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一百二十篇
第 120 篇
诗 120-134 篇 > 这一组诗篇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120-134 篇 这些诗叫作“朝圣诗歌”或“上行之诗”。这是朝着圣殿拔涉(因此是“上行”)献年祭的人唱的诗。每一篇诗歌就是旅程中的“每一步”。第 120 篇是以从遥远的土地上、敌对的环境中的旅行作为开始。第 122 篇勾画了朝圣者到达耶路撒冷的情形。其他的诗歌描写的则是接近圣殿的情形,表现出神各种各样的性格。
诗 120:5-6> 米设与基达在什么地方?诗人为何视住在此处为有祸?
120:5-6 “米设”是在以色列最北部的一个民族;“基达”是最南部的民族。两者都以好战和鲁莽闻名。诗人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他是在为自己远离家乡,被外邦人包围而伤心。
诗 120:7> 有时要胜利不一定是透过争战,求和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益处……
120:7 和睦并不总受欢迎。有些人就是要为他们所相信的而战。战争的荣耀在于赢的希望之中,但总会有一方是要输的。制造和平的荣耀在于产生了两个赢家,这是神的方式,所以我们应小心地,以祷告的心态来作促进和平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二十篇
求主救脱诡诈与争斗(一二○ 1 ~ 7 )
从本诗开始至一三四篇共十五篇诗,称为上行之诗。什么叫上行之诗?大致有几个主要说法:
① 从圣殿妇女院至以色列院共有十五级石阶,他们每上一级唱一首歌。
② 上行这字意思是走上去( go up ),描写以色列民众在三大节期间走上( go up )耶路撒冷之时,在路上合唱之歌。
③ 认为“上行”( go up )这动词形容被掳后从巴比伦归回的情况(拉七 9 译作“起程”),所以认为这些诗集在大回归行动时所唱。
④ 还有一说认为上行是指日晷上升之度数,是希西家王生病将死,祷告蒙救,神使日影退十度,加增了希西家王十五年寿命,希西家因感恩而写了十首诗歌,加上大卫王四首、所罗门王一首而成,目的为记念延长了的十五年的寿命。这十五篇诗分五组,每组三首(每组中必有一首具作者名),次序总是: A . 忧愁苦难,B . 倚靠主,C . 在锡安平安享福。本篇则是每组之A部分,描述忧愁苦难。
希伯来文学常在开头把结论或结果写出,所以诗人在第 1 节就把整件事讲完:急难中求告,祂应允了( 1 )。
诗人所身受的,不是疾病灾害,而是诡诈的舌头、说谎的嘴唇。虽然是柔软的器官,却比剑更锋利,与毒蛇猛兽同居还比与诡诈的人相处好得多( 2 )。
诗人也很确实知道诡诈的人必受到神的惩罚,他们绝对不能逍遥法外( 3 ~ 4 )。
诗人描写自己如处身外邦地方,米设与基达距离以色列极远,是南北两面的外邦地。这些人恨恶和平,喜爱争战。与爱和平的人同住是一大福气;与争斗的人同居乃是咒诅。同住一夜已是危险,长久同居岂非“有祸了”( 5 ~ 7 )。
祈祷 求主助我保守自己的舌头,不出恶言、谗言、诡诈之言,让我多谈论的作为。──《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二十篇 注释
120:1-7 这是一篇感恩诗
「上行之诗」:传统的解释是犹太人往圣殿朝圣时所唱的诗,或是利
未人离开圣殿的妇女院,登上通到以色列院的台阶时所唱诵的诗。
1 引言
诗人多谢神曾经听了他的祈祷。
2-4 复述当时的祷文
2 「嘴唇 ......
舌头」:代表说谎诡诈的恶人。
3
「要给你甚麽」:即「神要怎样对付你」。
4
「罗腾木的炭火」:罗腾木是易燃烧的松木,常用以制炭,比
喻恶人要受灼热炭火的惩罚。
5-7 复述当时的苦况
5 「米设」、
「基达」:代表强悍野蛮的外邦人;诗人在他们当中居住,痛
诗篇第一百二十篇
朝圣诗歌集(一二○ 1-7 )
诗一百一十九篇告诉我们有关朝圣之路的意义。诗篇一百二十至一百卅四篇(共十五篇)被称为 上行之诗 \cs8 ,那即是说往耶路撒冷‘攀登的诗歌’。这些诗歌是由立约子民的成员所唱的。在他们中间,有些人盼望‘登上’位于海拔二千三百尺的耶路撒冷,参加一个立约子民的节期。有些人是朝圣者,他们或已在登山的路上,或者已抵达圣殿前那道大门(参看赛三十 29 )。
因此,这小小的诗歌集是为那些如拉二章一节所称是‘回归( aliyah )’的人的灵修书。这一个名词今天也用在犹太人身上,他们聚集在一起,‘归回’现代的以色列国。而诗一百卅十四篇便成为敬拜者‘登上’朝见上帝的高潮,因为这些诗篇的每一篇都可以有个人化和灵意化的解释,作为虔诚的朝圣者在每一天向天上的城前进时的指引。
战争与和平 。在他走往目的地的途中,这位朝圣者在第一首诗歌中感觉到他必须 求告耶和华 ,寻求祂的帮助,抗拒下流的和 诡诈的人 。他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这位男士或女士,是那种对于任何讨厌的行为都有强烈反应的人。他常常意识到他是不配来到上帝面前。他的思想混乱,混合 兴奋、感到不配和悲痛。‘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是否在向他的舌头发问?抑或是向那些在路途中取笑他的人的舌头说话呢?雅各书提醒我们,舌头是何等难以控制的肢体。这位害羞的人有否转变了,他是否给予了一个嘲讽的回覆,然后他为他所做的事感到羞伒呢?他曾否想到自己是上帝的战士,由他的口中向折磨他的人 射出利箭 ,或是将他燃烧的怒火泼向他们所嘲笑的说话上呢?(罗腾木是用来制造炭,燃烧的时候会产生烈焰。)或许,更有可能的,这不是他的那些外邦邻居曾向他所做的事吗?
米设 是在那处呢?传统来说,它实在在很遥远的地方,因为这是给予在黑海以外,今日被称为格鲁吉亚( Georgia )的地方。或者,这会否是用来代替巴比伦的一个名称,正如在启示录中,巴比伦被用作代替罗马一样呢?此外, 基达 位于耶路撒冷东南面遥远的地方,与米设的方向相反。在那处,住在 帐棚 里的人过 盗贼和抢掠的生活,向一些定居的地方抢劫,然后很快返回沙漠的安全地带。有这一个可能,我们须要这样了解这首诗浓缩的言语:‘无论我流浪……或是定居’, 我与那恨恶和睦的人,许久同住 。
假若我们曾读过一些关于在西伯利亚监狱内生活的描述,我们会何等真诚地同情这位朝圣者。他说: 我愿和睦 。虽然我常常被憎恨所环绕。耶路 撒冷 是 和睦 之城,是我的目标。即使在‘巴比伦’,我也会这样说,我会尝试解释‘和睦’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他们轻视我和干扰我,因为 他们要争战 !他所说的,就是异教徒憎恶 shalom ( 和平 )。他们甚至不知道 shalom 的意思,正如赛四十八章廿二节所说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满有暴力、自私和贪婪。我如何能够向他们解释和睦的意思呢?然而,我们要注意这一点,在希伯来原文完全没有说 我愿和睦 。和睦并不会无缘无故存有:和睦须要由人活出来,在他的生活方式中显示出来。诗人要说的是 我就是和睦 。当所有和平运动的追随者强烈地宣讲他们的观点时,他们会否说同样的话呢?这是新约圣经论及基督所说的。在那处,我们知道祂并不是和睦的教师或是例子;反之,正如保罗所说:‘祂 是 我们的和睦。’(弗二 14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一百二十篇受诽谤而无助的人
一个信徒生命里最痛苦的经历,是成为谎言和诽谤下的受害者。那时,他可在无助中认识到司布真观察所得的真理:“当真理还在准备起行的时候,谎言已可环绕地球一周了。”他很容易感受到极大的羞辱和苦恼。
一二○ 1,2 就是这种急难使诗人在这第一首“上行之诗” 89 奔向耶和华。他的要求是简短、简单和具体的。他希望能脱离仇敌说谎的嘴唇,和异教徒诡诈的舌头,得到拯救。
一二○ 3,4 跟着同样迅速地,他转向一个罪犯,并预告他严厉的惩罚。要向他宣布什麽判决呢?他要接受首席弓箭手射出的利箭。那诡诈的舌头又应受什麽惩罚呢?是否要用肥皂洗干净呢?不,要用灼热的罗腾木的炭火烧灼!这种旷野灌木的根,被用来制造燃烧用的木炭,其强烈的热度最为人知。
一二○ 5 在自怜的一刻里,这位爱好和平的诗人,哀自己被迫留在米设和基达的人中。米设是雅弗的儿子(创一○ 2 ),人皆知道他的後裔成为野蛮、未开化的人。基达是以实玛利的第二个儿子(创二五 13 ), 他的後人也是残酷无情的。《国际标准圣经百科全书》说:“回教系谱学者是沿着基达的分支,追溯穆罕默德出自以实玛利的家系。”
一二○ 6,7 诗人被迫放逐到恨恶和睦之野蛮人中间的日子太久了,那种环境根本不合适他。他寻求和睦共处的努力,竟被新的争战所推倒。
诗人若是活在新约时代,他就会有较好的准备,面对诽谤和争竞,并且较能应付。他会有主耶稣作他的榜样:
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二 23 )
他会晓得彼得的教导:
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 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彼前二 2
0 下)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彼前三 9 )
最後他会听到主耶稣的话说: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 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 11,12 )
诗 篇 120:1
120~134 上 行 之 诗: 这 15 首 诗 称 为 “上 行 之 诗” ( 也 就 是 登 阶 之 诗 ) 。
有 人 认 为 这 个 说 法 是 指 在 亚 哈 斯 王 的 星 状 日 晷 的 台 阶 上, 神 曾 使 其 上 的 日 影 倒 退 十 度, 作 为 他
应 许 给 希 西 家 王 加 增 十 五 年 太 平 王 朝 的 兆 头; 而 这 些 诗 篇 就 是 那 时 收 集 的, 用 于 欢 庆 神 的 应 许 ( 王 下 20:6~10 ; 赛 38:5~8) 。
不 过, 大 多 数 人 都 认 为 “上 行 之 诗” 指 每 年 犹 太 人 “上 到” 耶 路 撒 冷 朝 圣 过 节 期 的 路 上 唱 的 诗 歌。
120:1~7 他 就 应 允 我: 这
首 朝 圣 诗 的 主 题 是, 造 天 地 的 神 时 常 保 护 眷 顾 那 些 信 靠 他 和 他 话 语 的 人。 他 绝 不 允 许 任 何 邪 恶
诗篇 注释
第一二○至一三六篇 朝圣者的赞美诗
也许这是在整卷诗篇中最可爱的一组诗歌。第一二○至一三四篇被称为「上行之诗」,编者没有给予这名称任何解释,我们也不能完全掌握个中的意思。「上行」原文亦作「梯级 / 台阶」(出二十 26 ;王上十 19 ;参王下二十 9 ;摩九 6 );或作从巴比伦「上来的行程;甚至是思想的浮现(结十一 5 )。「台阶」一词在犹太人的传统里,引发他们想象利未人的诗班在希律时代的圣殿中,一边唱歌一边拾级而上,由女院直往以色列院,然而这传统说法却没有声称这诗班仅仅或主要颂唱这些诗歌。在尼赫迈亚记三章 15 节和十二章 17 节中出现的「台阶」,令人推想这些诗歌是在节日中巡行往圣殿的人所唱的,这种理解更为合理。钖安──耶路撒冷──圣殿的主题也支持这解释。
有人扩大这解释,把这组诗篇与从巴比伦被掳归回的路程拉上关系。若单单以以斯拉记中有一次使用这字词,便认为这是从巴比伦归回故土的专有名词,就太欠说服力了。但这理论与被掳归回的意境的确颇为吻合;这组诗篇某些枝节,也很配合被掳归回的题材。
这组诗篇可能是结集成所谓「朝圣者的赞美诗」──一本特别为结伴同行的朝圣者,在每年往锡安的朝圣节日中歌唱所用的诗歌集(出二十三 17 ;参撒上一 3 ;路二 41 )。这组诗篇当然适用于这些场合。每首诗篇也当然有其本身的出处,而且在编入「上行之诗」选集前已被人应用。但现在已很难追查根源,即使做得到,用途也不大。朝圣者的赞美诗是经过很巧妙的编纂,而每一篇诗篇在今天处境下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
「上行之诗」以 5 组诗篇组成,每组各有 3 篇诗篇,另外加上一三五篇及一三六篇。头 4 组(一二○至一三一篇)有以下的特点:每组的第一首诗篇描写痛苦的处境;每组的第二首则强调神的能力,祂保守 / 释放 / 建立 / 给予希望;而每组的第三首则以安全保障为主题:在锡安(一二二,一二五,一二八篇);在神里面(一三一篇)。朝向锡安的方向感与作为朝圣者之赞美诗的性质非常吻合。整套诗集以朝圣者定睛于目标为重点。第一三二至一三四篇是到达时的诗篇──在锡安的方舟,在锡安的团契、在锡安的祝福。朝圣者从一个敌视(一二○篇)、黑暗(「基达」,一二○ 5 ,意思是「黑」)的世界起程,最终进入一个迥然不同的「夜间」(一三四篇),拥有神殿的保障和神的祝福。
第一二○至一二二篇 第一组三部曲:当困难来到时
不同道的人(一二○篇)与危机四伏的处境(一二一篇)威胁着朝圣者,但在耶路撒冷的城垣内可找到平安(一二二篇)。
第一二○篇 众敌围绕下的祷告
诗篇第一百二十篇
第一二○篇 外人
这是十五篇上行之诗(一二○~一三四篇)的头一篇,这组诗的名称,在导论中曾简短讨论过( 57 ~ 58 页)。这些诗歌显然是朝圣者上耶路撒冷圣殿参加节庆时所唱,但并非每一篇都是为此而写。譬如,本诗就完全是讲个人的情形 552 ,当然,对朝圣者而言,它正可以表达那些住在外邦人或仇敌当中的人思乡之情怀。本诗使这一系列从遥远之地开始,是很合宜的,让我们加入这批朝圣者的行伍,与他们一同出发,经过概略的行程架构,于一二二篇抵达耶路撒冷,而于最后几篇看到约柜、祭司及圣殿的仆役,他们昼夜轮班,在神的家中供职。
致命的箭(一二○ 1 ~ 4 )
1 、 2. 人的话语可以令一个人 痛苦 (和合: 急难 ),或译:逼他到“困境”中,这与一一九篇所发现,神的话可以给人自由,或“宽阔”(如:一一九 45 、 96 ),是何等强烈的对比。
这个人没有回嘴。他在此处记下,当他望向一个更美的方向,便从那里得着了轰然的回应 553 。
3 、 4. 简言之,那答覆为:说谎之人的武器虽会伤人,但将被比谎言更有能力的箭所毁,即神真理的 利箭 554 和审判的 炭火 555 。
抽出的剑(一二○ 5 ~ 7 )
这里显明诗人的特殊处境:他住在外邦人中;由此亦可看出这些毁谤者的动机,因他们看不顺眼他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同。这短短的经文,可作“不能同负一轭”的典型说明,光与暗无法相容,不论存多少好意,若是不能改变对方,或令他们降服,就无法解决问题。新约以此来劝诫基督徒,切勿落入两种相反的错误:其一,不可妥协(林后六 14 以下:约壹二 15 以下);另一则为,不可敌视(罗十二 14 ~ 21 )。
增注(一二○ 5 )
米设 和 基达 两地相距很远(前者为极北处的大平原居民,结三十九 1 、 2 ;后者为以色列东南的邻居亚拉伯人),此处放在一起,只能视为代表外邦世界的用词。倘若“我”是指以色列的拟人化,这两个名字就指远近所有的外邦国家,即以色列人被分散之地。否则,若不改动经文 556 ,这两个名字必须解为,诗人用象征的名字来指他所处的外国:就像最远的民族,又像虽为近亲,却难和平相处的亚拉伯人(参创十六 12 ,二十五 13 )。
552 然而,见第 5 节的增注 。
553 第 1 节最自然的翻译,是指一件过去的事:“……我曾呼喊……祂回答了我”,正如大多数的译本。那么,第 2 节就是回忆他的祷告,而第 3 、 4 节则宣告其结果。
554 参诗篇六十四 3 ~ 4 、 7 ~ 8 ,神的箭使毁谤者的舌箭与他们自己作对。
555 罗腾木 的根显然能烧成很好的炭。以 炭 为审判的象征,参,如:诗篇一四○ 10 。
556 有两种修改的意见:( 1 )读作玛撒(创二十五 14 ),而非米设;只差一个希伯来子音;( 2 )视米设为 ma{s%#ke^ qes%et[ (拉弓的人)之简写:参,以实玛利的名声,及他从基达而得的后裔,创世记二十一 20 ;以赛亚书二十一 17 。七十士译本及武加大本都读作动词“伸展”,而不作名词“米设”,这两个字子音相同。──《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一二〇篇
120篇
自本篇至134篇每篇的题注都有“上行之诗”四字。一般认为这些诗是被掳的犹太人从巴比伦回耶路撒冷时在路上所唱的(拉2:1;7:9)。也有人解释,这四个字的原文指登上圣殿的台阶,故又作“登阶之诗”,供圣殿仪式用。不过大多数学者都相信,指的是一年三次往耶路撒冷朝圣之行(看出23:14-17;申16:16;弥4:2)途中唱的歌(看84:5-7)。
这十五篇诗大都以祈祷开始,追忆当年离家在异邦的经历,然后以在圣殿中赞美神结束,而且各诗都表达对神殿宇的浓厚渴慕。
本篇为一首感恩诗,感谢神垂听了祷告(1节),然后追述未获拯救前所遭遇的苦况(5-7节)。诗人求神帮助他(2-4节)。诗中未提朝圣的事,但感恩应是上圣殿还愿的原因。
120:4 “勇士的利箭”:谎言象刀剑伤人(57:4;64:3),所以也以利箭来刑罚他们。
“罗腾木的炭火”:罗腾木是一种耐烧木材,用以制成的木炭,易燃耐烧。诡诈的舌头象火(箴16:27),所以刑罚也是火。
120:5 米设是中东北部的一个民族(创10:2),基达为以实玛利的后裔(创25:13),都是强悍难驯的民。诗人生活其中,痛苦非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