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九章
第 9 章
保罗(扫罗)
徒 9:2> 犹太人和扫罗为何定意要逼迫基督徒?难道他们真是为了“虔诚”的缘故?
9:2 犹太人和扫罗为自己的犹太教信仰而发起一个运动,狂热地逼迫信奉基督的人,甚至到很远的大马士革去,其原因可能是:( 1 )捉拿逃走了的基督徒。( 2 )制止基督教传至其他主要城市。( 3 )制止基督徒惹起任何与罗马有关的麻烦。( 4 )为了自己的前途,及建立他作为一个真法利赛人、为律法大发热心的地位。( 5 )犹太教各派别树立一个共同敌人,以便使各宗派联合起来。
徒 9:2-5> 扫罗的经历真奇妙!我想,要人信主定要有特别的经历……
9:2-5 在扫罗前往大马士革追捕基督徒的途中,他遇到复活的主,真正认识了福音的真理。有时候神会以特别的方法闯进人的生命里;而有时候悔改相信则是安静发生的。如果有人坚持你必须有某种悔改经历,你必须特别小心。相信耶稣的正确方法就是按照神带领的方法。
徒 9:3-5> 与主相遇,生命得改变;,我也有此经历,是很远的事了,你的呢……
9:3-5 这个经历就是扫罗在基督里的新生命的开始(参林前 9:1 ; 15:8 ;加 1:15-16 )。这奇妙经历的中心就是耶稣基督。扫罗不是看见异象,而是亲眼见到复活了的基督( 9:17 )。扫罗认耶稣为主,承认自己的罪,将生命交给耶稣,并决心顺服。真正的悔改由与耶稣相遇而来,并且与耶稣建立关系,开始新生命。
徒 9:5> 扫罗只是迫害信徒,哪是在迫害耶稣?为何这样说?
9:5 扫罗以为他是在迫害异端信徒,岂知原来是在迫害耶稣。因为信徒是基督在地上的身体,所以迫害信徒也就是迫害耶稣(参太 25:40, 45 )。
扫罗往大马士革
徒 9:13-14> “不可能的!”──亚拿尼亚如此说,他可有不顺服神?你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什么?
9:13-14 当亚拿尼亚听见神告诉他扫罗悔改了,他的反应其实是说:“主啊,这是不可能的。他永远都不会成为基督徒的!”毕竟,扫罗曾经追捕信徒,把他们置于死地。尽管亚拿尼亚百思不得其解,他仍然顺服神,为扫罗按手祷告。我们绝不可限制神,祂能够成就任何事情。我们必须顺服,即使要面对难以接受的人,也要跟随神的引导。
保罗的宣教策略
徒 9:15-16> 人说信耶稣会大有福气,你信祂;耶稣说也会带来苦难,你就怕……
9:15-16 信耶稣会带来极大的福气,但许多时候也会有大苦难。保罗因为他的信仰而受苦(参林后 11:23-27 )。神呼召我们献身,而不是呼召我们享受。祂应许与我们同在,一同经过苦难和困境,却不是要我们逃避。
徒 9:17> 战战兢兢,爱心不变,其实他很怕啊,若是我,就不能有这样的爱……
9:17 亚拿尼亚按照神的指示找到扫罗,并称呼他为“扫罗弟兄”。亚拿尼亚有点惧怕这次会面,因为扫罗到大马士革是为了绑信徒回耶路撒冷的( 9:2 )。然而,他顺服圣灵,满有爱心地与扫罗说话。通常我们都很难向别人表示爱心,尤其当我们害怕或怀疑他们的动机时。不过,我们必须跟随耶稣的吩咐(参约 13:34 ),学习亚拿尼亚的榜样,用爱心接纳其他信徒。
徒 9:17-18> 扫罗的改变人皆见,但是谁?是谁叫他改变?
9:17-18 虽然这里没有提及圣灵如何充满扫罗,但从他生命的改变和成就,实在见证了圣灵在他生命中,并赐给他能力。显然,扫罗重新看见和接受洗礼之前,已经被圣灵充满了。
徒 9:20> 也许我们要等装备好才去作工,但有一件事只要你信了就可以做……
9:20 扫罗恢复视力后与大马士革的信徒同住了一些日子,便立刻到会堂里告诉犹太人关于耶稣基督的事情。有些基督徒教导初信者要等到信仰根基稳固后,才好尝试向别人分享福音。扫罗在开始全球布道之前,也曾花时间独自学习关于耶稣的事;但他并没有停下,而是立即去作见证。虽然我们不应该未装备好便匆忙地开始工作,却可以立即把自己所经历的恩典告诉别人。
徒 9:21-22> 论证出色,是传讲信息的关键?还是……
9:21-22 扫罗的论证非常有力,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学者,但最叫人信服的是他那改变了的生命,那些人看见他的生活,就知道他所讲的都是真实的。知道圣经的教训和怎样论证自己的信仰是很重要的,但是你应该以一个改变了的生命来支持你所讲的话。
徒 9:23> 由扫罗悔改到他去耶路撒冷,相隔了──
9:23 扫罗离开大马士革,到了阿拉伯旷野,在那里住了三年(参加 1:17-18 )。我们不知道他留在阿拉伯的三年时间是在 22 及 23 节、还是 25 及 26 节所及年代之间。不论哪一种说法对,扫罗悔改( 9:3-6 )至他前往耶路撒冷( 9:26 )的时期至少相隔三年。
圣经中的大逃亡
徒 9:26-27> 巴拿巴如何对待扫罗你也知道吧;你也可以成为巴拿巴……
9:26-27 要改善自己的名声是很困难的,扫罗在基督徒中间可谓恶名昭彰。然而,巴拿巴成了扫罗与使徒之间的桥梁。初信者需要人支持、鼓励和教导,并且介绍他们认识其他信徒。你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初信弟兄姊妹的巴拿巴?
扫罗回到大数
徒 9:30> 考考你,扫罗的悔改,为当时的教会带来什么好处?
9:30 扫罗到大数去有助于缓和他与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并让他有时间证明自己的信仰。这个最热心迫害基督徒的扫罗悔改后,教会暂时享受到一段较为平安的日子。
徒 9:36-42> 她不是伟大的传教士,但神也使用她,她做了些什么?她用了神所赐的,你呢?
9:36-42 大比大在她身处的社会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她“广行善事,多施赒济”。当她死时,整个房间都挤满了前来哀悼的人,他们都是曾经得到她帮助的人。当她复活后,这个消息便传遍整个市镇。神使用伟大的传教士如彼得和保罗,但祂也用那些有仁爱恩赐的人,就像大比大一样。你应该好好利用神已给你的恩赐,而不是天天幻想得到别的恩赐。
彼得的工作
徒 9:43> 住在硝皮匠的家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为何要记载?难道和这个行业有关?
9:43 在约帕,彼得住在一个名叫西门的硝皮匠家里。彼得住在西门家里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硝皮匠的工作是把动物的皮制成皮革,这便会接触动物的尸体,犹太律法认为这是一种“不洁”的工作。彼得的行动正是宣告他放弃了遵循犹太宗教传统和习俗的人所存的偏见。──《灵修版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九章
扫罗归主(九 1 ~ 19 )
.扫罗遇见主( 1 ~ 9 ):扫罗迫害教会,早在七 58 开始记载,那时他负责看管那些用石头打司提反的人的衣服。稍后在八 3 时,开始热心残害教会。现在更进一步,甚至从耶路撒冷追杀至大马士革。他的追杀,是他对信仰的热诚及投入,以为当时的基督徒传讲异端,亵渎神,因此不辞劳苦地投入。然而神怜悯他,主耶稣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亲自向他显现,叫他明白主耶稣的真实,以及救恩的真实。主耶稣不单拯救他,还呼召他用逼迫基督徒的热诚来传扬主的救恩。同行的人虽然见到光及听到声音,可是独有扫罗才经历到此异象的真实,不能不降服于主的面前。无怪乎他后来自认“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主耶稣的救恩不单临到顺从神的人身上,亦会临到罪魁身上,因为这纯是神的恩典。
.亚拿尼亚见异象( 10 ~ 19 ):当亚拿尼亚在异象中知道要去帮助扫罗时,心中仍有疑问:扫罗不单在耶路撒冷迫害信徒,现今在大马士革亦有权柄迫害信徒,包括他自己。但经主的解释后,明白主在扫罗身上的心意,便顺服而去。结果按手在扫罗身上祷告,扫罗身体心灵都得了痊愈。亚拿尼亚因顺服主,愿意与一个他不喜欢的人交往,这可以成为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很容易凭外貌判断人,对神所带来的改变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我们若真正看到圣灵的工作,亦经历过祂的恩典,便可以对自己及他人有更大的信心了。此信心不是建基于人的身上,而是建基于神的身上。我们有时连自己也不信任,但神可以有奇妙及大能的改变,成就祂的作为。
祈祷 神啊,帮助我能明白自己的罪,悔改信主,经历奇妙莫测的恩典,并且愿意委身跟从主。
扫罗传道(九 20 ~ 31 )
.扫罗生命的改变( 20 ~ 25 ):扫罗受洗之后,九 19 作了少许的交待。但保罗在加拉太书写自传时,却作了较详尽的交待:
① 即时传褔音。
② 他在亚拉伯旷野退隐,反省自己的经历,重新了解因主耶稣带来的救恩及转变(参加一 17 )。
③ 继而返回大马士革传道( 20 ;参加一 17 )。这些事印证了他真诚的悔改,并主对他的呼召。他不单内在生命有改变,连外在所行的事亦清楚反映了他的改变。结果从逼迫人的身分变成了受逼迫的身分。我们的改变是否和他一样?我们的悔改是否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们对神的委身是否始终如一?求神再次提醒,帮助我们重新委身。
.巴拿巴接纳扫罗( 26 ~ 31 ):耶路撒冷的门徒不肯与扫罗相交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不单会自己受害,甚至连使徒也会受牵连,故此不肯与他相交,惟独巴拿巴与众不同。巴拿巴被称为“劝慰子”(四 36 ),他具有谅解及接纳的本性,不单相信及接纳扫罗,还为他引见使徒。结果奠定了他们的交情,也奠定了福音广传的基础:犹太全地及撒马利亚教会得平安、被建立、人数增多。没有了扫罗的参与、巴拿巴的接纳及使徒的认许,相信福音不会这么快被传开的。我们见到不同的恩赐、不同的传福音方式或对象和不同的成果时,应效法巴拿巴的接纳,一同有相交分享,并且一同感谢神,福音才可更快地被传开。否则我们可能会彼此猜疑、防范及论断,那时便会失去传福音的鲜明方向了。
祈祷 求主帮助我有巴拿巴的接纳,在教会内及教会外的事奉上,可以与他人同心建立教会。
传道治病(九 32 ~ 43 )
吕大和约帕都是以色列中部沿岸的城巿。九 31 总结了一 8 中福音使命的第一波及第二波,即福音首先在犹太全地,继而在撒马利亚传开;现在则是第三波的前奏,即福音传到地极。路加将描述转到使徒彼得身上,描述他在犹太地的事奉,稍后便描述他在犹太地以外的地方传道。
彼得所行的两个神迹,有相同及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单用说话便叫人的疾病得医治,而结果都是叫多人归信主耶稣;不同之处是第一个神迹乃强调耶稣基督的医治,第二个神迹提到彼得跪下祷告,然后扶多加起来。求神叫我们相信祂能力的浩大,在祂的怜悯与使用下,甚至病人都得医治。从这其中可见福音是如何回应了身体与灵魂的需要,也为传道服务提供了方向与指引──服务是为传道,传道也关注服务。
至于多加的事奉,是广行善事多施赒济,得众人喜爱,以致她死亡后仍有友好邀请彼得来拯救。因此信徒的事奉是以传道与服务并重,信道与行道并行,信心与爱心同长。神既赐我们不同的恩典及恩赐,我们固然需要好好运用,但最基本的爱心生活也是不可少的。神看重我们的事奉,更看重我们的爱心表达,所以彼得赶快地去帮助多加。
至于彼得的事奉,有好些地方是我们可以学效的。他效法主使死人复活的方法(跪下祷告、吩咐、扶起),叫我们亦可多多效法主;虽然不一定要使死人复活,但在其他的事上却可以实践。彼得如何满有能力,正好提醒我们要有圣灵的同在及能力,以致事奉才有成果;彼得如何关心一个藉藉无名的女子,也正好提醍我们应多以爱心行事。
祈祷 神啊,帮助我能在彼得及多加的身上有具体的学习。──《新旧约辅读》
使徒行传 第九章 注释
9:1-31 扫罗归主与蒙召
(参考:保罗信主的经历)
1-19上 扫罗的转变
1
大祭司有罗马政府赋予的权力,可管理犹太省的内政及宗教事
宜,连犹太省以外的犹太人亦在他势力范围之内。
2
有许多信徒可能从耶路撒冷逃往二百四十二公里(一百五十英
里)之外的大马色去,免受逼害。扫罗要把他们追捕回来。
5
「主啊」:在这里乃尊敬的称谓,意即「先生」。
7
「听见声音」:但听不懂所说的话(见徒22:9)。
11
「大数」:扫罗出生之地,位於小亚细亚,当日属基利家省,
为大学城、希腊与东方文化的汇合处。
19下-3 ; 扫罗开始传道工作
从加 1:17看来 ,
继徒9:1-19上所记的事之後,扫罗曾往亚拉伯一段日
子,也许 19下所载是扫罗从亚拉伯返大马色之後的工作。
19下-2 ; 於大马色的福音工作
23 根据林後11:32-33的记载
,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也把守城墙要
捉拿扫罗,可能因为扫罗的传道干扰了当地的拿巴提人(见
林後32-33注),以致提督要和犹太人合作捉拿他。
25
庇护扫罗的人大概住在城墙,墙上有窗,扫罗可从那里坐筐子
逃出。
26-30 在耶路撒冷的福音工作
26-27
巴拿巴保荐扫罗之举,与他的名字(「劝慰子」,见徒4:36)
十分相配。
28-29
加1:22提到扫罗不为犹太各教会(包括耶路撒冷教会)所认识
,与这里的记载表面上有出入。合理的解释是:扫罗主要是向
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福音(29),没有在犹太各教会工作,而
且他与耶路撒冷的门徒来往只属私人性质,故此,犹太各教会
大致不认识他。
31
逼迫暂时缓和下来,巴勒斯坦各教会继续增长。
9:32-11:18 彼得周游传道、教道信徒
32-43 在西巴勒斯坦工作
32-35 医治以尼雅
32
「吕大」:即旧约的罗德,离耶路撒冷约四十公里(廿五英里
)。
34
「收拾你的褥子」:可解作「准备就座吃饭」(参路8:55),
这表示以尼雅完全得到医治。
35
「沙仑」:地中海沿岸的平原,由吕大起向北伸展至迦密山。
36-43 彼得使多加复活
36
「约帕」:见拿1:3;离吕大十九公里(十二英里)。
41
「寡妇」:可能有信和未信的;多加的善行不仅限於信徒中间。
43
「硝皮」(制皮):在犹太仪节上是不洁的工作,彼得住在硝
皮匠的家里,显示他已摆脱了犹太宗教上的一些禁忌。
思想问题(第九章)
1 保罗逼害信徒与基督有何关系(参 5)?
今日人若任意指责和仇视基督徒,这些举动有何含意?
2 亚拿尼亚和巴拿巴对刚信主的保罗有什麽帮助?
若保罗没有这些支持和帮助,他会怎样?
面对初信者,这个事例给我们什麽教训或榜样?
3 保罗信主後有什麽显着的改变?
使徒行传第九章
降服(九 1-9 )
这一段给我们历史上一个最着名的归主的故事。我们一定要尽力设想保罗的心境。这样一来,我们便会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归正,而且突然的降服。关于司提反的一些事情老是萦回在保罗心中,不能把它排除。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死法?为了使他的顽强的疑惑宁静下来,保罗可能掉进最极端的行动去。首先他迫害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这却使事情更加恶化,因此他须得自问,这些纯朴的人,虽然曾陷于痛苦,灾难,损失,却能处之泰然,毫不畏缩,秘诀在那里呢?可是他仍然干下去,到公会里去。
有犹太人之处,便有公会的拘捕令(传票)。保罗听说某些基督徒逃到大马色去,他便去求文书,好叫他可以到大马色引渡他们回来。这一行又是使事情更坏。由耶路撒冷到大马色大约有一百四十哩,步行需时约一周。与保罗同行的旅伴只有公会的官员,一些类似警察的人物。因为他是法利赛人,他可以不必理会他们;因此他踽踽独行,他边行边想,因为他没有别的事好作。
路经加利利,而加利利使耶稣在保罗心中更其生动活现。他内在的我的紧张更甚。于是他行近大马色,世界最古旧的一个城市。在将到大马色时,要爬登黑门山,而大马色则在其下,正是绿色平原中的一个可爱的白色城市,‘翡翠杯中的一些珍珠’。那地区有这样的特殊现象,平原的热空气与山脉的冷空气相遇时,便会发生强烈的风暴。就在那当儿,一场闪电的风暴来了,基督就在那风暴中对保罗说话。那一刹那间,长期的战役过去了,保罗降服于基督。
因此他进大马色时是一个改变过来的人了。那变化多么大啊!他原来要像复仇的怒汉般的进大马色,如今却瞎了眼睛,无能为力,被人拉住他的手进城去。
在那复活的基督对保罗说的话,‘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里含有基督教的要旨。直此时此刻,保罗所行的,是 他 所喜欢的, 他 以为最好的, 他 的意志所指使他的。从此以后,他却要人告诉他当作的事。基督徒就是停止作他要作的事,而开始作基督要他作的事的人。
基督徒的欢迎(九 10-19 上)
无可置疑的,亚拿尼亚是基督教会中一个被遗忘了的英雄。果然如此,则教会为保罗应感谢司提反的祷告,而教会也诚然应为保罗感谢亚拿尼亚的友情。
上帝给亚拿尼亚的信息,叫他一定要去帮助保罗;而指示他去‘直’街。这不只是大马色从东到西的直街,更是大街。这街分三部,中间的一部是给车马交通用的,两边的人行道则是步行的人熙来攘往,商人坐在他们的小摊位上做买卖的所在。这个信息传到亚拿尼亚时,他一定觉得生气。像一个人要作不高兴的事那样,他很可能用猜疑的态度去接待保罗;他又很可能一开头便责骂;但是并不;他第一句话却是‘ 兄弟扫罗 ’。
好一个欢迎啊!这是基督徒爱心的最崇高的榜样。这是基督所能作的。格林卜良( Bryan Green )说,他在美国有一次布道之后,他请各人在最后一次聚会之中,站起来,用几句话,说出布道会对他有什么益处。一个黑种女子起立。她不是一个会说话的人,她只能把几句话凑集起来。她说,‘我在这布道会中找到了基督,祂使我能以饶恕那杀我父亲的人。’祂使我能饶恕……这是基督教的真髓。在基督里,保罗与亚拿尼亚,两个积不相能的仇人聚首,变成了弟兄。
为基督作见证(九 19 下 -22 )
这是路加关于保罗归正以后的记载。如果我们心里要有关于整个时期的年表的话,我们必须也读保罗在加拉太书第一章第十五至廿四节自己关于这事的记载。我们把两个纪录合起来,发现事情的先后大致如此。(一)扫罗在大马色路上归正。(二)他在大马色讲道。(三)他远走亚拉伯(路一 17 )。(四)他回来在大马色讲道有三年之久(加一 18 )。(五)他去耶路撒冷。(六)他从耶路撒冷逃到该撒利亚。(七)他回到叙利亚和基利家境内(加一 21 )。由此我们可知保罗开始时作了两件事情。
(一)他立刻在大马色作见证。在大马色有很多犹太人,因而会有许多会堂。保罗最初便是在大马色这些会堂中高声为基督作见证。那是一件需要最大的道德勇气的行动。保罗求取文书作为犹太教和公会的正式代表,要去捉拿基督徒的地方便正是这些会堂。本来如果他在别的地方,人们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的历史;在这样的地方开始他的基督徒见证,不会对他不利,也可能容易得多。保罗是在说,‘我是一个改变过来的人,而我决心要叫那些最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这事。’他已经在宣告,‘我不以基督的福音为耻’。
(二)他所作的第二件事──他去亚拉伯(加一 17 ),路加根本未提及。保罗的生命起了一个极为剧烈的改变,他暂时要单独与上帝同在。在他面前摆开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以致他需要两件事,对那完全陌生的前途的指导,和执行他所接受的,几乎不可抗拒的任务的力量。他向上帝所要的是这两件。
仅以身免(九 23-25 )
这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圣经的记载,几个字便可能含有很多意思。路加说在大马色 过了好些日子 便发生这些事。这句短语所指的时间至少三年(加一 18 )。保罗在大马色工作和讲道三年之久,犹太人决心要杀害他,其至在城门设立监守的人,以防他逃走。但是古代的城市都有城墙,而这些墙通常都相当宽广,足以供车辆行驶其上。在这些墙上有房子,而这些房子的窗都伸过墙外。深夜里,保罗被送到这样的一所房子里,用筐子把他从城墙上缒下去,他就这样偷偷地走出了大马色,走上了去耶路撒冷的路。保罗此时才在为基督冒死的入门之处,可是这里他仍然是仅以身免。
(一)由这事可见保罗的勇敢。他必然曾经在会堂见过反对他的大 人。他知 道司提反的遭遇,他知道他所打算对基督徒要作的事,而他又知道他可能的遭遇。基督教对他,清楚地不会是一件轻省的事,可是在明眼人读来,这件事情的情形,表示出保罗倒喜爱这种危险。这些事让他有机会表示出他对于这一位他曾迫害过,如今却爱上的主,新发生的忠诚。
(二)也是保罗宣教效力的明证。犹太人在辩论中哑口无言,既无法招架,便用暴力。无能的人不会受人迫害。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有一次说,对一个作者最大的敬礼便是把他的书烧掉。又有人说,‘狼不袭击绘成的羊。’虚伪的基督教常常安全,真正的基督教却常常在危险之中。受迫害是应得的最大的敬意,因为这确实证明了人们认为我们真正有重要性了。
见拒于耶路撒冷(九 26-31 )
保罗到了耶路撒冷,却发现自己被人视为极其可疑的人物。为什么呢?他曾在这城市里破坏教会,抓人下监。我们知道在保罗生命的紧要关头,某些人为何帮助教会去赢得保罗。教会应感谢司提反的祷告。然后教会应为保罗感谢亚拿尼亚的饶恕精神。如今教会应为保罗感谢巴拿巴宽宏大量的爱心。别人都避开的时候,巴拿巴却接待他,保证他。
巴拿巴就这样表示出他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一)他坚信他人的善。当甚他的人怀疑保罗是探子时,巴拿巴却相信他诚实无伪。世人大致可以分成信人为善与信人为恶两类;而人生一个奇怪的事,就是通常我们把对别人的想法,便把他们当作那样的人。如果我们坚持怀疑一个人,结果会使他作出那可猜疑的事来。如果我们坚持信任一个人,结果会使他证明那信任是对的。‘爱不计算人的恶’。如果有人像耶稣那样的相信人;他就足以成为像主的门徒。
(二)他绝不因人的过去而敌视人。通常的情形是因为人一次犯了错误,便永远受责备。上帝的心的特性便是不因我们过去的罪而敌视我们。我们绝不应因人一度失足而责备他。
我们从这段经文里知道保罗采取了特殊的行动;他与说希腊语的人辩论。司提反便是这些希利尼人之一;而很可能保罗上那曾经反对司提反的那同一间会堂,要见证他的生命改变了。
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保罗的生命陷入危险。在他,生死已经成了间不容发,九死一生。出了耶路撒冷,人们把他送下该撒利亚,然后到大数去。他又依循他生平言行一致的原则,因为他回到故乡来,告诉他们,他的生命已经改变过来了,而使他改变的乃是耶稣基督。
彼得的作为(九 32-43 )
保罗曾经一度是剧中的主角;可是彼得又一次博得人们的注目了。这一段实际上是接自八章廿五节,它说到彼得的作为。不过还不止此;它用最确切的方法,告诉我们彼得能力的来源。彼得医好了以尼雅,他不说‘ 我 医好了你’,他说,‘耶稣基督医好了你。’他未对大比大──大比大是 gazelle 的希伯来字,而多加则是同一字的希腊语──说话之前,先祷告。彼得所求的不是他自己的能力;乃是耶稣基督的能力。我们想到我们所能作的事太多了,而很少想到基督能透过我们去作的事。
在这段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字。在吕大的基督徒两次被称为 圣徒 (第 32 节与 41 节)。在本章较早的地方,亚拿尼亚用同一个字(圣徒)形容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第 13 节)。这是保罗常常用来形容教友的字眼,因为他常常写信给在某处的圣徒。
希腊字是 hagios ,这字意义深远。有时这字译作 圣洁 ,但是它的根本意义乃是 不同 。基本上,基督徒乃是那与世上的一般人 不同 的人。但是那不同在什么地方呢?以色列人用 hagios 这字有特别的意思。他们是特别 圣洁 的民族, 不同 的民族。其不同之处乃是上帝从万族中拣选他们去从事祂的工作。以色列却并未达成任务;她背逆了,而因她的行动,她失去了她的特权。教会成了真以色列族;而基督徒就变成了 不同 的民族,他们的不同乃在于事实上,他们是为上帝的特殊目的而被拣选的。
那么,我们基督徒的所以不同于其他的人,并不是我们被选在今生享受较大的尊荣,我们之所以不同,乃是被拣选作更大的服务。我们得救是为了要服务。──《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 注释 9:3
3~19 保 罗 归
主: 本 章 3~9 节 记 载 保 罗 在 大 马 色 城 外 悔 改 的 经 历 ( 比 较 22:3~16 ; 26:9~18) 。 保 罗 的 悔 改 发 生 在 大 马 色 城 外 (11 节 ) 而 不 是 犹 大 家 中, 这 事 可 以 从 以 下 几 点 看 出:
1. 保 罗 顺 从 基 督 的 指 示 (6 节; 22:10 ; 26:15~19) ,
奉 献 自 己 作 福 音 的 “ 执 事 ” 和 “ 见 证 ” (26:16) , 成 为 外 邦 人 的 使 徒 (26:17~19) , 并 且 成 为 一 个 祷 告 的 勇 士 (11 节 ) ;
2. 亚 拿 尼 亚 称 保 罗 为 “ 兄 弟 扫 罗 ” (17 节 ) , 显 然
他 已 认 定 保 罗 是 已 经 重 生 得 救 的 信 徒 ( 参 约 3:3~6) , 并 且 已 经 献 身 基 督 和 神 的 宣 教 事 工。 保 罗 所 需 的 是 受 浸, 眼 睛 看 见 和 被 圣 灵 充
满 (17~18 节;参 9:17 注 ) 。
9:11
他 正 祷 告: 保 罗 在 遇 见 并 接 受 耶 稣 作 主 和 救 主 之 后, 便 禁 食 祷 告 寻 求 神 的 引 导, 愿 意 更 深 地 委 身 于 神。 得 救
的 信 心 和 随 之 而 来 的 重 生, 总 会 使 人 渴 慕 与 救 主 有 更 深 的 相 交。
9:13
圣 徒: 新 约 圣 经 称 信 徒 为 “ 圣 徒 ” ( 比 较 26:10 ;罗 1:7 ;林 前 1:2 ;启 13:7 ; 19:8) 。
1. “ 圣
徒 ” ( 希 腊 文 hagios) 一 词 的 基 本
意 思 是 转 离 罪,归 向 真 神, 也 就 是 “ 神 所 分 别 出 来 的 人 ” 或 “ 神 的 圣 者 ” ; 也 可 引 伸
为 被 圣 灵 引 导 并 成 圣 的 人 ( 罗 8:14 ;林
前 6:11 ;帖 后 2:13 ;彼 前 1:2) , 是 不 属 世 界 只 属 基 督 的 人 ( 约 17:15~17 ;参 “ 成 圣 ” 一 文 ) ;
但 “ 圣 徒 ” 一 词 并 不 意 味 着 信 徒 已
经 完 全 或 者 不 会 犯 罪 了 ( 比 较 约 一 2:1) 。
2. 新 约 圣 经 通 常 不 称 呼
信 徒 为 “ 蒙 拯 救 的 罪 人 ” , 而 常 用 “ 圣 徒 ” 来 称 呼 所 有 信 徒。 该 词 强 调 以 下 两 方 面: (1) 圣 经 期 望 所 有 信 徒 都 能 效 法 神 的 公 义, 有 圣 徒 的 体 统 ( 弗 5:3) ; (2) “ 圣 洁 ” 是 每 一
位 属 基 督 的 人 都 必 须 具 有 的 内 在 品 质 ( 林 前 1:30) 。
9:16
为 我 的 名 必 须 受 许 多
的 苦 难: 保 罗 悔 改 得 救 以 后,
不 仅 被 托 付 传 福 音 的 使 命, 同 时 也 奉 召 为 基 督 受 苦。 保 罗 一 开 始 就 知 道 要 为 基 督 的 缘 故 经 历 许
多 艰 难。 在 神 的 国 里, 为 基 督 受 苦 是 神 的 宝 贵 恩 典 (14:22 ;太 5:11~12 ;罗 8:17 ;提 后 2:12) ,
是 事 奉 有 力 的 途 径 ( 约 12:24 ;林 后 1:3~6) , 并 且 最 终 在 天 上 有 丰 盛 的 赏 赐 存 留 ( 太 5:12 ; 提 后 2:12) 。 死 必 须 在 信 徒 身 上 发 动, 好 叫 神 的 生
命 从 他 们 身 上 涌 流 出 来 ( 罗 8:17~18,
36~37 ;林 后 4:10~12, 有 关 保 罗 受 苦 的 其 他 经 文 , 可 参 20:23 ; 林 后 4:8~18 ; 6:3~10 ; 11:23~27 ;加 6:17 ;提 后 1:11~12 ;参
林 后 1:4 注; 11:23 注 ) 。
9:17
兄 弟 扫 罗: 参 3~19 节 注。
9:17 被 圣 灵 充
满: 保 罗
悔 改 信 主 3 天 之 后 被 圣 灵 充 满。 他 的 经 历 与 门 徒 在 五 旬 节 的 经 历
相 仿 ( 参 “ 圣 灵 浸 ” 一 文 ) 。 他 首 先 经 历 重 生 和 得 救 ( 参 3~19 节注 ) , 然 后 被 圣 灵 充 满。 虽 然 路 加 没 有 特 别 写 明 保
罗 领 受 圣 灵 浸 时 有 否 说 方 言, 但 可 推 断 他 说 方 言, 原 因 如 下:
1. 新 约 的 规 范 表 明 人 被
圣 灵 充 满 时,就 会 开 始 说 方 言 (2:4 ; 10:45~46 ; 19:6 ; 参 11:15 注 ) 。
2. 保 罗 证 实 自 己 常 说 方
言, “ 我 感 谢 神, 我 说 方 言 比 你 们 众 人 还 多 ”
( 林 前 14:18) 。
9:18
受 了 洗: 路 加 关 心 的 不 是 保 罗 有 否 说 方 言, 而 是 保 罗 真 实 领 受 圣 灵 浸( 17 节 ) 。
寻 求 圣 灵 充 满 必 须 以 神 为 中 心,而 不 是 任 何 的外 在 彰 显; 但 另 一 方 面, 所 有 渴 望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信 徒
都 应 该 盼 望 圣 灵 降 临 时 有 外 在 的 彰 显 (2:4, 17) 。
9:31
敬 畏 主: 路 加 在 福 音 书 ( 参 路 1:50 ; 18:2 ; 23:40) 和 使 徒 行 传 中,都 强 调 要 “ 敬 畏 神 ” 。 正 是 那 些 敬 畏 神 的 人 ( 即
归 信 犹 太 教 的 外 邦 人 ) 在 第 10 章
里 成 为 向 外 邦 宣 教 的 起 点 (10:2, 22, 35 ; 13:16,
26) 。 敬 畏 神 能 够 生 发 信 任 和 顺 服, 同 时 也 能 避 免 行 恶 ( 伯 28:28 ; 诗 111:10 ; 箴 1:7) ,
最 终 使 人 “ 在 圣 灵 里 得 安 慰 ” 。有 关
敬 畏 神 的 详 细 讨 论, 参 “ 敬 畏 神 ” 一
文。
9:36
多 加 …… 广
行 善 事: 正 如 神 使 用 彼 得 施 行 医 治 (33~35 节 ) 和 使 死人 复 活 (40 节 ) 一
样, 他 也 同 样 使 用 多 加 的 善 行。帮 助 穷 乏 之 人 的 善 行 与 神 迹 奇 事 同 属 圣 灵 的 彰 显, 保 罗 在 哥 林 多
使徒行传
注释
九 1-31 大数人扫罗在大马色的路上
虽然使徒行传到此为止没有太多提及保罗(或扫罗),但是他似乎可说是此书中最重要的人物。从十二章中间一直到卷末二十八章,所有的叙述都几乎完全集中在保罗和他的旅途上。这个人加入基督教圈子里的故事,作者向我们仔细说明不下 3 次(第九,二十二和二十六章)。在这一章经文里,故事由叙述者说出来。在后面的篇章里则由保罗自己用讲辞的方式说出来。本来叙述事情的人大可以用一句话略过:「然后保罗向他们述说他在大马色路上的经历。」但是他却仔细再述说一遍,原因很可能是路加要强调这事件的重要性。故事每重复一遍,总有少许新的元素加进去,使整个故事更完整。
有人争议说:「归信」( Conversion )的意义是弃绝某一系统的信仰,转过来投入另一信仰。扫罗并非蒙召离弃犹太教,而是「被召」接受耶稣为他过去信仰的应验。况且保罗的故事与先知「被召」去达成某一使命很相似。从非专用名词的层面来看,用「归信」这词并没有甚么不妥当的地方,因为此人的心智、行动都基本上经历了剧烈的改变。但是我们同时亦不要忘记这「被召」的事件,在保罗一生有其正面的意义。
第 1 节扫罗(保罗的希伯来名字,十三 9 )对基督徒的态度,在前文七章 58 节至八章 3 节已有提及。
第 2 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很可能是一些介绍的文件,或许相等于今日的「逮解证书」(参二十二 5 ,二十六 12 的平行经文)。在次经中留存了一封类似的信件,内容如下:「如果有任何恶棍从他们的国境逃到你那里去,把他们逮解给大祭司西门,他可以照他们的律法来惩罚他们」(《马加比一书》十五 21 )。当时很多犹太人会众对基督徒并没有太大的反感,这些来自大祭司的函件一方面勾划出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反对,另一方面又授权给保罗逮捕这些「犯人」下监(参二十八 21-22 ,那里的经文说罗马的犹太领袖知道他们要厌弃基督徒,却没有从犹太而来的信件说明厌弃的原因)。在司提反的事件之后,犹太人领袖才开始采取行动对抗基督徒,理由只因为他们是基督徒而已。「信奉这道的人」:基督徒群体早期的名称是「这道」( the
Way )。
第 3-9 节保罗感受到天上而来的一道大光,又听到一个声音。本来新约的作者们并不反对记载一些只有本人才能看见的异梦和异象,但路加在此故意告诉读者这个事件是可以肉眼看见的。虽然此事是专门针对保罗而发,但同行的人「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在二十六章 12 至 14 节复述此事的经文里,暗示与保罗同行的人亦看到大光。不过只有保罗的眼睛瞎掉,他的眼瞎并非像普通大光照耀之下一时耀眼而已,因为他眼瞎有 3 天之久。第 18 节又告诉我们当他痊愈的时候好像有鳞掉下来(参二十二 11-13 )。
第 10-16 节只有这章经文所述说的归信故事提及亚拿尼亚起初的踌躇,他的踌躇是可理解的,二十二章 12 至 16 节虽有提到亚拿尼亚的名字,却没有述说他的踌躇。从保罗奉差派的起头,神已经用各种方法清楚告诉保罗和亚拿尼亚,说明他的职责是到外邦人中间(参二十二 21 、二十六 17 ),并且要「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
第 17-19 节亚拿尼亚「把手按在扫罗身上」,又称他为「兄弟扫罗」,这些举动是表示认许,并肯定神的接纳和基督徒之间的合一。在扫罗身上,这按手之举与神接纳保罗获得医治、接受圣灵和受洗,甚至他禁食日子的完结都连系在一起。这一切事情都一起发生,而且在耶路撒冷使徒以外独立地发生(参九 26-27 的注释),或许这事亦有其重要性。
第 20-25 节虽然保罗奉差的次序是:「外邦人 …… 君王 …… 并以色列人」,但奇怪的是他第一件工作却是「在各会堂里宣传耶稣」,这模式在他以后的宣教事工上都是如此:先向犹太人,然后才到外邦人中(参十三 46 )。虽然保罗所传的道随着时日「越发有能力」,但它只能叫犹太人「惊奇」,没有叫他们相信;「过了好些日子」他们更「商议要杀扫罗」。他乘筐子逃亡的事,在保罗的回忆中只是一件懦弱羞耻的事,而非一件荣耀和惊心动魄的奇遇(林后十一 30-33 )。
第 26-30 节虽然保罗到耶路撒冷时,已经成为基督徒好些日子了,但是使徒们也像他们以先的亚拿尼亚一样,难以相信此事。直到巴拿巴(四 36 曾提过这位称为「劝慰子」的巴拿巴)替他负起责任,然后门徒才准备接纳这位曾一度逼迫教会的人。随后保罗自由「出入来往」有 15 天之久(参加一 18-19 ),虽然他与彼得在一起,却没有与许多门徒见面,反而花了好些时间在「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中间(参上文六 1 之注释)。来自居比路的巴拿巴很可能就在他们中间工作,或许这就是与司提反有关的那所自由人的会堂(六 9 )。正如在大马色一样,敌对保罗的人不久就「想法子要杀他」,弟兄们为了保护他,便打发他往自己的家乡去;后来(在十一 25 )巴拿巴就在那里把他找回来。
第 31 节逼迫到此稍为竭息,路加也藉此机会停下来为故事作一总结。因为上述一切的缘故,此时门徒的数目由楼房上的小群已增长成「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
九 32-43 彼得在吕大和约帕
这两个简短的故事把使徒彼得再一次带到台前,并且为第十章哥尼流的重要故事设下布局。
第 32-35 节吕大在耶路撒冷之西北面,彼得「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表示吕大有一基督徒团体。这些人很可能是在司提反被石头打死以后,信徒四散到此传福音所结的果子。
经文没有告诉我们到此传福音的是谁。约帕的情形也是一样,我们只知道那里已有信徒(九 38 )。当以尼雅得医治时,彼得把这功劳归给耶稣,他自己不过是管道而已(参三 12 、 16 )。「凡住在吕大和沙仑的人」不是指每一个人,却是说明这医病事件不是在暗中进行,而是在公众场合;好些基督徒圈子以外的人都亲眼看见,并且相信了。
第 36-43 节在彼得到约帕之前,那里有一基督徒团体,知道彼得来到附近的吕大;从约帕往内陆走 12 哩左右便是吕大。在这些医治归信的事件频频发生当中,作者觉得有必要向读者清楚交代当时社群中的人物,不管他是受益者(三 2 、 10 ),还是施予者(十 2 )。大比大是一个「广行善事,多施赒济」的人,她常为寡妇们缝「里衣外衣」,寡妇在当时的社会里是穷困人的代表(参六 1 )。
大比大的尸体已经遵照洁净死人的礼仪洗过了。致于彼得为甚么叫所有人「出去」房间外面,然后才开始祷告,则不大清楚。在睚鲁的女儿复生一事中(可五 40 ),耶稣也是如此行。布鲁氏( F.F.
Bruce )曾指出耶稣用亚兰文所说的话:「大利大古米!」( Talitha
qum )──「闺女,我吩咐你起来」,与彼得此时所说的话,若用亚兰文说出来,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 Tabitha
qum ;参 Book of Acts ( Eerdmans,
1988 ) p.199 〕。
使徒行传第九章
八 保罗悔改的蒙召(九 1 ~ 19a )
腓利猝然从故事中消失,而青年保罗也同样猝然再度出现,十万火急地追逼信徒。在大马色路上,他经历了大光的照耀,又有耶稣的声音吩咐他不要再逼害祂,并要准备做新的工作。与此同时,大马色一信徒受指派去见他,一方面医治他的眼瞎,一方面为他施洗。神启示亚拿尼亚,使他知道扫罗将在外邦人和犹太人面前,为耶稣作见证,且要为祂受苦。
这段故事以后还有两次复述;廿二 3 ~ 16 保罗向耶路撒冷群众的演说 157 ,和廿六 4 ~ 18 他在亚基帕和非斯都面前的见证 158 。那两次是以亲口叙述的方式写出,与这里的记载稍有不同。以往的评论者会辩论路加是否有三种不同的译本,可是近期的趋势(假定路加对保罗几篇讲辞都没有作准确的报导),则认为路加只根据一种内容,不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而已。若果真如此,我们便不必费心把这两三个有相当出入的故事融合起来,那些差异不过是文章的手法而已,路加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保罗的悔改,蒙召作宣教士,是决无疑问的。他自己在哥林多前书十五 8 、 9 ,加拉太书一 12 ~ 17 ,腓立比书三 4 ~ 7 ;提摩太前书一 12 ~ 16 都有提及。这段语文描述他怎样逼迫教会,又因异象中得见耶稣,蒙召作使徒(参林前九 1 ),奉派向外邦人传道。从加拉太书一 16 、 17 推测,他蒙召后随即到了大马色,然后去了亚拉伯,又再回到大马色来。使徒行传的叙述较详细,其实路加和保罗的内容基本上一致,这是相当明显的。问题在于使徒行传记述这事的方式。这件事的叙述,第一手资料必然出自保罗和亚拿尼亚。虽然保罗在自己的信上从没有详述细节,使徒行传的记述,是否根据他的口述呢?要同意这说法,应当毫无问题。但是,这故事和犹太人的神话传说,有好些吻合的地方:(一)纥留多如( Heliodorus )想私下盗取圣殿库银,被天上来的骑士异象所阻挠,摔倒在地上(玛喀比二书三章);(二)亚仙纳斯( Aseneth )悔改,约瑟的埃及妻子相信神的经过(见犹太恋爱史 约瑟与亚仙纳斯 )。对于这些类似的故事,最多只能说使徒行传的写作形式,受到犹太传说的影响,而与史实本身并没有受影响。不过,我们也必须知道,三处记述有出入,尤其是第廿六章耶稣在路上对保罗的差派,在第九及廿二章里,却是后来亚拿尼亚在大马色才对他说的;这表示路加并不打算作精确的报导,只是概括的记述,把事情的重点说出来。
1 ~ 2. 故事一开始,就提醒读者八 3 所载保罗逼迫信徒的行径,暗示他对耶路撒冷运动的后果,不甚满意, 仍然 想大干一番。他四处散播威吓的话,说使徒若不停止活动,他就必采取行动──杀害他们。他有没有权柄合法行刑,则大有问题(参廿二 4 ,廿六 10 ),所以这话可能是指他期望这样处置使徒。当时不少使徒已逃离耶路撒冷,他要把他们追回来,囚禁在耶路撒冷。因此他向 大祭司 (当时是该亚法,公元十八~三七年)取得文书,可以在 大马色 的犹太人社团中行事。大马色是个要镇,距离耶路撒冷一百五十一哩( 242 公里 ),其中犹太人口不少。它受罗马叙利亚省所管辖,是底加波利自治城市联盟的一员。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一 32 说到一个亚哩达的提督(亚哩达是拿巴田亚拉伯人〔 Nabataean Arabs 〕的王),把守大马色城,不容他逃出来。至于这位官员是大马色王的代表,照管当地亚拉伯人,抑或当时大马色仍在拿巴田的管辖之下,就不太清楚了 159 。
无论如何,犹太人的社会必然有相当的自主权,以维持本身的法律与治安。问题出在到底大祭司有没有权干涉他们的事务。赫肯( p.320 n .2 )说得对,先前的学者从玛喀比一书十五 15 ~ 21 这些经文中,引伸出毫无根据的推论,那些经文说的只是较早的另一回事;至于他认为路加也是错解马喀比前书人士之一,我们就不能苟同了。韩森( p.112 )的说法可能更近真相,他说“保罗”从公会取得特权,可以伤害或拘捕信徒的领袖, 而算无罪 。这里用“信奉这道的人”来形容信徒,是使徒行传中特殊的用法。“这道”一词,显然是指基督教的信仰(九 9 、 23 ,廿二 4 ,廿四 14 、 22 )。这个词的背后有一观念:“主的道”(十八 25 、 26 ),就是救人的道(十六 17 )。神已经定规,人若要得救,就要以这道为生活方式(参考十二 14 );信徒认定他们所走的道路,就是 这 条神唯一的道,以致这个词有特定的用法。奇怪的是,昆兰派及其他宗教集团,也有类似的用法( I QS 九 17 、 18 ,十 21 ,十一 13 ) 160 。
3 ~ 4. 保罗将到大马色的路途中,忽遭阻碍。约正午时分(廿二 6 ),一道强烈的 光 突如其来地把他包围,又有 声音 对他说话。这是神启示显现的两种征兆。大光是神的荣耀的表现,又因一般人都知道没有人能看见神,难怪这光的能力会导致眼瞎。当彼得在监里的时候,天使的显现也同样带有大光(十二 7 ;参太十七 5 )。声音也是神启示的特征(出三 1 ~ 6 ;赛六 8 ;路三 22 ,九 35 ),不过这一次是耶稣自己的声音。因此,可以说保罗曾与复活的耶稣相遇,听见过祂的声音。在其他经文,保罗提及神将祂儿子显现给他(加一 16 ),又更进一步说见过耶稣(林前九 1 ;参十五 8 )。从九 27 ;廿二 14 、 15 及廿六 16 三处经文看来,这一节的解释也是如此。路加并没有说明耶稣以什么形象显现给保罗看;保罗必须问说话的是谁,是有很特殊的涵义。这儿记载的,是耶稣从天上的显现,而不是祂升天之前的显现,因此我们不能当祂以普通的形象显现,以致人会将祂与一般旅客混淆(路廿四 15 )。这一段记叙的重点,全落在对保罗所说的话上。 你为什么逼迫我? 这话直接针对保罗当前的任务而发;他以为要去攻击的是一群以异端方式敬拜神的人,其实他乃是攻击一个在天上有代言人的团体;攻击信徒,就是攻击这位属天的人物。
5 ~ 6. 保罗的回答充满胡疑困惑,“ 主啊,你是谁? ”这话并不一定表示他认出那发言人的身份;“先生”(即 主啊 ),这称呼是对任何属天人物理所当然的尊称(十 4 )。他所得的回答,明明说是 耶稣 对他说话,正是他所 逼迫 的那一位。因此,这异象对保罗的作用,就是告诉他,逼迫信徒就等于逼迫耶稣(路一 16 );更重要的,就是他所逼迫的耶稣已经有了属天的位份,证明祂已被神悦纳高举。这样,保罗向神的热心,却变为攻击神,因为是神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这种生活方式必须终止,他要起来往城里去,接受未来工作的新指示。这个带权威的命令,保罗若真心事奉神,就必然顺从。在几段类同记载中,这些对话似乎稍有出入,但是每次记载的整个情景,内容上并没有基本上的偏差。这段记载中后来由亚拿尼亚向保罗说的话,在廿六 16 、 17 却正是在大马色的路上主对他说的。
7. 当时的启示只有保罗看见,同伴并没有份儿。不过,他们也看见不寻常的景象(孔瑟曼 p.58 )。他们停步, 说不出 话;听见 声音 ,却看不见人。根据廿六 14 ,他们看见光,就仆倒在地,又根据廿二 9 ,他们看见光,却听不见声音。布鲁斯( Book p.197 )认为这段经文中的声音,是指保罗的声音,同伴所困惑的,是保罗与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不过,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这句说明是紧接着耶稣的话,而且用字与廿三 9 相似。参阅廿二 9 的解说 。
8 ~ 9. 保罗被烈光刺激的本能反应,自然是闭起 眼晴 。等到他开张双眼时,却仍然看不见东西。这现象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寻常,可是从他得治愈的方式看来,这却是一种超自然的作为造成的。他软弱无力,要他的同伴 领 着,来到 大马色 。在那里他禁食 三天 ,必然仍在震惊中,尚未复原,也可能逐渐体会自己的罪孽深重,而满心懊悔。
10 ~ 12. 同时,主已为他的呼召作下一步的行动。一位叫 亚拿尼亚 的信徒(参廿二 12 论及他的品德),作了一个梦,主对他说话;这情景叫人想起撒母耳记上第三章,撒母耳听见神呼唤他,不过这里的 主 一定是指耶稣。亚拿尼亚要到“直街”一间屋子那里去,他会见到一个大数人叫扫罗。扫罗正在期待他到访,因为他在祈祷中也得一异象,见一个叫亚拿尼亚的人来替他按手,医治他。因此,这个安排有双重异梦的印证(参哥尼流和彼得的故事,十 1 ~ 23 )。
13 ~ 14. 亚拿尼亚对扫罗这名字并不陌生,他抗议说,照他所知道的,这个人是教会的劲敌。多方消息传来,说他在耶路撒冷大施毒手;他到大马色之行的目的,也很快传开了。这句话的效果,刻画出保罗悔改的奇妙,同时将他昔日的生活形态,与他行将投身的新使命,作了强烈的对比。这里还有两个描写信徒的新字眼。 圣徒 (九 32 、 41 ,廿六 10 ,参二 32 ,廿六 18 )是保罗常用的字,表示信徒是分别出来事奉神的,必须有合宜的品格。 一切求告 名的人 回应了二 21 (珥二 32 ),又在廿二 16 再度出现,吩咐保罗要受洗(再阅林前一 2 )。
15 ~ 16. 或许有人觉得亚拿尼亚这话,表示他对神不顺服,他应该知道神比他更清楚!可是他这样说是十分自然的,而且在这一段话里;更引入神选召保罗作仆人的宣告。廿二 14 ~ 16 同样事件的记载中,这句话是由亚拿尼亚向保罗说的,论及神对他未来角色的指示。神已立意呼召保罗作祂的工人,他的任务是要在 外邦人 、 君王 和 以色列人 面前,宣扬神的名 161 。这儿神选召的观念,与廿二 14 ,及廿六 16 相符合,也与保罗在加拉太书一 15 所表白的相合。 宣扬我的名 ( to carry
my name )是个很特别的用法,表示为耶稣作见证(参九 27 )。外邦人,君王,和以色列人,代表了三大类人,保罗后来果真在他们面前作见证;这些字的排列次序很特别,强调出保罗奉派去外邦人中间作工。宣扬神的名并非易事,包括要为耶稣受许多 苦难 ,这与当初他 加害 信徒成了尖锐的对比(九 13 )。忠心为主作见证的代价极重,传福音的人因此多受苦难;对于这一点,使徒行传仍丝毫没有掩饰。
17 ~ 19. 于是亚拿尼亚照神所吩咐的做了。他把自己的疑窦放开,亲切地称保罗为 兄弟 ,并按手在他身上。这个举动必然是医治的表征(路四 40 )并传递神的祝福。这段经文中,是否包括了赐圣灵给保罗,并不清楚;似乎没有,因为这是在洗礼之前的举动,而一般来说,受圣灵多半与洗礼相连。当时,亚拿尼亚向他表示,差他来的主,正是向他显现的主,要叫他得医治,并受圣灵。保罗恢复视力,眼睛上有鳞片般的东西掉下来(正如多比雅〔 Tobit 〕的故事一样, Tobit 三 17 ;十一 13 )。他受了亚拿尼亚的 洗 (无需由使徒到这里),然后便结束了禁食。
157 此后将采用扫罗人所共知的别名保罗,虽然路加要到十三 9 才用它。
158 保罗的悔改,和路加心目中的保罗,请看 Burchard; Lo/ning ; Stolle; G. Lohfink, The Conversion of Paul ( Chicago , 1976) 。
159 有学者认为 Gaius 王(公元 37 ~ 41 )可能把这城委托了给亚哩达;不过,若是如此,就该在保罗离该城之后(参十一 29 注 )。另一可能,就是亚哩达可能在公元 32 打败希律安提帕之后,乘乱占领的。
160 G . Ebel, NIDNTT , III, pp.935-943.
161 这是希伯来的表达形式,参罗九 22 “可怒的器皿”。
九 保罗开始传道(九 19b ~ 31 )
路加强调,保罗一归主,蒙召作耶稣的见证,立刻就开始履行他的使命,与大马色当地信徒相交,向不信的犹太人传道。可是不多久,他的工作招来对抗,迫使他狼狈不堪地逃城而去。到了耶路撒冷,信徒不欢迎他,幸而有巴拿巴支持他,向使徒推荐他。于是他与教会一同在讲希利尼话的人中见证主,直到后来太危险了,几乎遭受毒手,就如他当日所行的迫害;于是他再一次逃走,这回到了大数。
这段记载有一件事,可以从保罗自已的见证的轻易地获得历史的印证,就是大马色的逃亡(林后十一 32 、 33 ),这可以提醒我们对其余的记载不予置疑。不过,从加拉太书一 16 ~ 24 ,我们所得的印象却大不相同。根据该段经文:(一)保罗信主后并没有与人商量,也没有去见耶路撒冷的使徒;(二)他却到亚拉伯去了,然后回到大马色;(三)三年后,他到耶路撒冷去,停留了十五日,只见过彼得和雅各,犹大各教会的人并没有见过他;(四)然后他到叙利亚和基利加去了。这段记录下面有一句誓言说这是真话,表示当时有人在传相反的讲法。其实,要把保罗往亚拉伯之行,夹入使徒行传的记述中,并不困难;至于保罗信主后三年,耶路撒冷的信徒仍然对他存疑心,同时他已见过了“使徒”,又公开在耶路撒冷传道,这些就很难与加拉太书的话配合了。赫肯( p.334 )认为路加不知道保罗往亚拉伯之行,以为他信主不久就到耶路撒冷去。不过,赖特福( J. B. Lightfoot ) 162 则解释说,由于两段记载的读者不同,所以有所差异。虽然如此,这两段记载仍给人互相冲突的印象。
19 ~ 22. 保罗在 大马色 与使徒共处的一段短时间,无疑是在加拉太书一 16 、 17 所提他往亚拉伯之前。虽然他在加拉太书中说,他没有与任何人商量,就立即往亚拉伯去,我们却不必把它当作一成不变的字面解释。他所强调的,是他没有接受任何大马色或耶路撒冷使徒领袖的指示。正如使徒行传所记述的,他由迫害者立刻转变成宣教士。当他来到大马色的各会堂之时,已不再是追逼信徒,而是 宣传耶稣 。
他宣讲的要义,就是教导耶稣是 神的儿子 ,这一点很值得注意。使徒行传其他经文并没有描写耶稣是神的儿子,只有十三 13 保罗在讲道中提及。不过,这个名称是保罗神学的钥辞,留意在加拉太书一 16 述及他蒙召的事,和罗马书 1 ~ 4 所提他蒙召作使徒,都与这名称相关连。因此,我们的结论,就是保罗在异象中见到耶稣后,便确保祂是神的儿子;路加的说法很正确,保罗早期讲道的重心正是这个名称。保罗并非首先将这个名称用在耶稣身上的人。这名称表明耶稣以弥赛亚的身份(撒下七 14 ),被神高举,坐在神的右边(诗二 7 )。
当时听保罗讲道的人,一定大大震惊,因为他们知道他上大马色的原意。犹太人口中的话,无疑是路加撰写的,为要表明他们的态度;留意他用“ 残害 ”来描写保罗的活动,与保罗自己在加拉太书一 13 、 23 所用的字一样(这字在新约别处并没有再用过)。“ 求告这名 ”一辞是基督徒的口吻(九 14 ),犹太人显然已沿用了。他们的敌对态度,只有叫保罗这新归正的人更加迫切,令他们无法驳倒他说耶稣是弥赛亚的道理。
23 ~ 25. 路加所记“ 过了好些日子 ”可能相当于保罗在加拉太书一 18 所提,他上耶路撒冷之前的那段日子。那儿“过了三年”的说法,可能是一种把前后算在内的讲法,可能实际的时间不超过两年。保罗往亚拉伯的期间,应该就插入这里,然后他才回到大马色。根据使徒行传,犹太人 商议要杀 保罗,在 城门守候 不让他逃脱。可是他们的计谋不得逞,保罗被人用 筐子 从城墙上的房子窗口缒出去。然而依保罗自己的记述,把守城门的是大马色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属拿巴田亚拉伯王国。这段与哥林多后书十一 32 、 33 的记载很配合,因为既然保罗刚从亚拉伯回来,很可能他传的道已挑起那里犹太人的不满。当然大马色的犹太人与提督同谋,甚至招揽他支持迫害保罗, 163 也有可能。
26. 保罗安全逃出了,但他视这样走避为一种耻辱(林后十一 30 )。他来到 耶路撒冷 ,尝试与信徒们相交。可是,根据路加,他们对他有防避,怀疑他是奸细。解经家对这情况甚为不解,因为保罗戏剧性的悔改,以及后来四处传道的消息,在时间上显然足够传回耶路撒冷的了。他们难道以为保罗这样明显的悔改,是深谋远虑的布局?
27. 无论如何, 巴拿巴 当时的反应,正切合使徒行传对他个性的介绍,他能接待一个人人都未能接纳的人,而教会对保罗过往的逼迫,却缓于宽恕,对他仍疑惧不安。巴拿巴领保罗去见 使徒 ,又陈述他自己所深信的事,若信徒领袖接纳这些事,就会改变保罗在他们心目中的形像。巴拿巴特别提出保罗怎样放胆为耶稣发言,甚至不顾自身安危 164 。从路加的角度来看,保罗与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所以有联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对保罗来说,他写信给加拉太信徒,讲到自己初信的过程时,却很想强调他自己的独立性。他坚持说,他的信仰不是从人来的,而且强调他往耶路撒冷之行甚匆促,仅有十五天,只见过彼得和雅各两使徙(加一 18 ~ 20 )。
28 ~ 29. 在这段短促的逗留中,保罗与使徒们密切来往(同一辞参一 21 ),并继续公开奉主耶稣的名讲道。对路加来说,保罗能与使徒同列作见证,因为他也是被复活的主所召出来服事祂的。不过,不管使徒曾有什么行动,保罗却有感动要追随司提反的步履,向 说希利尼话 的人作见证。他也和司提反一样,被他们追逼而必须逃亡。这段保罗传道的记载,似乎很难与保罗自己在加拉太书一 22 的见证切合,“那时犹太信基督的各教会都没有见过我的面。” 165 ,我们不能肯定“犹太各教会”是否包括耶路撒冷的信徒,还是只指周围的村庄。答案要视加拉太书一 18 、 19 是不是说保罗只见过彼得、雅各,而没有去拜访任何教会的聚会;若他去过教会,则不必见过其他使徒,除非他们都不在耶路撒冷。不过,很可能保罗在加拉太书中乃是要对付一项指控,说他在犹太时参加了一次宣教工作,而那时他乐意坚持守割礼(加五 11 )。赖特福说:“所以,耶路撒冷大部份信徒可能未见过保罗,而犹太全地的信徒,则 必然 未亲眼见过他了。不过,虽然两处记载并不矛盾,路加的记载给人的印象,实在需要用保罗自己更准确的记述来调整。” 166 根据使徒行传,保罗的工作是在说希利尼话的人中间,就是从分散的各地回归耶路撒冷定居的犹太人;这样,他就显然没有在犹太村庄地区做传道的工作了(参廿六 19 、 20 注 )。
30. 由于保罗的性命受到威胁,朋友就把他先送到 该撒利亚 海港,然后送回 大数 他的本乡去。这里也切合保罗自己的记述,说他到了利亚和基利家境内 167 。大数是基利家的首都,是地位很高的学术中心。关于保罗与它的关系,参阅廿二 3 和廿一 39 。
31. 至此保罗暂时退场,直到十一 25 、 26 才再出现。可是,路加的故事至此已完成一个重点。一切的预备都已完工,教会下一步的宣教工作即将迈向外邦人。于是路加停下来,将当时的状况作个总结。虽然当时对保罗的逼迫兴起,但由于他离开了现场,教会所受的迫害便停顿了,暂时教会可享受一段 平安 的日子。这时教会已遍布整个巴勒斯坦,虽然路加并没有提及在 加利利 的布道活动,但他一定认为,耶稣在世时的门徒已经成为教会的成员,并在自己的家乡传福音了。路加提到 教会 (译注:单数)遍布整个地带,颇值得注意。教会视自己为一有机体,各地的小组联合成一体(参加一 22 ;帖前二 14 )。由于 敬畏 神,又得 圣灵 的能力扶持就得以坚固,人数不断增多。
162 Saint Pual's Epistle to the
Galatians ( London ,
1896 ), pp .91f .
163 RSV 记保罗的朋友是他的门徒,这词用得这样奇特,使有些解经者认为,动词 took 的原来受词 Him (但未表明清楚),在早期抄本中,误为 his (Metzger p.366) 。
164 这一句可能要改变译法,成为保罗在使徒面前作见证 (Burchard pp .147f ) 。
165 见八 3 注 。保罗的意思一定是:他们不认识他是个基督徒。
166 J. B. Lightfoot, op. cit. p.92.
167 加一 21 (参徒十五 23 )记两地方名的次序,并不等于保罗先在叙利亚工作,然后再到基利家;其实他在叙利亚首都安提阿工作,在大数之后。那时的叙利亚和基利家合为一省,先提那较重要的地方,是很自然的事,并不一定表示保罗到那两地的先后次序。见 E. M. B. Green "Syria Cilicia" ET 71, 1959 ~ 60 pp .52f .
Ⅳ 外邦差传开始(九 32 ~十二 25 )
一 彼得的伟迹(九 32 ~ 43 )
教会工作的开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而面对非犹太人,教会必须决定自己的立场。其实在埃提阿伯太监信主的时候,这个问题原则上已经产生,不过那件事并没有对教会政策上造成恒久的影响。可是,一旦信主的人将成为教会生活长久性的成员时,接纳的问题就不容耽搁了。路加在这个关键上提出两件主要事件。第一,他引述哥尼流一家人信主之后,在耶路撒冷信徒中引起的问题;第二,他描述安提阿教会怎样很自然地组成了一个犹太人与外邦人共存的信徒团体。如此,向外邦人传福音,基本上便成了定案,不过他们是否必须像犹太人那样生活,则教会还有好一段时间犹豫不决。在这一段记载中,穿插着两段彼得的事迹。第一件事迹(九 32 ~ 43 ),可能是与哥尼流信主的故事相连,解释为何彼得当时会在约帕;同时,也描绘使徒们的属灵能力,彼得成了耶稣的代表,能行像福音书所记载的神迹奇事。第二件事迹(十二章)记彼得下监,以及神奇地获救,其后彼得就从使徒行传中消失了(除了在第十五章出现一次之外)。
第一段所记两件彼得的事迹,可列为神迹故事,正如福音书的叙述形式一样。第一件神迹记得很精简,第二件则相当详细。这与耶稣医好瘫子(路五 17 ~ 26 ),及叫耶鲁的女儿复活(路八 41 ~ 56 ),显然互相呼应;此外,保罗日后也行了类似的奇事(十四 8 ~ 12 ;二十 7 ~ 12 ),也不容忽视。两件事例中,彼得的作为都使当地人归服了主。现代人一般认为,基于神迹的信心不是真正的信心,路加必然大大不同意;神医治(及审判)的大能既藉着行动与言语彰显出来,人们就应当有所回应。奇事神迹可以辅助话语,产生说服力。
32 ~ 35. 彼得周游四方,在耶路撒冷以外的教会,传播使徒的教训(二 42 );可是他的活动并不限于教导信徒,也包括传福音。他游历的范围可能就是九 31 所到的地方,远至巴勒斯坦的西岸。可能他跟进了腓利在这地带曾作的福音工作(八 40 )。 吕大 (即旧约的罗得)位于耶路撒冷通往海岸的路线上,约二十五哩( 四十公里 )。 以尼雅 大概是个信徒,他的希腊名字(因弗吉尔〔 Virgil 〕的史诗而着名,内容是记木马屠城之役后生还者的故事),与他是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冲突,记叙中也没有说他不是犹太人。他瘫痪在床已经八年了(或可能是他从八岁起就瘫痪了),彼得的医治,是对他宣告: 耶稣基督医好你了 ,就叫他从床上起来。这里译作“ 收拾你的褥子 ”的吩咐,一般认为是叫以尼雅把褥子卷起来;不过英文“收拾床褥”的意思是起床后把床弄好,而希腊文的意思本来是弄好床准备躺下。可是,这话又可以解作把椅垫弄好,准备坐席吃饭。这样就与路八 55 相呼应。无论如何,这行动都表示他真的痊愈了。有人会用心理因素来解释他得医治,因为的确有些瘫痪是歇斯底里式的。不过,重点是他因耶稣的名得到医治,而当地不少人因见他得痊愈就信了主。路加用“凡住……的人”,是表示人数很多的写法。当地人可能包括非犹太人在内,因为这是个半外邦的地域,不过这里并没有直接提及。 沙仑 是由吕大向北至迦蜜的沿海平原。
36 ~ 38. 约帕 (现代的雅法〔 Jaffa 〕)在海边离吕大有十二哩( 十九公里 ),那里也有一班信徒,其中一位妇女叫做 大比大 (亚兰语)。路加告诉我们,这名字的意思与希腊文 \cs9 多加 相同,而 RSV 英译表明这两个名字都解作 羚羊 。她 广行善事 ,多施赒济,这些都是犹太人极推崇的美德,信徒也一直承袭履行。彼得正在附近的时候,她患病死了。她的朋友(希腊文用一个含糊的“他们”,与一般英文用法相似,中文作“有人”)照一般惯例把她洗净,但没有膏抹埋葬,却停在 楼上 ,在没有人干扰之处。这样做表示他们指望大比大会复活;路加的读者一定会想起旧约中类似的记载,说到人把尸体停放在楼上(王上十七 19 ;王下四 10 、 21 )。这事或可证明,有些早期教会信徒相信,主再来之前信徒不会死,必然会复活。无论如何,约帕的信徒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她会复活,于是差人请彼得立即前来。
39 ~ 42. 彼得一到,就被带至大比大躺卧的所在。当时屋里坐满了哀丧的人,其中有一班寡妇把大比大做给她们的衣服给彼得看,希腊文可以指她们当时穿在身上的衣服。照顾 寡妇 贫困者,是一个团体必然的责任,信徒圈子中,自然承继了犹太人的惯例,照料孤寡。这些表现,可能用意在催使彼得行神迹。他仿照耶稣在类似环境下的榜样,把所有的人从房间中打发出去(可五 40 ,这细节在路加记载同一故事中没有提及,路八 54 ),然后 祷告 (王下四 33 )。接着他呼叫那死了的妇人,“ 大比大起来 ”。在亚兰语,这句话是 Tabitha cumi ,与耶稣叫耶鲁的女儿起来的 Talitha cumi (可五 41 ),只差一个字母。这巧合引起揣测,说这个故事是从另一故事编撰出来的,不过这种讲法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这位已死的妇人回应了彼得的话,睁开眼睛,坐起来了。这时,彼得才伸手扶她站起来。这神迹纯粹是出于祷告和命令的话语。最后,彼得把信徒和寡妇们叫来,这句话的意思为:“信徒,包括寡妇”,不过,我们不必强说大比大只帮助信主的寡妇。同样,像以尼雅得医治一样,这神迹的消息传遍那地,就有许多人信了主。
43. 群众的反应良好,彼得自然会留在那一带,好作栽培的工夫(他在吕大本来也是要这样做)。有意思的是,他住在一个 硝皮匠 家里,这一细节所以记下来,是为了指出下面的故事,彼得因此有“地址”可寻(十 6 )。解经家指出,硝皮匠是不洁的职业,是法利赛人所顾忌,并尽量避免与之接近的人。不过,彼得曾否有这种顾忌,我们不得而知,因此不知道路加是否特意记这一点,表明他从顾忌中解脱出来。──《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九章
9:1
保罗一定有一个拉丁文的全名,里头有三个字(例如罗马皇帝凯撒大帝的名字是该犹、优流斯、凯撒),第一和第二个名字是全体家人所共有,但保罗的前头两个名字都散佚了。第三个名字才属自己,即保罗(Paullus)。他出生第八天行割礼时,取了一个犹太名字:“扫罗”,可能取其字义:“求得”,也可能纪念历史上著名的扫罗王。扫罗是家中用的名字,他家人说犹太地通行的亚兰话,但保罗自幼便能讲希腊语,且懂拉丁文。关于保罗的详细生平,请参《保罗新传—翻天覆地一使徒》。
扫罗(后名保罗,13:9)热心传统的犹太教信仰(加1:14),把基督徒当成异端,运用犹太公会的权柄,四出捉拿信徒,照犹太人的律法来定罪。
9:4 扫罗迫害的是信徒,主基督却问,“你为什么逼迫我?”基督把信徒和自己当成一体。
9:7
比较22:9;26:14,此三处经文似有出入,其实可以彼此补充。同行的人听到一种“响声”(希腊原文为phone),但听不出说的是什么。
9:11 “直街”今天仍在,是贯穿大马士革城东西的一条大街。这里首次提到保罗的故乡大数。
9:12
“又看见”指在异象中看见,是异象中的异象。主在异象中告诉亚拿尼亚,大马色城内另一处地方,扫罗也正看见异象,见到亚拿尼亚来按手在自己身上。
9:15 保罗是神所拣选并且“分别出来”向外邦人传福音的器皿(罗1:1;西1:1)。
9:17-18 保罗获接纳为教会一分子,被称为“兄弟”。他受圣灵,成为肉体与灵性都能真正看见的人。
9:23 依据《加拉太书》1:17-18,这段“好些日子”约为三年,包括保罗去亚拉伯在内。亚拉伯为大马士革东边的叙利亚沙漠地带。
9:26
《使徒行传》记载保罗归主之后,去过耶路撒冷五次:1,9:23-30。这次可能就是《加拉太书》1:18-19所提的那一次。9:27所说的“使徒”,就是《加拉太书》提到的彼得和主的弟弟雅各。2,11:30。保罗和巴拿巴送捐款去赈灾。3,15:1-30。为“割礼”事争辩,和《加拉太书》2:1-10一段相同。4,18:18去还所许的愿。5,21:17-23:35。这次回圣城后被捕。
9:28
保罗在耶城与彼得同住十五天(加1:18),一定向后者学习了不少耶稣的教训与言行,然后在耶路撒冷展开他的布道工作。后来,与说希腊话的散居犹太人辩论;这些人态度激烈,视保罗为大叛徒,要杀害他,门徒才把他送往大数。要到十年后,巴拿巴带他到安提阿,才再读到有关他的事(11:25)。这期间,保罗可能在叙利亚和基利家省传道(加1:21)。
9:32 吕大是耶路撒冷与约帕间的小镇。镇上有些信徒并未因迫害而离开。这些因耶稣和五旬节使徒传道而信的人,住在这一带,为福音工作。
9:35 沙仑位于吕大与迦密山间,是块沿海的平原,住有许多外邦人。
9:36 约帕即今雅发,为以色列国在地中海的港口,当日是女圣徒大比大的家乡,彼得在这里住过(43节)。
9:37 死人埋葬前须洗身。尸体通常停放楼上,等待殡葬。在耶路撒冷,人死了当天便须葬殓;在城外地区,可以留放三天。
9:43
本书作者路加记载人名常常同时说明他的职业,容易辨认(看16:14;19:24;提后4:14)。硝皮匠是将牲畜的皮硝制为革的人,因与死畜接触,依犹太习俗乃不洁净的人。彼得决定在此人家中住宿,可以看出他愿意摆脱犹太人的旧礼仪,有了向外邦人传讲福音的准备。参10:17注,他后来且与外邦人同住(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