距,他们却同属一群:
“你舰队中的船只,
虽因汹涌波涛而分隔,
终将在天家安然相会。” 472
就像其他哀歌一样,这一点不但使受苦者能够开口发言,也使他们的代祷同伴有话可说。此处生动地追忆当时苦境:全身发烧、衰弱无力、消耗殆尽、周身疼痛、难以入睡、愁眉不展、遭人摒弃、内心绝望;这些描述可以帮助健康、快乐的人稍微分担这种重担,否则他们很难体会。本诗是要让人使用,而用者并不在少数。顺便一提,本诗既为弥赛亚之诗 473 ,就更应多加使用,因它可提醒基督徒主的受苦,即他甘心代受之苦。
为锡安所定的日期(一○二 12 ~ 22 )
但 ,哦,耶和华 (和合: 惟 耶和华 )是强调语,显示这是本诗的转捩点;在别处这词也常有此功效(如:诗二十二 3 、 9 、 19 )。说这话大可带着尖酸的口气,站在无根的一方,妒忌那永不改变者;然而,此处却从神的永恒来导出结论,声明祂能掌管 时候 ( 13 节),祂的旨意万代长存( 18 节)。第 12 ~ 17 、 18 ~ 22 节分别探讨这两方面。
12 ~ 17. 日期已经到了 第 13 节察觉讥谤四扬(参, 14 节),因此呼求神快快行动,就像另一呼吁:“耶和华阿,采取行动的时候到了,因人废弃了的律法”(一一九 126 , NEB )。这个看法或许是地上的观察,而非出于天上(参 23 、 24 节的注释),因为神不定睛于小的冲突,乃是注目于最后的胜利;不过,人的急迫感与神量定的速度,乃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概念,即:没有时间可资浪费,那满足的时刻正步步逼近。
为锡安的 石头 和 尘土 ( 14 节)悲伤,很可能令人沉浸于往日的光辉与过去的错误之中,以致不能动弹,然而紧接其后的第 15 ~ 17 节非常奇妙,思绪转到一个丰富之地,远超过报复或恢复。新约告诉我们,这件事是如何开始的( 列国 得到亮光; 锡安 ──即锡安真正的百姓──昌盛繁荣 474 ,神的 荣耀 在我们中间; 穷人 得着关爱),并且展望其成全之时,就是祂完全 在祂荣耀里显现 的时刻 475 。
18 ~ 22. 后代的人 这几节回应了第 12 ~ 17 节的一部分,并予以延伸,不过它所注目的,乃是遥远的未来,那时 这 拯救将成为百姓的诗歌(不再只是摩西之歌,正如启十五 3 所言,还有“羔羊的歌”)。而唱诗的人将是一群 子民 (和合: 民 ),是要被“造”出来的(参 RV )。这个动词意指神所行的本事,或是使已死的以色列复生,或是使外邦人成为“神的子民”,就是“从前算不得子民”的(彼前二 9 、 10 )。 RSV 的译文:“ 尚未出生 的民”,不够公允。
这里所记, 被囚之人 得释放, 万民 和 列国 蜂拥到锡安,在以赛亚书六十至六十二章有更华丽的描写,而启示录二十一章则作了更进一步的说明。
的年数没有穷尽(一○二 23 ~ 28 )
RSV 按希伯来经文第 23 、 24 节翻译,再度回到第 1 ~ 11 节的哀歌,又同样将人的软弱与神的永恒作对比( 24b 节),正如第 12 节的笔调(本段的七十士译本则完全不同,详见以下增注)。在第 12 ~ 22 节高潮的情绪之后,这里暂时将灯光熄灭,使得最后四节更显得无比华丽庄严。
25 ~ 28. 这段不仅在词藻方面甚至胜过九十篇,而在思想的范畴方面,使一切时光的标志尽抛在后,但又不抹煞眼前时光的重要性。这重要性乃是从神而来,祂定意要永远看顾他的 仆人 和其 后裔 ──而他对其他受造物,甚至宇宙本身,却没有这样的承诺。
希伯来书一 10 ~ 12 逐字引用第 25 ~ 27 节(照七十士译本,包括 25a 节所加的“主阿”),只小改了一个字的顺序;而第 27 节( 永不改变 )也很可能是希伯来书十三 8 那句伟大宣言的背景:“耶稣基督……是一样的”。这卷书信开启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见这里是天父向圣子的回答──“万物都是藉着祂造的”;而由此看来,此卷诗中那位受苦者就是道成肉身之子(见导论 , 30 页)。若非由于希伯来书的阐释,这真理就只能从七十士译本对第 23 、 24 节的翻译约略得窥(见下段)。
增注(一○二 23 、 24 )
希伯来经文( MT )与希腊文经文(七十士译本)对第 23 、 24 节的读法完全不同。他们推测的子音是一样的,但所加的母音和分节方式(圣经原文并未分节)则有差异。 RSV 是根据希伯来经文(和合本同),即重复第 11 、 12 节的恳求。希腊文经文足以另一种母音加入希伯来文子音,而读为:“祂按着他的力量回答他:‘向我宣告我的日子甚短少。不要在我日子的中途将我带上天 476 :的年岁代代无穷。主阿,在起初立了地的根基……’”(等)。
这段译文很费解,而希伯来经文(如我们的翻译)则甚清楚。但希腊文最重要的一个特色,是它使整段──包括第 25 ~ 28 节伟大的话──都成为神对诗人的回答,而且神称他为主与造物者;希伯来书一 10 ~ 12 就如此引用第 25 ~ 27 节,来证明圣子的神性。
按照这个解释,本诗为弥赛亚之诗,首先写出弥赛亚的受苦、被弃绝( 1 ~ 11 节),然后描述祂热切期待神国在全地得荣耀( 12 ~ 22 节);最后,第 23 ~ 28 节,神回答祂,现在整件事只进行了一半,祂的工作只作了几天,但必有大功告成之日,这要按弥赛亚无穷尽的年日来计算。在全程之中,宇宙本身将变旧、过去;但圣子与其仆人的后裔将永存 477 。
七十士译本的贡献,是指出本诗的弥赛亚性,而它对第 23 、 24 节的翻译,也可能是其希伯来文子音的原意。但是我们所熟悉、按马所拉经文而得的译文,也容许第 25 节以下为弥赛亚的话,并且使第 23 、 24 节不致于过分晦暗难解。
472 Richard Baxter, He wants not friends
that hath Thy love'.
473 见第 23 ~ 28 节的注释 。
474 加拉太书四 26 、 27 ;希伯来书十二 22 。
475 第 16 节是“先知性完成式”的清楚范例(见九十三 1 、 2 的注释 )因为前三节无疑是指未来而言。这一节的两个完成式,更意谓未来的预言必定实现( 17 节也用完成式,但译为过去式或未来式皆可)。
476 即,“不要召我去作”。这是此希伯来文较通用的意思, 带……因此 ( RSV , 24 )却不然;参,耶利米书五十 9 ;以西结书十六 40 。只有约伯记三十六 20 似乎反对此看法,不过那一节的含义并不明确。
477 见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 New London Commentary ,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64),
pp. 21 ~ 23 ,对七十士译本内这些经文形式的讨论。──《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一〇二篇
102篇
这是一首个人的求告诗,由于诗人遭遇的患难或疾病与耶路撒冷的被毁和人民的被掳有关(13,21节),所以在前半自述苦况之后,继之为国家和人民祈祷(12-22节),切盼有一天能回归家园;而国家的不幸也成了他身受的苦痛。写诗的或为一位被掳巴比伦的犹大王。
传统将此诗纳入《诗篇》七首悔罪诗中,全诗虽无为罪忏悔之词。但10节指出诗人所受的苦痛与神忿怒的关系,可说是犯罪招来。
题注未提作者也无历史背景或用于何种仪式等说明,只注明诗人祷告时身心的状况,为《诗篇》中很特别的一个题注。
全诗先自述苦情(1-11节),包括热病(3节)、骨瘦如柴(4节)、疼痛(5节)、孤独(6节)、失眠(7节)和被人嘲弄(8节),然后说深信神必恢复以色列人的家国(12-22节),末了提到神决不改变(23-28节)。
102:3-4 诗人叹息人生本已短暂,又患疾病,身如火烧,益增苦痛。“骨头”与“心”指整个人。
102:6 “鹈鹕”与“鸮鸟”是与猫头鹰同类不洁的野禽。“旷野”、“荒场”形容孤单与荒凉。诗人为人所弃,濒临死亡,这些夜间哀号于荒野的鸟正是他的写照。
102:9 “炉灰”和“眼泪”都象征悲恸。他以悲恸当饮食。
102:11 “日影偏斜”即生命已近夕暮,与“如草枯干”同一意思。
102:12-13 诗人深信那永远的王会听不幸者的祷告,锡安可以重建。“日期”指神所定的拯救的时刻。
102:14 圣城虽被毁,在被掳的人民感情上,连剩下的石头和尘土(那已逝的光荣),都是亲切可爱的。人尚且如此,何况建造此城的神呢(13,16节)!
102:16
本节可译为“那时耶和华必建造锡安,祂的荣耀要显现其中”。诗人凭信心预见到被掳的人回归(18节),圣城重建。(而新耶路撒冷的出现将完全实现15-16节的话〔启21:1-3〕,那时万国要敬拜耶和华神。)
102:18
13至17节所预言的事一旦实现,后代的人会写下来,让受造的民可以赞美神拯救的大功。“受造的民”:神的全能所创造的民(看104:30),也就是在巴比伦被掳回归后重建的以色列民族。
102:23 诗人在最后一段(23-28节)将人生的短暂和永在神的不变对照。
102:26
诗人将神第一次创造的天地比喻为渐旧的衣服(参伯40:10)。天地虽久远,但神更永远,新的天地将取代旧日的宇宙。“你要将天地如里衣更换”亦可译为“你更换天地象衣服”。
《希伯来书》作者根据《七十士译本》引用了本诗25-27节的话,应用到神子耶稣身上(看来1:10-12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