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七十二篇
第 72 篇
诗 72:1-2> 今天我们实在需要一些公义正直的领袖。一起为此祈祷,好吗?
72:1-2 什么是我们的领袖所需最重要的素质呢?神希望所有在神之下的领袖都公义正直。试想,如果世界上的领袖们都符合这两条,世界将有多么大的改变啊!让我们为他们的心志祷告吧(参提前 2:1-2 )。
诗 72:12-14> 要照顾有需要的人,真的要吗?我能力有限──你在什么地方缺乏超过穷苦人?这,我……
72:12-14 神照顾有需要的人、受害的人和软弱的人。他们在神眼中非常宝贵。如果神是这样地爱他们,我们又怎能袖手旁观?我们要以神的爱来检查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们是忽视他们的困难,还是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诗 72:17> 人因祂蒙福,是指我主耶稣吧,不知道祂再来时会是……
72:17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登基的时候正是以色列的黄金时代。他建造了辉煌的圣殿,领土也平安无事。这首诗虽由所罗门所作,但提到了弥赛亚即耶稣的统治,所以看起来超出了所罗门的统治范围。弥赛亚的国度“直到地极”( 72:8 ),比任何人的帝国都要大。这将在基督再来并永远掌权的时候实现(参启 11:15 )。当与基督一同作王的时候,我们心里将充满希望。
诗 72:19-20> 72:19-20 第二卷诗篇以“阿们,阿们”结束,诗篇第一卷最后一首诗( 41 篇)也是这样结束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七十二篇
愿父国降临(七十二 1 ~ 20 )
本诗可能是大卫为儿子所罗门登基时的祝祷,它让我们看到神所膏立使用的君王应当怎样治国。这个弥赛亚国度的理想虽然不易实现,但犹太人始终没有放弃这个理想,以赛亚书十一 1 ~ 5 ,六十一及六十二章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国度。当主耶稣在世之时,犹太人所期待的仍是一位执掌政权的“受膏者”(弥赛亚),他们不能想像除了手执兵 权之 君王外,还有谁可以救他们脱离罗马的统治,得享太平。谁知真正的弥赛亚却是一位 和平之 君,要用爱统治万人,祂的国度并且持续至千秋万世。
.在弥赛亚的国度里,地无分疆界,民无分贫富、贵贱、强弱、智愚( 2 、 4 ),一律受到平等和公义的看待。
.在时间上,弥赛亚的统治是永恒的:“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直到万代!”( 5 )“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长存。”( 7 )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治国齐家,兴邦立业,莫不如此。我们虽然不是帝王,无需听政,但待人接物之际,又能否奉此为座右铭呢?
.弥赛亚的国度是万人共仰的,世上各国的人都愿意接受这一个充满和平喜乐的理想国,而神所赐福和使用的弥赛亚君王将会统治全地( 8 ~ 9 ),仇敌也要俯伏下拜( 9 ),远方的王亦将呈献贡物( 11 )。
.作为一位神 祝福的 君王,伸张正义、锄强扶弱、抚慰愁苦受屈的人将会成为他的天职,他将要因此让万国万民得福( 12 ~ 17 )。在君王充满善意和恩慈的统治下,整个世界将会充满感谢和赞美的声音。“颂赞、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柄、大力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启七 12 )
思想 我有没有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之心与神同行? ──《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七十二篇 注释
72:1-20 这是一篇君王诗
1-7 求神把公义赐给王
公义是上古君王必须具有的特质,他要公允地审判国民,才能保障穷
人,使国家安定。
1
本是「神啊,求你将你的公平赐给王,你的公义赐给王子」。
3
「大山小山」:代表全地;诗人表明全地都要结出公义和公正
的果子。
5
多数学者根据古译本译作「愿他的日子像太阳一样长久,像月
亮世世代代永无穷尽」。
6
「已割的草地」:指将要被割的草原;雨水使青草长得茂盛,
促进收成。
7
「义人」:有古卷作「公义」,全节可译作「在他的日子里,
公义必兴盛,和平必发扬,直至月亮消逝」。
8-11 求神使王统治全地
8
「从这海直到那海」:指全世界。
「大河」:指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认为这河位於地的中央,
故由「大河直到地极」也是包括整个地球在内。
9
「住在旷野的」:原指野兽(参赛13:21; 耶50:36),这里大概
是代表敌人;
「 土」:即俯伏在地。
10
「他施和海岛」:代表巴勒斯坦西面各国。
「示巴」:位於亚拉伯半岛南端,即今日的也门国。
「西巴」:是示巴在非洲的殖民地。诗人求神让王掌管全地,
使各国诸君都成为王的臣仆,向王进贡和俯伏。
12-14 指出君王首要的责任
既然王要统治普世,诗人提醒他必要以公平治国,帮助贫困的国民。
13 「贫寒」:即软弱无助。
15-17 诗人祝贺君王
15
「他们要存活」:或作「愿他万寿无疆」。
16 「响动」:原文可解作「富饶」;
整句表示五谷要像利巴嫩的香柏木一样茂盛。
18-20 第二卷的结尾
诗人用一段荣耀颂来结束第二卷。
19
「阿们」:是表示同意和赞许的声明;
两次「阿们」有强调的意思。
思想问题(第 72篇)
「按公义审判」( 72:2)有何意义?
你认为公正的讼裁和公义的伸张在社会上重要麽?
你有否为居高位者及司法者祈求呢?
诗篇第七十二篇
上帝拯救君王!(七十二 1-14 )
诗篇之中有何等大的相异!它所包括的人类经验是何等广阔!第二卷的最后一首诗,正确地将上帝的子民透过他们的君王,终有一天全国能伸展上帝国的盼望带到高潮。这篇诗有所罗门的名字,而不是大 ,因为所罗门大大的扩展和稳固他父亲的治权。有关他的统治,可看列王纪上及下的记载。
此诗最重要强调的是上帝关怀社会的公义,救济贫乏的,压碎逼迫者。计划由上帝的‘儿子’代表上帝执行(撒下七章)。但由于君王是全以色列的头块石头,全体上帝的子民要将爱的神圣计划愿望达成。
使用公义一词,标准修订本隐藏了这个词是众数的事实。当然,公义只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在以色列的君王加冕的节日,一位旁白者祈求上帝赐给君王实 行公义 的能力。如此,这些行动将会在他子民互相关系中创造出公义来。
跟 的祈求是君王可作审判,即是,按公平( tsedoq )管理上帝的子民。这意思是君王要以组织的恩赐,使以色列民成为一个有秩序和公平的社会。
第三节引用了利未记廿六章三至六节。在该处我们读到有关上帝的应许,假若祂的子民能在上帝的管治下愉快的一同生活,大自然的祝福便会随之而来。这整个的平安情况,或更合适的说法;‘健全’,是 shalom 一字的意思,而不是现代‘平安’的意思。所以本节经文表达出一个奇妙的圣经真理。上帝的目的,是自然和人类之间应该有团契的关系,甚至诸山都会帮助人尝试去爱他的邻舍。当然,他的邻舍可能是个穷人。正如耶稣说:‘你们常有贫穷人与你们同在’。他可不一定是经济上的贫穷,却可能是能力、肉体健康,性格的强弱等的贫穷。这些以色列社会中‘落选的人’实在是上帝特别关怀的人。按理地,上帝所膏立的君王(看诗 2 篇)要保证他们得到特别的机会,过 丰盛的生活,没有说及他们是缺乏的。明显地,只有当我们与有需要的人分享我们的爱心和关怀,平安才能成为事实。
今日有多少英国人,当他们唱英国国歌第二段第四行时,自觉到那行字是来自这处呢?我们可以这样问──今日,人是否真的明白该节经文中的祷告,在那处,管治的人应该为 我们伸冤 ,即是各处地方的渣滓案件,因为‘我们’都是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是否认识到这祷告并不是为扩展商业或军事力量,或在诸国中产生影响力?‘上帝拯救君王’的意思,是我们祈求上帝赐给管治者特别的力量和能力,而‘使欺诈的计谋变成愚惑’这句子,是以一种诗体的方式来说‘ 压碎欺压 贫穷和需要者 的人 ’(第 4 节)。
再次,当我们仍讨论国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一句(第 8 节)中,‘治权’这个名词(希伯来文是一个动词),首先由加拿大从钦定译本中取用,作为描述该国是战略的国家。
第五至十四节可爱的诗体反映出古代世界很多国家所用的宫廷方式。但是当以色列从其他国家借来用的时候,她习惯在她所采用的字句上加上自己独特的意义,正如我们在诗篇八十九 36 看到的,以色列民应用这些观念在立约的君王身上,并且是一个特别的方式。经文说及一种临到以色列君王的特别和神性的祝福,是超越我们能应用到任何地方一般的君王。
从前,世界被认为是一个海岛,地由‘海洋’所环绕,‘海洋’原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因此在这里的祷告是,弥赛亚君王可以管治列国,从远自东方至西方的地上‘海岛’。在现代学者使我们明白‘海洋’的意义之前,对于诗人来说,他认为那海是幼法拉底河。但今天我们却发现它是指上帝的河,先从伊甸流出来,再流往全地(创二 10 )。因此,在上帝的帮助下,以色列的君王会成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非常难以致信的,以这些话 向 君王致辞的旁白者会期望他们以字面来解释。那就是为什么在后来的世代认为他是在圣灵的压力下,他才能这样说,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在说一些超过他所能知道的事。可以说,他有历史背后和这加冕行动情景背后的异象。然而我们不是有一幅世界独裁者的图画,好像耶利米时代的尼布甲尼撒。当然尼布甲尼撒使用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特别的称号加在身上,奇怪地,我们有的是一幅仁慈和公义者的图画,他对贫穷和软弱的人,与及那些受压制和饱受暴力的人,充满怜爱和关怀。第十二节的希伯来文用这句话开始,(我宣告) 因为穷乏人呼求的时候,祂要搭救 ;即是说,上帝告诉我们,君王实在对贫穷的人有责任!这位君王事实上可作为沙士比亚在威尼斯的商人( The Merchart of Venice )(第四幕,第一节,第一八四行)所描述的模范:‘仁慈的素质不会受损的,它好像天上降下微微的雨(看第 6 节,那处我们有‘甘霖’),降在下面的地上……’。这是一幅‘我们有恩典的君王(或王后)’的图画。也就是为什么英国人用这几节经文作为理想皇室的描述。
一个宣教的展望(七十二 15-20 )
此处有更多关于将来的异象。这篇诗实在描述一种宣教的盼望。 示 巴的 君王,和示巴 带来礼物。示巴女王是第一位如此行的,她大概于主前九五○年访问所罗门王。但是现在地上的列国已成为自主国,不是属于在耶路撒 冷的 君王,而是属于神性的君王,祂儿子是耶路撒 冷的 君王。这种盼望在主前第十世纪时只能用当时的言语和思想方法表达出来。假若这盼望在主后一九三○年,在欧洲中部被表达出来时,我们可以假设那位旁白者会指向希特拉所梦想的 生命空间 ( Lebensraum )这空间是为他的纳粹青年在他施(这城是你能到达最西面的地方,因为它是在西班牙的西岸)昂首阔步,或是在亚拉伯沙漠,正是将标准修订本第九节注脚所显示可能的意思,或是撒巴,即是,远在西面经往印度的航海路线中。但这都不是,我们在这里有的是后来世代学到称为‘上帝国’的描述。耶稣说:‘它不是属于这世界’。撮要来说,三位君王来向这位温柔和充满怜悯的耶 路撒冷 君王朝贡。我们记得教会如何看这盼望的完成,三位君王来向一位温柔的婴孩君王下拜,他正睡在伯利恒的马槽中。
祂的血在祂眼中看为宝贵 (第 14 节)。我们要记得,对旧约的民众来说,血不只是生命的宝座,它实在是生命本身。当你留意到一个人的血从他的伤口流到泥土上时,你能看见他的生命渐渐的衰败。当在祭坛上献祭时,血首先从尸体中流出,然后肉才献给上帝(利一 5 , 11 等)。这显示血对上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受到暴力苦待而流的血更是 宝贵 。(看启六 9-10 所表达的观念。)我们记得旧约中没有任何字代表‘灵魂’,像东方宗教所表示的意义。但是,或许有关它的观念能从‘血’这个字得到明白。对保罗而言,这一切观念都是那么重要,他将基督的死神学化。
第十五至十七节。我们不能在自然和人之间画一条线。两者都属于上帝的创造;两者都在祂的管治下生产后代;两者都是在祂的治权下 结出果实 。山应该在其顶上长出果子。人类要从 城市结出果实 !因为上帝 祝福这 君王,人民便可以在祂所创造的 体中找到 上帝的祝福,不是一个孤单的个人,而是被救赎团体的成员,就是以色列。
荣归与上帝 !无怪乎这篇诗和卷二的诗篇以一首伟大的荣耀颂作为结束。然而我们必须记得:(甲) 奇妙作为 的意思是指那些只有上帝才能作的行动,神迹的事,证明这位人类的君王实在是弥赛亚的象征;(乙)上帝的荣耀是对人眼睛的彰显,透过信心,知道上帝是如何;这个词讲及祂本体的伟大,所以祂的 荣耀也是奇妙的事 ;(丙)阿们的意思,简单来说是:‘肯定的!我们全心认同’。(看诗二篇)
诗篇的编者在第廿节用‘耶西的儿子,大 的祈祷完毕’这几个字结束他的第二卷。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七十二篇弥赛亚荣耀地作王
本诗篇开始时,似是为一位地上君王所写的祷文,那君王可能是所罗门。但不久, 我们发觉作者的眼光已经超越所罗门,而是展望主耶稣基督作王时的荣耀。对於彼此相争的、疲倦的世界而言,那是一个奇妙的时刻。人类所渴求的黄金时代,到时就要开始。世人的叹息将要静止,平安和昌盛必涌现。
七二 1 在本节,我们听见祷告从神圣的集会上升,那是君王就职的集会。诺克斯译本把这节翻译作:“求你把审判的技巧赐给王;愿王位的继承者象你一样公义。”
本诗篇余下的每一个“他要”或“他必”,在救赎主建立祂辉煌的统治时,都要成为事实。
七二 2 他要按公义审判众民,按公平审判 .. 困苦人。贪污、贿赂和欺压将要停止。审判将要在绝对无私的情况下进行,困苦人不再处於不利的位置。
七二 3 大山要为民丰收平安和昌盛,小山布满公平。在圣经里,大山常用来指当权者。因此,这里的思想可能是,基督国度的臣民,可预期在全地所有的法庭——从最高法院到地方官员——都得到公平和公义。
七二 4 历代以来,贫穷困苦的人都备受欺压、剥削、逼迫,甚至杀害。在千禧年的国度里,王要亲自维护他们。祂要一次而永久有效地解放他们,并且惩罚那些占他们便宜的人。
七二 5,6 只要太阳还存,月亮还在,祂的臣民都要敬重祂,敬畏祂,直到万代。祂的同在是有益和振奋人心的——象雨降在 .. 草地上,如甘霖滋润干涸的田地。
七二 7 祂要成为真正的麦基洗德——公义的王、和平的君。在祂治下,公义得到伸张,全地充满平安,直至月亮不再存留。留意,公义必在和平之前。“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赛三二 17 )借着祂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成的公义作为,祂把平安留给我们。借着祂公义的统治,有一天祂要把平安带给饱受战争蹂躏的世界。
七二 8 大不列颠一向自夸为“日不落大英帝国”。英国的殖民地散布在世界各国之中。但基督的国度是普世的,并不是分散的殖民地,而是包括所有的国家。祂的权柄从一个海伸展到另一个海,并从幼发拉底大河直到地极。
七二 9 旷野上难以管治的游牧民族,最後要在他面前下拜,而他的仇敌必要溃败。舔土意思是被征服镇压,变得卑贱羞耻。
七二 10,11 外邦的君王要前来耶路撒冷进贡,向万王之王献礼物。首先有西班牙的统治者,还有众岛国的首领,跟着看见阿拉伯南部的酋长。机场上冠盖云集,因为所有人都承认祂的治权,并且万国都无一例外地事奉祂。
迈耳说:“富裕的、有思想的、擅长音乐和艺术的君王都已经承认祂,并且还要承认。”
七二 12 ~ 14 我们在这里看见王对穷乏人有格外的怜悯。困苦人、被践踏和战败的人,都有一位大能的拯救者。贫穷必消失,社会的不公义将成为过去。软弱和穷乏人, 将来可以即时来到祂面前,并且肯定得到祂体贴的关怀和即时的行动。祂把他们从不公义和残酷的对待里拯救出来,祂也让世人知道,他们的生命对祂来说是多麽的宝贵。
七二 15 主忠心的臣民要高声呼喊:“愿王万岁!”他们带着感激之情把示巴的金子奉给祂。不断绝的祷告要从世上各处献上给他,众民要从天亮到黄昏都称颂祂。
七二 16 土地是难以形容地肥沃。谷仓和筒仓要堆满五谷。就是从前不曾耕作的地方,如山顶,也有熟透的五谷在田间飘动,稻田随着微风起伏,如利巴嫩的树林。
各城市住满了人,象田野长满青草一样。那是一次极大的人口爆炸,但却不缺乏粮食。
七二 17 他的名要存到永远,永远被爱护和尊崇。他的名声要留传,如日之久。按着神给予亚伯拉罕的应许,世人要因他蒙福,并且万国要称他有福。
七二 18,19 本诗篇以称颂神来结束。主耶稣荣耀地作王,是神的成就。祂带来这些奇妙的改变,因为没有别人可以做到。因此,他荣耀的名被称颂直到永远,他的荣耀充满全地,也是理所当然的。
诗 篇 72:1
1~19 王:根 据 题 注 可 知, 本 诗 是 所 罗 门 做 以 色 列 王 时 的 一 篇 祷 告, 他 求 神 使 他 的 国 度 满 有 公 平、 公 义、 平 安, 并 且 惩 治 邪 恶, 救 拔 贫 穷 受 压 的 人。 因 为 诗 中 多 处 经 节 都 预 表 了 耶 稣 基 督 (8, 11, 17 节; 比 较 赛 11:1~5 ; 60~62 章 ) , 所 以 这 首 诗 也 表 述 了 基 督 做 王、 统 管 世 界 的 美 好 景 象 ( 参 启 20~22 章 ) 。 这 篇 祷 告 类 似 于 新 约 圣 经 所 教 导 我 们 祈 祷: “愿 你 的 国 降 临。 愿 你 的 旨 意 行 在 地 上, 如 同 行 在 天 上” ( 太 6:10) 。 凡 是 盼 望 基 督 做 王 掌 权、 切 慕 他 在 地 上 建 立 公 义 的 信 徒 都 应 当 常 常 用 心 灵 献 上 这 样 的 祷 告 ( 参 启 21:1 注 ) 。
诗篇 注释
第七十二篇 欣然贺祂为王!
除了本篇以外,只有一二七篇的标题题及所罗门。两篇都可能是为他而写的,即是「献给所罗门的诗」──大卫为儿子的祈祷( 20 节)。不过就标题的用词和全篇的内容,这一篇跟所罗门的时代和他的个性十分吻合。在大卫的谱系中,所罗门最有资格自称为「王的儿子」( 1 节);他也曾接受诸王的来朝( 10 节;王上十 1-13 );贡物贡品财富都运来耶路撒冷( 15 节;王上十 22 )。在他治下,国家升平,国势大可象征将来弥赛亚统治全地的威荣。他曾在基遍祷告(王上三 6-9 ),而本诗各方面都合符该祷告中王者的理想。不过作者同时也用上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位地上的人君。诗意当可提醒所罗门身负重任,但惟有弥赛亚能把这伟大的召命完全实现。这篇诗歌结构严谨,分成 4 诗节:
A 1 ( 1-5 节) 眷顾人的君王
B 1 ( 6-8 节) 世界的君王
A 2 ( 11-14 节) 眷顾人的君王
B 2 ( 15-17 节) 普世的祝福
第 1-5 节 祝福与蒙福的结果:君尊的中保 神赋予王管治之才,结果是公义与眷怜,天地蒙福。在其治下,百姓得拯救,且要「敬畏你,直到万代」( 5 节)。第 1 节「判断 …… 公义」:切实执行公义的治理。第 2 节「困苦人」:挫败沮丧,谦卑受辱的人。第 3 节(比对创三 17-19 ,并参摩九 13 )。罪带来的咒诅得到彻底清理,万物便更新,流露出美善和福气。「平安」:完全的福气──与神、与社群和自己的内心和好,充满平安。第 4 节「穷乏」:受剥削的人。
第 6-10 节 福泽飘送四境:王与列王 他的治理贤明,公义与报应互相配合,平安洋溢( 6-7 节),吸引天下归心( 8-10 节;参赛二 2-4 )。第 6 节「雨 …… 已割的草地」:田地必定是芬芳飘逸(林后二 14-16 )。第 7 节「义人要发旺」:社会风气健康,到一个地步行事公义也比较容易(比较摩五 13 ),而公义也必带来奖赏(比较七十三 12-13 )。第 9-10 节连最难驯服的势力(「旷野」)、反对的(「仇敌」)和遥远的权势也都臣服。「他施和海岛」指长程的海上旅程;「示巴和西巴」:在阿拉伯南端最远之处,突出陆路交通的艰巨。海陆两面的描述,是要表达包括全地之意。
第 11-14 节 众民归心 普世来朝进贡( 11 节),乃是因为他管辖的高超( 12 节有「因为」)。释放囚徒,眷顾无助和可怜的,以及救恩和救赎──如同「甘霖」( 6 节)。第 12 节「穷乏人 …… 困苦人」:参 4 及 2 节。「呼求」:参出埃及记二章 24 节。 第 14 节「救赎」:像近亲来担代我们的需要,以我们的需要为祂的需要(参六十九 18 )。
第 15-17 节 为王祝祷 提过王的治理和福气后,这里遂有一个祝祷,求这一切都快快实现。祷告逐步向外延伸,从王到百姓,以致发旺的天地和全世界。当然,眼前的王与将临的王,二者之间大有差距。是否得民心,显于百姓有否为他代祷( 15 节);那些殷切期望的人必定会祷告说:「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二十二 20 )。
第 18-20 节是编者为诗篇第二卷所作的总结(参四十一 13 )。
诗篇第七十二篇
第七十二篇 完全的王
这首光芒万丈的诗篇,在讲英语的基督徒中特别出名,因为有两首美好的诗歌引用它:蒙哥马利( James Montgomery )的“欢呼受膏君”( Hail to the Lord's Anointed ),以及华滋( Issac Watts )的“耶稣作王”( Jesus shall reign )。这两首诗歌都将属地之以色列国转换为基督的国度。新约并没有引用本篇作弥赛亚的诗篇,但这里所描绘的王与其国权,和以赛亚书十一 1 ~ 5 ,及六十至六十二章非常接近,如果这几处是讲论弥赛亚,本诗也应当是。既有这层关系,诗中对宫廷的描述便有深刻含义,否则就只是铺陈其奢华而已。但话说回来,本诗并非纯为异象。既是为王写的诗,它为在位的国王祈祷,并提醒他这一职位的尊贵;但它将王的地位高举到一个地步,超过人所能及(如:形容他的统治无穷无尽),因此暗示惟有弥赛亚才能完全实现,这不但是基督徒的想法,犹太人也如此认为。他尔根在第 1 节的“王”字之前加上“弥赛亚”;有些拉比对本诗的引用,也显出同样的观念:见第 17 节的注脚 。
标题
标题将本诗归于所罗门。 AV 按七十士译本作法,认为这是 为 所罗门写的诗,希伯来原文容许如此解。但这个结构一般只译为大卫“的诗”等,除非这些都应译为“为某人写的” 315 ,这地方亦应视为所有格,像其他诗篇一样。反对所罗门为作者的理由并不强:本诗最后一节为诗篇一卷或几卷的结尾,其中大卫为主要作者,但并非惟一的作者。本诗风格独特,无论它当初是否为所罗门为自己的王权所作的祷告(很可能在他登基的周年纪念时),或是为他儿子所作,本诗看来十分切合当代的情形──以色列在那短时期内为一帝国,也合乎他在基遍所言为王的理想(王上三 6 ~ 9 )。
王的公义(七十二 1 ~ 4 )
王的角色是维护公义,保障穷人,历史强调此点──可惜常是责备未能作到:参耶利米书二十二 15 ~ 17 ,弥赛亚预言也同样注重这点:参以赛亚书十一 4 。第 1 、 2 节中 316 四度提到 ,直指问题的核心。首先,秉公行义被视为神所赐的能力(王上三章所罗门求智慧的祷告,以及以赛亚书十一章对充满圣灵之弥赛亚的预言,都强调这点);第二,甚至穷人也被视为 神的困苦人 ──这个含义深远的观念,最典型的说明在马太福音二十五 35 以下。
公义 ( 1 、 2 、 3 节)是这段开场白的重心,因为在圣经中,这是政府的首要美德,甚至在怜悯之上(那是 12 、 14 节的主题)。摩西的律法清楚讲明这一点,审判时绝对不准偏袒,无论是对穷人(令人吃惊!),或对富人(出二十三 3 、 6 )。
3. 昌盛 (和合本作 平安 ;希伯来文 s%a{lo^m ),是和谐的整体,包括平安( s%a{lo^m 最常见的翻译;参 AV 、 RV 本节) 317 ,这仅次于公义,因为惟在公义的土壤或气候中,平安才会兴旺(这同一顺序见 7 节与以赛亚书三十二 17 )。在本节中( 3 节),公义可从广义而相关的“运作恰当”来解;见二十四 5 的注释 。
王权永存(七十二 5 ~ 7 )
愿他永活 的祷告,是根据七十士译本的读法,但我们的希伯来经文意为“愿人敬畏” 318 。从第 7 节看来,无论那种译法,本段都在讲国度的长存;它所提到 太阳 与 月亮 的年日,几乎成为叠句( 5 、 7 、 17 节)。这句话可以成为十分空洞,如但以理书对王的回话:“愿王万岁!”;然而它也可能意义深远,弥赛亚的预言,以及新约对这类词汇的了解 319 ,都如此表明。
6 、 7. 这一则美丽的譬喻,可能是由“大卫末了的话”中得到的灵感(撒下二十三 1 ~ 7 ),那里形容公义的王对百姓如日头和时雨,带来良好的环境,使一切新事、美事大得兴盛。除了二 9 的“铁杖”之外,王权还有这一面;不过两者是互补的,如第 4 节所示。希伯来文第 7 节中,可看出一项新观点,那里不作 公义 ,而作义人(和合本同),要人注意与公义的王对应的卑微子民;整个社会的 平安 或福祉(见以上 3 节),都系于这些个别臣民的正直之上。参,以赛亚书六十 21 。
无垠的疆界(七十二 8 ~ 11 )
从这海直到那海 似乎是指出埃及记二十三 31 所应许的地界:“从红海直到非利士海(即,到非利士的地中海沿岸),又从旷野直到大河(即,到幼发拉底河, RSV )。但若是如此,第 10 、 11 节则使这地成为以全球为版图之帝国的核心。
9. RSV 将希伯来文修正为 \cs9 他的仇敌 ,是不必要的,经文为“位在旷野的”。
“亚拉伯沙漠的游牧者,
将要向祂屈膝。” 320
虽然“位在旷野的”一字,通常是指动物而非人类,可是并非绝对如此。参七十四 14 ,直译为“给一群人,位在旷野的” 321 。
10. 他施 或许是西班牙的他德塞斯( Tartessus );不论如何,这名字总与远航相连;同样, 海岛 或“沿岸之地”也是地极的同义词:见,如:以赛亚书四十二 10 。
11 、 12. 示巴 和 西巴 似乎是南亚拉伯的相近种族,或是同一名字的不同拼音,若是如此,“和”就有“甚至”的意思(参 NBD 中这两个名字之下的讲解)。示巴的女王是带“礼物”远道而来的诸王之一(王上十 1 以下; 23 节以下),可是本诗越过这类代表礼貌与文化特色的贡物,望向那“比所罗门更大”,毫无保留之朝贡的光景。由此观之,在外邦人皈依的运动刚开始之时,基督的反应为自我献上的决心(约十二 20 以下),而不是像所罗门的自我展示,就更令人瞠目惊奇了。
怜悯的君王(七十二 12 ~ 14 )
所罗门继续讲智慧之言,不过他自己未曾完全做到。他在登基以及献殿时的祷告(王上三 6 以下,八章,如: 38 节以下),显出他羡慕王者能有同情的心肠,也就是他在这里所形容的;可是他百姓的评语却为“他使我们负重轭”。这又与他那伟大的后裔出名之特色相反(太十一 28 以下)。
无穷的福气(七十二 15 ~ 17 )
这里提到许多不同的财富:用人的胆量与技巧得着的 金子 (参,伯二十八 1 以下);藉着爱心祷告得着的天上 祝福 (和合: 称颂 );万物生长 322 ( 山顶 是最贫瘠的地方),城市发达(不是像现代都市高楼云集,而是待用的土地,待部署的防卫);还有,明显是因神的手赐予而来的名声和幸福 323 。第 17 节的用词,与创世记十二章 2 、 3 节给亚伯兰的应许完全相同 324 。
这是个庄严伟大的祷告,为君王也为全国;为领袖也为部属;为 那位 真 君王也为祂国度的实现,“列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里,“列国要在那城的光里行走”(启二十一 24 )。
颂荣与结论(七十二 18 ~ 20 )
这个颂荣是诗篇第二卷(四十二~七十二篇)的结尾,而不是本诗的结尾;可是前面刚展示的全球异象,增添了其色彩,尤其是第 19b 节。
20. 从这节似乎可以看出, 祈祷 一字是诗篇最早收集时的名称。现在希伯来文圣经称之为“赞美”。藉这两个字,诗篇的两大特色流露无遗。
315 见导论Ⅵ . B. , 45 页。
316 第 2 节开头的动词,据其形式较适合译为“祂将审判”,由此引进第 2 ~ 7 节一系列的预言,而不是祷告(参 AV 、 RV )。但大部分译者随从七十士译本,将这些动词译为如 RSV 的表达。第 8 ~ 10 节及 15 ~ 17 节,引进的动词则清楚显示以下为祷告。
317 NEB 在此将两个字译在一起,“平安与昌盛”。
318 七十士译本根据的经文显然是作 ya~@ri^k[ ,“愿他继续”,与 MT 的 yi^ra{u^k[a{ ,“愿他们敬畏”,截然不同。
319 例如:诗篇一一○ 4 ;以西结书三十七 25 ;约翰福音十二 34 ;希伯来书七 24 、 25 。
320 J. Montgomery ,
"Hail to the Lord's Anointed" 。
321 对于七十四 14 的重新诠释,见该处的注释 。
322 译为 茂盛 (但 \cs15 AV 、 RV 小字作“一把”)在旧约中只出现过这一次。 G. R. Driver ( VT I ( 1951 ), 249 页)认为这是一外来语,意为“一块( lot )、一点、一片”;因此,“一处”,即,“丰富”。(参,英语对 lot 的用法)。
323 第 17 节的最后一个字最好译为“有福(快乐)”,如 NEB 。
324 衪的名要存到永远 ,直译为“祂的名能生产”或“祂的名有后裔”。有一种拉比的传统,视此动词( yinno^n ,“生产”)为一专有名词,即以 Yinnon 为弥赛亚的名字之一。虽然这传统人工色彩很强,但由此可肯定本诗被视为弥赛亚的预言。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七十二篇
72篇
这是为大卫在位的一个儿子求告的君王诗(看〈参考资料〉“《诗篇》的种类”条),可能用在国王登基的典礼中,表达全民祝祷新王能按公平、正义治理国家。这也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时代的特色。传统认此诗乃基督为王的描写。
题注说明此诗为“所罗门的诗”,有的认为诗中所说的王是所罗门,有的认为这是大卫为他的儿子所罗门作的祷告。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必为王国早期的作品,诗人远瞩未来而写。诗中描写的远超过所罗门王时代的成就。
72:1 诗人求神赐王喜爱公平和正义的人,为神治理其民。
72:2-7 祈求王的统治有公义,如“甘霖滋润田地”;有繁荣,如月亮长久;国基永固如太阳。
72:8-14
描写王秉公义治理,国势日盛。疆土扩展到神所应许的广大范围(书1:3-4),从红海到地中海,从幼发拉底河到南边的极界,但权柄则广达全球(9-11节)。神的权柄到哪里,王的权柄也到那里。因为“万国都要侍奉他”。这些描写除了指基督,很难得到更满意的解释。
72:9 “住在旷野的”:指住在以色列东边阿拉伯沙漠中的民族。
72:10 以色列西边沿地中海的各国(“他施和海岛的王”),和南阿拉伯及沿非洲海岸的人(“示巴和西巴的王”),都要来朝贡。
他施为地中海极西的海港;示巴即今也门国,在阿拉伯南端。西巴或即古实,在非洲。
72:14 “他们的血在他眼中看为宝贵”是说王会保护他们,让他们生活美好。“血”是生命的象征。
72:15 “示巴的金子要奉给他”:示巴以产纯金著名,此处是说各地都来朝贡。
72:16 “地的山顶上”都可以种五谷,形容土地肥沃。“响动”有富实的意思。谷实肥壮,在风中能如树林摇曳那么响。
72:17 这里重述神赐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诗人的祝福,也是弥赛亚(耶稣基督)的写照。
72:18-19
这两节是荣耀颂。每一卷《诗篇》之末都有(第五卷的最后一篇〔150篇〕,为全部《诗篇》的荣耀颂),是会众对全卷书的回应,而以“阿们”(诚心所愿)作结。
72:20 本节极可能为编辑作的注(参伯31:40)。从较早存在的大卫诗集选出此诗,一并收入《诗篇》中。看〈参考资料〉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