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廿九篇
第 29 篇
诗 29:5-6> 神的声音震破了香柏树,真的吗?是怎样的?
29:5-6 黎巴嫩的香柏树是巨型的树木。它高可达 36 公尺,周长可达 9 公尺,若一个声音就能把它震碎,那一定是神强大的声音。西连是指黑门山。所有可见之物都在神完全掌管之下。
诗 29:10-11> 神的能力,突破了洪水的困阻,也可以突破我生命中的难处吗?
29:10-11 纵观历史我们看到,神通过对自然界所行的无比神迹显示了祂的权柄。例如大洪水(参创 6-9 )。神应许要继续显示自己的全部权柄。保罗敦促我们要理解神的权柄有多大(参弗 1:18-23 )。使基督从死里复活的同一权柄在帮助我们面对日常的问题。当你感到自己软弱和有限的时候,不要失望。要记住神可以给你力量。神控制受造物和使死人复活的权柄也与你同在。──《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廿九篇
神竟眷顾(二十九 1 ~ 11 )
本诗重点在描写神的荣耀与威严。神这方面的性情在雷电交加的大风暴中彰显,那种声音叫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然而如此威荣的神竟选中我们为祂的子民,我们当怎样回应祂呢?
.敬拜的宣召( 1 ~ 2 )──
神的儿子(天使们)被宣召来到神的宝座前,谦卑俯伏在地敬拜,承认祂是荣耀及能力之源,使祂得当得的荣耀,因祂是圣洁威荣的神。
.威严荣耀的神( 3 ~ 10 )──
创造者的声音如雷( 3 ),又如闪电( 7 ),满有能力,盖过了隆隆的怒涛。震撼了精而壮、高而挺的黎巴嫩香柏树;摇动了最北的黎巴嫩山和黑门山(即西连)和最南的旷野;惊动母鹿诞下胎儿,树木落下叶子。无论是天上或地上的,“凡在祂殿中的”都当将荣耀归给祂,以“荣耀”称颂祂。因祂是那位掌管风暴和洪水的王,无论世界如何变动,环境如何的不受我们控制,神仍是王,一切都在祂的掌握中。
.祂竟眷顾我们( 11 )──
如此荣耀的神竟以我们为祂的百姓,是使人惊奇的。我们既属乎祂,祂就赐福给我们,使我们的生活满有力量与平安,这是祂眷顾我们的明证。
思想 既然洪水泛滥的时候,耶和华神仍坐为王,那我们心中还有什么是值得挂虑和担忧的? ──《新旧约辅读》
诗 篇 诗篇 第廿九篇 注释
29:1-11 这是一篇赞美诗
1-2 引言
诗人邀请神的众子同来赞美神。
1
「神的众子」:常指星宿,在这里乃指在天上侍候神的使者。
「能力」:或作「赞美」。
2 「敬拜」:应是「跪拜」。
3-9 赞美的原因
诗人赞美神,因神显出无比威荣,而雷霆 ── 神的声音 ── 就是这
种威荣的一个表记。这段可分为三幕:
第一幕描写神的声音临到大洋( 3-4),
第二幕是神的声音在树林中所产生的效果( 5-6),
第三幕是神的声音在旷野所产生的果效( 7-9)。
6
应作「 使利巴嫩像牛犊一样舞蹈,使西连像小牛一样跳跃」。
「利巴嫩」:以出产木材驰名。
「西连」:是腓尼基人给黑门山的称号。
7
可译作「耶和华的声音放射出火焰」(雷电闪耀)。
9
应作「耶和华的声音震撼橡树,叫树木的叶子剥落」。
10-11 结语
诗人深信这样威荣,且以洪水为宝座的耶和华必永远为王, 也必赐
福给自己的百姓。
这篇诗以「荣耀归神」开始,以「平安归人」结束。
思想问题(第 28, 29篇)
1 有学者认为:诗人的祷告里没有表明他受到任何逼迫,大概他是
在陷於身心或灵性的低潮时向神发出这祈祷。
你若有类似的低潮,怎办?
2 5节的恶人是不认识耶和华的人吗?
3 诗人能心中欢乐,用诗歌颂赞神;这是因为神叫他凡事顺利,毫
无险阻麽?参 13:5; 腓4:12。
4 大自然的现象唤起诗人去敬拜神的威荣。
你居住的地方有那些常见的大自然现象?
诗篇第廿九篇
大自然的主(廿九 1-11 )
这是一首伟大的大自然诗歌。但是正如每一件事物一样,赞美不是对大自然,而必须是对大自然的主。在诗篇第十九篇,我们看见众人如何全然的赞美那一位神性的上帝,因祂在普遍启示中,藉 大自然的奇妙,向人类启示祂自己。但是我们也看见这并不足够,因此作者因那特殊的启示所感动而赞美上帝,那启示是祂藉摩西的律法给予我们的。
这并不惊奇,因为这篇诗篇讲及第一类启示,其他人也应该拥有类似诗篇廿九篇的诗,用以赞美大自然的主。事实上,这里有几个句子,在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迦南诗中也可以找到,这些诗歌也来自摩西和约书亚时代的。
荣耀 !在第一节中找到 上帝的众子 或是 天上的众神 (今日英文版本)这句子并不奇怪,因为这是迦南人如此表达他们自己的方法。在另一方面,虽然诗篇是绝对的一神论,即它们是写成用作赞美唯一的上帝。希伯来人采取了迦南神话的言语,他们能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创造并不是死物这观念。事实上,他们指出,藉 宇宙形成的过程,它本身已唱出赞美上帝的诗歌。我们毋须是科学专家,今日我们也能留意到,我 们曾认为是死物的,实在是活如老虎和老鼠。我们现在知道,要描述生命的微粒子为‘生物有机体’。因此如此描述并不是合适的,这些奇异的元素甚至也以 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 。
风暴,耶和华 的声音当然是风暴的怒吼,是回声响遍山脉的雷声。然而在随后的经文,我们读到 声音 有七次之多,看来是回应在创世记一章中,上帝创造作为的七句说话,但是像创世记一样,诗篇以 大水 而不是 山作为开始,上帝的创造是一致的。正如我们在绪论:诗篇的神学中指出,我们不应该说(如古代希腊哲学所说的)身体 和 灵魂、天 和 地、科学 和 宗教。在创世记一章二节,我们看到希伯来人如何描述在开始时已有的混沌,但是藉 上帝的话,上帝从其中创造秩序和光明。秩序其中一方面是我们今日称为‘大自然的平衡’的。泛滥和火山爆发、火灾和疾病,对我们而言,看来破坏了大自然的秩序。
但是不久后, 耶和华的声音 将大自然中所有的元素再次带回到平衡的状态,因为泛滥、火山爆发、疾病、还有其他的,都只是大水混沌的病态,是上帝未曾废除,是祂容许继续存在的。它被古代人描述为‘地底下的水’(参看出二十 4 )。除此以外,在大水中,怪兽居住在其中。这些代表了他们对混沌惊怕的来源。他(或她!或他们!)被称为 海中怪兽、巨兽 、刺骨或歪曲的蛇类、海龙或是大鱼,像当约拿沉到海洋的底处,直至‘地底下的水’时所遇到的,那里海草缠绕他的头(拿二 5-6 )。古代的人用以描述罪恶力量的意象是何等丰富!但这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无论人类如何去描写这些力量,主仍控制这些和所有混乱的力量。
在诗篇廿八篇,我们看见上帝在 栽种 前先行 拔出 ,也看到祂对整个大自然世界的作为也是如此。所以在本诗中,这作为的一项奇异的计划显明在我们人类的眼前,因为我们看见祂拔起了利巴嫩巨大的香柏树,和用地震、火灾和雪崩,摇动了西连(这是腓尼基对充满力量的黑门山之称号)。
为什么那剥蚀树木的森林大火或飓风会被视为宣告‘荣耀’,我们理应如此叫喊:‘上帝,这是羞耻的事,为什么你要以这方式破坏大自然?’这是因为上帝 坐在 洪水之上,因此大自然能呼喊:‘荣耀!’祂好像君王,管理大自然一切的过程。进化并不纯是大自然的选择和由一点至另一点缓慢的成长。永生的上帝在大自然之上管理 ,因为大自然本身是活的, 好像一种牛犊在利巴嫩山上跳跃 。耶稣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上帝的国,是上帝从痛苦、从忧伤、从洪水和雪崩,甚至更奇异的,从被赦免的罪中创造出来。
所以在第十节,我们看见上帝坐在洪水之上为王, mabbul (创六 17 及创七 17 ),很明显的,在这一个世界中,没有为占星学、鬼神、迷信、和‘晚间撞击的事物’留下余地。事实上,上帝正在拔出、毁坏,然后再创造,每早晨都创造出一些新事物来,正如启示录廿一章五节所宣称:‘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迦南人的诗中的巴力神并不是这样。他们只能说他是至高的一位,但是我们的诗篇称呼祂为 主 ,雅巍,立约的上帝,祂拯救以色列脱离在埃及卑贱奴役生活的‘混沌’,地狱;并且在其中祂生出 shalom ( 平安 ),丰盛的生命──还有,祂是行第二哩路的上帝。祂给予祂立约的子民一些祂自己重新创造的能力,藉此重新创造他们邻舍的生命。因此创造的第七日,也是重新创造的第七日,这重新创造的另一个意思为救赎。
学者们指出,本篇诗好像在耶稣降生时,以天使歌颂‘荣耀归于上帝!’为开始,现在它以宣告‘在地上平安’作为结束。这事实上是以色列上帝的名称(好像在士六 24 一样),祂是 和平之主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二十九篇耶和华的声音
二九 1,2 你曾因天气而抱怨吗?大卫看见雷暴横扫以色列的时候,他心里发出赞美,不是怨言。他呼吁天上的众天军一起来敬拜耶和华,赞赏祂在暴风中所彰显的荣耀能力。
哦,齐来敬拜在圣洁美丽中的耶和华, 向祂屈身,宣扬祂的荣耀;
以顺服作黄金,以谦卑为乳香, 跪拜祂,尊崇祂;耶和华是祂的名。~蒙素
二九 3,4 “耶和华的声音”这措辞使用了七次。似乎大致上指暴风,特别是指雷声。
暴风首先发於地中海,继而向着内陆利巴嫩移动。雷声象连续炮击一样,响彻在大水之上。那是使人敬畏之能力和威严的声音。
二九 5,6 这时利巴嫩的众山被轰击。高耸的香柏树在电击之下被震碎。当暴风象一阵一阵的强风横扫森林的时候,树木有节奏地一浪一浪地歪倒,使利巴嫩的山岭看来象跳跃的牛犊一样,西连山(黑门山)象野牛犊一样。
二九 7,8 闪电向着南方奔驰。加低斯的旷野因大自然猛烈的攻击而震动。
二九 9 大卫看见风暴向着南方逝去的时候,他以三方面的观察概述他对这力量的赞赏。首先,他说耶和华的声音惊动母鹿落胎。天气的变化对将要生产的动物确实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一个科学的事实。
诗人看见树木的树叶被扫落。树木都变得荒凉光秃,只消几分钟的时间,树叶已落个清光了。
跟着,以色列的美歌者告诉我们,凡在神殿中的,都称说“荣耀”!他殿在这里颇明显指整个自然界,特别是被暴风掠过的地区。如利箭的闪电、震动大地的雷声、极速的烈风、森林、旷野——都一起述说神的能力、荣耀和威严。
二九 10 ,11 暴风已过去;耶和华仍在。纵使这地发生巨大变动,包括大洪水, 祂的宝座仍然不动摇。大自然的震动不能影响祂的主权。在生活的各种动荡之中,祂能够赐力量和平安给他的百姓。愿祂乐於这样做!
有些研究圣经的人认为这诗篇是预言一次军事上的暴风,那场暴风在大灾难期间从北方向南推进,狂扫以色列国( 3 ~ 9 节)。在那混乱不安的时期之後,主耶稣基督要来作全地的王,以能力和平安祝福祂地上的子民( 10,11 节)。这种看法值得认真考虑。温尼认为这诗篇描述基督的第二次降临,祂首先出现在哈米吉多顿(启一六 1
6 ),然後一路向着南方的加低斯旷野而去,中心地点是波斯拉(赛六三 1 )。 25 因此,这诗篇是以诗歌的形式,描述那时应已入侵以色列之列国的彻底摧毁。
然而,诗篇总有应用於今天和每一天的教训。神的声音,可在生命的暴风中听见, 也可在生命的阳光中听到。没有任何东西是在祂控制以外的。对於那些认识祂和爱祂的人来说,祂是为我们的好处而使万事互相效力的。艾朗赛说:
诗 篇 29:1
诗篇
注释
第二十九篇 圣洁荣耀的神
畅读本篇,读者大可让诗中伟大庄严的意境浸透洋溢,心领神会其中巍巍的诗意,使我们也不能自已地喊出主的「荣耀」( 9 节)。不过依一般赏诗的惯例,要揣摩领受诗意,也要留意诗的结构和格式。
A 1 ( 1-2 节) 天上的主
B 1 ( 3-9 节) 风云雷电中显威荣
b 1 ( 3-4 节) 大水的狂暴
b 2 ( 5-7 节) 北方的风暴
b 3 ( 8-9 下) 南方的风暴
b 4 ( 9 节下) 「荣耀」的呼声
A 2 ( 10-11 节) 全地的主
第 1-2 节 天上的主 -- 天上敬拜的对象 「神的众子」,地位高超,能力浩大(参伯三十八 7 ),要「将荣耀 …… 归给耶和华」,因祂的「名」和「圣洁」而屈膝「敬拜」。众子尊崇祂是神,而祂所启示出来的属性和至圣的性情,也受到敬拜。
第 3-9 节 风云雷电中显威荣 大水卷起的风暴、能力和威荣( 3-4 节),达到北方(利巴嫩, 5-7 节);风暴的天威也拍打直达南方(加低斯, 8-9 节)。凡认识耶和华的,都要称说祂的「荣耀」( 9 节下)。第 6 节「西连」:黑门山,在利巴嫩的对面,海拔 9,000 英尺( 2,774 米),是全巴勒斯坦至高之处。地上最坚固的岩石地,也在风暴中震撼摇动。第 8 节「加低斯」位处犹大最南端(申一 19 、 46 )。可见全地从这端到那端( 5 、 8 节)都被风暴所覆,即是全地都被风暴所象征的「耶和华的声音」覆盖。第 9 节下有些人只看风暴为风暴,但主所启示的人,却明白它们是彰显神某方面的「荣耀」。感性主义者说:「在花园中,我们与主更亲近」,但圣经确定的启示我们,在飓风狂舞之中,我们更近神的心。
第 10-11 节 全地的主 -- 永世君王的神圣审判 「洪水」:这字词跟创世记六至九章的「洪水」相同,也是原文圣经唯一相同的「洪水」用语。圣洁的主在天上尊贵无匹( 1-2 节),祂在全地也统管为王( 10 节),并审判罪恶。但不是仅此而已(风暴之外的花园也启示神的本性)。祂的「百姓」活在当受审判的世界中,以祂所赐的「力量」和「平安」的祝福来过活──与神和好,在平安里与人相交,也得享身心的平康和福祉。
诗篇第廿九篇
第二十九篇 风暴之上的王
耶和华崇高的尊荣是这篇诗的中心,一开头便是天上的景象,天使向神献上敬拜颂赞;强烈风暴从海上猛然扫来,掠过整个迦南地,再吹入旷野;而雷雨消声之后,是宁静的高潮,耶和华显为世界的审判之王,但却要赐福给祂的百姓。
紧促的反覆,为早期希伯来诗歌的特色之一,如:红海之歌(出十五章)、巴兰之神谕(民二十三,二十四章),及底波拉之歌(士五章)。早期迦南的诗在这方面亦相仿 186 。或许大卫是借用一段古诗,并加以扩充,也可能他特意回到古典格式,令读者忆起赞表神救恩的古老战争颂歌 187 ;无论如何,此诗文词充满原始活力,配上十八次反覆提耶和华之名,与主题非常相称;而本诗的结构则使它毫无单调之虞,因景观能由天上移至地上,风暴行经各种路线,而最后则由狂哮的大自然转成享平安的属神子民。
天上的敬拜(二十九 1 、 2 )
神的众子 是“ ~e{li^m 的众子” 188 。这大概不是像九十七 7 对假神的挑战,而是(根据八十九 5 ~ 7 判断,那里再度出现这用语)对天使的呼召。九十六 7 以下引用了这两节,可是在那儿是泛称人类。真崇拜的两项主要因素,都出现在这呼声中,即 归给 (或“给”)和 敬拜 (或“屈身”),因为前者征召心思──包括“心与手与声”──来宣扬神的伟大,后者征召意志来采用仆人般的谦卑态度。请注意在天使的敬拜中 荣耀 与 圣洁 二词,这正是以赛亚书六 3 撒拉弗赞美的主题,“圣哉”是论神的本质,“荣耀”则指一切从祂发出的。祂身为造物主,荣耀遍满全地,正如撒拉弗所唱,但 耶和华的名所当得的荣耀 ,则是有关祂是怎样一位的启示,藉祂的话语和所成就的事,告诉祂的众仆人。真敬拜就是以爱和赞叹,将这一切向祂回应。 圣洁的妆饰 之翻译完全有可能,不过这词的直译应为“圣洁的光辉”( NEB ;参 AV 、 RV ) 189 。此词也出现于九十六 9 ,一一○ 3 ;历代志上十六 29 ;历代志下二十 21 ;虽然所有出处都可以采用这两种译法,但最后一处较适用“直译”,那里显然是论 神的 圣洁,而不是指人 190 。因此,这里或许应当将此句解为“为 191 (祂)圣洁的光辉敬拜耶和华”。
风暴的路径(二十九 3 ~ 9 )
耶和华的声音 立刻经解释为雷声( 3 节);但这里强调是祂的声音,宣扬祂创造的能力,而不仅是大自然的声音。轰轰的雷声响自海际,超越波涛的怒吼,欢庆耶和华是全权的主,是审判者,第 10 节也支持这一点,显示神足可掌管那似乎最难驯服的(参,九十三 3 以下)。接着,风暴扑向地面,不但展现其威力,也展示其范围,从北方极远的 利巴嫩 和 西连 (黑门山:申三 9 ),横扫远在南方的 加低斯 ( 8 节),就是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下漂流的旷野。第 5 、 6 节可与以赛亚书二 12 以下相较,那里预言,在耶和华的日子, 香柏树 和一切高山峻岭,就是人看为了不起的,到最后都要被折服。每一次神能力的彰显,都令人想起最后的审判,不过在本篇中,最重要的心情是兴奋雀跃,可以从 9c 节的欢呼声中看出。
在这几节中,翻译大有磋商的余地。 分岔 ( 7 节)直译为“劈砍出”,七十士译本此处为“分裂”(参, AV 、 RV )(或是它采用了类似的动词)。这里是描述闪电,也许是藉劈砍时会生的火花为喻,好像用打火石一般;也可能是描绘闪电像叉子般分岔(“分裂”) 192 。顺带提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五旬节(徒二 1 ~ 4 )那日,同样有火、大风和神的声音(虽形式极不相似),而那一天正是犹太经典他勒目( TaImud )所指定,要朗读本篇的节期(参注 187 , 163 页),第 8 、 9 节中, 震动……震动……惊动 等字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动词的一部分,这动词基本上是描述扭动或回旋,或是生产时阵痛的模样,或是舞姿:它生动地描写出旷野沙暴与森林动荡的光景。第 9a 节, RSV (参 JB 、葛利纽)将传统的母音修改(原文没有母音),读成 橡树 ,而非“红母鹿”。这种译法避免了从极其壮观的场面突然转到较隐晦、又不具代表性的情景,而若对这篇诗熟悉的人,或将它神秘化的人,读到这句,难免会感到很困惑。此外,( NEB )对第 9 节第二部分的译法,“使孩子早产”,或许可以讲得通,不过听来颇痛苦 193 ,而这似乎不应当是如此大规模风暴的最高成就。最简明的译法, 树木也脱落净光 ,颇能将高潮持续推进,不至于有突然跌落低潮的现象。
至终的高峰是那回应的呼喊“ 荣耀! ”这是出于谦卑、喜乐和了解的心。由此可见,对有些人而言,风暴不是无意义的突发事件,也不是敌对的力量,而是耶和华的声音,从祂这番作为中我们可以听到。希伯来文(若经文正确的话)还更进一步,不只是 凡 ( all ),直译是“凡所有的”( all of it ),就是包括圣殿中的一切东西。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天上的圣殿;可是地上的殿既是其“形状和影像”,透过其结构和礼仪表达出神的圣洁与荣耀,就应该用比大自然能力的展示更明确的方式,达到这样的目标。而物质盖造之殿所要表达的,更是神对祂活的灵宫的心意,无论是团体或个人(林前三 16 以下,六 19 ),凡属这灵宫的每一部分都应当呼喊:“荣耀!”
地上的救恩(二十九 10 、 11 )
译为 洪水 之字很重要,因为它只在创世记第六至十一章,描述挪亚的洪水时出现过。那次大自然的力量有目的地倾盆而泄,实为最明显的例子。第 10 节动词的时态,强调了局势已定:“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过去式),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现在式)”( JB ;参 RV 、葛利纽) 194 。最后一节可以译为祈祷,像 RSV ,但视为简单未来式可能性更大:“耶和华必赐……,耶和华必赐福……”。因此,本诗的结尾乃表明,神的大能并非徒然彰显其能力,而是祂施行审判(洪水, 10 节)与拯救的工具。德里慈的注解讲得很好:“最后一个字 平安 ,好像彩虹跨越过本篇诗。一开头,本诗显示天开了……;而最后则显示神的子民在地上得胜,在祂可怕的忿怒倾倒时,仍蒙平安之福。起头是 在至高处有荣光 ,结束为 在地上有平安 。”
186 参 W. F. Albright, Yahweh and the Gods
of Canaan ( Athlone Press, 1968 ) , pp.4 ~ 25.
187 七十士译本在诗篇的标题之外,加上一段它对利未记二十三 36 的翻译,暗示本诗用于住棚节,就是纪念经过旷野的旅程。但今日它成为五旬节的诗篇,在新约时代亦可能如此(见第 7 节的注释 )。 Talmud (犹太人所接受之古代律法及遗传)规定在此节期用本诗( Sopherim 18:3 )。
188 ~e{li^m 是 ~e{l 的复数,这字是 ~#lo{hi^m ,神的同义字。 ~#lo{hi^m 指“天使”的用法,见八 5 , 6 的注释 。在一种组合用法中, ~e{l 意为“能力”(创三十一 29 ;申二十八 32 等);因此 AV 、 RV 大胆译为“有能者”。有些抄本多了一子音,七十士译本与武加大译本据此将这字解作“公羊”(参 PBV “将壮公羊带来”)。但从对应的诗篇九十六 7 、 8 看来,这里的 ~e{li^m 和那里的“万族”都是指敬拜者,而非祭物。
189 JB 和 Gelineau 按照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读成“祂的圣院宇”。但这种读法在历代志下二十 21 又不统一,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各不相同,也与 MT 不同。 Weiser (参 Dahood )更臆测为“当祂出现在祂的圣所”。这是根据乌加列文 hdrt ,“梦” = ?“异象” = ?“神显现”──但这一长串的语言炼,衔接处都很脆弱。
190 在历代志下二十 21 ,“将赞美归给至圣的荣光”之结构,回应两句之前的“赞美耶和华”。因此 NEB 将那里译为:“赞美祂至圣的荣光。”
191 此前置词与诗篇一五○ 1 、 2a 相同,见该处注释 。
192 Dahood 认为这里有工具的受格,即“以火矛劈开(香柏树)”。但这结构有乌加列文的证实,却无圣经希伯来文的根据,又需要第 7 节紧跟着第 5 节。
193 G . R. Driver, JTS 32 ( 1931 ) , p.255.
194 看 S. R. Driver, Hebrew Tenses ( Clarendon,
1892 ) , p.91.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二十九篇
29篇
这是一首赞美诗,歌颂神的伟大和全能。可能用于住棚节或庆新年。诗中七次提到“耶和华的声音”,强调神话语的力量;属《诗篇》中最早的诗歌。诗人呼唤天上众军同赞耶和华(1-2节),继之描写神的威严和祂话语的力量(3-9节),末后为神的众民祈求。
29:1 “神的众子”指众天使,他们是神的使者和仆人。
29:3 雷声是神威严的表征。造物听到神的声音所表现的震动,正是神荣耀能力的彰显。“大水”和“水上”都是指大海或泛滥的洪水。祂发声音使大水纳入界限中。
29:5 黎巴嫩的香柏树为树中之王,华美、结实。神发声可震裂香柏树,何况祂自己?
29:6 西连是黑门山的腓尼基名。黎巴嫩和西连都是连绵的群山,在神的声音下,居然如受惊的小牛般跳跃。
29:8 加低斯在巴勒斯坦南方,为沙漠地带。
29:9 “惊动母鹿落胎”亦可译为“使橡树旋舞”。将橡树和“树木”对仗,但不若使怀胎的野兽早产更富形像力。
29:10
神用话语立定天地,将诸水分开,又使天下的水聚在一处,为混沌理出秩序。此处“洪水泛滥”可指创造时的光景(创1:2-10),也可指挪亚时代的大水(创6:17)。
本节和11节说明全能的神要拯救祂的众民。世界虽慌慌不定,但神稳坐其上,赐平安给属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