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二章
第 2 章
徒 2:1> 你知道圣灵已经降临了,在一个你很熟悉的节日,是了……
2:1 五旬节在逾越节后五十天,又名七七节,是为着农作物丰收而献上感谢的节日,也是每年三大节期之一(参申 16:16 )。耶稣在逾越节被钉十字架,并在四十天后升天,圣灵在耶稣复活后五十天降临(即耶稣升天后十天)。
徒 2:3> 火焰似舌,舌头与火所指为何?如果神启示我的时候,也如此壮观就好了……
2:3 为什么是舌头似的火焰呢?舌头象征言语和福音的传播;火象征神圣洁的同在,除去我们生命中的杂质,使我们的心火热起来,也激发人去改变生命。神以蔚为壮观的方法来向信徒显明祂的同在,就是通过狂风、火焰和圣灵向他们显现。你希望神以这种明显的方法来向你显现吗?祂可能会这样做,但小心不要强求神成就你的期望。在列王纪上 19 章 11 至 13 节,以利亚等候神的信息,虽然有烈风、地震和火焰,可是神的信息却来自一个“微小的声音”。神也许会用戏剧性的方法在你的生命中工作,又或许祂会用微小的声音来向你说话。你要耐心等候,常常聆听。
徒 2:4-11> 明明用尽方法,他们总不明白,真气死人──传福音常是如此?
2:4-11 门徒说起别国的话来!这真叫聚集在城里过节的人惊叹不绝。不同国籍的人都听出门徒在说他们本地的语言。你看,神是多么体谅怜爱,用他们听得懂的乡谈,述说神的大能。下次你传福音,要体谅别人的背景,用他们听得懂的比喻、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解释福音的内容。
徒 2:9-11> 想到海外宣教?其实不用到海外也可以面对不同种族的人──
2:9-11 这里列出了来自各地的犹太人到耶路撒冷过节。由于被掳和迫害,这些犹太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处。那些接受彼得信息的犹太人,把神救恩的福音带回自己的家乡去,这样,神就预备了传扬福音的道路。你可能没有领受到海外作宣教士的使命,但要留心神把许多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带到你身边,让你向他们传福音;有一天他们要把福音带回家乡或是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中,达到福音广传的目标。
徒 2:14-15> 为何主会使用那个不认主的人?那祂会用这个多次令祂伤心的我吗?
2:14-15 与耶稣在一起的时候,彼得是一个不稳定的领袖,他逞一时之勇,最终跌倒,甚至否认他所认识的耶稣(参约 18:15-18 , 25-27 )。但耶稣赦免他,并且使他复兴(参约 \cs15 21 章)。这是一个新造的彼得,谦卑而勇敢。他的信心来自圣灵,圣灵使他成为一个充满能力的演说家。你曾否以为若你犯了错,神就永不会赦免你、使用你呢?无论你犯了什么罪,神都应许要赦免你,叫你成为合用的人。
挑选合适的事奉人员
徒 2:23> 你看耶稣被害是偶然吗?你看耶稣不再掌权吗?如果耶稣真的不再掌权……
2:23 耶稣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神的掌管之内,祂的计划并没有被罗马政府或犹太官员所破坏。对于要面对逼迫的初期教会信徒,这个信息特别能够安慰他们。
徒 2:24> 耶稣果真复活了?彼得这样说不怕吗?我想你也会有此勇气的……
2:24 彼得趁有许多人可以作证的机会,公开宣告耶稣的复活。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声明,因为听彼得说话的人中,有许多在五十日前已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们也许曾经看过或听过关于这位“伟大的老师”被钉十字架的事。耶稣复活是最有力的明证,证明他所说的是真的。
徒 2:25-32> 在那远古的年代,大卫的时代,早已说明,说什么?彼得已告诉了你……
2:25-32 彼得引用大卫的诗篇第 16 篇 8 至 11 节,他指出这是预言弥赛亚复活。听众会明白“见朽坏”( 2:27 )是指坟墓,这是强调耶稣的身体没有朽坏,事实上祂复活了,并得着荣耀。
徒 2:37-39> “我们当怎样行呢?”──你有没有问过这问题?或只是在为自己的罪难过?
2:37-39 那些人听过彼得那些被圣灵充满的信息后深受感动,他们问:“我们当怎样行呢?”这是你必须问的基本问题,单单为罪而难过是不够的──你必须求神赦免;然后,必须活出蒙赦免的生命。神曾否藉着祂的圣言或其他信徒来提醒你呢?你会怎样回答呢?如果你想跟随基督,你必须“离开”罪恶,改变生命的方向,不再自私和背叛神的律法。同时,你必须“转向”基督,倚靠祂,寻求祂的赦免、怜悯、引导和旨意。洗礼显明我们与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是作门徒的条件和一个信心的标志。当我们悔改时,神不单抹去我们的罪,更赐我们灵里的更新。悔改初时看来似乎是痛苦的,因为要放弃某些恶行是很困难的,但神会给你一条更美好的路。
徒 2:40-43> 信主而已,怎么要做那么多东西?我可不愿意……
2:40-43 当彼得宣讲关于基督的福音时,约有三千人成为信徒。这些初信者与其他信徒联合,接受使徒的教导,参加祈祷会,建立相交的生活。信徒需要聚在一起,同心祈祷、读经,使灵命成长。如果你是刚开始和基督建立关系,就应当与其他信徒彼此相交、祈祷、分享主的恩典。这是成长的途径。
徒 2:42> “擘饼”这个词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究竟为何我们要这样做?
2:42 “擘饼”指圣餐聚会,为的是记念耶稣,是按照耶稣与门徒吃“最后晚餐”的样式进行的(参太 26:26-29 )。
徒 2:44-45> “凡物公用”好像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我们纵不这样行,也可以……
2:44-45 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承认其他信徒为神家里的弟兄姊妹,所以愿意分享自己所有的,让所有人都能得着神的赐福。当我们物质丰裕时,就很容易与他人疏远,只顾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自我享受。然而,我们身为神属灵家庭里的一分子,有责任努力帮助别人。
教会的生活模式
徒 2:47> 敬拜同心,生活互爱,温暖人间此中寻,这是耶路撒冷的教会;我,好向往……
2:47 一个健全的基督徒团体能够吸引人到基督那里。耶路撒冷教会虔诚的敬拜以及弟兄姊妹之间的爱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一个健全而充满爱心的教会一定会增长,你在教会中正在做些什么,使她能吸引人到基督那里呢?──《灵修版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二章
圣灵降临(二 1 ~ 13 )
.圣灵降临( 1 ~ 4 ):圣灵降临之时,正如主所应许,是门徒在耶路撒冷等候时出现的。首先是有响声如大风吹过,而圣灵亦常以风的姿态出现(参结三十七 9 ~ 14 ;约三 8 )。其次是有看得见、如舌头的火焰分开落在各人的头上;同样圣灵亦常以火的姿态出现(参太三 11 )。当门徒被圣灵充满时,便说起别国的话来。“被圣灵充满”是门徒生命的实在,而“说起别国的话来”则是一些表达。此种表达的方法刚好与创世记第十一章巴别塔变乱口音的事件相反。昔日因人的犯罪,口音被变乱;现今则因主耶稣的救赎、圣灵的充满,人竟能说别国的语言。因此,重要的是生命的实在,即圣灵降临与充满。前者是历史事实,后者则是每个基督徒在信主时都可以经历到的,只是在以后的日子中要竭力保持。你是否愿意竭力顺服圣灵的带领,以致常有圣灵的同在及充满?
.门徒讲论的特色( 5 ~ 13 ):
① 他们用别国的话来讲论,故此不同的人都可以听得明白。
② 他们是讲论神的大能( 11 )。
③ 他们的受众来自不同地方,正好与一 8 的嘱咐相符。换言之,门徒虽用不同的方言讲论,目的却是要实践一 :8 的使命。今天我们努力的目标,同样是要实践这使命。我们也需要有圣灵充满及同在的能力,要单单传讲福音大能的信息,使人明白及接受。门徒的讲论引起了受众不同的反应:有些纳闷( 6 )、有些惊讶希奇( 7 )、有些惊讶猜疑( 12 )、有些则讥诮他们( 13 )。然而当彼得继续解释福音的信息时,很多人便归信了主。
祈祷 求主帮助我看重神的使命,使我有圣灵的同在及能力,叫人可以因我的见证信主。
教会的开始(二 14 ~ 47 )
.使徒彼得的宣讲( 14 ~ 36 ):这是彼得第一次的讲道,因此可以反映他所关注的要点:
① 他以三段旧约经文来印证他的论点,以及建立他的信息中心。他从主耶稣身上学习了看重旧约圣经的教导,因此可以用旧约圣经向犹太人解释主耶稣的生平。我们今天亦当如此,不但努力研读圣经,更应以圣经来解释我们的信仰和经验。
② 三段旧约经文分别印证了圣灵的降临、主的受死复活及主的升天。当中尤以讲解主的受死和复活最为详尽,因为这就是福音的核心,亦是彼得经历最深的地方。我们若信主,便是在祂的受死和复活上有分,因此,这也叫我们能经验救恩的大能,以致在传讲主的福音时,便更有负担及能力了。
.使徒彼得的呼召( 37 ~ 41 ):彼得没有单单停在宣讲的阶段,他还努力说服听众们决志信主、悔改受洗、加入教会。他努力说服他们,因为救恩纯是恩典,但这并非否定人的决定及当尽的责任。我们千万不要忽略神的恩典,更不可否定我们当尽的责任:认真悔改、成长、顺服、布道等等。
.初期教会的生活( 42 ~ 47 ):昔日教会的生活包括了听道与行道( 42 ),敬拜神( 42 )、彼此分享( 46 ),布道( 47 )及爱心的服务( 44 ~ 45 )。教会应该强调以上的生活,并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效地、均衡地促进以上各种教会生活的要素,如此,教会才能健康地生长和增长。
祈祷 神啊,帮助我明白教会生活的要素,不单可以享受,更加可以全心投入及建立。──《新旧约辅读》
使徒行传 第二章 注释
2:1-13 圣灵降临
1
「五旬节」:又称七七节、收割节(出34:22; 23:16; 民28:26)
,於逾越节之後第五十日举行,原庆祝庄稼的收成。
(见利23:15-21)
後来犹太人并且於此日记念神在西乃山颁布律法(出19:1起)
一事。
4
门徒被圣灵充满後所说的方言,是他们本来不懂的别国语言。
(见9-11)
在这时候门徒大概已离开他们原先聚集的房子,往圣殿去。
5 「从天下 ......
在耶路撒冷」:按律法规定,犹太男子一年要三
次上耶路撒冷,在那儿守除酵节、七七节和住棚节。
(见出23:14-17)
6-8
当时许多散居外地的犹太侨胞只会操普通流行的希腊语,和侨
居地的语言,不会说犹太本土所用的亚兰语(参11)。加利利
人平常说亚兰语也有很重的乡音,现在却能操这些侨胞的家乡
话。
9-11 这些侨胞来自不同的地方:「帕提亚
...... 米所波大米」在罗马
帝国之东部(即现今的伊朗和伊拉克),以色列人早在北国沦
亡时已散居於此。
「犹太」:在此泛指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
「加帕多家 ......
旁非利亚」:位於小亚细亚一带,所在地即现
今土耳其。
「吕彼亚」:在埃及以西。
「古利奈」:那区的一个海港。
「革哩底」:地中海一个海岛,在爱琴海南端。
10
「进犹太教的人」:指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他们首先要经过
割礼(限於男士),水礼和献祭,并立志遵守摩西的律法。
2:14-40 彼得的讲道
14-21 解释使徒说方言的由来
1 犹太人守节时,早上(至十时或正午)不吃不喝。当时早上九
时(「巳初」 , 15),
所以使徒说方言的现象不能解释为酒後
的胡言乱语( 14-15)。
2 按照先知约珥的预言(珥 2:28-32),说预言、见异象等事,是
神在末世将 的灵浇灌百姓的结果( 17-18) 。
如今使徒说方
言,正应验了先知的预言。
17
「凡有血气的」:指各色人种,但只限於信徒(见18「仆人」
和「使女」)。
19-20
这些宇宙性的奇事,大概要待主耶稣快要再来之前才会完全实现。
(见启 6:12)
「大而明显的日子」:指最後审判之日。
22-24
概述耶稣的生平、受死和复活。
23
「无法之人」:指罗马人。在犹太人心目中,外邦人都在神的
圣约以外,而当时掌管他们的罗马人更是可恶。
24 「解释了」:即解除了。
25-31
引述旧约经文证明弥赛亚(基督)要从死里复活:大卫在诗 16:8-11声
言神的「圣者」肉身不会朽坏( 25-28) ,
可是大卫本人的确死了、
埋葬了( 29),可见他的话其实是指着弥赛亚而说的(30-31)。
30 「神会 ......
宝座上」:见撒下7:12-13。於该处,神应许大卫的
王朝会一直持续下去;但真正永操王权的只有一位──大卫最
伟大的子孙(弥赛亚)。
32-36 证明耶稣已被神立为主为基督
1 已经复活了,这有使徒可作见证( 32);
2 已升到父神的右边,得享尊贵荣耀;圣灵的降临和大卫的预
言(诗 110:1),便是这方面的证据(33-35)。
「主对我主说」:见太22:45注;
可12:36注。
37-40 彼得呼吁百姓悔改归向耶稣基督
38
「奉耶稣基督的名」:在此表示相信耶稣主为基督,公开地承
认 。这儿所指的洗礼有别於施洗约翰悔改的洗礼,正因为包
含了对基督的承认与相信。
此外,信徒的洗礼象徵崭新的结果──圣灵的内住。
2:41-47 听众的反应和早期教会的生活
44-45
变卖产业和「凡物公用」,不是强迫的,而是自愿的;
(见徒5:4上);这种生活方式也不是日後教会的固定模式。
(参林前16:1-2)
思想问题(第二章)
1 当日圣灵降临时发生什麽特殊现象?
门徒被圣灵充满後与往日有何不同?
2 门徒和当时在场的众人对圣灵降临的现象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和反
应?
若你是目击者,你的反应又会怎样呢?
3 根据这段经文,你认为圣灵充满是怎麽一回事?
对信徒有何意义?
试找出使徒行传中「圣灵充满」的事例,并对照你的答案。
4 彼得被圣灵充满後如何见证主?
这见证如何增进你对主的认识?
5 神已立耶稣为主为基督( 36)。
在你的基督徒生命中,你是否过尊 为主、为基督的生活?
6 初期教会的生活给今日教会什麽好榜样( 41起)?
试比较你在教会生活中实际的体验。
使徒行传第二章
上帝的气(二 1-13 )
有三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是居住在耶路撒冷二十哩以内的犹太男子所必须参加的。‘五旬节’一词,意思是‘第五十’,另一个名字是‘七七节’( Feast of Weeks) 。其所以如此称呼,因为它是在逾越节的几个星期后,即第五十天。逾越节在四月中,所以五旬节在六月初。那个时候最适宜于旅行,因此参加五旬节的人至少有参加逾越节的一样多。这解释了本章里所提的一列国家的名单;从没有比五旬节时在耶路撒冷的 众更为国际化的了。
这个节期本身有两个主要意义。(一)它有 历史的意义 。它纪念西乃山颁给摩西律法。(二)它有 农业的意义 。在逾越节要把收割的大麦的初熟俄梅珥献给上帝,在五旬节要把收割的庄稼中的两个饼献上,表示感恩。律法规定在那天,什么劳碌的工都不可作(利廿三 21 ;民廿八 26 )。所以那是假日,而街上的人 更是空前的多。
关于五旬节的情形,除了门徒感到空前的,圣灵的大能充满他们之外,我们实在不知道什么。我们得记 ,使徒行传的这一部分,路加并非目击者。他把这故事说来,有如门徒突然得到说方言的恩赐。我们以为未必如此,理由计有两项。
(一)早期教会中有一个现象始终并未完全消灭。那就是 说方言 (比较徒一 46 ;十九 6 )。描述这事主要的经文是哥林多前书第十四章。情形乃是有人精神昏迷,开始发出一堆无法了解的声音,也不知是那一种语言。那便说是圣灵所直接感动的,也是为人所渴求的恩赐。保罗并不太赞同它,因为他比较上喜欢用一种为人所能了解的语言提供信息。事实上,他说,偶然有不通方言的进来,便会以为他走进了一个癫狂的教会(林前十四 23 )。那正好是使徒行传二章十三节所说的。在那些不明这现象的人看来,那些说方言的人,真是很像喝醉了。
(二)说方言并非必要。那 人里有犹太人(第 5 节)和新皈依的人(第 10 节)。新皈依的是那些接受了犹太教和犹太人生活方式的外邦人,对这样的一 人最多两种语言便够了。差不多犹太人全都会说亚兰语,就连那些从外地来的‘分散’的犹太人,他们也会说那差不多当时世人都说的语言──希腊语。
似乎很有可能的,路加是个外邦人,把说外国语与说方言混作一事。情形乃是这班混杂一起的 众初次听到上帝的话用一种深入他们心腑的方法说出,而 他们又能明白。圣灵的大能就是这样,给这些质朴无华的门徒以能入人心的信息。
基督教的第一篇讲章
使徒行传二章十四至四十二节是新约中最富于趣味的一段,因为它是基督教第一篇讲章的纪录。在初期教会有四种不同的讲章:
一、 传道式 ( Kerugma )。原文字面的意思是 传令官的通告 ,乃是基督教信息的事实之平凡的报导,而这,正如初期宣道者的见解,是无可争辩或无可怀疑的。
二、 遗训式 ( Didache )。原文字面的意思是教训,这是要把所宣告的事实,加上有关意义的说明。
三、 劝勉式 ( paraklesis )。原文字面的意思乃是 劝勉 。这一种宣道勉励人要按他们所得的上述两式的内容去行事为人。
四、 说教式 ( homilia )。意思是按基督教信息的见解论述人生的任何方面。
完满而又周详的讲章都包括以上四项要素的一部:有关于基督教福音之事实的率真的宣告,关于这些事实的意义的解释,按照人们的生活的勉励,和依照基督教信息的见解,处理人生一切活动。
在使徒行传我们所碰到的,主要是传道式的,因为使徒行传是对那些从前未听过的人报告福音的事实。在新约中这篇传道式的模型,一再重复出现。
(一)证明耶稣和祂的一切事迹都是旧约预言的应验。近代人越来越不重视预言的应验。我们变得不太觉得先知乃是那些事情的 预言者 ,有先知之明,先把上帝的真道对人说出。可是初期讲道对预言的重视,却保存了那伟大的真理,就是历史并非偶然的事,历史是有其意义的。相信预言的可能性便是相信上帝在掌管,而且祂正在完成祂的目标。
(二)弥赛亚在耶稣中来临了,弥赛亚的预言应验了,新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初期教会很感到耶稣乃是全部历史的关键;祂的来临使永恒侵进时间来;因此人生与世界都可能截然与前不同。
(三)传道式的讲道继续说耶稣生于大 之家,祂教导人,施行神迹,祂被钉十字架,祂从死人中复活,如今坐在上帝的右边。初期教会确信基督教建基于基督在地上的生活。但是他们也认为基督在地上的生活与死去并非终局,而在这之后却来了复活。耶稣并不单是他们所读到或听及的一个人;祂乃是他们所曾见面,认识的一个活生生的临在。
(四)早期的宣道者接 主张耶稣将在荣耀中再来,建立祂的国在地上。换句话说,早期教会热切地相信复临。这教义在近代的宣道中已经有些消失了,但是仍然保持了一项真理,那就是历史正向某处前进,而有一天便会完成;所以人正在 途中或者正受到障碍。
(五)这讲道结束时说,惟有在耶稣里才能得救,那信祂的便会受圣灵,而那不信的结局便可怕了。那就是说,讲道的结束有 应许 也有 威吓 。这十足像本仁约翰(译注:着天路历程的英国宗教小说家。 John Bunyan 1628-88 )所听到的微声,盘问道,“你要离罪上天堂,还是留在罪里到地狱去呢?”
我们读过彼得的全篇讲章,便会明白这五个要素如何在其中编织起来。
上帝的日子来到了(二 14-21 )
这一段使我们面对新旧约中都有的一个基本概念,那就是 上帝的日子 。我们知道在这概念下面的基本原则,才能充分了解新旧约中大部份的内容。
犹太人一向相信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他们解释这身份的意思是他们被拣选去在万国中享有特权的。他们一向都是一个小国。在历史上,他们是长久在不幸之中,他们清楚知道,靠 人为的办法,他们是绝难达到他们所配得的,上帝选民的地位。于是他们渐渐达到了一个结论:人做不到的,上帝一定要做;于是开始期望有一天,上帝直接介入历史,把他们提高到他们所梦想的高位上。上帝干预历史那日子便是 上帝的日子 。
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分成两个时期。 现在期 完全是邪恶的,注定要消灭; 未来期 则是上帝的黄金时代。在两者之间的便是 上帝的日子 ,这是新时代诞生之可怖的痛苦时期。这日子,可能像夜间的盗贼那样突然临到;它可能是连世界的根基都动摇起来的日子;它可能是审判日,可怖的日子。旧约所有的先知书和新约中的大部分,所叙述的都是这一天。典型的段落乃是以赛亚书二章十二节;十三章六节以下;阿摩司书五书十八节;西番雅书一章七节;约珥书二章一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二节以下;彼得后书三章十节。
彼得在此告诉犹太人;‘你们多少年来梦想的,上帝的日子,上帝干预历史的那日子。如今,这日子已经在耶稣里来到了。’在一切被救的幻像后面,存在 那伟大的真理,就是:上帝在耶稣里 已经亲自到人类历史里来了。
主与基督(二 22-36 )
这一段充满的是初期宣道者思想的要点。
(一)他们坚决主张,十字架并非偶然的事。它是上帝永恒的计划(二 23 )。使徒行传再三再四说到这事(比较三 18 ;四 28 ;十三 29 )。使徒行传这一观念保 我们,在关于耶稣之死的思想上,免于两个严重的错误。(甲)十字架并非上帝在一切作为经已失败之后,才采用的紧急措施。它正是上帝真实生命的一部。(乙)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耶稣作什么事改变了上帝对人的态度。耶稣是上帝差来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十字架正好是个窗子,让我们看见那永在上帝心 内的受苦之爱。
(二)使徒行传坚决主张,十字架这事绝不减轻那些钉耶稣在耶稣在十字架的人的罪。使徒行传中,每次提及钉十字架的事,都充分看这是罪行,使人战兢的恐怖感觉(比较徒二 23 ;三 13 ;四 10 ;五 30 )。且莫说别的,耶稣钉死十字架上,这事便已极力指出罪恶多么可怕。
(三)使徒行传彻底证明基督的受苦乃是应验预言。初期的讲道者必须这样作。对犹太人,弥赛亚要被钉死,这一观念是不可入信的,因为他们的律法上说过,‘被挂的人是在上帝面前受咒诅的。’(申廿一 23 )对正统的犹太人,十字架使他觉得耶稣绝不可能是弥赛亚。初期的讲道者回答道,‘只要你正确地读你的圣经,你便会发现这一切都已预言了。’
(四)使徒行传强调复活乃是耶稣真是上帝所拣选一位的最终证明。使徒行传被称为‘复活的福音。’对初期教会,复活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一点── 没有复活便根本没有基督教会 。当门徒宣讲复活的中心时,他们是从经验证明。在主被钉十字架后,他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失败份子,他们的梦失落了,他们的生命也破碎了。复活却把这一切都改变过来,也使他们从懦夫一变而为勇士。教会通常只在复活节的时候才宣讲复活,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每一个礼拜日都是主日,而每一主日都应当作复活日来守。东方教会的人在复活日,两人相遇时,其一说,‘主复活了’;另一个便说,‘主果然复活了’!基督徒绝对不应忘记,他与复活主一起过活,一起行动。
你们当救自己(二 37-41 )
(一)这一段清楚说明十字架的效果。只要人们知道了他们钉耶稣上十字架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便会伤心。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 32 )。人人在这罪行上都曾下过手。有一次,一个传教士在一个印度村子里,讲一个关于耶稣的故事。后来他在一个房子里,利用粉壁,放映耶稣生平的幻灯片。十字架在墙上出现时,有一个人从观众中出来,往前跑去。他喊道,“上帝之子啊,请你那十字架上下来吧!是我应当挂在那上面,不是你啊!”当我们明白在那儿发生的事迹时,十字架一定会刺破我们的心。
(二)十字架的经验要求人们回应。彼得说,‘主要的,第一要悔改。’悔改是什么意思呢?这字本来的意思是 反省 。通常反省(再思)会指出第一次的思想错了;所以这字的意思是 改变心意 。但是,诚实的人改变心意便要 改变行动 。悔改必须包括改变心意和改变行动两者在内。一个人也许改了的心意,也会明白他的行动错了,可是他太喜爱他的旧做法,却不会改变过来。又,一个人可能改变他的做法,心意却依然如故;其所以改变,只是为了恐惧或慎重。真正的悔改包括改变心意 和 改变行动两者在内。
(三)悔改了, 过去的事便受了影响 。上帝赦免了过去的事;但是我们要十分清楚,罪恶的 结果 并未扫除。就连上帝也不能这样作。我们犯罪时,我们很可能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作了些永远不能消除的事。譬如说,我们年幼时作了些坏事,在我们与我们的母亲之间便有了一道隐而不见的障壁。但是我们去说声对不起,我们的旧关系便恢复了,我们与她之间便和好了。赦免并不废去我们所已经作了的事结果,只是叫我们与上帝和好。
(四)悔改也 影响未来 。我们受了 圣灵 ,凭 那能力,我们便可以赢得我们从未想到可以赢的仗,也能抗拒那凭我们自己毫无力量反抗的事情。
教会的特质(二 42-47 )
在这一段里 , 我们得到关于初期教会特质的一个闪电式的概要。
(一)它是 学习的教会 ;它坚持在使徒教导时,要留心谛听。教会的一个大危险乃是回顾而不前瞻。因为基督的丰富是无穷尽的,我们便应一往无前。我们如果不学一些新事物,不往上帝的智慧和恩典中更深入钻研,我们便应把那一天当作浪费了。
(二)它是 团契的教会 ;它具有某些人称 在一起 的大好品质。纳尔逊(译注:英国名将 Horatio Nelson 1758-1805 )解释他的一次胜仗说,‘我有幸指挥一队弟兄作战’,惟有是一队弟兄时,教会才是真教会。
(三)它是 祷告的教会 ;这些初期基督徒知道,他们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去应付人生,而他们也毋需如此。他们在未出去应付世界之前,常常先到上帝面前去;他们能以应付人生问题,乃是因为他们先去见祂。
(四)它是 敬虔的教会 ;第四十三节‘惧怕’一词,含有敬畏之意。据说一个伟大的希腊人把在这个世界过活,视作在殿宇里过活。基督徒敬虔度日,也因为基督徒知道,整个世界都是永生上帝的殿。
(五)它是 大事发生之处 ;神迹奇事在那里发生(第 43 节)。如果我们期望上帝成就大事,也试图为上帝作大事,事情就这样成就。如果我们相信上帝与我们一起便能成就,于是更多的事也便会成就了。
(六)它是 分享的教会 (徒二 44 , 45 );这些早期基督徒热切地觉得对他人都有责任。据说威廉.莫理士(译注:英国诗人、美术家、社会主义者 William Morris 1834-96 )每见一个醉汉,便觉得自己对他有责任。同样,真正的基督徒在他人贫困时,也不会愿意自己太富裕。
(七)它是 崇拜的教会 (徒二 46 );他们绝不会忘记到上帝的殿去。我们要记 ,‘上帝不承认孤独的宗教。’众志成城,众擎易 举。上帝的灵在崇拜的人 中运行。
(八)它是 快乐的教会 (徒二 46 );教会中有快乐。依此,忧郁的基督徒是不合常情的。
(九)它是 人人喜爱的教会 。‘好’在希腊语中有两个字。 agathos 只说一件事物好。 kalos 却是说一件事物不只好,而且看来好;它具有一种迷人的吸引力。真正的基督教是一件可爱的东西。许多好人在他们的善良中却带上了一缕丑恶的冷酷。格林诺的史屈德( Struthers of Greenock )曾说,基督徒如果常常肯作好事,便会大大的帮助教会。初期教会中,上帝的百姓便有这种魅力。──《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 注释 2:1
五 旬 节: 五
旬 节 是 犹 太 年 历 中 的 第 2 大 节 期。 这 是 一 个 收 割 的 节 期, 是 将 初
熟 之 物 呈 献 给 神 的 日 子 ( 比 较 利 23:17) 。
同 样, 五 旬 节 也 是 神 在 这 个 世 界 开 始 为 教 会 收 割 庄 稼 的 标 志。
2:2
2~3 一 阵 大 风 …… 又
有 舌 头 如 火 焰: 声 音 犹 如 大 风 吹 过, 舌 头 犹 如 火 焰 显 现, 这 些 外 在 的 彰 显 表 明 神 正 以 大 能 临 到 和 运 行 在 信 徒 中
间 ( 比 较 出 3:1~6 ;王 上 18:38~39) 。 “ 火 ” 是 预 表
将 信 徒 分 别 为 圣 献 与 神, 荣 耀 基 督 ( 约 16:13~14) 并 给 他 作 见 证 (1:8) 。 这 两 种 彰 显 出 现 在 圣
灵 浸 之 前, 其 后 在 使 徒 行 传 中 没 有 再 出 现 过。
2:4
被 圣 灵 充 满: 五
旬 节 发 生 的 圣 灵 充 满 有 以 下 意 义:
1. 约 珥 书 2:28~29 的 应 许 已 经 开 始 应 验: 神 在 末 后 的 日 子 要 将 他 的 灵 浇 灌 属 他 的 子 民 ( 比 较 1:4~5 ;太 3:11 ;路 24:49 ;约 1:33 参 珥 2:28~29 注 ) 。
2. 末 期 已 开 始 了 (2:17 ;参 来 1:2 ;彼 前 1:20) ,
各 人 都 当 认 罪、 悔 改, 信 靠 基 督 (3:19 ;太 3:2 ;路 13:3 ;参 徒 2:17 注 ) 。
3. 门 徒 已 经 “ 领 受 从 上 头 来 的 能 力 ” ( 路 24:49 ;
比 较 徒 1:8) , 为 基 督 作 见 证, 叫 世 人 为 罪、 为 义、 为 审 判, 自 己 责
备 自 己, 转 离 罪 行, 接 受 基 督 的 救 恩 ( 比 较 1:8 注; 4:13, 33 ; 6:8 ;罗 15:19 ;参 约 16:8 注 ) 。
4. 圣 灵 满 心 渴 望 各 族 各
民 都 接 受 救 恩。 那 些 领 受 圣 灵 浸 的 人 也 应 当 同 样 充 满 这 种 渴 求, 盼 望 人 人 都 得 蒙 救 赎 (38~40 节; 4:12, 33 ;罗 9:1~3 ; 10:1) 。
五 旬 节 开 了 世 界 宣 教 的 先 河 (6~11, 39 节; 1:8) 。
5. 门 徒 也 成 为 圣 灵 的 使
者。 他 们 不 单 传 扬 主 耶 稣 被 钉、 复 活, 带 领 罪 人 悔 改 信 主, 并 且 也 引 导 信 徒 接 受 “ 圣 灵 的 恩 赐 ” (38 ~39 节 ) ,正
如 他 们 在 五 旬 节 所 领 受 的。 引 导 别 人 领 受 圣 灵 浸 也 是 使 徒 在 新 约 中 的 主 要 事 奉 ( 参 8:17 ; 9:17~18 ; 10:44~46 ; 19:6) 。
6. 借 着 圣 灵 浸, 主 耶 稣
的 门 徒 接 续 了 他 在 地 上 的 事 奉。 他 们 靠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继 续 作 工, 教 导 众 人, 正 如 “ 耶 稣 开 头 一 切 所 行, 所 教 训 的 ” (1:1 ;参 约 14:12 注; 参 “ 神 迹 ” 一 文 ) 。
2:4 说 起 别 国
的 话 来: 有 关 五 旬 节 和 新 约 教 会 中 说 方 言 的 讨 论 以 及 假 方 言 的 可 能 性 等 问 题, 参 “ 说 方 言 ” 一 文。
专题论文 49 :说方言
徒 2:4 “ 他 们 就 都 被 圣 灵 充 满, 按 着 圣 灵 所 赐 的 口 才,说 起 别 国 的 话 来。 ”
说 方
言, 或 是 说 另 一 种 已 知 或 未 知, 但 自 己 不 明 白 的 语 言 ( 源 自 希 腊 文 glossais lalo) , 新 约 信 徒 认 为 它 是 神 所 赐 伴 随 圣 灵 浸 的 一 种 表 征 ( 参 徒 2:4; 10:45~47; 19:6) 。 及 至 今 日, 圣 经 中 这 种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彰 显 方 式 仍 适 用 于 我 们。
真 说 方 言
1. 方 言 是 圣 灵 的 一 种 彰
显。 说 方 言 是 圣 灵 超 自 然 的 彰 显, 亦 即 信 徒 照 着 被 圣 灵 感 动 所 得 的 口 才, 说 出 一 种 他 从 未 学 过 的
语 言 ( 希 腊 文 glossa) ( 徒 2:4; 林 前 14:14~15) 。 它 可 能 是 某 种 现 存 的 别 国 方 言 ( 徒 2:6) , 也 可 能 是 人 类 所 不 知 晓 的 语 言 ( 比 较 林 前 13:1) 。它 不 是 某 些 译 者 所 称 的 “ 恍 惚 入 神 的 话 语 ” , 因 为 圣 经 从 没 有 用 “ 恍 惚 入 神 的 话 语 ” 来 指 说 方 言。
2. 方 言 是 圣 灵 浸 的 一 个
主 要 外 在 标 记。 说 方 言 是 因 为 圣 灵 的 感 动, 信 徒 的 灵 与 圣 灵 完 全 合 一, 从 而 使 信 徒 发 声 赞 美 神、
说 预 言。 神 从 起 初 就 将 说 方 言 与 圣 灵 浸 连 在 一 起 ( 徒 2:4) , 所 以 五 旬 节 那 120 名 信 徒 和 随 后 的 信 徒 都 得 着 这
种 经 验 上 的 确 据, 证 明 他 们 真 正 领 受 了 圣 灵 浸 ( 比 较 徒 10:45~46) 。因 此, 这 种 经 历 可 以 作 为 信 徒 在 何 时 何 地 领 受 了 圣 灵 浸 的 一 个 证 据。 综 观 教
会 历 史, 教 会 何 时 否 定 或 拒 绝 把 方 言 作 为 证 实 圣 灵 浸 的 一 种 表 征, 五 旬 节 的 真 理 及 经 验 何 时 就
会 被 歪 曲, 以 至 完 全 抹 煞。
3. 方 言 是 一 种 恩 赐。 说
方 言 亦 被 形 容 为 圣 灵 给 予 信 徒 的 一 种 恩 赐 ( 林 前 12:4~10) , 这 种 恩 赐 有 两 个 主 要 目 的:
(1) 在 公 众 敬 拜 中, 方 言
若 被 翻 译 出 来, 它 的 内 容 就 能 传 递 与 会 众, 使 众 人 都 能 随 着 圣 灵 引 导 的 敬 拜、 赞 美、 说 预 言 ( 林 前 14:5~6 ; 13~17) 。
(2) 信 徒 在 个 人 灵 修 中 对
神 说 方 言, 便 能 造 就 个 人 的 属 灵 生 命 ( 林 前 14:4) ; 它 指 的 是 在 灵 的 层 面 上 (14:2, 14) 来 祈 祷 (14:2, 14, 15, 28) 、 感 谢 (14:16~17) 和 歌 唱 (14:15 ;参 林 前 14 章 注 ; 参 “ 信 徒 的 属 灵 恩 赐 ” 一 文 ) 。
假 说 方 言
我 们
必 须 注 意, 我 们 不 能 单 从 说 “ 别 国 方 言 ” ,
或 其 他 超 自 然 的 彰 显, 就 断 定 这 是 圣 灵 的 作 为, 或 是 圣 灵 同 在 的 证 据。 方 言 也 可 以 是 假 冒 的, 它
可 以 是 出 于 人 自 己, 或 出 于 撒 但。 圣 经 警 告 我 们 不 要 所 有 的 灵 都 信, 总 要 试 验 我 们 的 属 灵 经 历 是
否 真 的 出 于 神 ( 参 约 一 4:1 注 ) 。
1. 惟 有 “ 按 着 圣 灵 所 赐 的 口 才 ” 说 方 言 ( 徒 2:4) 才 是 确 实 可 靠 的。 根 据 使 徒 行 传 的 范 例, 说 方 言
一 定 是 起 初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一 种 自 发 的 结 果。 它 不 是 一 种 学 来 的 现 象, 也 不 能 教 信 徒 说 一 些 不 连
贯 的 音 节 来 凑 成 方 言。
2. 圣 灵 明 明 的 警 告 说,
在 这 末 后 的 世 代 中, 教 会 内 会 有 虚 伪 的 谎 言 ( 提 前 4:1~2) 、 撒 但 运 行 的 异 能 ( 太 7:22~23 ;参 帖 后 2:9) 、 及 伪 装 为 神 仆 人 的 诡 诈 差 役 ( 林 后 11:13~15) ; 故 此, 我 们 必 须 听 从 这 些 从 圣 灵 而 来
的 警 告, 因 为 上 述 事 例 均 可 假 冒 为 属 灵 的 彰 显 及 表 征 ( 太 7:22~23 ;帖
后 2:8~10) 。
3. 为 了 分 辨 我 们 所 说 的
方 言 是 否 真 从 圣 灵 而 来, 我 们 必 须 从 圣 经 中 看 看 领 受 圣 灵 浸 后 应 有 的 果 效 ( 参 “ 试 验 真 正 的 圣 灵 浸 ” 一 文 ) 。 若 有 人 声 称 自 己 说 方 言 却 没 有 委 身 于 耶 稣 基 督 及 圣 经 的
权 柄, 又 不 打 算 遵 行 神 的 话 语, 那 么 无 论 他 显 出 什 么 恩 赐, 都 不 是 从 圣 灵 来 的 ( 约 一 3:6~10; 4:1~3 ;比 较 太 24:11, 24 ;约 8:31 ;加 1:9 注 ) 。
2:13
新 酒: “ 新 酒 ”
( 希 腊 文 gleukos) 通 常 指 未 曾 发 酵 的 甜 葡 萄 汁。 那 些 讥
诮 门 徒 的 人 用 的 并 不 是 新 约 普 通 意 义 上 的 “ 酒 ”
(oinos) , 因 为 他 们 认 为 耶 稣 的 门 徒 只 用 此 类 酒。 在 这 里, 他 们 很 可 能 是 在 对 门 徒 挖 苦
讥 诮, 恶 意 辱 骂。
2:14
14~40 彼 得 的 五
旬 节 讲 道: 彼 得 在 五 旬 节 的 讲 道 和 他 在 3:11~26 传 讲 的 信 息 蕴 藏 了 一 个 宣
讲 福 音 的 模 式。
1. 耶 稣 是 主、 是 基 督 —— 被
钉 在 十 字 架 上、 复 活 并 且 被 高 举 (22~36 节; 3:13~15) 。
2. 耶 稣 基 督 现 已 在 父 神
右 边, 得 着 权 柄 将 圣 灵 浇 灌 在 所 有 信 徒 身 上 (16~18, 32~33 节; 3:19) 。
3. 每 个 人 都 当 信 耶 稣 为
主,并 且 悔 改、 受 浸、 叫 罪 得 赦 (36~38 节; 3:19) 。
4. 信 徒 悔 改 信 主 以 后,
应 当 渴 慕 所 应 许 的 圣 灵 浸 或 圣 灵 的 恩 赐 (38~39 节 ) 。
5. 那 些 用 信 心 听 道 的
人, 必 须 将 自 己 从 世 界 分 别 出 来, 救 自 己 脱 离 这 弯 曲 的 世 代 (40 节; 3:26) 。
6. 耶 稣 基 督 将 再 来,全 面
重 建 神 的 国 度 (3:20~21) 。
2:16
约 珥 所 说: 圣 灵 浸 和 随 之 而 来 的 属 灵 彰 显, 正 应 验 了 约 珥 书 2:28~29 的 应
许,参 珥 2:28~29 注。
2:17
在 末 后 的 日 子:
1. “ 末
后 的 日 子 ” 在 旧 约 里 是 指 主 耶 和 华 将 显 出 大 能, 审 判 罪 恶 并 将 救
恩 带 给 他 百 姓 的 时 候 ( 比 较 赛 2:2~21 ; 3:18~4:6 ; 10:20~23 ;何 1~2 章;珥 1~3 章;摩 8:9~11 ; 9:9~12) 。
2. “ 末
后 的 日 子 ” 在 新 约 里 是 以 耶 稣 第 一 次 来 临, 圣 灵 初 次 浇 灌 神 子 民
为 开 始, 直 至 主 再 来 为 止 ( 可 1:15 ;路 4:18~21 ; 来 1:1~2) 。 这 个 日 子的 特 征是 一 个 审 判 罪 恶、 制
伏 鬼 魔、 万 民 得 救、 神 国 降 临 的 世 代。 (1) “ 末 后 的 日 子 ” 将 有 圣 灵 的 大 能 临 到 ( 太 12:28) ; (2) 在 “ 末 后 的 日 子 ” 里, 神
将 借 着 基 督 的 权 能 击 打 罪 恶 和 撒 但 的 权 势。然 而 争 战 只 是 开 始, 尚 未 成 就,因 为 撒 但 如 今 仍 在 猖 獗
横 行 ( 弗 6:10~18) 。惟 有 耶 稣 再 来
之 时 将 彻 底 毁 灭 邪 恶 的 势 力, 成 就 这 段 “ 末 后 的 日 子 ”
( 比 较 彼 前 1:3~5 ;启 19 章 ) ; (3) “ 末 后 的 日 子 ” 是一段 先 知 式 见 证 的 呼 召,劝 勉 世 人 悔
改、 归 主、 经 历 圣 灵 的 浇 灌 (1:8 ; 2:4,
38~40 ;珥 2:28~32) ; 信 徒 必 须 借 着 圣 灵 的 大 能, 在 神 最
后 震 怒 的 日 子 ( 罗 2:5) , 即 “ 在 主 大 而 明 显 的 日 子 未 到 以 前 ” (2:20 下 ) ,
宣 扬 基 督 的 救 恩。 信 徒 每 日 的 生 活 也 当 警 醒, 等 候 那 救 赎 的 日 子 和 基 督 为 他 子 民 再 来 的 日 子 ( 约 14:3 ;帖 前 4:15~17) ; (4) “ 末 后 的 日 子 ” 揭 开 了 神 国 的 序 幕, 使 神 的 国 满 有 权
能 地 彰 显 出 来 ( 参 路 11:20 注; 参 “ 神 的 国 度 ” 一 文 ) 。
当 信 徒 置 身 于 属 灵 争 战 中 ( 林 后 10:3~5 ;弗 6:11~12) 或 为 义 受 逼 迫 时 ( 太 5:10~12 ;彼 前 1:6~7) , 必 定 能 够 丰 丰 富 富 地 经 历 这 权
能。
2:17 儿 女 要 说
预 言: 彼
得 把 说 方 言 (4, 11 节 ) 与 说 预 言 (17~18 节 ) 连 在 一 起, 也 就 是 说, 说 方 言 也 可 以 是 说 预 言
的 一 种 方 式。 说 预 言 就 是 一 个 人 在 圣 灵 的 直 接 引 导 下, 用 他 的 声 音 来 服 事 和 荣 耀 神。 使 徒 行 传 中
几 次 记 载 了 说 方 言 的 情 形:
1. 聚 集 在 一 处 的 120 位 门 徒 “ 就 都 被 圣 灵 充 满, 按 着 圣 灵 所 赐 的 口 才, 说
起 别 国 的 话 来 ” (2:4) 。
2. 当 圣 灵 降 在 哥 尼 流 和
他 家 人 身 上 时, 彼 得 就 说 “ 听 见 他 们 说 方 言, 称 赞 神 为 大 ”
(10:44~47) 。
3. 当 “ 圣 灵 …… 降 在 他 们 ( 以 弗 所
的 门 徒 ) 身 上, 他 们 就 说 方 言 又 说 预 言 ”
(19:6) 。
2:18
仆 人 和 使 女: 彼 得 引 用 约 珥 的 预 言, 指 明 圣 灵 浸 是 为 那 些 已 属 天 国 中 的 人 预 备 的, 就 是 神 的 仆 人 和 使 女, 即 一
切 得 救、 重 生、 属 于 神 的 人。
2:18 在 那 些 日
子: 彼 得
引 用 约 珥 的 预 言, “ 在 那 些 日 子 ” ,
神 要 将 他 的 灵 浇 灌 下 来。 圣 灵 的 浇 灌 及 其 伴 随 的 超 自 然 神 迹, 并 非 单 指 五 旬 节 “ 一 天 ” 而 言。 圣 灵 的 能 力 和 福 气 是 整 个 教 会 时 代 ( 即 基 督 第 一 次 降 临 与 再 来 之 间 ) 的 每 一 位 基 督 徒 都 可 以
拥 有 和 得 到 的 ( 启 19~20 章; 参 徒 2:39 注 ) 。
2:33
神 的 右 手: 主 耶 稣 将 圣 灵 浇 灌 下 来 证 明 他 确 是 那 位 被 尊 崇 的 弥 赛 亚, 如 今 坐 在 神 的 右 边, 为 他 在 地 上 的 子
民 代 求 ( 来 7:25) 。
1. 从 耶 稣 受 浸 之 时, 圣
灵 就 完 全 降 在 他 身 上, 他 是 神 的 受 膏 者, 即 基 督 ( 比 较 路 3:21~22 ; 4:1, 14, 18~19) 。 他 如 今 在 神 的 右 边, 永 远 活
着, 并 把 同 样 的 圣 灵 浇 灌 给 那 些 信 他 的 人 ( 参 “ 耶 稣 和 圣 灵 ” 一 文 ) 。
2. 主 耶 稣 赐 下 圣 灵 来,
为 要 借 圣 灵 亲 自 与 信 徒 同 在, 并 赐 他 们 能 力 以 接 续 他 在 地 上 的 一 切 事 奉。
2:38
悔 改 …… 受
洗: 真 心
悔 改、 罪 得 赦 免 和 受 浸 是 领 受 圣 灵 恩 赐 的 先 决 条 件。 但 是, 彼 得 要 求 众 人 在 接 受 父 的 应 许 之 前 先
受 浸 ( 比 较 1:4, 8) 不 能 绝 对 地 视
为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先 决 条 件, 也 不 能 认 为 圣 灵 浸 只 是 受 水 浸 之 自 然 而 有 的 结 果。
1. 犹 太 听 众 听 了 彼 得 的
讲 道 之 后, 头 脑 里 自 然 首 先 想 到 的 就 是 在 正 式 悔 改 信 主 之 时 应 当 举 行 受 浸 的 仪 式。 但 是, 9:17~18 中 的 使 徒 保 罗 和 10:44~48 中 的 哥 尼 流 及 其 家
人 并 非 如 此, 他 们 都 是 先 被 圣 灵 充 满, 再 接 受 水 礼。
2. 每 一 位 信 徒 认 罪、 悔
改、 因 信 接 受 耶 稣 基 督 之 后, 一 定 可 以 “ 得 着 ”
( 比 较 加 3:14) 圣 灵 浸。 使 徒 行 传 中 的 属 灵 恩 赐 需 要 人 去
切 慕、 寻 求 和 支 取 (1:4, 14 ; 4:31 ; 8:14~17 ; 19:2~6) 。
在 新 约 的 法 则 中, 哥 尼 流 的 情 况 可 能 是 惟 一 的 例 外 (10:44~48) ,
但 归 根 究 底, 圣 灵 浸 不 应 被 视 为 信 主 之 后 就 自 动 拥 有 的 恩 赐。
2:39
给 你 们 和 你 们 的 儿
女, 并 一 切 在 远 方 的 人: 圣 灵 浸 的 应 许 不 单 赐 给 五 旬 节 在 场 的 人 (4 节 ) ,
也 是 赐 给 这 世 代 中 所 有 信 主 的 人 的; “ 给 你 们 ”—— 听
彼 得 讲 道 的 众 人; “ 你 们 的 儿 女 ”—— 下
一 代 的 人; “ 一 切 在 远 方 的 人 ”—— 第
三 代 以 及 世 世 代 代 的 人。
1. 圣 灵 浸 以 及 随 之 而 来
的 能 力 并 非 只 此 一 次 在 教 会 历 史 中 出 现, 也 不 会 因 五 旬 节 已 过 而 停 止 ( 比
较 38 节; 8:15 ; 9:17 ; 10:44~46 ; 19:6) , 更 没 有 因 使 徒 时 代 结 束 而 随 之 消 失。
2. 领 受 圣 灵 浸 是 每 一 位
重 生 基 督 徒 的 权 利, 每 个 信 徒 都 可 以 寻 求、 渴 慕 并 经 历 到 同 样 的 圣 灵 浸, 因 为 这 是 神 赐 给 每 一 个
新 约 信 徒 的 应 许 (1:4, 8 ;珥 2:28 ;太 3:11 ;路 24:49) 。
2:40
这 弯 曲 的 世 代: 人 若 不 肯 转 离 现 今 这 邪 恶 败 坏 的 世 代, 就 没 有 人 能 得 救 ( 比 较 路 9:41 ; 11:29 ; 17:25 ;腓 2:15) 。 所 有 初 信 之 人 都 应 当 脱 离 一 切 恶 事 并 离 弃 不 虔 不 义 之 事, 与 基 督 和 神 的 子 民 联
合, 忠 心 委 身 于 神 的 事 工 ( 林 后 6:14, 17) 。
2:42
使 徒 的 教 训, 彼 此 交
使徒行传
注释
二 1-47 在耶路撒冷的五旬节
第 1 节五旬节是犹太人的重要宗教节期,又称为「七七节」。这节期所庆祝的是麦子的收成,在某些犹太传统里,此节日亦与律法的颁布、圣约的更新有关连。其时外来的犹太旅客群集耶路撒冷(参二 5 )当中有些人将要面临另一种的收获庆典与盟约更新!
第 2 节在希腊文中「风」与「灵」是同一个字(在希伯来文中亦如是),这两个概念有密切的关系(参约三 8 )。第 3 节在西乃山上(出十九 18 ),山上的火焰代表神的临现,或许在此「舌头如火焰」亦有神临现的意味,因为门徒「都被圣灵充满」。
第 4-13 节另一种「语言」(和合本译作「别国的话」)是圣灵赐下口才让门徒说出来的,从第 6 、 8 和 11 节看来,最自然的可能性是指地方语言或乡谈。在这一室之内混杂着各种地方的语言,很难想象他们居然可以辨认出自己本国的话。虽然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所针对的是教会信徒所用的非人间言语(十二章和十四章),但保罗表明他懂得两种言语(林前十三 1 )。当这人用言语来表达这恩赐时,它的目的是为了赞美,而非向外传福音(「讲说神的大作为」; 11 节)。彼得宣讲福音信息的时候,马上转过来用普通的言语宣讲。十四章 8 至 20 节的故事就记述当时的传道人如何突破言语的拦阻,而用不着神直接的介入。
常有人说这一段经文是巴别塔故事的逆转,事实上是更令人侧目。犹太教本身已经逆转了巴别塔的咒诅;敬畏神的人在节期中,从天下四方八面前来聚集在一处敬拜,这事实已经逆转了分散和变乱口音的咒诅。然而基督教所带来的逆转有其新的一面;在基督教里,人用不着回到某一固定的中心来敬拜,而基督教的道理却传播到天下四方。更重要的是:涉及的内容不单是言语,而是所赐下的圣灵。五旬节的中心意义与道成肉身的意义有共通之处,两者都是表明神在人堕落的境况中,临到人间,而不是说人终于可以用己力靠近神。巴别和伊甸的咒诅并非解除,而是人被赎回,除去了那恶果。
第 14 节这是使徒行传中众多伟大讲辞中的第一篇,不过这些讲稿极可能不是一字不漏的直录。若是直录,这讲稿的篇幅在这场合中显然太短,而且,就我们所能辨认的写作风格和词汇,一般来说,都是属于作者本身的。故此,这些讲辞该是路加听了讲章后,自己所写的摘要。路加在这方面的处理办法与当代的一般历史家没有两样。他们的作品中都常有好些讲词出现,作者的宗旨都是用提纲挈领的方法,设法保留事件和演说者的特征。路加似乎也是沿用这方式,他保留了彼得在这篇演讲中的主题信息,同时亦保存讲者其它记录下来的演讲中之一贯作风。不过有关这保存的问题,仍是争议纷纷的〔进一步的讨论可参 I.H.
Marshall, Acts ( IVP,
1980 ) ,
pp.39-42 〕。
第 15-21 节虽然群众都听懂了在灵里所说的方言,但彼得不认为这是传福音的工具,而是一种征兆,有待解释(参林前十四 22-23 )。彼得所引述的约珥预言出自约珥书二章 28 至 32 节。那里所描写的时期称为「末后的日子」(复数词),从圣灵浇灌之日(即五旬节)起,一直无限期伸延到耶和华「大而明显的日子」(单数词),亦即我们通常称为审判的日子。第 17-18 节构成一单元,原文中「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两句前后呼应,夹在中间的是「末后的日子」和「那些日子」,还有「要说预言」等词组都表明它们属同一单元。从这架构看来,在「天上」所「显出」的「奇事」,和「地下」所「显出」的「神迹」都要等到「大而明显的日子」来到才发生的。彼得看这些事,有如这审判日马上来临,我们也应该如此。
第 22-24 节接着彼得转过来谈最近发生的事情;耶稣生前的事迹,和祂的死与复活。在此,彼得和他当时的听众都意会「神」这名词是指「父神」。虽然此时完整的三一神论还未整理出来,但门徒已知道耶稣是敬拜的对象,他们也常把旧约对神的称谓应用在耶稣身上(例如上述 21 节极可能是其中一个例子,并可参二十一 36 、 38-39 )。故此当彼得说:「神借着拿撒勒人耶稣」(新国际译本作:拿撒勒人耶稣是神所委任的人)之时,他无意否认耶稣是超乎常人这事实。其实此处的经文显示彼得对其听众有所了解,他有意要说明耶稣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过他先从听众所不能否认的事实说起,这些事实就是:「在你们中间」所「施行」的「异能、奇事、神迹」,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知道的」,这些事可以证明耶稣不是凭自己力量行事,而是「神借着」祂作工。
彼得如此诠解耶稣的行动,别人显然可以提出抗议说:「耶稣不可能是神的使者,因为他失败了,而神的计划是永不可失败的。」彼得的回答是:神的计划原是要把耶稣交在人的手里,神的判决不是十字架,而是复活。第 23 至 24 节的文字架构是:「你们 …… 杀了,神却 …… 叫他复活」;神对耶稣的判决是为祂申冤。
「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 …… 杀了」,这一句似乎暗示一般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在这事上都有份,不过他们不像某些无法之人那么恶毒。「无法之人」究竟是指犹太领袖?还是罗马人?经文没有清楚说明,但犹太听众极可能以为他是指罗马人而言。
彼得又说:「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他的意思并非说耶稣在被钉的时候没有痛苦的感觉。犹太人通常认为人死的时候,灵魂与肉身分离,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思想在哥林多后书里反映出来(林后五 1-8 ),那里保罗针对这种死的观念,指出死亡好像脱去衣服。
第 25-31 节彼得引用诗篇十六篇 8 至 11 节这段经文来说明他对耶稣复活的了解。最主要的一句在 27 节:「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彼得要提出的问题是:究竟这「圣者」是指谁?听众的答复很可能是:「戴维自己。」彼得指出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来回应这个答案:「他(戴维)死了,也埋葬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然后彼得反过来说:戴维是一位先知,他预言弥赛亚不会留在坟墓里,必要复活。
第 32-35 节在这一段讲词里,彼得回头来讨论当时吸引群众的这现象。这一群人并非喝醉了,他们是神使耶稣复活的见证人。所以耶稣就是戴维所预言的弥赛亚,然后他再引述诗篇一一○篇 1 节来解释弥赛亚现时被高举、升天的地位。
第 36 节这一节把上述的讲辞作一个总结,这一段所强调的是:不管外表看来如何,也不管他们采取甚么行动,但神对整件事情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对他们来说,耶稣是一个罪犯,神却「立」这同一个人「为主,为基督」,正如路加福音二章 11 节所记载,天使早就如此宣告了。
第 37-40 节讲词的下半段是针对群众的反应而发,说及听众该如何把所听到的道理付诸实行。第 38 节是回应 21 节的刻意描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只是「主名」现今改为「耶稣基督的名」。「求告」的步骤扩展成两部分:「悔改」和「受洗」;同样,「就必得赦」成为:「叫你们的罪得救」和「领受所赐的圣灵」。
第 41-43 节这篇讲道引致奇异的效果;教会从 120 人增长到了 3,000 人以上。使徒继续在那里「教训」人,并且「行了许多奇事神迹」。新归信的人不只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添上基督信仰而已,他们全心全意恒切地委身于基督徒的经历。第 42 节是对一个基督门徒的缩写。
第 44-47 节这几节经文描写在五旬节之后的日子里,基督徒群体的生活状况。信徒对财产表现出很慷慨的态度(参下文四 32 至五 11 的注释),但是却没有盲目地赶快抛弃一切私有财产,好像拥有私产是一种罪那般。他们只是「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信徒在财务上的困难,并不因成为基督徒就自动神奇地解决。甚至在初期教会的这段「黄金时代」里,仍然有人是缺乏的(虽然因为他们凡物公用,这些有缺乏的人通常不会长久缺乏,参四 34 ,六 1 )。
使徒行传第二章
五 圣灵浇灌(二 1 ~ 13 )
等候的日子满了,圣灵便以崭新的方式临到聚集的门徒,有超自然的标记相随,并使他们以别的语言涌出对神的赞美。当门徒走到街上去的时候,他们奇异的举动引起群众的注意,这些人对所听闻的大为不解。一般人多半感到惊奇,但也有人立即提出理性的分析,以及存疑的解说。
虽然只有路加记载圣灵头一次降临于教会的情形,但这件事的历史性十分扎实 69 。它在使徒行传的地位,相当于福音书中耶稣降生的记载。它的重要性是:教会如今已经得着装备,能够承担见证和宣教的任务,而且随即展开行动了。这里的记载应验了一 4 、 5 的预言,描述门徒怎样受圣灵的洗;更准确的说,是描述这经历头一次出现的情形。同时,这件事也应验了以赛亚书卅二 15 及约珥书二 28 ~ 32 的预言,表示末后的日子已经来到。有的学者察觉,这件事似乎有意与巴别塔事件形成对比(创十一),同时,对基督徒而言,可说是西乃山颁布律法的对照。前者并没有经文的根据,后者理由稍强,但仍不足确信。
1. 五旬节 是新约对七七节的名称,那时麦田收成了,人们有一整天的庆典,献上特别的祭物(出廿三 16 ;利廿三 15 ~ 21 ;申十六 9 ~ 12 )。犹太人所有节期都与以色列历史上的重要事迹有关(例如逾越节与出埃及有关),这个节日在犹太教中,与重新立约有关,先是挪亚之约,然后是摩西之约( Jubilees 六);到了公元第二世纪,犹太教视五旬节为西乃山颁布律法的日子。另一项有趣的犹太拉比传统,说神赐律法时,用了世上七十种语言,不过这传统在第一世纪是否流行,我们无法确定。门徒当时仍在耶路撒冷,有学者认为他们在圣殿里,因为第二节说“屋子”;不过“屋子”单独这样用,不可能指圣殿。这里,当然就是指全部一百二十人,不是单指重组的十二使徒。
2 ~ 3. 别处的经文将圣灵比作 风 ,而希腊文这个字( pneuma )又可以有这两个意义,难怪圣灵降临时,两个象征的头一个,就是像风的响声。路加的描绘,逼真得如在眼前一般, 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 。留意这里所用的语法,是类同式──响声 好像 风──表示这里是指一件超自然的事。这种象征法令人追忆旧约之中神的显现(撒下廿二 16 ;伯卅七 10 ;结十三 13 );风是神以灵的身份出现的标记。第二个象征是 火 。火焰分开成 舌头 ,落在各人头上。同样,也是类同式的手法,“ 如 ”火焰。同样,也令我们想起旧约神的显现,尤其在西乃山(出十九 18 );但最接近的背景可能是施洗约翰说圣灵如火,要来洁净和审判(路三 16 )。
4. 圣灵 带着这样的外在标记临到了,成为门徒内在非眼所能见的实体;藉着门徒的表现,显现祂的同在。路加用 充满 一词来表达这经历。他用这词形容一个人初接受圣灵,配做神工的状况(九 17 ;路一 15 );以及蒙受启示,作重大宣告之时的情形(四 8 、 31 ,十二 9 ),至于继续不断被圣灵充满(十三 52 ;弗五 18 ),或与充满圣灵有关的状态(六 3 、 5 ,七 55 ,十一 24 ;路四 1 ),用的也是类同的字眼。这些引证表示,一个人被圣灵充满之后,可以重新接受充满,或因某一项任务,继续保持充满。在此同样应注意的,就是这里的“充满”,又可叫做“洗”(一 5 ,十一 16 ),“浇灌”(二 17 、 18 ,十 45 ),或“受”(十 47 )。接受圣灵的基本动作,可以用“洗”或“充满”来表示,但以后的经历就不再用“洗”来形容了 70 。若我们谨慎地按照圣经来用这些字,许多神学上的混淆就可以避免了。我们也当留意,后来哥尼流一家的经历,与当日五旬节的情形一样(十一 15 )。每一个信徒悔改的时候,便经历了自己的“五旬节”。路加在此处用“充满”一词,可能是因为圣灵感动他们“ 说起别国的话来 ”。第 6 、 8 、 11 节说明“别国的话”是人类的语言。这里有两个难题:第一,大部份解经家认为哥林多前书十二、十四章所论方言的恩赐,是一种非人间的语言(“天使”的话语,林前十三 1 )。若假定方言不可能有两种类型,有人认为路加要不是误解了,就是故意把早期的传说另加解说,原来的说法应该是指保罗那种方言。第二,有人认为现代语言学曾将今日灵恩派运动的方言分析过,证实并非人间的语言,由此可以证实以上的结论。不过,现代曾有人听见有方言恩赐的人,说出他们的语言来;这些证据很难推翻。何况,保罗也有可能是指人间语言 71 ,或人间与天上语言并用(林前十三 1 ──“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邓恩( Dunn, Jesus p .15f )认为,当时人们果真以为他们所听见的乃是自己的语言,在赞美神。
5. 这时门徒必然已经从楼房出来,与聚集在耶路撒冷守节的人接触。“ 住 ”并不一定指长期定居,虽然也有不少犹太人从分散的各地,回到耶路撒冷终其余年。这班人当时在场参与了这件事,更显出这事的普世重要性。不错,他们都是犹太人,或是归化的犹太人,不是异教徒;但,他们成了普世的象征,显示全人类都需要福音,而教会从此有宣道的责任。
6 ~ 8. 门徒大声说话的 声音 ,叫众人大感 纳闷 ,他们无法明白为什么 加利利 人会用他们的方言说话。有人曾反对说,既然大部份群众都懂亚兰语和希腊语,而门徒也会这两种语言,这方言的神迹实在是多余的。这疑难路加显然也明明知道。但重要的乃是,这些语言是人们“ 生来所用的乡谈 ”。我们也许又觉奇怪,为什么人们知道门徒是加利利人呢?不过,我们若看第 7 ~ 11 节所记叙的话,就知道这只是一段摘要,概述当时所说的许多话而已;为了写作的方便,综合成异口同声的言论。因此,我们不必以为有很多人认出门徒是加利利人。
9 ~ 11. 路加继续把各式各样人所说的话综合记述,然后列出各国的名称。首先提到在罗马帝国东部称为波斯或伊朗的三个国家,然后(改换了句子的结构),提及西边的米所波大米,即伊拉克,和犹大地。再下去是小亚西亚(土耳其)的各省份地区,埃及,和其西边的地区,直至罗马。接着的一句,泛指所有的人;在这些地区都有不少犹太人,而有犹太人的地方,往往会导致外邦人归化为犹太人。最后,有些出人意外,革里底人和亚拉伯人也列在其中。这份名单相当奇特,何以特别列出这些国家,又依这样的次序,迄今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72 。它绝不会是路加自创的,我们只能观察到,它囊括了当时世界可知的地域,而这些人多半会回到本地,见证所看见的事。他们既是敬拜耶和华的人,自然会看出这班基督徒在颂扬神大能的作为。
12 ~ 13. 他们起初的反应是大惑不解。群众自然对所发生的事莫名其妙,这情形让彼得有机会向他们讲话,解明这事的前因后果。有人已经开始用醉酒解释方言的现象,这就成了他转介的话题。如果有人听见别人发出他听不懂的声音,很自然会以醉酒来解释;而当时有些语言未必人人听得懂。
69 See J. Kremer, Pfingstbericht und Pfingstgeschehen ( Stuttgart , 1973); Dunn. Jesus, pp.135-156; I. H. Marshall, 'The Significance of Pentecost', SJT 30,
1977, pp.347-369.
70 “圣灵的洗”这个名词形式,在新约是没有的。
71 R. H. Gundry, '"Ecstatic
Utterance" ( NEB )?', JTS 17, 1966, pp.299 ~ 307.
72 See B. M. Metzger, 'Ancient Astrological
Geography and Acts 2:9-11', in AHG , pp.123-133; E. Gu/ting , ' Der
geographische Horizont der Sogennanten Vo/lkerliste des Lukas ( Acta 2:9-11)', ZNW 66, 1975, pp.149-169.
六 彼得传讲福音(二 14 ~ 42 )
人群齐集,让彼得有大好机会讲述这件事的重大意义。他的讲章一开始就引用圣灵浇灌的预言应验,结尾时又再引用同一件事(二 33 )。不过,在两次引用之间,彼得进深一层探讨这件事的关键性。他把圣灵的赐下,追溯至耶稣。这位神人被犹太人所弃,神却叫祂从死复活,使徒都为此作见证。但是,祂的复活还必须从预言来看。彼得提出大卫说到从死亡中得拯救的一篇诗篇,他认为,这必然是指弥赛亚,因为决不可能指大卫自己。既然神叫耶稣从死复活,祂理当就是弥赛亚,所以祂如今赐下圣灵(路廿四 49 ;约二十 22 )。因此,耶稣复活与圣灵浇灌两者,同时证明祂是主,是弥赛亚。当下,听众问彼得当怎样行,他就劝他们奉耶稣的名受洗,使罪得赦,并且领受所赐的圣灵,是神应许白白赐下的。不少人接受他的话,开始分享了新生命。
我们无法证明这就是彼得讲章一字一句的实录,无论如何,这样短的篇幅必不可能是全部讲论的记录。不过,当时所讲的概略内容,由此可见,这篇讲章十分切合五旬节的场合,这是无可否认的。有人辩称,它与使徒行传其他讲章的形式吻合,且此种形式和表达法都反映出路加的神学观点;可是,即或这里的字句大部份是路加撰写的,即或其形式切合使徒行传一贯的风格,然而此种形式与基本神学思想,都在路加之前就已存在,很可能可以追溯到教会早期的时日。我们不妨问:在这种场合里,彼得除此之外还可以说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整篇信息是以阐释旧约预言为中心;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阐释乃是一种簇新的说法 73 。
14. 当时彼得在户外站起来说话,其他使徒在后支持,他是他们的发言人。“ 高声说 ”一字可形容受感而说话,彼得的信息是被圣灵充满而发出的。他一开始先唤起听众的注意,包括当地犹太人,和客居耶路撒冷的人。
15. 正如其他场合一样(三 12 ,四 15 ),传道者第一个步骤是更正听众的误解;这里指出,在早上九时以前喝醉酒,实在是无稽的说法。因为一般犹太人这样早不会吃东西,更不用说喝酒了。
16 ~ 21. 这件事必须从另外一种层面来解释。当时发生的事是 约珥 预言的应验,彼得在此引述约珥书二 28 ~ 32 。同一段经文的一段亦用于 39 节;罗十 13 及启六 12 也有引用这一段 74 。这里援用七十士译本,细节上稍作修改,使此预言切合当时的情况 75 。较主要的改变就是将约珥说的“ 以后 ”改为“ 末后的日子 ”。彼得认为约珥的预言是指末后的日子,又宣称他的听众已经处于末后的日子了。神最后一步的拯救作为已经开始了。
这预言首要的主题,就是神要浇灌圣灵在所有的人身上,就是各式各样的人 76 ,不是再像旧约时代一样,只限于先知、君王祭司。证据就是预言和异象。由于方言广义可以指预言的一种,这段预言是旧约辞汇中,最接近方言的说法;不错,保罗把方言与预言作了区分(林前十二 10 ),可是他并没有必要找一个旧约辞汇来表达。这预言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宇宙会显出 征兆 ,启示有关末世的景象;启示录六 12 的字句也与这里相仿。这里彼得把约珥的“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改为“ 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 ”。神迹大概就是指说方言的恩赐,和接着记述的医病神迹。但奇事是什么呢?若我们觉得这不是指耶稣钉十字架时大自然的征兆(路廿三 44 、 45 ),那么,彼得便是在展望世界末日之前的征兆,是将来的,是末后日子的“尾声”,而不是目前刚现的“起头”。约珥预言的第三个因素,就是这些兆头所带来的“ 主的日子 ”,即审判的日子。对约珥, 主 就是耶和华;问题是:对彼得和路加,“ 主 ”是否就是指耶稣,因为第 36 节,耶稣被称为主。但无论如何神应许“ 凡求告主名的 ,也就是向祂求助的, 就必得救 ”。这是预言的第四个因素,也是一个结论。对基督徒来说,这就是向耶稣寻求救恩(罗十 13 、 14 ;林前一 2 )。当然,若彼得以希伯来文引用这经文,则此处明显是指耶和华;因此若说此处是指耶稣,则读者或听众必须用希腊文才能明白。
至于约珥怎样看这段预言的应验,很难确定。当时蝗灾临到以色列,约珥视为一项警告性的审判。当人们以悔改来回应,神就垂听他们,改变他们的际遇,应许他们丰收。接着就是这一段有关“以后”的预言;先知向前展望,看见以色列至终必得尊荣,仇敌必定败亡。因此,这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景象,与主的日子有关。所以,彼得把五旬节发生的事,看作这预言的开始实现,并无错解之嫌。
22. 彼得再度要听众注意;他的话是对 以色列人 ──神的选民说的。他相当突兀地把注意力转移到 耶稣 这位 拿撒勒人 身上,神藉着祂公开行诸般异能神迹,将祂证明出来。彼得肯定这些奇事的真实性,宣称听众也知道这些事,并说这些都是神的作为。他要辩明神迹就是神的工作。由此可见,耶稣在世上的时候,被公认为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尽管彼得到目前为止,并未说明祂的角色和身份。当时的世代充份接纳神迹的可能性与真实性,因此彼得这样的宣称,相当有力。后来反对耶稣的犹太辩士,也不否认祂曾行神迹,不过说祂是个行邪术的人。耶稣在世时,祂的敌人已经说祂靠别西卜赶鬼了(路十一 15 )。因此,还需要多一层的引证,才可以叫犹太人相信,耶稣的一生确实是神的工作。
23. 因为犹太人非但不承认祂是神人,甚至钉祂于十字架,把祂治死。一般认为“ 无法之人 ”是指罗马人,他们实际将耶稣处死。但犹太人钉死耶稣的罪咎,并没有丝毫减轻(参 36 节)。可是,十字架之死,却是神的 定旨计划 (参四 28 )。这是神的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最强烈的冲突,犹太人钉死耶稣,不过是应验了神所命定在先知书中所预言的事。
24. 接着是决定性的对比── 神 却叫耶稣从死里 复活 了。这是最关键性的事实,初期传道者再三强调这个主题,它们不需要证明,只是如此宣告,并非证明。神的计划是叫耶稣经过受苦而被高举,成为救主和主。彼得继续辩明,这件事必须如此发生。神叫耶稣复活, 因为衪原不能被死拘禁 。这里希腊文的用法有点奇特,“ 痛苦 ”一字原是指生产之痛。动词 解释 与这受词相连,似乎很古怪。有人认为,这是从七十士译本沿用过来的词句(参伯卅九 2 ),以致有这个困难。该处将希伯来文没有加注母音的字 h]bl ,译作 h]e{b]el (痛苦),而正确译法应该是 h]e{b[el (缚索,捆绑)。林达斯 Lindars ( pp .39f )认为,诗十八 4 是依据诗十六 6 来解说的,因此彼得可以说死亡的绳索解放了;而路加错解了这个词。可是,这个解释并不能说明路加如何用错了动词的受词。早期腓尔德( F. Field )的看法,似乎更有可能,他认为这里所用的动词可以解作“结束”。因此,这里乃是一个很突出的隐喻,死亡像产妇在生产,无法再留住孩子,这孩子就是弥赛亚 77 。若问何以死亡无法把耶稣留住,彼得的答覆就是──耶稣是弥赛亚(参 22 节的证据),而弥赛亚无法被死拘禁。
25 ~ 28. 上述的最后一点,可用诗十六 8 ~ 11 来作证;这节经文被视为大卫预言弥赛亚的话。这首诗篇是一个敬虔者的祷告,那人向神表明自己的信心,又深信因主在他的右边,他就可以欢喜,知道神不会把他撇在阴间,或叫他 见朽坏 ,他必会 在神面前 欢喜快乐。解经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诗人宣称自己有信心,必能免于厄运或夭折,能够安享老年,满受神的祝福;另一种认为,他相信死后不会下阴间,而是进到神的面前去。这儿显然是采用第二种说法,而且 圣者 可能就是指弥赛亚(参十三 35 ,同样引用此诗篇)。
29. 彼得与其犹太听众都以为诗篇的作者是大卫,然而彼得辩论说,诗篇这里断不可能指 大卫 自己。既然大卫死了,埋葬了,而犹太人相信埋葬就等于下阴间见朽坏。因此他也被撇入阴间,肉体遭朽坏。彼得对这一论点十分有把握,因为大卫的坟墓是有目共睹的 78 。
30. 若大卫不是在说自己,就必然是在说预言。有两个因素支持这种看法。第一,大卫本身具有先知的能力 79 。一 16 及马可福音十二 36 也作同样的假设,犹太人默认诗篇中有提及未来的含意。第二,大卫知道神信实的应许, 他的后裔中 必有 一位 坐在 他的宝座 上。这里彼得心目中的经文是诗一三二 11 、 12 ,其中神应许说:“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宝座上”(参撒下七 12 ~ 16 ;诗八十九 3 、 4 , 35 ~ 37 )。当然,这些经文表示大卫是一连串王位继承人之父,国位必保存在他家,不会被人篡夺。可是彼得心目中所想的是指其中特别的一个后裔。
31. 因此彼得说,诗篇十六篇的用意,是预言他的后裔,弥赛亚的事。这位弥赛亚不会被撇在阴间,必从死里复活。诗十六 10 的用字稍经修改,以切合新的状况。诗十六 9 的 肉身 ,在此指耶稣的整个人,而不是指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
32. 以上的辩辞现在作成结论:这些预言已经应验在 这耶稣 身上了。旧约预言弥赛亚必定从死里复活,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 24 节),因此祂自当是预言中的弥赛亚,因为除了末后众人都将复活之外,没有人可以从死里复活。彼得的论证当然不是说,耶稣因为复活,就 变成 弥赛亚;而是说,既然弥赛亚必须从死里复活,而耶稣已经复活,因此耶稣在世时就已经是弥赛亚了。
这理论有两个疑难:第一,诗篇十六篇最 直接 的解释,是大卫自己对脱离阴间与神同享欢乐的盼望,其他诗篇中也有提及同样的盼望(诗七十三)。第二,诗篇一三二篇似乎并不明指大卫的某一个后裔是弥赛亚。不过,彼得的听众可能也相信,论大卫后裔的经文包括了弥赛亚在内;有一份昆兰经文( 4Q Florilegiuin )清楚地解释撒母耳记下七 10 ~ 16 为弥赛亚,而诗篇一三二篇也当然可以同样解释了。至于诗篇十六篇,此处彼得似乎提供了新的解说,认为这诗篇若单指大卫而言,实未能表达全部的含义,因此大卫必然是预先看明了弥赛亚的复活,而奉祂的名说话。所以,彼得的看法是,大卫明明知道自己在预言弥赛亚,他并不是不自觉地说出有更深一层含意的话来。新约其他作者同样认为,亚伯拉罕和以赛亚也有此种远见(约八 56 ,十二 41 ;摩西可能亦是如此,来十一 26 )。对基督徒来说,古代圣徒必然对弥赛亚有预知之见。不过,彼得自己也曾提醒我们,这类预言所见相当有限(彼前一 10 ~ 12 ) : “他们对所预言的事,并不清楚的了解……,圣灵预先显示给他们的,只是部份而已,包括成事的日期,以及这事历史的实态”(诺陵 Knowling pp.879 )。
33. 彼得既证实了耶稣是弥赛亚,因祂已从死里复活,接下来便解释圣灵的浇灌。耶稣复活的意义,乃是被高举。祂的复活不单只是生机的复活,而且是升到天上与神同在。彼得认为这一点是毋庸证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初期教会对诗篇一○一 1 用法的了解(参下面 34 节),这里正可以看出。耶稣如今在神的右边(对比 25 节)。也许正如林达斯的见解,这句有暗指诗篇十六 11 同类辞句之意,那儿说,在神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这个地位既然代表权威,彼得就可以宣称,耶稣因着被高举,就从父受了应许的圣灵,又浇灌在属祂的人身上。此处也可能引用了旧约,这一回是诗篇六十八 18 80 。马索拉希伯来文本这样说:“你已经升上高天,领着俘掳的行列,从人间接受了贡物。”但以弗所书四 8 所引用的另一种版本则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彼得和保罗的引用法,代表初期信徒对这篇诗篇的解释,因这些字很容易解作“你为人而领受了恩赐。”亚兰文意译本也有同样的意思,不过那恩赐是指律法。如果这种对此诗篇的解释可以追溯至第一世纪,那末,这一节经文可能蕴涵了一个对比:律法的恩赐(上面说过,在第二世纪的犹太教,五旬节与这件事有关),和圣灵的恩赐相对。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这个观点揣测的成份很大,路加自己是否发现这个含义,颇值得怀疑。不过,不管彼得怎样推论出这恩赐就是圣灵,是被高举的耶稣所赐下的,更要紧的是圣灵的赐下,进一步证明了耶稣是弥赛亚。耶稣的复活,只有靠门徒作见证来证实( 32 节),但圣灵浇灌的果效,则是彼得的听众有目共睹的。
34 ~ 35. 论点还未完结,第 33 节彼得以耶稣被高举,来辩明祂赐圣灵的事实,但他至终的目的,是要宣布耶稣不但是弥赛亚,更是主──他的听众能充份领会其中的意思。于是他引用一节关键性的旧约经文,说明耶稣是主。他引用诗篇一○一 1 ,乍看之下,此节似乎是指大卫升到天上,到底有没有人相信大卫升天,我们并不清楚;不过,若果这句话是指大卫的话,就应该是这样解释了。现代学者大部份则认为,这诗篇是一位先知论以色列王说的,用隐喻的写法,表示神赐给他的尊荣和权柄。但是对犹太人,耶稣,和早期教会而言,这诗篇是大卫的话,正如 29 ~ 31 节一样,他乃是在论弥赛亚。因此,神称呼弥赛亚为大卫的主,又请祂坐在自己右边。请注意,英文的 Lord (中文的主)意思有点含糊,但在希伯来──原文中并不含糊,在原文中,第一个字是 YHWH (耶和华),神的名字;第二个字是 ~a{d[o^n 可用在人间的主或主人身上。两者在希腊文都作主( Kyrios ),因此旧约中指耶和华的地方,也很方便用在耶稣身上了。不过,这里只是指耶稣得了主权,不是把祂与耶和华并列。
36. 这些证据指出: 神已经立 耶稣为 主 ( 34 、 35 ),为 基督 或弥赛亚了( 25 ~ 32 )。这里没有提及委任的时刻,到底在复活当时还是复活之后。我们已经看过,因为耶稣是弥赛亚(二 22 ,十 38 以下),所以祂从死里复活;又因为祂已经被称为“主”,所以被召坐在神的右边。这样,犹太人钉死耶稣,是多么可怕的一回事!这样的罪行,乃是叫他们身列“仇敌”之中,就是弥赛亚来要剿败的( 35 节),这样一想,他们怎能不战兢呢?
37. 彼得的听众听了他的话,深自反省。其中有不少人可能曾赞同他们的领袖治死耶稣,当彼得把耶稣的身份和尊荣披露出来,令他们大为震惊,彼得的话让他们觉得 扎心 。有人认为,这个辞句是引用诗篇一○九 16 ,这诗篇已在一 20 引用过了,若是这样,也不过只是应用旧约的语文,没有特别深入的意思。主要的用意是指心碎了,深深悔罪地站在那里。他们很自然会问,犯了这罪的人应该怎样行(虽然这问题可能是路加以戏剧化的笔法描写当时的情景)。
38. 彼得的回答,成了基督教传道者向听众呼召的标准模式。他提出两个条件,其实只是一个。第一个是要 悔改 (三 19 ,八 22 ,十七 30 ,二十 21 ,廿六 20 )。这要求呼应了施洗约翰所传的道,叫人受悔改的洗,使罪得赦(路三 3 ),也呼应了耶稣自己的话(可一 15 ,路十三 3 ~ 5 ,廿四 47 )。悔改一字表示方向的转变,而不单是思想态度的改变,也不单是懊悔的感觉;悔改是离开罪恶的无神的生活形态。从一方面来看,悔改是人无法自己达成的,因此虽然神吩咐人要悔改,其实也可以说悔改是神所赐予的(五 31 ,十一 18 ;提后二 25 )。还有,悔改是归向神向福音回应所必须的一步。加尔文强调说:“悔改不但必然随着信心而来,而且悔改是由信心产生的”( Institute III 三 1 ),不过,若说悔改和信心是同一银币的两面,就更加贴切了。这里,悔改与受洗连在一起,而别处经文又把悔改与信心连在一起(二十 21 ;可一 15 ),因此,洗礼最基本的意义是信心的表达。对施洗约翰来说,洗礼是悔改的表示。早期信徒承接了这礼仪,并且将它的意义扩大了。
施洗要“奉耶稣的名”,这句话或许借用了一句商业用语:“入在耶稣的帐上”也可能是借用犹太人的成语:“有关于耶稣。”无论这话到底应该怎么解释 81 ,意思总是受洗的人便要忠于耶稣,这一点和洗礼时承认耶稣是主的习俗相符,(罗十 9 ;林前十二 3 )。因此,基督徒受洗是信心的表示,也是委身于耶稣,以祂为主。约翰的洗礼带来神赦之恩,以洗濯的举动为其表征;同样,基督徒的洗礼也是赦罪的表征(五 31 ,十 43 ,十三 38 ,廿六 18 ,参三 19 )。不过基督徒的洗礼,还有多一层的祝福。约翰说他只是用水施洗,弥赛亚却以圣灵施洗,这恩赐随着教会用水奉耶稣之名施洗而赐下。这两个恩赐密切相关,因为圣灵成就内在的洁净,而洗礼是外在的表征。
39. 彼得向听众证实赦罪的应许、和圣灵的赐与,是千真万确的,因为神曾将这应许给他们和他们的儿女(参十三 33 )。有人引用这句话支持婴儿受洗,不过这样的推论太牵强。从上下文就可以知道,第 17 节的预言,是指儿女已达可以说预言的年纪,而 38 节也说接受赦罪与圣灵,两者都显然不包括有婴儿在内。这句话的重点,乃是说神无限的恩慈延及听众和他们的后代,并扩及远方的人(赛五十七 19 ;弗二 13 、 17 )这句话固然包括了分散各地的犹太人,而且还包括外邦人在内(路加的观点;不管彼得那时有没有这种看法)。此处极可能是指外邦人而言,因为拉比传统对以赛亚书五十七 19 的观念,正是如此,保罗也采取同样的观点(弗二 13 、 17 )无论如何,这应许是藉神的呼召而赐下的──彼得以这些话作为他所引用的约珥书二 32 的结论。他所强调的,是神呼召的重要性,以及祂向全人类所发出的恩召。
40. 这句话表示路加只总括了彼得的信息,还有许多论证,并未记录下来。彼得的话带有一种迫切的语气,劝勉听众脱离这 弯曲 的世俗,否则就会与它一同沉沦。“弯曲的世代”在旧约是用来指以色列人在旷野背叛神(申卅二 5 ),用在新约,就指拒绝耶稣的人(腓二 15 ;参路九 41 ,十一 29 ;来三 10 )。
41. 教会第一次布道的果效,实在非同凡响。彼得的听众中,许多人接受洗礼,表示接纳他所说的。教会人数一下子添了三千。这数目似乎很大,有人认为是路加虚构的,但其实并非难以置信。当时有这样多的人,甚至更多的人在户外,听彼得讲道,是绝对可能的事(若约翰卫斯理和乔治怀特腓 George Whitfield 可以作到,彼得也可以了。而若其他信徒一同合力施洗,也有足够时间完工。又有人反对说,罗马人绝不会容许这么庞大的群众聚集,可是我们没有理由假定他们会禁止和平的集会。果然耶路撒冷人口不多 82 ,但在朝圣的节日,总是人潮汹涌。
42. 最后,路加记载初信之人的情形。这里列举了四项活动,一般人常把它们分开来看,但也不妨看作是初期教会聚集的四种特性;大体而言,这个看法更为可取 83 。首先,是 使徒的教训 ,使徒曾与耶稣同行,因此有这资格。在教会萌芽发展的当儿 84 ,他们可能特别被视为耶稣所传教训的护卫者。第二是彼此交接,这字的意思是“分享”,虽然可以指 44 、 45 节所说的物质分享,但此处更可能是指共餐,或共享同一的宗教经验。第三,擘饼。这是路加的用辞,则称之为主的晚餐。这是犹太人进餐前的一项举动,由于耶稣在最后晚餐,与喂饱群众时,都如此行(路九 16 ,廿二 19 ,廿四 30 ,徒二十 7 、 11 ),这举动就在基督徒的圈子里有了独特的意义。有人认为,此处不过是指共享的餐会,表示复活的主同进餐的延续,与最后晚餐或保罗纪念主受死的主餐形式,没有特别的关连;不过更可能的是,路加在此沿用巴勒斯坦早期惯用的字眼,来指主的晚餐。最后是 祈祷 。这里若不是指基督徒聚会中的一部份,就是指基督徒按照犹太人祈祷的时刻祷告了(三 1 ),这便是基督教会四项基本的宗教活动。
73 I. H. Marshall, 'The Resurrection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in AHG , pp.99-101. For the Case agains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peech see R. F. Zehnle, Peter's Pentecost Discourse (Nashville,
1971).
74 这些经文的引用,表示这预言已在早期教会通用,并不是路加自己首先安署在讲词中的。
75 新约作者应用旧约经文,以切合他们的用意,或修改其中字眼以应需要,这是很自然的事。意义比一字不易的复述更重要。见 E. E. Ellis, ' Quota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NBD ).
76 路加可能认为同时指外邦人和犹太人。
77 AG, s. v. lyo{ .
78 约瑟夫更印证有一个称为“大卫之墓”的古迹。可惜我们无法确定城南近西罗亚,同一个名字的中古时代建筑物,是否就是古时的遗址。见 J. Wilkinson, Jerusalem as Jesus Knew It ( London , 1978), pp.166-170
79 J. A. Fitzmyer, 'David, "Being
therefore a Prophet … "', CBQ 34, 1972, pp.332-339, notes that the activity of David
is described as prophetic in 11 QPs@ 27:11.
80 J. Dupont, ' Ascension du Christ et don de
1~Esprit d~apre&s Actes 2:35', in B. Lindars and S. S. Smalley
(eds.), Christ and Spirit ( Cambridge ,
1973), pp.219-228. See, however, Wilckens, p.233.
81 For detaiIs see H. Bietenhard, TDNT,
V , pp.274-276; L. Hartman, '"Into the Name of Jesus"', NTS 20, 1973 ~ 74, pp.432-440; J. A. Ziesler, 'The Name of Jesus in the Acts of the
Apostles', JSNT 4, 1979, pp.28-41.
82 J. Jeremias. Jerusalem in the Time of Jesus ( London. 1969 ). p.83 n. 24. estimates the population at 55,000 ~ 95,000.
83 Marshall, Luke , pp.204-206.
84 H. Riesenfeld, The Gospel Tradition
and it Beginnings ( London ,
1957).
七 初期教会生活概览(二 43 ~ 47 )
路加的特色,是将使徒行传第一部份的事迹,用短短的段落或句子分割开来,以显示教会在不同阶段的进展情况。这里是第一个段落,把五旬节与下述教会与犹太当权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四 31 ~ 37 ,五 17 ~ 16 都属同例,内容也与这一段相似。有学者觉得, 42 节里的四个项目,与这段总结的内容(使徒;凡物公用;擘饼;赞美神)相并而行。不过,这个比对并不全部吻合。
43. 初生教会的茁长,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人们感到惧怕。路加的意思是,未信主的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有超然的神迹发生在这班人中间(参五 5 、 11 ,十九 17 )。 奇事神迹 ──这些乃是描写耶稣大能事迹的字(二 22 )现在由使徒行了出来;路加在下面提出了好些实例。
44 ~ 45. 信徒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同住在一处,共用一切东西 85 。这句话的意思在 45 节作了说明,大概是人们把产业卖了,把所得的接济贫乏之人。因此,我们所得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这个社团的成员住在一起, 凡物公用 (四 33 )。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当时至少另有一个犹太人团体,称为昆兰派,更是采用这种生活力式( 1 Q S 6 );斐罗( Philo )及约瑟夫( Josephus )描述爱色尼人( Essenes )一般认为即是昆兰派,也有同样的说法。也许在一鼓作气的宗教热潮中,初期教会乐于这种生活在一起;耶稣舍己的教训,也会引起这样的反应。不过,从四 32 ~五 11 看来,似乎卖财物,是出于自愿;还有,巴拿巴卖田产的事特别受到注意,表示他的举动不比寻常。因此,我们不必认为,那时的基督徒都必须投身于这种紧密的社团生活。当时实际的情形,可能是各人仍持有自己的东西,当他人有需要时,则随时可以取用。我们特意避免用“共产”的字眼来描写这种做法,因为现代的共产主义又是一种政治经济的体系,性质完全不同,若用在这里就与时代不合,会令人误解 86 。
46. 早期信徒的敬拜,是每天的例常活动。他们每天 在殿里 同心合意的聚集。这里可能只是指他们以圣殿的外院,作为聚集的地方(参五 12 ),但也可以表示他们仍每天参加殿里的敬拜(三 1 )。每天的敬拜包括早晚献燔祭和烧香,由祭司主持,但总有群众站着,观看祭司执行任务,进入圣所;他们参与祷告部份,并接受祭司的祝福。初期信徒既然相信,他们藉弥赛亚与神有了正确的关系,也就自然以公认的方式去敬拜神。至于圣殿的献祭已被耶稣属灵的祭所取代等神学问题,相信他们还未意会。宗教当权者也没有把信徒拒于圣殿门外。不过,信徒同时有自己的宗教聚会。他们在彼此的 家中 聚会,擘饼,充满欢欣、真诚的喜乐 \cs18 87 。此处是指他们一同吃饭,其中包括擘饼;我们可以对照保罗描写哥林多教会共餐的情形,其中包括守主餐(林前十一 17 ~ 34 )。他们聚集时的喜乐,必然是出于圣灵的感召(十三 52 ),同时也因为他们深信主耶稣与他们同在(参廿四 35 )。
47. 这句的结构似乎表示,他们又在殿里,又在家中一同吃饭。他们聚集的时候,就用心赞美神;此处是使徒行传中少数提及使徒以感谢敬拜神的经文之一。所以这种少提及,是因为从新约看来,门徒聚集是为了教导,相交和祷告;换言之,是为了参与者的益处,因此较少提及敬拜神,不过这项因素自然包括在内。最后一句话,是说使徒传福音的活动,是天天进行的。耶路撒冷人可以看见、听见信徒的状况,因此他们的活动就成了见证的机会。路加再用得救来代表信耶稣,亦即这些人蒙拯救脱离了四周拒绝弥赛亚而被神定罪的人(二 40 ,参考二 21 )。
85 D. L. Mealand, 'Community of Goods
and Utopian Allusions in Acts IIIV', JTS 28, 1977, pp.96-99.
86 See Marshall, Luke ,
pp.206-209.
87 译作“诚实”一字 ( 英文作 generous
) 意思是坦率开放的精神,是早期基督徒团契的特征。 AG 译作“单纯” (simplicity) , NIV 译作“真诚” (sincere)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二章
2:1
圣灵降临,基督教会诞生,从天而来的恩赐,象大风,象火,在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纯朴的渔夫成了放胆传讲的传道人,一小群籍籍无名的耶城信徒,可以在短短三十年中把福音传开,形成无法抗拒的布道运动。
五旬节又名“七七节”(申16:10),因在初熟节后七个礼拜开始举行而得名(利23:9-16),是庆祝农作丰收的大节期,时间在犹太历西弯月(阳历五、六月间)。
这天,门徒聚集,不单是1:15-26所说的那120人,还有1:13-14所提及的那些人和别的信徒,但数目难确定。他们聚集的地点很可能是在圣殿所罗门的廊下(3:11;5:12)。
敬虔的犹太人男丁,从世界各地回耶路撒冷过节。这天圣灵降临,时间十分适合,可以向许多人作见证,让寻求主的犹太人都能听见主为他们所作的新事。
2:4
信徒被圣灵充满,得到口才,说出方言,是信徒生活的一种体验。但从本章所记,门徒说“别国的话”,除了见证圣灵大能,还含有要让多国的人明白福音,听信真道,结为一体的更深广的意义在内。在世界文盲率日低而印刷媒介日趋普及的现代社会中,福音通过文字可以无远弗届。把神赐信息用文字写出,既是一种语言的恩赐;翻译工作者把福音信息从一种文字译为另一国另一族能懂的文字,也是一种语言的恩赐(林前12:10)。只是表达的工具从口传转移到了文字。
2:6
“这声音”(希腊原文作phōnee)不是2节所说的从天上来的如大风般的响声(希腊原文作eechos),而是门徒用众人的乡谈说话的声音。
2:8
这一大群从各国来的犹太人,应该懂得亚兰话或希腊话,但也会说出生地的语言。门徒多为说亚兰话的加利利人,现在能说别国语言,所以引起惊奇。这种能力,目的已达,没有持续下去。教会属灵生活正规化后,说方言的事逐渐消失。
2:9-11
这里所列的国家包括了当时散居的犹太人自东徂西所分布的广大地区。“进犹太教的人”指归信犹太教、接受了割礼、洗礼和摩西律法的外邦人。
2:14 使徒结成一体,由彼得作发言人,面对群众,见证基督。
2:15 “巳初”是早上九时。
2:23
耶稣被钉死是神预定的救赎计划的一部分。祂的复活让门徒明白十字架不是灾祸,而是神给人的救恩。如旧约众先知所预言的(看赛53章),主耶稣为世人的罪而死。
“无法之人”指罗马人,耶稣被钉是以色列人的大罪,因他们把耶稣交给信仰异教的罗马人处决。这些罗马人根本没有把以色列人与神所立的约放在眼里。
2:25
彼得的讲道环绕三段旧约经文,指出旧约应许的现在都已实现。1,《约珥书》2:28-32,预告人在弥赛亚的时代要见到的景象,圣灵会浇灌下来(17-21节);2,《诗篇》16:8-11,应许耶稣一定复活(25-28节);3,《诗篇》110:1,预言基督必得荣耀(34-35节)。耶稣自己也引用过这节经文,斥责犹太人的弥赛亚观念大狭隘(可12:35-37)。彼得指出圣经上有关耶稣一生、受死及复活的事无不一一应验。先知预言的基督救恩时代已经来临。凡愿悔改认罪的,都可以得到赦免;并能象他们一样,得到圣灵,进入基督徒新的生活中。
2:30
神向大卫起的誓可参《诗篇》132:11,也就是大卫的后裔要永坐王位。彼得指出,这应许已实现,“大卫的子孙”耶稣已坐在天上的宝座上。
2:34-35
这就是说,大卫既已长埋黄土、没有升到天上;神所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的话,当然指的不是大卫,而是指那位从坟墓里复活的基督说的。这里引用的经文见《诗篇》110:1。第一个“主”指神,第二个主(“我主”)指基督。耶稣不是因为被钉才获得尊荣成为基督,而是因着复活与升天,祂是从出生就已命定的基督(路2:11)。
2:38
从彼得的讲道,可以略窥初期教会传讲的信息。(参彼得的五次讲道:2:14-39;3:12-26;4:8-12;5:29-32;10:34-43,和保罗的讲道:13:16-41。)内容包括:1,见证基督的受死、复活与升天(1:8;2:24,33-36)。2,耶稣在世的生活和事工(2:22;10:38),复活后的显现(10:40-41;13:31)及圣灵的工作(2:33;5:32)。3,把基督放在历史的背景上和祂再来的远景里,让人看清祂,认罪悔改,接纳祂做救主(2:38-40)。4,基督的再来(3:19-21)。
2:39
“这应许”指得救(22节)。“你们的儿女”包括子孙。此处“在远方的人”虽意指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但应包括外邦人。“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弗2:17)。
2:41
这三千人包括2:9-11所记从各地回耶路撒冷过节的虔诚犹太人,也有耶路撒冷的居民。外地来的人受洗后很可能回到原地,为主作见证。作者路加特别注意教会增长中信徒的数目,除了这里记下的三千人外,他提到人数增多的还有:2:47;4:4;5:14;6:1,7;9:31;11:21,24;16:5;参19:20;21:20。
2:42
初期教会信徒生活的内容主要有四:1,领受使徒的教训,包括耶稣的言行,也就是后来收入福音的信息。2,彼此交接,生活在新的爱的秩序中;不仅彼此安慰扶持,也凡物公用。3,擘饼。信徒在一起用饭,可能吃饭时都有擘饼;后来擘饼才只在主日举行(20:7),纪念主的复活。4,祈祷,包括在家里的私祷和上圣殿的公祷。
2:44
初期教会信徒所实行的不是公产,而是在互爱的基础上,自动与人分享个人所有(参4:32-35)。大家心目中的财产,乃神所交托,不属自己;有公共需要时,可以捐献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