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八十篇
第 80 篇
诗 80:1> 80:1 基路伯是满有能力的天使。
诗 80:3,7,19> 原来人信神后也是要不断“回转”的……
80:3,7,19 作者三次向神呼求:“求你使我们回转”。人在回转之前必须悔改,脱离罪恶。人的悔改包括谦卑自己,归向神,求赦免。当我们归向神的时候,神要帮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包括自己的罪。我们看见了自己的罪,就必须不断地悔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和保持同神的团契。
诗 80:17> “你右边的人”,是指……
80:17 “在你右边的人”指的大概不是弥赛亚,而是以色列,即神在别处称作“头胎”的(参出 4:22 )。诗人此时正在求神恢复对以色列的怜悯,这些选民是神用来将祂的信息带往全世界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八十篇
回转归向神(八十 1 ~ 19 )
本篇可能是北国(以色列)陷落时所写的,作者相信是南国(犹大)一位名叫亚萨的诗人。他目睹北国的人民被掳至亚述,不能再在国中敬拜和亲近神而悲哀叹息。这位诗人对神有很深的体会,他称呼神为“牧者”和“坐在二基路伯上的(主)”。前者表明他相信神是一位慈爱的神,无微不至地爱护自己的子民,好像牧者照顾羊群一样。后者则表明他相信神是圣洁而充满能力的。第 1 节下所说神所坐有“二基路伯”的东西是约柜,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进入迦南前的旷野路程中,以法莲、玛拿西和便雅悯是被安排紧贴约柜后面的支派。因此,“坐在二基路伯上的”神是清楚的说明了诗人对神的能力满有信心,祂将会引领自己的子民离恶从善,化险为夷。
当然,本诗所强调的是“牧者”的信念。假若神是牧者,我们就是祂的羊,面向牧者、跟随祂带领的就会有平安。可惜,我们很多时都像以赛亚所说的:“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赛五十三 6 )惟有回转归向神,我们才有转机,得到更新而充满喜乐的生命。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 6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生命的光。”(约八 12 )
诗人知道以色列人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的悲哀,就是离开正路走上歧途;拒绝光明,陷入黑暗。若不回转,就永远活在罪恶和痛苦之中。因此,他再三的呼求神帮助他们回转( 3 、 7 、 19 )。
祈祷 最慈爱的牧者,求不但赐我们回转的智慧,更赐我们回转的勇气,以致的恩典可以临到我们。 ──《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八十篇 注释
80:1-19 这是一篇团体的祈祷诗
1-3 祈求的内容
诗人求神彰显大能,搭救正受敌人蹂躏的选民。
1
「」:乃指约柜上面的二基路伯,圣经描述耶和华是坐
在基路伯的上面(撒下22:11)。
「发光」:或指起来,迎接挑战。
2
「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代表北国以色列。
3 「发光」:恩待和宠爱的象徵。
4-7 诗人本国的苦况
神向选民发怒,故他们战败,任由敌人宰割。
4
「向你百姓的祷告发怒」:神发怒,故不应允百姓的祷告。
5
「多量出眼泪给他们喝」:指把大杯的汪汪泪水给他们作饮品
,比喻选民的悲惨情况。
8-13 祈求的基础
诗人用葡萄树的比喻,指出神过去如何恩待选民,又问 现在为甚麽
不再次施恩?
8 「葡萄树」:比喻以色列人。
10
「影子遮满了山」:比喻选民占据了应许之地。
11 「大海」:地中海。
「大河」:幼发拉底河。
「长到 ......
大河」:这是以色列国最强盛时的版图。
13
「野猪」:属不洁的动物,比喻选民的敌人。
14-19 结语
诗人再次求神惩罚敌人(毁坏葡萄树者),以及保护 的百姓。
15 「枝子」:原文作「儿子」,
这里大概是指长出的嫩枝,代表神的选民。
16
「他们」:那些摧毁葡萄树的敌人。
17 「你右边的人」:指君王。
「人子」:可能指以色列(参15注)。
思想问题(第 80篇)
1 本篇与 79篇有什麽类似的地方,两篇祈求的内容有何不同?
神向 的子民施管教时, 和 的子民受到什麽影响?
参 79:10; 本篇5-6节。
神今天对犯罪的基督徒或教会施以管教时, 本身会受影响麽?
2 诗人在祷告中不忘为国君祈求(参 17)。
今日教会若发生了问题,你会采袖手旁观、冷语批评的态度抑或
为教会的领袖热切祈求呢?
诗篇第八十篇
以色列的牧者(八十 1-7 )
读这首诗篇,使我们返回一个世纪之前,在主前七二一年之后,当时被称为 约瑟 的地方,包括了 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 和其他在这里没有提及的地方,即所有在北部的支派,都被亚述人迁徙到外地(比较诗七十八 67 )。所以是我们(请注意这个词语)这一 人,被流放在北方,写了这首令人怜悯的诗篇。被掳的人不会甘心忍受上帝以这方法(参看赛五 24-30 )来使用亚述人。他们发出一个容易引起争斗的、恳切的回应。我们听到像诗廿二章这些话:‘我的上帝,为什么……?要到几时呢……?’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的被掳,曾发生过三次,就是在主前七二一年、五九七年和五八七年。因此,形成了一个历史的处境,这处境具有可怕的性质,它迫使人要求一个答案,好像在新约时期耶稣之死的情形一样。
有一个问题,就是人际关系中极复杂的事情,用人的常话来说,就是那含糊不清的历史的相对性。旧约圣经的作者表明上帝很容易处理这些事情,祂将这些一切都编在祂的计划之中。例如,铸铁大概是在主前一四○○年在小亚细亚某处开始。住在那处的赫人首先使用铁作为武器。因为使用这些武器,他们便容易打败那些仍然使用青铜作为武器的敌对力量,因为铁能斩断青铜。后来亚述人承继了赫人。主前八百年,他们已经拥有一支完全以铁为武器的军队。因为有这支军队,他们控制了邻国近两个半世纪;他们又用这支军队横行整个近东的国家,其中包括细小的以色列和犹大。
第一至三节, 第一篇祷告 。这 敏感的人,这被放逐的人,向上帝祷告。这位上帝,就是在诗篇第廿三篇中大所认识的,永生的 牧者 。在创四十八章十五节和四十九章廿四节,他们的祖先约瑟在流荡的日子里,曾如此宣告:上帝一生牧养他。但是在所罗门死后,九二一年南北分裂。虽然以事实而言,以色列在神学名称上仍然是指上帝整个子民(包括南和北),但在政治上而言,只有南国被称为犹大,虽然他们亦容许北部的众支派使用以色列的名称。但是上帝是他们超越的牧者,正如以赛亚(第六章)所发现的,祂被人崇拜,升为至高。以赛亚在他的异象中看见撒拉弗侍奉上帝,这首诗篇却提到 看守约柜(出廿五 18-22 ;参看诗九十九 1 ),这约柜是上帝在摩西的日子赐给祂子民的。
然而,正如一位东方的牧羊人一般会做的,以色列的牧者必须走在祂羊 之前,看顾祂被弃的子民,他们现在是分散在米所波大米的平原上(参看结卅四 11 )。现在,耶稣赞赏地告诉我们,祷告时要竭力仿效那位缠扰不休的寡妇(路十八 1-8 )。正在行使那位贫穷妇人精神的这 ‘我们’,向上帝抛出这个挑战:‘你震动吧!上帝啊 ;打起精神来!只要你向我们发出微笑,我们便可以得救了。’当然,他们在引用民六章廿四至廿六节中亚伦祝福的词句。
第四至七节, 第二篇祷告 。然后,他们告诉上帝,他们的心破碎了,因此, 祂向他们的祷告发怒 。他们宣称,他们的情况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令他们敌对的邻邦 彼此戏笑 。他们的戏笑,当然不是纯粹的欢乐,而是因 以法莲 的困境而高兴。现在,这两篇祷文已被编辑起来,在公共崇拜中使用。第二篇祷文与第一篇一样,以同样的 众回应作为结束。这回应也用在整首诗篇的结尾。
葡萄园的比喻(八十 8-19 )
第八至十三节。对于被掳这件事情,我们不单要得悉事情的真相,也要得到一个神学的解释。这解释可从文中(希伯来文)的未完成时态动词显示出来。意思是所描述的都会在历史中经常发生。
这一段经文的开始便坚决地认为在出埃及这件事情上,上帝救赎的行动是一切随后而来的事情的基础。以赛亚曾经写过一个比喻,描述上帝是修理葡萄园的人,以色列是祂喜爱的葡萄园(赛五 1-7 )。事实上,以色列是种植在上帝的葡萄园中的葡萄。在以赛亚的日子以前,何西亚已称呼以色列为上帝的葡萄树(何十 1 )。后来,耶利米(二 21 )重复这个比喻: 然而,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树 。在七十士译本,这句说话被翻译作‘真葡萄树’。然而,正如上帝在同一节经文中所说, 你向我变为外邦葡萄树的坏枝子 ,一株不是忠于它的根的枝子。以赛亚在他的比喻中更进一步宣告,以色列已变成了‘发恶臭’的葡萄树。上帝的目的,是要使以色列成为祂的工具,给予世界喜乐的酒。但是事实上,以色列已变成了失败的葡萄树。毫无疑问,耶稣在约翰福音用了七十士译本的文字:‘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约十五 1 )这是建基于旧约的比喻。这样看来,耶稣不只是葡萄树的树干,祂与‘你’都是枝子;祂是整株葡萄树,枝子包含在祂里面,就好像以色列曾经是全株葡萄树,连同它所有的枝子和卷须一样。
随 而来的,我们听到了葡萄树的故事。就如以色列扎根于迦南的土地上,在约书亚至士师的时期,它生长和发展。随后在大和所罗门的统治下,经历了在这里所提及的帝国的扩展,当时它从 大海 (地中海) 延伸至大河 (幼发拉底河)。但是,十二至十三节说,外国的军队现在已 抢夺 了那应许之地。
第十四至十九节, 第三篇祷告 。事实上, 回转 这一个词语在其他地方常是指人类的悔改。真是大胆!向上帝发出这样的挑战,同时也是何等大的要求!告诉上帝要悔改,是何等无稽呢!按照希伯来诗歌经常采用的诗体平衡结构,我们注意到 枝子 是有意被用作 葡萄树 的另一个词语。所以,我们可以如此解释:首先,上帝被挑战,离开祂独居的天,下来,为自己而 垂看,眷顾这葡萄园 。换一句话说,要记 祂是无所不在的(或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同时也是超越一切的上帝。希伯来原文(参看标准修订本第 15 节注释)在这里有另外一节经文,我们应该保留: 和眷顾你为自己所培养的儿子 。(参吕振中译本;和合本译文不同)。当然,这是直接参考出四章廿二节和何十一章一节。旧约圣经喜欢用这幻想性的形容词句,藉 一个 训诲 的比喻( mashal )(参看诗七十八 2 ),显示一些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神学解释。
接 ,就是很普遍的希伯来风格,我们有 与你为自己所培养的儿子 平衡的一句: 你为自己所坚固的人子 。这里最后的动词乃指喂养、教育和看顾,使年轻人成长,强壮起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除此以外,在这里 人子 这称号与 你右边的人 这几个字平衡。我们在诗八篇也同样找到, 人 和 人子 实际所指是相同的。我们也曾在皇室诗篇中看过,当君王在锡安山上被加冕时,他是上帝的儿子(如诗二)和坐在上帝右边的人(如诗一一○)。那即是说,他被膏立成为上帝的使者,在世界中完成上帝的旨意。
在这里,我们发现全以色列都预定要具备这‘弥赛亚’的意义。(一)上帝曾抚养祂的儿子以色列,喂养他和使他强健(比较赛五十 4-9 )。(二)上帝曾如此行,目的是要他成为祂右边的人,将拯救带给世界。从其他的诗篇来看,大 成为以色列全体的‘头’,乃是为上帝而做事(如诗一一○),但是在这里却没有讨论。因此,上帝的儿子这一个称号,不单对大适用(撒下七 14 ;诗二 7 ),对上帝整个子民也适用。‘上帝,假若这是真的话,’在被掳期间,我们这 孤单的人说:‘只要你将手放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是你的“右边人”,将永不离开你。只要你将我们真正的生活目标 给回我们 (和合本译作:“救活我们”),我们便会 求告你的名 。’即是说,我们会忠心和顺从地敬拜你。
但是在上帝的智慧里,这种悔改是不能接纳的。上帝知道,以法莲不是真诚的。以法莲没有打算要在被掳时成为上帝受苦的仆人。明显地,以法莲惟独充满 自怜。这诗却道出了葡萄树失败的故事,北方的十个支派,事实上都没有从被掳之地归回。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以西结盼望有一些人会回转,在他们的后裔中有一些人会与被掳的犹太人后裔在一起。这余民接纳他们的选举,顺服上帝的计划(参看结卅七 15-17 )。但是以法莲是不明白祂呼召之意义的人子。当然,我们的作者不会知道,在诗八十篇所找到的一切语言,上帝最终使用在另一位人子身上,就是那位真的葡萄树。祂的来临,还需一大段时间。
会否有这样的情形:上帝食言,并且背弃一些曾与祂立约的人?肯定地,上帝的约是直到永远的。因此,这并不是圣经所说的。我们在新约和旧约圣经所找到的,是一些男人和女人背弃上帝给予他们的约,并不是上帝背弃他们。无论如何,上帝会使那些对祂继续效忠的人,因他们的顺服产生正面的效用;同时,他也会使那些背弃祂的人,产生正面的效用。隐藏在这首诗篇内的信息,也可以在约六章七十至七十一节中找到。假若加略人犹大没有出卖耶稣,使祂钉在十字架上,上帝怎能将救恩带给世界呢?这救恩只能藉 十字架而来,但是出卖祂的人有祸了!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八十篇在神右边的人子
渗透在许多诗篇里的痛苦和叹息,这里也继续出现。首先用羊群的比喻,跟着用葡萄树的比喻,以色列人恳求赦罪和得复兴。
八○ 1 ~ 3 诗人向以色列的牧者发出恳求;神被称为以色列牧者,曾出现在雅各给约瑟的祝福里——“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磐石。”(创四九 24 )祂带领约瑟如领羊群离开埃及,进入迦南。祂在荣耀的云彩里,坐在遮盖至圣所之施恩座的二基路伯上。但这时祂似乎已经离弃以色列,圣所已经被毁,因此诗人向祂祷告,祈求祂在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前面以怜悯和恩慈发出光来。当哥辖人扛抬约柜的时候,在前领着队伍的就是上述三个支派。他们代表所有的以色列人。他们极渴望神施展祂的大能(也许我们说是“伸展祂的肌肉”),到来拯救他们。他们求神把他们从被掳之地复兴起来。只要耶和华神的脸以怜悯光照他们,他们就得着蒙拯救的确据。
八○ 4 ~ 7 以色列人与耶和华万军之神(耶和华以罗欣撒俄巴)之间产生一种大得可怕的距离。祂不但因他们的罪,更因他们的祷告而发怒。祂以眼泪当食物给他们吃, 又多量出眼泪给他们喝。祂使他们成为邻邦 .. 纷争冲突的缘由,他们也在仇敌中成为被作弄的笑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万军之神(以罗欣撒俄巴)以恩典和救恩看顾他们。
八○ 8 ~ 11 神把以色列领出埃及,象挪出一棵葡萄树的嫩枝一样。为了把他们栽种在应许地上,祂赶出了迦南人。正如葡萄园的园主在土地上除草和耕作一样,耶和华也耐心地扶植祂的子民。这移植成功了。葡萄树深深扎根,人口倍增,遍满全地。葡萄树生长繁茂,高过群山,且比香柏树还要佳美。它的卷须一边伸展至地中海,另一边至幼发拉底大河。在所罗门的治下,以色列曾占领远至东面之幼发拉底之地(王上四 21,24 ),但只维持了一段短时期。
八○ 12,13 但後来,神拆毁了祂的保护墙,任由来掠夺的列邦把葡萄摘去。野猪和其它的走兽进来破坏葡萄园——先有埃及、亚述和巴比伦,後期有波斯、希腊和罗马。诗人使用野猪的象征,其实已经超越他的知识范畴,因为多个世纪之後,以色列人被罗马军队蹂躏,而罗马军队的军旗上,正傲慢地展示了野猪的徽号。
八○ 1 4 , 1 5 百姓再次恳求万军之神 .. 回转祝福他们。他们希望祂从天上的堡垒垂看,怜悯眷顾这葡萄树;他们形容这葡萄树为:“你右手所栽的(葡萄树),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有趣的是,《他尔根》把这句翻译为:“至於弥赛亚君王, 就是你为自己所建立的。”在第 15 节,把所栽的和枝子看为以色列,似乎与前文比较一致。两节之後,经文所介绍的才肯定是弥赛亚。
八○ 16 葡萄树已经被入侵的军队砍伐和焚烧。他们因耶和华脸上责备的怒容就灭亡了。
八○ 17,18 “愿你的手扶持你右边的人,就是你为自己所坚固的人子。”神右边的人就是主耶稣基督(诗一一○ 1 ;来一 3 ; 八 1 ;一○ 12 )。人子是基督在福音书里最常用来论自己的称谓。只有当人子坐在适当的位置上,以色列民才得到满足和完全的祝福。以色列从此不再退後堕落。他们得到主的复兴,便要求告耶和华的名。
诗 篇 80:1
1~19 以 色 列 的 牧 者 啊 ! 求 你 留 心 听:在 这 首 代 祷 的 诗 歌 中, 诗 人 祈 求 神 复 兴 以 色 列, 再 一 次 领 他 们 进 入 神 丰 盛 的 赐 福 和 恩 惠 中。
1. 诗 人 生 动 地 描 绘 了 一 群 失 去 了 神 的 保 护、 备 受 外 邦 人 凌 辱 的 百 姓 (12~13 节 ) 。 他 们 以 泪 为 粮, 成 了 人 戏 笑 的 对 象 (5~6 节 ) 。 因 此, 诗 人 存 着 极 谦 卑 的 心, 一 次 又 一 次 呼 求 神 使 他 的 脸 发 光, 再 次 照 亮 恩 待 那 些 存 留 下 来 仍 呼 求 他 名 的 百 姓 (1,3,7,14~15,19 节 ) 。
2. 本 诗 所 表 露 的 情 怀 与 大 复 兴 将 临 前 夕 神 百 姓 的 处 境 和 祈 求 有 相 同 的 特 色。
3. 这 首 诗 也 在 提 醒 所 有 还 没 有 经 历 神 所 应 许 的 丰 盛 生 命、 能 力 和 公 义 的 信 徒: 无 论 个 人 还 是 团 契, 我 们 都 务 要 祈 求 神 以 他 的 大 能 和 怜 悯 复 兴 我 们, 更 新 我 们 的 心 意。
诗篇 注释
第八十篇 笑脸与蹙眉
恳求神亲切接纳之声,贯穿整篇诗篇( 1 、 3 、 7 、 19 节)。神的笑面( 3 节,「使你的脸发光」)和祂的蹙眉( 16 节,「你脸上的怒容」)所作的对比说明这一切。尽管局势非常危险──敌人得意洋洋( 6 节),神愤怒( 4 节)和表面上收回恩典( 8 、 12 节)──唯一的补救是祂的微笑,神的恩宠大有能力,同样地,祂的不悦造成灾难。灾难已经临到北面的众支派──「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古时的「以法莲营」(民二 18 ),即那些与「约瑟」连系的支派。这首诗与七十九篇有不少共通点〔牧者/羊群的主题( 1 节;七十;七十九 13 );神长久的愤怒( 4 节;七十九 5 )和敌人的嗤笑( 6 节,七十九 4 )〕,暗示在七十九篇从巴比伦的犹大国生还者中,找到了一位来自北国的生还者。结果彼此的信息可以互相呼应。
这诗篇有一个重复出现的副歌部分( 3 、 7 、 19 节)。它的迫切性逐渐增强,从起初呼喊:「神啊」( 3 节)变为第 7 节的(直译)「哦,神阿,哦,全能者啊 / 哦,全能啊」和第 19 节的「哦,耶和华阿,哦,神啊,哦,全能啊」。可是,尽管愈来愈迫切,有一件事实维持不变:神脸的转变具有扭转性的力量。因为问题不是他们落入了人的手中──这只是可怕的征状──问题是他们已经跌出了神的恩宠范围之外。所以为着我们所有的失败,我们的补救是要被接纳回到一位面带笑容,与我们和好如初的神身边。第 14 节可能是另一个副歌,进一步将诗篇分段。这节圣经无疑放在正确的位置,但是在神学上,它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的。我们不能归向神( 3 、 7 、 19 节),直至祂首先「回转」,与我们和好( 14 节)。这重大的调整必须在祂那方出现。对于这件事,我们只能恳求。
第 1-2 节 牧人和王 这是一个与约瑟有关的极古老的主题(创四十八 15 ,四十九 22-24 )。「坐在二基路伯上」:基路伯的基座遮掩约柜,是这位看不见的神看不见的宝座,同时亦是主与祂子民的相会处(出二十五 18-22 )。「发出光来」(五十 2 ),诗人不是要求大能力,而是要求祂的亮光驱散因祂的厌弃所带来的黑暗。第 3 、 7 、 19 节「回转」:带领我们回到你身边。「发光」:诗人唯一的要求是神作出改变;但愿蹙眉会变为笑面。
第 4-6 节 陌生的供应者
第 4 节(直译)「哦,耶和华啊,哦,神啊,哦,全能啊」,即祂是救赎者(出三 14-17 ,六 6 ),祂是神,并且祂自己就包含所有可能性和能力。新国际译本把 4 节译为:「你向你百姓的祷告发怒气的烟,要到几时呢」。「烟」象征神的圣洁(出十九 18 )、愤怒(七十四 1 )和与罪人分离(赛六 4-5 )。第 5 节「你」(赛四十五 7 ;摩三 6 )。主使用中间人( 6 节,七十九 1-3 ;赛十 5-15 ),但也同时是一位伟大的中间人。第 6 节「纷争」可能是来自敌人分配战利品时产生的争执。
第 8-13 节 葡萄树的栽培者 正如在畜群中的绵羊一样,植物界的葡萄树需要持久的照料。在这主题下,这诗篇描写救赎、继承( 8-9 节)和繁盛( 10 节)。在大卫和所罗门的统治下,以色列的国土( 11 节)由地中海(「大海」)伸展至幼发拉底河(「大河」),但其后历史不断改变,国土不断收缩,直至在主前 722 年撒玛利亚被亚述灭了,而在主前 586 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灭了。以赛亚书五章 1 至 7 节启示了这片不设防的领土衰落的原因:因为它没有为神结果子,所以没有能力对抗敌人。
第 15-18 节 得力助手 拉结在因生产而将近死时(创三十五 18 ),给她的男婴起名叫便俄尼,「我悲哀的儿子」,但他父亲更改为便雅悯,「我右手的儿子」。就是这样,这篇诗篇的思路完满地归回起点:「便雅悯」( 2 节)在悲哀与失败中向下沉,但是在信心里却宣告,主有位「右边的人」、「人子」( 17 节),他是解决方案。因着他,神的面会再露赞许的笑容。非常贴切地, 15 节继续发展葡萄树的主题,因为(创四十九 22 ;另一个有关约瑟的援引)「儿子」( 15 节,和合本:「枝子」)可指葡萄树树干(正合和合本的译法)。这超越了诗人可以知道的,主更确实看守着祂的葡萄树──子民,直到时候满足(加四 4 ),就是当所盼望的儿子-枝子诞生。祂就是「你右边的人」( 17 节),我们因祂得着新生命( 18 节;约十 10 )和前所未有地接近神(弗二 18 ),并求告祂的「名」。
诗篇第八十篇
第八十篇 主啊,转回!并使我们回转!
这个大声求助的呼喊,似乎不是耶路撒冷沦陷时所发的,而是一个半世纪之前,北国首都撒玛利亚的末日将临时,所发的哀声。“求使我们复原(和合:回转)……”( 3 、 7 、 19 节),这一叠句将本诗的主题再三重复;而冗长的葡萄树比喻,也使本诗独具风貌。这个祷告显示,当时耶路撒冷所受的震撼何等大(本诗属于在圣殿中歌颂的亚萨族),在主前七三四至七二二年间,十二个支派中的十支都被扫除,可以说以色列全家几乎都被除掉,只剩下犹大小小的一块,她的北边不再是姊妹之邦以色列,而是一个新的亚述省份。本诗毫未想到北国与南国间的夙仇,只因众多应许尽皆消灭而痛苦,也为从前的大家庭,如今拆散而伤心。这种一体感,亦可从一件事看出:在悲剧发生后不久,希西家王邀请北国余剩的民,来耶路撒冷守逾越节。可是他却碰了钉子(代下三十 1 、 10 、 11 ),由此可见以色列人如何执迷不悟,这也就是审判不得不临的原因之一,而本诗就是为这样的审判哀恸。
标题
见导论, 56 、 47 、 49 ~ 50 页。七十士译本加上:“关于亚述人的诗”,无论原初标题中是否有这几个字,从本诗内容看来,亦很合适。
遥远的牧者,遮蔽的日头(八十 1 ~ 3 )
祷告本身并不会增加神的知识,但在他的计划中却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所有慷慨激昂的吁请,要神留心看,兴起来,采取行动,就祷告而言都是合宜的,不过这对神愿意拯救的心,却不能增加什么。本篇中这样的诉求很多,请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所倾出的成串命令式。神似乎比较喜欢过分大胆的祷告,而较不中意过分小心的祷告,只要这种大胆不只是耍嘴皮而已(传五 2 ;太六 7 )。我们到祂面前应当像儿子,而不像请愿者。
1. 大半时候王被称为百姓的 牧者 ;参七十八 71 。这个祷告承认,从终极而言,只有一位配接受这个称呼(参,撒下二十四 17 ;结三十四 1 以下)。在为 约瑟 的祝福中(创四十九 24 ),祂也被称为牧者。二十二 3 描绘神“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因为百姓的爱戴即是王的荣耀),在旧约其他地方则见神 坐在 之上 ,他们是至圣所的守护者,也是执行审判的使者(见十八 10 的注释 )。这一切,再加上神耀眼的光辉,构成祂显现的特色,即,神的威严彰显在人面前;本诗所求的,正是这番景象。
2. 这些属拉结后代的支派(创四十六 19 、 20 ),让我们明白了本诗的背景,因为早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多年,他们已不再成为一独立的单位了。因此这个祷告乃是提到这些人的危机与败落,发生于主前第八世纪末期,见本诗注释开头的说明 。只有便雅悯还存留,因为在所罗门王之后国家分裂时,它跟从了犹大。以色列国的首都撒玛利亚,位于以法莲境内,这个强大的支派,连同它的兄弟支派玛拿西,占据了应许之地的中央地带。以色列国与犹大国分立,在圣经中常称之为“以法莲”,尤其是何西阿书;要这个骄傲的支派接受耶路撒冷的帮助,真是难上加难(再参,代下三十 5 ~ 12 )。可是这个祷告显出,耶路撒冷是真挚地关心它,“我们”和“我们的”等词,充分流露出同胞之情 367 。
3. 这个叠句在第 7 、 19 节再度出现,而每一次神的头衔较前一次更形完备。 使我们复原 (和合本: 回转 )的祈求,可有不只一种解释,究竟它仅是求救的呼声,还是有更深的含义,如 AV 、 RV 所译“使我们回转”,尚有辩论的余地。第 18 节所承认的不忠,显示此处除了外在的状况,的确还有属灵的层面;若是这样,这个层面亦当应用于 得救 一字(参,结三十七 23 ),不过在旧约中,这个字却极少具如此丰富的含义。 使 的脸发光 ,这个祈求借用了亚伦的祝福之词(民六 25 ),因此所求的不是第 \cs16 1b 节那令人目眩的光芒,而是仁慈与友爱的光辉。 JB 与 TEV 将其意译为,“使的脸向我们微笑”,以及“向我们显明的爱”(以配合后者对第 2b 节的意译,“向我们显明的能力”),虽然生动、达意,但却是说明而非翻译。
以眼泪为食物(八十 4 ~ 7 )
尽管神的脸会发光(见上段),但就像西乃山一样,还是有其冒烟的黑暗面,故此处用 发怒 一字;参 JB 所译“压抑的怒气” 368 。以色列的牧者( 1 节)没有带他们到青翠草原,也没有给他们满溢的杯,反倒总是给他们 眼泪……眼泪 (参,四十二 3 )。 多量出 一字是特定的量度;大概可以比作“按夸脱(注:四分之一加仑)” 369 ──非常生动的笔法。
6. 讥嘲 ( ma{no^d[ ,和合: 分争 ) MT 为“分争”( ma{d[o^n )。后者也有道理,就像我们所谓“分赃不均”,但前者有利亚译本支持,又与第二行比较接近:它假定这字中的两个子音,在抄写过程中被调换了位置。
7. 此处之叠句,请看第 3 节注释。
遭蹂躏的葡萄树(八十 8 ~ 13 )
这段很可能是主所说:“我是真葡萄树”的主要背景。以色列不过刚要成为这树,祂却就是这树,过去如此,从今到永远依然。其他相关的经文有,以赛亚书五 1 ~ 7 ,其写作时间或许也在这时期,另有以西结书十五章。有可能此比喻的灵感,出自创世记四十九 22 所提,约瑟为“多结果子的枝子”(参 1 节)。
8 ~ 11. 这则简洁优美的寓言,将以色列的故事从出埃及、征服迦南、定居讲起,直达到大卫与所罗门时代扩张的颠峰期 370 。其中所带出的奇妙,即这树虽小,影子却能遮满 诸山 与 佳美的香柏树 \cs8 。不过,这是否也暗示出其中有不协调之处,就如另一则葡萄树的比喻,它离弃了结果子的职守,而妄想管理其他诸树(士九 12 、 13 )?
12. 对这个 为何 的答覆,在以赛亚书五 1 ~ 7 ,就是一篇情况雷同的诗歌中,已经清楚赐给了犹太人。那无法回答的问题并不是这个,而是以赛亚书五 \cs16 4 的“为何(和合:怎么倒……)?”。
13. 371 所有会动的 (和合: 走兽 )一语,是一个希伯来字 zi^z ,可能意为“成群的昆虫”(参 NEB ),也可能指田野中的小动物。在五十 11 ,它与“空中(和合:山中)的飞鸟”并列。以色列再无保护,人将它任意掠夺( 12b 节),随口吞吃( 13b 节),还有一些可怕的仇敌( 13a 节),把剩下的都糟踏尽净。参雅歌二 15 ;以赛亚书五十六 9 、 10 。
最后的呼求(八十 14 ~ 19 )
14. 求 回转 与一再重复的祷告,“求使我们回转”(或“使我们复原”, RSV ;见第 3 节的注释 )相配,使本节成为第 3 、 9 与 19 节叠句的变化句。这句话越过神拯救的能力,就是这几节中所表达的,而去探索其背后的怜悯情怀,就是神的动机。 眷顾 一语,见八 4 的注释 。
15. 此处诉求的目标,不仅是神的怜悯,也是祂的信实,因为种这株葡萄树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参所提神的 右手 ,即祂能力全然的运用;又参第 8 、 9 节。祂绝不会起初大费周章,后来却兴趣索然。
但本节还有第二行, RSV 及其他译本武断地将其挪为小字(但 TEV 没有这样作)。 RV 将它译为:“和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希伯来文:儿子)”。“儿子”一字 372 ,用在此处指葡萄树的嫩枝,在第 17b 节却升格了,那一行把这里的思想又往前带动一步。此处它仅将比喻继续,而强调所栽种之树的成长,就如第 9b ~ 11 节。
17. 这里从第 15 节选用两个辞,并加以强化。 的右手 (和合: 右边 )在此意味尊荣之处(参一一○ 1 ),而“儿子”则成了 人之子 (和合: 人子 )。这句话似具弥赛亚意味,但从上下文看,应当先是指以色列人,他们为神“头生的儿子” 373 ,在人类当中具尊荣地位。另有其他经文显示,以色列的呼召逐渐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惟有祂才能成全:即那位真葡萄树与人子。
18. 转身退后 (和合: 退后 )与第 14 节的“回转”不是同一个字,而是与五十三 3 形容背道的动词有关:“他们都退后”。连接词 这样 (或“然后”)表明,惟有神的手( 17 节)才能翻转局面 374 ,亦惟有祂的生命气息( 18b 节)才能使信心复苏。
19. 于是本诗以叠句作结束(见第 3 节注释 ),内容则最充实,因为加上了 耶和华 之名,又因着前面回顾的历史,及再三强调之神的呼召与恩典,以致内涵更形丰富。
367 另一可能为,这乃是这些支派的难民中,虔诚人的祷告。即使如此,它会出现在亚萨诗集中,也显示出以色列人的这种合一感。
368 NEB 的“抗拒”,是根据一利亚文字根:“要刚强”而来,意即,不屈服。参 G. R. Driver, HTR 29 ( 1936 );第 186 、 187 页。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必要把“烟”换掉,虽然这个动词的主体通常是神的忿怒,而非神本身。参十八 8 的注释 。
369 准确的译法为“用第三”:这显然是一种标准大小的容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无法得知其细节。它出现于以赛亚书四十 12 。
370 海 与 河 ( 11 节),见七十二 8 的注释 。
371 ya`ar ,“森林”,这字的中间子音,在 MT 被悬于该行之上,以显示这是全诗篇最中央的一个字母:这个例子足证马所拉经文抄写时所要求的精准。同样,利未记十一 42 的希伯来文 waw ,“肚子”,也被视为五经最中央的字母。详见 C. D. Ginsburg, Introduction to the Hebrew Bible ( Trinitarian
Bible Society, 1897 ) , p. 69.
372 这个字创世记四十九 22 用作“枝子”:见以上第 8 ~ 13 节的注释 。他尔根(旧约亚兰文注释)视之为弥赛亚的头衔,而意译为“弥赛亚王”。这种解释,见第 \cs15 17 节的注释 。
373 出埃及记四 22 , RV 。亦参导论(Ⅳ:“弥赛亚的盼望” ), 26 页以下。
374 NEB 将这想法颠倒过来,删掉开头的连接词,并将动词译为过去式:“我们未曾回转……,因此赐我们新生命……。”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八十篇
80篇
这是一篇为国祈祷诗,国土为敌人侵入,求神拯救。写诗背景为北国已亡于亚述(王下17:1-6),其人民多有逃来南国。故在殿中祈祷时,北国的人民(由以法莲、便雅悯、玛拿西代表)也参加(2节)。一同求神赦罪,复兴民族。
全诗分四段。3、7、19节为副歌:1,求神象当年在旷野一样领导其民(1-3节);2,哀诉受神刑罚的苦痛(4-7节);3,用葡萄树的比喻说明国家过去和现在的处境(8-16节);4,求神复兴以色列国(17-19节)。
80:1
“约瑟”指北国,因北国两个大支派以法莲和玛拿西都从约瑟而出。本篇虽为全民的祈祷,但重心显然放在为北国祈祷上。“坐在二基路伯上的”指神。约柜之上置有两个基路伯,是神的座位(撒下6:2)。
80:2
以色列王国在所罗门死后分裂为二。犹大与西缅成为犹大国,其余十个支派构成北国以色列。便雅悯属北国,但其地与耶路撒冷接壤,故有部分土地在南国势力下(以后仍称南国,不在失落的十支派之内)。此处以三支派代表整个北国。会众求神象当日领以民入迦南一样,率领北国向敌人进军。
80:4 “向你百姓的祷告发怒”指不听他们的祈求。
80:5 当年在旷野以民有天上的粮吃和磐石出的水饮,现在以眼泪当食物和水,比喻苦痛成了生活的极大部分。
80:8-11 以色列比喻为神从埃及移植到迦南的“葡萄树”,枝叶扶疏,其版图在所罗门王时代,西到地中海(“大海”),北到幼发拉底河(“大河”)。
80:12-13 “折毁…篱笆”指国家没有了防御的力量,任由敌人蹂躏。“野猪”、“走兽”比喻敌人。
80:15 “枝子”亦作“子”,指以色列。诗人求神保护以色列。
80:17
“你右边的人”:可能指犹大国的王,为神所膏立,坐在神右边尊贵的地位。这王也是国家前途希望所系。但从15节来看,“右边的人”和“人子”都可指全民(包括南、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