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五章
第 5 章
弥 5 章 > 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是小的,其荣耀却是至大的,因为──
5 章 耶路撒冷的领袖财富丰溢、地位显赫,但弥迦却预言,强盛的耶路撒冷连同其财富和权力将要遭到掠夺和毁灭,就连耶路撒冷的王也无法扭转乾坤。相形之下,小小的伯利恒却要成为那位要拯救百姓的君王的出生地。弥赛亚将要成为一个婴儿降生在伯利恒(参路 2:4-7 ),最终将永远坐在王位上(参启 19-22 章)。
弥 5:1> 犹大国亡在西底家手中,大卫的王权到永远怎样应验?
5:1 这位统治者可能是在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时作王的西底家(参王下 25:1-2 )。西底家是大卫家谱中最后一位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弥迦说大卫家谱中的下一位君王是弥赛亚,其国度将永远长存。
弥 5:2> 5:2 伯利恒坐落在以法他的区域内。
弥 5:2> 基督将生在哪儿,早有预言!
5:2 这位统治者就是弥赛亚耶稣。弥迦远在几百年之前就准确地预言了基督降生的地点。但这位在大卫家谱上所应许的永远之王,先要作为一个人活在人间,然后永远活着。“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基督虽身为永世之王,却以一个人的身分──拿撒勒人耶稣介入人类历史。
弥 5:5> 天灾人祸、经济危机,污染……安全感去哪里找?
5:5 本章是旧约中所有对基督降临的预言中最清楚的预言之一。其描绘的钥节是“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耶稣在最后的讲话中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 14:27 )因着基督首次的降临,我们得以经历到神同在的平安,对审判毫无惧怕,也没有冲突和负罪感。虽然战争四处有,基督的平安却给我们提供了保证。在基督再来之时,所有战争和武器都将被摧毁( 4:3-5 )。
弥 5:5> “七个、八个”是指很多吧──
5:5 弥迦预言中的七个牧羊人和八个领袖是一种形像化说法。他们象征着在弥赛亚回来掌权时祂要兴起的优秀领袖。这同弥迦在第三章中说犹大的领袖很腐败形成了对比。“亚述人”在这里象征着每个时代反对神百姓的所有国家。这些优秀的领袖将帮助基督击败世上所有的邪恶。
弥 5:6> 宁录地,很少听到的,是指……
5:6 宁录地是亚述的别名,在这里象征着世上所有的邪恶国家。
弥 5:10> 世人依靠军事力量,基督徒呢?
5:10 神在其永久国度中掌权时,我们的力量和拯救并不体现在军力强大上,而是在神的全智全能上。神会毁灭人们用于攻击和防御方面的所有武器。军队也不复存在,因为神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掌了权。我们应该信任神,不再为遭入侵和核攻击而惧怕。
弥 5:12-14> 5:12-14 雕刻的偶像、石像和亚舍拉柱像都是异教崇拜的一部分。──《灵修版圣经注释》
弥迦书第五章
荣耀之主(五 2 ~ 15 )
.君临的地方( 2 )
由于弥迦与以赛亚是同期的先知,所以他们对当时百姓所宣讲关乎弥赛亚降临的信息也十分相似;并且,这节是整部旧约对基督降生的地点预言得最清楚的经文,以致当希律王查问新的王降生地点时,文士们毫不犹疑地回答:生在伯利恒(参太二 5 )。弥赛亚不在首都耶路撒冷降生,却在一个贫穷的村庄诞生,是代表祂深切体认人类生活的贫穷苦状,这个预言,对当时生活在不公平、贫富悬殊社会中的百姓来说,确实是极大的鼓励。
.平安之主( 4 ~ 9 )
无论犹大人如何受苦,只要知道弥赛亚降临时,必按其威严以平安统治全地,百姓便满有和平、丰盛和快乐。这种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一直存在百姓心里;可是,当主耶稣来到世间,要实现这个国度时,他们却拒绝接受祂作君王,这是何等的讽刺。此外,弥迦面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也必须给予百姓一点安慰。虽然亚述大军随时会吞噬犹大,他们像没有可以依靠的,但先知指示他们无需仗赖人力,也不应谋求别国的军事援助,应专心依赖耶和华,便必蒙拯救。
.完全的统治( 10 ~ 15 )
到弥赛亚统治的时候,所有相信的人都不需军事和政治力量作保护,也无需为将来而占卜及跪拜偶像,只要专心寻求祂,就必得帮助,因为祂才是真正的主宰,完全统治人心的神。
默想 我究竟依赖权力、地位、才能,还是倚靠神来面对生活和将来呢? ──《新旧约辅读》
弥迦书 弥迦书 第五章 注释
5:1-6 一位君王将要来临
犹大虽被敌人围攻,但将来有一君王(弥赛亚)要从伯利恒而出,治
理与牧养百姓,使民安居。
1
「成群」:或作「组成军队」或「被围攻」。
「聚集成队」:为应付外敌入侵而组织成军;此字原文亦可译
作「自刺」(即割身),是哀悼死人时的举动。
(参申14:1; 耶16:6)
「审判者」:指古时带领百姓脱离敌人压制的士师。
「击打 ......
的脸」:当时的国君,与昔日的士师相反,竟被敌
人征服和凌辱(参哀3:30)。
2
「伯利恒以法他」:伯利恒旧称以法他(参创35:19; 得1:1-2)。
「诸城」:原文作「千」,可指部落或乡镇。新约马太福音引
用此节时则作「诸首领」(参太2:6注)。
「根源」:指出处。
「亘古」:或作「古时」。
「太初」:於原文可指
1 人类历史之始(赛64:4);
2 摩西和约书亚的日子(赛63:9);
3 大卫的时代(摩9:11)。
此处大概指远古时代,表示弥赛亚的根源可追溯到以色列最古
的祖先;亦可能暗示弥赛亚自永恒即存在。
3
「那生产的妇人」:指弥赛亚之母,或以色列中属神的百姓(
弥赛亚从他们而出)。
「其余的弟兄」:指失散的以色列人。
「归到以色列人那里」:或作「与以色列人一同归回」。
4
弥赛亚这位理想君王并非代替神治理百姓,而是以神权统治。
5-6
神在百姓中间立首领保卫他们,敌人(亚述)不但不能进侵,且受以
色列人辖制。
「七个」、「八个」:指很多(参摩1:3)。
「毁坏」:原文或作「统治」。
「宁录地」:即巴比伦和亚述之地(参串)。亚述和宁录这里
可代表敌对势力。
「的关口」:或作「用拔出来的刀」:
有学者认为5-6节的预
言於主前二至一世纪玛加比独立时期,已应验了,当时以色列
脱离了叙利亚西流基王的统治。
5:7-15 神恩待余民并洁净他们
7 学者对本节有两个不同的解释:
1 神向身处万国中的以民大施恩泽,如同降下露水甘霖;
2 神藉处於异国的以色列人赐福给万民。
从8-9节看来,1 的解释似较合理。
8-9
以色列民虽被掳至异邦,但他们勇猛非常,不受敌人克制。
9 「手举起」:表示成就大事、击败对方。
10-14
神洁净余民,使他们不再依靠车马、城邑与异教的神祗。
10 「车辆」:指战车。
11
「城邑」:约坦及希西家王均致力兴建城邑,作为防御用途(
参代下27:3-4; 32:5,
29)。
13 「柱像」:见何3:4注。
14 「木偶」:或作「亚舍拉」。
迦南人立木柱於坛旁,象徵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弥迦书第五章
伯利恒的以法他(五 1-6 )
在圣诞节期间,我们经常读这几节经文;它们唤醒我们去回忆在犹大的这个村镇中,耶稣这位弥赛亚曾经在那里降生。而按基督教的传统,视弥迦的话为弥赛亚预言是恰当的;这个传统可追溯到马太福音,在那里弥迦的话被引用在基督诞生的故事中(太二 6 )。马太和初期的基督徒采用弥迦关于弥赛亚的解释,在他们当时是很普遍的;他们和同时代的犹太人不同之处,只在于把这些古代的话应用到耶稣的诞生。有人这样猜想:如果弥迦能跨越时空,再进到公元第一世纪,或者甚至进到我们这个世纪,他将因后世对他的话的解释感到惊讶。这不是弥迦的话起了变化,或者甚至是他的原意被曲解;而是由于时间的进展,产生了新的和更深刻的意义,这是弥迦自己不能预期的。因此如果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些话,在我们未使用它们去反映耶稣出生当时情形的意义之先,我们必须首先尝试掌握弥迦那个时代它们所暗示的意思。
首先,最重要的是先知在危机中向他本国的人民宣讲。这个危机反映在预言中心部分的几节中( 1 , 5-6 节):耶路撒冷城处于包围之中(日期在主前七○一年),而具威胁的敌人是亚述。代表大王朝的统治者希西家王在这座城中,但是看起来已经完全不能有效地抵抗外来的威胁;围城的仇敌击打他的脸( 1 节),这是一种恶劣的侮辱的记号。
在耶路撒冷面对这样的威胁之中,而大王朝不能有所作为时,弥迦宣布一个神谕,包含给他的人民提供希望。他宣布新的统治者将要诞生在伯利恒,在以法他这个地区,也即大王朝传统的家乡(撒上十七 12 )。第四节牧养的比喻,回忆起大当初的情形;当这个新的统治者降生以后,也要牧养上帝的百姓。在他的掌管下,以色列百姓,即那些在弥迦宣讲时处于直接灾难威胁下的人们,将要居住在安全的地方直到永远。我们不能知道弥迦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假定他期待他所说的拯救不久将要来到,也许就在数十年以后。他预期以色列将从他们的敌人手中蒙拯救,这个敌人是亚述( 5-6 节);而当孩子诞生并成长起来时,他将会被认为是担当国家的领袖和拯救者这个角色。
现在必须注意到在大的世家中,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被称为 弥赛亚 (其实在旧约中这个词是较少使用的)。但是在希伯来的历史进程中,在犹太人的社会里,这几节经文开拓了一个新意义。外来敌人的压迫没有停止,大血统的新王没有出现,也没有带来拯救和安全。因此弥迦信息带来了一种新的见解。先知所说的将来还要再推后一些,然而即时获得实现的希望没有衰竭,因为压迫和外来的敌人继续在以色列现实的历史中存在。这个希望持续下去,有一天,弥迦所说的统治者将要来临,那时必从敌人的手中得自由,并在安全之中生活。
马太引用弥迦的预言,令基督徒读旧约时对这预言可有新的洞见。救赎主已经来到世间,就是耶稣;正像大,耶稣是上帝羊的新牧者,向在外来敌人统治下的人们提供安全和平的生活。大的后裔耶稣,是上帝赐给这个世界的至高礼物。对于那些在各方面感到被压制的人来说,好像当初听见这些话的耶路撒冷居民,耶稣带来了救援和安全的预言。而这就是圣诞节信息的本质:上帝赐给被围困的世界一样礼物,藉祂救赎必将来到。
但是正像先知的信息经常出现的情况,在这些话的末尾是一根刺。弥迦讲到从压迫者──亚述手中得来的拯救。基督教的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悲剧,就是那些得救赎的人们变成压迫者,他们穿上了亚述的制服。所谓的基督徒和基督教国家,竟奉大王之子孙耶稣基督的名走上争战和压迫之道。而那些在基督徒的暴力下受苦的人当中,正包括将这些古老的希望信息传给我们的犹太人。我们必须以这个和谐世界的异象(四 1-5 )为基础,记念弥迦留给我们的弥赛亚信息;然后,我们方会明白救赎与和平必须肩并肩地前进。
以色列的前景和惩罚(五 7-15 )
先知书的编纂方式,有时导致出现奇怪的抵触,或者这段与那段之间的矛盾。我们现在研读的这一段就是由两个十分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 7-9 节)讲到以色列将来的角色,用词是光明和正面的。第二部分( 10-15 节)看来完全是消极的期待以色列彻底经历审判。但是这种抵触是表面的,而不是真实的。保存给我们的七章简短的弥迦书,只是先知一生数十年工作的片断。我们在这本书中读到简短的几段,彼此并列出来,其实原本是在十分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宣讲的。我们现在研究的就是这样两段的情形,但是当每一段的意思被掌握时,每一方面都会分别被接纳,而不会感到有抵触。
(一) 以色列将来的光辉景象 ( 7-9 节)。我们认为这段经文的背景也是主前七○一年,正当亚述的军队侵入犹大,国家的前途几乎无望。在这个时候弥迦讲了这些话,当时只有一些劫后余生的人,希望几乎尽失。选民的国家必须保存亚伯拉罕时代的传统,就是他们有如海边的沙无数,藉他们,世界各国必将蒙福。但是这种古老的希望,在主前七○一年已经成为空的响铃。北国已在主前七二二年沦亡,南边的犹大也处于崩溃的边缘。所有的都会成为徒然吗?曾经怀抱的梦想,和自从族长时代以来,一代传一代的幻想,都将成为过去吗?在饱受绝望折磨之余,弥迦用两个比喻向耶路撒冷余剩的人带出一个信息。
(甲)尽管眼前的处境恶劣,选民必再次好像上帝的露水和甘霖,带上帝的仁慈到这干涸的世界各国( 7 节)。(乙)尽管现在有软弱和失败的阴影,选民的国家在将来必好像狮子,在世界各国中强盛和无所畏惧( 8 节)。这两个比喻看起来好像在性质上完全相反,但它们清楚地带出一个双重的特性,这个特性已经归纳到以色列存在的目的:‘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创十二 3 )
先知所讲的,是人类‘余民精神’的心态。单从人的观念看,在耶路撒冷存留的破碎社会,有理由相信他们被拣选的目的已经丧失。他们有一个悲惨的过去;留下的人太少,不能改变前途。但是上帝通过祂的先知,要革新那种余民心态。存活者的多寡并不重要;如果还有任何未来的希望,只能在上帝的能力中寻找,而不是在于人口增多。虽然眼前的是灾难的处境,弥迦毫不含糊地肯定仍然会有前途的。人性倾向于一种残余心态,而教会也常不自觉地赞许软弱自贬的态度,都是应该纠正的。这种消极的思想是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上的;这与人数有多少是不相干的,要紧的是上帝的能力,藉祂的百姓去工作,把祝福带给全世界。
(二) 以色列的刑罚 ( 10-15 节)。如果要确定这个简短晓谕的日期,很可能是比在它前面刚提及的那一个为期早些,看来于希西家统治早期;准备与亚述进行战争,而敌人尚未入侵他们的国土。国家的自信心尚未被主前七○一年的事件所破坏,而军事准备给予这个国家一种盲目的浮夸,认为一切将会没事。但是,根据弥迦所看见的,国家的信心是可悲地植根在错误的观念。所有的准备都基于假设敌人是亚述;只有弥迦看到,由于犹太作恶,所以它真正的敌人不是别人,乃是上帝自己。
先知的信息是为了令全国沸腾的情绪冷静下来而设。建设军队和储备基金去成立新的‘装甲部队’是没用的,因为上帝将要毁坏它们( 10 节)。设防的城市和要塞,那些劝说建立军事力量的预言家,虚假宗教的假想和偶像──所有这些事情在审判的日子将被毁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拯救犹大脱离正在来临的命运。
正如柏恩斯( Robert Burns ,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译者注)所指出:‘鼠与人最周密的计划也常有乖误。’( 梁实秋 先生译文)田园的老鼠在麦杆中搭窝,却被收割者砍倒。照样,国家若把她的安全建立在军事设施和假信心之上,当审判开始的时候,将看见它全部崩溃。对于弥迦来说,唯一继续存在的力量和安全的来源,只有上帝。然而在真正的根基建立起来之前,所有其他的基础都必须在审判时遭扫掉。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弥迦书
注释
陆.弥赛亚来临的应许(五)
五 1 本节似乎描述犹大国在弥迦写书时的情况。先知呼吁以色列──这里指犹大──要作好准备,因为巴比伦人将要围攻他们,而这些巴比伦人将要野蛮粗暴地对待犹大的君王。这可能指西拿基立耻笑希西家或尼布甲尼撒愚弄西底家。
五 2 本节展望必有一位 .. 在以色列中作掌权的君王诞生,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这些话指着弥赛亚永恒的国度和神性而说。由於圣地有两处名叫伯利恒的地方,所以弥迦特别指出是伯利恒的以法他, 位於耶路撒冷以南六英里。作者想将本节经文与第 1 节作一对比。虽然以色列当时的情况可能是令人气馁的,但弥赛亚降临时,一切都改变。
五 3 这里描述以色列历史的三个阶段:
( 1 )由於她拒绝主耶稣,所以被神放弃。这是指以色列现今在恩典时代的处境。
( 2 )随後,艰苦的时刻正等待着这国,那就是大灾难时期。
( 3 )这些痛苦之後,以色列便要生产。这是指“相信神的余民从仍然不信的以色列民中分别出来”(司可福)。这些以色列的余民将被招聚在地上, 基督将要管治祂的子民。
五 4 ~ 6 第 4 节写出基督关怀以色列的牧者心肠,以及祂统管全地的权能。将来的亚述军队攻击耶路撒冷的时候,弥赛亚将兴起足够而有能力的领袖,把他们击退。“七个牧者八个首领”这句不应照字面解释, 即并非只有十五个领袖被兴起来对抗“亚述”。在诗歌的结构中 4 ,当一个数字後面紧接另一个比它大的数字,就表示无论经文所指的是什麽,那里都总有足够或完全的数目。
五 7 ~ 9 以色列将要成为祝福所有人的渠道。她就象狮子般战无不胜──足以粉碎神的仇敌。
弥迦书 5:2 伯 利 恒……啊: 弥 迦 预 言 说 将 来 必 有 一 王 从 伯 利 恒 而 出, 他 将 成 就 神 赐 给 他 子 民 的 应 许。 这 节 经 文 是 指 着 救 主 耶 稣 而 说 的 (参
太 2:1,3~6), 他 的 根 源 “ 从 太 初 就 有 ” (即 自 有 永 有; 参 约 1:1;西 1:17;启 1:18), 而 他 却
要 从 肉 身 而 生 (3 节; 参 约 1:14;腓 2:7~8)。
5:3 必 将 以 色 列 交 付 敌 人: 神 将 一
直 弃 绝 以 色 列, 直 到 弥 赛 亚 降 生。 “ 那 生 产 的 妇 人 ” 从 肉 身 而 言 指 耶 稣 的 母 亲 童 女 马 利 亚
, 从 灵 意 而 言 指 敬 虔 的 余 民。 以 色 列 所 有 的 盼 望 也 就 是 全 人 类 的 盼 望 都 在 于 救 主 耶 稣 的 降
生、 生 活、 受 死 和 复 活。 “ 其 余 的 弟 兄 ” 指 北 方 的 支 派, 这 表 明 弥 赛 亚 是 以 色 列 12 支 派 的 救
主。
5:4 直 到 地 极: 如 同 先 知 以 赛 亚 一
样 (参 赛 9:6~7; 61:1~2), 弥 迦 也 没 有 明 确 区 分 耶 稣 基 督 的 第 一 次 和 第 二 次 再 来。 当 基 督
再 来 除 灭 一 切 罪 恶 时, 以 色 列 人 将 安 然 居 住, 基 督 将 治 理 全 地。
5:5 这 位 必 作 我 们 的 平 安: 只 有 弥
赛 亚——耶 稣 能 够 给 以 色 列 带 来 永 远 的 平 安。 甚 至 在 他 第 一 次 降 临 时, 已 将 神 的 平 安、 赦 罪 和
永 生 的 保 障 赐 给 一 切 悔 改 信 他 的 人 (参 罗 5:1~11)。 所 有 真 心 相 信 他 代 赎 之 死 的 信 徒 都 不
会 被 定 罪 (参 约 14:27; 弗 2:14)。 5:5 亚 述 人: 亚 述 人 代 表 神 的 所 有 仇 敌。 总 有 一 天, 弥 赛 亚 将 使 神 子 民 脱 离 那 些 抵 挡 他
们 并 且 拦 阻 他 们 敬 拜 神 的 仇 敌。
5:10 10~14 毁 坏 车 辆: 当 弥 赛 亚 再 来 审 判 世 上 一 切 罪 恶 时, 他 也 要 除 去 以 色 列 的 一 切 军 事 力
量 (10~11 节) 以 及 她 的 罪 恶、 巫 术 和 偶 像 (12~14 节)。 所 有 不 忠 于 神 和 他 的 道 的 人 都 将 被
弥迦书 注释
五 1-6 弥赛亚的诞生和高升
此处将焦点从锡安的更新转移到戴维皇室的更新,整个神谕以弥迦与余民(「我们」)在亚述围攻下的情况作背景。
五 1 原文以「现在」开首(和合本把这词放在第二句里),把这处的神谕连接于上文(四 9 、 11 )的二个神谕。这几个神谕开始时,全都提及目前的困境( 1 节)然后转到拯救的过程( 2-6 节)。为了在灵性上巩固这个被围攻的城,弥迦发命令说:「成群的民哪,现在你要聚集成队」。「仇敌围攻我们」是指示拿基立在主前 701 年的围攻(参一 9 、 12 ,二 12-13 ,四 11 )。「仇敌(指亚述军)用杖(指令牌)击打以色列审判者(「审判者」新国际译本作统治者,指希西家王)的脸」,表示他无能力自卫,神的仇敌后来亦同样击打和羞辱戴维更伟大的子孙(太二十六 67 ,二十七 26 、 30 )。
五 2
这一节原文以「但是」开始(和合本略去),把耶路撒冷被困的境况转移到以色列将来的盼望──伯利恒。正如四章 8 节的拟人法一样,作者在此直接向伯利恒城说话。「伯利恒」、「以法他」和「犹大」 3 个名字使人想起戴维父亲耶西的日子(参撒上十七 12 )。神要从新开始,戴维衰微的族系要被折断,好像一棵枯死的树被砍下来一样;但是正如以赛亚所说:「从耶西的本(原文是)必发一条。」(赛十一 1 )。虽然古代的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小」可译作「卑微」;参士六 15 ;撒上九 21 ;在书十五 33-60 详细列出的犹大市镇中,伯利恒甚至被略去),但今日因着基督诞生的缘故,此地成为众所共知的名胜。马太(太二 6 )解释这经文时,强调耶稣基督为「君王」,却没有强调祂是耶西的子孙;他略去「以法他」,把「在犹大诸部族」这一句的「部族」改为「君王」(译注:和合本,在两处都译作「诸城」;弥五 2 原文是「部族」,太二 6 则是「君王」;参新国际译本),好对比下句:「在以色列中 …… 作掌杖的」(新国际译本译作「君王」,与上句的君王同)。此外,马太又正确地解释了弥迦书经文的原意,把「最小的」改为「并不是最小的」(或译作「岂是最小的」),并且以塞缪尔记下五章 2 节代替了最后一句。
弥赛亚与只顾自己的以色列诸王不同(参三 1-4 ),祂要「为我」(为神的好处,不为自己的好处)作王。弥赛亚历史根源在这经文开首处略有暗示,到了经节的末了,其面纱终被揭开:「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这里所指的是耶西的日子。「太初」在希伯来文是指悠久古远的时代,也就是记不起的时代(书二十四 2 作「古时」;耶二 20 亦然);这词用在一位创世以前已存在的神身上,最合宜的翻译是「从亘古到永远」(例如诗九十 2 )。原文有「时间」这字词(直译是「日子」;即「太初的日子」),显示这事情的历史性;这词组在七章 14 、 20 节译作「古时」。
五 3
上文应许锡安的新时代,将会引进一位弥赛亚,在伯利恒诞生,弥迦并作出结论说:以色列将被遗弃,不再有君王,直等到「那生产的妇人」(参参四 9-10 )把弥赛亚生下来。这预言约在 700 年后,借着忠信的撒迦利亚和伊利莎白、西面和亚拿,约瑟以及最重要的马利亚应验了(路一 5 至二 40 ;参赛七 14 )。锡安这新的国度以弥赛亚为中心,其核心成员包括「其余的弟兄」,这些弟兄不单在血统和历史上与祂连系,在灵里也与祂相连。他们从罪的俘虏和审判下回「归」(这字通常表示归信),加入真「以色列人」(这词含有属灵的意义)那里。基督把余民招聚之后,便从天上的锡安成立祂的国度,祂把圣灵赐下给在马可楼上的众弟兄,他们就干起轰天动地的事情来(路三 16 ;徒二)。
五 4
掌权的弥赛亚要「起来」(即坚立至永远;参诗三十三 11 ;赛十四 24 ),「牧养他的羊群」,供给他们所需,包括属灵的食物,并且保护他们(约十;来十三 20 ;彼前五 4 )。借着信心,祂「倚靠耶和华的大能」,而不是靠赖人的操纵和管理(参五 10-15 )。祂的人民要「安然居住」,因为祂既胜过撒但(太十二 22-29 ;罗十六 20 ),便扩展祂的国度「直到地极」(四 3-4 ;太二十八 18-20 ;约十七 2 )。基督把永生赐给祂的选民,无人能从祂的手中把他们夺去(约十 28 )。
五 5-6
基督普世性的统治保障了国度的平安,在此详述这主题。弥迦以「我们」(参上文)来称呼他自己和与他一起的信徒,他们都是得胜国度的一部分(参五 1 )。他的结论环绕一个应许:弥赛亚「必作我们的平安」( 5 节上),「他必拯救我们」( 6 节下)。弥赛亚一面要敌挡攻击祂国度的仇敌( 5 节下),而另一面又要统治祂的仇敌( 6 节上)。
第 5 节弥迦指出将来攻击弥赛亚国度的是亚述人,而亚述早在主前 612 年,在基督降临之前就灭亡了。先知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预言与应验之间相隔数世纪,只从平面把将来的事件视为马上要发生的事。再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描写将来的事(参四 1 ;赛二十五 10 ;摩九 12 )。在弥赛亚的统治下,信徒群体「要立起七个」(代表完整的数目)牧者(保护者的形象)、八个(足够有余)首领(原文所用的字汇颇罕见,只在撒珥根的年志上出现过,是指他的司令官)。
第 6 节「他们」就是弥赛亚手下的牧者(参彼前五 1-4 ),要统治亚述地;「亚述」在此代表神国的一切仇敌,特别是头号敌人撒但手下对抗神的灵界势力(弗四 7-12 ,六 10-18 )。「宁录地」是指巴比伦(创十 8-12 ),即弥迦时代的异教世界,如后来的罗马和麦加。作者在亚述之后提及巴比伦,证实了标题(一 1 )提示的日期。在弥迦时代,巴比伦是亚述的附庸,后来新巴比伦兴起,在主前 612 年灭掉亚述,巴比伦本身又于主前 539 年灭亡。至于「刀剑」这词,根据新约的亮光,可代表圣灵的宝剑──神的话。
五 7-9 余民治理万邦
五 7-8
原文以「将会」(直译是「它将会」,和合本译作「必」)这词引进另一预言,这预言是一连串有关来世(参四 1 )的预言之一,「将会」表明预言是在弥赛亚来临之后应验。「雅各布余剩的人」(参四 7 )是弥迦对全以色列的称谓(参一 5 ),她现在「在多国(译作「大能」更佳;参四 2-3 )的民中」成为强国,使信者得生,不信者死亡。第 7 和第 8 节结构相似,旨在对比她在不同国度中带来的后果。第 7 节从一方面来看,余民有如弥漫而渗透的「露水」和「甘霖」(二者通常都是代表生命与祝福),神秘地「从耶和华那里」主动「降下」,「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译作「寻求」、「期待」更佳)「世人」使全地更新。第 8 节从另一方面来看,余民在列邦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在尊严、勇猛和胆量上都是卓越的);「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意指她撕裂和带来重创,无人能搭救)。这预言在教会中应验,属神的人在救赎群体中是生命的馨香之气,但是在灭亡的人中,他们却是传送死亡之气(林后二 14-16 )。
五 9
弥迦和(或)余民以祷告来响应这显示:「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参赛二十六 11 ),当祂的治权在全地建立起来时,无人能逃避(参五 4 )。
五 10-15 神保护祂洁净了的国度
第四至五章那第七个伟大的盼望预言亦提到「那日」(参四 1 、 6 ),就是余民在弥赛亚引导下征服万邦的日子。加插「耶和华说」(参四 6 )这句子,旨在保证预言应验之必然性。这预言谈到以色列在两方面蒙保护:在内以色列得洁净( 10-14 节);在外不服从的国家受惩罚( 15 节)。
五 10-14
「我要除灭」( 10-13 节)的预言是神对第 9 节之祷告的回应。希伯来文「除灭」这动词通常是指除去一个违反以色列圣洁条例的人(例如利十七 10 ,二十 3-6 的「剪除」),这做法的目的是要保护以色列,免致神对不圣洁的行为发出烈怒。除灭的对象是他们双手造成的工作,这些东西要从他们中间除灭( 10 、 13 、 14 节),免得影响以色列人对神的信心,被除灭之物包括:军事势力( 10-11 节;参申十七 16-17 )、邪术( 12 节;参申十八 9-13 )及偶像( 13-14 节;参申七 5 )。以赛亚(赛二 6-8 )曾责备以色列人把信心建立在这些东西上。军事装备包括进攻用的马车( 10 节)和防卫用的「城邑」、「保障」( 11 节)。第 12 节「手中的」邪术强调这些东西是出于人手制造出来的。第 13 节「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亦强调第 12 节的同一重点,指巴力的像。
五 15
弥迦书第五章
H 曾掌权且将作王的那位(五 1 ~ 6 )
虽然此处经文并不整齐,让人认为第五章 1 ~ 6 节有可能是一些神谕的综合体,但由于它的形式及主题均很一致,所以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整体。所谓的整体包括第一人称代名词“我们”,以及对亚述入侵的描述(亚述以得胜为始,挫败为终),而这样的整体便构成了神谕。就像前一则神谕一样,这则神谕也是从眼前的苦难转入未来的拯救,尤其是从耶路撒 冷的 君王所受的羞辱( 1 节),转向弥赛亚的得胜( 2 ~ 5 节)。在此段中有渐进的次序∶从弥赛亚的救赎始于神,而神又高举弥赛亚为掌权者( 2 节),进至弥赛亚诞生于神忠心的子民之中( 3 节),再进至牧人-君王凭藉着神的信心,将其统治之地扩展到地极,使祂的子民能安然居住( 4 节),最后到祂的子民征服亚述( 5b ~ 6a 节)。
1. 此则神谕的起始形式与前一则神谕颇类似∶“现在”( NIV 没有此词),指的是目前的苦境,随后是指称的呼格( 成群的女子哪 , AV ,参和合本小字),加上命令语句( 要聚集成队 ),跟着是 因为 一词。在第四章 10 和 13 节,这样的形式引导着救赎的应许,但在此它却开始了目前的苦难。此外,主题也由神奥秘的筹算,转变为“曾经掌权且将来要作王”的神。正如莫林( Merlin ,译注∶亚瑟王故事中的预言家。)预言亚瑟王将回来再度统治一样 54 ,弥迦也看见理想中的大卫将以弥赛亚的身分重新出现,而弥赛亚对以色列而言,就是未来最理想的掌权者。
此处所说的 围攻 ,依弥迦书其余的部分和第四章 6 节的判断,应系西拿基立的围攻 55 。据此,所谓的“现在”( AV 、 RSV )是公元前七○一年;若果真如此,那么本节提及的以色列执政者(吕译;和合∶审判者)便是希西家了(见导论 , 156 ~ 158 页)。合和本译为 群 或 队 的字,也可译作“城墙”( NIV 边注, RSV 、 NEB )。这种译法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把字根读为 gdr 而非 gdd 。但马索拉经文较七十士译本为佳,因为带着 gdr 字根的动词形式,并未见于其他文献。“女子”( AV ;和合作 民 ; NIV 作 城巿 )加上普通名词,代表着拥有该名词特性的人,在此即是“战争的”。 群 让人想起聚集在耶路撒冷城门之后,剩余的少数以色列军队(参一 8 ~ 16 ,二 12 )。以赛亚也将亚述军队比拟作 杖 (赛十 5 、 15 、 24 )。 击打……的脸 代表着羞辱;被打的人毫无反抗能力,甚至无法护住自己的脸(参∶伯十六 10 ;诗三 7 ;赛五十 6 ;哀三 30 )。依起首的“现在”来判断,此处的时态应是现在式,“他们击打”( RSV ),但 NIV 省略了“现在”一词。
2. 但是 (吕译;和合未译)一词,将目前挫败的情势扭转为弥赛亚的胜利。诞生于骄傲的耶路撒冷的 诸多 君王都已挫败;而降世出生于卑贱的伯利恒的弥赛亚却要得胜。耶和华对被拟人化的 伯利恒 宣告,祂将在彼处开始弥赛亚的时代。祂选择伯利恒来显示弥赛亚看似卑微,但事实上拥有最为尊贵的根源。 以法他 ,意即“多产的”,它就是犹大国中 伯利恒 所在的那一地区(诗一三二 6 ) 56 。这里的称呼,大量引据撒母耳记上十七 12 (五 2a 、 b 的七个字中,有三个字见于该处∶伯利恒、以法他、犹大;参∶得一 2 ),也藉此追溯弥赛亚的根源源自耶西和大卫一系,而不理会祂家谱上后来诞生于耶路撒冷的那些败坏、令人失望的祖先。以赛亚也藉着把弥赛亚和从耶西的本所生的枝子相比(赛十一 1 ),来叙述弥赛亚的根源。原本十分含蓄的描述在最后一个子句中, 他的根源……从太初就有 ,变得很清楚明白。这则神谕被塑造成古老宗族传说的形式,以符合它的内容(见四 8 )。弥迦以此一暗一明的笔法,带我们回到孕育大卫族系的摇篮,并显示弥赛亚代表着一着名家室的新开始。在扫罗失败时,神出人意表地膏了大卫并拯救了祂的民;同样在大卫的后裔挫败后,神也会赐予祂的子民大卫真正的继承者。
修饰 伯利恒以法他 的子句,其实意即“在犹大诸多宗族中,它的存在微不足道”;就是说,大卫是他众兄弟中最小的,同样地伯利恒在犹大诸宗族中,也只扮演非常有限的角色。译为 小 的形容词,在此描述的并非数量,而是质量。同一字在圣经他处,往往与“微弱”和“被藐视”(士六 15 ;诗一一九 141 )等词连结在一起,在 NIV 常被译为“微小的”和“卑微的”(比较撒上九 21 ,该处“小”字的用法与他处不同)。马太福音二 6 将这段经文重新简洁地陈述,使其意义更加明白∶因为神拣选了伯利恒作为弥赛亚的诞生地,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将有最卓越的人降生。伯利恒实在是太无足轻重,甚至连约书亚记的地图制作者,和弥迦书中一连串犹大的防御城巿,都未提到它(弥一 10 ~ 15 ;参∶代下十一 5 ~ 12 )。但在今天,它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举世朝圣者的中心,而且全球闻名,因为耶稣基督应验了这节经文。这经文的实现,证实了神的话语和其中的信息∶主喜悦拣选世上软弱的和被人厌恶的,叫有智慧和强壮的羞愧;而且人当仅仅凭着主夸口(林前一 18 ~ 31 )。 宗族 (和合∶诸城)即是支派之下的军事及政治单位,每个宗族包含大约一千人。马太福音将“诸宗族”(希伯来文作 b~lpy )改作“领袖”(希伯来文作 b~lwpy ;参 NIV 注释;新译)。同样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乎文字本身,乃在于如何解释。马太这样的更动,旨在让从伯利恒出来的“执政者”(希腊文作 he{goumenos ),和出于其他支派的“诸首领”(希腊文作 he{gemosin )造成对比。此外,马太还将撒母耳记下五 2 汇编入经文。
接下来的子句有些别扭∶“他将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 为我 很可能是从撒母耳记上十六 1 得到的启发,它强调弥赛亚就和大卫一样,都在耶和华的计划之中。弥赛亚并非君王,而是代理那高于祂的。许多先知谨慎地避免为祂冠上“君王”的头衔;弥迦也用 掌权的 称呼弥赛亚。
从太初 ( AV ;参 NIV 边注)很可能是基于基督的先存性。原文( `o{la{m )常用于神创造的次序或神本身,可以代表“亘古”的意思(参∶诗二十五 6 ,九十 2 )。它也可以指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吕译),即遥远的过去。如果作者提到伯利恒,旨在勾起人们对耶西和大卫的记忆,那么“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的意义便较合乎此处的前后文。
根源 在与闪语同语根的语言中,可能是尊崇君王超自然、半神性的起源。据此,某些学者认为,该词在此旨在强调弥赛亚的超自然起源。这虽然可能,但是 NIV 的边注又作“出处”( goings out ),和本节前一行直译为“他将出来”(参 AV )的动词为同一字根。在该处它指的是弥赛亚的历史根源,而这也可能就是它在这相应的一行中的意义。从人的角度而言,弥赛亚的血脉中流的是最高贵的血(也就是说,祂将是耶和华的仆人),且将继承神与大卫所立的永久的约(参∶撒下七 8 ~ 16 ;诗八十九 35 ~ 37 )。
3. 弥迦从神的宣告中,获致合理的推论(注意这里用了“因此”,新译;和合未译),即 以色列必被舍弃 ( NIV ;和合∶必将以色列人交付 敌人 )(就是苦难的 现在 ,四 9 、 11 ,五 1 ,包括被掳,四 10 ),直到弥赛亚来临,开启了新纪元。(此处较好的英译是像 NIV 一样,用非人称动词 "one will give them 〔 Israel 〕 up" ,而不是像 AV 、 RSV 采用人称动词 "he will …… " 。参和合∶“耶和华必将……”。)造成新纪元的 那生产的妇人 ,指的是锡安(参四 10 ),这是转喻与神立约的人。也就是说,神将运用信祂的人来让弥赛亚降生于世上。耶稣基督降生的家庭及群体,都拥有信心、祷告和圣灵充满的特征(参∶路一 5 ~二 40 )。以弥赛亚为主的新纪元,将由祂 其余的弟兄 组成核心。他们是谁呢?他们是弥赛亚的子民,其中有的是藉血统和历史自然地与祂连接;有的是因悔改信主而在属灵上与祂结合;另外还包括那些信祂的余剩之民(参四 7 )。 其余的 意指全体弟兄,余剩之民也在其内 57 。 归回 带有悔改归正的意味 58 。 以色列人 一词(更确实地说,就是“以色列的男子”)具有宗教的含义,而此处的用法正带有此含义 59 。一旦神的选民以色列悔改信主,弥赛亚便会开展对付列国的新纪元。当一百二十位弥赛亚的弟兄,聚集在耶路撒冷一间楼房的楼上房间恒切祷告时,弥赛亚差遣了圣灵来到世间要彻底改变这世界(路三 16 ;徒二)。
4. 弥赛亚和祂的弟兄开展了神的国度后,弥赛亚 必起来 (就是永远坚立;参∶诗三十三 11 ,一一○ 3 ,一三○ 3 ;赛十四 24 ),因为祂靠着耶和华的力量掌权,而且掌权直到地极。大卫的众子不忠于神,自信己身的军事力量,违背了与耶和华立的约(参五 10 ~ 11 ),弥赛亚却像大卫(撒上十七 38 ~ 47 ),信靠神并持守与神的约(参∶诗九十一 14 ,二十 2 ~ 3 、 6 、 8 及其他多处)。弥赛亚的统治被描述成像牧人牧养羊群一般,再度唤起人们对大卫为王时的回忆(撒下五 2 ,七 7 ;参∶太二 6 )。主耶稣将牧养的形像移用在祂自己身上,以描绘祂对子民公义的统治及关爱(约十;来十三 20 ;彼前五 4 ) 60 。弥赛亚的 尊大 ,则让人想起神对大卫的应许(撒下七 9 )。但和大卫不一样的是,大卫的国只包含迦南美地,神子却要实现更大的异象,就是普世的国度(申三十三 17 ;诗二 8 ,二十二 28 ,五十九 13 ,七十二 8 )。
5 ~ 6. 第 4 节将羊群的平安和弥赛亚征服普天下的敌军相连结。在 5 ~ 6 节,亚述的挫败及之后的和平,正代表了弥赛亚更大的胜利。此外,这里提到 七个牧者……八个首领 将打败亚述,这表示弥赛亚要藉着祂的子民来征服敌人。弥迦用“ 他必成为他们的平安 ”( NIV ;和合∶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 )( 5a 节)和 他必拯救我们 ( 6b 节),来说明这些领袖并非脱离弥赛亚而独立行动。先知在此用 我们 ,代表着他认为自己是信靠弥赛亚且未被打败的子民之一。弥迦提及 亚述 乃因他在写作弥迦书时,亚述大军正在入侵。我们必须记得,先知们往往在对他们同时代的人说话,而他们提及未来时的用语,都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历史情势(参∶赛二十五 10 ;摩九 12 )。先知也提到 宁录地 (=巴比伦),这证实了我们所说的弥迦书写作日期。宁录地在圣经中只见于此和创世记十 8 ~ 12 (=代上一 10 ),而在该处亦明显与巴比伦一致。两处经文的作者都在提到亚述后才提到宁录,他们可能是藉此表示亚述较巴比伦强大 61 。五章 5 节被译为“首领”( nasi^k[e^ )的字,亦见于亚述记载公元前七二○年撒珥根攻打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文献(见导论 , 156 页)。今天弥赛亚要打败祂的首要敌人撒但,并藉着拥有祂所赐圣灵的牧者来掌管世界(参∶弗四 7 ~ 12 ;彼前五 1 ~ 4 )。
54 Alfred, Lord Tennyson, Morte d~Arthur .
55 梅兹( 114 页)表示,“用以形容特定历史事件时,围困(希伯来文作 ma{s]o^r )一词仅见于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但他却未告诉他的读者更重要的事实,即在代下三十二 10 中,西拿基立的话中也使用了同样一词!
56 七十士译本译为“伯利恒〔=希伯来文 bet-lehem 〕,以法他家〔=希伯来文 bet 〕”。因此,某些批评家直接删去伯利恒,译成“但是你,以法他家哪”(参 JB )。既然所有的经文及译本都是“伯利恒”,那么七十士译本中的以法他“家”,很可能系与 bet-lehem 重复抄写之误。
57 R. de Vaux, ' Le reste d~ Israel d~apre&s les
prophe&tes ', RB 42 (1933), p.528, n.1.
58 Nielsen, Oral Tradition, pp.88 ~ 89.
59 R. de Vaux, Histoire ancienne d~ Israel , 2: La Periode des Juges (Lecoffre, 1973), p.65.
60 J. G. S. S. Thomson, 'The Shepherd-Ruler
Concept in the O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NT', SJT 8 (1955).
61 E. Lipinski, 'Nimrod et Assur', RB 73 (1966), pp.77 ~ 93.
I 生的香气,死的香气(五 7 ~ 9 )
此处新的神谕和前一则神谕的关联,见于希伯来原文的五章 5 、 7 、 8 节,都以 必 起首,而五章 6 、 8 节都用了“拯救”(“搭救”、“拯救”原文为同一字),而相互连结。这则新的神谕更清楚地预示自四章 7 节便开始的信息∶弥赛亚将藉着祂的余剩之民扩展国度。第 7 、 8 两 节在结构上有显着的雷同∶ (1) 主词 ∶余剩的民未来将存在于列国之中 62 ; (2) 述词 ∶由一明喻代表,这明喻又分为同义的两个部分(“如露水”、“如甘霖”,这和“如狮子”、“如少壮狮子”相对) 63 ; (3) 说明 ∶以关系子句 'which …… ' (未见于中译)来解释明喻。这样明显雷同的结构,和余剩之民在列国之中同时担负的两个使命,成了强烈的对比。余剩之民对某些人而言,将是救赎的来源;但对其他人来说,则是带来毁灭的器皿。无论在他们的任何一项使命中,神都会让他们得胜。此一预言在早期教会中早已成就。保罗曾说,神常带领着他和其他使徒,也就是基督的馨香之气,在基督里夸胜。在得救的人之中,他们是活的香气叫人活;但在灭亡的人之中,他们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人死(林后二 14 ~ 16 )。今日的教会继续肩负着同样的双重使命。神谕以命令( 9 节, JB )余民达成使命(不同于 NIV ) 64 终结。
7. 未来式的 必 ,把这则神谕的实现和弥赛亚的来临,连结在一起。历经巴比伦掳掠的那些软弱的 余剩的人 ,将成为扭转历史情势的强国(四 7 )。弥赛亚降临之后,被打败的余剩之民将成为胜利者。他们并非靠着自己的力量征服敌人,而是靠着弥赛亚,而弥赛亚则是倚靠耶和华的大能掌权( 4 节)。弥迦以 雅各 来代表余剩之人,因为雅各也是“瘸腿的”(参四 6 )。但是雅各后来改名为“以色列”,并且强大到足以实现神对亚伯拉罕的双重应许∶凡咒诅他的,必被神咒诅;为他祝福的,必被神赐福。无论是这应许的那一部分,亚伯拉罕都占了优势,因为万国都因他的后裔得福(创十二 3 ,二十二 17 ~ 18 )。由于神信守祂的应许,并藉着余剩之人来成就应许,亚伯拉罕今日才能成为多国的父(罗四 16 ~ 17 )。 露水 和 甘霖 向来象征神所赐的祝福。它们让人想起余剩之人奥秘的属天根源,及此根源赋与人新生命使全地更新的果效。 等候 较佳的翻译应是“伺候”(参 JB )。希伯来原文所用的字,并无“耽延”、“滞留”的意思,而是“以热切的期待盼望” 65 。露水和雨水并非由无能的人类操作而来,而是由有恩典、全能、信实的神而来。译成 耽搁 ( linger )的字,也可作“希望”、“期望”解,并且和“相信”是极相近的同义字。这其中以“相信”的意义较适合,因它和 等候 相对应 \cs18 66 。本节明喻的意义,关键在于 从耶和华而来 。艾伦( 353 页)评述如下∶“人类单是用水问题,便已束手无策。人可以积存雨水和汲取地下水,但一旦久旱不雨,人对酷日就束手无策。人对于生活中如此基本的需求,根本连增加或减少其供应的能力都没有。”
8. 弥迦曾把身处列国中的锡安,比作在亚述大军之前踹谷的牛(四 13 )。现在,他把身处多国之中的以色列余剩的人,比作凶猛可怕的 狮子 ( NIV 所译的“少壮狮子”值得商榷),正对羊群展开恐怖的残杀。此处用了四个述词,将先知的比喻抽丝剥茧地开展∶ 他若经过 (是希伯来文圣经的第一个动词)讲的是主权; 殴打 \cs8 ( NIV ;译成 践踏 较佳)指的是征服、毁灭的力量; 撕裂 是指死亡;而 无人搭救 则指神的责罚是无法逃避的(参∶申三十二 39 ;伯十 7 ;诗五十 22 ;何五 14 )。基督的灵赋与教会能力,使教会甚至能胜过撒但和其爪牙的权势,而将基督掌权的范围扩展到普天下(太十二 28 ,十六 18 ~ 20 ;约十六 33 ;及其他多处)。
9. 依照第 7 、 8 两 节的应许,余剩之人接着被直接命令要达成使命。此命令说明了死亡将临到他们的 敌人 ,并暗指凡归向神的将获重生。弥迦在下一则神谕的第 15 节中,再次确认此命令。此命令,也就是神的话语,坚立在余剩之民的背后,给予他们支持。凡实行大使命的都必得胜(参∶太二十八 17 ~ 20 )。
62 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文圣经在第 7 节中都加了“在列国中”,使得 7 、 8 两 节的前半完全一样。其实可能 7 、 8 两 节都应删去这句话,因为它和“在多国的民中”意思重复而显累赘。
63 希伯来文中有六个字可表达“狮子”,彼此间的差异不甚能分辨。
64 古老的译本均将“手高举”的动词形式,写成直叙,但希伯来文圣经却令人意外地用了表示意志的动词形式。我们应以希伯来文为准。
65 TWOT 2, p.791.
66 Ibid ., p.374.
J 耶和华保守祂的国度(五 10 ~ 15 )
四~五章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则神谕,是有关于向列国施报(注意 15 节)。在这则神谕中,耶和华不断地在每节经文一开始,用第一人称主词加动词,来宣告祂将保守祂的国度。首先,祂将剪除国中不洁的,以免这国遭到祂的忿怒( 10 ~ 14 节)。其次,祂将惩罚那些不信祂的仇敌,并藉此保护祂的子民( 15 节)。祂对以色列的责罚其实旨在匡正他们所行的,但祂对列国,则的确是要重重的责罚。第 10 ~ 14 节是针对全以色列而言,并非单指余剩之人,因为全以色列都需要洁净。旧约的亚兰文译本,以“百姓”代替第 10 、 11 、 13 和 14 节中含糊不清的第二人称代名词,而使得经文的意思较清楚明白。以色列民不仅需要洁净,他们尤其需要洗净三种形式的背信变节。这三种形式在此都是以神的“我必除灭”首语重复法表示,它们是∶以军事力量( 10 ~ 11 节)、邪术和巫术( 12 节)、偶像崇拜( 13 ~ 14 节)来取代对神的信心。耶和华要亲自戮破以色列人不可一世、骄纵自炫的虚幻泡沫。
神的宣告不仅旨在使不信的人清醒,同时也旨在使信祂的以色列重新得力。此一主题和目的,完全吻合公元前七○一年时的情势(见导论 , 156 ~ 158 页)。此神谕所描述的情形是敌人自外攻打,而以色列正以人的力量抵御 67 。经由耶和华奇妙的拯救,以色列得以学习仰望祂,而敌人也经历了祂的怒气。这则神谕包含甚广(见四 1 ),它在公元前七○一年已立即成就,而在弥赛亚的时代则将更完全地实现(见 190 页 )。
在行首额外音节开展了新的神谕之后( 10a 节,耶和华说“‘到那日……’”),内容可分为不均等的两部分∶ 10b 节~ 14 节,以及 15 节。这两部分在形式上极易区分,第 10 ~ 14 节都有同义的平行句──每半句的结尾都有“你/你的”,及第 10 、 13 、 14 节都有“从你中间”;相对地,第 15 节用的是形式平行句(即行与行在语意上并未互相补充),而未用第二人称代名词。
第 10 ~ 15 与 7 ~ 9 节,藉着“剪除”或“除灭”( 9 、 10 ~ 13 节)和“你的手”( 9 、 13 节)等字眼而连结。关于后者,艾伦( 357 页)指出∶“从第 12 节以下的 你的手 ,明显重复第 9 节的用字,仿佛在警告神的子民,当他们争战而神要将胜利放在他们手中时,他们必须从手中除去所有不是出于神的帮助。”
10a . 到那日 (见四 6 )将神对祂国度的保守,与四~五章所提到的以色列未来的救赎,相互连结。耶和华应允了希西家的祷告而杀戮亚述人,足证此一应许在弥赛亚的时代也必成就。
10b ~ 11. 剪除、除灭 (希伯来文作 krt )尤指“肃清”,亦即藉责罚除去不洁者,以保全整体(参∶利十七 10 ,二十 3 、 5 ~ 6 等等)。以色列对其马匹所拉的战车和坚固的城邑 68 深具信心,因而威胁到以色列与神的盟约关系,因为这关系乃根植于信心。此外,邪术和崇拜偶像也同样地影响以色列和神的关系。很可能虚妄的安全感成了以色列的骄傲,因为这虚妄的安全感在以色列的心中居首位。根据圣经记载,当西拿基立侵略犹大国时,犹大的军事配备十分齐全(参∶王下十八 13 、 24 ;代下三十二 1 ~ 5 ;赛三十一 1 ),存留迄今的希西家时代的渠道可作佐证。今日的教会纵使拥有诸多资源──受高等教育的传道人、具有专业训练的解经家、教育工作者、美仑美奂的建筑──但教会断不能靠这些资源得胜,只有靠着对神的信心。教会必须再次和大卫一样承认∶“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 7 )。这由以色列的军事天才所作的诗篇,显示了圣经并不反对运用资源,只是认为不应倚靠我们所拥有的(参∶申十七 16 ~ 17 ;诗一四九 6 ~ 9 ;尼四 9 、 13 ~ 14 )。
12. 以赛亚在他相应的神谕(赛二 6 ~ 8 )中指出,邪术致使犹大国高傲,很可能他想要强调邪术乃来自外国。东方的占星术和非利士人的观兆,截然不同于以色列的约(参∶出二十二 18 ;利十九 26 )。背约的以色列就像世俗的人一样,亟欲沉醉于眼前而不愿作属灵及道德的考虑,同时又想藉一己之力和卜卦之助,保障未来仍继续享有富贵荣华。反之,众先知所谆谆教诲的道德一神论则坚持,未来的和平和繁荣端赖今日的信心和行为表现。
13 ~ 14. 异教藉着法术的咒语和仪式,试图操纵自然界生命的天赋力量。 雕刻的偶像 便是这巫术的一部分。在当时的邱坛上(见一 6 ), 柱像 (希伯来文作 mas]s]ebo^t )代表阳性的神巴力(参∶王下三 2 ,十 26 ~ 27 ),而木造的像则代表阴性的神亚舍拉。 城邑 应译作 NEB 的“溅血的祭坛” 69 ,也许指的是柱像中用以接收祭物之血的凹处。 自己手所造的 是一个转喻,强调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不过是人类的创造,同时也显示了人试图脱离宇宙的创造者而生活。世俗的人今日可以运用科学,比其祖先利用巫术还更有效地掌握生活。但是他却和祖先一样,对永生并无把握。他继续以受造物取代创造者,于是他的永生便被自己一点一滴地剥夺殆尽,而一点一滴累积的结果,便加速他的永死。
15. 怒气 带有负面的含义,故而并不能适切地表达希伯来原文的字( na{qa{m )。原文意味着掌权者以辩卫性的伸张公义,保全其主权。祂藉着拯救受苦的子民以及惩罚那些不听从祂的,来保全祂国度的完整。这显示了神拥有绝对的主权革除对抗祂国度的人 70 。如果有人擅自作主,私行报复的话,他就是因不信神才采取行动,等于是直接怀疑神的特性以及神保护祂子民的能力。以色列的君王对于轻视祂的人,并非冷淡地回应,而是以 忿怒 回应。的确,有些事是应该用强而有力的态度表达。从弥迦直至今日,耶和华一直保守祂的国度对抗外来的攻击。当基督再来时,耶和华最后将为祂的子民施行祂保守的大能(帖后一 8 ;参∶路十八 7 ~ 8 ,二十一 22 ;启六 10 )。直到那时,教会不应自行伸冤(参∶申三十二 35 ;来十 30 ;罗十二 9 ),或是仰赖自己所拥有的,而有损主的荣耀。
67 J. T. Willis, 'The Authenticity and
Meaning of Micah 5: 9 ~ 14', ZAW 81 (1969), p.356.
68 希伯来文的对仗以“马匹”在一行,而“战车”在下一行,来表现一体之两面;第 11 节的“城邑”和“要塞”(和合作“保障”)亦是同样的情形。
69 虽然希伯来原文的意思,通常指“城邑”,且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圣经亦都如此译,但在此提及“城邑”颇为怪异,因为第 10 节已经提过“城邑”,而且此词与“亚舍拉的像”(和合作“木偶”)并不成对句。 J. D. Michaelis 和许多注释学者认为,该字应解为“多树之处”。在某些乌加列( Ugarit )的文献中,此字常与“雕刻的偶像”一同出现,这种组合与弥五 14 的经文较为类似。有些学者认为该乌加列字和阿拉伯文同语根,因此应译成“被血涂抹的像”(参 NEB )。另一些人则认为此字和另一乌加列字根相关,故应解作“神-保护者”。
70 B. Anderson, Out of the Depths (Westminster Press, 1983), p.90; G. Mendenhall, The Tenth Generation: The
Origins of the Biblical Traditi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69 ~ 104.
──《丁道尔圣经注释》
弥迦书
弥迦书第五章
5:1
本节亦作“有城墙护住的城哪,加强你的城墙”。“审判者”亦作“统治者”。本指古时率领以色列人作战的士师。脸给人用杖击打是战败者受到的羞辱。全节是说耶路撒冷将要为敌军围攻,犹大国的君王要给掳去异邦。
5;2
一片绝望的黑暗中希望的光芒呈露。先知在这一节著名的弥赛亚预言里,给了世人两个重要信息:1,有一位弥赛亚要出自大卫的家乡伯利恒城;2,这位弥赛亚自有人类历史(“从亘古”),在创世以前(“从太初”),就已存在。祂是那永恒的主。
“以法他”(义为“丰盛”)为伯利恒(义为“粮屋”)所在地(创35:19;得4:11)。“诸城”亦作“诸族”。
5:3
神将暂时放弃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至弥赛亚降生、掌权。“那生产的妇人”指弥赛亚的母亲(参赛7:14)。“其余的弟兄”:或指四散在外的以色列人。弥赛亚要复兴并联合以色列民。
5:5 “亚述人”在此指历来侵掠以色列民的外敌。“七个”、“八个”言其多。“平安”有保障、繁荣的意思。弥赛亚会给人类带来和平与繁荣。
5:6 “宁录地”本指亚述(创10:8-12),此处如5节一样,用以代表外敌,弥赛亚(“他”)将拯救以民脱离仇敌之手。
5:7-8 这两节用“甘霖”和“狮子”等来比喻神子民的坚韧和勇猛,必可克敌致胜,在各国各民中,能不为所制。9节为此两节作了注脚。
5:10-14 “那日”:看4:6注。神的子民在“那日”将完全依靠神得胜,不靠武备、人手造的偶像和占卜,一切偶像和拜偶像的地方都要毁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