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零七篇
第 107 篇
诗 107 篇 > 在过往经历中,我是哪一类人?神又怎样帮助过我?
107 篇 这首诗讲到了四种类型的忧伤者,和神是怎么救他们的:流浪者( 107:4-9 ),被囚者( 107:10-16 ),有病的人( 107:17-20 ),常经风浪的人( 107:23-30 )。无论我们的灾难有多厉害,神都有能力来帮助我们。他对那些忧伤的人更慈爱和温柔。
诗 107:1-2> 决志之后,总有一些经历可述说神的作为吧……一点也没有?不会吧……
107:1-2 “愿耶和华的赎民说这话……”神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也有很多要感谢神的( 103 篇)。神要我们将神的作为告诉每一个人。这些经文虽不是强制性的命令,但因为我们生活中有神,所以我们要作见证,不该将这段荣耀的经历密而不宣(参徒 1:8 ;林后 5:18-20 )。神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有没有可以告诉别人的呢?
诗 107:5-9> 没有神的人生,犹如客旅在途中漂流;你今天的生命又是怎么样的?
107:5-9 迷失、饥饿、干渴和疲惫,这些过路客就像在漂流中的以色列人一样,好像还没找到神,不知道人生最大的满足是什么。认识到自己的失落的人,可以接受耶稣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耶稣就是道路(参约 14:6 ),属天的粮食(参约 6:33 , 35 ),活水(参约 4:10-14 ),赐安息的人(参太 11:28-30 )。我们接受这生命的礼物没有呢?
诗 107:32> 苦难有终结的时候,赞美神的声音却不会终止……
107:32 那些从未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不会像那些在艰难困苦中成熟的人那样感激神。在困苦中看见神动工的人,对神的慈爱才有更深的理解。我们经历了极大的试探,就有大大地赞美神的冲动。──《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零七篇
穷则呼天(一○七 1 ~ 43 )
本篇诗与上两篇关系甚密切,自成一组。一○五篇述说神的慈爱,使选民承受地业;一○六篇述选民悖逆、失去地业而分散各地;本篇称颂主恩,把选民从客居地救回来。这代表了三个时期:得地为业时期、被掳时期与归回时期。
诗的结构相当工整,一共用了四个比方形容神之拯救。每一比方都是同样格式: ① 受苦, ② \cs8 哀求, ③ 拯救, ④ 称颂。有点像士师记的格式。故不单可解作以色列流亡异国的归回,也可用在一般生活中受苦蒙拯救的过程。
.宣召( 1 ~ 3 )──呼唤人称颂主。蒙救赎者更当如此做( 2 ),因为他们遇苦难向神呼求时,神就开恩帮助,所以人对主的态度可以决定自己生活的幸福。
.第一比方:迷途者得光( 4 ~ 9 )──没有目标方向的人生,就像在沙漠中没有可循的路一样。他们最终从寂寞、苦闷之中哀求而被神带领走“直路”( 7 ),饥渴慕义者必找到人生方向( 9 )。
.第二比方:受奴役者得自由( 10 ~ 16 )──人违背神,藐视真理,不肯顺服慈爱主之统治,结果是作了罪的奴仆( 10 ~ 11 )。痛苦引导人亲近神而蒙救,只有祂才有能力释放人得自由( 16 )。
.第三比方:疾病得治( 17 ~ 22 )──因人的愚昧,痴恋罪孽( 17 ),又讨厌天粮(神的道, 18 节),于是属灵上表现得营养不良,疾病祸患接二连三。有罪者当然难免此遭遇,但亦要提醒他们珍惜回头的机会。人悔改主就“发命”(用真道)医治( 20 )。
.第四比方:风浪中得平安( 23 ~ 43 )──人每天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挣扎,有时爬得高、有时跌得低( 26 )、有时大祸临头,不眠不休地努力也无计可施( 27 )。但主是 和平之 君,可平静风浪( 29 ),也可改变时势( 33 ~ 41 )。我们应当赞扬祂、见证祂( 32 )。
思想 人生会一帆风顺吗?神可以令我们毫无烦恼地生活吗?若我真能心想事成,会有什么不良结果吗?──《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零七篇 注释
107:1-43 这是一篇团体的感恩诗
本篇记述四类人向神发出的感恩,感恩的格式包括:受痛苦、祈求神
、蒙拯救、献感谢四方面的描述。
1-3 引言
诗人邀请选民赞颂和感谢神。
2
「赎民」:特指下文提到的四类人。
4-32 四类蒙恩的人
4-9 迷路的旅客
他们在旷野迷路,山穷水尽十分危险;他们祈求,耶和华就俯听,搭
救他们。
4
「可住的城邑」:就是有人居住、可让旅客觅得饮食的市镇。
7
「直路」:通到有人居住之城邑的捷径。
10-16 被囚禁的人
他们因犯罪而入狱,饱尝坐牢的痛苦;当他们向耶和华呼求时, 就
使他们重获自由。
17-22 患重病的人
他们病重垂危,向耶和华呼求, 就医治。
17 「因自己的过犯 ......
便受苦楚」:希伯来人认为一个人患病是
因为犯罪,招致神的惩罚。
23-32 航海遇难的人
他们遇着狂风,波涛翻腾,船几乎要沉没,只有祷告耶和华, 使风
暴停止,让他们脱离险境。
23
「在大水中经理事务」:在海上谋生,到各处经商。
26
「他们的心因患难便消化」:船被波良击打,一时高升,一时
下沉,船上的人惊惶失措,魂不附体。
32 「长老的位上」:长老的议会中。
33-43 结语
这分为两部:
1 33-35接续上文歌颂神掌管大自然;
2 36-43赞美神顾念饥饿和穷苦的人。
39-40
这些饥饿的人可能是被掌权者欺凌(39),但神会刑罚欺压他
们的人(40)。
40 「君王」:原文作「王子」。
「他们」:指这些欺压人的掌权者。
思想问题(第 107篇)
1 从本篇看来,神的慈爱是否只施予 的选民呢?参 2节。
是否所有在患难中求告神的人都蒙神拯救呢?
参 6, 13, 19, 28节;
罗10:14-15给我们什麽勉励和提醒?
2 诗人就神拯救四类人的作为发出什麽邀请呢?参 8,
15, 21, 31节。
你若看见受苦的人回转归向神,会有什麽反应?
3 有人认为人生变幻无常,人的际遇为命运所操纵。
本篇指出神怎样对人的遭遇密切注视,遭不幸者若仰望 , 便
扭转他们的厄运?
诗篇第一百零七篇
第五卷
六篇短文(Ⅰ)(一○七 1-22 )
这篇诗篇综合了诗篇一百零五篇和一百零六篇的主题,它要提醒来参加崇拜的人,诗篇第四卷的结论是何等的奇妙!它所布置的这个环境,可以被称为启示的新一页。诗一百零六篇廿六节有这几个词语: 在旷野 。这是民数记希伯来文的名称,也是妥拉( Torah )的第四本书。假若我们来到古时的会堂,我们会听到人们朗诵诗篇的同时,有人公开地宣读妥拉的第五本书──申命记。申命记是他们在迦南定居以后才完成的。同样,与申命记平衡的诗篇第五卷,描述以色列人经历了被掳之后,再一次回到‘迦南’,并在此定居之后的生活。关于诗一百零七篇八节,请参阅耶卅三章十一节。
第一至三节。被掳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诗一百零六篇四十七节曾为迷失的羊代祷,现在已返回羊 ,从四方聚集而来。回家的路程是否容易呢?诗人用了一连串的短文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一篇短文都是一幅文字的图画。在这些短文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羊,他们都是在极大的困扰中。然而我们要记得,这些短文描述了在上帝的眷顾下,我们寻找天上耶路撒冷的家园时,我们共同面对的旅程。因此,当我 们读这篇诗篇的时候,就好像读天路历程一样。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在任何地方的所有人身上。
第四至九节, 第一篇短文 。第一幅图画是描写忧愁的回归者,正在横过叙利亚北面的沙漠,他们在挣扎,又饥又渴,为要到达他们古老的家乡。我们看到他们在极度缺乏的情况之中。我们得悉 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搭救他们 。那是上帝行动的第一步。祂 从 他们困苦的情况中 搭救 他们。但是,祂的第二步有积极的一面。祂 领他们行走直路 ──因此他们不会在沙丘中迷失!── 使他们往可居住的城邑 (参看耶卅一 23-25 )。虽然 可居住 的希伯来文是 moshav ,它可以指任何一处舒适的地方,但耶路撒冷当然是这里所指的城邑。这幅特别的历史性图画于是被普及化,可用来指在挣扎中,要经过生命中的旷野到达上帝之城的任何人。这幅图画不单被普及化,而且也被灵意化,特别是论及饥渴的时候。所以第八节恰巧合适用来描绘这幅图画的结尾: 但愿因耶和华的 hesed (慈爱)称赞祂 。当祂的子民又饥又渴和迷失的时候,祂的慈爱不会停止。
第十至十六节, 第二篇短文 。在这副画架上,画了一幅被掳至巴比伦的图画。赛四十二章廿二节只用了一节的诗歌来描述他们的困苦。但是我们的诗人宣称,他们所受的 苦楚 ,是他们应得的报应,因为他们违背了 上帝的话语 (或者可能是‘应许’),轻视至高者上帝的 旨意 和计划。祂曾为他们的生命,透过摩西将这旨意和计划启示出来。(请注意,这段经文有很多内容可以在申命记中找到,通常申命记是与这篇诗篇放在一起来读的。)正如我们在申命记所发现的一样,在上帝的‘计划’中有一个事实,新约圣经将它概括为一个‘十字架’。虽然有这个历史的事实,但是今日仍有很多人完全不能在事情背后找到任何意义,他们宁愿引用亨利福特( Henry Ford )的话说:‘历史只是一件该受咒诅的事,重复地出现。’于是 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祂从他们的祸患中拯救他们 ──与第六节所用的文字相同。在这一次,上帝积极的行动就是 折断他们的绑索 (无论这些绑索是由铁造成,还是一些捆绑人理智的东西,事情都是一样的)。第十五节重复了第八节,而第十六节指出上帝拯救祂子民的时候所做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曾按这篇短文的主题创作诗歌,这证明了圣经中任何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可以成为后世所有人的帮助。例如,华滋( Issac Watts )的一首诗‘爱主的人齐来,放开喜乐心怀’,是基于这篇诗篇的第八、十五、廿一和卅一节所写成的。而蒙哥马利( James Montgomery )所写的‘抬起头来,铜门打开,铁闩已被砍断’,受了第十六节的启迪(还有诗廿四)。
第十七至廿二节, 第三篇短文 。这一次,我们看见一幅描绘足不出户之人的图画,特别是那些因为患病而需要留在家中的人。当然,这幅图画可以应用在任何地方任何一个人身上。我们注意到,这段文字所描绘的图画将疾病和罪连在一起。 一些人因自己的过犯成为愚妄人 ,他们可能曾经服用药物、或是醉酒、或只是暴饮暴食、或者患有性病。然而,就算这样的愚妄人,他们都不会在上帝的爱和眷顾之外。这一次, 祂发命医治他们 (比较诗一○五 \cs16 19 )。诗卅三篇六节(如创一)已告诉我们,上帝的话控制了大自然。在这处,上帝的话医治人。它 救他们脱离死亡 ,就是他们将要跌进阴间的深处。他们无论如何会感恩,但是我们感到快慰,因为我们知道了诗人所认识的:感恩应该是高贵的行为!
六篇短文(Ⅱ)(一○七 23-43 )
第廿三至卅二节, 第四篇短文 。一些被掳的人显然已成了成功的商人。他们可能现正前往红海,或在希腊的岛屿之间经商。但在这处,他们正返回家乡耶路撒冷。他们渡过大海时,所遇到的危险,与回归者横越沙漠所遇到的危险是不同的。在最初的四篇短文中,我们看到的图画是:上帝用苦难和损失来达到试炼的目的。在这处,我们看见的是一幅描写海上风暴极生动的图画。这个次序如下:(一) 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 。上帝等待,直至他们最终发现他们不能拯救自己。(二)正如第六、十三和十九节一样,于是, 他们在苦难中哀求耶和华 。(三)上帝首先采取的消极行动, 祂从他们的祸患中领出他们来 。(四)当祂拯救他们离开以后,随 而来的是上帝积极的行动, 祂使狂风止息 。(五) 祂就引他们到所愿的海口 (比较 7 、 14 、 20 节)。这幅图画最后的部分,向我们指出,这些商人抵达了耶路撒冷,他们登上圣殿去敬拜, 他们在民的会中尊崇上帝 。
让我们再一次留意:(甲)正如我们在创一章二节和可四章卅七节所看到的,必有风浪在前,然后才会平静。(乙)因此,上帝 有能力的作为 ,用‘风浪’来惩罚以色列,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祂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 。(丙)旧约圣经没有在‘教会’和‘国家’中间划分界线。在第卅二节所提及的长老,是在人民中‘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他们经常坐在公会中,可能也经常坐在圣殿的外院里。其中一些长老看来是代表一些乡村的 体,他们和他们的朝拜者每年三次来到耶路撒冷过大节。在乡村里,长老好像是‘地方执政官’。因此,他可以将他乡村里人民的思想和观点带到首都来。在被 掳之前,这些长老的公会聚在一起,是要给予君王意见──假若他乐意接纳他们的意见的话!他们也一同决定有关圣殿的事宜。在被掳之后,这些长老的公会成为了国家的管理体制,从属于省内波斯总督的权力之下。从一个真实的意义来说,我们有的是一个‘神治的公会’,而不是一个‘民主的公会’。然而,我们西方政治体系的先祖,是从这个以色列人的政体而来,远超过那所谓希腊古代的民主体系。在雅典,只有自由的男人(非女人或是劳工或是外人)有投票权,只有自由的男人才能成为那城市的市民,而不是那国家的公民。雅典式的民主,是南非种族隔离政体的先祖,而不是其他西方模式的先祖。
在创一章,我们看到上帝创造每一件事物,祂看 是好的;然而,在海上的风浪怎可能是‘好’的呢?它是好的,只因为上帝看它是好的。因祂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一受惊的海员显出祂的爱顾。这个场合有丰富的意义,祂看它不是惊恐的时刻,而是一个机会,让一受惊的子民经历祂爱的保护。
第卅三至卅八节, 第五篇短文 。直至现在,我们已看过四个比喻性的图像,谈及有关上帝为祂立约的子民所做的事情。第五幅图画很不同,在其中,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受苦,而且是在上帝的命令下受苦。我们发现这可怕的事实,这苦难是由人的 罪恶 所引起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大自然本身的邪恶。举例来说,人要到几时才知道侵蚀并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罪恶?在很多个世纪中,人实在创造了世界的沙漠。但是上帝能胜过人类基本的‘邪恶’本质(这是 34 节 罪恶 这词语的意思),并将人类误用自由所带来的过程倒转过来。上帝能使沙漠再一次变成沃土,可以生产食物,可以使人再次定居下来,再次在祂 赐福 之下生活,这是他们曾失去的土地。上帝的创造是不能想像为死的物件,直到近年,科学家才向我们显示出,物质的最小的单位不是静止的,它继续与其他单位接合起来,用新的形式和在新的位置上繁殖和创造出新生命来。诗人说: 祂又赐福给他们,叫他们生养众多 。然而,人不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不只是‘光滑的猿猴’。上帝把人安排 在 大自然 之上 和 在 祂 之下 (创一),因此,人的管理与上帝的管理必定是相类似的。所以很明显,当中必定有爱的动力。
上帝爱我们人类,好像祂的儿女一样。蚊子能够繁殖,然后死亡。但是上帝所关心的,是另一种创造物──人类,是否在饥饿之中?布洛诺夫斯基教授( Professor J. Bronowski )如此写下:‘人类必定有独特之处,假若不是这样,鸭肯定会教人怎样生活,而老鼠也能写有 关 教授怎样用它做实验的文章。’
第卅九至四十二节, 第六篇短文 。上帝面对大自然,能从沙漠地生产出新生命来(我们记得,沙漠是‘起初’之时那邪恶的混沌的象征)。以同样的方法,祂也这样面对人类的本性。假若人,甚至是那些在高位的重要人物,选择要行走错误的道路(把它与耕地变成沙漠的观念作一比较), 祂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 ;那即是说,祂让他们走上他们自己选择的错误道路,因此他们会下到世界中‘地狱般’的沙漠里。 祂却将穷乏人安置在高处 ,可与祂在死亡之地喂养饥饿者互相对照( 36 节)。所以第四十一节出现了整本旧约圣经所作的伟大的认信:上帝不单照顾这么多的个体‘灵魂’,祂也照顾以家庭为单位的‘灵魂’。事实上,在这亮光下,我们明白基督来临的意义,就是要组成第一个神圣的家庭。
这篇短文的结语,向我们显明 正直人的欢喜 ,而 罪孽之辈 ,好像在扮演魔鬼的角色,在惊讶和羞伒之中, 塞口无言 。
第四十三节。最后,诗人说:假若你有 智慧 ,请思想这些文字图画的意义,也请注意,它们如何显出 耶和华的慈爱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伍.卷五(一○七~一五○)
第一百零七篇让蒙救赎的人这样说
在神子民中常见的行为模式可用以下两组说法来概述:
犯罪 或 背叛
受奴役 受惩罚
恳求 悔改
得救 复兴
首先,神的子民离开耶和华,不遵从祂的话而行。跟着,他们忍受堕落的苦果。他们醒悟的时候,就向主呼喊,并承认自己的罪。主赦免他们的罪,再一次把他们领回蒙祝福的地方。这是浪子故事的老调。然而,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没有比这个更熟悉、更真实的故事了。
思想这个一再出现之循环的时候,我们看见两个基本的事实。一是人心常有远离永生神的倾向。一是耶和华似有无穷尽的慈爱,当子民带着悔改的心来到祂面前的时候,祂总会复兴他们。
在本诗篇里,诗人用了四幅不同的图画来表达耶和华仁慈的拯救:
拯救迷失在旷野的人( 4 ~ 9 节)。
释放在狱中的人( 10 ~ 16 节)。
使患重病的人得医治( 17 ~ 22 节)。
拯救在狂风暴雨中的海员( 23 ~ 32 节)。
简介(一○七 1 ~ 3 )
然而,他首先讲述一个看似主题的简介。那是一个称谢耶和华的呼吁。诗人提出两个原因——耶和华本为善,而且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其实只要有其中一个原因,都足以使人不断地向祂称谢了。
这里特别指出一群蒙受祂慈爱的人,就是那些从逼迫、奴役、欺压和困扰中蒙耶和华 .. 所救赎,从散居的各地领回应许地的民。虽然诗人显然是谈到以色列人,但我们不会把这几节经文拱手奉回这民族,因为我们也是从罪奴的市场被买回来。作为耶和华的赎民,我们也想加入,一起唱颂这感恩之歌。
拯救迷失在旷野的人(一○七 4 ~ 9 )
这里第一幅的图画,显然是指以色列人四十年在旷野不毛之地飘流的日子。以色列民迷失了。他们饥饿,他们口渴。他们气馁沮丧。於是他们 .. 哀求耶和华。突然之间,他们的飘流结束了。耶和华领他们行走直路前往摩押平原。明显地,这是进入迦南地的出发点。他们最後在迦南地找到了可居住的城邑。他们(和我们众人)实在应该不断称赞耶和华,因为祂有不死的爱,又向祂的子民赐下奇妙的关怀。他在应许地上使口渴的人得以知足,为饥饿的人提供最好的食物。
释放在狱中的人(一○七 10 ~ 16 )
一○七 10 ~ 12 以色列历史的第二幅图画,是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诗人把那七十年的被掳比作在监狱中的被囚。巴比伦就象一个黑暗死荫的牢狱一样。以色列人感到自己好象受捆锁的囚犯被判服奴役一样(虽然他们在巴比伦的情况并不如在埃及的时候那麽恶劣)。这一切是由於他们违背神的话语,他们唾弃神的话,因此被送往被掳之地去。他们被劳苦击打、压碎,在重担之下仆倒,但却没有人站在他们身旁加以扶助。
一○七 13 ~ 16 可是,当他们哀求耶和华,耶和华就拯救他们,把他们从黑暗和死荫之地领出来,折断他们的绑索。他们惟一应该要做的事,就是为了耶和华坚定不移的慈爱,以及祂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奇事,称谢耶和华。
因为他打破了铜门, 砍断了铁闩。
经节使我们相信,诗人所指的是被掳至巴比伦的事件。证明这说法的相关经文是以赛亚书四十五章 2 节,耶和华在那里几乎以完全相同的说法来描述祂要结束被掳时期的方法。祂对古列说:
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我必打破铜门,砍断铁闩。
上下文清楚显示祂所指的是被掳至巴比伦时期的结束。
使患重病的人得医治(一○七 17 ~ 22 )
一○七 17 ~ 20 这第三分段可能指基督第一次降临期间的以色列民。以色列那时正在生病。他们刚刚经过马加比时期饱受试炼的日子。他们当中有些是愚妄人,因自己的过犯受到神的审判。他们厌恶各样的食物, 快要临近死门。以色列中一群敬神的余民於是祷告,等候以色列人之盼望的实现。神发命(话语)医治他们。这里神的话语可能指祂的道——主耶稣基督;祂来是要向以色列家施行医治。我们在福音书里多次读到:“他就医治了他们。”马太提醒我们,救主医治病人,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太八 17 )当有人提出异议说,并非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得到医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记得, 以色列人也并非全都进入应许地,并非全都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犹大。
一○七 21,22 诗人再次呼吁人,因耶和华的慈爱和他向人所行的奇事赞美祂。他们要以感谢为祭献给祂,要欢呼述说祂的作为,特别是祂赐下了祂的儿子。
拯救在狂风暴雨中的海员(一○七 23 ~ 32 )
一○七 23 ~ 27 最後一幅图画是最生动的。那是描述一些在远洋船上工作的海员。每当他们遇到海上的风浪,他们对耶和华力量的认识就有所增加。首先是狂风大作,跟着海浪也扬起,象大山那样高。船随着海浪升高,船身发出辗轧声。在浪顶,船只摇晃不定,跟着就冲向浪底。就是最坚固的船,在这情况下,也只好象一个火柴盒在不断涡动不定的大锅里一样。在这样的暴风中,即使是最勇敢的水手也丧胆。他们只能在船上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好象醉酒的人一样。他们感到自己极之渺小,他们的智慧无法可施。
一○七 28 ~ 30 难怪那些满口咒骂和反宗教的水手,在这样的景况下也不得不祷告。耶和华满有恩典,祂垂听那些在绝望中的祷告。他使狂风止息,波浪也就平静了。那是何等的解脱!他们能再次航行,不久就进入目的地的港口。
一○七 31,32 得到解救的海员,不应忘记感谢耶和华,因为祂有永不令人失望的慈爱,而且奇妙地应允人的祷告。他们应还他们的愿,与耶和华忠心的民一起颂扬祂,在长老的位上赞美他。
我们把这事件解释为以色列最後的风暴,以及她其後进入和平、平安的国度,是否有点强解呢?风暴是指大灾难时期。海象征无休止地沸腾骚闹的列国。海员代表以色列民,他们在雅各遭难的日子被列国摇来摇去。一群相信神的余民呼求耶和华。祂就亲自介入,返回地上设立祂平安、繁荣的统治。
神的统治与恩典(一○七 33 ~ 43 )
一○七 33,34 本诗篇余下的经文解释神的子民不顺服,後来又再顺服的时候,神作何反应。神借着祂的大能,使江河变为旷野,又叫水泉变为干渴之地。当子民背弃祂的时候,祂要使肥地变为硷地,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七 35 ~ 38 但祂也可以把过程逆转,这正是千禧年和平之君返回地上统治的时候发生的事。南地(尼格夫)将布满水潭。撒哈拉和摩哈维沙漠将变成饱得灌溉的花园。一直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建成可住的城邑。地上将布满现代的城市。旷野忽然变成适宜耕种的地方。五谷、菜蔬、水果和浆果也大量生长。因有神的祝福,到处都大丰收,而牲畜也有抗病的能力。
一○七 39 ~ 43 这图画的另一面,就是祂对待邪恶君王的方法。所有暴君都失去他们的力量,并且遭遇灾祸和不幸,变得衰落;祂使君王蒙羞被辱,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飘流。
( 39,40 节,新英语圣经) 这是法老、希律和希特拉的结局,而且也是大灾难时期邪恶之三头政治的结局。
然而,神却把穷乏人从困境中领出来, 使他们家属众多。正直人看见这情况,就深深的欢喜。罪孽之辈看见,就必塞口无言(这对他们来说是罕有的情况)。
诗 篇 107:1
1~43 你 们 要 称 谢: 这
首 诗 劝 勉 蒙 救 赎 的 人 们 赞 美 耶 和 华, 感 谢 神 救 他 们 脱 离 绝 望 和 危 险 的 境 地。 诗 人 列 举 了 四 个 例
子 告 诉 神 的 百 姓, 若 他 们 祷 告, 神 就 要 救 他 们 脱 离 极 大 的 困 境: 饥 饿 干 渴 (4~9 节 ) , 困 苦 绑 索 (10~16 节 ) , 致 死 的 疾 病 (17~22 节 ) 以 及 风 暴 之 险 (23~32 节 ) 。
这 首 诗 对 如 今 在 困 苦 患 难 中 求 告 神 的 信 徒 仍 是 极 佳 的 勉 励; 它 坚 固 我 们 的 信 心, 鼓 励 我 们 在 苦
境 中 求 神 施 与 我 们 特 别 的 帮 助。
107:6
哀 求 耶 和 华: 诗
人 4 次 用 到 这 样 的 语 句, 并 4 次 提
到 神 “从 他 们 的 祸 患 中” 搭 救 他 们 (6,13,19,28 节 ) 。
神 时 常 会 领 自 己 的 儿 女 到 一 个 无 法 自 助 自 救、 而 他 人 也 不 能 帮 助 的 地 步, 好 叫 他 们 谦 卑 己 心, 以
孩 子 般 的 信 心 来 呼 求 他。
107:13
他 从 他 们 的 祸 患 中 拯 救 他 们: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就 算 我 们 是 完 全 因 为 自 己 的 过 犯 而 受 苦 时, 神 仍 然 乐 意 搭 救 我 们 (1~13,17~22 节 ) ; 所 以, 哪 怕 我 们 知 道 是 神 在 责 罚 我 们,
使 我 们 经 受 极 大 的 痛 苦, 我 们 仍 可 以 仰 望 他 的 怜 悯, 凭 着 信 心 恳 求 他 赦 免 并 帮 助 我 们。
诗篇 注释
诗篇卷五
第一○七篇 人人也可以祈祷
这诗篇的特色之一,就是经常重复──例如形容不同的恶劣处境( 4-5 、 10 、 17-18 、 23-26 节);求神救助,向神祈祷( 6 、 13 、 19 、 28 节);神的回应( 6-7 、 13-14 、 19-20 、 28-29 节);向神感恩( 8 、 15 、 21 、 31 节)。这些人是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但从第 3 节看来,这群人似乎又包括了世上所有的人。有人觉得这是以色列历史的回顾:从旷野到迦南( 4-9 节);从埃及和巴比伦到应许之地( 10-16 节);在被掳中从「死」( 17-22 节)和「风浪」( 23-32 节)到生命与平安。但我们依然察觉到这诗篇的语调是普世性的。我们或会问谁是从「西」来的呢?在希伯来文圣经中,第 3 节是「从海来」,不是「从南来」(可理解为「从海外来」)。
另外,我们可以注意到第 4 、 10 、 17 、 23 节中,看似是 4 组不同的人。但希伯来文圣经显示这是从 4 个角度描写同一群人──就是神的子民,在危险中得到神的救赎( 2 节)和爱( 1 、 8 、 15 、 21 、 31 、 43 节)。我们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篇诗篇。诗人是在默想被掳前的一个朝圣节期(出二十三 14-19 )。他看见各地的朝圣者,想起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十二 1-3 ,十八 18 ,二十二 18 ,二十八 14 ;诗四十七 9 ),现今集中在大卫家(七十二 8-11 ),就是从列国中招聚人来。纵然这应许尚未实现(启七 9-17 ),每一个属神的人都可以享受属于招聚之民的特权,歌颂救赎的爱( 1-2 、 8 、 15 、 21 、 23 节),也须常常思想这事。
一○七 1-3 节 救赎的爱 整篇诗篇所述说的「爱」,乃主委身、不变、决意的爱。祂不会放弃祂所拣选的人。这份「爱」在救赎中彰显( 2 节),祂彷如「至近的亲属」,把祂受欺之子民的需要,看为自己切身的需要;并且背负祂的子民所有的重担,又救他们脱离危险。
一○七 4-32 节 4 幅图画 第一与第四幅图画成为对照,述说脱离在世生活所遇到的危险:第一幅是地上( 4-9 节),第四幅是海上( 23-32 节)。而第二幅( 10-16 节)及第三幅( 17-22 节)则着眼于属灵的问题──敌对神( 11 、 17 节)、生命的捆绑( 10 节)和自我毁灭( 17 节),即是罪使我们与神为敌,使我们得不着神应许的自由,并败坏我们的本质。这 4 幅图画表达出无论在何境况,神必以救赎和不变的爱,回应求告祂的人( 6 、 13 、 19 、 28 节)。神在地上的子民,任何时候都得着神的保护,在不同的境况中受着外在或内在的打击时,也要常常仰赖祷告。
第 4-9 节 迷失在世界里:带我们归家的爱 蒙救赎者常不知道应往哪里去,他们渴望找到安息稳妥的家园( 4 节)。例如亚伯拉罕,他尝过漂泊的帐棚生活,非常渴望「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十一 9-10 )。我们也常常处于不能支持下去的境况中( 5 节)。但我们可以祷告( 6 节)。回顾过往,我们原以为是崎岖之路的,后来发现是神所指引的直路( 7 节),就是将来到了天家回顾今生时,更是如此。彷佛是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迷宫,那日就会变成不偏左右的直路,引领人由信主进入荣耀的阶段。这是藉神那超然的工作(「奇事」, 8 节)所成就的〔祂今天已是如此,何况将来呢(启七 16-17 )〕。
第 10-16 节 被狭小的世界桎梏:使我们自由的爱
在伊甸园中(创三),蛇使人以为神的话是束缚人,是刻意剥削人的自由。当亚当和夏娃发现只有借着紧紧遵行神的吩咐才得到自由时,已经太迟了(参一一九 45 )。不听神的话就带来捆绑。这解释了我们的境况( 10-11 节)。有关第 12 节,可参创世记三章 16 至 19 节。因神的怜悯,祂多次保护我们脱离自招的苦况。但神有时也因着同样的慈爱,挪开祂的阻隔,容许我们一尝自己所种的苦果。即使如此,我们可以祷告( 13 节),那时,我们会发现──今天只是部分,他朝则是全然(腓三 20-21 )神以恩典回应祷告,祂会释放我们( 14-16 节)。
第 17-22 节 在罪恶的世界中受破坏:使我们完整的爱
罪在我们的天性里是一股自我毁灭的力量,使我们降至卑微( 17 节),亦使我们临近死门( 18 节)──今天自毁前途和明天永远失丧的双重打击。在第 11 节,「违背」反映了反叛者的顽梗;在第 17 节原文是同一个字词,这里则代表刻意的刚硬。纵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祷告( 19 节)。祷告是罪的毒素的解药,是医治的道( 20 节)。正如我们的苦境乃源于拒绝神的话( 11 节),那么,借着让神的话再进入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便能重拾属灵的完整( 20 节)。
第 23-32 节 在一个敌对的世界中被压伤:使我们得平安的爱 海上航行正好用来表达我们此生的经历:纵然风和日丽,我们处理日常大小事务( 25 节),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风暴惊破我们的美梦,一下子打乱了我们的人生计划,顿时失去安全感。在这不受控制的环境里,我们感到无助( 25-27 节)。每一次的风暴都教导我们信心的功课,因为事非偶然,也非撒但的计谋;这是神所造的风暴( 25 节),神在祂认为适当的时候,会叫这风暴停止( 29 节)。每一次的风暴也唤起人祈祷( 28 节上),即使面对最大的阻力,祷告都能攻破。祷告就是进入平安的门( 29-30 节)。
第 21 至 22 节的感恩对象是神,我们奉上祭品,象征我们满心的感激,并我们的奉献。在第 31 至 32 节里,感恩使我们成为崇拜群体中的一员。
第 33-43 节 引导、眷顾的爱 这些经文描述了两幅全然不同的图画( 33-34 、 35-36 节),它们以相反次序和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 37-38 、 39-40 节),来表达全篇诗篇以「正直人看见」的真理( 42 节)和「有智慧的」所留心的事( 43 节)作结。所看见的图画分别是肥沃的土地变为贫瘠( 33-34 节),而贫瘠的土地变成足以维生及提供保障( 35-36 节)。这的确常有发生:当事情顺利,人便可享有令人羡慕的富足( 37-38 节);但当失意,就是当灾害与痛苦接踵而来时( 39 节),君王也无计可施( 40 节);但富足再次临到,贫穷的便得到安定的生活( 41 节)。到底在这一切经验中,「正直人」(那些神看为正并立志过正直生活的人)看到了甚么呢?首先,在每一件事情中,神不是旁观者,祂参与其中操控一切。是祂使这两种境遇交替发生。人生中最实际的莫如与这位操控一切的保持良好关系。其次,祂的引导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片肥美之地成为荒凉,原因是罪被审判( 34 节);因此,正直人当选择圣洁的路。第三,富足来临,并非因为人有甚么可夸之处,乃完全是因为神怜悯困苦的人( 41 节)。因此,真正的智慧( 43 节)就是常常定睛在神的「慈爱」上(原文是复数),就是那不变、大能的爱。这爱借着祈祷,能满足各种需要。
诗篇第一百零七篇
卷五:诗篇一○七至一五○篇
这最后一卷与前一卷诗篇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只有一○六篇末尾的颂荣将两卷隔开。不过,本卷内部却明显可分为几部分:两组大卫诗选(一○八~一一○篇、一三八~一四五篇);十五篇上行之诗(一二○~一三四篇),其中四篇以大卫为作者(一二二、一二四、一三一、一三三篇),一篇归诸所罗门(一二七篇);五篇“赞美”( Hallel )诗,即一四六至一五○篇,其开头与结尾都是“哈利路亚”(“赞美耶和华”),这几篇欢呼颂赞,将诗篇带入高潮。犹太传统也将一一三至一一八篇视为一组,称为“埃及赞美诗”,在逾越节时使用。最后晚餐时所唱的“诗”(可十四 26 ),很可能即为其中的一部分。
第一○七篇 拯救的神
这篇动人的诗,主要的内容是以文字描绘出四幕景象,讲述人类的灾难与神的干预拯救。这些危难本身并非以色列人独特的遭遇;然而由于本篇是用来庆祝被掳归回,因此有可能这些事件是以四种方式来形容国难与解放。“这几幕既是事实,又是象征;是取自生活实例,然而旨在代表以色列的经验。第 10 ~ 16 节尤其明显,有些话语显然既合乎个人,又适用于全国”(克巴确克)。
最后一段( 33 ~ 43 节)发挥一个主题:神在人间世事中,很喜欢将命运作全盘大翻转。
团圆之乐(一○七 1 ~ 3 )
这个起头的呼召,言明本诗的背景是:以色列从被掳的状况中释放出来;此一主题在全诗中不断出现,且有变化(见上段注释)。 赎民 一字回应了一个习俗,即一个人的近亲有义务将他从债务或奴仆的身分中释放出来(见六十九 18 的参考资料 )。这正是神所做的,而 招聚 一字亦正回答了一○六 47 的祷告。有些注释家认为,祈求与应允既如此相配,就当不理会第四、五卷的传统分隔方式,而视一○五~一○七篇为三重组曲,陈明神的恩惠,即对以色列的拣选与教养(一○五篇)、忍耐与管教(一○六篇),以及最后再度得着她(一○七篇)。克巴确克指出,三首诗皆以 地 一字相连,将神的应许(一○五 44 )、刑罚(一○六 27 )与拯救(一○七 3 ),具体呈现出来。
漂流者归回(一○七 4 ~ 9 )
在大部分现代译本中,以下四段的开头都类似(“有些人漂流……”,“有些人坐在黑暗中……”等),如此,就似乎在谈四种不同之人的遭遇。但这并不正确 498 ,其实这四幕景象,可能是以四种不同的方式看同一件事,即以色列蒙拯救所脱离的可悲光景,但这种译法使人看不出此种可能性。事实上,所有罪人的光景都与此类似,所以本篇可直接拿来应用,不必透过以色列的眼睛。
迷失、饥饿、干渴、疲乏,都是比喻的话,主耶稣亦曾提到,并且提供祂自己作道路、灵粮、活水,与赐安息者。本段的这一幕,把救恩的这几方面结合在一起,又以 可居住的城邑 为其冠冕:若没有这个高潮,无论就那一种含义而言,拯救便比急救好不了多少。新约常论到这点:参,如:以弗所书二 22 以下:希伯来书十二 22 以下;启示录二十一,二十二章。
被囚者得释(一○七 10 ~ 16 )
罪愆(参, 11 节)、黑暗、重役及 捆锁 、 铜门 、 铁闩 的限制,是另一种痛苦,与第一幕不同;不过作为比喻而言,不论是指被掳或人类堕落的光景,这段与第一幕都十分相配。在蒙拯救之前,人不单只迷失于广大的世界,好像第 4 节以下所描述的客旅,也不单只局限于一小块地方,好像这些被囚者;他两者皆是!
撒迦利亚的祝颂词,最后一节(路一 79 )将这两个比喻连在一起,并引用了第 10 节,其中 幽暗 (和合: 死荫 )直译为“死荫”(见诗二十三 4 的注释 )。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四 18 、 19 的宣告,若从本段的背景来看,就更加生动,因这里讲到被囚者不能动弹( 10 节)、筋疲力竭,甚至昏倒( 12 节)。
“我心灵多年被囚捆绑,
被罪包围幽暗无光;
主眼发出大能荣光,
使我觉醒光满牢房!
锁链断落,心得释放,
我起来跟随主前往。” 499
患病者痊愈(一○七 17 ~ 22 )
这里的困难当然是疾病,但却不是与罪无关的病 500 。第 17 节的开头并不像 RSV 、 TEV 所译, 有些人生病 ,却明言:“愚妄人,因他们的过犯……”;而在圣经中,愚妄人是指背叛,不是蠢笨。另外,此处的动词及其形容的片语都指出,他们的问题是自己招来的。由此看来,第 18 节大可令人想到现代的吸毒者,这只不过是人类长期以来定意要自我伤害的一例。
因此在这幅图画中,必须加上罪的工价,或至少加上其过渡期的工价。这里与前一段同样强调罪,即人最根本的罪──藐视神的话语,第 11 节清楚讲明这点,“愚妄人”一词( 17 节,见上段)也隐含这点。然而罪更显出,神的拯救是恩典:不仅是帮忙不幸的人(如: 4 ~ 9 或 23 ~ 32 节,拯救迷路者或受惊者),更是“向不可爱的人施慈爱”。
22. 诗篇四十与一一六篇是两则 乐歌 (和合: 欢呼 )的最佳例子,伴随着 感谢祭 ,并表达出最深的反思。
海难者获救(一○七 23 ~ 32 ) 501
讲述以色列从前困境(亦可延伸指人类的光景)的这第四个比喻,不是论人的罪,而是论人的渺小。在飓风的震撼下,我们方看清,这世界中有各种巨大的势力,我们的存活不是靠管理得当,乃是靠神的许可。第 27 节将这点表达得很清楚, 智慧 可译为“航海技能”( NEB ),参 TEV ,“他们一切技术都无用”。神的 奇事 既可令人谦卑,又可拯救人( 24 、 3l 节,为同一个字)。
倘若本段的初衷为比喻以色列的被掳与得释──如:本篇的模式所暗示(见上文),“海难者”一词也可支持这解释(如 Kissane 所指出),因以赛亚书五十四 11 用这词来形容耶路撒冷,其背景正是如此。不过,主耶稣平静风浪,是为门徒行的神迹,因此我们读这段时,可以放心将其应用于以色列和水手之外的人。
伟大的施恩者(一○七 33 ~ 42 )
现在本诗放下患难──呼求──拯救──感恩的模式,而写一段结论,即从这类经验中学到:神有主权。最后一节好像尾声,要确保这一课不被遗忘。
33 ~ 38. 这段话令人想起第 4 ~ 9 节的旷野景象,不过此处不是讲人的迷失与寻回,而是讲他的住处,或会致他于死地,或会带给他丰足──因此,他绝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 34 节的重要,从所多玛的灭亡,及律法的警告可以看出:“免得你们玷污那地的时候,地就把你们吐出”(利十八 28 )。第 35 ~ 38 节呼应了以赛亚书三十五 6 、 7 简洁优美的预言,及申命记二十八 1 ~ 5 的祝福;这里清楚陈明:只要有神,再贫瘠之地也会变成沃土,带来丰盛。
我们大可假设,这些经文不只是讲沙漠与农场,更涵盖其他各种贫穷与丰富,包括心灵与思想在内。参,如:启示录二 9 ,三 17 ,将外在与内在的贫穷作成对比。
39 ~ 42. 会因命运大翻转而歌颂的人,多半是刚刚归回或得升迁的人,这并不足为奇。此处是归回的以色列人在咏唱此主题,别处则以哈拿与马利亚的颂词最令人难忘。但其实,这些诗歌都当为所有赎民之歌。
尾声(一○七 43 )
何西阿书的结尾也像这节一样:严肃地提醒人,不可被花言巧语勾引,不可对神的大作为马虎回应,面对史实亦不可只作空想。读者必须设身处地,在四幅论患难与拯救的图画中看见自己的光景,而以新的亮光来颂赞神的慈爱。
498 开头的词汇分别为:“他们漂流”( 4 节) ; “那些坐下来的人”( 10 节);“愚人”( 17 节);“那些下去的人”( 23 节)。
499 查理.卫斯理:“怎能如此……?”
500 参,如:约翰福音五 14 的含义,与约翰福音九 1 ~ 3 相对。
501 马所拉经文将第 23 ~ 27 节(并 40 节)作了记号,意指有括号。但这几节有充分的佐证,这种评注似乎没有足够的理由。 BH 将这记号放在第 2l ~ 26 节,令人更困扰。──《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一〇七篇
107篇
这是一首感恩的赞美诗,劝勉人颂赞神永不改变的慈爱,祂听人在患难中的祷告,并且拯救他们。写作的背景为以色列人获释回归故国(3节),亲灸到神的仁慈和怜悯,救他们脱离了生命中遭遇到的各种危险,包括沙漠和旷野中的迷失(4-9节),身陷黑暗的冤狱中(10-16节),罹重病临近死亡(17-22节),和漂流茫茫大海上(23-32节)。诗人感恩之心油然而生,先是感谢,接着发为赞美。全诗结构谨严:1,引言,邀请会众称谢神(1-3节),然后有四段(4-32节),每段都以两句隔开的副歌作结(6,8节;13,15节;19,21节;28,31节),由前述四种获得拯救的“赎民”讲述所遇的患难,如何因祷告,得庆生还,因此献上感谢。接上以两段近乎智慧诗的训诲,述说神如何化灾祸为祝福(33-38节),使困苦穷乏的人得到保护和眷顾(39-42节)。最后勗勉会众,纪念神的慈爱,和引言相呼应。
107:2-3 “赎民”、“救赎”都指遭患难获拯救。“从各地”:以民被亚述、巴比伦诸王掳走,四散各方(看王下24,25章;尼1章;斯8章),现在回归故园。
107:6,8 每一类人述说完神恩后都用这副歌。
107:7 “行走直路”指途中平安无风险,无拦阻,走在康庄大道上。“可居住的城邑”指有人烟可以安置的地方(参拉2:70及注)。
107:10-14 这些人被判刑入狱乃因未遵循神的话,以至犯法、犯罪,受囚禁之灾;在苦难中谦卑下来,向神呼求。
107:16
有的学者认为本节为《以赛亚书》45:2的引用和应验,也可能引自当时的一句俗话:“人岂能将铜与铁折断”(看耶15:12)。诗人所写的决非普通囚犯,而是被掳之人。
107:18 诗人相信疾病为犯罪之果。人背离神的道,染上重病,饮食不思,奄奄一息;因转回而求告神,终获医治(20节)。19与21节为本段副歌。
107:23 本段描写越洋经商的人(“在大水中经理事务的”)。遇到海难,因求神得拯救,平安到达目的地。28与31节为副歌。
107:33
诗人写本节至42节时,心里一定记得以色列人苦难的经历和终获拯救的往事,以智慧诗歌的形式来表达:33、34节描写神如何困乏其民,使能回转。35至37节述说神如何再次恩待祂的百姓,重享生活的富实;可是百姓生活丰裕,又随国中领袖背叛厚赐百福的神,因此患难重临(“君王蒙羞被辱”、“漂流”,看王下24章)。但敬畏祂求告祂的人(“饥饿的人”、“穷乏人”)必得到神赐恩惠与保护,并且子孙众多如羊群(41节)。
107:42 行正路的必兴旺。过去看见正直人受苦曾幸灾乐祸、毁谤过神的人,现在哑口无言(看伯5:16)。
107:43 诗人要人从这些历史经验中学教训,明白公义的神对敬畏祂的人永远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