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卅六章
亚述的推进
赛 36:4-6> 对埃及人的了解,犹大甚至不如亚述?
36:4-6 第 19 章描述了以赛亚关于神对埃及行审判的预言。第 30 和 31 章发出了对犹大人的警告,他们因亚述的进攻,欲同埃及结成联盟。亚述王西拿基立痛骂犹大相信埃及,就连亚述人都看出埃及不会帮助犹大。
赛 36:5> 在神的话语和人的话语中间作选择时,你将会相信哪个?
36:5 希西家完全相信法老帮助以色列攻打亚述的应许。但应许有无效力要看发出应许的人有没有信用。法老的话违抗了神。我们在忽视神永恒应许的时候,就会靠人的智慧行事。
赛 36:7> 亚述人提起希西家王废除祭坛的事,用心何在?
36:7 亚述的战场指挥官声称,希西家因为拆毁祭坛,使百姓只在耶路撒冷敬拜而冒犯了神。但希西家的改革是想消灭拜偶像之事(主要在高山上进行),以便百姓只敬拜惟一的真神。也许亚述人不知道真神的道,也许他们就是要欺骗人们,说他们得罪了大能的神。同样,撒但极力迷惑或欺骗我们。人并非要犯罪才对神麻木不仁,他们对神所要的感到困惑时也会这样。要避开撒但的诡计就得经常仔细学习神的话语。当你知道神说了什么的时候,你就不会因撒但的谎言跌倒。
赛 36:10> 不信神的亚述人居然打起神的旗号……
36:10 西拿基立派他的战场指挥官说服犹大百姓相信神已与他们为敌,好继续他那败坏的活动。亚述人希望说服犹大百姓不战自降。但以赛亚已经说过,亚述毁不了耶路撒冷,所以人们不必害怕他们( 10:24-27 ; 29:5-8 )。
赛 36:11> 为什么要用亚兰语?
36:11 亚兰文在当时是种国际通用语。以赛亚关于以利亚敬和舍伯那的预言,请参 22 章 15 至 25 节。
赛 36:17> 物质引诱是劝降的一贯手法,对此我又能否不动心?
36:17 西拿基立的指挥官还试了另一种败坏百姓的阴谋。他向被围断粮的城巿呼喊,如果他们投降,他就将他们带往一处食物丰盛的土地上去。亚述处理被征服地区的政策,是迁走当地居民,再将其他被征服的人迁居到刚占领的地方。这样做既为他们的军队提供了人力,又阻止了被占领区的反抗。
赛 36:19-20> 信徒失败的见证会为敌人提供攻击神的把柄,你看──
以赛亚书第卅六章
亚述的狂妄(三十六 1 ~ 22 )
三十六章至三十九章为历史记载,本身是独立的单位。背景是主前七○一年,亚述围攻耶路撒冷,西拿基立王派拉伯沙基往见犹大官长,主要是劝他们投降( 16 ),希望可以免战而取胜。
拉伯沙基当众所讲的话,充分显出亚述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无神,更掩饰不住他们的诡诈、阴险与恫吓。兹分析如下:
① 倚靠埃及是没有用的( 5 ~ 6 ),只会自招损害。以赛亚也多次如此说过,事实上是有道理的。
② 希西家进行宗教改革,废去拜偶像的邱坛( 7 ),敌人反用这点来攻击他,以为是不讨神喜悦之举。
③ 藐视犹大的军事力量( 8 ~ 9 ),讥笑他们甚至不够骑二千匹马的人手。
④ 假借耶和华的名义:“我上来攻击毁灭这地,岂没有耶和华的意思吗?”( 10 )这是阴险的心理战术。
⑤ 向希西家作人身攻击( 14 ~ 16 ),使百姓不信任他的领导。
⑥ 虚假的诺言( 16 ~ 17 ):“等我来领你们到一个地方。”其实是指将百姓掳去别处。
⑦ 夸耀征服多国,列国的神不能救本国脱离亚述王的手( 18 ~ 20 )。他竟将耶和华与偶像并列。
默想 今天撒但亦用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来威吓神的儿女。你会如何应付呢? ──《新旧约辅读》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 第卅六章 注释
36:1-39:8 历史补篇
本段除了 38:9-20以外,大致与王下18-20章及代下32章相同
, 可互相
参照。主旨是叙述希西家王面对亚述的威胁时,如何靠赖神渡过危机
。在结构方面,本段将以赛亚书上半部与下半部连接起来,因本段末
提及新兴的巴比伦所引起的威胁,而本书下半部则提到日後犹大被掳
到巴比伦并神救赎选民的信息。(参考附注:考古发现与希西家任内
亚述的入侵)
1-22 西拿基立进攻犹大
1
简述西拿基立的进攻。根据亚述的文献,犹大有46个坚固城及
无数城外的村落当时已被西拿基立攻取。
2-20 拉伯沙基的狂语
首先指出犹大所倚赖的埃及是靠不住的( 4-6),继而歪曲希西家宗
教改革的用意( 7),讥讽犹大势力薄弱(8-9),自称替耶和华行事
( 10),力劝犹大的百姓不要听从希西家,反要归降亚述(14-17)
,最後更将耶和华与列国的偶像相提并论,断言 也不能救自己的百
姓( 18-20)。
2
「拉吉」:在耶京之西南,是通往耶京的要道上一个坚固的防
御城,亚述军猛攻此城,引致城内死伤无数,目的是拦截埃及
军队北上援救犹大。
「拉伯沙基」:乃亚述的官衔,非人名。
「他就站在 ...... 大路上」:这位亚述官员俨若先知般,参串及
「亚述大王如此说」这开首语(4)。
3
有关以利亚敬及舍伯那事迹,见串及注。
4
拉伯沙基称呼犹大王为「希西家」,显出藐视的态度。
6
「苇杖」:芦苇作成的杖(参19:6注)。苇杖一旦压伤便不能
再用。
7-8
参王下18:22-23注。
「将神的邱坛和祭坛废去」:希西家这样做,目的是要百姓集
中在圣殿敬拜,免得他们偏离神敬拜偶像。这种宗教改革显然
引起外邦的注意。
10
拉伯沙基显然引用以赛亚说过的预言,指出亚述乃是耶和华手
中要击打犹大的杖(见串)。
11
「亚兰言语」与16-17:见王下18:26, 31-32注。
17
「等我来领 ...... 地方」:亚述打败敌人後,一贯的做法是将战
败国的国民迁徙往异地,使他们再无叛乱复国的机会。
19
「哈马」、「亚珥拔」:见耶49:23注。
「西法瓦音」:是哈马大马色之间的一个城。
「他们曾救 ...... 我的手吗」:言下暗示此国在灭亡前曾拜上述
城市的偶像。
本节讥讽这些城市受到亚述攻击的时候,他们所拜的偶像不能
拯救他们。
20
耶和华被亚述视为众民所拜的偶像之一,不过这次事件却显出
耶和华是天下万国的神(37:36)。
21-22
犹大百姓与宫廷大臣的反应。
「撕裂衣服」:他们有这种哀恸的表现,一方面因要将恶讯报
讲道材料
以赛亚书第卅六章
攻打犹大( Ⅰ )(卅六 1-3 )
卅六至卅九章大部分由散文体所组成,叙述西拿基立入侵犹大、希西家的疾病和来自巴比伦使者的故事。这段记载几乎逐字逐句地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十三节至二十章十九节再次出现,但在以赛亚译本中有两处重要的差异,说明我们的作者比列王纪的作者更不关心实际所发生的事情。 第一 ,在卅六章一节之后遗漏了三节富有启发的经文。列王纪下(十八 14-16 )谈及希西家王怎样向亚述人投降:
14 犹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见亚述王,说:‘我有罪了,求你离开我;凡你罚我的,我必承担。’于是亚述王罚犹大王希西家银子三百他连得,金子三十他连得。
15 希西家就把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银子都给了他。
16 那时,犹大王希西家将耶和华殿门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来,给了亚述王。
以赛亚书谈的只是胜利的故事。 第二点 差异是第三十八章的华丽感恩诗篇并未在列王纪里出现。
这篇记载的重要特点是它包括了三篇祈祷文,其中有上面所说的长诗(卅七 16-20 ,卅八 3 ,卅八 10-26 ),以及四个预言(卅七 6-7 ,卅七 21-35 ,卅八 5-8 ,卅九 6-7 ),令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视这部分是神学论述而不是历史记事。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二章),其中希西家的故事,阐释颇为不同。不仅是他的屈辱投降像以赛亚书的记载一样完全不提,还有他的失败心情(赛卅七 3-4 )也都不提,只是随笔一提以赛亚的关键角色(代下卅二 20 )。以赛亚书卅八至卅九章令人兴奋的故事则简略的顺便一提(代下卅二 24-31 ),而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简短提及的希西家所作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历代志则以冗长的三章加以叙述(代下廿九至卅一章)。历代志作者甚至没有道明他登基第一年的日期(代下廿九 3 )。我们所关注的是当我们研究事件的三个不同说法时,必须留意作者的用意而不只是真正发生的事,拿它作为永恒的神学而不是古代的历史看待。关于这一点在先知以赛亚书确是如此,‘希西家王十四年’(卅六 1 )必须能与一章一节,六章一节及十四章廿八节所给的日期按次序联系起来。
卅六至卅九这四章的日期是在同一年。在希西家病危的‘那时候’,获得增加寿命十五年,令他的统治期长达廿九年(王下十八 2 )。也是在‘那时候’,提示巴比伦派使者来耶路撒冷,这令我们想起以赛亚所说关于巴比伦人的预言(卅九 1 , 5-7 节及四十至四十八章)。根据亚述的官方记录(当时写在泥版上保留下来),西拿基立入侵的真正日期是公元前七 ○ 一年,正是希西家在位的第二十四年,而不是第十四年( 1 节)。或者是旧约圣经保留亚述人在公元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间的另一次入侵(即是第十四年),正如第二十章所说的。在历史层面上看,显然有多少混淆不清,但这不是本注释书必须解决的事,我们倒应该在它的宗教信息上集中思想。
根据列王纪下十八章七节,希西家对亚述揭竿作英雄式的背叛与进击并非事出无因。我们对西拿基立的统治并不感到陌生,这可从当代的亚述记录,例如尼尼微壁上浮雕的可怕拉吉囚犯雕像(现存于英国博物馆),以及圣经和次经上的传说而知。
亚述人下来像狼进羊栏;
他的军队闪烁 金色与紫色光辉。
(拜伦西拿基立的灭亡)
以赛亚书五章廿六至三十及十章廿七至卅二节对于他进军攻打耶路撒冷居民的后果,已有清楚的描述。
废去任何有关的和平条约(见王下十八 14-16 ),令亚述人‘拉伯沙基’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城外的行动更显得有效。‘站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的仔细描写( 2 节),令人想起较早的危机,当时‘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赛七 2-3 )。
在第三节中所提及的三个希伯来官职名称与亚述人‘拉伯沙基’相称。他们的名字次序依照职位的重要性安排(见赛廿二 15-25 )第三位”史官“若译为”传令官“,则更为可取。场面的安排是让上帝的子民与上帝的敌人正面交锋。
攻打犹大( Ⅱ )(卅六 4-22 )
亚述与耶路撒冷之间的舌战,是技巧地引用了情感的神学语言而展开。负责作大部分发言的拉伯沙基引用不同的以赛亚式声明和要求。以利亚敬、舍伯那和约亚所能做的是要求他用犹大人所不懂的言语发言( 11 节),且静静地撕裂衣服( 21-22 )。
拉伯沙基在他的 第一 篇讲辞中介绍亚述王的谈话,拿这谈话当作是出自上帝:‘亚述大王如此说 …… ’( 4 节)。谈话中的‘倚靠’( 5 节)和‘仗赖’( 4 节)是引用早期的以赛亚传统(例如三十 15 ,卅一 1 ,卅二 9-11 及 17 ),亚述人加以模仿嘲弄。对埃及的依附由以赛亚亲自加以斥责(三十 1 ,卅一 1 ),令亚述人的谈话更显得强劲有力。他用‘压伤的苇杖’( 6 节)用暗喻所来指的埃及特别合适,以西结在他对埃及不利的预言中也用这暗喻(结廿九 6 )。
希西家废去‘邱坛与祭坛’的传统说法( 7 节)没有记载在以赛亚书当中其他地方,但在列王纪下十八章四节,历代志下廿九章三节以下及卅一章廿一节的记载却为人所熟知。对读者来说,亚述人的论辩因此被讽刺性地中和了,因为他们明白希西家施行改革是因为他 倚靠 上帝(王下十八 5 )。以赛亚书卅六章八节说亚述人讥笑犹大的骑兵不足,而第九节又说倚靠埃及徒劳无功。既然我们知道,根据以赛亚的教训(例如卅一 1-3 ),救恩不是靠兵力也不是倚靠埃及人的战马与战车而是倚靠上帝,这又是明显的双重讽刺。
最后,三十六章第十节对十章五至六节及七章十七至二十节作强烈地暗示,这两处的记载说亚述是听命于上帝。于是拉伯沙基的最后论点是他甚至有犹大的上帝在他旁边;但是读者知道不是这么一回事。
下一个具戏剧性的讽刺事件也极为高明(卅六 11-12 )。亚兰语是国际性的外交用语,也会是在这样的场合中常用的交谈媒介。但它也可能对旁观者造成隐瞒部分事实的后果。当亚述人坚持用犹大语,人人听得懂的希伯来话,而且是‘大声喊 说’( 13 节),让每个人听到的时候,我们会乐于想像他以后在耶路撒冷居民之前遭受侮辱的情况。这种情景消除了第十二节他对城被围困后所作的可怕暗示。
拉伯沙基的 第二 篇讲辞( 13 节及以后)令人回想三十年前的类似场面,当时以赛亚的任务是劝服另一位王在面临危急存亡之际必须信靠上帝(七章)。但这一次的威胁不是犹大北面边界的两个小国 ── 以法莲和亚兰 ── 而是一位大王,即亚述王本身,‘他所有的威势必漫过一切的水道’(八 7 )。拉伯沙基再次传述亚述王的话就像这话是出自上帝。他的论点简单而且有说服力,合乎人性。希西家太软弱,无法与强有力的亚述对抗( 14 节)。耶和华只不过是地方神明之一,对亚述人绝不造成威胁( 15 , 18 节)。亚兰的哈马和亚珥拔,还有撒玛利亚(他们的上帝曾是耶和华),都在数年间被他们攻取( 19-20 节)。西法瓦音还有在相应的经文(卅七 13 及王下十八 34 )提及别的名字,都不为人所认识,但列王纪下十七章提及一些有关他们敬拜之神的事( 31 节) ──
亚瓦人造匿哈和他珥他像;西法瓦音人用火焚烧儿女,献给西法瓦音的神亚得米勒和亚拿米勒。
在以赛亚书卅六章十五节,作为外国人拉伯沙基所用的‘拯救’一辞,在四十四章十七节所提的偶像和假神也用,这与希西家及以赛亚提及耶和华为他的百姓所做的事所用的权威性‘拯救’一辞(卅七 20 , 35 )成为对照。
这位亚述人在他的论辩中藉 叙述亚述人统治下的幸福生活去劝服耶路撒冷的居民投降( 16 节),十六节的‘和好’( peace )常译成‘祝福’( blessing )。(例如四十四 3 ),反映了语调由凌辱转变为甘言引诱。这是撒但的声音,他克尽所能的企图破坏上帝之民的信心。但是‘百姓静默不言’(卅六 21 )表示犹大的三官员多么痛苦不安 ── 这也正是约伯三友的反应(伯二 13 ) ── 同时也是三十章十五节及其他地方所说的抓牢他们对上帝的信心 ──
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
(诗四十六 10 )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贰. 历史过渡: 希西家之书(三六~三九)
第三十六至三十九章有时候被称为“希西家之书”,是以赛亚书的历史部分。除了第三十八章 9 至 20 节外,整段经文差不多完全重复列王纪下十八章 13 节, 17 节至二十章 19 节。
一.希西家救民脱离亚述之害(三六~三七)
1. 亚述对神的蔑视(三六)
三六 1 ~ 3 在本章全文中,拉伯沙基(直译作“酒政总长”,但用来指总督或军官之首)这亚述王的将领在上池的水沟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会见希西家的三个使臣。这也是亚哈斯决心倚靠亚述,而不信靠耶和华拯救他脱离亚兰与以法莲联军所站的同一地点(七 3 )。
三六 4 ~ 10 拉伯沙基警告他们,倚靠埃及的承诺是愚不可及的;因为这个低下的王国必弄伤任何倚赖她的人。至於要宣称倚靠耶和华,拉伯沙基说希西家已经挪去耶和华的丘坛和祭坛。这样说若不是出於无知, 就是故意曲解;其实希西家废弃了偶像的丘坛,坚固在圣殿里敬拜耶和华。拉伯沙基步步进迫,嘲讽说即使西拿基立送出二千匹马,犹大王也找不到足够的人去骑这些马。犹大的人手既然如此严重不足,即使有埃及相助,又怎能冀望打败亚述人?最後拉伯沙基讹称,是耶和华吩咐亚述军队来毁灭犹大的。
三六 11 ~ 20 希西家的使臣恐怕拉伯沙基用希伯来话所说的侮慢狂言、恐吓,会动摇犹大军民的士气,便要求他用亚兰言语和他们说话。可他不但拒绝,而且开始滔滔地大声说话,指控希西家哄骗百姓,给他们虚假的安全感。他向犹大军民承诺,他们若投降,就给他们丰富的食物;并且最後把他们迁到一个同样肥沃的地方。他列举出一众被他们征服的城(包括撒玛利亚),他们的神都不能拯救他们脱离亚述的主宰;并指问说耶路撒冷有例外机会吗?拉伯沙基狂妄地断言,神的百姓应该投降。
以赛亚书 36:1
希 西 家 王: 在 36~39 章 中 ( 与 王 下 18~20 章 的 记 载 相 平 行 对 应 ) , 以 赛 亚 不 再 记 录 预 言, 转
而 补 记 希 西 家 王 的 一 段 历 史。 希 西 家 是 犹 大 历 史 中 一 位 敬 虔 的 君 王, 信 靠 耶 和 华 并 且 事 奉 他 ( 参 王 下 18:5 注 ) 。 “ 希 西 家 王 十 四 年 ” 就 是 主 前 701 年, 亚 述 王 西 拿 基 立 率 兵 攻 打 犹 大, 企 图 夺 取 耶 路 撒 冷。
36:4
4~10 拉 伯 沙
基: 此 人
是 亚 述 王 西 拿 基 立 大 军 的 统 帅, 他 企 图 通 过 恫 吓、 谎 言 和 强 辩 来 削 弱 犹 大 民 众 的 信 心, 使 他 们 相
信 耶 和 华 神 无 力 救 拔 他 们 脱 离 险 境 ( 比 较 王 下 19:6~13) 。
36:20
能 救 耶 路 撒 冷 脱 离 我
的 手 吗: 拉
伯 沙 基 以 狂 妄 奚 落 的 语 气 叫 嚣 说, 就 是 犹 大 的 神 也 无 力 救 拔 耶 路 撒 冷 脱 离 他 强 大 军 队 的 攻 击。
除 非 神 行 一 个 神 迹, 但 这 几 乎 是 不 可 能 的 事 情。 撒 但 仍 然 利 用 这 种 手 段 攻 击 神 的 儿 女, 欺 哄 他 们
不 可 指 望 或 祈 求 神 用 神 迹 奇 事 满 足 他 们 极 大 的 需 要。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神 确 实 为 犹 大 行 了 大 神 迹,
以赛亚书
注释
三十六 1 至三十九 8 希西家的大考验
在这四章中,以赛亚事奉时代之政治形势突趋险恶,其中更涉及希西家王的两次考验,测试他的信心及正直,并带来深远的影响。
除了希西家的诗歌只记录于三十八章 9 至 20 节之外,这几章经文几乎与列王纪下十八至二十章字字相同。
三十六 1 至三十七 38 亚述大军压境
这事件的细节,可参列王纪下十八章 13 节至十九章 37 节的注释。以赛亚省略了列王纪下十八章 14 至 16 节及 17 节上部分。
三十六 1-22
在本章中,亚述使者的说辞( 4-10 节、 13-20 节),真是极尽颠覆的能事。他技巧地引用事实,使他的讥讽无可辩驳〔例如:埃及的背信( 6 节)、诸神的无能( 19 节)〕;他使用嘲笑( 8 节)、威胁( 12 节下)及哄骗( 16-17 节),又歪曲神学──扭转希西家改革的意义( 7 节),从以赛亚的讲道中断章取义( 10 节;参十 6 、 12 ),并从假宗教中归结使人沮丧的结论( 18-20 节)。希西家王吩咐:「不要回答他」( 21 节),因为敌人不是要争辩真理,只是要得着胜利。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三十六章
ii.
尾声:历史的摆荡(三十六~三十七)
这几章是历史故事,与列王纪下十八至十九章的记载相同。82以赛亚突然冲入列王纪下十八13~16的故事中。亚述王显然曾接受希西家的降服,对所收到的钱财也感满意,但是他很快又重新向耶路撒冷施压。这就是二十一2,二十四16,三十三1所提到的「诡诈」。因此,在以赛亚的故事里,背景已经是两位王的直接冲突:地上的「大」王(三十六4)和被包围在应许之城中大卫王朝的君王(二十八16)。以赛亚书内有很重要的背景,将这个事件的重要性凸显出来。(a) 在以赛亚书十四24~27,即十三至二十七章内的第一个「中间阶段的应验」,以赛亚提醒听众,要注意「亚述人」在「我地上」的大败(十四25)。这是神所「思想的」,也是「必照样成立」的(十四24),同时,这亦是神对「全地」所定的旨意(十四26),换言之,这是祂将打击全地的一个例子。「必照样成立」(十四24)和「谁能废弃呢」(十四27),这类强调语声明,这件事是神绝不可能不作的。(b) 十三至二十七章全宇宙的景象,目的是要展示未来大卫家的王,国度的范围有多大(九6、7,十一1~16)。以赛亚使用当日的世界地图,并且──正如十九24~25与二十七13──用埃及和亚述作为象征,代表神已决定使列国都成为祂的国度,祂也有能力这样行。(c) 二十八至三十五章一系列的六个「祸哉」,就历史而言,是集中在主前第八世纪末的情势,当时相关的各国──大卫王朝、埃及和亚述──彼此纠葛在一起。如果神要显示祂在掌握历史,不在此刻,更待何时!如此一来,这几章便等于是将历史的摆荡放在末世的结构里来看。
a. 亚述第一位使者:无助的王(三十六1~三十七7)
西拿基立在主前七○五年甫登上亚述的王位,境内便烽烟四起,各地藩属纷纷背叛,最严重的乃是巴比伦的米罗达巴拉但,他费了两年工夫,才将这场动乱制伏。接下来,王便转向西边的叛徒,希西家亦是其中之一(王下十八7;参:赛三十八1)。根据西拿基立的记录,犹大共有六十四座城陷落,其中的人民都被流放。希西家眼看自己的部队不堪一击,便提出条件来谋和(王下十八13~16)。以赛亚不想记载这些经过;他只想带我们去看那足能展示信心果效的事件,而不想提缺乏信心的后果。
亚述人第一次讲话:信心不能带来拯救(三十六1~10)
1. 既然西拿基立的攻击发生于主前七○一年,由希西家王十四年推算,他便是在七一五年登基。但这与列王纪下十八1、9不符,那里记他于七二九/八年即位。有人便认为这里的希伯来经文应当修改,成为「二十四」。可是列王纪下十八13和以赛亚书三十六1都似乎清楚记载,十四年是西拿基立来到犹大的时间。另有人主张同时执政的说法。大卫王朝并不采用长子继承王位的原则。例如,当年大家都期待由大卫来指定谁将继承王位(王上一5~30)。所以,假定亚哈斯、希西家,和玛拿西都曾与他们的前一位王同时执政,也有一段时间是单独执政,那么,或许希西家于七二九~七一五年是与他的父亲一同执政,而七一五~六九六年是单独执政,然后他再与玛拿西一同执政,直到六八七年。这个说法只需作些微臆测,但能够将我们手边的日期资料都协调起来。83
2~3. 战场大将是「拉伯沙基」,这是亚述的职称,原来可能指「首席酒政」,但在这时是指国内某一高官。拉吉:耶路撒冷西南三十哩。当地曾挖出一个土坑,找到约一千五百具尸首,是西拿基立攻击时丧命的人。这时候西拿基立已经弥平چ推罗和非利ˤں的背叛,并在拉吉以北的以勒德克击败了埃及(出兵干预)的军队。希西家如今孤立无援。从政治的角度而言,西拿基立没有理由不弥平这个最后ĨÌ叛邦国,就挥兵返国。他以嘲弄的态度接受希西家的金子,正是「政治无道德」的典型例子:这样一来,希西家更没有实力去买通帮手,因此更受制于亚述。几位官员与拉伯沙基相遇的水沟,正是亚哈斯拒绝信心之路的地方(七3);希西家就要尝到不信的苦果了。
4~10. 拉伯沙基的讲话有四个要点:埃及不是希望(4~7节);相信神也不再是有用的选择,因为祂已经遭人疏远(7节;王下十八4);希西家没有人力(8~9节);而亚述则有神的权威在支持(10节)。
4~5. 大王是亚述诸王常用的称号。可仗赖的指希西家竟胆敢背叛。你说是根据 Qa 的读法及列王纪下十八20。以赛亚书的经文原为「我说」,指拉伯沙基自己的看法,认为希西家的背叛并无谋略(计谋)的依据,亦无军事的实力(geḇûrâ,见三十15)。以赛亚曾说(二十八9~11),倘若他们拒绝他清楚的信息,就会从外邦人听见同样的话。这里正是他说过的话:仗赖、倚靠、相信,和能力。
6. 埃及曾经试过要履行诺言(二十八14),而他们的军队在以勒德克被打败。拉伯沙基亲眼见到这事,不过他的话意味更深远,破坏力也更强,显示犹大领袖像犯人般愚昧:他说,他们当然知道,凡相信埃及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这证实了以赛亚对与埃及结盟的评估──他说他们是签署自己的死亡证书(二十八15)。
7~9. 希西家已经将宗教的崇拜都集中起来(王下十八1~7;代下二十九~三十一)。乡下圣所的关闭(尽管是正确的)一定会遭到反对与批评。拉伯沙基知道怎样操纵不满王作为之人的情绪。接下来他用马来作题材(8节),这是以色列一向最缺的。
10. 这段话的背后,似乎意味他知道一些以赛亚曾讲过的话(如:十5~6)。间谍并不是现代产物。这地(land):列王纪下十八25的记载为「这地方」(place)。如果以赛亚是采用列王纪,这里的差异很难解释。以赛亚持深刻的锡安中心神学,他绝不会容许「地方」一字变成「地」。
亚述人第二次讲话:向众人提出和平的呼吁(三十六11~21) 拉伯沙基不理会官员,而直接向百姓喊话,提醒他们(12节),宣战的是领袖,而受苦的是百姓。以这种办法让人不信任希西家或神(14~15节),是很容易理解的;拉伯沙基所提以新住处来取代围城的恐怖(16~17节)也很可取,但是他最大的错误,在于将神和其它的神只视为同等,而且嘲讽祂拯救的能力(18~20节)。
11~12. 亚兰言语是外交用的语言,但是拉伯沙基不用它,而直接向一般的百姓说话,坐在城上的人,直译为「城墙上的居民」。像你们应当是「与你们一同」(和合),意为「只要他们仍不开窍,还与你们和你们的政策紧连在一起」。他用这一句话,既吓住当地人,又挑拨他们与领袖的关系。
13~17. 他似乎有充分的情报,对以赛亚的工作,以及信心的强调有所了解,否则在他的讲论中,就不会如此偏重于否定相信的功效。倚靠是以赛亚的用语(三十15);拯救是给希西家的应许(三十八6以下)。拉伯沙基在要求快速的解决问题。三十七9显示,西拿基立不想在西巴勒斯坦长期作战──或许他在家乡的地位尚未完全稳固。他让所提出的条件尽量好听:现今平安无事(16节)、未来也颇有展望(17节)。他没有掩饰亚述著名的迁徙政策,但是却尽量抹上糖衣。
18~21. 这里出现了致命的错误:亵渎的话传到神的耳中(三十七7)。哈马……亚珥拔,见十9;西法瓦音地点不明。
王的反应:终于动用信心!(三十六22~三十七7) 这时王立刻悔改、归向神(1节)。他派使者去见以赛亚(2节),极其降卑(3节),提到亵渎的话,并要求祷告(4节)。然而以赛亚却没有祷告,也没有再向神提出新的要求;神已经说过的话,必然坚立(5~6节):神不单会挪去威胁,也会除掉威胁者(7节)。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三十六章
36:1-2
这里提到的是亚述军两次进侵犹大国。1节是第一次,记载在《王下》18:13-16。亚述王西拿基立当时还是他父亲撒珥根的大将,可能正担任摄政王。那时犹大王希西家还在向亚述进贡。2节以后,记亚述军第二次进侵(36:2-37:38;比较王下18:17-19:36;代下32:1-4;36:5-23)。那时希西家王已经回转归向神(36:5,21)。
36:2 “拉伯沙基”:不是人名,是亚述军队统领的官衔。
36:7 亚述人认为希西家王清除偶像的行动亵渎神明,必定受罚。
36:11 “亚兰言语”:当时通用的国际语言。但普通的以色列百姓听不懂。以色列人被掳后,亚兰语也成为他们的日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