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十三章
第 13 章
耶 13:1> 麻布带子有何喻意?
13:1 麻布带子像内衣一样,是贴身的衣物。耶利米以糜烂麻布带子显示神将如何摧毁犹大。
耶 13:1-11> 先知以戏剧性的行动来说明神的信息,这些行动有何喻意?
13:1-11 行动胜于言语。耶利米多番以行动宣讲信息,为的是引发百姓的好奇心,令他们更明白他的意思。腐烂的麻布带子比喻犹大国的终局。那些百姓虽然曾与神关系亲密,却因自满骄傲而遭神唾弃、不再使用他们。骄傲的人总表现出自命不凡的样子,但神说骄傲使他们成了毫无价值的废物。骄傲会腐化我们的心,直到我们失去为神所用的价值。
耶 13:15> 骄傲的心究竟会将一个人变成怎样?这些变化了的素质会否也在我的身上出现?
13:15 尊重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教会虽是好事,但效忠之情常常隐藏着傲慢。当骄傲令我们( 1 )轻视别人;( 2 )自私自利;( 3 )强加己意于别人;( 4 )以为自己的优点可换取神的祝福;( 5 )自满自足,不寻求及满足神的心意的时候,就会对我们有害。
耶 13:18> 先知所警戒的君王和太后是指谁?他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13:18 这里的君王是指约雅斤,太后则是他的母亲尼护施她。约雅斤的父亲约雅敬曾投降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但不久又起来反叛。约雅斤在位期间,尼布甲尼撒王麾军围困耶路撒冷,约雅斤和他母亲一同出城投降,最后被掳到巴比伦囚禁起来(参王下 24:1-2 )。耶利米的预言应验了。
耶 13:19> 南方的城是指哪一带地方?因何要关闭起来?
13:19 南方的城是指别是巴以南的荒漠之地。那些城全都关闭,不让逃亡的犹大人进去。
耶 13:23> 习惯行恶的人可以改变吗?可以的,不过断不能靠自己……
13:23 国破家亡虽已迫在眉睫,但犹大国民仍然毫不悔改,因为他们惯于作恶,已没有改邪归正的能力了。神从来不会拒绝真心悔改归向祂的人,祂不断提醒人要及时悔改,否则会失去改邪归正的能力。神要求我们发现有哪些地方须要改变的,就立刻去改,不要拖延,不然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一旦根深蒂固,就不再怕它的恶果,并失去改变的心。──《灵修版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第十三章
顽梗的人有祸了(十三 1 ~ 27 )
耶和华吩咐耶利米向犹大百姓发出五个警告讯号,让他更深的去明白他们的惨况。他们有祸了!这五个讯号可分述如下:
.变坏了的腰带( 1 ~ 11 )
神要耶利米作一个行动,就是买一根干麻布带子束腰,然后把它藏在幼发拉底河(耶利米要步行五百哩)边的石穴中,让其变坏。这行动比喻昔日的以色列人怎样亲近神像带子贴近人,但很快他们要败坏,像带子腐坏一样,而且不再为神所用。
.酒满的( 12 ~ 14 )
盛满了酒比喻神的怒气充满了以色列人(这里的坛是当时的容器)。各是指这章所记载的五类人──犹大地居民、君主、祭司、先知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们都酩酊大醉,不分清红皂白的敬拜迦南地的神,结果弄致道德沦亡,敌友不分,全无亲情。
.不要骄傲( 15 ~ 17 )
神责备以色列人不可骄傲及自以为是,因为这只会招来灭亡、痛苦。骄傲是神最恨恶的罪。在但以理时代的巴比伦王伯沙撒,便是因骄傲、轻视神而在一夜间被夺去生命。
.向王室的警告( 18 ~ 19 )
在犹大灭亡的时候,君主和太后将会被掳,这里是指约雅斤王及太后尼护施她(参王下二十四 8 )。
.恶贯满盈( 20 ~ 27 )
昔日臣服于犹大国的巴比伦,今日却是毁灭犹大国的敌人。这是多么羞耻的事!犹大的国运完全没有回转的希望,因为他们的罪已到了不能为神所容忍的地步。
祈祷 当我犯罪得罪时,愿我晓得“我有祸了”,免我继续沉沦。 ──《新旧约辅读》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 第十三章 注释
1-11 腰带的比喻
先知藉象徵的行动来传达神的信息(参 19,
27-28)。腰带紧贴身体,
象徵以色列与神密切的关系,神当初拣选以色列为要宣扬 的美德,
使 得名声、颂赞、荣耀,可惜这腰带已被异教败坏,变为无用。
1
「不可放在水中」:是表明腰带被埋之前并没有损坏。
4
「伯拉河」:真实地点仍不确定,或认为是指亚拿突附近一同
名的水源(这样先知来回四趟似乎较合理);或认为即旧约所
惯指的幼发拉底河(参创2:14; 15:18; 申1:7; 王下23:29),距亚
拿突有五百六十公里(三百五十英里)之遥,若按此说则似乎
更能加强本段信息的义,暗示来自幼发拉底方向的亚述、巴比
伦之侵略势力,包括腐蚀犹大的异教崇拜。(参王下16:10-16;
21:3-8)
9
「骄傲」:或作「尊荣」。
12-14 酒坛的比喻
第二个比喻式的警告是耶和华的忿怒要充满犹大,如酒坛盛满了酒。
14
「彼此相碰」:形容神使犹大沈醉,失去分辨敌友的能力而自
相攻击。另一说法是指酒坛互相碰撞变成粉碎,以形容犹大的
毁灭。
「父与子」:原作复数,代表年老和年幼的,泛指所有的百姓。
15-17 最後再警告
犹大当谦卑地听从神的呼召,在审判来临前夕赶紧认罪悔改,否则大
势已去矣。
16
这节乃形容人整夜在山上等候黎明,不料黑暗越发加深。
「当将
...... 给他」:指承认神的圣洁和主权,并且认罪悔改。
(参书7:19)
「死荫」:指非常黑暗的阴影,代表危险、痛苦的地方(参
诗23:4;
赛8:22-9:2),这里指遭敌人毁灭和被掳的收场。
18-19 为君王与太后哭
君王大概是指年轻的约雅斤王,太后则是尼护施她(参王下 24:8-12)
,他们於主前五九七年被掳至巴比伦。
18下  ;
或译作:「因你们的华冠已经从你们的头上脱落了」。
19
「南方的城」:原为地名,即申34:3之「南地」,位於巴勒斯
坦南面的旷野地带。敌人既从北方入侵(见20),此是距敌人
入侵最远的地方,但同遭围困,可见犹大被掳的彻底。
20-27 犹大积重难返
先知明白地指出国家灭亡乃因百姓罪孽太多,冥顽不灵。
20
「你们」:原文「你」,指耶路撒冷城(见27)。
作者在此采用阴性的称号,并以赤身露体的丑态形容百性将受
的羞辱(22,
26);此段亦分别以产难的妇人(21)和淫妇(
27)形容以色列的痛苦和罪行。
「从北方来」:见耶1:13注。
21
「交」:原文作「教训」,这里大概指培养友情。
「朋友」:可能指巴比伦。
过去犹大曾与巴比伦结盟交好(参王下20:12-19)。
22
「衣襟揭起」:按当时的文化背景而言,赤身露体被视为无比
的羞辱,常被先知用来比喻国家灭亡的羞耻(参赛20:2-5)。
「脚跟」:可代表人的身体,按照上文的意思,这里大概是指
下体。
23
「古实」:即埃提阿伯(参徒8:26),当地居民皮肤深黑。
26
此节乃形容当时对淫妇的刑罚(参何2:3)。
以色列本属耶和华,但却转向虚假的偶像(25),犯了属灵上
与肉体上的奸淫(27,另见2:20注),活像淫妇一样,该受惩
治。
27
讲道材料
耶利米书第十三章
变坏的麻布带(十三 1-14 )
在一至十一节所叙述的事件被认为是这卷书中耶利米之‘象征行动’的第一个。
这样的行动不只是图解或视觉上的辅助而已。它们是信息,是用行动表达的言辞。先知听从上帝所审慎地作的不但是一种传达信息强有力之方式,而且是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指明上帝之目的,不管那些目的是不吉或带来希望的,正要实现。百姓可能发现难以牢记先知以赛亚之教训较细微的详情,但他们会记得他露身赤脚,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行走(赛二十),记得他给他的儿子们起的怪名施亚雅述(意为余民必归回,七 3 )和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意为掳掠速临,抢夺快到,八 1 )。百姓可能误解或不听耶利米所说的或使他闭口无言,但他做的那些古怪的事情使他们思想,且不说他在这里对好的麻布带所作的了。
关于这件事有些事情是不完全清楚的。甚至是哪一种麻布带都无法确定。在旧约其他经文中译作‘布带’的那个字似乎是指一条皮带或一条腰带。在这里它大概是指长外衣底下的贴身短裙──内裤,随你怎样称呼。按这事件之象征意义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原是新的,直接从制造商买的,刚从玻璃纸包中拆开来的。这条新的而且至今未被注意到的布条,耶利米现在奉命将它拿去藏在‘磐石穴中’(第 4 节)。结果正如把你最好的衬衣或套裙埋在你的后园中一样!但他把它藏在哪里呢?传统的英译本说,是藏在伯拉河边。这样就会使耶利米作一次来回七百哩的旅程,而且因长时间离开家园,便极可能使百姓要问,‘你最近到哪里去了?’然而,译作伯拉河的那个希伯来文字,同样极可能指别拉特( Perat ),即现代的恩法拉( Ain Farah ),亚拿突东北数哩的一个小村。这便是新英文译本的译法,而且这种译法似乎更加可能的。
不论在细节上是如何不确定,这事件的意义是非常清楚而且在第九节已表明了。那条新的麻布带,藏在磐石穴中‘多日’,现在由耶利米找回来,便很自然地发现已经变坏了。耶和华说,‘我必照样败坏犹大的骄傲,和耶路撒冷的大骄傲’。然后,第十和十一节便继续解释所以要这样败坏他们的理由,把已变成顽梗、不忠的百姓,与他们原要成为与上帝有密切连结并为在世上与祂的关系欢呼的悲惨对比显示出来。以傲慢自大,就是以假称有特权为基础的傲慢自大代替那为与上帝有真正关系之记号的谦卑顺服,结果只有毁灭。
先知在设法使他的同胞面对来临的灾祸时,每一样事物都是供他利用的工具。在十二至十四节,他抓紧一句名言或受人欢迎的谚语:‘各 都要盛满了酒’。对这话的明显反驳是:给我们讲点新的东西吧,那岂不就是那些酒的用处吗?酒有美好的供应便保证有美好的宴会。然而,酒是陶制的,而且在酗酒的宴会过程中容易破裂,正如平底大玻璃杯和酒 杯在今日容易被人捣碎一样。因此在这段经文中有两个主题:
(一)酩酊大醉。在耶利米书──而且在其他先知书──中有些章节论到上帝把祂忿怒的酒杯交给以色列或其他国家,使他们可以喝,直到酒醉不省人事(耶廿五 15-17 ;赛五十一 17 )──讲到上帝审判之真实性的一种生动说法。这可能是在这里的意义,或者这段经文只是说整个 体都酩酊大醉,不能照上帝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为人。
(二)摔碎酒 。这自然引致这个体不能挽回地被上帝摔碎的主题。所以,这主题与那糜烂腰带的主题类似,这两段经文在耶利米书中并列在一起便不足为奇了。我们在后来 另一事件中将要听见耶利米故意打碎瓦瓶以加强类似信息的事(请参第十九章)。
最后的警告(十三 15-27 )
关于这段经文有严厉的定局。
(一)在第一段,就是十五至十七节,先知似乎在恳求百姓要改变,要他们消除骄傲对抗上帝的行动。然而没有暗示他存任何希望他们会这样行。他们可能仍然天真地期望在隧道的尽头会看见光明,但事实上他们已进入漆黑的幽暗中。十六节译作‘幽暗’的那个字(译按:和合本作‘死荫’)( gloom ),就是诗篇廿三篇四节传统上译作‘死荫’( the shadow of
death )的那个字,但新英文译本更正确地译作‘如死的黑暗’( dark as death ),现代英文译本则译作‘最漆黑的幽暗’( deepest darkness )。百姓假如要抱怨他们现在的恶劣情况,那他们就得明白,现在的困难与将来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比较不过是‘黄昏’。阿摩司在设法破除他当日宗教上流行的自得的泡影时便用了类似的措辞(摩五 18-20 )。在这黑暗中我们再次听见耶利米的痛哭流泪,流泪是因为百姓本身多么顽梗,流泪是因为那悲惨命运正等待 他们。这是真正的怜悯和同情。这两件事往往是分开的;对那败坏百姓生活之恶事加上惋惜,也有哀伤地预期他们遭报 的幸灾乐祸之心情。
(二)十八至十九节包含对‘君王和太后’说的悲悼语。这位君王是约雅斤,他在主前五九七年他父王约雅敬背叛巴比伦霸王死后坐了短短三个月的王位。约雅斤的王位被巴比伦王任命的人所取代,并且被放逐至巴比伦,他在那里消磨了漫长而且在末了颇适意的岁月(五十二 31-34 )。他再也没有返回故土。要了解这样的与故土分离对一个敏感的犹太人有什么意思,请读诗篇第一百三十七篇。这个太后在耶路撒冷政治方面似乎曾担任重要角色。列王纪下廿四章八节说她名叫尼护施他。虽然严格的说尼革( Negeb )(译按:和合本译作‘南地’,下同)是荒瘠、半旷野的地区,是划分犹大和埃及之间的南方疆界,十九节所说‘尼革的(诸)城’大概是指所有犹大南部被巴比伦入侵军队围困之城市。放逐的威胁笼罩全国。
(三)这经文之希腊文之译法已正确地看出,二十节及以下各节是对耶路撒冷讲的,耶路撒冷曾向巴比伦人卖弄风情以保护她自己的政治前途(第 21 节),现在却发现这同一的‘朋友’把她分割了。但不可能有别的情形么?耶利米说,不可能,在这个国家生活中的邪恶习染已这样根深蒂固,现在已洗雪不掉了。你大可以问问古实人是否能改换他黝黑的肤色或是问问豹能否除掉它那些斑点(第 23 节)。
在这里响起了极其悲观的语调。旧约不知有原罪的教义。伊甸园的故事从未在旧约里面或被后来的犹太学者这样解释过。耶利米不过对他当日之耶路撒冷作出实际之评估。这里的 体不会,而且显然不能改变。以邪恶取悦自己的日期已满,现在由邪恶接管了。结果只能给国家带来全面的灾祸。用来描述将临之灾祸的措辞中有劝善惩恶的成分。正如丰饶敬拜仪式中之有吸引力的性已破坏了百姓向耶和华的忠贞(第 27 节),因此他们的命运便用强奸和性之耻辱的意义来描述。我们两次听见‘揭起你的衣襟’的话语(第 22 和 26 节),而且在第廿二节是继之以一个片语,这片语能直译作‘你的脚跟遭受暴虐’,关于‘脚跟’这个词大概是性器官的一种委婉的说法。在第廿六节紧接那句话后面的片语是‘你的羞耻〔就是你的阴部〕会被人看见(译按:和合本作‘显出你的丑陋’)’。
马唐纳注释 耶利米书
叁.耶利米的个人经历(一一~一九)
二.耶利米与变坏的腰带着(一三)
一三 1 ~ 11 犹大被喻为用过的腰带, 耶利米被指示将腰带带到伯拉河去藏起来。犹大曾经与耶和华极其亲密,但就象那腰带一样,将被带走和“藏起来”。犹大因着她的罪行,被带往二百五十英里以外,被掳到伯拉河附近(巴比伦),被“藏起来”。当耶利米找回那条腰带,它已经变坏,变为无用了。至於耶利米是否真的去到伯拉河,司可福写下很有帮助的评注:
有些人质疑,伯拉河路途遥远,当时又战乱频仍,耶利米是否真的到那里埋藏他的腰带。但是,耶利米事奉的期间,曾有一段时期是天下太平的。耶利米真的到过巴比伦也未尝没可能。
如果真是这样,这件事要发生便很平常,他往巴比伦时顺道把腰带藏起来, 回犹大时便顺道挖出来。另一个解释是,那希伯来词语并未指伯拉河,而是指 WadiFarah ,距耶路撒冷以北只是几英里远。在这情形下,他可以是在巴比伦最後攻击之前的任何时间把腰带藏起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描写的是真实的事件,不单单是异象或幻想出来的故事。耶利米的腰带象征以色列人强差人意的生命和事奉。
一三 12 ~ 14 所有百姓都盛满了酒── 并非真正是酒,如他们以为的,而是全能神的震怒;他们会象酒瓶般相撼至粉碎。夏理森评论说: 耶利米强调,正如酒精影响人的判断力,使人行动不伶俐,面对即将来临的危机,国民也象酒醉般醺醺然,无法分辨朋友与敌人,无法作出防卫。
一三 15 ~ 23 国民一再被催促要悔改归回,否则被掳便势在必行。如果百姓不荣耀神,他们将陷入黑暗和死荫里。君王和太后将被废黜,南方的城邑将被掳掠。巴比伦
要将这地变为荒场,这全因为犹大的罪孽所
致。犹大与她的罪行无法分割。
一三 24 ~ 27 用来形容犹大离道的字眼,如行奸淫、发肉慾的嘶声、做淫乱的事等,全都有不道德的含意。
耶利米书简介 13:1
1~11 麻 布
带 子: 先
知 耶 利 米 这 个 有 关 麻 布 带 子 的 象 征 性 作 为 是 一 个 蕴 含 丰 富 意 义 的 比 喻 之 举。 以 色 列 和 犹 大 是 神
所 佩 戴 的 麻 布 带 子, 这 表 明 他 们 从 前 忠 于 神 时 曾 经 与 神 建 立 了 亲 密 的 关 系。 如 今 民 众 已 经 变 得
毫 无 用 处, 只 能 被 丢 弃, 就 像 耶 利 米 丢 弃 变 坏 的 腰 带 一 样。 当 民 众 被 掳 到 伯 拉 大 河 周 围 的 地 带
时, 他 们 将 因 着 自 己 的 罪 而 变 得 一 无 用 处, 他 们 的 一 切 尊 荣 和 荣 耀 都 将 荡 然 无 存。
13:12
12~14 各 坛 都 要
盛 满 了 酒: 空
酒 坛 指 犹 大 的 民 众, 他 们 将 “ 酩 酊 大 醉 ” ,
即 充 满 神 的 审 判 并 混 乱 不 堪 ( 比 较 25:15~16 ; 赛 49:26 ; 63:6) ,
然 后 他 们 就 要 被 彻 底 击 溃 和 灭 绝。
13:22
你 的 罪 孽 甚 多: 当 审 判 来 临
时, 百 姓 必 将 认 识 到 这 一 切 灾 难 临 到 他 们 的 原 因 乃 是 在 于 他 们 的 罪 孽 甚 多。 他 们 已 经 习 惯 于 行
耶利米书
注释
十三 1-27 审判的表征
先知们不单传讲神赐给他们的话语,他们有时也要作出一些表征性的行动,其目的是说明那些话语的真实性。它们不单是一些视觉教具,它们也如同神的话语一般,带有耶和华的权柄。(比较十八,十九章记载在窑匠之家的两个表征;另参赛二十 1-6 。)神的启示用言语和行动两方面来表达,它的目的是给它双重权柄和效用。本章记载的 5 个表征是:一根腰带、皮酒袋(和合本译作「酒坛」)、群众、在生产中的妇人和碎 ;全都是犹大被弃绝的表征。
那根缚在耶利米身上的腰带代表了神与祂百姓的亲密关系( 11 节)。这腰带被抛弃在伯拉河任其腐坏,它的意思是指出百姓因自己的力量而骄傲,结果却使他们蒙羞( 7 、 9 节)。「伯拉河」大概是离开先知的家乡亚拿突城不远之处(比较书十八 23 之「巴拉」,与这里的「伯拉」,在原文是同一字。)但「伯拉」这名字也可指幼发拉底河,那么这表征便与米所波大米的王国连上了关系。这可能是指犹大接纳了亚述国的宗教,也可能是指被掳巴比伦的威胁。(其实被据是复兴的过程,而非毁灭,参二十四 5-7 。)
第 6 节的「多日」可能指以色列和犹大长久以来的持续犯罪(参 10 节)。这罪便无可避免地成了被毁灭的原因。
耶利米奇怪的说话( 12 节)可能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他说了一句极普通的话使人感到惊讶;又或者这是一个凶兆,因为他知道百姓所过的好日子快到尽头。针对百姓讥讽的答话( 12 节上),耶利米指出百姓们将酩酊大醉。以酒醉形容百姓在审判之下的混乱,亦见于其它地方(二十五 15-16 )。首当其冲的是百姓的领袖,不单是一个君王,而是众君王都会被敌人制服(比较二十二 18-19 、 24-27 ;王下二十四 1-4 、 8-17 ,二十五)。
本章的余下部分包括了 3 段不同的说话。
第 15-17 节是对犹大整体说的话,这神谕借用了一些熟知的隐喻如光与暗,来形容救恩与审判(比较赛九 1-2 ;摩五 18 )。在古代世界,黑暗是一个有力的隐喻,因为当时人工造成的光是有限的,黑暗自然地代表了害怕和死亡。这些话可能是在耶利米仍希望百姓悔改之时宣告的。这些说话与那些指出灾难已无可避免的神谕列在一起,是要强调机会不会长存。耶利米为百姓的灾难而哭泣,这可见于前文(比较九 1 )。
第二个神谕是对王和王的母亲而发,他们是约雅斤和尼护施他(王下二十四 8 )。在古以色列中,太后可能甚具影响力(比较王上二 19 )。这神谕指出他们将从他们的宝座上被推倒,他们的皇族地位也不保;全地都受到毁坏,甚至蔓延至南方。就是犹大南方的边界,离开巴比伦军队最远的所在。
最后的神谕( 20-27 节)是以犹大为单独的对象,如同对一个妇人说话(在文法上,地点往往是阴性词,大概是取自诗歌中常以女性比拟地点的作法)。这次的说话似乎也以领袖们为对象( 20 下、 21 节上)。犹大一向依赖的盟国,现今却讽刺地成为他们的辖制( 21 节上:比较四 30 )。
耶利米书第十三章
十三 1 ~ 27. 五次警告
第 18 ~ 19 节的写作日期可能在公元前五九七年(参:王下二十四 8 、 12 ),其余的部分则约在公元前六○○年写成。一个应当与神有亲密的属灵关系的国家,却被异教的影响所腐蚀败坏。犹大的属灵分辨能力低到令人咋舌的地步,而恣意胡为的骄傲亦充斥整个社会,致使这个悖逆、背道的国家直走向灭亡。
1 ~ 11. 第一次警告
这是藉一个行动的比喻来传达,神以腐烂的麻布腰带明白表示,拜偶像和伴随而至的道德败坏,将使以色列民族毁灭。他们从前与神紧密相连,但现在却因背道而堕落,所以必须予以弃置。这个预言式的象征乃根据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 腰带 是衣物当中较为贴身的,它紧贴着人体,成为像大腿一样长的衬袍。若将其浸泡在水中,就会变得比较柔软。就象征的意义而言,全国都应防范一切有害的影响。如果伯拉河和代表被掳之地的幼发拉底河是同一条河,那么耶利米来回至少跑了五百哩。不然的话,它也可能指的是亚拿突东北方约三哩的巴拉城(书十八 23 ),即位于现今的发拉河边( Wadi Farah )。如果耶利米去的是幼发拉底河, 穴 ( AV : 洞 ; NEB : 伯拉 )很可能就在迦基米施一带。腐烂的腰带显示,骄傲的犹大将因崇拜偶像而被降卑和处罚。神一直希望犹大忠实地紧贴祂,但她却宁可与异教的神只亲近而自取灭亡。
12 ~ 14. 第二次警告
这是酒坛的比喻。 ne{b[el 是贮酒用最大的陶器(参:赛二十二 24 ,三十 14 ;哀四 2 )。 52 这里有关酒坛和酒的说法,可能是公元前七世纪酒徒中盛传的格言。然而,这些酒坛就是酩酊大醉的人,他们盛满了神的忿怒之酒,而这忿怒之酒并非只限于给犹大喝(参二十五 15 )。在古时近东,醉酒是社会上的严重问题,因为当时饮料的种类比现今少得多。醉酒带来诸般的罪恶,挪亚(创九 21 ~ 25 )、拿八(撒上二十五)和其他人可为代表。酗酒也是迦南异教崇拜的特征。新约警告人们不要醉酒,敦促人们披戴基督(罗十三 13 、 14 节)且要被圣灵充满(弗五 18 )。耶利米强调,正如酒精破坏人的判断力和行动能力,在即将来临的危机中,人们会像已经大醉了一样,无法分辨敌友亦不能护卫自己(参:耶二十五 15 ~ 28 ;结二十三 31 ~ 34 ;赛五十一 17 ;诗六十 3 )。
15 ~ 17. 第三次警告
乃是针对面对神的狂傲。荣耀应当归予以色列的创造者,而非巴力。先知亦提醒全国注意神先前所发具象征意义的教训。神的百姓就像轻率的旅客,在日暮时,拼命要寻找投宿之处,却已步履蹒跚。先知呼吁他们,在灾祸的阴影笼罩下来之前,赶紧悔改转向神。在希腊思想中, hybris 亦即骄傲之罪,引发众神将骄傲之人击杀。新约亦将骄傲和其他的恶,列为从人里面出来的恶(可七 22 ),并将骄傲与谦卑相对照(雅四 6 引用:箴三 34 ;彼前五 5 )。对保罗而言,骄傲的罪人是败坏的异教社会下的典型产物,而此一观点正与耶利米之所见略同。
18 ~ 19. 第四次警告
是为君王和太后哀哭,也就是约雅斤(参二十二 26 )和尼护施他(王下二十四 8 )。约雅斤当时只有十八岁,因此太后在政权中便扮演重要的角色。旧约只有提到犹大诸王母亲的名字,却未提及以色列诸王的母亲,究竟原因为何则不得而知。先知要求这些王室自其宝座下来,并责备他们身为领袖,却对先知的信息如此轻慢。希伯来文的 Neg{eb[ 意思是“干”而非“南”( AV ),而与此字十分近似的 Negeb 则位于迦萨/别是巴那条路之南,且被并入西乃半岛的高地之内。该地区的城市尽都关闭,为要防止逃难的灾民涌入。这里提到的全被掳掠( 19 节),是诗歌式的夸张笔法,因为实际上只有可能作领袖的人选和巧匠,才被带往巴比伦。虽然如此,这些人已足以代表整个国家。这种代表的原则即整个希伯来献祭系统的基础,而基督在十架上所成就的,便是这种原则最极致的体现(参约十一 50 ~ 52 )。
20 ~ 27. 第五次警告
是最后的提醒,指出犹大若继续任意犯罪,必然逃不过神的惩罚。希伯来经文在此有些难解。 20 节的主词是耶路撒冷( LXX )。 21 节可读作 祂立你自己所认作主人的朋友来辖制你,那时你还有什么话说呢? 此处的朋友指的当然是巴比伦人,因为犹大经常与他们结盟交好。以色列人就像历代那些挂名的信徒一样,不相信这样的灾难会临到他们。然而,耶利米坚定地指出以色列人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并陈述卖淫必会招致当众蒙羞(参:耶十三 26 ;何二 10 )。 AV 中的 脚跟 是另一个委婉的说法,按字面翻译是“身体被凌辱”( RSV : 忍受冒渎 ; NEB : 赤身露体 )。 23 节表明了要让这个国家改变其拜偶像的行径,是多么的不可能。所以,犹大必须承担一切的后果。讽刺的是,这所有的苦难,均将由犹大从前热心结交的国家,来加诸她身上。犹大既耽溺于暗昧无益的事,那位曾把她当新妇般疼爱的神,必使她当众赤身露体如淫妇一样。虽然这灾祸数年之后才发生,但其阴影已如恶兆般笼罩南国了。
52 见 J. L. Kelso, 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1948),
p. 26 and fig. 5, p. 47.
──《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利米书
耶利米书第十三章
13:1
本章提出五个警告,第一和第二用散文体裁(1-11,12-14节);藉戏剧性的行动来生动说明神的信息。其余三个用诗歌体,劝勉犹大自卑脱灾,并预言因作恶太多必受刑罚。
13:4
“伯拉河”就是幼发拉底河。有人怀疑在当时战火连天的日子里,耶利米怎么可以跑到老远的幼发拉底河(距亚拿突近600公里)去埋藏腰带。但我们须知道,在耶利米工作的时期,那一带地方也有太平的时期,耶利米亲身到巴比伦去,并非不可能的事。这样,耶利米很可能是在到达巴比伦时便埋藏腰带,到他离开时才取出腰带。此外又有人根据希伯来文字义来解释这“伯拉河”并非指幼发拉底河,而只是在耶路撒冷北面约数公里远的一条小溪(Wadi
Farah)。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们相信一件事,埋藏腰带是一件真事,不是见异象,也不是一种虚构的幻想。腰带为贴身之物,象征以民与神的亲密关系,现在这关系已为拜偶像之风所败坏,以色列民的生活和侍奉已不蒙神喜悦。
13:12-14 又用装满酒的酒坛来说明神的忿怒要充满犹大国,灭亡之日不远。
13:18 “君王”:很可能是指约雅斤王。“太后”:名尼护施他(王下24:8 )。二人都要被掳到巴比伦(29:2)。
13:23 “古实”在埃及以南,今之苏丹国。古实人是非洲民族,皮肤黝黑。
13:27 看5:7-9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