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十五章
赛 15:1> 摩押覆亡的原因是什么?
15:1 摩押在死海以东。摩押人是罗得大女儿同他乱伦而得的后裔(参创 19:31-38 )。摩押一直是以色列的敌人,他们压迫以色列并侵占他们的土地(参士 3:12-14 ),跟扫罗打仗(参撒上 14:47 ),也跟大卫打仗(参撒下 8:2 , 11-12 )。因他们曾虐待以色列,摩押会受到惩罚。──《灵修版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十五章
为摩押悲哀(十五 1 ~ 9 )
继亚述及巴比伦之后,先知的预言论及摩押。
.摩押与以色列:摩押人的祖先与以色列人有远亲的关系,在圣经中亦有交代。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与他的大女儿乱伦,生了摩押,成为摩押人的始袓(参创十九 36 ~ 37 )。因此,这位于犹大东面的邻国摩押,比较上与犹大有较密切关系,不像亚述和巴比伦。可是历代以来,摩押与犹大敌对,彼此为仇。
.摩押的倾亡:摩押也逃避不了神的审判。“一夜之间”表示敌人的攻击迅速,他们无招架之力;“变为荒废,归于无有”,显示毁灭的程度。经文中没有清楚说明侵犯者是谁,因从逃亡的方向来看,敌人的攻击是从北而南下,故此神所使用的器皿是亚述的军队,如前数章所提到的一样。在摩押中将有极大的悲哀、哭泣( 2 ~ 4 、 8 )。
.先知为摩押悲哀:这段经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先知没有幸灾乐祸的心态。从人的角度而言,摩押是犹大历来的对头,他们现今败亡,实无足惜之处;或者有爱国之士会认为值得高兴一番。可是以赛亚先知却动了怜悯的心肠:“我心为摩押悲哀”( 5 )。这句话是何等美丽,先知胸怀何等宽广。我们对别人的遭遇,甚至对那些与我们作对的人所遭遇的不幸,有没有怜恤同情的心肠?
祈祷 求主教导我能与哀哭的人同哭。 ──《新旧约辅读》
以赛亚书简介 以赛亚书 第十五章 注释
15-1:-16:14 预言摩押的覆亡
摩押位於死海东部,居民是罗得的後裔(参创 19:36-38),与以色列
人有亲属关系。耶 48:29-38与本段的预言(除16:1-5)相似
, 可供参
考。在体裁方面,本段属挽歌。
1-9 摩押人为了国家覆亡大大痛哭
摩押人突然面对灾难,主要的城市变为荒废,全国一片哀声。他们虽
逃难异乡,但仇敌仍不放过他们。
1
「亚珥」:原文字根为「城」,或许指首都,位於亚嫩河以南
。
「基珥」:为摩押南部的主要保障。本节意指整个国家突然间
(「一夜之间」)陷落。
2-4
这里地名的列举,是由亚嫩河附近的底本开始,向北数去,直
至北界的雅杂。
「巴益」:学者多译作「房子」,可能指庙宇。
「高处」:是露天的邱坛。
「摩押人因 ......
哀号」:可译作「摩押人在 ...... 哀号」。
「头上光秃、胡须剃净」、「腰束麻布」(3):哀恸的表现。
4 「摩押......
喊嚷」:连勇敢的士兵也哭起来。
5-7
摩押的难民带着财物远走他方,在西南面越境而逃。
5
「琐珥」:在死海之东南端,昔日摩押的始祖罗得曾由所多玛
逃难至此。
「伊基拉、施利施亚」:可译作「三岁大的牝牛」,形容摩押
如牝牛般,未负轭前不受制於人,现在设法摆脱临到他身上的
苦难。
「鲁希坡」、
「何罗念」与「宁林」:均在摩押西南部山丘地带。
6
「宁林的水」:此河流经之地向以植物繁茂见称,如今这河流
显然被敌人堵塞,两岸植物枯乾。
7
「柳树河」:位於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深谷。
8 「以基莲」:在死海北端。
「比珥以琳」:位於摩押南界。先知提到南北两边界,藉此描
写哀声遍传。
9
「底们」:有学者认为在南方;有学者则认为先知将底本一名
的字根稍改,变了底们,读音与「血」近,取其双关意。如此
,近底本的亚嫩河便是「底们的水」,战争的屠杀使河水充满
了血。
「我」:指神。
讲道材料
以赛亚书第十五至十六章
摩押的哀歌(Ⅰ)(十五 1- 十六 14 )
本段豫言的作者表现了对摩押人厄运的极大同青。这里没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第十五章是篇真正的哀歌,不像十四章那般嘲弄巴比伦;而是像‘我心腹为摩押哀鸣如琴’的痛苦呼喊(十六 11 ;参十五 5 ;五十六 9 ),使这篇‘论摩押的默示’与别不同。耶利米书四十八章也是相同的例子,重复了一些同样的字眼,而其结论根本就是一篇盼望的豫言。解经家便引用此处作为证据,支持以色列的先知是较邻国的先知优越。例如摩押人聘请先知巴兰去咒诅以色列人(即使他发现自己没法完成任务,民廿二至廿四章),而这里一名以色列的先知竟会为摩押的苦难哀哭。但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表达反摩押的激烈情绪,正如有关他们名字来源的故事(创十九 30-37 ),以及大 对待摩押战俘的事迹(撒下八 2 )申命记廿三章三节,特别指出他们不可入耶和华的会;而以赛亚书其他提及摩押的地方(十一 14 ;廿五 10 ),都怀有敌意。所以我们可以假设这些神谕反映了某时期,当摩押的苦难是如此深沉,以致以色列人也为他们一洒同情之泪。另外对他们疆界主权的尊重(申二 8-9 ),及对摩押人路得的温柔接待(得一至四章;太一 5 ),都是指向同一方向的事情。但无论如何,在一连串论及外邦国家的神谕中,包括了此段摩押的哀歌,令这些猛烈攻击的豫言,转化为对上帝管治世界其他地方的命运,作出较为有深度思想的诠释。
这里形容的灾难,很难确定它等同于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它看来不像是犹大的失败。有些经文(王下三 21-24 ;代下二十 22-23 )描述了一次犹大的胜利,但如果犹大为其所战胜的军事对手而哀哭,这便有点奇怪。摩押人像耶路撒冷一样,因 向亚述人进贡,便逃脱了主前七○一年西拿基立的毁灭。但是,当代的亚述史记却记载了一桩战败在入侵者手上的事,这些敌人可能来自南方或东方(正如十一 14 与结廿五 8-11 的豫言)。在十五章一至四节所载的地名,描述了一条从南方来的路线,圣经中曾数次提及这种突袭,例如在基甸传说中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士六至八章);示巴人向约伯的家产的进袭(伯一 13-15 )无论上帝拣选什么作为祂怒气的杖,都是极其厉害的。
这篇哀歌的地理也是不可能准确地重建,第一至四节有一个相当清楚的结构,基珥( Kir ,或基珥哈列设 Kirhareseth ,十六 7 )是摩押南部的主要城市,底们已被认为是中部地域的重要市,而米底巴、尼波(摩西在此山眺望应许之地,申卅四章)、希实本与以利亚利都是在北部地区。故此这场入侵看来像是在夜间向南方边界的袭击,而迅速地蔓延至全国的范围。‘柳树河’是在南方与以东接壤的边界,第七节便图像化地描绘了这场侵略的结束,当时入侵者满载摩押的掳物而归。大多数惊恐摩押人没命地逃亡的地方,都是位于死海南部的荒芜地带,各自有适当动人的名字:琐珥即‘细小’(创十九 22 );伊基拉即‘(待宰的)牛犊’(撒上十六 2 ;耶卅四 18-19 );鲁希,另一块‘小’地方;何罗念即‘洞穴’;宁林即‘豹’。这些地点大多不能确定,但其意义却更重要。
本段的语言与形像异常生动有力,像‘哭泣、哀号、悲哀、眼泪汪汪’及其他相同字眼的累积,便突出了摩押人与以色烈人,双方哭丧者哀恸的深切。‘哀号’( helil ,参十三 6 )是含意特别丰富的字,共出现了三次(十五 2 , 8 )。其他哀伤的表现包括剃净胡须与穿戴麻衣(十五 2-3 )。哀伤的情景到处可见──‘在街市上……在屋顶上和宽阔处……达到雅杂(不详)’。‘青草枯干,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十五 6 )。这当然不指字面的意思,而是进一步表明摩押被打败的定局(参四十 6-8 ;诗卅七 2 ;一○三 15 )。‘底们的水充满了皿’( 9 节)同样地使人想起埃及的第一灾(出七 10-24 ),和玛拿西时代耶路撒冷的情况(王下廿一 16 ),而不是指及大屠杀对国家供水系统的实际影响。最后,第九节的狮子(像廿一 8 ;参见标准修订本的注译),引起了许多的讨论:新英译本从经文中取消此字,代以‘我看见一个异象……’。有些人将此‘狮子’视作尼布甲尼撒‘耶四 7 ),有些视作犹大(参创四十九 9 )。这当然是以可怕的警告来作为哀歌的结语;最坏的还会来。或许‘余民’的观念会影响经文抄写的传统(正如六 13 ),但单以现在这段经文来说,阿摩司书三章十二节可算是最接近和可怕的相同例子:
‘牧人怎样从狮子口中抢回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人……他们得救也不过如此。’
摩押的哀歌(Ⅱ)(十五 1- 十六 14 )(续)
摩押曾是大 王国的属土,神谕的第二部分(十六 1-5 )便以此黄金时代,来暗喻战败的摩押人盼望的可能来源。先知首先说及摩押的逃亡者向以色列君王进贡,正如从前摩押王米沙进贡‘十万羊羔的毛,和十万公绵羊的毛’(王下三 4 )。从琐珥、伊基拉等地,就是逃亡者藏身之处,往耶路撒冷最快的路线是经由死海的南端,‘从西拉(即东)往旷野’( 1 节)。在此我们看见‘锡安的女子’,即耶路撒冷的保障,与‘摩押的女子(居民),在亚嫩渡口’,就是位于中部的主要城市,所表露的惊惶与无助,这二者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然后他向自己的百姓说话,呼吁他们向‘被赶散的’摩押民,显出公义与怜悯,并豫言压迫将会结束,最后会建立一个永恒慈爱,信实,公正与公义的国度,而他们亦有份于此。这篇讲话大部分的语言都是与以赛亚书较早的篇幅相近(参一 26 )。‘寄居者’或‘入教者’( 4 节)的权利与优惠,都是与十四章一节有关连地讨论。而分别在于此处所有的观念与态度,都是应用在摩押人身上,而这在一连串针对外邦的神谕中,显得特别异乎寻常,不过却因而有其重要性。
在以赛亚书中,这里首次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神学名词:‘慈爱’(希伯来文 hesed ),标准修订本作不变的爱( Steadfast love ),钦定本作慈惠( mercy ),新英译本作亘信( mutual trust )。希伯来文有几个字都可用作‘爱’,而此字维常与‘信实、忠心、虔诚’连在一起,因此便与其余的不同, hesed 是一股维系 体、家庭与其他关系的力量。特别在诗篇中时常提及的诗人,就是敬虔者,向上帝及上帝慈爱的敬虔,不论环境怎样(诗五 7 ;十八 50 )。在本段及其他经文的处境中,这都集中来形容耶路撒冷大 的宝座;
‘耶和华赐极大的救思( yeshu'ot )给他所立的王,
施慈爱给他的受膏者,
就是给大 和他的后裔,直到永恒’(诗十八 50 )
这不是以赛亚传统中常见的名词,但却也有一些美丽的例子: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
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
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的。’(五十四 10 ;参五十四 7-8 )
摩押在紧急之时,降服于大 王权之下,是一种混合的祝福;这可以为他们带来公义与保护的盼望,但同时也标志了他们骄傲不羁的结束。第六节使人怜悯地想起,摩押的覆亡是由自己的狂妄自大所致。‘夸大’是罕见的希伯来文,但其意义却是十分清楚,无需如新英译本作‘力量’般测度。这个字出现在约伯记十一章三节,那里指约伯几乎是亵渎的‘戏笑’(参新英译本)。这里说话者(‘我们听到’)可能是对上文提出的求助,作出耶路撒冷的回应。
第七至十一节是另外一首哀恸的诗,重新回到哀歌的主题。在标准修订本中,哀号者不像十五章二至八节,是指摩押人,而是所有目睹摩押厄运,富同情心的见证人:‘让人人为摩押哀号’。这是连接 先知在十五章五节发出的呼喊,及他在十六章三至五节的代求。希伯来的经文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怜悯:‘因此摩押人必为摩押嚎哭,人人都要嚎哭’(参钦定本)。但这可能是后来文士的改动,在许多的可能中,我们较易想像文士将此段论及摩押的经文,从友善改为敌意。耶利米书的另一个相同例子(四十八 29-33 )进一步表明本诗原来是指其他人民,大概是先知的犹大听众,要为摩押哀哭,而不是指摩押人本身。这首哀歌是在描述他们的罪恶之后而出现,意思即是说:‘如果摩押不是这么的骄傲就不致于被侮慢。’
哀歌的最后部分为摩押葡萄园的被毁而哀哭。此意象生动而贴切地代表了摩押的士地,其中部分是因为摩押与亚扪人祖先罗得醉酒的传说(创十九 30-38 ),另外部分原因无疑是因 在摩押曾一度种植上好的葡萄,虽然没有什么高品质的葡萄种植遗迹存留至今。此处正如五章,所用的语言都是暗喻与典故。首先‘吉珥哈列设的葡萄饼’,当然是指‘以葡萄饼驰名的吉珥哈珥哈列设’,这是旧约屡次提及的甜点(例何三 1 ;歌二 5 ),以此渴慕地怀念昔日欢乐的日子之舒适与侈华。
‘西比玛葡萄树’( 8 , 9 节)曾经一度遍国种植,更伸枝海外,为经济力量与繁荣的象征,现在却悲哀地被毁灭。在此所提及的地名:希实本、西比玛与以利亚利,都是位于流便与迦得的地域(书十三 15-28 ),就是在摩押的北部。‘列 国的 君王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这句话,一点也不能作为辨别侵略者的线索,但他们的战号,就在葡萄收割的时候听见( 9 节),生动地标志 摩押覆亡的开始。收割的感恩庆典经常是先知希望的豫言(例赛九 3 ),和其他充满欢欣的诗歌的主旨,例如,‘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诗四 7 ;参诗一二六 6 )。可是今年的‘葡萄欢歌’( 10 节)却会被‘战号’( 9 节,两字同为希伯来文 hedad )所掩盖,而田间、葡萄园与酒醡将会沉寂无声。
最后一节的哀歌( 11 节)引进了美丽而神秘的意象,标准修订本作‘琴’,很难用来哀鸣,也不常与悲伤连在一起。有些人把希伯来文修改为‘像哨子一样哀号’,但这动词有时可作‘深受感墽,激动’,这通常指忙碌城市(赛廿二 2 ),世上的万国(诗四十六 6 )、仇敌(诗八十三 2 )及海中的波浪(赛十七 12 ;五十一 15 )。在此及他处(耶卅一 20 ;歌五 4 ),则应用在‘灵魂或心肠’,其意思应为‘箭袋’(耶路撒冷译本)或‘像琴(弦)一般地颤动’(新英译本)。
吉珥哈列设( Kir-heres )这名字明显地是指吉珥哈列设城( Kir-hareseth , 7 节),而其名字的变化应是一种文字游戏。 Heres 意为‘打碎陶器的碎片’,所以吉珥哈列设应意为‘化为碎片的城市’(赛三十 14 )。
第十二节看来像是十五章二节的散文阐释,不论摩押作多少的祷告与悔改,都不会改变其终极的命运。另一位先知奉上帝之名,族弃其祷告的权力:‘所以你不要为这百姓祈祷,不畏为他们呼求祷告,也不要向我为他们祈求,因我不听允你。’(耶七 16 )。以赛亚书其他地方亦有提及,上帝与敬拜者对无效的祷告与礼仪的厌恶(例一 14-15 ;四十七 12-13 )。
最后一句‘论摩押的话(神谕)’( 13 节)也是反面的,这包括了上文所说的话,及对将来的新豫言二者之间不寻常的对立。目的是要把整篇神谕转为一篇毁灭的信息,因为其含意是指前头带有一线同情与盼望的信息,现在都过时了。这个附加的意思可能是由改动第七节的同一个人所作(见前),加添的要点是在时间的尺度上:‘照雇工的年数’,十分准确地计算时间与交账的日子。同样的惯用语也出现在论亚拉伯的神谕之后(廿一 16-17 )。两者都带有‘余民’的观念,带有极其微弱的盼望;没有一位摩押或亚拉伯的文士,可以像一位犹大文士那样,有机会对六章十三节或七章廿一至廿二节作出改象。──《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4. 对摩押的审判(一五~一六)
一五 1 ~ 7 以赛亚唱出一首情词并茂的挽歌,论摩押的结局。摩押的首都亚珥,及其骄人的堡垒基珥,忽然间被毁灭了。城镇和村庄为此悲伤大哭。甚至连以赛亚,也对逃离摩押的难民动了怜悯的心。城镇、村庄变为荒废,人们带着所有能够拿走的东西, 涉水渡过边境。
以赛亚书 15:1
摩 押: 摩 押 人 住 在 死 海 东, 一 直 与 以 色 列 人 为 敌 ( 比 较 25:10 ;王 下 3:4~5 ; 13:20 ;结 25:8~11) 。 如 同 其 他 敌 对 民 族 一 样, 摩 押 人 也 要 被 灭 绝。
15:5
我 心 为 摩 押 悲 哀: 当
以 赛 亚 看 到 神 子 民 的 仇 敌 遭 受 如 此 可 怕 的 急 难 痛 苦 时, 他 禁 不 住 为 摩 押 人 感 到 哀 伤 悲 痛, 内 心
充 满 了 怜 悯 之 情 ( 比 较 21:2~4 ; 22:4) 。
以赛亚书
注释
十五 1-9 战败与逃亡
「亚珥」( 1 节)的地点不能确定;该字可读作「城市」,若然,则可能是「基珥」的另称,即吉珥哈列设(参十六 7 、 11 );那是摩押的重要防城(现代之基拉克),位于南方。基珥的陷落,表明一切都失去了;他们往南逃至以东的琐珥( 5 节),显示来攻的敌人是从北方南下,这里列出的城镇(大多在王的大道上;参民二十一 21-30 )均以基珥为支柱。
第 5 节的悲哀,再见于十六章 7 、 9 、 11 节。对战争的悲悯(参耶四 19-21 )及对敌人的慷慨(参出二十三 4-5 ;箴二十五 21-22 ),在旧约中并不罕见,却很少像这里的惨痛的结合。逃难的人抓紧他们的财物( 7 节;参路十二 21 ),显然正预备横过边界。「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和以东交界处的希西河。尽管神有怜悯,但刑罚是从祂而来,并且必须加重(参太二十三 37-38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十五章
c. 摩押:因骄傲而拒绝救恩(十五1~十六14)
巴比伦神谕(十三1~十四23)的重点在神的百姓(十四1~2),和祂对世界历史的掌管。非利士神谕(十四28~32)加强确认这点,承认神必定实现祂给大卫家的应许。接下来的摩押神谕则要修正一个观念,即以为神的应许具排外性;那将在锡安成就的应许,是把所有在其中寻求护庇的人都包括在内──甚至摩押人也不例外!在日期方面,摩押和其它巴勒斯坦诸国一样,受到亚述的侵袭──主前七一五和七一一年由撒珥根二世领军,主前七○一年由西拿基立领军。不过除此之外,十五1的过去式和十六13的未来式并不能算是充分的证据,可以指证是何时的失败。甚至十五1的时态也可能代表未来的必然性,而非过去发生的事;若是如此,十五1和十六13便是指同一次的倾倒,可能应验于西拿基立挥军西进的那一次(导论:第二个危机和第三个危机,书版21~23页)。当然,残酷无情的亚述军队每一次侵袭的时候,十五1~9所描述的情形都可能发生,不过,一般而言,以赛亚最关注的乃是某种情况发生的原则,而不在意其日期、时间、与人物。这里的敌人都相当模糊,只说是列国的君主(十六8)。以赛亚用这样的方式,将历史的一个片段抬高到新的层次:某一外邦民族经历到极大的艰难(十五1~9),他们转向锡安求救(十六1~4a)所听到的回答为:侵略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大卫的宝座却是永久的(十六4b~5),这代表邀请他们来接受锡安的治理,在大卫王的荫庇下得到保障;但是摩押却不能这样丢面子,骄傲拦阻他接受这个好消息(十六6),结果他只能继续在忧伤中(十六7~11);因为其它地方再找不着避难所(十六12),只有毁灭等在那里(十六13)。以赛亚的目的不是要定出某时某刻发生的某种情况,而是用历史来描述真理:有需要者必须与神的百姓认同,来到神的应许之内,才能得到拯救,而骄傲却能使人致命。
1. 摩押的危机。亚珥是边陲之城(申二18);基珥可能为吉珥哈列设(十六7、11),位于摩押中部(王下三25)。这是一幅入侵图,边界的防御遭攻破,敌军已深入心脏地带。荒废:如六5,「默然无声」(和合:灭亡),如死人般寂静;描述战争之后人皆逃跑,城中全无声响。一夜之间:闪电式、强悍又残暴的进攻,只需一个晚上便将城征服。
2~4. 摩押的哀伤。人忧伤的时候,便会去找宗教(2节);绝望之情从一城感染到另一城(3~4ab节);军队和平民一样震栗(4cd节)。底本在亚嫩以北;尼波和米底巴在更北边。一连串的地名给人的印象为,灾难与无助延伸遍地。剃净:剃发是哀恸的表示(二十二12;弥一16)。街市……房顶:哀恸变成整个地方的事和各家的事。战争的哀伤不是抽象的,而是深入每个家中的。希实本(民二十一26)、以利亚利(民三十二3、37)、雅杂(民二十一23)都在摩押平原,是最北边的城市。摩押全国成了流泪所。悲哀如此沉重,连军人也因伤心而无力动弹。
5~9. 神为摩押的哀伤。我心(5节)连至我还要(9节),由此可见,这里的发言人是神,祂为灾民(5节)、环境(6节)、想抢救却无能为力的光景(7~8节),及前面更深的苦难(9节)而忧伤。在希伯来文中,这几节由七个说明性的「因为」连在一起:第5节的他们上和路上之前、第6节的水和青草之前、第8节与第9节的开头以及第9节的我还要之前。所以,这几节列出了让神哀伤的原因,祂虽然在击打,但也在流泪。这则摩押神谕纠正了非利士神谕可能产生的误会(十四28以下),因为它说明,大卫的应许亦将外邦人包括在内;这一点也可调整巴比伦的神谕(十三1以下)。那则神谕中,神的本性藉神圣的忿怒表达出来,但是神还有另一面,祂的心充满了人想象不到的同情与同理心,对人的痛苦极其怜悯,也能充分认同。
5. 这里的城名与2~4节的顺序反向,朝向西南。敌人从北而来,摩押人则向南而逃。琐珥(创十九21~22)在死海南端。伊基拉‧施利施亚不知何在;鲁希和何罗念(耶四十八5)也可能在同一带。
6. 宁林(民三十二3、36;书十三27)可能是摩押南部的南美拉溪谷。
7~8. 战争中最可怜的景象之一,便是百姓平白遭到灾殃,只能尽量从中抢救一些细软。为了帝国的面子,遭到牺牲的不是上层人物,而是这些最底层的人。白杨溪谷(和合:柳树河)可能是摩押南界的色瑞德溪谷(民二十一12;申二13)。以基莲和比珥以琳不知何在。或许它们乃是摩押的「但和别示巴」,表示整个国境。
9. 底们可能是底本(2节)的另一个名字,构成一个括号。以赛亚选这个名字的形式,很可能是因谐音的缘故:mê-ḏîmôn māleʾû ḏām,「底们的水充满了血」,这样的形容很符合他的诗意。63这里有一个典故,在列王纪下三22~23,当时摩押人看到血的幻象,可是如今却是真实的──而且是他们自己的血!但是河中的血仍不能满足神的公义要求,「因为」我还要添加。眼泪(5节)和公正的刑罚(9节)在神的属性中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里用狮子作比喻,声明入侵者一个也不放过,无论是在逃的人或留下的人,都会一并遭灭绝,无一例外。塞缪尔记下二十三20与历代志上十一22提到摩押的「亚利伊勒」,很可能是指其最精炼的军士。这个称呼的意思是「神的狮子」。以赛亚对亚利伊勒之地发出狮子(ʾaryēh)的威胁,实在相配。他们不是以狮子自夸吗?他们必会得到狮子!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十五章
15:1 15-16章预言亚述人倾毁摩押,和摩押人逃亡的情形。
15:2 剃光胡子是哭丧的表示。
15:5 “琐珥”:在死海南端。这里所提的地方都在摩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