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第 118 篇
诗 118:8> 我不倚赖任何人,只倚赖自己,有问题吗?
118:8 飞行员对飞机有信心,旅客对火车、汽车或公共汽车有信心。如果我们愿意相信飞机或汽车能将我们带到目的地的话,那么我们愿不愿意让神把我们从地上带到永远的目的地呢?我们是否相信神超过其他任何人呢?不相信神而去相信一些人或事,就是本末倒置了。
诗 118:22-23> 这被弃的石头,竟成了教会的根基;祂可曾成了你生命的重要部分?
118:22-23 当耶稣谈到被本族人所拒绝时提到了这一经句(参太 21:42 ;可 12:10-11 ;路 20:17 )。祂虽遭到了拒绝,但祂就是现在的“头块石头”,是教会最重要的部分(参徒 4:11 ;弗 2:20 ;彼前 2:6-7 )。这头块石头是放在墙角用来决定整间屋的位置,和将两边墙维系在一起的大石。
诗 118:24> 难道诗人是时常快乐的吗?若不,为什么他们的祷告总能以赞美结束?
118:24 在某些日子里我们很难欢乐起来。我们的情绪低落,我们的处境失去了控制,我们的悲伤或负罪感淹没了我们。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也常有这种感觉。但不管我们的诗人感觉多么差,他们对神都很诚实。当他们对神说话的时候,他们的祷告总是以赞美结束。每当我们毫无欢乐的时候,把真实的感受告诉神,我们就会发现神会使我们欢乐起来。是神让我们今天活着和事奉神,所以我们要高兴起来。──《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和散那(一一八 1 ~ 29 )
本诗似是描写一位神所膏立的人物,不单受仇敌之攻击,也受到朋友同侪之拒绝;但他靠主,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到达圣殿献上祭物,充分显出了神的大能。这诗也就成了预言弥赛亚的一篇诗。这诗是逾越节晚餐时必唱之歌,所以主耶稣与门徒在最后晚餐之时就曾同唱这歌,凭当时的气氛和情景,门徒一定体会祂所受的攻击。由于诗中提及受难,也提及得胜,这对于面临死亡前夕的主,当有更深刻的意义。当唱完最后一节时,祂一定充满勇气面对客西马尼园。诗人无任何认罪辞句,因为是预表主根本是无辜受苦,而耶和华神是整个救赎计划事件之成全者。
.称颂神本性为善( 1 ~ 4 )──他自己赞美尚觉不足,必须邀请大众同颂主恩,首先不是为祂所作之善,乃因祂本性为善而称颂祂。以色列人多时悖逆,但主长久忍耐,亚伦子孙常要亲近圣殿工作,若非主怜悯,谁可亲近祂?
.称颂神合时之帮助( 5 ~ 9 )──祈祷之时可能是在极苦之情境中,但蒙应允时,岂非是最甜蜜的时光?投靠主比投靠人好万倍,人有时因能力不够、爱心不够、记忆力不够而终告失败。他是创造主,受造的人理当投靠祂。
.称颂神必胜之帮助( 10 ~ 14 )──虽然仇敌众多,到处都是,且能力浩大,但主必得胜。我怎样被推,都不致跌倒。
.称颂神大能全力之帮助( 15 ~ 18 )──祂虽然容让敌人严严的惩治我,但敌人最凶猛之攻势,怎及得上神的右手施展大能( 15 ~ 16 )?
.称颂神奇妙之帮助( 19 ~ 27 )──神用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达至胜利,过程实在令人拍手称奇。这新的日子来到了,难道还会呻吟与埋怨?当然要在其中高兴欢喜及献上祭物。
思想 为什么我们常在信心交托后,仍然为该事烦躁?为什么我们总会先求人之帮助而不先到施恩宝座前?──《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一十八篇 注释
118:1-29 这是一篇进入圣殿时所唱的感恩诗
1-4 引言
诗人呼吁选民和他一同称谢耶和华。
5-18 复述困境和获救的经过
诗人可能是一位君王;他受敌人侵害,险些死亡( 18),但终蒙神拯
救。
5
「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使我不再受患难压逼束缚,得着释
放。
12
「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古译本作「好像烈火焚烧荆
棘」。
13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古译本作「我被推撞,将要跌倒」。
16 「右手高举」:象徵得胜。
19-25 进殿时的诗歌
19 这是诗人叩殿门时所说的话。
20 这节是殿内的人之回答。
22
「匠人所弃的石头」:象徵卑贱无用之物。
「房角的头块石头」:珍贵的基石,十分重要。
诗人本陷於死地,却蒙神拯救,被高举和得尊荣。
主耶稣曾引用本节经文,表明 虽为同胞弃绝,却被神高举,
成为人类的救主(参串)。
25
「求你拯救」:在希伯来文就是「和散那」。
当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群众曾撮用本篇25-26两
节经文欢迎 。
26-29 结语
当诗人和随从进入圣殿後,殿里的祭司就欢迎和祝福他们( 26)。
27
「他光照了我们」:作者可能想起神昔日如何用火柱领导选民
经过旷野。这句话也可指神让他们得胜。
「绳索」:或作「树枝」;
「祭牲」:原文作「节期」,可指节期中的游行。
「拴住」:有学者认为此字於原文可作「开始」或「参与」。
本节下乃描写进殿的人拿着树枝,开始游行,向着坛角进发;
现代译本译作「要拿着树枝开始我们的庆节,环绕着祭坛进行
」。
末了,诗人自己向神歌颂( 28),又勉励人感谢神(29)。
思想问题(第 118篇)
1 诗人在急难时发现政治势力不能给他援手( 8-9),只有神自己
是他的拯救。
在你的处境里有什麽令你觉得牢靠安稳呢?是神自己吗?
2 诗人要进到神的殿去称谢神( 19-20),今日作为神殿的教会是
否一个称谢神的团体?
3 22节可应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
神既常用人看来卑微的材料去成就大事,我们对卑微的人和事应
采取什麽态度?参约 13:12-17;
雅2:1-8。
4 诗人在称颂神时,也像其他诗人一般邀请人与他同称谢神(
28-29)。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Ⅰ)(一一八 1-14 )
这是其中一篇伟大的宣教诗篇。它紧接 诗一百一十七篇,清楚指出要爱异教徒的命令。
它包括一项崇拜的行动。在其中,有一位异教徒被接纳进入上帝子民的团契中。他受到当日主持的祭司所欢迎。这位祭司用第一节的文字邀请会众跟 他读出这句伟大的宗教礼仪的经文,而我们可以经常在诗篇中看到这句子(例如一○七,一三六篇)。
在第二至四节,有三组人站在圣殿的门外,他们要重复这基本的信经:‘上帝不会动摇的立约之爱,是延续至永远的。’这三组人分别是;第一,以色列,整个上帝的子民;第二,‘亚伦的家’,就是祭司等级的人;第二,皈依犹太教的人,悔改者,他们已被邀请出席这特别的崇拜。我们在新约圣经中得知很多皈依犹太教的人,他们是外邦人,但是被会堂的信仰大大吸引,就是上帝藉摩西启示的 misphat ,上帝给予人生活的方式,要在团契和对邻舍的爱中活出来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当时很多异教神灵混乱的宗教完全不同,也与罗马帝国异教徒中流行的不道德行为不同。在保罗的时代,这些人被称为‘敬畏上帝的人’,有男有女,就是在第四节所见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假若上帝不是将以色列(上帝的教会)首先放在那里,不是首先呼召他们进入这地步,皈依犹太教的人能去哪里归向永生的上帝呢?
第五至九节。这位归信者可能在来到耶路撒冷之前,已接受了他乡村里的利未人的教导,晓得应有的回应。我们不要以为以色列人是生活在一起,成为一个完全一致的民族。在一千年前,亚伯拉罕所说的事情,在诗人的时代仍然存在:‘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创十二 6 ;王下十七 24-40 )。在巴勒斯坦信奉异教的居民一直住在那里,直至耶稣的时代,所以在基督教的第一个世纪,加利利被称为‘外邦人的加利利’。换句话说,这位皈依犹太教的人并不是来自外国,他一直是上帝子民中一位成员的邻居。
现在他来到耶路撒冷,这位独特的寻求者被邀请分享他怎样经历以色列上帝的 慈爱 。我们看见他接受了诗一百零七篇中几篇短文所讲述有关上帝的事情,上帝的爱将那些在 急难中的人释放 (译者注:和合本译作 安置在宽阔之地 )。但是现在他有以色列的上帝,雅巍( Yahweh )在他那边,所以他可以大胆宣告:‘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比较罗八 31 ;来十三 6 )。他现在有足够的空间来呼吸,他已从困扰世界各地异教徒的恐惧中得到释放。一位抱不可知论的心理学家或是社会工作者,都不可能将他释放。这位寻求者没有寻求世俗的帮助,他所做的是求 告耶和华,祂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他补充说: 现在,有耶和华帮助我 ( 7 节)。在这节经文中所用的动词,常与圣灵有权能的来临有关。因此,这位皈信者宣告耶和华现正帮助他抗衡那些邪恶非常的势力,而他曾看见这些势力在他已放弃的异教国家中彰显。
第十至十四节,以色列 回应他的呼喊 。全会众被当作一个‘我’在说话,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是站在他们的第一位君王大 的相同处境中,大是战士之王。他们能够如此说,因为 剿灭他们 ( cut them off )可以有‘割去他们的阳皮’的意思,正如大 向非利士人所做的(撒上十八 25-27 ), 耶和华与大 同在 ( 28 节)。诗人说话的形像是粗糙的,但是所蕴含的思想是胜利的。那古旧故事的象征意义是这样:大 要迎娶扫罗王的女儿为妻之前,必先消灭(或夺取别人的首级,如果他是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 话)二百名敌人的战士。以色列也是一样,当她参与在耶和华的战役中争战的时候,她要设法剿灭敌人,即使敌人四面环绕如蜂拥一般(申一 44 )。
第十四节好像是一段副歌,每一个人都一同来颂唱。它比起上述的经文更有价值。在这节经文中,他们宣告:上帝是(甲) 我的力量 ,那就是说,祂的灵成为了我的灵;(乙) 我的诗歌 ,就是上帝在芦苇海(希伯来文永远不会称它为红海,但称它为 yam uph ,意思即芦苇海)给与我列祖的诗歌。这首诗歌现在被引用,好像是摩西和以色列民唱的一样(出十五 2 ),因为它容许敬拜者来宣告:(丙) 我的拯救 就是上帝自己,祂曾拯救我们脱离奴役和死亡。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Ⅱ)(一一八 15-25 )
第十五至二十节, 皈依犹太教的人来到圣殿的门前 。听啊!胜利的欢呼声 在帐棚里 (其实是人民在城市中的家园,使用这个词语,是要提醒他们,生命仍然是一项朝圣的旅程,正如在摩西的时代,他们在旷野住帐棚的日子一样)。这些是 义人 的欢呼声。对于我们来说,那好像是‘自以为义’的人的声音。但是在圣经中,它的意思是信仰的 体,上帝曾使他们与祂自己‘回复正确的关系’。请注意:在我们的主所说的话中,天使也为‘一个罪人悔改’而欢呼(路十五 7 ),我们发现用在‘上面’的,与在这里用在‘下面’的,都是同样的言语。所以,在上面的与在下面的‘战争’发生在同一时间。因此,当祭司们高声重复说 的时候,聚集的众中所有的人都听见了: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耶和华的右手高举,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他们所用的言语,与描述上帝胜过法老和带领以色列离开奴役得到自由的言语是一样的。在这里,这言语只是用在一位可怜的异教的寻道者身上!
但是他曾被拯救,脱离死亡和破坏。他知道这事情,因为他现在欢呼地宣告:‘我必 不致死 !’(我相信这事情, ki )‘我仍要 存活 ,以致我能告诉别人有关 耶和华大能的作为 。耶和华十分严厉地“教育”我(透过苦难),但是很奇妙, 祂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
第十九至二十节。明显地,有一位祭司曾教导他应该怎样说下去。他转身望向圣殿外面几道庞大的门,并且高声叫喊:‘ 给我敞开义门 (就是救恩和新生命的领域), 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这时候,祭司打开大门,指 他,邀请他进去,说: 这门 是属于雅巍( Yahweh )的,“得救的人”(就那些雅巍已使他们“归正”的人)要从 此门进去 (这里所强调的是“只有从此门”进去)。这样,这篇诗篇所给予我们的有关上帝的爱的神学,是蕴含在一个行动的比喻中,后来这个比喻变成了一首诗,给人颂唱。
第廿一节, 他进入了 !现在,他与所有被上帝救赎的子民合为一体了。在进入圣殿的过程中,他已进入了生命。没有人会问他,他是否曾有仁慈的生活,他能进入圣地,纯粹因为他对恩典作出回应。
他的心满足了。他必须表示一点谢意。所以,他感谢上帝,让他经历抵达圣殿众门之前的旅程,上帝曾‘训练’他,使他‘谦卑’,‘使他能除去他的自义’(这比 应允 这个词语有更多的意义)。跟 ,很奇怪的,他补充说:‘你为我成就了胜利。’,他看来一直在作见证,说明他没有将自己从自以为义的情况下拯救出来,而是上帝使他得到拯救──他 只是一位异教的外国人!但是现在,真是奇妙,他是新造的人了!
第廿二至廿五节。现在,有不同的声音在背后支持我们这位新的‘成员’。或许,当第二圣殿在筹画建筑的时候,有关支持整座圣殿重量的那块房角石,是非常富争议的话题。最初,有人认为一块大而重的石块是没有用处的,但最后它被用来支持外墙的西南角,防止整座建筑物泻下欣嫩子谷( Valley of Hinnom )。最后这个词语变成了七十士译本的 Gehenna ,后来也用在新约圣经的希腊版本中。它是垃圾堆的意思,所以它常常在焚烧,因而它逐渐地变成了另一个词语,意思就是地狱的火。所以,房角石的作用是要防止上帝的子民跌下地狱去!
使用这一块匠人所弃的石头,是上帝所启迪的,这并不是人智慧的象征。在赛廿八章十六节,以赛亚讲论上帝在锡安放置一块石头, 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的根基、宝贵的房角石 ,他已更早地使用一个相似的比喻。无可置疑,当诗人创作这几节经文的时候,他脑海中有这一个比喻的思想。这比喻曾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被引用不少于三次之多;在以弗所书和彼得前书也曾使用过。它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预言,描述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甚至有这个可能,古时所罗门圣殿的那一块主要石头,已经在主前五八七年被毁时在废堆中失去了,但它在所罗巴伯的时代被找回来,人们都非常快乐(参看该一 12-15 )。无论怎样,这块房角石的贵重本质;就是要启示上帝继续不断的 奇妙作为 。每一天,当人经过圣殿的围墙时,他们得到了一种新的启示,就是自摩西的日子以来一连串启示的神迹。
会众心中想 这位新的悔改者,随即欢呼说: 这是耶和华 行动(不是所 定 ) 的日子 ,我们要高兴喜欢。一位异教徒返回上帝的家的日子,是上帝恩典的奇迹,正如保罗简洁清楚地指出:‘现在(今天)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 2 )。亦请参看路十九章九节。当一位罪人返回上帝的家,他们都看见一个恩典的奇迹。所以他们补充说: 耶和华啊,求你拯救 !保守我们与你有正确的关系。使我们的生活 亨通 ,以致能面对仍在我们前头的争战。在第二圣殿建成后的一个世纪,尼希米使用这一节经文,并且将它应用在自己身上(尼一 11 )。当轮到我们的时候,让我们在 这特别的一日 也能如此行。
上帝接纳一位异教徒(Ⅲ)(一一八 26-29 )
我们知道为什么多个世纪以来,教会喜欢颂唱这篇诗篇,特别是在复活节的时刻。在第十七节,我们听到上帝赐下生命的应许。所以,教会后来将第廿四节和第十七节连合起来,在复活节那天宣告说:‘这是耶和华行动的日子’,祂将生命带给人类,是脱离死亡的生命,即使是死在十字架上,也能脱离。教会继续宣告说:因为上帝在这一天的作为,我们可以唱出赞美祂的歌声,直到永远。第廿五节, 耶和华啊,求你 ,合起来便成为一个希伯来词语 和撒那 ( Hosanna )。我们记得,当耶稣在棕枝主日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 众叫喊这个特别的词语。
第廿六至廿七节。跟 是节期的队伍,这个队伍由大门开始,一直延伸至外院。现在他们要经过内门,进入至圣所。一位祭司用第廿六节上半节的文字(很有趣的,今天,这些欢迎词语用希伯来文写在耶路撒冷火车站的月台上)来欢迎这队伍,而人们 便用第廿六节下半节的文字来回答:‘我们在其中!’祭司又宣告: 耶和华是上帝,祂光照了我们 ──当然,上帝是光,在祂里面没有黑暗。
后来,这位祭司发出一个命令,使来崇拜的人感到兴奋。他邀请‘平信徒’经过在他们与圣坛之间的障碍。(这是马丁路德在改教运动时所做的事情,他劝谕会众不要理会圣坛前的‘栏杆’,因为所有信徒都是上帝的祭司。)他们要带同树枝进去,这些树枝是用来布置在圣坛上的四只角的。这些角是从圣坛的每个边角位置上伸出来,一个角位有一只角。它们是为那些逃避审判的人而设的。他们可以紧握 其中一只角,直接祈求上帝的公 义,这公义常常带有怜悯。因此,这些角实在传讲 那不能用口述说的上帝的爱。在住棚节(按照犹太人的米示拏 Mishnah ,就是在主后二百年所写成有关圣经的注释)每一年 祭司 献祭之后,便列队进入圣所,他们带 柳树木枝,一面环绕圣坛,一面唱: 现在请你拯救,现在就赐下亨通 (比较 25 节)。但是这幅图画有些不同。这里,上帝准许普通的人,当然包括那些皈依这信仰的人,一同聚集在地上这个可敬畏的地方,就是称为祂的名的居所!
在耶稣的日子,当人们将棕枝铺成一条道路,并且唱 廿五节的句子时,他们怎样明白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意义呢?在他 们的眼中,耶稣是否他们所拣选的祭司?祂要进入至圣所,不单会为他们求,也会为世上所有异教徒祈求吗?
第廿八至廿九节。皈依者最后欢呼鼓舞地宣告: 你是我的上帝 ………。在这时候,所有与他一起进来的良善的民众,都用祭祀的呼喊声喊出这诗篇开首的句子,这个回应充分表达了上帝子民的欢欣,他们相信永生和永恒的上帝。
整体而言,这篇诗篇并没有忽视这一个事实:所有的以色列人是合为一体的。在主前九三二年,当所罗门离开世界的时候,以色列分为两个国家,但是他们仍是一个以色列。三百七十年后,以西结看见那‘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就是在主前 七二二年被灭的北国,他们与犹大的羊 仍是合为一体的。当时,犹大的羊仍在羊圈之中,后来他们也被掳‘失散’了(结卅七 15-23 )。再者,六百年后,以色列再一次分为两大阵营,犹太人和基督徒。在那时,保罗向我们保证,上帝(用我们所读这些诗篇的言语)不会违背祂的约和祂爱的应许。因此,在基督里,犹太人和基督徒两者仍然要连 在一起 ,成为上帝的一个以色列(罗九 4-5 ,十一 29 ;加三 28-29 ;弗二 14-22 )。我们在这篇诗篇中看到,虽然异教的外邦人进入以色列,在其中找到安息和家园,他们仍然保持合一的精神。保罗在西三章十一节也说过同样的话。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教会不是‘新的以色列’,好像一些粗心大意的人所宣告的。新约圣经没有一处有这种说法的。教会是新约的子民,这新约是上帝与以色列立的(耶卅一 31 ),所以,这约也是上帝与所有子民立的。我们应当记得‘以色列’这个名词是没有众数的。
在以前,我们已看过马丁路德何等喜爱 哈利 ( Hallel )诗篇。他注意到在诗一百一十八篇中所有的行动都具有圣礼意义的,因它向我们显出上帝是怎样的一位。路德提醒我们,只有基督是我们的大祭司,祂已经进入至圣所,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紧握 圣坛的角,这都是因为祂已首 先有了被钉十字架的行动。他又提醒我们,基督曾说:‘我是世界的光’(比较 17 节),只有基督,祂为所有信徒开启了天国的门。他提醒我们在赛五十六章所说的,当圣殿的房角石再次被安放的时候,准许皈依犹太教的人进入圣殿敬拜的问题,会被热烈地讨论。那章圣经所讲述的时代,和这篇诗篇一样。最后,路德列举出从这篇诗篇所引发出来的所有论点,使基督的工作更为显着。在那天晚上,基督与祂的门徒一起‘唱了一首诗’,祂知道祂的死是为了救赎全世界,包括异教徒在内。──《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一百十八篇看啊!你的王!
这雄壮之合唱的场合,是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临。背景是耶路撒冷,群众在那里聚集要庆祝以色列人渴望已久之弥赛亚的来临。在圣殿的影子下,一位独唱者站在麦克风前面,诗班站在他身後。观众席上一片肃静。
一一八 1 独唱: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合唱: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观众纷纷点头衷心地表示赞成。)
一一八 2 独唱: 愿以色列说:
合唱: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一一八 3 独唱: 愿亚伦的家说:
合唱: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低沉洪亮的“阿们”从祭司那里升起,他们正站在殿门两旁。)
一一八 4 独唱: 愿敬畏耶和华的说:
合唱: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至此,一群敬畏神的外邦人激动地流着热泪,为了他们蒙恩能分享这一刻的荣耀而作出感激的反应。)
一一八 5 ~ 9 独唱: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 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麽样呢?
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
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投靠耶和华, 强似倚赖人;
投靠耶和华, 强似倚赖王子。
(群众明白这是以色列忠心余民所说的话,在大灾难时期蒙神奇妙地保存。他们已经学会单单倚靠神,并且已经不惧怕任何人。最後他们了解,投靠耶和华比倚赖王子,即人类中最有能力的,更加优胜。)
一一八 10 独唱: 万民围绕我,
合唱: 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一一八 11 独唱: 他们环绕我,围困我,
合唱: 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一一八 12 独唱: 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 好象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
(荆棘丛林造成颇为壮观的烈火,但很快就熄灭了。)
合唱: 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一一八 13,14 独唱: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 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独唱者在第 13 节是指敌基督,以及敌基督因犹太余民不屈服於他的要求而残忍地对待他们的情况。在紧急的关头, 耶和华加以干预,并把假的弥赛亚扔进火湖里〔启一九 19,20 〕。)
一一八 15,16 独唱: 在义人的帐棚里, 有欢呼拯救的声音;
(在以色列各处,庆祝弥赛亚得胜的活动并不受限制。在每
一户人家里,众人都在歌唱以下的胜利之歌。)
合唱: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耶和华的右手高举;
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一一八 17,18 独唱: 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 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耶和华虽严严的惩治我, 却未曾将我交於死亡。
(作为一个犹太余民,独唱者记起多次针对犹太人的迫害, 以及他们死里逃生的情景。但耶和华奇妙地从狮子的口把他们拯救出来。现在他们怀着信心,得着保证,能够面对未来。)
一一八 19,20 独唱: 给我敞开义门; 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蒙救赎的以色列人寻求得准进入圣殿的院子,好让他们向耶和华献上感恩的祭。在基督作王期间,献祭制度有部分重新制定,献祭是为了回忆各各他山的牺牲,即献祭是纪念性的。)
合唱: 这是耶和华的门; 义人要进去!
(这是负责守殿门之利未人所唱说的话。他们解释说,这门是属於耶和华的,给那些希望与祂亲近的义人使用。)
一一八 21,22 独唱: 我要称谢你, 因为你已经应允我, 已成了我的拯救!
(以色列人因主耶稣是他们的救主而欢呼喝采。)
合唱: 匠人所弃的石头, 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主耶稣是那石头。匠人是犹太人,特别是犹太人的领袖, 即那些在耶稣第一次降临时拒绝祂的人。现在以色列民承认柏加所谓的“专家的愚昧糊涂”,因为他们看见那被藐视的拿撒勒人已经戴上荣耀尊贵的冠冕。那被弃的石头已经成为房角的基石〔美国标准本〕。有人提出一些问题说,那房角石是否:
1. 建筑物的奠基石。
2. 拱门的拱顶石。
3. 金字塔顶端的石头。
无论那一个是正确的观点,上下文叫我们思想到,那是最高的荣誉。)
一一八 23 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诗班代表以色列人承认,是耶和华把主耶稣应有的位置, 放在祂子民的心中和情感中。基督加冕作王的日子终於来到了!)
一一八 24 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伯恩斯写道:“好象这是一个新的日子,特别为这时机而设立,以色列民并不预期看见这个日子,因似乎是从平常的日子创造出来,加在其它日子上的。” 79 )
一一八 25 耶和华啊,求你拯救! 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
(群众在基督胜利地进入耶路撒冷时所引述的,就是这节经文;“和散那”是“求你拯救”的原来用字〔太二一 9 〕。
但他们不久就把这欢迎变成使祂被处决的呼吁。然而,以色列现在於耶和华得能力的日子,正要欢迎祂,他们这种感情是真挚持久的。)
一一八 26 独唱: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主临近圣殿的时候,首席的歌者以清澈响亮的音质唱颂出众民的祝福赞美。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多个世纪之前,
一一八 26 耶稣曾警告以色列民说,他们以後不得再见祂,直等到他们
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二三 39 〕现在他
们终於高兴地承认,祂是他们的弥赛亚和他们的王。)
合唱: 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也许这是站在圣殿门内众祭司的祝福赞美。)
一一八 27 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全体聚集的以色列人看耶稣是神敬拜祂,并且看祂为光照他们黑暗之心的那一位。当他们列队向着铜坛前进,由耶稣站在最前面的时候,他们要求人把绳索拿来把祭牲拴住。)
一一八 28,29 独唱: 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
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从前以祂的名字为笑柄的群众,现在承认主耶稣基督是神。)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
合唱: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诗 篇 118:1
1~29 他 的 慈 爱 永 远 长 存: 这
首 诗 篇 赞 美 了 主 对 他 百 姓 永 不 止 息 的 慈 爱。 这 可 能 是 耶 稣 上 客 西 马 尼 园 之 前 与 门 徒 所 唱 的 最 后
一 首 诗 ( 比 较 太 26:30 ; 可 14:26) , 他 在 那 里 被 捕, 并 被 带 到 死 地。 然 而, 有 一 天 这 首 诗 歌 会 再 次 响 彻 全 地, 迎 接 主
基 督 的 再 临 ( 比 较 26 节 与 太 23:39) 。 当 我 们 读 这 首 诗 篇 时 应 当 默 想, 主 基 督 最 后 一 次 唱 此 诗 时 所 怀 的 是 怎 样 的 心
情。
118:6
有 耶 和 华 帮 助 我: 凡
以 耶 和 华 神 为 他 们 的 避 难 所 的 人 都 确 知 他 常 与 他 们 同 在, 做 他
们 的 帮 助 和 力 量 (7,14 节; 书 1:9 ;
耶 1:8 ; 参 出 3:14 注 ) 。
118:22
22~23 所 弃 的 石 头: 耶
稣 引 用 此 节 经 文 描 述 自 己 的 境 遇, 因 为 他 自 己 的 百 姓 弃 绝 了 他, 而 他 却 成 了 神 的 新 殿—— 教 会——
房 角 的 头 块 石 头 ( 太 21:42 ; 可 12:10 ; 路 20:17 ; 徒 4:11 ;
弗 2:20 ; 彼 前 2:7) 。
118:24
这 是……的 日 子: 根
据 上 下 文 可 知, 这 一 日 指 救 赎 的 日 子。
118:25
求 你 拯 救: 这
句 话 ( 希 伯 来 文 hoshiana) 在 希 腊
文 旧 约 译 本 中 译 为 “ Hosanna ” ( 和
散 那 ) ; 它 预 告 了 基 督 献 祭 所 成 就 的 救 恩 ( 比
较 26~27 节 ) 。 当 耶 稣 胜 利 进 入 耶
诗篇 注释
第一一八篇 公义之门
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不是单单为解放,而是为救赎和叫那些从前作奴隶的,现在能成为「我的子民」。这就是一一八篇以象征手法表达出来的。整个过程是朝向圣殿的「门」( 19 节),再经过这个门进入祭坛( 27 节)。朝圣行列巡行时,群众和一个人进行启应式的对话。第 1 及 29 节是会众的话;第 2 至 4 节则是会众和敬拜领袖的对话;剩余的节数则是会众向一个人的回应,这个人经历苦难( 5-7 节)、列国的敌对( 10-14 节)和神的惩治( 17-18 节),直至他有权进入「义门」( 19 节)。沿途他率领接受他的人( 6-7 节; 8-9 节),这些人奉神的名赞美他的胜利( 10-14 节; 15-16 节)。
19 节之后,语气改变了:由谈论神,变为直接向神说话;说话的人也改变了:那(祭司般的)守门的述说了进门的条件( 20 节),圣殿中的同仁也欢迎那进门的为「房角石」( 22 节),宣告「这是主所定的日子」( 24 节),并祝福他,说他是「奉耶和华名来的」( 26 节),最后邀请全会众也一同来到祭坛前参与筵席( 27 节)。
这诗篇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也许是在圣殿的一个节期(逾越节?),又或者是以王为主角的庆典,他以个人经历形式表达全民的经历:在极度痛苦中( 5 节);面对世界的攻击( 10 节);由生命被威胁( 17 节)到看见亮光,并享受神的同在。然而,这诗篇比记念神的怜悯有更深远的元素,超过全会众或所有王所曾经历的,也超过他们能力所能及的。「列国」曾几何时包围、威胁,最后遭反击呢?谁能进入「义门」,如「房角石」般受迎迓呢?谁是奉主名来的呢( 22 、 26 节)?
这诗篇既是回忆性又是展望性的。它展望一位将会来临的人,有关他的一切细节会于将来实现。最终,新约会提出答案,但答案源于旧约提出的问题。由此看来,新约的弥赛亚思想并不是(不自然地)嫁接自旧约的,而是由旧约(自然的)衍生出来的。
第 1-4 节 宣召与回应一三六篇道出了这宣召的含义:这处简洁地记录了神的所有伟大作为(参耶三十三 11 )。第 2-4 节参一一五篇 9 至 11 节的注释。
第 5-7 、 8-9 节 极度痛苦、祷告、信心、信靠 在没有介绍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把声音( 5-7 节)。这处的「急难」(参一一六 3 )原文有冠词,突显了极度的困苦。这个字词本身表现出「压力 / 压迫」,与祷告蒙应允所得的自由刚刚相反。「宽阔」:诗人的经验产生了面对未来──面对别人的敌对( 6 节,五十六 11 ;来十三 6 ),或对事情的结果──的信心。第 7 节「看见 …… 遭报」(参一一二 8 )。第 8-9 节随行的会众响应这见证,确认信心的效力宏大。
第 10-14 、 15-16 节 敌人包围,可靠的名字,大能的右手
主角述说更多的「急难」( 5 节):他被「万民」重重包围,虽然人数多如蜂子,但靠着「耶和华的名」的大能( 10-12 节),这些人会像燃烧的荆棘,迅速被踩灭( 12 节)。然而,危机是实在的,只有靠神的干预( 13 节)、祂给予的力量和释放的救恩( 14 节),才能得胜。第 15-16 节这两节配合 8 至 9 节,只有与神和好(「义人」)的人,才能得着「欢呼」、「救恩」。「手」:象征力量;「右手」:更强的力量。会众从主角的得胜经历中,看见神作为的最强表达。
第 17-21 节 神的惩治,公义,入城当主角述说第三个见证时( 17-18 节),他已到了圣殿的门( 19 节)。这是「义门」(这些门只有义人才能进入),主角要求开门让他进去。看门的人宣告( 20 节)进入义门的条件;当主角进入之后( 21 节),他便为着神响应他的祷告和拯救他而感恩。第 17 节原本的安排是与第 6 至 7 节配合的:说话者声称他自己,而非他的敌人,是最终的胜利者。但若我们按主耶稣的一生来看诗篇,那意思应是:死亡得不到最后的胜利(约十 18 )。第 18 节(赛五十三 5 、 6 、 10 )。在人类敌挡的背后,主角看到神的手(徒二 23 )。第 19 节请注意这要求的个人性(「给我敞开」),主角已满足「义」的标准(赛五十三 11 ;约十六 10 ;约壹二 1 )。
第 22-23 、 24-25 、 26-29 节 石头,日子,奉耶和华名来的 若我们能听到那对唱的声音,我们会更加明白这几节是可等的生动。圣殿的祭司称主角为「石头」,那同来的人便回应( 22-23 节);祭司大声宣告这「日子」,群众便祷告盼望得享那日子的祝福( 24-25 节);祭司向主角和群众( 26 节,「你们」)祝福,群众又回应;祭司邀请群众参加筵席( 27 节);主角( 28 节)与群众( 29 节)一同敬拜。「石头」是弥赛亚象征之一(参赛二十八 16 ;亚三 9 )。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 42 至 44 节中,耶稣将第 26 节与以赛亚书八章 14 节连在一起(参彼前二 6-8 ;罗九 33 )。这经文可能是一种谚语的说法,形容一个令众人大跌眼镜的事件:谁会想到作奴隶的会成为被神拣选的子民,甚至成为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关键民族?又或者这是描写大卫后裔被列国打败,后来得着神的帮助以至「复活」的一个片段?谁会料到这样卑微的人反成为神计划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但在耶稣身上这预言的成就是何等彻底!有谁是这样的被教会和国家所弃绝鄙视?有谁受压于全世界反对的声音(徒四 27 )?还有谁真的被带进死亡的灰尘之中而又得坐天上最高的宝座,超过一切的执政掌权的和所有名号?除了神自己还有谁呢( 23 节;赛五十三 10 ;徒二 23 ;腓二 9-11 )?
第 24 节「日子」:遇到极大的压力,事事也不如意时向神祷告,对神有信心的日子( 5-7 节);面对并战胜世上各种势力的日子( 10-12 节);面对一个敌人( 13 节,「你」;约十二 31 )而可以唱歌、得胜的日子( 13-14 节);当从死亡的威胁和神的惩治中活过来( 17-18 节),成为义人,得以进门与神同在的日子( 19-21 节);当被弃的石头成为房角头块石头的日子( 22 节)。那是何等特别的一日!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第一一八篇 和撒那!
本诗逐步让我们看见,当时的场面非常盛大,群情激昂,而在中央,则为一位敬拜者,他往圣殿前进,要献上感谢祭;这里所庆贺的事,不像一一六篇为个人的拯救,乃像君王的胜利,公义得以伸张。这里可听见许多声音:仪式之声( 1 ~ 4 节),个人的话( 5 ~ 14 节),民众之声( 15 、 16 节);还有一些对话的片断,就是那位中心人物及游行队伍来到大门,要求进去( 19 节),结果得着回答,蒙受称赞( 20 、 26 节),最后,朝圣者来到祭坛前( 27 节)。
本诗既为“埃及赞美诗”的最后一篇,就是为庆祝逾越节而唱(见一一三篇的注释 )。第一批唱的人,或许会联想到以色列出埃及时所蒙的拯救,及以锡安山为旅途终站的情景。但此篇的应验,却更为完美,每逢棕树主日与受难周,读四福音的人,都会明了这一点。
永远的爱(一一八 1 ~ 4 )
在这四则同样的回应背后,我们可以听见一大群会众的声音。本篇的结尾与开头十分接近( 1 、 29 节);此处对敬拜的呼召,在其他诗篇亦曾出现(一○六 l ,一三六 1 ),显示这是很常见的呼召;也可看出,藉此机会主领人与会众能一同将神的大作为再演练一次(一三六 1 ~ 26 )。耶利米书三十三 11 ,保存了这一幕的情景,神应许要使他子民再度昌盛,“必再听见有欢喜和快乐的声音,……又有奉感谢祭到耶和华殿中之人的声音:
‘要称谢万军之耶和华,
因耶和华本为善,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译为 慈爱 之字,请见十七 7 的注释 ;第 2 ~ 4 节所称呼的三种人,请见一一五 9 ~ 11 的注释 。我想,当时会众轮流的回应,充分展示出,在神面前的这一群人包罗万象,既多又广。
适时的帮助(一一八 5 ~ 9 )
现在,群众之声为一个人所取代;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底下他即将以王的身分发言( 10 节以下),又如王一般受到欢迎( 10 ~ 27 节)。然而在这里,他的见证与其他蒙拯救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提到的 急难 ( 5 节),与一一六 3 那受苦者所感到阴间的痛苦或紧抓,为同一个字;他挑衅的呐喊:人能把我怎么样呢?也与大卫在五十六 11 的话相同,希伯来书十三 6 则应用于我们身上。同理,第 8 、 9 节的名言,也是每个人的箴言,不过可能特别适用于能找到有权势者撑腰的人(见一四六 3 的注释 )。
仇敌围绕(一一八 10 ~ 14 )
万民 显示出此次战役的真正规模。倘若发言者以自己作百姓的代表,此处使命我们想起全世界对上帝之城猛烈的敌意,如诗篇四十六及四十八篇,并撒迦利亚书十四 2 所提到,最后万国将聚集,攻打耶路撒冷。但是不少解经家认为,这里是指在仪式中国王蒙羞的情景(见导论 , 17 ~ 18 页),所以是群众围攻个人,而不是城市遭包围。无论这类仪式是否存在,历史却会告诉我们,世界的敌视乃是冲着一个人来的,就是拒绝接受“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诗二 2 );再者,这些谋反的人也包括以色列人在内(徒四 27 )。
四度提到 围绕 (和合本包括 环绕 、 围困 ),已经够让人深感威胁,而一大群 蜂子 和啦爆裂之 火 的比喻,更将攻击的接近与猛烈铺述无遗,令人魂飞魄散。主耶稣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毒威胁,而且不仅在他受审判时才受到;参路加福音十一 53 、 54 。但是希伯来经文论到的,不只是 烧荆棘的火 之火焰,更进一步望见其熄灭(见 AV 、 RV 、 RSV 小字, TEV );因为这种火燃起来是很突然,但也很快就烧尽,同样,罪恶的能力虽然凶猛,亦必极其短暂。
我必剿灭他们 ( 10 ~ 12 节)可能应译为:“我将把他们赶回去”(参 NEB 、 TRP )。
14. 这一节完全引自红海边的胜利之歌(出十五 2a ),第 15 、 28 节也是其回声。所以,出埃及的事件可成为神在历史中救赎的典范(林前十 6 、 1l ,直译:“如模型”),而救赎大工则由基督完成(参,路九 31 ,直译:“他的出埃及,就是他将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事”)。
胜利之歌(一一八 15 ~ 18 )
从这里开始,除了王(若他是王的话)的声音之外,还有其他的声音出现。仗是他一个人打的,胜利却由大家来分享。这个胜利(或拯救──是同一个字)其实应是耶和华的,就像在红海的拯救一样。此处再三赞美神的 右手 ,就是摩西之歌的回声,以致让人注意到这一点。
受欢迎的得胜者(一一八 19 ~ 27 )
19 、 20. 殿门前的挑战 。这两节是对句,一句提出挑战,另一句则以挑战来回应,就像第二十四篇。我们的王凭他经苦难而成全的美德,亲自进了义门,这就是我们信心的荣耀;而荣上加荣的则是:祂乃是“为我们”进这门(来二 10 ,九 24 )!
21 ~ 23. 房角的头块石头 538 。这里首度暗示,在围攻的仇敌中( 10 节以下)有 匠人 ,就是以色列人的权贵。在以赛亚的时代,他曾证实,这些人弃绝神的房角石,而“以谎言为避所”(赛二十八 15 、 16 ):新约则清楚指明,这房角石就是基督的预表(太二十一 42 ;罗九 32 、 33 ;弗二 20 ;彼前二 6 以下)。神为祂伸冤而做的 希奇 事,便是复活,参,彼得在使徒行传四 10 、 11 所说之话的含义。
24 ~ 27. 和散那!当称颂! 耶稣的暗示一点也没错(太二十一 42 、 45 ),而民众也自然领会了,所以他们以这段经文的话来迎接祂──第 25 节就是“和散那”的出处( ho^s%i^ `a^nna{~ ,“拯救,祷告!”),第 26 节则是“当称颂”的出处(“……来的人是应当称颂的”) 539 。
在旧约时代,本诗所标示的场合显然是一个节日( 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 24 节),虽有可能是安息日,但是译为 节日的行伍 之字(见下文 27 节的 \cf5 增注 ;和合:祭牲)显示,这是三个朝圣的节期之一:逾越节、五旬节或住棚节。这里也可看出有两群人:那群已在圣殿中的,迎 向伴随 君王而来的一群。 进来 (和合: 来 ) 的,是应当称颂的 是欢迎个人(译注:单数),但 我们……为你们祝福 则是对陪伴他的人而说。
曾参与过这类仪式的人,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这种情况会突然实现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没有预演,不是仪式,然而却带有爆炸的力量。在神所定的那星期,象征和预表都成了实际(参来十 1 ), 坛角 即为十字架,而“节期”(见以下 节日的行伍 之增注 )则应验为“基督为我们的逾越”(林前五 7 , AV ) .
颂荣(一一八 28 、 29 )
第 28 节再度是个人在发言,其内容取自摩西之歌,第 14 节曾引该节前半(参,出十五 2 ),而此处则引其后半(较自由引用)。然后以会众的回应( 29 节)作本诗的结尾,这句叠句与本诗开头的引句相同( 1 节),不过现在却有了新的含义──至少对我们是如此。
增注(一一八 27 )
节日的行伍 所译的单字,意为“节期”或“朝圣筵席”(参,出二十三 14 、 15 )。这里则似乎取其延伸的含义,指筵席的某种特色,或是指礼拜者(参,大部分近代译本),或是指祭牲,如类似的出埃及记二十三 18 之暗示(参 BDB 、 AV 、 RV 、 RP ; RSV 在玛拉基书二 3 译为“你们的祭牲”。亦请参“基督为我们的逾越”,上文曾提及)。
树枝 所译的字是一常见的字,一般的意思是“绳索”(如:诗二 3 ;士十五 13 等);既然“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立刻让人一目了然,这译法应当比“以树枝系住节期的行伍”优先考虑 540 。惟一反对的理由为,按我们所知,祭牲并不是被绑着带到坛角的,虽然在希律的圣殿中,祭坛旁有这类系绳(参德里慈)。但是从介系词 来到 (即“直到”,和合: 到 )看来,“系住”可以视作含“带着……绑着”(有点像第 5 节,那里的希伯来文“把我”未写出,读者可意会。参 G-K 119 gg ,那里提供更多例子)。总而言之,若视之为:“带着祭牲,绑着,到坛角那里”,则困难最少。
538 见导论 , 32 、 33 页。
539 况且,耶稣或许心中也想到下一句话(耶和华……光照了我们, 27 节),因祂接着警告道:“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约十二 35 、 36 )。
540 有人为后者辩论,认为“捆绑”也许是“开始”或“加入”之意(见 Anderson 对该处的讨论):但对于这类表达法,我们惟一的资料只是“加入战争”。更有份量的事实为,犹太人的习俗中(参利二十三 40 ),住棚节时要将柳枝堆在祭坛四周,游行队伍则一边绕行,一边吟诵本诗第 25 节( Mishnah , Suk, 4:5 )──虽然到底这些仪式是何时引进的,并没有人知道。七十土译本及其他古译本,对本处的了解也与 RSV 相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一一八篇
118篇 这是一篇感恩诗,因神的拯救得脱仇敌之手。
1-4节为引言,邀请全民一同称谢,5-18节为个人的感谢(诗人大概是一位君王或他的代表),述说所处苦难与获神拯救的经过。19-29节为王和朝拜的人走近圣殿内院所唱的诗歌。有的学者相信,耶稣和门徒吃逾越节的晚餐时,所唱的或为此诗(太26:30)。
118:2-4 看115:9-11注。
118:5 “宽阔之地”指得获自由(看31:8注)。
118:12 “蜂子围绕”、“烧荆棘的火”都是比喻敌人之多和攻击的厉害,但都为神剿灭。
118:15 “帐棚”指住处。
118:19 从本节可知此诗为进殿的仪式中所唱。王立在进到内院的大门前,唱“给我敞开义门”。“义门”指唯有义人才能进入的门(20节)。
118:22 “匠人所弃的石头”可指诗中所说的王为进侵的异邦的王看不起,当作无用的石头。但也可指以色列为列国看不起。
“房角的头块石头”通指墙基用的大石,置于墙角上,支持全墙。这块为世上的列邦看不起的石头,已成为神藉以色列而建立起的国度的重要基石。耶稣曾引本节和23节说明祂虽为人弃绝,却为神高举,成为人类的救赎主(太21:42;可12:10-11)。使徒们也把这两节用在耶稣身上(徒4:11;弗2:20;彼前2:7)。
118:25-26
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时,群众欢呼“和散那”(“求你拯救”),并称颂祂(“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看《约翰福音》12:13),所用的便是这两节经文。
118:27
献感谢祭的高潮,是把祭牲拴在坛角,准备献上(利7:11-21)。但也有人认为本诗很可能为住棚节所用。“祭牲”的原文hag也可指“节期中行进的行列”,会众手拿树枝绕坛而行,把树枝堆在坛上,故有的译本作“你们要用树枝开始庆节,来到坛前”。
118:28-29 诗人再次赞美神,并劝众人一同赞美(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