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六十六篇
第 66 篇
诗 66:5-7> 大能手一指,地动海变干,仰首面向主,心顿生畏敬……
66:5-7 作者想起了神分开红海拯救以色列人的故事。神在那时拯救了以色列人,在今天仍继续拯救祂的百姓。
66:10-12 就像火炼白银一样,试炼能提炼我们的性格,使我们得着更新更深的智慧,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并且教导我们什么是正义。总之,它在帮助我们明白,生命是神给我们的珍爱礼物,不能视为平常。
诗 66:13-15> 如果你帮助我,我定会──这样的想法,挺熟悉的,是吗?
66:13-15 人们有时候同神讨价还价:“你若医治我(或使我跳出这些麻烦),我就在余生中顺服你。”然而在他们缓过气来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又故态复萌。这篇诗的作者向神发了誓言,但他记住了它并准备履行。神总是信守诺言的,并让我们学习祂的榜样。你发了誓就要小心地履行。
诗 66:18> 感恩者心中充满爱和信,自我者常怀怨和恨,我……
66:18 我们必须不断认罪,因为我们不断犯错。真正的认罪是听从神并停止再做错事。大卫向神认罪时祷告说:“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求你阻拦仆人不犯任意妄为的罪。”( 19:12-13 )我们拒绝悔改或保留并喜欢某些罪的话,我们就没法想起自己所犯的每一样罪。但我们的态度必须是向神认罪和顺服。──《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六十六篇
如何向神欢呼(六十六 1 ~ 20 )
本篇诗是以色列民在圣殿敬拜时所唱的一首礼赞曲;第 1 ~ 12 节是合唱,第 13 ~ 20 节是独唱。以色列民如何“向神欢呼”呢?
.藉赞美祂的名( 2 )──神的名表示神的本性与位格,包括祂的自存性、无限性,无量性、全权、全能、永不改变等超越威荣的本质,所以祂配受人的崇敬和赞美。
.藉荣耀祂的奇工( 5 )──神为以色列民彰显了伟大的拯救作为( 6 ~ 7 ),祂在历史中不断显出其作为,从创世开始,神就在时、空、历史等各事物中启示自己,在历史中特别显出祂救恩的作为,就是主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我们已蒙祂所拯救的人也应像诗人一样“称颂我们的神,使人得听赞美祂的声音”( 8 )。
.藉认信祂的信实( 9 ~ 12 )──在人生历程中充满各种试探、试炼,为要试验和熬炼我们有如熬炼银子一般;但神的信实始终如一,他把我们从“流泪谷”领出来,带我们“到丰富之地”。
.藉个人的见证( 13 ~ 20 )──诗人感到为神作见证是向祂欢呼歌颂的一种表示;他见证神是垂听祷告的神,也是赐下慈爱的神。
祈祷 神啊,我知道若我的心注重罪孽,就必不听我的祷告,也不会悦纳我的欢呼歌颂。 ──《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六十六篇 注释
66:1-20 这是一篇团体感恩诗
1-7 引言
诗人用赞美耶和华的歌词作为开场白,内容和一般赞美诗相似。
他首先邀请普世人同来称颂神( 1-4),
因为 为选民作了奇事,又治理着万邦( 5-7)。
2
可作「歌颂他名的荣耀,向他献上荣耀的赞美」。
6
提出神为选民所行的两件神迹:「将海变成乾地」乃指出埃及
过红海一事,而「众民步行过河」则缅怀百姓过约但河入迦南
的奇事。
8-12 诗人代表全国向神感恩
这位诗人可能是国王;他首先邀请百姓称颂神过去在历史上所显出的
伟大作为 ( 6-7),
继而提到神现在仍为他们施行的大能奇事。虽然
神曾试验他们,让他们「经过水火」(遭敌人摧残和苦害),却没有
叫他们国破家亡,且在最紧急的关头搭救他们。
11
「进入网罗」:形容神像一个猎人,使他们掉进网罗。
「把重担放在我们的身上」:可译为「把铁链系在我们的腰上
」。
12
「水火」:即水深火热,指最厉害的危险。
「丰富之地」:古译本作「宽阔之地」,代表脱离苦难。
13-20 诗人为自己所蒙的恩感谢神
他曾遭遇患难(可能和 10-12所提的有关),但神施恩搭救,故他现
在履行在患难中所许的愿,向神献上感恩祭。
15
「香祭」:描写祭牲被焚烧时所发出的香气。
16-19
作者复述自己在困境中神如何垂听了他的祈祷
17
可作「我曾用口向他呼求,用舌头赞美他」。
18
「注重」:有「看重」或「珍惜」的意思。
思想问题(第 65, 66篇)
1 从神恩泽的普及,诗人知道神是远近的人之倚靠( 65:5,
7, 8)。
你尝到神的恩典时,会否盼望未认识 的人转向 而蒙福呢?
2 66篇的作者经历到神答允他的祷告,因而呼吁世人与他一同
感恩。
你最近有否与人分享神在你身上的恩典呢?
3 作者表示他要向神还愿,毫不吝啬的献祭。
你曾否向神许下一些诺言,但却迟迟不愿履行呢?
诗篇第六十六篇
来看──来听(六十六 1-7 )
本诗有何等强烈的‘福音性’意义呢!圣殿的牧者首先说话。他不但邀请已相信的以色列民,也邀请 全地 向上帝发出欢欣的声音。明显地,人,受造之物,不应将他对上帝的赞美锁在心内。他的赞美有宣教的意义。呼喊可以成为对邪恶势力一种攻击的形式。好像一队榄球队能用才智,在比赛开始前,用 高大的 毛利人吓怕对方队伍。我们发现它用在约书亚攻占耶利哥(书六 20 )的事件上。歌颂(或更有好效果的,用乐器伴奏) 祂名的荣耀 。正如诗人继续说:我们会看见,上帝的荣耀与祂的能力相同。这是保罗在他致罗马人的信中所用的等式。我们曾看过,上帝的名是祂本体的实质。
当然,我们不会和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本质。‘没有人可以看见上帝,而可以活下去。’但是我们能知道和能够看见上帝所作的是什么。祂作的事是 可畏 的,因为它们是由祂所完成的,一切的权能都是属于祂的。敌对祂的人会发现祂敌对他们。所以他们假装顺服,或 投降你 。不过愿意向祂顺服的人则欢喜在祂面前‘用他们的脸伏地跪拜’。我们应该注意最后的一个动词,因为希伯来文有几个字解作 敬拜 。此处所描述的是直至今天回教徒祷告时所用的身体方式。他张开祷告的席在地上,跪在上面,然后用他的前额接触面前的地。但是,无论是犹太人或基督徒,都不是用这种方式,可能由于在寒冷和潮湿的欧洲,有更容易的方式来跪拜!当时间过去,情况便会如此,人(甲)站 祷告,或(乙)在地上──但 不是在跪垫上或一个软度适中的坐垫上,像今日普遍人会作的,或是(丙)继续坐在椅上或长凳上。以上三种情形持续至今。当然,对上帝来说,身体的方式并不是重要。庞大的邀请最后用敲打钹乐为结束,方式用 细拉 这一词表示出来。
你们来看上帝所行的 ,并不是‘你们来并且让我们辩论上帝的存在’。我们记得新约圣经中那生下来便瞎眼的人一句简单的呼喊。‘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见了’(约九 25 )。上帝所做的事是引发敬畏的, 可畏的。祂将海变成干地 。以色列民记得逃离埃及的事, 众民徒步过河 。他们记得渡过约但河的事(书四 23 )。但是,在神学上而言,这里河的意思也可以是混沌的水,好像疾病和死亡所显示的权势。直至今日,我们在诗歌中仍持守 这观念:‘还有一条河,那就是约但河,还要渡过一条河’,意思当然是死亡的河。
在那些有危机的历史时刻中, 我们因祂欢喜 ──请记 ,还没有看见祂,没有辩论祂的存在,因为我们都看见上帝所作的事。所以现在我们能有下列三个阶段的信心:(甲)我们能宣告, 上帝用权能治理 ;(乙) 上帝永远治理 ;我们能宣告(丙) 上帝治理万民 。因此,诗人警告说,你这背叛祂治权的人──小心!
训练仆人(六十六 8-12 )
这好信息是为全人类的。诗人邀请异教徒 称颂 或将他们的手放在 我们 (以色列民) 上帝 的头上(我们看过这行动字面的意思,看诗六十三 4 )。那是对异教徒奇异的邀请!他继续说: 上帝使我们 (以色列) 的性命存活 ──为什么? 祂不叫我们的脚动摇 ──为什么?然而以色列民知道为什么,他们已知道答案了。诗人在这里只需要作少许的提示,因为他已在门面提出了答案。
接续的三节经文描述了 经过河流 的意思,就是受上帝的 试验 和 熬炼 。在此处我们必须记得伟大先知所说的熟悉言语,即我们在本诗中看过两次的,上帝是 可畏的 。因此先知们敢一再的宣告,‘我们的上帝是烈火’(例如申四 24 ;赛十 17 ;卅三 14 等)基于此,上帝从火之中向人说话,因为祂自己就是火(出三 2 ;廿四 17 ;申四 12 等)。无怪后来的世代用火焰来描述地狱,因为‘落在永生上帝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十 31 所说的)’,这位上帝,祂的作为是可怕的。
然而火有另一面的意思。一块金属必须经过火炉,熔解了,才能提炼得更好,然后再被做成新的形状。在它未经过火炼之前,虽然它仍然混有杂质,但是它乃是一块珍贵的矿产品,而在其中的杂质必须被烧去(看伯廿三 10 ;赛一 25 ;亚十三 9 ;玛三 2-3 )。在这一切之中,‘福音’的内容是宣告上帝也经历火燃和与祂的子民一同经过洪水(如赛四十三 2 ),一个容易记忆的比喻(但三章)向我们显明这事实。有可能这比喻是在被掳至巴比伦后几个世纪时写成的,目的是用来解释本段经文,和其他如以赛亚书四十三章一至二节的经文。假若这个比喻不能给我们‘好消息’,还有那样能够呢?然后,这段经文以 你却使我们到 (不是‘差遣我们出去’,而是你自己‘引领我们出去’)丰富满足之境况(参看标准修订本第十二节注脚)。最后的一句包括了我们在诗篇廿三篇所找到的观念,在该处里我们见到‘我的福杯满溢’一句,因为这杯已载满了,不能容纳更多了,就好像一块海绵已经涨满了,它已‘满足’了(这是希伯来文的意思);因此,一个人完全的满足了,并且已准备好事奉上帝。
得救的两个步骤(六十六 13-20 )
这里我们必须注意本诗表达了有深度的圣经神学。因此,开始时让我们回想以前遇过的 yesha (阳性格式)和 yeshuah (阴性格式)这两个字,不幸地,标准修订本都以‘救恩’来翻译这两个字(看绪论──立约的上帝 )。 yesha 说明上帝为拯救我们所作的事,正如我们发现诗人在前面所考虑的。上帝曾释放他们,拯救他们,救赎他们,带领他们离开奴隶的境况,进入 丰富 的生活(第 12 节),即是,进到流奶与蜜之地。同样地,今日我们能‘知道’上帝为我们所作的是什么事,祂拯救我们脱离邪恶的力量,无论这些是贪婪,或是欲念,或是酒精或毒品,或只是生命的空虚;祂又赐给我们在祂的宽阔国度中一个位置。因此我们‘知道’ yesha 的意思。然而,在我们上面所引用的经文,赛四十三章一至四节,先知更清楚说明救恩的事情,因为在那里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和宣告她成为祂的子民后,祂仍继续向她说话,用的是亲爱的说话:‘你们是我的……我爱你们’。这因为上帝救赎的活动,在祂 yesha 的行动,尚未完成。例如,我们没有一个人敢胆宣告‘我已被拯救’,然后再与此事无关。我们必须进到‘拯救’他人的行动,必须进到上帝救赎计划的第二步,直至我们能如此行,我们才能拯救自己。在圣经中,一个已被‘救赎’的人,是只有当他或她已接纳整个爱和仁慈的新生活,而生活是上帝自己基本本质的反映。我们记得,在耶稣对彼得说‘你是我们的门徒’后,祂继续用这些话向他挑战:‘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看太十 38-39 ;十六 24-25 )。
保罗在罗马书中解释这篇诗所指的事。在最初十一章,他解释 yesha 的意思,上帝救恩的意思是,它从祂白白的恩典中临到我们。直至那点,他已说明了上帝计划的第一步。然而他开始十二章时,用所以这个词,然后带领我们,他的读者,去发现第二步的基本本质。第二步是用旧约的字 yeshuah 来描述,说明上帝赐给一个人能力,他现在已被‘拯救’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后可以奉献他的身体当作活祭。因为献祭是上帝所拣选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诗人和基督徒也必须分担这行动。在利未记中,写下献祭的神学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保罗把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对普通人的意思详细说出来,它的意义是需要怎样付出,需要照顾他人,带 敌人的唾沬而没有复仇的行 动等等。‘新造的人’要学习生活在上帝的国,在那里,重点不在于从一件事件进到另一事件,而是在于从邪恶生出良善,憎恨生出慈爱这事实,也惟靠那常在上帝心中的十字架的帮助(何十一 8-9 )。当我们跟从上帝的命令,我们发现祂常常与祂的仆人 同在 ,这仆人被装备去服侍世界;因此,当我们必须背起十字架,便发现上帝与我们分担背负这十字架。本诗中讲及的纯金属与‘上帝国’相似,只有当上帝 使我们进入网罗 \cs8 (第 11 节),并且 使人坐车轧我们的头 ,这国才会出现。
因为上帝与‘我’一同经过火炼,‘我’认为对祂所作感恩的回应,没有一样奉献是极重代价的。我们的上帝是不平凡的,祂实在邀请了这个‘我’与祂自己分担救赎这世界的代价。但是同时,祂也带领我们进入 丰富之地 ,在那地方我的福杯满溢。
第 16 至二十节。在这篇诗较前之处,我们听到‘来看上帝所行的’(第 5 节)。现在我们遇到这两个字:‘来听……’。教会常常需要牧养。有些人受了训练,常常用口里的言语来解释上帝 所行 的。然而这里的讲者是他自己的解释者── 我要述说祂为我所行的事 ,事实上,是述及祂如何与我一同经过火炼。
约翰本仁( John Bunyan )在狱中,写了他着名的书丰盛的恩典,他将这几个字传讲给我们后世的人。肯定地属于全人类的他知道一切有关苦难的火。 我的舌头,也称祂为高 ,即是说,我预备 我的故事,准备告诉任何要聆听我的人。当 我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 ;但是,祂 侧耳听了我祷告的声音 。
上帝是应当称颂的 ,虽然我自己留意到罪恶在我心中(虽然我被救赎,我仍是一个罪人),祂选择了 不推却我的祷告,也不叫祂的慈爱离开我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六十六篇来,观看且聆听!
六六 1 ~ 4 在首四节里,诗人呼吁全地一起来歌唱赞美神。那应该是一首欢呼的歌,歌颂他名的尊荣。那赞美的言语必须是荣耀的,因为赞美的主题是荣耀的。这里写下普世敬拜歌的歌词。我们可以把歌词改写如下:
主啊,祢的成就宏大。祢可怕的大能使仇敌在里面前卑屈。到了最後,全地要在里面前屈膝敬拜祢。在各处,人都要歌颂赞美祢的名。
当国度的年代来临,这无疑是人人都喜爱的一首歌曲。
六六 5 ~ 7 “我们”在第 5 至 12 节重复地出现,使我们相信,这是犹太余民在末日传福音的感言,他们邀请列国来思想神为以色列所作的惊人事迹。很快令人想起的是两件最能显示祂能力的可畏的事。祂曾使红海露出一条干的大路。四十年後,当以色列人来到约但河的时候,他们也能不湿脚地横过这河。那时以色列人中迸发何等的欢乐!众民因他们的神而狂喜:祂大能的统治必不终结,祂的眼睛监察列邦。任何人若要背叛这样的一位神,他就是最愚蠢不过的。
六六 8 ~ 12 外邦万民也应当为神奇妙地保守以色列民而称颂 .. 神。诗人连续以不同的象征描述以色列人如下:
受极度的高温熔炼时,象银子被熬炼一样( 10 节)。
被拘禁象进入网罗一样( 11 节上)。
被迫受奴役( 11 节下)。
被卑鄙的人践踏( 12 节上)。
暴露於可怕的危险中,象经过水火一样( 12 节中)。
然而,神不让他们最後被倾覆。祂却使他们到丰富之地——指以色列人在千禧年那超乎想象的繁盛。正如威廉斯说:
虽然撒但和人类不断千方百计要把以色列人完全毁灭,但她的十二个支派却要在千禧年的早晨,出现在锡安山上, 证明第 9 节的真确。他们见证,公正地加诸他们身上的惩罚( 10 ~ 12 节), 完全是出於爱,并且是以智慧来执行的。
六六 13 ~ 15 第 13 至 20 节的“我”显示合唱已经转为独唱。好几位可敬的解经家认为说话的人是主耶稣,即以色列的君王和伟大的大祭司。祂带着燔祭来到神面前,完全献上祂的生命来遵行天父的旨意。祂以赞美还祂的愿,就是祂在危难中所许的愿。这可能指祂自己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或指祂因自己子民受苦而感受到的痛苦,因为“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赛六三 9 )。
我们读到燔祭,读到公羊的献祭,以及公牛和山羊的奉献时,不要按字义来理解; 除非诗人是谈到自己的经历。弥赛亚与祂的子民联合,祂使用这些献祭来象征祂与余民将要进行的敬拜。然而,这也不否定,在将来的国度里,一个改良的献祭制度会重新建立。
六六 16 ~ 19 在第 5 节,诗人邀请读者“来看”,在第 16 节是“来听”。神在历史里所作的工是可以看见的,但祂与诗人心灵的交往只可以听见。弥赛亚邀请所有敬畏神的人来听祂祷告蒙允的见证。祂曾用口求告神和赞扬祂。这是指祂在肉身的时候,“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 (来五 7 ,达秘新译本)。祂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就必不听祂。但祂是没有罪的,因此祂“因他的虔诚”(来五 7 ,达秘新译本) 而蒙垂听和应允。
六六 20 这就激发祂发出结束的赞美说:
神是应当称颂的!
诗 篇 66:5
你 们 来 看 神 所 行 的:一 个 信 徒 团 契 必 须 彰 显 出 圣 灵 的 同 在 和 大 能, 使 他 们 荣 耀 神 并 能 向 世 人 说: “你 们 来 看 神 所 行 的” ( 参 “信 徒 的 属 灵 恩 赐” 一 文 ) 。 神 的 子 民 若 不 能 丰 富 地 彰 显 神 的 权 能, 就 难 以 叫 失 丧 的 人 相 信 基 督 福 音 的 真 理 ( 参 “神 迹” 一 文 ) 。 我 们 还 必 须 在 个 人 的 生 活 中 向 人 见 证 神 在 我 们 生 命 中 不 断 的 眷 顾 (16 节 ) 。
66:18
我 若 心 里 注 重 罪 孽:行 不 义、 贪 享 罪 中 之 乐 的 人, 根 本 不 要 指 望 神 会 应 允 他 们 的 祷 告。 神 要 我 们 脱 离 罪 恶; 只 有 这 样, 他 才 会 像 父 亲 待 儿 子 一 样 回 应 我 们 ( 林 后 6:14~18 ;参 雅 4:3 注; 约 一 3:22 注; 参 “有 功 效 的 祷 告” 一 文 ) 。
诗篇 注释
第六十六篇 祂的恩佑,我的祷求
这首诗歌的韵律节奏,是从「全地」( 1 节)到「我」( 20 节),中间是透过「我们」( 10 节),过程发展却很难解释清楚。诗人是否先献上感恩的祭( 13-15 节),发出见证( 16-20 节),然后以一首诗歌来宣示神与世界( 1-7 节)及子民的关系( 8-12 节)?又或者是百姓因得蒙祂的拯救,欢喜快乐( 12 节),而有人(王?)把他们心底的感受抒发成文呢( 13-20 节)?作诗的背景虽不能肯定,但其信息却是清楚的。
神在历史上为祂子民所作的,乃是祂向全人类发出呼召的根基( 1-7 节)。世人被召唤来观看,如同昔日观看神在红海的作为,然后也同来与神的百姓欢欣快乐,而不是来背叛神( 5-7 节)。神对部分人(以色列人)所作的奇事,也是向全人类的呼召(参林后五 18-19 )。
神今日对付祂子民的方法,必须以祂从前待他们的法则来衡量( 8-12 节)。他们现在所受的大小试炼( 10 节),全是昔日红海事件的写照;他们经过大水,为的是迈进自由的境界( 12 节)。
我们经历忧患,也该视这为见证神的途径。「万民」要来「称颂 …… 神」,因神熬炼人,试验人,使人受伤至深,但最终目的却是要让百姓进入丰富自由之地( 8-12 节)。
人人献上属灵的祭( 13-15 节),作见证( 16-19 节)和赞美( 20 节),才有教会的实际的显出。没有这些人,教会根本就是空壳。
神是以恩典来对待自己的子民,这显于祂的旨意和作为( 10-12 节,原文有个 6 个第二身单数动词)。不过要注意,没有祷告( 17 节)和圣洁( 18 节),便没有祝福( 17 节)。神实在是藉人的祷告,把最上好也是预定给我们的奇妙恩赐加给我们(玛三 1 ;路一 13 )。
第 1-12 节 普世赞美 神子民过去和现在的经历( 1-7 、 8-12 节),使人人都要来敬拜,先是为祂启示的自己( 2 、 4 节,「名」)而敬拜,然后是敬拜祂的作为和得胜的大能( 3 节)。第 5-7 节红海的体验( 6 节)已经是几个世纪前的往事。因此诗中的呼召──「来看」( 5 节)乃是富想象力的语言。然而我们的心神一旦倒流到昔日的情景,就必定同样振奋不已,说:「我们在那里因祂欢喜」( 6 节下),彷佛自己亲临对岸,目睹神得胜的「权能」和令人生畏的结局( 7 节,参出十四 30 、 31 ),以及背叛神的人的惨况。无论如何,神仍在宝座之上( 8-12 节),祂的百姓能分享今日新近的经历:神定意为自己的子民谋福祉( 9 节),直译:「祂命定我们得生命」。祂使人尝苦难,历创伤( 10 节),使人受「试验」,好能提升品格,使人受「熬炼」,好能成圣洁。我们落入人生的网罗,受百劫的苦楚,都是出于祂的( 11-12 节)。「网罗」(人生的困局)、「重担」(压力和焦虑)、「人坐车轧」(被苦待暴虐)、「水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人千端万绪的遭遇,都有父神的手在管理着(约十 29 ;林前十 13 ),就是在神那恩典、权能的手中( 12 节;林后四 16 至五 1 ;启七 9-17 )。
第 13-20 节 个人赞美 诗人有个人的经历,从奉献( 13-15 节)、祷告( 17 节)、「圣洁」( 18 节),以致祷告蒙答应( 19 节),他都有所认识,这些经历成了教会的见证( 16 节)。急难之日( 14 节,参 10-12 节),他口中许愿,现在以「燔祭」( 13 节)──毫无保留的奉献(创二十二 2 、 12 )──还愿。不过许愿并不是跟神讨价还价,而一旦拯救来临,也不是代表神肯接受人的开价和条件,而仅是祂愿垂听怜悯。真诚的祷告要开声讲出我们的缺乏( 17 节,「用口求告」),之后也必定转成赞美( 17 节,「我的舌头」)。更重要的,是存清洁的心来恳求( 18 节)──立定心志不再「注重罪孽」。如此,祈求蒙应允变成赞美( 20 节),活活地证明「他的慈爱」不会「转开我」。
诗篇第六十六篇
第六十六篇 众人的神──多人的神──我的神
这是感恩的诗篇。开始为呼召全地(来看……, 5 节)参观以色列庆祝蒙神救赎的大典,焦点为整体的赞美;然后集中于一个人的感恩,这人将祭物带来,并呼召忠诚信徒( 来听 , 16 节)聆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亦即他们经历的缩影。我们不妨想像这一幕发生于公开的敬拜中,或许在逾越节,或许为另一场胜利的庆典;进行当中,全体的赞美停下来,让这一位敬拜者发言,他站在祭坛前,带着礼物,述说神的眷顾,祂不单顾念全世界、全国,也顾念个人: 我要述说衪为我所行的事 ( 16 节) 283 。
全世界的敬拜(六十六 1 ~ 4 )
神在全宇宙的权能,是应当受称颂,也必会受赞扬的;这个主题在诗篇中并不特别,我们不必翻阅太远,只需看看本诗的前后两篇,便能知晓。
1. 除了神的用词不同之外,这节与称谢诗(一百篇)的开头一模一样。从上下文看,这里的 欢呼 是朝圣者的呼喊,如撒母耳记上十 24 ,那时众民“欢呼”拥戴他们的王。
2. 这一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但却为崇拜中的唱诗立下重要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或关注的事( 2a 节),及应有的品质( 2b 节,参 AV 、 RV “让祂的赞美是荣耀的”; NEB 也类似)。这种荣耀是属乎“心灵与诚实”的。诗篇本身已展示出崇拜的庄严与活力,其特色为:绝不轻视随便,绝不矫揉造作。
3. 圣经一向不修饰拯救的严厉一面,审判总是其中的要素,而神无可驳斥的权能则为其基础。 可畏 一字,见十八 44 的附注脚 。
4. 这里的时态可以作为现在式,但最好视为将来式,如 AV 、 RV 。未来式对于现况比较讲得通:表明这是将会实现的应许。
国家的故事(六十六 5 ~ 7 )
这是刚才所表达末后有盼望的原因。过红海与约但河( 6 节)的经历,证实了神能够拯救祂的百姓,审判悖逆的人( 7 节),并且乐意如此行。这个标记也显示,以色列要成为全地的祝福之呼召仍然成立(参 8 节)。因此,出埃及在旧约(或新约)并不是死的字句:这过去的事件会 永远 ( 7 节)重演,而其模式,就像十字架与复活一样,在神所有的拯救中都会复现。下一段就可以成为例证。
国家的试炼(六十六 8 ~ 12 )
正如前面所言,第 8 节显示出一种确信,即以色列的蒙福攸关全世界,这是亚伯兰曾得着的应许。下一篇中对这点说得更明白。此处论到的灾难可能不是指出埃及,而是最近的事。圣经惯于在一切事中都看见神的手(…………, 9 ~ 12 节),所以受苦就与得救同样有意义,因为苦难是仔细的查验( 试验 , 10 节),也是有益的操练( 熬炼 )。这种经历的效验之一,已经明显可见:承认生命与安定是礼物,而不是权利( 9 节)──即认识神是扶持者;新约在雅各书四 15 还需要将这一课重复一遍。
11 、 12. 在这一连串对灾难的比喻中,译为 痛苦 (和合本作 重担 )的字别处从未出现过,其含义也不确定;但它可能是来自一意为“加压”的字根,与现代人用“压力”作形容的意思接近。以赛亚书四十三 2 也用 水火 的图画,但比本诗更进一步,应许我们在患难中神也 同在 ,就像祂拯救时一样。
宽阔之地 (和合本作 丰富之地 )直译为“饱和”或“溢出”,在二十三 5 ,这字译为“满溢”。若这是原来的经文,意思就在婉转陈明神救恩的丰盛,而二十三篇则是明白直述。但古译本似乎将原文读为“缓刑”,也许那才是正确的 284 。
一人的还愿(六十六 13 ~ 15 )
这一位敬拜者的感恩,竟冠于全国的感恩之上,似乎令人希奇;但与神的作为相较,这并不足为奇。神常关注少数人及卑微者,对祂而言,他们与多数人同样重要;这些人在祂的大会中会找到自己,而非失去自己。
有关还愿,请看二十二 22 ~ 26 的注释;不过这里略有不同,本篇的祭物完全归给神,而不是让敬拜者与朋友分享的那一种。一般的感恩祭,则是宴会的主食,强调相交的喜乐;但燔祭乃表明全然奉献。由此观之,这里的心情是领受管教,而非兴奋的感恩,仿佛献祭者在回想:刚除去的威胁有多严重,而自己所欠的债又有多深。这几节中祭礼的丰富,也显明这一点,藉诗的体裁道出,即使将所规定的一切祭牲献上,也不足表达感恩于万一。
一人的故事(六十六 16 ~ 20 )
这人所说的 来听 ,是向所有信徒而发;可对应以色列向全世界所说的“来看”( 5 节)。从全盘而言,教会主要是为神一次成就的事作见证,呼召人进入祂的国度( 5 ~ 7 节);而就个人的层面来说,每个人都可添加见证,指出神如何不断而亲密的眷顾保守。这双重的见证,平衡地展现救恩在过去与现在、集体与个人当中的工作。
17 、 18. 这两节附带对祷告有两点启发,第一,赞美的必要( 17 节),即使求告十分紧急(如 14 节所示),也不能疏忽。参历代志下二十 12 、 20 、 21 约沙法的榜样。第二,完全真诚的必要, 18 节是典型的表达,而约书亚记七 12 、 13 是典型的例子。
20. 最后的感恩之言,不单是因为祈求得着回答,亦是因为这件事所代表的意义:与神的关系永远坚固;这关系有保证(见十七 6 的注释 ),是个别建立的,而且──既然它有时理当 离开 ──永远是出于恩典的赏赐。
283 发言人也可能是王或领袖,代表百姓说话。但是从这人的见证,以及其他地方所提在众人面前还愿的事(如:四十 9 、 10 ,一一六 14 )看来,本诗较可能是提供给个别信徒在公开献甘心祭时所用。
284 即 r#wa{h]a^ ,而非 r#wa{ya^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六十六篇
66篇 这也是一首赞美诗,感谢神听了祈祷,拯救作者(他可能是一位王)脱离敌人的威胁,也挽救了国运。写诗的背景难确定,或为《撒下》19章所记之事。
全诗分三大段:1,邀请全地的人同来歌颂神(1-7节);2,为全民向神感谢(8-12节);3,为自己感谢神(13-20节)。
66:5-7
诗人忆述神对以色列民的拯救。“将海变成干地”指领以民过红海。“众民步行过河”或指约书亚率以民进迦南过约旦河,更可能指同一事:过红海。神今天拯救全民的大能和当年领他们出埃及时一样。
66:10 苦难的时刻是神对人信心的考验,银子要经过火的熬炼才能去杂质得出纯银,人亦如此。
66:11-12
“网罗”亦作“牢狱”。诗人用“牢狱”、“重担”和“车轧”来比喻苦难。如囚犯入监牢,如俘虏作苦工,如战败之士兵为胜利的战车辗过。这种种水深火热的苦难,都是人到福地须经之路。
66:13-15 诗人履行所许的愿,献上感恩祭。“我”指王自己。“香祭”指馨香火祭,即燔祭(看利1:10-13)。有的译本迳作“公羊的祭”。
66:18
求告神的人若口是心非,仍以犯罪为乐(“注重”有“宝爱”的意思),他与神之间的阻隔决不能跨越,与罪为友的人岂能亲近神?这种人的祷告,神必不听(赛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