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书第十章
第 10 章
何 10:1> 国家繁荣安定的时候,以色列人背弃神;是否就是越有金钱,心就越冷?想想自己……
10:1 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以色列在军事和经济上强盛起来。然而,国家越繁荣,拜偶像之风就越盛行,就好像神赐得越多,我们花费得越大一样。我们要更大的房屋、更好的汽车和衣着,但这世上的荣华富贵是一条通向灭亡之路。当你生活富裕时,想想你的金钱用在何处,是用在了神的事工上,还是全用在了自己身上?
何 10:4> 守约持信并非一件易事,我神是这样的……我却……
10:4 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发假誓而愤怒。人们不守诺言产生了很多纠纷和诉讼。尽管人背信弃义,但神却始终信守承诺。你的承诺对人或神是否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不是,就要求神的宽恕和帮助,使你回到正道上来。除非确定自己能信守誓言,否则不要轻易起誓。
何 10:5> 伯亚文,一个不太熟悉的名词,却代表了我们所熟知的事……
10:5 伯亚文是“邪恶之所”的意思,即是指进行偶像崇拜的伯特利(“神之所”)。如果以色列的偶像是真神,它们应该可以保护百姓,但人们竟要担心这些假神的安危,这是何等的讽刺!(有关牛犊偶像的详情,请参 3:4-5 ;和 8:5 注释。)
10:9-10 在士师记中,基比亚代表残忍和淫荡。它是扫罗的家乡(参撒上 10:26 ; 11:4 ),在扫罗的日子里,则代表反叛(有关“基比亚的日子”,请参 9:9 注释;士 19-20 章)。
何 10:12> 我愿意开放心中荒地,栽种公义,这是我在什么时候说过的?到今天,我的土壤……
10:12 何西阿多次用田地庄稼作比喻,这次他用了一块松好的耕地。这块地松软无石,经过细心料理,已预备好随时有种子撒在其上。你是否已准备好让神在你身上工作?认罪并接受神的宽恕和指引,可翻松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片仍未开垦的硬地。
何 10:13> 谎话动听,多人“信赖”!但我想不信,又好像很难分辨?
10:13 以色列人相信军事力量可保障安全的谎言。今天的信徒也可能被谎言欺骗。那些想引人入歧途的人往往会把谎言夸大、简单化和重复使用,以增加其“真实”性。为了避免落入圈套,信徒可以自问:( 1 )我是否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信别人的话?( 2 )我是否忽视了某些重要事实?( 3 )这些话是否有违圣经真理?( 4 )圣经中有没有相关经文可帮助我决定相信与否?
何 10:14> 以色列人的命运,就是如此?
10:14 有人说沙勒幔是亚述王撒缦以色,也有人说沙勒幔是撒缦努──一个在提革拉毗列色碑文中提到的摩押王。公元前 740 年沙勒幔侵犯基列,摧毁伯亚比勒城并杀戮多人,包括妇女及儿童。这类暴行在古代争战中并不罕见。何西阿预言以色列亦将遭此厄运。
何 10:15> 领袖腐败悖逆,下场必是灭亡,你看……
10:15 由于以色列将信心放在军力而非神身上,它终将被军力摧毁,带头拜偶像的以色列王必将首先遭灾。神的审判不一定是立即出现的,但势必来临。──《灵修版圣经注释》
何西阿书第十章
执迷不悟(十 1 ~ 15 )
在富裕中的基督徒面对什么危机呢?以色列在繁荣安舒的日子里,好像结果繁多的葡萄树,却增添祭坛和柱像,拜偶像之事越发兴旺。他们有宗教的传统与礼仪,却不专一敬拜事奉耶和华,而是“心怀二意”,给假神(牛犊)留余地,招致神的惩罚。
结果如何呢?这些祭坛柱像必被拆毁,牛犊也被毁灭,一无所剩。我们的钱财、精力,时间,不要放在任何“偶像”身上。这些都必立不住,都必如空过去,惟有主是配得我们敬拜事奉的。
9 ~ 11 节中,先知提及“基比亚的日子”,指责百姓所犯的罪。士十九章记载基比亚人的大恶行,引致以色列内乱,众支派联合攻打便雅悯人,造成大屠杀。另一方面,基比亚是扫罗的家乡(撒上十 26 ),是他被膏立作王后的首都,与以色列人厌恶耶和华作王另求立王有关。“两样的罪所缠”( 10 ),可能是指这两件事。
蒙恩的途径是离罪寻求耶和华( 12 )。因此先知呼吁以色列民:寻求神,行公义,就得神的慈爱。倘若百姓依然行恶,则自取其辱,自招灭亡。神的审判已展开,且迅速临到( 14 ~ 15 )。“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 7 )
祈祷 主啊,求除去我心中的偶像,让在我心中作王,结出公义与慈爱的果实。 ──《新旧约辅读》
何西阿书简介 何西阿书 第十章 注释
10:1-15 不倚靠神终必自食其果
本段指出北国拜偶像和倚靠君王是枉然的。
2
「必怀二意」:指百姓一面敬拜耶和华,另一面拜巴力。
3 「王能 ......
甚麽呢?」:可译作「但就算我们有王,他能为我
们作甚麽呢?」。
4 「苦菜」:即「毒草」。
5 「伯亚文」:见4:15注。
百姓所拜的牛犊不能自保,所以当亚述攻占以色列时,百姓反
要为它担忧(参赛46:1-2)。
「荣耀」:大概是指牛犊的金和庙里的珍宝。
6 「耶雷布王」:见5:13注。
先前人将礼物、祭品带来献与牛犊,现在牛犊却被当作礼物献
与亚述王,显示牛犊逊於亚述王,既不能保护以色列,且带来
莫大的羞辱。
「计谋」:原文或作「木偶」。
7
「沫子」:原文作「木枝」,形容以色列无依无靠的情况。
8
「伯亚文」:原文仅作「亚文」,可译作「罪恶」或「偶像」
。拜牛犊的祭坛被毁,地方变成废墟,长出荆棘和蒺黎。百姓
叫山遮盖他们,是因为不敢面对神忿怒的审判。
9
「基比亚」:代表以色列人纵欲行恶(见9:9注)。
「你们 ......
那里」:原文可译作「他们仍旧是这样」。下半句
原文并无「现今」,宜译作「岂没有战争临到在基比亚作恶的
人麽?」(参士20章)。
10
「两样的罪」:可能指以色列人离弃耶和华敬拜巴力,及背弃
神所拣选的君王(即作南国王的大卫後裔;参3:5; 8:4)而另立
国君的罪。
「所缠」:原文或指列邦把以色列人捆绑。
11
初受驯服的小母牛在谷场上践踏谷粒,使谷粒从穗中松脱,工
作轻省,且可自由吃谷(参申25:4),这比喻百姓从前得神眷
顾,不需劳苦便有丰收,但现在因犯罪离弃神,便要辛劳才可
口。
「使 ......
拉套」:指农夫赶牛耕田。
12 百姓必须秉公行义,这是归向耶和华的表现。
(参2:19; 12:6;
摩5:14-15)。
14
「沙勒幔」:有说为亚述王撒缦以色五世的简称,此人曾成功
地攻取撒玛利亚城;有说为摩押王沙拉缦努,他曾在约但河边
争战(参摩2:1-3)。
「伯亚比勒」:此地及发生於该处的战役均无可稽考。
「将其中 ......
何西阿书第十章
君王和牛犊(十 1-8 )
前面一段反映出来引人注目的事情,依然保留在这几节中。反对先知的势力正坚持,使得先知的公开传道受到限制,只能在他的朋友和同盟者的小范围内,传讲以色列国的现状和经历,即将导致其毁灭。历史的年代表此时已经很接近公元前七三三年的危机。这个危机在九章十七节最后一句已经反映出来。暂时的平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何西阿比他同时代的人更清楚地觉察到这一点。何西阿在这里所说的话,是直接对他的亲密朋友讲的,因为上帝在这里被指为第三人称( 2 节)。以色列也同样不是先知谈的直接对象;何西阿也不是对以色列人直接演讲,而是讨论这个国家所走的愚昧的路,以及豫言她后来必被毁灭。插进在何西阿公开布道期间的这段讨论,回顾了以色列民族开始时的状况,展望她将要面临的结局。
(一) 先知开始回顾过去 。用葡萄树做比喻,何西阿回想以色列过去曾如何成长和茂盛,结出丰硕的果子。葡萄树这个比喻在希伯来人的传统中,是一个正面和积极的比喻;以色列一直以来,都被比喻为葡萄树,栽种在应许之地,在那里生长和繁茂(见诗八十 8-11 )。但是何西阿在这里把积极的意义转变为消极的:他指出在以色列成长的每一步,在属灵方面都枯萎了。外表的兴旺带来属灵的衰微;每一次成长都伴随愈来愈多的祭坛和柱像,而这些都是拜巴力的装备。
从繁忙的公开布道工作中隐退下来,何西阿比以前更力清楚了解他的国家病症的性质。他所观察到的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并不是一种新现象;所有衰败的根源,都是由于早期的历史延伸来的。一般的大众可能还一直欺骗自己去相信,他们富有成果的历史是他们正直的表征或记号;但是何西阿知道事实不是这样。‘他们心怀二意,’( 2 节,英文圣经译作:‘他们的心是虚假的,’──译者注);过去的成就由于上帝的怜悯,而不是由于以色列的正直,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事实将要呈现出来。因为他们的心不正,他们不久将要看到祭坛和柱像被毁灭,以此来公开表明他们的心怀二意、心里虚假的结果。
何西阿的话,说明他的认识的成熟及其深度。我们也要像他那样,时常懂得从忙碌中隐退下来,思想正在发生的事,从假象中辨别出真理。除非我们先看清楚我们的时代的弊病,透过过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我们不可能去宣讲它。何西阿虽然不喜欢他所看到的,但他宁愿宣扬真理,而不被虚假所欺骗。
(二) 君王和牛犊都不能带给以色列人希望 。这就是说,既不是 国家 君王的正确领导,也不是虚假的崇拜偶像金牛犊,可以救这个国家脱离危机。先知在第三节中豫言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百姓最终将要意识到, 任何 君王都不能够拯救他们。这句话虽然真实,但却是一句空话,因为即使百姓 明白 君王无能救他们,仍然不知道真正的拯救到底在那里。第五至第六节也许是一种对牛犊的嘲笑解释。以色列人的金牛犊,那个他们在伯亚文敬拜的偶像,当他们被遗送到亚述的时候,被当成为他们进贡的礼物。他们知道不寄托希望于君王,但他们仍然一直对金牛犊抱有极大的希望。
何西阿在思想他的国家的时候,深深感到执迷不悟和瞎眼是她长期以来所表现的特征。一次又一次,她有时候好像有亮光,看见他们所倚靠的偶像是愚蠢的。但是不用多久,他们又从真道上堕落,又去寻找新的偶像。故此对于何西阿来说,他的信息是十分清楚的:在未来的危机中,既没有君王,也没有真神以外的信靠,可以救他们脱离灾难。惟独回到真神那里才是有效的,才能得到生存。
(三) 结局不可避免地一定要来到 。君王好像沉船里浮出来的一块货物,必定要被审判的暴风浪所淹没。老的圣殿也将要被毁灭,荆棘和蒺藜将要生长在祭坛上。这个国家的羞耻将要如此之大,以致于有人呼喊大山和小山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遮盖。
大山倒下来的景象是触目惊心的。在加拿大西南部的亚伯达省,那里有一条狭谷,从大草原向西导向洛矶山脉。二十世纪初,那里有一个小镇座落在这条狭谷中,它的名字叫法兰克( Frank )。在 一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清晨,半座山崩裂倒了下来;劈开来的石头,约二千一百尺高,三千尺宽,五百尺厚,盖住了法兰克镇的一部分。差不多有九万万吨的岩石辊进狭谷中。在不到一百秒钟之内,立即活埋了七十个人。这个镇至今还一直在岩石底下,现代高速公路蜿蜒经过岩石地带,在岩石下面仍然保留村民的住房的残迹。这是一个征兆,提醒我们想起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人类的生命是何等脆弱。何西阿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只不过这里少许有点不同;这里人民想起了他们的罪,因为感到了罪的羞耻而呼喊大山小山倒在他们身上。一个看到大山倒下来的人,很难以去想像那些招致大山倒在他们身上的人,他们的羞耻有多么深!在这里先知也警告那些远离上帝的国家,他们的羞耻也将是如此。
战争的喧嚣(十 9-15 )
在九章十至十八节中,经过暂时的从公开传道中隐退之后,何西阿又再一次在大众面前露面,继续他的先知职分。我们不知道到他的传道工作间断了多久,也可能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在这几节里,我们可以猜测到当时的景象,在国际危机方面,好像有暂时缓和的现象。以色列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从她的脆弱中恢复过来,并且再一次重建起军事力量。对于这个国家,自信心和军事力量都在恢复中,何西阿此时再一次向他们传讲上帝的话。正像何西阿书的前一部分,我们在这里读到的也只是先知所传讲的摘要,纲领性地列出他新的推进活动。
先知的信息大概可以归纳为下列三部分:
(一)以色列人自古以来,一直犯罪,得罪上帝;其结果是战争必将来到( 9-10 节)。‘基比亚的日子’在前面(九 9 节)何西阿已经提过;以色列人历史上在基比亚所发生的暴行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因为这种‘两样的罪’( 10 节,英文圣经把它译作‘双重邪恶’,是指士师记十九至二十章所记载的事──译者注。)战争作为上帝审判的一种仪式,必不可避免的来临。
(二)中间这一部分,即十一至十二节,是一段插入的话,用来描绘上帝选民的生活状况。所用的比喻是农业方面的:以色列人好像小牝牛( heifer ),不像皮肤光滑的牛奶场的牛或者食用的牛,只是简单的放牧在牧场上或者养肥它。他们是训练好的牛(中文圣经译作‘母牛’,英文圣经译作‘兽’──译者注),是用作打谷的和犁地的。像一头‘驯良的小牝牛’,上帝的选民要破土耕耘,并且收公义的庄稼;然而只有当他们先归向上帝,得到祂生命的雨水的供应,才能使所撒的种子获得好收成。
(三)可惜以色列人真实的历史,是十分不同于她应有的情况( 13-15 节)。他们确实耕耘过,但所撒的是邪恶的种子,因此他们收割不义和谎言。先知再一次把话题转到战争方面来:以色列人如此倚靠她的军事力量,必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战争的喧嚣’( 14 节);必有一场战争导致他们的国家毁灭。十四节下半节所说的沙勒幔拆毁伯亚比勒(在外约但北部),是一件令人难懂的史实;我们现在虽然不能清楚知道沙勒幔是谁?他做过些什么?先知在这里引用了他那个时代的新闻,他的听众清楚知道的事件,来阐明他的观点;正伯亚比勒在最近的战争中被拆毁一般,以色列也要如此被拆毁。
先知这一部分信息,虽然和他前面所传的类似,却是进一步更深地阐明他所知道的,有关那个时代的某些必然趋势。他在这里十分清楚地提出了两点:
(甲) 拣选 。无疑的这是何西阿在他短暂地从公开传道中隐退期间的一个题目。也许在先知的早期生活里,他就清楚知道这一点,那就是:以色列人是上帝的所拣选的百姓,上帝赋予他们特权和特别的地位。然而他逐渐了解到上帝的拣选是有目标的;假如这个目标不能实现,拣选就失去任何意义。在先知的比喻里,上帝拣选以色列为了让她好像驯良可耕地的牝牛,而不是普通放牧的牛;更清楚一点说,上帝拣选以色列人是为了‘栽种公义’和‘收割慈爱’( 12 节);这个收成,转过来将成为一件礼物,藉以使世界各国都蒙福(参见出十九 5-6 )。如果以色列人的历史是如此,上帝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何西阿清楚看到,以色列耕种的是奸恶,收割的是罪孽,完全和上帝的目的相反( 13 节)。
按照新约圣经的教导(彼前二 9 ),教会也是上帝所拣选的;因此,先知在旧约时代所讲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教会。上帝拣选我们也是有目的的,正像彼得所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但是如果这个目的不能达到,拣选的意义也就消失了。因此何西阿对以色列人所说的,指出他们已经忘记他们国家的使命,那些忧郁的话,现在也庄严地命令教会和她的成员审查:到底教会的生存有没有和教会被拣选的目的密切联系起来呢?
(乙) 战争 。就在他的同胞还以为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的时候,何西阿却觉察到它是不可避免的。整个国家普遍都认为直接军事冲突已经平息下来,而且他们又有机会加强他们的军队的力量( 13 节下半)。
在这里,以色列人的心态和法国人筑好马奇诺防线时相若。马奇诺防线是法国一道伟大的墙,它建造在一九三○年左右,是当时的军事首领马奇诺将军提议建造的,它南自瑞士的边界起,一直延伸到法国北部的比利时。这条偌大的军事防线制造了一种假象;它对德军在一九四○年发动法兰西战役时所采取的侧击战术,所起的防御作用是微乎其微。尽管马其诺防线作为一种虚假信心的记号还一直存留下来,但是法国人却迅速败退下去。同样,战争的喧嚣不久也将弥漫以色列全地,作为对他们倚靠战车和马兵的自信心极大的嘲笑。
在我们所有的奋斗中,我们必须从马奇诺防线的心态得到警戒。保罗鼓励提摩太去‘打那美好的仗。’(提前一 18 )但是如果所信靠的是错误的,结果将是徒劳无功。惟一直得我们信靠的,是‘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诗廿四 8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何西阿书
注释
一○ 1,2 以色列曾是茂盛的葡萄树, 现在却不结果子,因为它只使用它的繁盛, 令拜偶像之风更盛。神指控他们心怀二意, 现今要定为有罪。
一○ 3,4 百姓声称不需要神或王。由此可见,以色列国已是多麽沦落。他们起初在西乃山上,透过摩西和亚伦,誓言遵守神的律法。随後却是一段漫长、不断、堕落的背弃神的日子,最终甚至不能接受有王来管辖他们。他们对各个继承政府的反抗,显示出他们的灵命是一步一步的堕落:( 1 )神(神权政治);( 2 )摩西(颁布律法的先知);( 3 )约书亚(属灵/军事将领); ( 4 )士师(司法的统治);( 5 )君王(君主制度);( 6 )没有王(无政府状态)。他们立下的誓言只是空谈,所以灾罚要象毒菜一样遍地生长。
一○ 5 ~ 8 伯亚文(伯特利) 9 的金牛犊将被亚述人带走。以色列人不爱那多次救他们的神,却深爱金牛犊,这一点从神所说的充满讽刺的话可见:“撒玛利亚的居民, 必因伯亚文的牛犊惊恐;崇拜牛犊的民和喜爱牛犊的祭司,都必因荣耀离开它,为它悲哀。”难怪神要惩罚他们!撒玛利亚的王将败亡,而偶像也被摧毁,人必呼吁大山小山倒在他们身上。
一○ 9,10 在基比亚,众支派曾聚在一起,因便雅悯支派的罪而惩罚他(士二○)。但此後,以色列的历史一直都是犯罪的记录。现在神使用列国去惩罚那在罪里联合的民。
一○ 11 以法莲曾是驯良的母牛犊,留作踹谷等轻省工作之用,但现今却要在被掳的轭以下,犹大也一样,必要作苦工。
一○ 12 ~ 15 他们逃脱厄运的希望, 只在於悔改和寻求耶和华。但以色列倚赖他们的战车和士兵,所以必自食其果(收割的)。他们的土地被战火摧残,一切的保障必被拆毁。撒玛利亚沦陷,王将被杀。沙勒幔是撒幔以色三世,不过有人认为这名字乃指一位摩押王撒拉幔奴。
柒.神在忿怒中仍施怜悯(一一~一三)
分辨出以下四章中的发言人──是耶和华还是何西阿──对查考这部分的经文相当有用。
耶和华:一一 1 ~一二 1
何西阿:一二 2 ~ 6
耶和华:一二 7 ~ 11
何西阿:一二 12 ~一三 1
耶和华:一三 2 ~ 14
何西阿:一三 15 ~一四 3
何西阿书 10:1
果 子 越 多: 以
色 列 人 的 土 地 越 肥 美, 出 产 越 丰 盛, 他 们 就 越 沉 迷 于 偶 像 崇 拜 中。 可 见, 富 裕 亨 通 并 不 一 定 是 祝
福。 有 些 人 越 有 钱, 就 越 为 自 己 多 花 钱; 他 们 会 忘 记 神 和 天 国 的 需 要, 变 得 以 自 己 为 中 心, 不 以 神
为 他 们 的 中 心。
10:8
遮 盖 我 们: 当
神 的 审 判 来 临 时, 那 些 信 靠 假 神、 随 从 外 邦 邪 风 异 俗 的 人 将 会 呼 求 大 山 小 山 倒 在 他 们 身 上, 好 遮
盖 他 们, 使 他 们 躲 过 神 的 忿 怒。 在 现 今 世 界 的 体 制 彻 底 崩 溃 的 那 天, 人 们 将 看 见 神 向 这 个 世 界 倾
泄 他 的 忿 怒; 那 时, 凡 退 后 沉 沦 的 以 及 与 神 和 他 子 民 为 敌 的 人 最 终 也 会 像 以 色 列 人 一 样 哀 号 ( 参 路 23:30 ; 启 6:16 ; 参 “ 大 灾 难 ” 一 文 ) 。
10:12
你 们 要 开 垦 荒 地: 荒
地 指 长 久 闲 置 以 至 于 干 硬、 无 法 耕 种 的 土 地。 从 灵 性 上 看, 人 们 的 心 田 已 成 了 荒 地 (13 节 ) 。 他 们 须 为 罪 忧 伤, 来 开 垦 自 己 干 结 的 心 田, 并 悔
改 接 受 神 的 话 语 和 旨 意; 他 们 必 须 恳 切 寻 求 耶 和 华, 播 下 公 义 的 种 子, 好 叫 他 们 再 次 经 历 神 信 实
的 慈 爱 和 怜 悯。
10:14
沙 勒 幔: 这 个 名 字 可 能 指 撒 缦 以 色 ( 王 下 17:3) ,
他 于 主 前 722 年 攻 取 撒 玛 利 亚, 使 北 国 以 色 列 成 了 亚 述 王 国 的 一
个 行 省。 他 的 儿 子 撒 珥 根 后 来 将 功 据 为 己 有,不 过 这 也 许 是 因 为 他 曾 和 父 亲 一 同 出 征 作 战 的 缘
何西阿书
注释
十 1-10 审判与抉择
这一段题材分歧,经文比一般的更难明。内容包括农耕(例如「葡萄树」, 1 节;「田间的犁沟」, 4 节)、宗教活动(「祭坛」, 1-2 节;「牛犊」, 5-6 、 8 节)及政治事件(王, 3 节;被「亚述」所征服, 6-7 、 9 下 -10 节)。
全章一开始就说以色列是一棵「葡卜树」(参诗八十 8-16 ;赛五 1-7 ;耶二 21 ;结十五 6 ,十七 1-6 ),当以色列兴盛起来(「结果繁多」),她就「增添祭坛」,「造美丽的柱像」(参三 4 的注释);换言之,他以私意崇拜,甚至拜偶像。人民自欺( 2 节上),以为这是神所容许的,但结果耶和华却要「拆毁他们的祭坛」。
然后,何西阿把注意力移向君王;日子将到,以色列不再有王(主前 722 年撒玛利亚城陷,情形果真如此),他们将会了解到情况是如此无望,纵使君王也于事无补。立王在以色列中一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士师记中似乎指出以色列地之所以混乱是因为没有王(士十七 6 ,十八 1 ,十九 1 ,二十一 25 ),而神则认为以色列仿效外邦求王是抗拒神的表现,塞缪尔也有同感(撒上八 4-9 )。姑勿论如何,神还是赐他们一位君王,意图扭转他们立王的错误动机,藉此给他们安全感,教导他们,并作为将来的盼望。
何西阿用不同的方法指出各种罪恶。说谎( 4 节)引起诉讼案件(和合本:「灾罚」)等频生,有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 沟中」,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撒玛利亚的居民因伯特利的牛犊而惊恐(「伯亚文」是伯特利的改写,参四 15 的注释)。在八章 6 节「牛犊」一词是单数,在此则是复数,这里的复数可能是「尊称复数」,意思是:那「邪恶之家的伟大牛犊」,显然含有嘲笑的意味。这偶像也被放逐,不能自救(正如以赛亚针对巴比伦众偶像所说的一样,赛四十六 1-2 )。百姓和拜牛犊的祭司还是不肯接受牛犊无能的事实,仍然为它悲哀,它将被「带到亚述,当作礼物,献给耶雷布王」。亚述王被称为「耶雷布王」,此名与纷争、吵闹有关。史密夫佐治( George
Adam Smith )把它翻译成:「吵架王」。看来原意很可能是这样,也符合那些野心勃勃的亚述众王的形象。镜头转移到撒玛利亚城,她的王如水面的小树枝(和合本:「沫子」),无助地被水冲去。
何西阿在第 8 节里,又回到祭坛和邱坛这主题上。这些坛必被荒废,被「荆棘和蒺藜」覆盖。百姓为了逃避刑罚,向诸山求救说:「遮盖我们!」同样的情形也可见于路加福音二十三章 30 节及启示录六章 16 节(参赛二 10 、 19-21 )。
第 9 节回到「基比亚」(参九 9 );基比亚人的恶行曾引致内战,便雅悯全族几乎被歼灭。现今神要借着外邦人施行审判。
这里提到「两样的罪」( 10 节),可能是指拜偶像和倚赖外援而不投靠神的罪。
十 11-15 审判的比喻:耕种、播种与战争
第 11 至 15 节有一段颇长的农耕描写,第 13 节则转移到战场上去。「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犊,喜爱踹谷」,意指用打谷的橇子在谷粒上拖过,是一件比较轻易的工作,拉橇的动物也不用上套。但是下一褔图画面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动物要套上轭准备作沉重的耕地工作,这转变应视作管教而非报应。无论如何,下一步就是邀请他们参与一些有用的活动(例如「栽种公义」、「开垦荒地」等),然后才可收割「慈爱」(六 4 与六 6 之「良善」同)。过去他们所栽种和收成的都是恶( 13 节上;参八 7 )。
接着先知解释农耕的寓意:以色列一直倚仗势力,靠自己;为着这缘故,他们要遭逢一场惨败,正如「伯亚比勒」在「沙勒幔」手下所经历的一样。「伯亚比勒」可能是指于加利利海旁或是约但河东的一市镇,「沙勒幔」则可能指撒缦以色三世或五世(在位期分别是主前 858 至 824 年及 726 至 722 年;参王下十七 3 ,十八 9 ),或是摩押王沙勒曼奴( Salamanu ;参摩一 3 、 13 )。我们无从知道所指的是甚么事件,但从经文中可知必定是一件很可怕的遭遇。在此提及「伯特利」( 15 节),极可能因为以色列的主要神庙坐落于此,亦可能因为与伯亚比勒音近,有相关语的作用。在主前 722 年,以色列王被灭,其子孙皆被诛殁。
何西阿书第十章
ii. 茂盛的葡萄树(十 1 ~ 10 )
葡萄树( 1 节)的画面是九章 10 节开始的农家意象的延伸(参九 10 ~ 17 注释 )∶在旷野初现的葡萄,现已成为在迦南遍地蔓延、枝繁叶茂的 葡萄树 ,但以色列却滥用了这块富饶肥美的地方。他们在毗珥对巴力偶像暂时的沉迷(九 10 ),随着 祭坛 的增添和 柱像 的建造,成了他们永久的缠绕和捆锁。
政治的污俗联盟和牛犊崇拜都将拆毁,这段信息是 宣布判决 ,只有第 1 ~ 2a 和 4 节是在控告罪行。整个北国 以色列 是承受危机的主体( 1 、 6 、 8 、 9 节),其首都 撒玛利亚 也被特别提到( 5 、 7 节),而 以法莲 这块围绕首都的狭长山地,尚未完全归属亚述统治,只在这里提到一次( 6 节)。此时先知是明显的发言人,直到第 10 节耶和华才直接讲话。第 9 节是 直接 对以色列说的,在此之前都只是在 间接 提及。这段借用一个新暗喻描绘以色列,信息可分成三个部分∶
宣告 邱坛及支持这些邱坛的悖逆政权都将毁灭( 1 ~ 4 节);
宣告 伯特利将荒芜败落,且拆除牛犊偶像( 5 ~ 8 节);
宣告 将对基比亚过去和现在的罪恶施行审判( 9 ~ 10 节)。
像我们这样把十章从 10 节分开,还是像其他一些注释家那样从 8 节开始划分,似乎都不要紧。我们是根据其中的关键比喻,把原文在九章 10 节,十章 1 节,十章 10 节及十一章 1 节等处分开。把基比亚这部分(十 9 ~ 10 )和十章 11 ~ 15 节合并在一起的主要理由,是这两个部分都是耶和华以直接人称对以色列发言;但内容本身没有更多线索表明第 \cs16 9 ~ 10 节与 11 ~ 15 节的联系比第 1 ~ 8 节更紧密〔但见 Stuart, p. 167 ,认为战争带来的两大危机( 9 ~ 10 节、 14 ~ 15 节)结合了第 9 ~ 10 节和 11 ~ 15 节〕。如果我们这样的划分合理,那么十章 1 ~ 10 节信息中的两个关键地理位置是 伯特利 (称为“伯亚文”;参四 15 注释 )和 基比亚 (参九 9 注释 )。如同前面九章 10 ~ 17 节一样,主要事件都集中在 巴力毗珥 (九 10 )和 吉甲 (九 15 )。何西阿积极地指明以色列罪恶历史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他似乎深信除非以色列人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延续过去的罪,否则他们既不会看清悖逆犯罪的起源,也不会认识其严重性。
1 ~ 4. 这里插入描绘的一片丰收果实的景象,与前面这部分末尾五谷绝产的预言(参九 16 )对比极其鲜明。 茂盛 可能是希伯来文难解字词 bo^qe{q 的最佳译法,这个词可能是源于阿拉伯字根“分枝”或“蔓延”的一个分词。最主要的区别是 果实 一词的含义∶九章 16 节指人类的繁衍,是民族存亡的关键;十章 1 节指物质的丰裕和农业昌盛。如果我们采纳安德生的建议( 547 页),认为 茂盛 是一个动词,即“变得茂盛”,主词是耶和华,也是接在后面一个动词“使出产”〔希伯来文 s%wh ,通常指“放”或“放置”;但将 s%wh 作出变更这一点,没有一致意见(见 KB, pp. 915, 954 将它改为 s*gh ,如诗九十二 13 ,七十三 12 )〕的主词,而 s*wh (可能与阿拉伯文的“成熟”一词有关;参 Jeremias, p. 126 )这个词很可能与更常用的“生长”或“结果”一词〔 `s*h (参九 16 )〕同义,那么我们就看到耶和华神和以色列心中各怀志向,神丰盛的恩典也被人肆意践踏枉费( 1b 节)∶
神加增以色列的果子,
以色列却在加增(参八 11 )他们祭坛(上的柱像)。
耶和华神使地土肥美,
以色列却建造更佳美的柱像 114 。
加增 的主题(参四 7 ,八 11 的宗教热心(八 11 ~ 14 ) } 注释)在这里从两方面得到推广∶ (1) 神主动加增以色列的祝福;而以色列作出的反应是完全相悖的; (2) 递进的手法是在希伯来文字根 tb “肥美”(“恩惠”,参三 5 注释 )的基础上作的,这个词确定了这段信息的内容,即耶和华在竭尽全力努力提高土地的丰产能力,但这一切肥美和恩惠,却被以色列全部浇奠给在何西阿时代已成为极大异端的 柱像 崇拜和祭祀(参三 4 注释 )。
以色列是神亲自栽种、培植和保守,以期能结出公义和公平善果的 葡萄树 ,这一点已在九章 10 节讨论过。耶稣对祂与父神及教会的关系所作的比喻(约十五章),其背景与何西阿书十 1 相似∶父是栽种的人;教会是枝子,是耶稣生命和事奉的丰富延伸,肩负着结出 爱 果的重任;耶稣是葡萄树,要藉着更新的以色列彻底成全神的旨意;相反地,旧以色列却因不忠于呼召,而违反神的心意。
第 2 节中何西阿使用虚假(希伯来文 h]tq )这个词语,来描绘以色列的诡诈和虚谎(四 2 ,五 7 ,六 7 ,七 1 、 13 、 16 ,十 13 ,十二 1 ),字面的含义就是“圆滑”、“灵活”或“狡滑”;诗人曾用这个词来描述他狡诈的同伴∶“他的口如奶油 光滑 ,他的心却怀着争战”(诗五十五 21 )。对于 心 ,可参看四章 11 节。 虚假的心 突出了罪恶的深重──行恶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它一切工作详细记录在第 4 节。接下来是神的指控∶ 现今 (即“因此”;参五 7 ,八 13 的宗教热心(八 11 ~ 14 ) } 注释) 要定为罪 (参四 15 ,五 15 ,十三 1 、 16 注释)。大多数译本认为神是第 2b 节中动词的主词,因为代名词 他 (希伯来文 hu^~ )是一个指代神灵的词,后来在犹太文献中用来取代不能言明的神的名字(参 Jacob, p. 74 ,昆兰古卷中的文献)。 拆毁 这个词常用在异教的背景中,指折断动物的颈项(出十三 13 ,三十四 20 ;申二十一 4 、 6 ;赛六十六 3 ),这里可能指在审判的惩罚中,把 祭坛 上祭物的角或其他装饰品除去(参 Wolff, p.
174 ;另见摩三 14 ),何西阿最喜欢使用的另一个同义词是 毁坏 (参七 13 ,九 6 ,十 14 )。只要神的指控发出,不论是增添祭坛还是建造美物的行动,都不能使这些异教物品免受摧毁。
现今 (希伯来文 ki^ `atta^ )把第 3 节和 1 ~ 2 节联系在一起∶当异教的用品要遭受可怕的毁坏时(这在亚述最后一次攻击撒玛利亚时发生,参 5 ~ 8 节), 他们将说∶“我们没有王了。” 王和其他软弱无能的战犯一样死了。高呼“新王万岁”的口号也无济于事,没有神的帮助,王也会同样软弱无能。只有对于那些 敬畏 、信靠并顺服神的人,才能得到神的帮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不符合这条件,只能知趣地提出一个答案∶“不能作任何事情!”的反诘问句。这里是何西阿第一次用到 敬畏 (希伯来文 yr~ )这个常用词,但用意仍然相同,就是要以色列归回到耶和华神这位真正有能有力的王面前,如三章 5 节所讲的一样。我们假定第 3 节是预言以色列在撒玛利亚攻陷时荒芜凄凉的景况,而不是指何西阿发言时仍有王坐在撒玛利亚宫殿掌权的景况。安德生( 553 页)把 王 理解成“属天的王”,也就是耶和华神的同义词,这样就使原文的解释变得更复杂。这样翻译也难以指向以色列将来的悔改和回归,因为他们或许已承认没有神的祝福,君王也变得无能(参八 4 )。
第 2 节的 虚谎的心 在第 4 节中进一步描述,并成为以色列人缺乏对神的敬畏的证据。他们以空谈佯装忠诚,用交叉的手指, 空洞的誓言 (参四 2 关于无意义誓言的注释 ),表示要忠于 盟约 (参六 7 ,八 1 ;参二 18 注释 中所论的“立约”)。这样,第 4 节就 不 是第 3 节中反诘问句的回答,而是对整个民族欺诈行为及其后果的描述,主词是 他们 ,指民众;而不是 他 ,指君王(参 Mays, p.
140 ; Jeremias, p. 129 ,有相反意见)。这里的 约 不是指与耶和华神所立的约(参六 7 ,八 1 ),而是一个王和民众所立的盟约( Mays, p.
140 ; Wolff, p. 175 ;参∶撒下三 21 ,五 3 ),或是百姓和盟国所立的约(参十二 1 )。在后面两种情形中都是冒犯了神的圣约∶王和民众之间立约,贬抑了神权政体中神的地位;而在签署国际盟约时,又需要向外邦假神起誓表示公证。这种三心二意,表里不一的结果,就是整个调整公民权力的机制( mis%pa{t] 在这里和二 19 都是指“公义”而不是“审判”,参 Wolff, p. 170 ; Jeremias, p. 126 ; Mays, p. 138 )都丧失了,不再能在公义中建立民众,反而使 毒草 (和合本作“苦菜”)在准备栽种庄稼的 犁沟 (参十二 11 , 犁沟 的另外一种用法)中滋生(希伯来文 prh]~ 在这里用作贬义词,可能是为后来耶和华神吟唱情歌中的褒义用法作准备,十四 5 、 7 ;参∶歌六 11 ,七 13 )。何西阿描述公平转为苦毒的用语,可能与阿摩司的相互呼应(参∶摩六 12 )。
5 ~ 8. 这里的中心是伯特利的牛犊偶像将被挪移到 亚述 。王走了,牛犊也没有了,邱坛破烂不堪,民众顿时失去了盼望和目标。他们绝望求死的呼声( 8 节),回荡在 大山小山 间,这些地方曾充满邪淫乱伦的哀哼和尖叫声(四 11 ~ 14 ),色情虐待的呼求声(七 14 )和他们张冠李戴的感恩吟唱(二 8 )。
把一些专家的建议综合起来,在对原文做最少修正的前提下得到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解决原文中第 5 节难处的最好办法∶ (1) 第一个主要动词是复数形式的,其主词应该是全体民众,也就是第 4 节中 他们说 中的 他们 。若采纳安德生( 555 页)的意见,可把这个动词与字根“激起”(希伯来文 qwr , BDB, p. 158 ,引述其用法,如赛五十四 15 和诗五十六 7 ;参∶箴十五 18 ,二十八 25 ,二十九 22 中的 grh )联系起来,译为“他们被惊醒”或“激动”; (2) 动词前后的词都是它的受词,指同样的东西── 牛犊 ,可能是从民众对神灵表示敬畏的“众多至尊者”一词中提及(另外一种拼法是将它变成抽象名词, `eg{lu^t[ ,字义就是“牛犊”;参 Jeremias,
p. 127 ),后被谑称为 撒玛利亚居民 的偶像居所,将受到即刻改变的危险; (3) 动词 要悲哀 有两个主词∶ 其民 (即伯亚文的民众)和 牛犊的祭司 (希伯来文 k#ma{ri^m ;参∶王下二十三 5 ;番一 4 ),他们的生活和地位都因流亡而受威胁; (4) 这两群人也是动词 ya{g{i^lu^ 的主词,意思不是“喜乐”(除非完全是尖刻讽刺的意思)而是“陷在悲哀中”(参 Andersen, pp. 556 ~ 567 ,讨论到用词的倾向,旋转踏步动作既可表示喜乐又可表示悲痛;参∶诗二 11 ;何西阿对 gyl 的褒义用法,见九 1 ); (5) “他的荣耀”指伯亚文的牛犊, 荣耀 指崇拜者对它表示的敬意(参四 7 注释 ); (6) 动词“离开”( RSV 译作 已经离开 )为第 6 节具体描述“除去牛犊”铺路;这也是何西阿第一次用标准动词 glh 描绘将临的迁移。
结果我们得到如下译法∶
撒玛利亚的居民──伯亚文的牛犊使他们身陷骚乱之中,
其〔伯亚文的〕民和牛犊祭司都为此悲哀。
因为荣耀已经离弃它〔伯亚文〕,
他们为其〔伯亚文的〕荣耀悲哀。
第 6 节把以色列人悲哀的原因讲明。这里明确指出流亡之地是 亚述 (参五 13 ,七 11 ,八 9 ,九 3 );而挪移偶像的目的,是作为“礼物”(即 供物 ;参十二 1 中把 油 作为供奉之礼送往埃及)送给 大君王 ──即亚述之王(参五 13 注释 ),撒幔以色五世带兵攻打撒玛利亚,撒珥根王最终攻陷(参∶王下十七 3 ~ 6 )。第 6 节中第一句话的语法很棘手,指代“牛犊”的“它”被放在句首作动词的直接受词,显得特别突出,而动词 将被带到 用的是被动形式,通常不会带直接受词。这种奇怪的句法可能是作者有意制造的,特别指明牛犊偶像不过是一个东西、一件物品,或一件可憎的人工制品(参八 5 ~ 6 ),必须被人背去。它又会是何种神灵呢?偶像的被动和神的主动位格(参 2 节中以“ 祂 ”指代其名)之间,有何等鲜明的对比。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 以法莲 和 以色列 都蒙受极大的 羞辱 。何西阿反覆指证说,牛犊偶像除了是一堆贵重物质以外,毫无价值(二 8 ,八 5 ~ 6 ;九 6 )。由于以色列最终不得不放弃偶像,所以外表真金的包裹仍一文不值,而何西阿恰当地把这种牛犊称为“木偶”。这种解释(参 NIV )比更常见的翻译“计谋”或“见解”(希伯来文 `e{s]a^ )更切合原文,从耶利米书六 6 “树”或“木”的阴性名词用法得到进一步证实。无论牛犊偶像表面怎样金光照人,在面对亚述一次次摧毁以色列的强大攻势面前,偶像默不作声,软弱无力地竖立在那里,显得如此平淡无奇,无可夸耀。以色列曾矜夸的辉煌荣耀,成了她的奇耻大辱(四 7 )!
第 7 节中的 撒玛利亚 看来是一个主格词组∶“至于撒玛利亚,她的王(不是指当时暂时执政的王,而是指第 5 节中称为 撒玛利亚的居民 的牛犊神灵)必灭没”(这里希伯来文用的动词是 dmh 的被动分词形式;参四 5 ~ 6 注释 )。对牛犊带来的所有败坏(四 5 ~ 6 ),它自己也作出了罪有应得的补偿。这里用一个漂浮在 水面上 的树枝和木屑(希伯来文 qes]ep{ ,是珥一 7 用的阴性名词的阳性形式)来比喻牛犊偶像的无助与无用,也可能指变化莫测的历史浪潮将完全吞噬以色列。
先知不仅讽喻牛犊偶像,而且也把偶像那受尊敬的所在地伯特利,谑称为 伯亚文 或 亚文 (参四 15 ;摩一 5 ),指证说它们统统都要被 毁灭 ( 8 节)。 s%md 是旧约中表达毁坏最强烈的词语之一,何西阿只在这里用到,阿摩司却常用到,并且总是以耶和华神为主词(摩二 9 ,九 8 )。伯特利是发生破坏的地方,但准确的攻击地点是 地的高处 (希伯来文 ba{mo^t[ ;参∶摩四 13 ,七 9 ),山顶的邱坛是腐败异教的中心。这些地方是如此重要,以致何西阿直率地标示出这就是 以色列的罪孽 ;它们也是以色列偏离神圣真理、放纵私欲、崇拜偶像的缩影(希伯来文 h]t]~ ;参四 7 ,八 11 的宗教热心(八 11 ~ 14 ) } ,十三 2 、 12 注释)。这里提到的 罪 ,与讲到基比亚的 9 ~ 10 节相关联。伯特利和基比亚是两座古老的历史名城,最终却因它们的罪而闻名。这些邱坛遭受的终极审判就是咒诅。 荆棘和蒺藜 是一对仅出现在创世记三 18 的咒诅,创世记记载由于亚当和夏娃的悖逆,大地遭到了这样的咒诅。以色列在伯特利的堕落,与亚当在伊甸园的堕落一样,邱坛遭到敌人的侵略、蹂躏和强占,以此表明他们不蒙神的喜悦。 他们的祭坛 也成了 荆棘和蒺藜 遍布蔓延的地方(参四 19 ,八 11 ,十 1 ~ 2 ;参九 6 讲到圣地的帐棚上生满荆棘)。
向 大山小山 所发的呼喊(参四 11 ~ 14 ),是绝望中垂死的呼求。以色列和以法莲所蒙的羞辱( 6 节)、民众生活的崩溃,和害怕饥荒带来慢性死亡,使他们陷入穷途末路。这种惊恐是揭开第六印的预表(启六 15 ~ 16 ),在末后我们看到地上的君王都藏在山洞里,祈求山脉和岩石倾覆在他们身上,快速离世,以逃避羔羊发出的难以忍受的烈怒(参∶路二十三 30 )。
9 ~ 10. 回顾历史并重游故地,从伯特利转向 基比亚 (参九 9 注释 ),免得重蹈覆辙。又特别关注她的 日子 ,就是指士师记十九至二十一章里所记,从前发生在基比亚的那些恶名昭彰的事件。这里用第二人称指称以色列,严厉责备他们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罪恶作风。 你们时常犯罪 和意为“山”的 基比亚 ,将第 9 节和第 8 节联系起来。第 8 节中,伯特利被称为 以色列的罪 ,并且以色列人呼吁 群山 倾倒在他们身上。
第 9 节中只有头四个字是对以色列讲的。何西阿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强烈指责他们的罪恶,并述说连带招致的审判威胁,仿佛他在向另外的人群,可能是门徒讲论以色列 115 。 他们曾站在那里 (或“继续”),可能是表示以色列持续背叛圣约∶“事情依然如故”( JB )。何西阿这里所指的往事,是指便雅悯窝藏了那些奸辱利未人之妾的人后,整个支派几乎被灭尽的内战。从基比亚在犹大和以法莲之间发起叙以大战之中扮演的角色(参五 8 ~七 16 ),可以看出他们直到何西阿的日子,情况都依旧如故──在这样的争战中,伯特利(参十 5 ~ 8 )、基比亚和便雅悯都受到警告( Ramah 持此意见;五 8 )。是不是他们的敌意促使犹大向北发起大规模进攻?这种罪恶的军事行动基本上是违背圣约,并且破坏神选民的团结合一。审判的威胁直接指向 基比亚 ,并且指出那就是 战争 。基比亚人在漫长历史中两次遭遇过的劫难,会再次临到他们∶“战事将临到(推翻)他们”。作出这种理解的前提,就是把否定词“ 不 ”(希伯来文 lo{~ )修正为肯定语助词 l# ,用来强化动词的语势,有“确实”或“肯定”的意思(参 Andersen, p. 565 ; Wolff, p. 178 )。
偏行的民 (字义为“罪孽之辈”),这个词组在 MT 译本中在第 9 节的末尾,可能应与第 10 节连在一起(参 NEB 、 RSV ),是神再来临惩罚的对象( LXX 支持“来临”的说法,并且在原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个词有时可理解为“当我愿意时”;参 NIV ),但也可当作第 9 节中的一部分来理解,既可把介系词 `al 当作“因为”(使整个词组成为军事入侵的理由)或“针对”(在这种情况下,表明 他们 是 推翻 的受词)。 罪孽 可能是希伯来和亚兰文中一个常见字的变异拼法( `alwa^ 代替 `awla^ ,参 13 节;撒下三 34 ,七 10 )。“……的儿子”(即“具有……特征的人”,是希伯来文一个标准的习惯用语)是指基比亚匪类的恰当说法,在士师记中称作“无赖之子”( 卑鄙之徒 , RSV ;士十九 22 ,二十 13 )。何西阿书中这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强烈的措词描述以色列的过去和现在,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罪恶的标记∶
巴力毗珥∶以色列变为 可憎恶的 (九 10 );
吉甲∶他们 一切的恶事 都在那里(九 15 );
伯特利∶ 以色列的罪 (十 8 );
基比亚∶ 罪孽 之辈的居所(十 9 )。
神仍在第 10 节持续的审判威胁中占主导地位。在原文中有争议的四个动词当中,有两个以“我”开头。第一个动词可有以下两种译法∶“我来过”或“我来的时候”(如果是前一种,字根应是 bw~ ,衍生出熟知的动词“进入”;如果是后一种,字根就是 ~th ,即希伯来和亚兰文中“来”的字根,前面连用介系词 b ,显明这是个时间子句)。下一个动词的拼写可作轻微改变,意思就变为“我必…… 惩罚 他们”(参五 2 ,七 12 注释)。下一个子句很清楚看到神将用祂外在的方法惩罚以色列── 列邦 聚集攻击他们(参九 1 、 17 ),并表明祂是那位 聚集 列邦的。列邦的聚集暗示何西阿曾迫切预言的以色列重新聚集。最后那个动词重申惩罚讨伐的思想,很可能用作被动不定词的形式,即“当他们被惩罚时”(再次需要把看上去像 捆绑 的动词 ~sr ,改变为意思是惩罚或管教的动词 ysr )。整节经文可译为∶
当我来临,我将惩罚他们。
当他们因两样的罪被惩罚时,
列邦的民必将聚集攻击他们。
两样的罪孽 (字根是 `a{wo^n ,参四 8 注释 )可能与耶利米用的“两件恶事”一样,是泛指弃绝耶和华并转向偶像(二 13 )。这也正好总结第 9 节指控基比亚从前窝藏罪恶并挑起内战,现今酿成血腥的叙以大战的恶行。正如前部分的结尾一样(九 17 ),这段信息也把 列邦 置于重要的地位。那时列邦是以色列人流离飘流的地方,现在却成了神惩罚以色列的工具。以色列如惊弓之鸟穿梭于两大盟国之间,终于落入既是亚述大君(参十 6 ),又是神(参七 12 )所设立的网罗。或许可以回到本段信息开头十章 1 节所用的暗喻,亚述大君率领的列邦是神雇来收割葡萄的人,藉他们的手把以色列人引以自豪的茂盛葡萄树上的一切都剥夺净尽,那是以色列长久用来从事异教活动的。
114 这样的理解是认为耶和华是动词不定词结构 ro^b 的主词,而受词有两个,即 果子 和下句中的 肥美 ;并且推测以色列宗教活动的重点,是在祭坛旁边建造 柱像 ,而不是建造祭坛本身(参 Andersen, p. 551 )。
115 M . Gilbert 和 S. Pisano, Bib , 61, 1980, pp. 343 ~ 356 引用到包括何十 9 ~ 10 ;摩九 7 ~ 8 ;弥三 1 ~ 4 在内的先知信息,其中责备的信息是以第二人称过去时态表达,宣判却是用第三人称的未来时态表达。
iii. 驯良的母牛犊(十 11 ~ 15 )
先知仍在借物喻理,只是从农作物(九 10 ,十 1 )转用家畜作比喻,强调重点略有不同∶ (1) 在描述神拣选的恩惠之后,没有数算以色列践踏恩惠的情形(参九 10 ──巴力毗珥;十 1 ──祭坛和柱像),而是详述神要求南北两国子民不惜代价成就神的旨意; (2) 这里明确指明的罪,不是随从异教之风,而是依靠军事强大、不靠神的能力保全自己的朝廷政策( 13 节); (3) 这里提到的主要历史要地是伯亚比勒,不是指以色列人在那里的罪恶行径,而是指那里发生过的重大残暴战事( 14 节);当以色列遭到审判惩罚时,将重遭此厄运。第 11 ~ 15 节和前面第 1 ~ 10 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值得注意;以 并且 开头的第 11 节象征着一种关联,就如用到“牛犊”( 母牛犊 , 11 节)表示以法莲的牛犊偶像将被挪开( 5 节);先知曾暂时关注基比亚( 9 ~ 10 节),现又重以 伯特利 ( 15 节;参 5 、 8 节)为关注焦点。这两段信息( 14 节;参 9 节)都笼罩在 争战 这种审判方式的阴影中;审判的终极就是以色列丧失其 君王 ( 15 节;参 3 节)。
驯良的母牛犊 是何西阿书中含义最广的比喻,务农的家畜有很多种工作需要做,正切合神选民该当成就神旨意的内涵。以色列是蒙拣选出来事奉神的,这种事奉可用农家用语描绘,如撒种、耕田、耙地和收割( 11 ~ 13 节)。这些动词的重复使用,清楚描绘出神对祂选民的管教( 11b 节),祂对他们的期待( 12 节),以及他们不能达到神目标的失败表现( 13 节)。虽然只有第 11 节明显是耶和华神亲自说的,但整段信息我们都可看作是神亲自说的。除了第 11 节以外,不论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全体( 13b ~ 14 节),还是用复数形式而看重其中的个体成员( 12 ~ 13 、 15 节),民众都被称为“你们”。整个段落的演进如下∶
从前蒙福的暗喻( 11a 节);
以必要的管教作警告( 11b 节);
劝诫他们为本身的呼召负责( 12a 节);
催促顺服( 12b 节);
责备悖逆( 13 节);
以历史的例证宣告审判( 14 节);
责备和审判的总结( 15 节);
以法莲 ( 11 节)不是指当时划分出来的撒玛利亚附近的地区,而是指整个北部支派的地业,必定代表整个北国。这样就是指以色列国,而不像何西阿的其他信息特指那地区(参五 3 、 5 注释 )。 驯良 与四章 15 节的 倔强 相对,指易于管教,富于责任感并且有用(参∶耶三十一 18 与此相反的情形,以法莲悲叹自己是“不惯负轭的牛犊”,必然要被惩罚)。驯良的牛犊需要干家务活,特别是要 踹谷 ∶或是用蹄子踩压,使谷壳脱落,或是把谷粒堆在打粮的铁器上打(参∶赛二十八 28 ;摩一 3 )。在两种情形中,家畜都因为能边做边吃而喜爱踹谷(申二十五 4 ;林前九 9 )。这种工作并不辛苦;而牛犊强壮、肥美(希伯来文 t]u^b[ ,字义为“好的”或“美的”;参三 5 注释 )的 颈项,我 (强调用代名词,提醒是神的恩典)也 免 (参∶摩七 8 ,用到希伯来文同一个字 `br ,字义为“通过”)其踹谷时被轭磨伤。在这个比喻中,动物的 驯良 顺服和易于调动,可能后来被耶稣用在马太福音十一 28 ~ 30 。
这一切都成了往事,如今情形大不相同。神应允说要给以法莲加上“拉套”(即做好骑用或调转的准备),很可能是加一个合适的轭,可以做 耕田 (用橡木把和铁的犁头)和 耙地 (使用的工具不太清楚,可能是一种带有铁齿的铁橇或铁耙,在土地被耕犁过后再把土松开,确保播撒的种子被覆盖好,参∶赛二十八 24 )的工作。 以法莲 (北国)、 犹大 (南国)和 雅各 (整个民族)都与这三个动词有关,只是为了达到诗句的并列效果,才分别给予他们不同的农作任务。由于整个民族未能珍惜神的恩惠,也没有物尽所能地善用,遭受的主要审判威胁就是∶无论北部还是南部的民众,或是结合起来的民众,未来都是艰难痛苦的。巴勒斯坦地区土质坚硬,风沙流失大,农耕所用的工具原始而简陋,使耕田和耙地都变得异常艰辛。此外,这段信息只字未提丰收的盼望或填满肚腹的问题。
第 12 ~ 13 节解明这些农家用语的喻意。第 12 节中的劝勉,用目的副词子句表示顺服带来救赎的祝福,反映出 神的期望 \cs8 。整句话本身可能就是一句箴言式的警句(参∶箴十一 18 正反两面的对偶句,箴二十二 8 )。第 13a 节中的怨责描绘出 人类的现状 ∶从耕耘到收割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徒劳无功,产生这种结局的原因,很可能是起初播下错误的种子。如果要正确摸清这两句劝勉和责备话语之间的真正联系,可能需要在第 12 节前加上“你们熟知神的要求”,在第 13a 节前加上“把这样的标准与你们目前的行为相比较”这样的编辑按语。神所发的命令句( 12 节)和指明他们错误行动的第 13a 节之间,在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对比显着∶ 公义 (参二 19 注释 )和 慈爱 (参二 19 注释 )这两个名词,与“根据”或“遵循”这样的介系词连用(参 NEB 、 NASB ),不是动词 栽种 和 收割 (关于这对动词,可参见八 7 )的受词,而是描述真实的栽种和收割的“方式”。相反地, 罪孽 (希伯来文 res%a` ,是表达违反、背叛、罪恶的一个词;何西阿书仅在此处用到;参∶箴四 17 ,十 2 ,十二 3 ;耶十四 20 ;弥六 10 ~ 11 )、 奸恶 (希伯来文 `alwa^ 也传达犯罪的暴力;参十 9 的另一个拼法;另参∶撒下三 34 ,七 10 ;伯六 29 ,十一 14 ,十五 16 ,二十二 23 ,二十四 20 ;诗三十七 1 ;弥三 10 )和 谎话的果子 (希伯来文 ka{h]as% ,有误解神的旨意和方法,并误传给民众的含义;参七 3 ,十一 12 ;鸿三 1 ),才分别是各个动词的直接受词。此外,第 13 节没有提到撒种的事,这是达致丰收必不可少的步骤。
这种差异构成的解释,我们可以这么说∶“现在你们已经知道神的训令──若保守与神的关系,并在切合其中所有要求( 公义 )的前提下投资你们的生命( 撒种 ),结果( 收割 )就会得到神 慈爱 (圣约)的回报。做到这一点丝毫不容易,你必须乐意改变自己的方式,并乐意接受神的新方式(“耕耘干硬的土地”;希伯来文 ni^r ,指没有耕作过的土地;参∶耶四 3 ;太六 33 可能是何十 12 的另一种转译)。然而,你们在自己生命的道路上填满( 耕种 ) 罪孽 的种子(可能是用那古老的耕种方法,撒下种子以后把种子翻动到土层下面),最终收获( 收割 ) 奸恶 ,并以此裹腹( 食用 ),并且你们所有家族都以误解并误传神的属性及祂的要求( 谎言的果子 )为日用的饮食”。
为免这一切看来太着重条文,第 12b 节提到的动机就值得注意。在任何时候都应该 寻求 (参三 5 ,五 6 )耶和华神,因为惟独祂──而非巴力偶像或其他迦南异教神灵,能够祝福以色列的努力,并将此转化为救赎的经历(参∶珥二 23 ~ 24 , 救恩或公义如雨沛降 )。“救赎”这个概念与意为“平安”“圆满安好”的 s%a{lo^m 一词有关,预示耶和华神将供应祂子民的一切需要。神托付给他们栽种、收割和开垦的工作,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但有一件事他们无能为力,却又是生死攸关的,就是降下时 雨 。何西阿早已明白保罗的结语∶“惟有神叫他生长”(林前三 6 ),新约中所引申的这个农家生产比喻,正是神子民生活和事奉的写照 116 。
第 13b 节进一步指明这种邪恶的收获( 13a 节)。人在收获季节看到的,却是激烈的争战和虚谎的欺诈( 13b 节),是他们愚昧地依靠自己错谬安全保障的结果(参∶摩六 1 中用到 bt]h] 这个词),以色列君王曾不惜代价投入自己全部物力(若我们将希伯来文 drk 不要读成“道路”而读成“统治”、“权威”、“能力”,如同在乌加列文中的情形,似乎不需要像 LXX 、 RSV 、 NEB 和 JB 译本那样把这个词更改为 马车 )和 众多 (希伯来文字根 rb 表示增强,“加增”主题的另一例子;参四 7 ,八 11 的宗教热心(八 11 ~ 14 ) } ,十 1 注释)的“勇士”(希伯来文 gibbo^r ,指大有能力的人, 战士 ;参∶珥二 7 ,三 10 ;摩二 14 、 16 )。先知耶利米〔耶九 23 ~ 24 (原文 22 ~ 23 节)〕清楚看到以勇士众多和坚固城垒矜夸,倚靠自身防御能力的危险,曾用他的信息明确传达出来,而这也是整卷何西阿书要传达的主题∶“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 h]esed[ ;参∶何十 12 )、公平( mis%pa{t] ;参∶何十 4 )和公义( s]#d[a{qa^ ;参∶何十 12 ),以此夸口。”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预备栽种战争的种子( 13 节)──犹如大水奔腾一般(参∶赛十七 12 ~ 13 ), 哄嚷的战争 就是他们最终收获的成果( 14 节)。他们赖以抵抗强大敌人的一切工事,特别是那些坚固的 保障 (或“坚固城”,参八 14 ;摩一 3 ~二 5 ,六 8 )都将拆毁无遗( 毁坏 原文 s%dd ,参七 13 ,十 2 )。
接着更生动地描绘历史上恶战的惨景,甚至提到 母亲粉身碎骨 (参∶诗一三七 9 ;何十三 16 )地躺卧在 孩子 身边( 14c ~ d 节)。如此悲惨的景象发生在 伯亚比勒 ,它自古以来就与现今在约但阿曼西北 三十二公里 外的阿拜拉有关。 沙勒幔 可能不是旧约圣经提到全名的撒缦以色(参∶王下十七 3 ,十八 9 )。摩押 国 君沙勒幔( Salamamu )向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献过贡物,所指的可能就是他。阿摩司所述发生在基列的恐怖事件(参∶摩一 3 、 13 ),是那个地区这段惨痛历史的一个案例。
主前七七三年发生的叙以大战(参五 8 ~七 16 注释 ),充分显出何西阿预言的真实可靠。比加王依靠埃及势力,推动西方联盟抵御亚述强大攻势的梦想盲目而愚拙,撒缦以色五世和撒珥根三世最终发动强大进攻,推翻了以色列王何细亚的统治,撒玛利亚被夷为平地,正是神对何西阿预言的坚实印证。毫无疑问,在未来的救赎大工中,任何倚靠军事强大的办法都将被铲除∶“我必在国中折断弓刀,止息 争战 ”(二 18 ),并且“我们不再 骑马 (无论是战车还是骑兵用到的马匹)”(十四 3 )。
用 因此 (希伯来文 ka{k[a^ )引导的第 15 节,清楚比较伯特利和伯亚比勒未来的命运,并且不需要像有的版本( RSV 、 JB )那样,把“伯特利”修正为 以色列的家 。先知发言攻击的重点,再次转向异教活动的中心地区,并恰好使伯亚比勒和伯特利这两个地名成为配对。 因此 引伸出八章 1 节至十章 15 节这段信息中审判宣言的总结(八 14 ,九 9 、 17 ,十 10 )。神应该是动词的隐含主词,整句话用的是预言完成式,以除掉任何偶发的可能∶“祂将做在你们身上”。在原文中我们难以判定伯特利( RSV 边注)是审判发生的地点( NASB ;参 Andersen, p. 561 ),还是审判威胁的直接承受者( NEB 、 NIV )。但有一点我们比较清楚,先知用反覆的话语来加强语气,表明神所要惩罚的以色列,其 罪孽 (字义为“你们恶行的罪恶”)是如此令人忍无可忍。以色列人不是因为疏忽,而是因故意犯罪 作恶 (希伯来文 ra{`a^ ;参七 1 、 2 、 3 ,九 15 )而废掉神的恩召。“恶”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是一个涵盖所有同类词的总称,是七至十章中以色列悖逆历史记录的总括。事实上,何西阿在这段农家生活的比喻中,汇集了所有描述罪恶行为的同义词汇,如 恶事 (九 15 ,十 15 )、 有罪 (十 2 )、 犯罪 (十 8 ~ 9 )、 偏离 (十 9 )、 罪 (十 10 )、 罪孽 (十 13 )、 奸恶 (十 13 )、 谎话 (十 13 )。
“到了黎明”(不必修正为 在暴风雨中 ,参 RSV 、 JB )标志着战争打响的时刻,全军警醒地等待黎明破晓,进行一场短暂的遭遇战。如果连 王都全然灭绝 (希伯来文 nid[ma^ ,参四 5 ~ 6 ,十 7 ),军队也就不战而败了。 王 可能是指牛犊偶像(参 7 节注释 ),但更可能是指第 3 节中早已预见要面临灭亡的政权统治者。王必死无疑的悲惨下场(用独立不定词增强动词的语气),是以色列罪恶深重的必然后果,依照罪行施行相应的惩罚,充分证明神公义的绝对和完全。
116 Wolff 的解释( pp. 180, 186 ,把第 12b 节的 时候 译为“认识”,即把希伯来文 w#~e{t[ 读成 da`at[ 〔参四 1 、 6 ,六 6 〕是把整个句子译为“开垦 认识 之地,并寻求耶和华”。这是从 LXX ( gno{seo{s )得到的启发,又尝试用一个与 公义 和 圣约之爱 并列的名词,表达对圣约的忠诚。 LXX 误解了“直到”和“开垦荒地”(希伯来文 ni^r 和 nu^r ,后者为“光”),所以最终得出 w#`et[ 的读法。更重要的是,与何十 12 对应的耶四 3 ,也没有用到 认识 一词;参 Jeremias, p. 132, n. 7.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何西阿书
何西阿书第十章
10:1 本章严厉谴责以色列民拜无用的偶像,倚靠如泡沫一样迅即消失的王。这一切保障毫无用处,偶像难自保(6节),王必灭绝(15节)。
10:5-6
“伯亚文”指伯特利(9:15注),“伯亚文的牛犊”就是以色列人设在伯特利以取代对耶和华敬拜的金牛犊。这偶像在亚述来攻时,不但不能保护人,人反为它担忧,且迫而献出作礼物。“耶雷布王”:看5:13注。
10:8
“伯亚文”原文作“亚文”,为沦为拜偶像之地的伯特利的称呼,有罪恶的意思,这些地方都将变成废墟。“遮盖我们”、“倒在我们身上”是人到绝境的呼号,世界到末日时也会遇此情景(启6:16)。
10:9 “基比亚”:看9:9注。基比亚的陷在罪恶中,招来杀身的战祸(士19-20章),战争将同样临到以色列民,难逃基比亚人的厄运。
10:10
“两样的罪”:意思不明,可能指的仍是前节所说从基比亚的日子以来所犯的罪。“两样”原文有“重大”和“羞耻”的意思。也可指拜巴力和在大卫后裔之外另立国君两大罪(8:4)。
10:11
作者多次提到犹大,说明写作的地点或在犹大。有的译文作“以色列”。本节用小母牛的比喻,指出过去蒙神恩典,生活轻松的百姓,现在须耕田、耙地,劳苦度日。
10:12-13 人要是做得好岂不蒙福?以民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开垦荒地”),神的祝福必如春霖降落,大地可重获生机,可惜过去种下的都是奸恶。
10:14
沙勒幔的事只见此处,无法考据。有人认为可能是撒缦以色五世(主前727-722年)。此人为举军攻打以色列国的亚述王(王下17:3-5)。但所记对待平民的暴行,在古代战争中并不罕见(参王下8:12-13;诗137:8-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