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林前 10:1-5> 云、海、灵食、灵水各有所指,你也相当熟悉的……
10:1-5 这里提到云和海,是指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藉着云柱来引导他们,又平安带领他们渡过红海(参出 14 章);灵食和灵水是指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的时候,神奇妙的供应(参出 15 ; 16 章)。
林前 10:1-33> 前章写成熟基督徒的生活,今章应会讲……
10:1-33 在第 9 章,保罗以他自己作为榜样,指出成熟的基督徒会锻炼自己,使自己更有效地服事神。在第 10 章,他则用以色列作为灵命不成熟的例子,指出他们过分自信及缺乏有纪律的生活。
林前 10:2> “受洗归了摩西”,这句话很难懂,你说是不是?
10:2 “受洗归了摩西”,意为我们藉洗礼与基督联合,以色列人在出埃及的时候,也与摩西联合,由他来带领。
林前 10:11> 往事如烟?是人不想记?记不住?要不忘教训嘛……
10:11 今日的压力常常会导致我们忘掉昔日的教训。但保罗提醒我们必须牢记以色列人的教训,好使我们不致重蹈覆辙。为了不忘昔日的教训,最佳的方法是天天读经,让神提醒我们怎样按祂的旨意而活。
林前 10:13> 不叫我们受过于我们所能受的试探──只是试诱来到,人心仍有所动……
10:13 在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里,保罗鼓励哥林多教会的信徒,要勇敢抵挡试探。他说:( 1 )试探和犯罪的念头会临到每个人的身上,不要以为你能避免;( 2 )倘若别人可以抵挡试探,你也一定可以;( 3 )不管任何试探,依靠神的帮助,你必能胜过。神会这样帮助我们胜过试探:( 1 )祂使我们知道哪些人或处境会使我们跌倒;( 2 )祂帮助我们远离明明知道是错的事;( 3 )祂帮助我们只做好的事情;( 4 )我们可以祈求神的帮助;( 5 )有些爱主的朋友在你被试探时可以帮助你。无论如何,赶快离开试探的场所是得胜的第一步(参提后 2:22 )。
林前 10:14> 崇拜偶像?我不会的,那些木头是死的嘛;至于心中的偶像……
10:14 哥林多最明显的宗教特色就是拜偶像,那里有很多神庙,香火鼎盛。木头和石头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但人们却赋予它们只有神才配得的敬拜,又期望它们赐下只有神才有能力给予的好处,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及儿孙满堂等。拜偶像在今日仍旧是严重的问题,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我们也许不再去拜那些木头或石头,但却崇拜钞票信用卡。现代的偶像如权力、享受或名声等,是被我们高举的东西。保罗说:“你们要逃避拜偶像的事”,所指的就是这些事。
林前 10:16-21> 吃祭过偶像的肉也会不安?怎会这样?
10:16-21 无论是犹太人、基督徒或异教的信徒,都觉得吃祭物是与神明联合的意思。在旧约时代,当一个犹太人献过祭后,便会进食部分的祭物,表明他曾犯罪得罪了神,现藉献祭与神复和(参申 12:17-18 )。因此,初信的人若见到信徒吃祭过偶像的食物,便会感到不安。
林前 10:21> 我只想大家都好一点,你却说我不能同时吃圣餐又吃鬼的筵席,我……
10:21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必须对祂全然效忠。保罗说,我们不可同时吃主的圣餐,又吃鬼的筵席。吃主的圣餐表示我们记念主,承认祂为我们死。吃鬼的筵席表示我们认同撒但的崇拜,参与了提倡异教(或罪恶)的活动。你是否也两面讨好,既想满足基督的要求,又不想得罪别人?圣经说,你不可以同时两者兼得。
林前 10:23-24> 明明是没什么大不了,为了要迁就他,说是怕他跌倒,何时才知道该这样做?太麻烦了……
10:23-24 有时我们很难知道何时需要迁就软弱的信徒。保罗于是给我们一个简单方便的原则──对别人的需要要敏感,心存恩慈。有些行为未必是错,但对别人不一定有好处。纵使我们在基督里是自由的,但也不应滥用自由而使弟兄姊妹受伤害。我们不能单顾自己的事,也要对别人的事敏感。(有关要照顾软弱的肢体,请参 8:10-13 ;罗 14 章的注释。)
林前 10:25-27> 买来就要吃,又怕祭过偶像;人生时常处进退两难的境地,可以怎样处理?
10:25-27 保罗对于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可买市场上的任何食物,不必追问它曾否祭过偶像。这算不得什么,任何人的良心不必受它困扰。当我们过分担心自己的每一个行为,就容易变成律法主义者,无法享受生命。因为万物都是从神而来,祂让我们享用。如果我们知道有问题,就应该努力解决它,但却不必刻意去发掘问题。
林前 10:28-33> 我们为何要受别人的良心所辖制?我不是我自己的吗?
10:28-33 为什么我们要被别人的良心所限制呢?最重要的理由是,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荣耀神,即使是吃、喝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做一些引致别的信徒跌倒的事情,我们为别人要做得最好,以至他们可以得救。
林前 10:31> 凡事所行为要荣耀神?我……
10:31 神的爱必定会渐渐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为祂的荣耀而作。要常常问:“这事荣耀神吗?”或“我如何在此事上荣耀神?”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关键时刻的抉择
林前 10:33> 人都在追求自我,保罗却说要为别人的好处放下自己,这合时宜吗?
10:33 保罗处事的准则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而是只求别人的好处。若不以此为原则,便会:( 1 )冷漠无情,任意妄为,不管是否伤害了别人;( 2 )顾虑太多,恐怕令人不高兴,所以什么都不敢做;( 3 )变成一个惟命是从的人,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便随波逐流,忘了神的旨意。在这个 " 自我中心 "" 追求第一 " 的世代,保罗却独排众议,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准。如果我们以别人的利益为基本目标,这样的事奉就会讨神喜悦。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试探(十 1 ~ 13 )
历史向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借鉴和严重的警告。神厚待以色列子民,但他们却堕入拜偶像和不道德的行为中。这些悲惨的事例已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毫无藉口再去犯罪。
.第 13 节对试探的解释,是全本圣经中最有鼓励作用的一节经文,值得用心学习。
1. 我们不应认为只有我一人在此受 难受的试探。其实,这类试探人人都遇过,历代基督徒都经历过这些试探。
2. 我们不应认为这些试探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们是由神控制的,神知道我们能忍受的能力,祂会适当地用这些试探来试炼和坚固我们的性格。
3. 我们不应认为这些试探是不能胜过的,因为永远都有一条神所预备的出路,若果我们学习凭信心面对,便可以每次都胜过试探。
.这条出路是什么?马太福音二十六 41 会给你一个线索。
总结:试探是: ① 每个人都会遇见的, ② 由神控制, ③ 我们可以胜过的。
祈祷 主啊,多谢 ,因 已提供了一条最好的出路,让我知道没有试探可以胜过我。 ── 《新旧约辅读》
一心不能事二主(十 14 ~ 22 )
保罗已经谈过,在异教徒当中生活的哥林多基督徒所面对的一个重大危机,就是不道德的生活。现在他转而讨论另一项危机,就是拜偶像。可能一些刚信耶稣的人,并不愿意完全摆脱以前的习惯,就是参加拜偶像的仪式和吃祭过偶像之食物,因为他们不想破坏自己与家人及朋友的关系。
但保罗劝他们在这件事上理性一点( 15 ),假如他们领了圣餐,参加了恩主所设立的圣礼,又怎可以再赴那拜偶像的筵席呢?事实上世上并没有其他神,偶像只是人造来膜拜的物件,但赴拜偶像的筵席,却是向撒但和黑暗的权力表示尊敬。若是这样,他们怎可以有分于圣礼?请细阅申命记三十二 15 ~ 18 ,保罗写这些经文时,肯定是以这段经文作为参考的。
每个基督徒到了某个阶段,总会面对一心不能事二主的挑战。在哥林多教会,这个挑战是以基督徒对偶像的形式出现。但在今天的我们,这个挑战可能是基督徒对钱财、享乐和性事 …… 。这些东西本身都没有错,但绝不能让它们在心中居首位,若不把它们捧成了心中的神,它们便不会成为魔鬼。 ── 《新旧约辅读》
榜样(十 23 ~十一 1 )
我们可以从保罗身上学习很多功课!今天要特别注意三点。
1. 丰富的常识(十 23 ~ 27 ):这些常识常常有用得 的机会,在处理人们吃拜过偶像之物的问题上,他也是运用这种常识。“这些东西都是由神而来,所以只管吃,并且感恩!”
2. 仁厚的心肠(十 23 ~ 24 、 28 ~ 30 ):若有其他对这件事非常敏感的人在场,为了他们的缘故,保罗也会放弃他的自由,不吃那端来给他的食物。第 31 节的“所以”一词若以“因为”来代替,意思会更加清楚。“我这自由为什么被别人的良心论断呢?因为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
3. 贯彻始终的榜样(十一 1 ):年轻的基督徒可能不能立刻知道基督要我们在某些事情上应怎样做,因而很容易犯错,所以我们需要一位真正忠诚的朋友,因他和主基督很亲近,所以能帮助我们行走正途。
你有没有一个能忠心地活出基督样式的朋友呢?你自己又是怎样的呢?
祈祷 主啊,让我过一种不耻于让人模仿的生活! ── 《新旧约辅读》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1-13 滥用自由的鉴戒
1-4 祖宗蒙受神恩典的经历
以色列人被云柱引领与过红海的经历(出 14 章),表明他们连于摩西并有分于他的际遇,类似洗礼使信徒连于基督一样。
“灵食”:指从天降下的吗哪(出 16:4, 31, 35 )。
“灵水”:实质上的供应,有摩西击石取水的例子(见出 17:6 ),但百姓的属灵供应,有赖经常伴着他们的,先存的基督── 灵磐。
5-10 祖宗犯罪受刑罚
先祖给我们的鉴戒是不要像他们一样行恶事、拜偶像、行奸淫、试探主、发怨言。所引事例,见串 5-12 。
11-13 警戒哥林多信徒
信徒不应因为蒙恩得救就骄矜自夸,滥用基督徒的自由 (参 8:9 ),否则将如以色列人,虽脱离了罪恶的世界,但因贪恋恶事,仍不免遭弃绝。
“末世”:见来 1:2 。
13 面对试探,信徒虽然不应自夸( 12 ),但也毋须气馁或自暴自弃,因为神会安排出路,使人忍受得住。
14-22 主的筵席与鬼的筵席
保罗在这段以领主的圣餐与异教崇拜仪式中的吃喝作比较,指出二者背后的宗教意义。正如旧约时代以色列人在某些情形下可吃自己献上的祭物,表示与神有分,现在教会守主餐是表示与基督有分:所以,虽然偶像所代表的神是虚无的,食物本身也不算什么,但由于偶像崇拜背后是鬼魔在作工,若参与偶像崇拜中的吃喝,就是与鬼魔打交道、背弃主了。
23-32 实际的指示
23-24 运用自由应以造就人为原则
25-30 关于吃祭偶像之物的两项实际规则
保罗认为市场上所卖的食物,信徒都可以吃,不用追究是否祭过偶像;若被非基督徒邀请在家中坐席,桌上食物无论是否祭过偶像也都可以吃,因为两者的场合都不涉及直接的偶像崇拜仪式,但若是为了顾及信心软弱的弟兄,就必须放弃自由的权利。
29 下 -30 意思是:别人的良心本无权判断我在饮食上的自由;我若吃向神祝谢过的食物也不应受人毁谤。这两句话在此可能是要解释 29 上的话,表明信徒若放弃吃献过祭的食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出自爱心,以免损害软弱信徒的良心。
31-32 总结的原则 ── 凡事要荣神益人
10:33-11:1 保罗的榜样
保罗劝哥林多教会效法他自我牺牲的榜样。
思想问题(第十章)
1.根据 10:1-13 出埃及的以色列民,与基督徒一样享受了神赐的福气。
我们从他们的失败可以学习到什么教训呢?
2.保罗把在偶像庙里吃喝( 14-22 )与在家中从街市买来祭过偶像的食物( 23-30 )这两件事加以区别。
为什么他谴责前者,却容许后者呢?
──《圣经──串珠注释本》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过渡自信的危险(十 1-13 )
在这一章,保罗仍是讲述有关吃祭过偶像的肉的问题。在这段经文的后面,有几个过于自信的哥林多的基督徒。他们的观点是:‘我们已经受洗,因此已与基督成为一体;我们领受圣餐,也就是基督的身体和宝血;我们在祂里面,祂也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十分安全;我们可以吃祭过偶像的肉,不会有什么损害的。’所以保罗警告过度自信的危险。
在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为他的儿子理查( Richard )计划他的教育时说,‘我要他学习一些历史。’就是在历史里,保罗要指出一个蒙福接受最大权利的百姓可能发生的事。他回溯当以色列子民在旷野里作旅客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他们遇到好多奇迹。他们有云柱带领他们行路;并且在危险的时候,保护他们(出十三 21 ;十四 19 )。他们平安的走过红海(出十四 16-31 )。这两种经验把他们和这一位最伟大的领袖及颁赐法律的摩西结合为一体,甚至可以说他们受洗归了摩西,犹如基督徒受洗归了基督一样。在旷野里,他们吃过吗哪(出十六 11-15 )。在第五节里,保罗说起他们从随 他们的磐石里取水饮。这并不是取材于旧约;这材料是从拉比的传说中得来的。民数记二十一章一至十一节告诉我们说,上帝怎样使摩从磐石取水,给口渴的百姓喝;拉比的传说,这块磐石以后就随 百姓,供他们取饮。这故事是犹太人都知道的。
以色列的百姓有这一切的权利,不过虽是这样,他们却跌倒得很厉害。当百姓们心惊胆战,不敢前进,进入那应许福地,而前往亲探的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外,都带来悲观的消息,上帝的审判是这老的一代都必倒毙在旷野(民十四 30-32 )。当摩西在西乃山上接受律法的时候,众百姓唆使亚造金牛犊去拜它(出卅二 6 )。他们在旷野里,甚至与米甸女子和摩押女子犯淫乱的罪;结果,有很多人死亡(民廿五 1-9 )。(根据民廿五 9 说死的人有二万四千人;保罗说二万三千人。两个数目不同的解释,很简单的,保罗只是从记忆中写下这个数字。他很少逐字句的引用经文;当时没有人这么做。当时没有什么经文索引或是经文便览这一类的书;圣经的装订也不像今天的书本,当时还不知道这种装订。它们乃是写在笨重的书卷上。)他们受毒蛇的蹂躏,因为他们在路上发怨言(民廿一 4-6 )。当可拉、大坍、亚比兰,领 一些发怨言叛逆的会众,许多人遭遇审判,好多人死亡(民十六)。
以色列民的历史显示一个享受上帝最大权利的百姓不能保证他们不遭遇试探;保罗提醒哥林多的信徒,特别权利不能保证安全。
我们必须注意保罗所特别提出的试探及失败。
(一)敬拜偶像的试探。我们今天或许不会很随便的敬拜偶像;不过如果一个人的神就是他将他全部时间,思想,精力献身的对象,那么人们会敬拜他们自己手所做的工多过他们敬拜上帝。
(二)淫乱的试探。只要人是人,他总会受较低级的自己的试探。只有纯洁专心的爱能帮助他不堕入污秽不洁之中。
(三)试探上帝的危险。许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利用上帝的怜悯。在他心里有这样的意念,‘这没有什么关系的;上帝会原谅的。’他的危险是他知道上帝的爱,却忘了上帝圣洁的一方面。
(四)发怨言的试探。今天还有许多人以怨声迎接人生,不以快乐迎接人生。
因此保罗强调警醒的需要。‘所以自己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一个堡垒受到几次三番的攻击,防 的人想,这是很难被人攻陷的。在启示录三章二节,复活的基督警告撒狄而教会,要警醍。撒狄 城是建造在磐石突出的山石上,认为是一座不易攻陷的城。当古列王围攻这城的时候,他出巨赏给想出攻取该城方法的人。有一个名叫希落爱底斯( Hyeroeades )的兵丁,有一天遥望这城,看见一个撒狄城的 兵,意外地把头盔掉在城跺上。他望 爬下来拾取他的头盔,同时记住他爬下来的路径。那天晚上,他带领了一小队人,就从那 兵爬下来的路径,攀登险岩,待他们到达顶上时,他们发现这城毫无设防,因此他们进入城中,占领了这人们认为十分安全的城砦。人生就是充满了陷阱;我们必须随时警醍。
保罗对于试探,提出三件事,以结束这段经文。
(一)他十分的确定,试探必然来临。这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过这一个我们译为‘试探’的一个希腊字,其意义却更似 试练 。其设计并非叫我们跌倒,乃是要试练我们,使我们经过试练以后,更加坚强。
(二)我们所遭遇的试探,并非独特的,只有我们碰到。许多其他的人也有同样遭遇,并且安全的度过。一个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驾御一乘马车,车上坐 达拉谟主教( Bishop of Durham )莱特佛特( Lightfoot ),在挪威经过一段非常狭窄的山路。车轮离开一边悬崖,另一边绝壁,只有数英寸。他向莱特佛特建议,下车步行,较为安全。他看了一下当地的情势后说,‘其他的车辆必曾行过这里。继续的前进罢。’在希腊诗选中,有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是一个出于遭难的水手自己口中的话,刻在他的碑上,‘一个遭难的水手在这海边嘱咐你们扬帆前进。’他的小丹或许已经倾覆,然而有更多的船只却安稳经过风暴。当我们经过风暴时,我们所经过的,也就是其他的人在上帝的恩典之中,承受,克服,经过的。
(三)所有试探,常有一条脱免的道路。希腊文( ekbasis )的描写很是生动。这字的意义是 隘路上的一条出路,一条山径 。这意思是说一个被围的军队,忽然发现了一条他们可以安全脱困的路径。没有人一定要堕入试探之中,因为所有试探都有一条出路。这条出路并且非是投降或是退却;它乃是在上帝恩典的力量下,一条得胜的道路。
领受圣礼的本分(十 14-22 )
在这段经文后面,有三种观念。两种只是与保罗的时代有关;一个是永久真实,适用于任何时代的。
(一)我们已经看见,在献祭以后,部分的肉,发回给献祭的人,以此他们可以安排一个筵会。在这样的筵会上,常认为所献祭的神,也一同坐席。同时也认为,肉在献祭以后,这一位神自己就在肉中,当人在筵会中吃的时候,这一位神就进入他的身体和灵魂里面。正如两个人互相分享自己的面包和食盐,两人就紧密地结合一起;吃祭过的肉也是如此,神和敬拜他的人有了真实的交通。献祭的人真实的参与献祭;他与神有神秘的交通。
(二)在那个时候,大家都相信有鬼魔,有善的也有恶的,不过大多数是恶的。他们是在神和人的中间。在希腊人看来,每一水泉,每一园林,每一山丘,每一树木,每一溪流,每一池塘,每一山石,每一处所,都有其鬼魔。‘在每一泉源,在每一山 ,有许多的神;在风的吹动中,在雷电的闪光中,有许多的神;在太阳和星的光线中,有许多的神;地震和风暴是由于诸神的鼓动。’世界充满了鬼魔,在犹太人看来,他们有一种称为 示廷 ( shedim )的。他们就是邪灵,出没于空房里,潜匿于‘地上的碎屑中,容器的油中,要饮的水中,要侵犯人体的疾病中,在空气中,在屋子中,无分昼夜。’
保罗相信有这些鬼魔;他称呼他们‘执政的,掌权的’。他的看法是这样 ── 一尊偶像是空无的,算不得什么;不过整个敬拜偶像的事是鬼魔的工作;他们利用它引诱人们离开上帝。当他们敬拜偶像的时候,他们以为是敬拜神只;事实上是他们受了恶毒的鬼魔的欺骗。敬拜偶像并没有使一个人与上帝接触,却使他与鬼魔接触;凡这样做的人都染上了鬼魔的污点。吃祭偶像之物算不得什么,不过他已经达到了鬼魔的目的,因此这是一件污染的事。
(三)在这一列系古代的信仰中带有一条永久性的原则 ── 一个坐在耶稣基督桌上的人决不可以也坐在作为鬼魔工具的桌上。一个接受基督的身体与宝血的人,有好些东西他的手是不可以抚摸的。
丹麦的雕刻家托尔发孙( Thorwaldsen )雕刻了一座伟大的基督的像;在他雕刻以后,有人请他为罗浮宫( Louvre )雕刻一座维纳斯( Venus )的像。他的回答是:‘这雕过基督像的手,永远不能再雕刻外邦女神的像了。’
有一次查利王子为了生命的安全,躲藏在称为格兰毛利士顿( Glenmoriston )的八个人那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罪犯,法外之徒;他们一个先令也没有;查理的头颅却悬赏三万英镑;他们把他藏起来,保护他的安全,没有一个人出卖他。时日消逝,这叛乱的事已成明日黄花,只是在回忆中的一件不欢愉的往事。八人中有一个名叫齐斯福( Hugh
Chisholm )的人设法居住在爱丁堡( Edinburgh )。那时的人喜欢听他讲述太子的故事,与他谈话。他没有钱,有时他们给他些钱。不过齐斯福常以左手与人握手。他说当查利王子在离开八人的时候,与他们握手;他立誓以后不再将这交与王子握过的手,再交给其他的人。
在当日的哥林多是这样,在今天也是一样,一个接受基督圣礼的手不能再接触低级趣味的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去污浊他的双手。
基督徒自由的限度(十 23- 十一 1 )
保罗以几个很实用的忠告,结束这有关祭过偶像之肉的问题的冗长讨论。
(一)他劝告基督徒在店铺里购买任何东西,不要发问。是的,在店铺里出售的肉,有些是祭过偶像的;也有些是因为惧怕鬼魔会进入肉中,在屠杀性畜的时候,奉某些神的名;询问店铺里的人,可能是小题大做,惹起不必要的麻烦。归根结柢,一切都是属于上帝的。
(二)如果一个基督徒受邀往一个非基督徒的家中赴宴,不要询问,尽管吃那放在前面的食物。不过如果有人有意的提醒他,这肉是献祭过的,他就不可以吃。这是由于假定告诉他的人是一位教会里的弟兄,他的良心认为吃这类的肉是错误的。为 不叫这样的一位弟兄担忧,基督徒必不可吃。
(三)再一次,这远古的情况显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许多的事一个人可以毫无问题的去做,不过如果他这样做后,要成为人家的绊脚石时,他必不可做。没有任何事比基督徒的自由更确实;不过基督徒的自由必须用于帮助别人,不可以使人惊骇或损害别人。一个人对己有一种责任,对人有更大的责任。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责任的范围。
(一)保罗坚持一个哥林多的基督徒必须做 犹太人 的好榜样。就是对于他的仇敌,他也必须做一切善事的榜样。
(二)哥林多的基督徒对于 希腊人 也有责任。那就是说,他对于对基督教毫无兴趣的人做好的榜样。事实上许多人藉 他的榜样归向了基督。有一个牧师特地帮助一个与教会毫无关系的人,使他在万难的情况中得到了救助。这人开始来到教会,后来他作出一个惊人的请求。他要求立为长老,奉献其一生,以示其感谢,为 基督藉祂的仆人在他身上所做的事。
(三)哥林多的基督徒对于 教会同道 有责任。这是人生很明显的事实,有的人的行为,受了我们的影响。或许我们不知道,一个比较年轻的或比较软弱的弟兄,常常看 我们,作他们的向导。这是我们的责任,带领他们,使软弱的得到力量,摇动的得以坚定,受试探的不堕人罪中。
只有我们记得,我们当向周围的人尽责,我们才能在万事上荣耀上帝;只有我们记得,上帝赐给我们基督徒的自由,不是为我们自己,乃是为别人,我们才能荣耀上帝。 ── 《每日研经丛书》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四.鉴戒与鬼筵( 10:1-33 )
上章保罗用个人的见证,说明他虽然有权利,可以作这事或那事,可以娶信主的姊妹为妻或靠福音养生;但他却为福音的缘故,放弃了他可以享用的权利。他是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 。因为他的生活行事都是向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要与人同得福音的好处。” 本章保罗引证以色列人失败的经历,更进一步的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生活目标,体贴私欲而行,就很可能妄用自由而招致失败。基督释放我们从罪恶和律法底下出来,绝不是叫我们自由去犯罪,而是叫我们可以自由而乐意地献上所有的权益,为福音作见证。
1. 鉴戒( 10:1-13 )
A.以色列人所蒙的恩典( 10:1-4 )
这几节讲到以色列人蒙恩的经历。虽然时代背景完全不同,可是在属灵的原则上,跟信徒的经历还是相似的;所以,以色列人的经历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注意:使徒时代跟旧约时代已经相差了两千多年,使徒引用两千多年前的事警戒他那个时代的信徒,并不认为过时或不合用。
1. 曾从云里海里受洗( 1-2 )
1 保罗说这话似乎是对犹太人的基督徒讲的,因为他提到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 。犹太人的祖宗并不就是外邦人的祖宗,而哥林多信徒有很多都是外邦人,为什么保罗这样对他们说呢?可见保罗乃是以预表的灵意来讲解这几节经文。虽然按肉身说,以色列人只是犹太人的祖宗,但按灵性来说,他们也象征神子民的祖宗。我们跟以色列人同有一位信心的父,就是亚伯拉罕。所以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某些经历,也可以作为我们离开属灵的埃及的某些预表。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 ,这 “不晓得” 当然不会是指信徒不晓得出埃及这件事,而是不晓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的属灵意义。保罗不愿意他们不明白这属灵的预表;因为这些事可以作信徒的鉴戒( 11 节),若不明白,就是属灵的损失。哥林多信徒虽然知道这些历史,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其中的属灵原则;所以保罗在这里加以解明。
2-4 这几句话具有解释旧约历史的灵意作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有云柱火柱带领他们到了红海透。摩西用杖击打海水,使海水分开,让以色列人从海里经过。当他们到了对岸的时候,海水又重新复流,把所有的法老追兵全部淹没。这里却把那经过说成是: “在 …… 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以色列人从红海经过而上了岸,浸在海里的是法老和埃及的军兵,不是以色列人,按理似乎不能说是以色列人受了洗(浸)。但保罗却把以色列人从红海经过这整件事解释作 “受洗” ,可见这历史是预表基督徒受洗归入耶稣基督说的。使徒是把以色列人过了红海,和埃及军兵浸没在红海里,这两方面合并起来,作为浸礼的同一预表。所以,以色列人过红海的整个经历,就是信徒受洗(浸)的预表。
2. 曾吃灵食喝灵水( 3-4 )
3 这里所说的灵食,是指出 16 章,以色列人吃吗哪的经验。神降下吗哪,以色列人每天去拾取,四十年之久,以色列人就是凭神所降下的吗哪养活他们。吗哪就是以色列人走旷野的粮食。保罗称这粮食为 \cs14 “灵食” ,把旧约以色列人的吗哪.预表新约基督徒属灵的粮食,两件事情合在一起讲。主耶稣曾经说过,衪是天上降下来的粮食。衪说: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约 6:51 )。可见旧约的吗哪,就是预表耶稣基督;衪就是信徒生命的粮。今天我们跟主交通,读衪的话,也就是领受主生命的粮食。主耶稣说: “我对你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约 6:63 下),这就是我们所吃的灵食。
4 这是出埃及记 17 章所记载的事。当时以色列人到了利非订的地方,因为没有水喝,向摩西发怨言。神吩咐摩西用杖击打磐石,磐石就流出活水给以色列人喝(出 17:1-7 )。注意:使徒保罗称这水为 “灵水” ,并说是 “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以色列人喝从磐石流出来的水,是一件历史事实,保罗却把这事迹所预表的灵意解释了出来。 “那磐石” 不只是磐石而已,而是预表耶稣基督的磐石;那从磐石流出来的“活水”,不只是水而已,还预表基督所赐给人的 “生命的活水” (约 4:14;7:37-38 );那磐石受击打,也不只是历史的一件故事而已,还预表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受击打(赛 53:4 )。
“随着他们的灵磐石” 这句话,也是把历史的事实跟属灵的事实合在一起讲。按历史的事实,以色列人确曾从磐石得着活水。他们曾在干渴的境遇中,经历到磐石出水给他们喝的神迹。但这件历史事实是要表明一项属灵真理,就是在不可见之中,有一位他们看不见的 “磐石” 正 “随着” 他们同行,供给他们的需要,解除他们的干渴。可见耶稣基督在没有道成肉身以前,也是跟衪的百姓同在的。不过衪不是成为肉身的样子跟他们同在,而是在他们所经过的道路中显出作为来,证明衪是在看顾着他们。
这几节经文非常清楚地表明:旧约历史预表基督的救恩,是使徒所同意的。所有历史的记载,都是经过选择的,神从以色列人的历史中选择一些记载在圣经里面,并不是没有用意的,都是要配合解明衪如何为人类预备救主,以及衪的救法如何成功而记的。
B.使徒的警戒( 10:5-10 )
以色列人的经历,既然可以作为信徒灵性经历的象征,以色列人失败的经过,也就是信徒的前车之鉴了。在此使徒一共提出以色列人的六样失败,作为基督徒的警戒。
5 1. 不要像他们倒毙旷野
这句话所指的是民数记 14 章的事。以色列人在加低斯大发怨言,神就罚他们那一代廿岁以外的人,都要倒毙旷野。这些人 “多半” 被称为神不喜欢的人,因为他们没有信心。来 11:6 说: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衪赏赐那寻求衪的人。” 以色列人虽然信有神,但他们没有信衪赏赐那寻求衪的人。所以这些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人,竟都倒毙在旷野。他们虽有出埃及的经验,却没有进迦南的经验。
以色列人倒毙旷野这件事,也预表信徒信了主以后,因没有信心而在生活上失败的情形。对当时的以色列人来说,他们 “倒毙” 是身体倒毙,不是灵性的死亡。他们灵性是否得救,是根据他们个人对神的信心。希伯来书解明,他们不得进迦南是预表他们不得进入安息。
“迦南” 在圣经中有两种预表:
a. 是预表安息
就是漂流旷野的以色列人所预表的。信徒在信主以后灵性不长进,像以色列人那样,漂流旷野,没有安息,常常失败、天天向前走,却没有进步。因为他们不是一直向着目标走,而是绕圈子走(参阅 《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来 3 章 )。
b. 是预表天家
来 11:8-16 讲到,亚伯拉罕怎样离开迦勒底的吾珥,到神所应许遥远的迦南去。他是 “等候一座有根基的城” , “一个更美的家乡” ,就是天上的家乡。
所以迦南对亚伯拉罕离开吾珥的经验来说,是预表 “天家” ,这是圣经自己的解释。
迦南预表天家,是讲到信徒得救的经历;迦南预表安息,是讲到信徒生命的成熟和得胜的经历。所以,以色列人倒毙旷野,若按预表来讲的话,它应该是指基督徒在生活上的失败,不得神的喜欢:却不是指他们要再灭亡,不能得救。
如果那些身体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都是按灵性灭亡的话,问题就大了。因为连摩西、亚伦、米利暗等人,也都是不得进迦南的。但在来 11 章,摩西跟米利暗都被列在信心英雄的名表里面。主耶稣山上变化形像的时候,摩西还跟主耶稣在荣光中说话,可见他们不得进迦南,只是身体方面的死亡,绝不是灵性方面的灭亡。他们的灵性情形如何,要按他们各人向神的信心如何而定。
6 2. 不要像他们贪恋恶事
第 6 节上半节说: “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 ,这句话扼要地指出,以色列人的各种经历,跟基督徒的经历有若干相似之处:所以他们的失败,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而且对我们有属灵的教训。
这里所说 “贪恋恶事” 应该就是指以色列人贪吃的事情。在他们厌烦吗哪,想吃肉的时候,神吩咐摩西降鹌鹑给他们吃。在民 11:4 说: “他们中间的闲杂人,大起贪欲的心,以色列人又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呢?” 于是神就吩咐鹌鹑降在他们中间。可是因为他们 “大起贪欲的心” ,日夜只顾捕取鹌鹑,最少的也取得十俄梅耳,所以在他们的牙齿还未把肉嚼烂之前,神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这样的贪吃,虽然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贪欲表现,但是对今天许多信徒同样是非常合用的鉴戒,说明了各种肉体的贪图,自古以来都是相似的。
7 3. 不要拜偶像
在圣经里面,贪心和拜偶常常放在一起(弗 5:5 )。贪心是指肉体方面非份的要求,拜偶像是贪图属灵方面非法的权益。贪心是想在自己本份之外,另占便宜;拜偶像是想在神(万有之主)以外,另得着福气或保佑。二者同有 “非分” 的特性,所以圣经把这两样相提并论。
当以色列人拜金牛犊的时候,圣经描写他们 “坐下吃喝,起来玩耍” (出 32:6 )。哥林多的社会环境,是拜偶像的环境。拜偶像的罪对信徒是一项厉害的试探。并且他们中间有好些人,在没有信主以前是拜惯了偶像的;所以拜偶像观念常常很自然地影响他们的信仰。注意,以色列人用金牛犊代表他们所拜的神 ── 耶和华,他们内心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拜耶和华,不是金牛犊(参出 32:4-6 )。但这就是神所厌恶的拜偶像的罪了。
今天我们虽然不像当日哥林多人那样拜有形的偶像,可是有许多人把吃喝玩耍当作他们的偶像。许多人可能有无形而隐藏的偶像在心中。求主光照我们, “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拜的” 。
8 4. 不要行奸
这句话特指民 25:1-9 ,以色列人拜巴力毗珥,跟米甸女子犯奸淫的事。古人在拜偶像的时候,常常同时犯奸淫,当时哥林多教会的情形正是这样。那里有女神庙,庙里的女祭司们犹如妓女,淫乱的风气非常盛行(参何赓诗着 《哥林多书讲义》 ── 概论)。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信徒在这方面所受的试探很大,所以使徒引以色列的失败警戒他们。
“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 。民 25:9 的记载,却是二万四千人,多了一千人。但注意民数记所载的数目没有明记是一天之内死去的人,这可能是在当天死了二万三千人,其余一千人随后也死去了。
9 5. 不要试探主
魔鬼试探主耶稣的时候,曾叫衪从殿顶跳下去。主耶稣用圣经的话斥责魔鬼说: “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雅各告诉我们,神是不可以被恶试探的;但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四十年当中,多次的试探神。按民 14:22 ,神对摩西这样的说: “这些人虽看见我的荣耀,和我在埃及与旷野所行的神迹,仍然试探我这十次,不听从我的话。” 照民数记的记载看来,以色列人试探神的意思,是指他们对神的话语和神的作为不信。他们虽然看见很多神迹,甚至受过神亲自的管教,可是他们心里总是不信。自以为神虽然以前管教过别人,现在却未必会管教他们;虽然从前曾显出大能,现在未必会再显大能。他们很快忘记神的作为,和他们所受过的管教,存心不信而想幸免惩罚;明知是神所憎恶的事,还想以身试法;这种态度就是他们 “试探” 神的罪。
在这里保罗特别引证以色列人被火蛇咬伤的事件作鉴戒。那是民 21:4-9 所记载的。他们因为试探神的缘故,就受到神的管教,有火蛇来咬他们。照样我们今天要是像以色列人那样 “试探” 神,等于给魔鬼留地方,让它咬我们;所以 “试探” 神,实在是为自己打开了祸患与痛苦之门。
10 6. 不要发怨言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曾屡次发怨言(出 14:11-12;15:24;16:1-3; 民 14:2,11-12,27-29;16:41-50;17:12-13 )。向神发怨言就是对神的恩典不满意,对神的作为不佩服,且以为自己所作所想的比神更好,自己乃是受神连累了!他们那样发怨言,就是要把一切不幸的遭遇都归咎在神身上,责怪神没有好待他们,却忘记了自己犯罪的事。所以怨言常跟亵渎神和毁谤人连在一起。怨言不但叫我们在神面前不能蒙恩,也叫我们跟别人发生冲突。哥林多教会有分争结党的事,又有许多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人,他们被此之间必然有互相埋怨的情形发生,所以保罗在这里警戒他们,不要像以色列人那样发怨言,免得受神的管教。
C.信徒应有的警惕( 10:11-13 )
11 本节说明:旧约以色列人的经历不是偶然记载在圣经里面的,而是经过神的挑选,为 “我们末世的人” 记下来,好作我们的鉴戒。所以不能单用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些旧的故事,也不可以把它分割成许多各不相关的片段来看,倒要注意每一则故事怎样和整本圣经的主题相配合;因为它们绝不是一些各不相干的历史文件凑合在一起。
“鉴戒” 的原文是 tumikos ,跟 6 节的 “鉴戒” 同字,是 “预表”、“模样” 、 “像” 等意思。罗 5:14 翻作 “豫像” ,腓 3:17 翻作 “榜样” 。有人反对讲旧约预表,以为把旧约的历史当作预表讲,是随便比拟的灵意解经。其实预表绝不是随便比拟,而是以新约圣经本身的解释为准的。许多新约圣经对于旧约的解释,使我们看出旧约好些经文实在是一种预表,而本节更明说: “ …… 这些事,都要作为预表(原文) …… ” 。
本章 1-4 节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使徒的解释证明了旧约出埃及记的磐石、活水、吗哪 …… 都是预表。此外, 5:7 解明逾越羔羊预表基督,下文 15:45-49 解释了亚当是基督的预表。
11 下 可见神知道这末世的时代会发生同类的事情。以色列人的失败,可以作为我们这末世之人的鉴戒;所以神把这些话写在圣经里面来警戒我们。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鉴戒,就比以色列人更不如了!
12 “自己以为站得稳的” 未必是真站得稳的人,不过是自以为站得稳而已。他们该在神的面前省察,自己是否真能站得稳?许多自以为站得稳的人,竟是最容易跌倒的人。这些自以为站稳的人大概本身有一些长处,例如比别人更有恩赐,在属灵方面有些成就,因而过于自信自高。人在某方面有了特长,就很容易在另一方面有疏忽而跌倒。所以自以为站立得稳的人,多半不是那些刚信主的人,倒常是信了主有些年日,又有些属灵经历和真理知识的人。这句话也可能是指第 8 章中那些到偶像庙里去坐席的人,也们自以为有真理的知识,知道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也算不得什么 …… 。保罗警告这些人,不要自以为知道,自以为站得稳,恐怕他们在自高之中,反而比别人先跌倒。
13 本节经文和上节都是劝勉信徒的话。上节是警戒那些自以为站立得稳的人,而本节是安慰那些自以为站立不稳的人。有的人是过于自信,自以为刚强,结果就在骄傲中跌倒,因他轻忽了魔鬼的诡计。另有一些人却因太过自卑,虽然明知自已不如别人,却又不倚靠神;不但不信赖自己,也不信赖神。他们知道自己不能,却不肯相信神 “能” ;所以保罗在这里安慰这些人说: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 不要单凭自己的看法,认定自己走投无路,因为神总能够在人的 “尽头” 和 “绝路” 中为我们开出路。
另一方面,本节经文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因试探而跌倒,不要妄想推诿责任,以为这是神允许我们受试探的结果。因为神总不让我们受试探过于我们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我们开一条出路。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受试探而跌倒,那不是因为神没有给我们够用的力量,或让我们受到过重的试炼,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用信心去抵挡试探,没有支取神的恩典的缘故。
2. 鬼筵( 10:14~33 )
A.不可参加鬼筵的理由( 10:14-22 )
1. 因我们是同领主的饼、主的杯( 14-18 )
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说明基督徒擘饼聚会的一些重要意义。
14 所谓 “拜偶像的事” ,按下文看来,就是指到偶像庙去赴鬼筵说的。使徒清楚指明,信徒要逃避这些事。
对付试探,能逃避的应逃避,不能逃避的要拒绝。对当时哥林多信徒来说,被邀请赴鬼筵及若干有关拜偶像的事,是颇难应付的试探。在使徒的教训中,并不忽视消极地逃避试探或异端的方法(提后 2:22;3:5; 约二 10 )。
有些事是近似犯罪的,我们要想不犯罪,就要逃避一切类似罪的事,或一切容易缠累我们的试探。
15 这是一句善意的劝勉。保罗提醒哥林多信徒不要轻忽他的劝勉,要留心思想他的话语。保罗是用谦卑而温柔的态度劝勉哥林多人。他们既是聪明的,是明白事理的,就该留心 “审察” 保罗的劝告。
16 天主教就是根据这一节经文,认为领圣餐的杯经过祝福之后,就变成基督真正的血,所擘的饼经过祝福以后,就变成基督真正的身体。可是保罗在这里所注重的,不是 “血” 和 “身体” ,乃是 “同领” 这两个字。本节经文里共两次提到 “同领” ,强调我们一同有份于基督的血,一同因基督宝血的功效得救,又一同联合在基督的身体里面。所谓同领基督的血,实意指同领基督血的功效。
17 注意 “一个饼” 、 “一个身体” ,很简单地说明用 “一个饼” 的目的,是要表明我们同属于 “一个身体” 而已!这却不能说,不用一个饼记念主的话,就不属于同一个身体。使徒所注重说明的,只是在基督里同归于一的事实,不是要说明举行擘饼聚会时所用的饼是否 “一个” 。其实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 这一句话,已表明了 “我们” 的 “多” 不能使 “我们” 变成不在一个饼之内。这 “一个饼” 所指的是我们在基督里的合一,不是指那个属物质的饼。
例如:在新加坡长老会的信徒用一个饼记念主,卫理公会的信徒用一个饼记念主,福音堂的人用一个饼记念主,聚会所的人也用一个饼记念主,全新加坡有一百多处教会,都各自用一个饼记念主;但他们这许多 “一个” 加起来岂不已经是一百多个饼了吗?全东南亚、全世界,许多处信徒都在用 “一个” 饼记念主,难道我们是变成 “许多饼” 了吗?不,使徒是说: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 。事实上已经有许多群的 “我们” 和许多个 “饼” ,为什么保罗还是说: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 ?可见使徒保罗在这里所说的 “一个饼” ,是注意这 “一个饼” 所表明的那基督的身体之 “一个” ,不是那可吃可摸之饼的 “一个” 。误解这 “一个饼” 的意义,常会引起许多仪文方面的争论,反而损害在基督里合一的真义。
当然,这绝不是说,在擘饼聚会时用 “一个饼” 的方式有什么不好,而是说使徒所注重的是属灵的饼(基督的身体)的 “一个” ,不是吃的饼的 “一个” 而已!
按外表来看,信徒有地理上、团体上的分别。由于种族、言语、空间和时间的不同,形成了许多的 “我们” ,但只要是有分于基督生命的人,就都在衪里面自然地合而为一。所以 “我们虽多,仍是 …… 一个身体” 。说明基督徒外表的分别不能影响属灵的合一。保罗不否定有许多的 “我们” 的事实;但他认为,我们虽多,还是属于一个身体,还是分受于那一个饼,这种合一是基督的救赎所成就的,是无法分开的。所以我们要破除一切因团体、种族、语言、国家、时代所造成的分别,也要除去彼此分别的观念,且要珍惜并强调在基督里已经合一的事实。
请注意,当保罗说: “我们虽多” 的时候,他自己不是在哥林多,而是在以弗所(林前 16:8 )。这样,保罗所说的 “我们” 绝不是只限于哥林多范围内的 “我们” ,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连同以弗所的信徒也在内。也就是说,保罗在这里所说的 “我们” 不是单指地方的教会,而是超地方的 “身体” 教会。有人强调地方教会,所以把这里的 “身体” 巧妙地解释为指哥林多地方教会的 “身体” 。但保罗身在以弗所,却对哥林多人说: “我们虽多,仍是 …… 一个身体。” 这 “身体” 当然不是指地方教会,而是指超地方的宇宙性的 “身体” 。保罗所强调的是全教会的合一,绝不是 “地方教会立场” 的一致 ── 绝不是宗派观念的一致。那正是使徒一向要定罪的。
18 “属肉体的以色列人” 就是按肉身作以色列人的。当他们按旧约的律法献祭的时候,有分吃坛上的祭物。 “岂不是在祭坛上有分么?” 意思就是他们有分于神的恩典。旧约律法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所献的祭之中,大多数是祭司与献祭的人都可以有份分享的(利 7:15;8:31; 申 12:18 )。这种有份是表明共同享受神的恩典,跟神有交通。献祭的人所献上的,是已经属于神的;神再赐给人,就是神的恩赐,让人跟衪一同分享。神享受人的奉献,人也享受神的恩赐,这样,吃祭物的就跟祭坛有分了。
旧约的 “祭坛” ,是放在圣殿院内,对着大门的铜祭坛。按灵意是预表十字架,十字架就是耶稣基督的祭坛,衪献上自己作为祭物(弗 5:2 )。从旧约的预表看,那些吃祭物的就有份于祭坛;因此凡领受主的饼和杯的人,也就有份于主的十字架。既然我们有分于基督的十字架,而这十字架的救恩,就是基督战胜魔鬼的伟大成就,我们领受救恩的人就不该跟魔鬼打交道,不应赴鬼筵了。
2. 因为参加鬼筵的就是与鬼相交( 19-22 )
19 这句话是保罗补充第 8 章所说的。保罗在第 8 章说过,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也算不得什么。在这里他却说明,偶像虽然算不得什么, “祭偶像之物” 也算不得什么,这些东西都是死的;但是如果我们到偶像庙去赴筵席,那意义就不一样,因为那就不单是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表示信仰立场的问题了。
20-21 “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 …… ” 这句话所指的祭,不是指一般祭偶像的食物,而是指下节 “鬼筵” 说的,就是为假神摆设筵席,或庆祝节目中包括向鬼神献祭的事。因下文保罗明说,信徒对一般祭过偶像的食物 “只管吃” ,不用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只为不绊倒人才不吃。再参考第 8 章,可知使徒一再聱明偶像算不得什么,万物都属于主。但赴鬼筵却是与鬼相交,信徒应绝对拒绝。
为什么不可以到偶像庙去赴鬼筵呢?因为外邦人所拜的,实际上不是拜那死的偶像,而是拜那偶像背后的鬼魔和邪灵。那些偶像不过是魔鬼所用的各种迷惑人的方法,叫人不拜真神而拜邪鬼。在这里保罗并没有提到偶像灵验不灵验的问题,只说它根本不是神而是鬼。所以信徒到庙里赴这种鬼筵,也就等于降服于魔鬼,把荣耀归给它。我们既然喝主的杯,就不能喝鬼的杯;既然吃主的筵席,就不可以在偶像庙里吃鬼的筵席。
“筵席” 原文 trapeza 是桌子或饭菜的意思。新约共用过十五次(计太 15:27;21:12; 可 7:28;11:15; 路 16:21;19:23 〔中译银行〕 ; 路 22:21,30; 约 2:15; 徒 6:2;16:34; 罗 11:9; 林前 10:21 〔二次〕 ; 来 9:2 ),这字除了指普通的桌子之外,在圣经中都是用于吃饭或筵席,如:十二使徒 …… 说: “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 …… ” (徒 6:2 ) “于是卒领他们上自已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 …… ” (徒 16:34 )。 “叫你们在我国里,坐在我的‘席’上吃喝 …… ” (路 22:30 )。 “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 (罗 11:9 )。
这些 “饭食”、“饭” 、 “席” 、 “筵席” ,原文与本节之筵席都是 trapeza 。此外中文新旧库译本,吕振中译本,在此也都译作 “筵席” ,浅文理译作 “席” 。
不可赴鬼筵或偶像庙中的筵席之原则,引申而言,就是;一切异教敬拜鬼神的仪式,信徒都不可以参加。因为这等于和他们一同敬拜假神。
有人问,基督徒可否参观异教徒的礼拜仪式或寺庙?从徒 17 章看,保罗似乎先观看雅典人怎样敬拜假神(却没有参加敬拜),然后指出他们的错误,可见基督徒参观异教的教堂,寺庙或礼拜仪式是可以的,但绝不该参加他们的礼拜。我们可以看和尚念经,却不可跟着和尚一起念经。参观与参加或拜访的意义都不同。
22 这是一种反问的口气,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该惹动主的忿怒。如果我们明知道这种鬼筵不能参加,却自以为站立得稳,参加了鬼筵,那就惹动了主的愤恨,因为这样做就等于向主的权能挑战。保罗警告信徒,不要因自己有知识而自高自大,试探神。
B.信徒行事的总则( 10:23-33 )
1. 凡事要求别人的益处( 23-24 )
23-24 保罗在第 6 章已经提过这个原则。 6:12 说: “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那一件,我总不受它的辖制。” 在 6 章里,保罗是注重信徒在犯罪的事上不能滥用自由。虽然我们有自由,但这自由却有个范围,就是无论什么事不能受它的辖制,当然更不能受它引诱而犯罪了。这里再提这个原则,所强调的却是:凡我们所行的都必须 “有益处” ,包括对人有益和对自己有益。在应用上,这节经文比较更积极,不只说我们不要犯罪,还劝勉我们不作无聊的事。我们所作的都要有意义,能够叫人得着正面的好处。我们的自由必须限定在这样的原则内,才是真自由。
2. 为个人也为别人( 25-30 )
25-26 保罗在这里用具体的例子,教导当时的信徒对吃祭偶像的祭物该有的态度。当时拜偶像的人,所有的牲畜在宰杀之前,都必须先献给偶像。市场上的肉,多半是祭过偶像的食物,所以使徒特别提到这一点。他告诉信徒说 “市上所卖的,你们只管吃,不要为良心的缘故问什么话” ,意思就是不必受良心的控告。凡市上所卖的,不管有没有祭过偶像都可以吃。就算那是祭过偶像的,但偶像对那些食物并不能有什么作用, “因为地和其中所充满的,都属乎主。” 食物本来属乎主,偶像绝不能改变它的状况。
27 当时请客的主人常常先把食物祭过偶像,然后才摆在席上请客。保罗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因是否祭过偶像对食物毫无作用,所以说你们若愿意去,凡摆在你们面前的只管吃。
28-30 虽然偶像算不得什么,食物本身不论是否祭过偶像,也算不得什么;但 “若有人对你们说,这是献过祭的物” ,那就表示这人有一种观念,以为信徒不应该吃祭偶像的东西。他的良心觉得,偶像对食物会发生某种作用。这人若存这种意念告诉你,你就要因他良心的缘故不吃。注意:不是为你自己的良心,而是为对方的良心,要因他而不吃,为别人而谨守;免得自己的见证受毁谤,也不给人说闲话的把柄。
可见信徒的行事为人,虽然不怕人批评,却也要避免人的批评,甚至因而不作某件事,为了不要绊倒那些批评我们人。
3. 凡事为荣耀神而行( 31-33 )
31 这一节经文是全段的总结。吃喝是日常最普通的事情,但信徒在一切所行的事上,必须先看它能不能荣耀神;既然在行事上要荣耀神,在吃喝的事上也必须荣耀神。凡亏缺神荣耀的事都是罪,都是我们不该做的。
32 犹太人被看守在律法之下(参加 3:23 ),外邦人没有律法,教会则是已经认识了律法所推荐之基督,在衪里面得了真自由。这三种人背景完全不同。他们的良心受到不同的生活习惯、宗教背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无论是谁,我们都不叫他们跌倒,也就是不叫他们因我们的缘故而藐视主,或因误解我们在基督里的自由,而放胆去作违背他们良心的事。我们无论作什么,在可能范围内该避免叫人误会,而把我们当作坏榜样。
33 这节圣经的原则应该很小心地应用。保罗向哥林多人说他 “凡事都叫众人喜欢” ,这句话必须与,下半节 “只求众人的益处,叫他们得救” 连起来解释。保罗并不是在什么事上都一味叫人喜欢,要不然他就不会写这哥林多前书,说许多相当严厉的责备话了。他又对加拉太人说;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 (加 1:10 )。所以使徒保罗的 “凡事都叫众人喜欢” ,是指向一个高尚的目标,就是求人的益处,叫人得救。而且根据上文,他只在一些与信仰品德都没有关系的事上,才随和变通;对于信仰真理有碍的事,他绝不让步。(加 2:4-5 )哥林多范围内的 “我们” ,而是包括在哥林多以外,连同以弗所的信徒也在内。也就是说,保罗在这里所说的 “我们” 不是单指地方的。
问题讨论
保罗把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的经历,跟基督徒得救的经历合在一起讲有什么意义?对解释旧约预表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是否旧约全部的历史都有预备的意义?解释预表有什么规则吗?
1-10 引用作为信徒鉴戒的旧约史实共有几项?记载在旧约什么地方?对现在的基督徒是否合用?
为什么使徒特别提醒那些自以为站得稳的人?既然圣经应许说神必不叫我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为什么还会有许多信徒因试探而跌倒?
参加鬼筵和吃祭过偶像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 的解释,对今天教会擘饼和教会立埸的见解方面,有什么重要的影响?这句话正确解释是什么?根据基督徒不该参加鬼筵的原则看来,是否也不可以参加其他异教的礼拜?那么可否到异教寺庙参观?
10:23 提到信徒行事的总则跟 6:12 有什么分别?按本章 25-30 节看来,信徒究竟可否吃祭偶像的食物?保罗说他 “凡事都叫众人喜欢 …… ” ( 33 节),有什么真理限度吗? ──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哥林多前书
注释
十 1-13 以色列的历史的警告
后来的基督徒把这一章的分段放在此,是没有帮助的。保罗把他讨论到他可能失去事奉的资格,与旧约中遭神刑罚的人相连起来。十章 1 至 13 指出了一个真理。就是主耶稣的神因以色列人拜偶像而审判他们。神也同样审判那些坚持在偶像的神庙中吃喝的哥林多人,除非他们逃避拜偶像的事(十 14-22 )。
第 1-4 节描述在旷野中神的儿女们属灵的考验。他们经历过神清楚的引导,以及见证神如何奇妙地从海中把他们拯救(出十三 21 ,十四 22 )。以色列子孙们经历神透过摩西带来的拯救。同样地,基督徒经历到基督对他们的拯救( 2 节)。他们得到灵粮的喂养(出十六 15 、 35 ),并且得到从石头而来之属灵水泉的滋润(诗七十八 15 ),这盘石就是基督。祂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样地,基督满足哥林多人的需要(一 4-7 、 30 )。那位一开始就在那里的,正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约一 2-4 ),也是维持万物的主(西一 17 ),祂在旧约时代积极地参与神百姓的生活,同样今天也参与基督徒的生活。三一神的第二位并非在道成肉身时才突然出现。
第 5 节以色列拒绝成为神的百姓,结果是死在旷野。他们是一个典型例子,正警告哥林多人不要重蹈覆辙。
保罗给予哥林多人 4 个禁令,是从神在旷野中对祂儿女的严厉审判而来的。 1. 不要拜偶像。保罗引用出埃及记三十二章 6 节,正合描述哥林多人在偶像的庙中吃喝的不道德行为( 7 节)。 2. 不道德的性行为( 8 节):在第一世纪里,在神庙吃喝是常有的事,保罗强调要禁止这些事,因为以色列人作这些事的结果是从相信的群体中被逐出来(民二十五 1-9 )。 3. 试探神( 9 节):这些事也引来可怕的审判(民二十一 5-6 )。可能在哥林多,有人把他们在神庙中吃喝的权利合理化,指出他们在神庙中吃喝,并无任何问题。 4. 不要发怨言( 10 节;民十四 2 ):有些人可能会对主埋怨,因为他们在社会中面对许多不同的生活问题,也包括了宗教的多元主义。因此他们拒绝神的良善,以致失去了祂在他们各种处境中的引导,就如以色列人拒绝摩西和主一样。
第 11 节那些记录在旧约中的事及对他们的审判,是要警告我们,神赐予亚伯拉罕的福祉要临到列国,而不单是以色列人(创十二 2-3 )。
第 12 节保罗写给那些自以为站得稳的人,他们争论说偶像算不得甚么(八 4 ),因此在神庙中吃喝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八 10 )。在此,他们却要小心,因为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跌倒,而神就是以色列与教会的审判官。
第 13 节这些自我肯定的基督徒受到警告,所有人都会面对试探,向世俗妥协,并触犯不道德的行为,他们也不例外。
十 14 至十一 1 祭偶像的筵席与主的晚餐
第 14 节保罗所亲爱的信徒,应该逃避在神庙中吃喝,因为它含有拜偶像的危机。
第 15 节保罗让他们在这事情上进一步的思想,因此,保罗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与主的晚餐有关,而第二个是与旧约中吃献祭的祭物有关。
第 16 节「祝福的杯」是逾越节的第三个杯。耶稣在死前的那一夜,重新解释这杯的重要性,使它的意义指向祂在十字架上流出的血,并表达出在祂的死上有份的意义。祂对饼作相同的解释,使分饼表达着有份这相同的意义。
第 17 节基督徒在主餐中吃同一块饼,指出他们全是属于基督的,即他们在基督里是一体的。
第 18 节引述旧约中祭司与祭坛的关系,作为建立第 19 至 20 节(利三 3 ,七 15 )中关系的基础。
第 19-21 节保罗指出异教徒献祭是祭魔鬼(申三十二 17 ),因此,不能同时喝主的杯又喝魔鬼的杯。这很有趣,考古学家在哥林多找到一些器皿及杯,在这些器皿上都刻着某神灵的名字。
第 22 节这里所讨论的重点,是哥林多人引起主的愤怒。他们是否比主更强,以致可以与祂对抗呢?
保罗揭露了某些哥林多人认为他们参与异教徒献祭的筵席是对的其实是错的后,保罗用他们的论点,来揭示出非基督徒的特质( 23-24 节)。正如在六章 12 至 13 节的道德观点所提的:凡事都可行,那些认为他们的论点是对的人,便引用此原则来证明他们是对的。
第 23 节他们争论「凡事都可行」,但基督徒的行为却是建基在使有关人士得益这基础上。十章 19 至 22 节就是在这基础上总结他们所行的,会引起主的愤怒,也得不到从这而来的任何祝福。若果作任何事,都要建立人,那么他们是失败的。相反,他们是在行破坏的事(参八 10-12 )。基督徒的行动在于使人得建立,这「造就」的比方是基督教所独有的,并且反映出它的要求,就是别人的需要是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同样,神在基督里所作的,是向着我们,目的是为着我们的需要。
第 24 节哥林多那些重视个人及公民权利,以及保护制度的人,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重视别人的需要,而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先,别人的益处则居次。而基督徒伦理却是以别人的好处为首,而不是个人的利益。那些坚持在神庙中有权吃喝的哥林多信徒,并没有理会其它基督徒的需要;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使他们在在爱邻舍上失败了。
在第 25-30 节中,保罗解释了在宗教的多元主义( religious
pluralism )中应怎样发挥作用。在哥林多市场中买的肉,基督徒是可以吃的( 25 节)。这些肉在卖出前,是在神庙中献作祭物,已被诗篇二十四章 1 节否定了。所有虔诚的犹太人在吃任何东西前,都念这节经文( 26 节)。若非基督徒邀请你吃晚饭,而你又接纳,那么你就应当遵守主人任何饮食上的礼仪。不必因上述理由而良心不安( 27 节)。可是,若有人出现,并注意到肉类是从肉食市场买回来的,而那人若认为基督徒吃这些肉是错的,就应当停止吃,这不单是为他的缘故,也是为着良心的缘故( 28 节)。保罗清楚指明是为邀请者的良心的缘故( 24 节),因此这里强调的是别人的疑虑,证明了基督徒的行为取决于别人的需要了。
整个讨论在十章 31 节至十一章 1 节中作出总结,给予基督徒在世俗社会中应用的广阔范围。
第 31 节首先,无论基督徒做甚么,或吃或喝,或其它行为,都应该是为神的荣耀而作的。
第 32 节第二,不论犹太人或希腊人,即不论在教会内或教会外,基督徒的行为都不应绊倒人。
第 33 节保罗再一次引用他自己的行为作为例子,来支持这论点,因保罗是为了使众人欢喜,而非为了个人的利益,即为了求众人的益处,使他们可以得救。
讲道材料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D 以色列人的鉴戒(十 1 ~ 13 )
1 引用历史例证(十 1 ~ 5 )
保罗论过刚强的要关注软弱的,并用自己的榜样来强调这一点。如今他从神子民的历史中,指出虽然身处尊贵的地位,也并不担保最后蒙福。古时以色列人经历过拯救、洗体,神不住的救援,但他们放纵拜偶像,几乎全部葬身旷野。可能因为有些哥林多人以为有了洗礼和圣餐,就不管他们行作什么,都担保不失救恩。保罗警告他们并非如此,拜偶像带来毁灭。
1. For (英文有“因为”开头),连接上一章。“落选”的危险是千真万确的,正如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际遇一样。 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 ,是保罗带出严重的新题目的惯用语(罗一 13 ,十一 25 ;林前十二 1 ;林后一 8 ;帖前四 13 )。奇怪保罗写给外邦教会的信中,却说 我们的祖宗 。可见他视教会为真以色列人。 1 至 4 节中, 都字 出现了五次( NIV 把喝字前的“都”字略去);以色列人全部没有一人例外,都接受了神在他们身上的恩福。因此,他们竟大部分灭亡( 5 节),就更加对照得强有力了。百姓出埃及时 从海中经过 (出十四 21 ~ 22 ), 云 是用来引导他们的。
2. 云与海的经历(出十三 21 ~ 22 ;十四 21 ~ 22 )把以色列人与摩西连系在一起,正如 受洗归了摩西 一样。 NIV 用被动式,但依麦子格的看法,应该把这动词看作关身,意思有如说“把自己受洗归入了”(顾思壁说“他们接受了这洗礼,作了摩西的跟随者”)。对基督徒来说,读到受洗 归入摩西 ,相当突兀,因为他们是“受洗归入基督”(罗六 3 ;加三 27 )。可能我们要把摩西看作基督的预表。洗礼其中一方面含义,是叫人归入基督的领导之下,同样,以色列人有分于出埃及的轰烈事件中,就归入摩西的领导底下了(参出十四 31 , RSV “信服祂和祂的仆人摩西”)。他们与摩西联合,这一点当然不能引申太深,因为没有任何联合可与信徒与基督的合一相提并论的。以色列人共同有分于这洗礼,可是后来犯了罪,也免不了倒毙及毁灭。
3. 他们都靠吗哪而活(出十六 4 、 13 以下),这里称之为 灵食 。加上了形容词,并不是说保罗怀疑吗哪是否真正的食物。不过他想叫人注意这食物来自天上(参诗七十八 24 ); RSV 作“超然”。
4. 论到 灵水 时,他加上了解释,是论食物时没有加上的。摩西在旷野路程开始与结束,都从磐石取过水(出十七 1 ~ 7 ;民二十 2 ~ 13 ),这显然成为犹太人的传说,说有一磐石跟着他们走。保罗可能心目中有这传说,但没有说出来。他把磐石指基督而言,祂一路跟随以色列人,不住供应水给他们。他称基督为“磐石”,是雅巍的称号(申三十二 15 ;诗十八 2 等),在基督论中这是很重要的,理所当然地证明基督的先在(参康哲民,“过去式‘ was ’表示真正的先在”)。灵食灵水很明显是指圣餐而言的(正如加尔文及其他人的看法);两种圣礼都与犹太人礼仪相呼应。
5. 但 ( alla 是强烈的反义字),神虽然给他们这样的表征,彰显神的大能与恩慈,大部分人却都进不了应许之地。神 不喜欢 他们, 多半 是说得轻微了,以色列众民中,只有两个人进迦南地;其余都在旷野倒毙了。保罗用的动词 katastronnymi 添上了画面的形像;他看见旷野满布着尸骸(“尸骸丢满在旷野”, JB )。这并不是天然的寿终,而是神对叛徒的判决。
2 拜偶像的教训(十 6 ~ 13 )
保罗提出这些事来,固然是叫人回顾历史,但却不只是历史,乃是带有属灵功课的“预表”。
6. 鉴戒 译自 typoi (见 TNTC 帖前一 7 , p.46 )。意思是以色列人历史中有些事件,是弥赛亚时代属灵真意的预表。神对当时的世代与后来的世代,都有祂的用意。目前这事例,是 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 。只要认真思想神怎样对付犯罪的以色列人,就绝不会轻易步他们的后尘了。
7. 对拜偶像的警告,十分适用于哥林多。保罗引用出三十二 6 ,那“吃喝玩耍”是典型的拜偶像庆典。这种庆典往往沦落为淫行,因为拜偶像其实没有什么严肃的目的(怎会有呢?),因此多半在拜祭之中,最低贱的情欲就发泄出来了。
8. 这并不是新题目,因邪淫( sexual
immorality )本已是拜偶像中重要的形式。不少神只中有有圣职的妓女,哥林多在这方面尤其恶名昭彰,远甚于其他地方。不过保罗主要是引用以色列人的一件事例,他们“与摩押女人放纵情欲”,又“和他们一同拜巴力毗珥”(民二十五 1 、 3 )。结果审判临到,是一场瘟疫,二万四千人死亡(民二十五 5 )。保罗却说 二万三千人 ,其实两者都必然是取其整数而已;还有,保罗可能减去了被审判官杀掉的人数(民二十五 5 )。这话强调拜偶像所带来的极严重的危险。
9. 因此,我们不可 试探主 (动词 ( ek ) peirazo{ 是“考验”之意,通常带有势必失败的含义;所以有“试探”这第二层意义)。“试探”神或“考验”神的意思是看看人可以走到怎样的限度(参徒五 9 ;来三 9 )。保罗劝哥林多人不要 试探主 (不少版本指“基督”);古时以色列人试探神,埋怨食物,结果神派火蛇来到他们中间(民二十一 5 ~ 6 ;参诗七十八 18 )。
10. 发怨言 出现过好几次,以色列人向神埋怨(民十四 2 、 36 等),每次埋怨都带来神的刑罚。这里指的可能是可拉党人的丧亡(民十六)。 灭命的 (腓立斯作“死亡天使”),在旧约并不是以这形式出现(参出十二 23 ;撒下二十四 16 ;赛三十七 36 ),新约中也没有(参来十一 28 )。不过这意思是很明显的,向神发怨言,必带来神的刑罚。
11. 保罗总括说这些是 鉴戒 ,记载下来作为 警戒 。 这末世的人 (英文作“世代满足了”)一句用得很奇怪(不少版本把它简化了,例如 JB ,作“末世”, GNB 作“将近末世”)。这里的意思似乎是指过去的世代已到了结局,基督降临,是决定性的关键,以往的世代都在祂身上得以完结。以住的时代既已完结了,其中的功课就成为我们的教训,我们该从那些世代的经验中获取功课。
12. 哥林多人十分自信,昔日以色列人何尝不自信?他们放纵拜偶像,招来灾祸重重。自信的人当心,免得跌倒。
13. 试探 (见 9 节)有时单解作“试验”( GNB, He*ring ),在某些情况下是合适的。不过这里是广义的用法,包括“试验”与“试探”两者。哥林多人所经历的,并非很不寻常的事, 无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对人生的事务际遇,并不只作壁上观;祂关注,祂行事。信徒不必担心,祂必然伸出援手,为他 开一条出路 。 出路 ( ekbasis )一字是指一个山的峡谷,取喻自行军被困于荒山僻野,竟从绝境中寻得山峡而出险。这节经文对信徒,是个永远可靠的安慰与力量。我们信靠的神是信实的。
E 信徒与偶像的筵席不相称(十 14 ~ 22 )
14. 所以 ( dioper ,中译没有这字),比第 12 节该字更强力,表示其中逻辑次序的紧密。 我所亲爱的弟兄阿 ( agape{toimou )不是一般称呼的形式;乃是保罗极深的感情,劝导他亲爱的朋友行正路。他劝他们要“逃避淫行”(六 18 ),这里劝他们 逃避拜偶像的事 。这句与上面的经文一样,用的是现在命令式,表示恒常的行为。切不可对罪有轻描淡写的瑕想,以为可以适可而止,不会加深下去的。最明智的对策,就是一点儿也不沾染。“他们万不可试试可以走多近,而是尽力飞远”( Robertson 和 Plummer ;参屈梭多模,“他不只是说离开,而是说‘逃跑’”)。保罗刚才向他们保证,神必然在试探时帮助他们,但并非容许他们随意放纵,必须 逃避 它。
15. 哥林多人以智慧为荣(林后十一 19 );如今保罗用它来向他们呼吁。他们是 明白人 ( phronimos ,不是一 20 以下的 智慧 )。同时, 你们 是强调式的,表示保罗不必加意阐述,他们自己该明白的了。
16. “祝福的杯”( NIV 作 感恩 ),是犹太人饭后所举的杯,同时说感恩的话;逾越节筵席的第三杯也用这称呼。耶稣设立圣餐时,可能就是用这杯(不过拉比 Dan
Cohn-Sherbok 认为耶稣在第四杯时才祝谢,而保罗只是指“耶稣所祝福过的杯”, NTS 27,
1980 ~ 81,
pp.704 ~ 709 )。“祝福”并不是说那杯附有什么祝福;而是指用那杯时说感恩祝谢的话(所以 NIV 这样译)。犹太人一般祝谢开始时说“主啊,你是应当称颂的”,接着便是感恩的话。保罗这里就是指圣餐喝杯时的祝谢。屈梭多模说:“他称之为祝福的杯,因我们把杯拿在手上,用诗歌、赞叹,惊讶于祂无比的恩惠……”这里杯先于饼,保罗后来论到圣餐时却是饼在先(十一 23 以下)。这里的次序可能是想强调主流的血,又也许因为在外邦人的献祭中杯重于饼,而献祭是下面要引入的。在圣餐里,我们同领 基督的血 (“主要是指基督的血有救赎能力”(康哲民)。把杯接受得正确的,就接受了基督,与祂连合沟通了。“我们用口喝杯的时候,灵魂就真 血里相通 ”(加尔文)。当然,这接纳是属灵的进程,所以是凭信心而成就的。保罗说,有信心的人喝杯,就接纳了基督,不过并没有提到“如何”成就。 Hodge 指出罗马天主教、路德会、改革宗,都同意“领受杯就是领受基督的血”。可是从这经文上,却看不出化质说及同质说的教义根据。“这经文只说出领受的事实,怎样领受却必须从其他经文查出来。”关于 饼 也是一样,擘开的饼表示 同领基督的身体 。
17. 这节经文很难详细解释,但所强调的合一,却是很明显的。 一个饼 象征合一,也带来合一。信徒 虽多 ,但只有 一个身体 。 因为 指出圣餐在合一上起的作用。领圣餐的人与基督联合,也与其他信徒联合。
18. 保罗用 以色列人 (“属肉体的以色列人”)的例子,来阐明他的意思。这句话把肉体的以色列人,与教会这真以色列人分别出来(参加六 16 )。 吃祭物的 犹太人,就因此 在祭坛上有分 (这字与 16 节的“同领”同出一源)。凡领受祭物的,就有分于祭坛所代表的一切了。
19. 哥林多人面临的问题实在不易,吃祭偶像之物嘛,会被认为附从偶像;不吃嘛,又似表示偶像是真的了。保罗用很强烈的问句,宣告偶像的祭物与偶像,同属虚假。
20. 不 是很强烈的反义字 alla 。保罗的话刚好与上面说的相反,他并不反对哥林多人认为偶像根本不是神的见解,只是他并不同意漠视偶像,视它们不过是木头石块。 鬼 会利用人甘拜偶像的心,因此当人献祭给偶像时,绝不能说毫无意义,完全中性的活动。他们是在献祭给邪灵(参申三十二 16 以下)。保罗从信徒与犹太人的用法,指出分享食物,就是一种相交的关系。拜偶像的人,是与 鬼 相交。保罗不想哥林多人落在这样的光景中。
21. 他把两个情况作鲜明的对比,受圣餐的人,一旦知道底蕴,根本不可能又同时吃偶像的筵席的。两者必然互相排斥,绝没有妥协的余地。 主的筵席 提醒我们,主是圣礼中的主位。同样道理, 鬼的筵席 表示必有其他坐主位的。那接受主的邀请的人,绝不可能又接受 鬼 的邀请而良心无亏的。我们若与主相交,就不可能又与鬼相交。有人认为这里提到两种筵席,即表示圣餐基本上也是一种献祭(正如献给偶像的祭物)。不过,这样的对照是说不通的。保罗不过是说,圣餐在某一方面是在主的桌上吃喝,享受与主的相交,正如在鬼的桌上吃喝,就与鬼相交了。两者的含义都另有其他层面,这里并不表示两者的原则完全相等。
22. 在较好的抄本中,这一节开头有“或”字,表示另一方面的可能性。保罗一直假定哥林多人不明白参加鬼的筵席的严重性,所以详加解释。但可能他们其实是明知故犯的?这样他们就是故意触犯主了(申二十二 21 )。第二个问句暴露出人在创造主面前,软弱无能,更显出这样的行动何等愚不可及。
F 实际的结果(十 23 ~十一 1 )
23. 凡事都可行 ,是重复上面的话(六 12 见注)。保罗在重复的时候,加上一句 但不都造就人 (“造就”一词见八 1 )。信徒的自由固然重要,但有些事是没有智慧的,对信徒的信心并无益处,对其他人也无好处( 24 节)。与其坚持自己的权利,不如避免不行更佳。
24. 信徒要顾全他人的 益处 ,为人家的好处着眼,而不自私地求自己的喜悦。
25. 保罗上面论到要拒绝坐鬼的筵席,现在他转到 卖肉的市场 来,那儿有各式食品出售。上面已说过(八 1 ~ 6 ),很难断定哪一块肉曾献过给偶像为祭,那一块没有。保罗认为无须小题大做:“不必问无谓的话”(巴克莱)。这与犹太人的态度截然相反,犹太人吃肉之前,要一丝不苟,问得一清二楚才吃。保罗的态度简直是革命性的,他认为偶像是虚无的,无关重要,他不问什么问题,表示那块肉有没有献过给偶像,对他全不相干。他不主张过分地顾虑。
26. 理由是万有都属乎神(诗二十四 1 )。异教徒在偶像面前不管做过什么仪式,信徒知道这肉是从神的恩惠而来,并无别的来源。因此,尽管中途经过什么可疑的手续,它的来处是神圣的,信徒可以吃之无愧。
27. 至于被邀赴筵,保罗也用同一道理。这里是指到私人家里坐席,同为在偶像庙中吃喝已经在上面说过了。信徒被邀到异教徒家中吃饭,可以自由应约,什么食物都可以吃,不必问从何而来,那是主人家的事。
28. 但若有人说 这是献过祭的 ,那又作别论。前面保罗用的字眼是 eido{lothytos ,指向偶像献过祭的肉(八 1 、 4 、 7 、 10 );这里用的是 hierothytos ,“向神供奉的”( LSJ ),是异教徒必然用的字眼( Theissen 认为只有异教徒才会用这字, p.131 )。保罗没有指出谁会这样说,有人认为是主人家,或异教徒客人,或同坐席的“软弱”的基督徒。我们无法肯定,也许后者较有可能(谁会对献过祭的肉有什么良心“问题”?)不过,无论谁说这话,就把整个局面改变了。如今,这肉就不单是神美善的赐与,虽经过什么手续不得而知,而是明知是拜偶像的产品。在这场合下吃它,有人会认为是助长拜偶像;所以,信徒 为良心的缘故 不吃。
29. 这是指 别人的良心 ,坚强的基督徒知道,献给偶像的祭肉,其实并没有改变肉的品质,因为偶像算不得什么;他的良心是清洁的。可是,对一个信异教的人看来,他认为偶像是神,看见基督徒吃那肉,就以为基督徒附和他的偶像崇拜了。软弱信徒看见了,也会像上述(八 10 以下)那样被损害了。因此,不管那旁观者的身分如何,坚固的基督徒不吃祭肉,是明智而有爱心之举。哥得解释末了的一句问话:“我的自由被人论断,有什么益处呢?……”这举动对坚固的人,不过是行使他的 自由 ,就绝不该变成冒犯别人的行径。
30. 谢恩 译自 chariti ,意思可作“靠赖恩典”( AV ),近代译本大部分都与 NIV 相同,但 Orr 和 Walther 认为要明白“保罗整段讨论的一贯中心,就要以他 在恩典中有分 为线索”。坚固的基督徒因着体会神的恩,所以能为肉感恩而吃。他不想这样的心意行动,反成为蒙昧者说坏话的机会。这样,不吃更好。信徒不吃无关紧要;不要冒犯别人倒更要紧。
31. 原则很清楚,信徒关注的不是自己的权利,而是 神的荣耀 (参西三 17 )。不论吃喝,都要以此为大前提。
32. 保罗劝他们要细心体谅每一种人,包括 犹太人、希利尼人、神的教会 。他们的行径会对这几种人引起恶果,务须避免使人跌倒。
33 ~十一 1. 保罗像在别的书信上,叫人效法他。他不是为自己的益处着眼,乃顾及 众人的益处 ,尤其是他们的得救。他叫信徒效法自己,但他说这话之后,立即把注意力离开自己,他们要效法他,因为他效法基督。他的榜样乃是指向救主。
|
|
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前书第十章
10:1-6
保罗在第8章讨论过吃拜偶像的食物的问题,兼及基督徒的自由。然后用了一点篇幅(第9章),借自己甘愿放下使徒权利的榜样,劝勉信徒勿妄用自由。他现在回到吃祭偶像食物的讨论,深入且详尽。
哥林多教会中有一部分信徒对拜偶像的的罪认识不足,以致牵涉在内(20-23节);有的则把受水礼和领圣餐视之为免罪和逃避将来审判的保障(1-6节)。保罗用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旷野流浪的事迹,说明“受洗”与“灵食”并不保证悖逆神的以色列人不死于旷野。进入神的祝福中,必须远离恶事(6节)。
“我们的祖宗”指以色列的先祖。“在云下”指在云柱、火柱的带领下走旷野道路。“从海中经过”指过红海、走干地(出13:21-22;14:21-29;民9:15-23)。以色列民这种全体经过云与海有如“受洗“归于摩西的领导的经验,以及同吃吗哪灵食和同领灵水的经历(出16:4-35;17:1-7),并没有免除他们因悖逆而几乎全死于旷野的命运,也不能保证他们进入迦南。今天信徒受水礼归于基督,大家同领基督的血与身体,一样不能免除贪恋恶事要受到的刑罚。
10:2
“受洗”是比喻说法。以色列人经过红海,在云柱、火柱副食下脱妈役得应更生的经验,正象信徒受洗,出死入生,归于基督一样(罗6:3;加3:27)。“归了摩西”不是说他们信奉的对象为摩西,而是说把他们归于摩西的领导下,由他带领和教导。
10:3-4
“灵食”指从天降下的吗哪(出16章)。“灵水”指摩西击打磐石所出的水(出17章)。犹太人的传统认为这块磐石,在以色列人四十年的流浪中,一直在旷野跟着他们,供给水源。保罗借用这一传说,来说明在旷野给他们水喝的不是那块磐石,而是主基督。基督就是那磐石,是在旷野的日子中给他们生命的粮与生命的水的“灵磐石”。
10:5
探子窥探迦南地回来,向以色列人报了恶信,以致除了迦勒和约书亚,全民均不信神能带他们进入迦南。迦勒和约书亚是两个例外,他们因为相信,在近四十年后,进入了应许之地(民14:20-24,28-35;申1:34-40)。
10:6-11
以色列人旷野的经历可作基督徒生活的鉴戒。11节的“末世”指基督降生、复活,以至祂再来的这段时期。神藉众先知所预告,自创世以来为祂的子民所作的一切事,都要在这期间完成。基督徒正等候神救恩的全部实现。
6节“贪恋恶事”指以色列人厌恶神所赐吗哪,贪恋埃及的肉锅(事载民11:4-34)。7节“拜偶像”指拜亚伦所造金牛犊。“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可参《出埃及记》32:6注。8节说的行奸淫,指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四十年后,来到约但河东的什亭,与摩押女子大行淫乱,又跪拜她们的偶像,参与淫乱的宗教仪式(事见民25章)。神因此降瘟疫,一天之内死了二万三千人。9节“试探主”指说谤(
)神的话(民21:4-9)。10节的“发怨言的民族”之称(出15:24;16:2;17:3等)。“被灭命的所灭“可能指神在他备拉降火烧他们的事(民11:1-3)。
10:12-13
自以为属灵的信徒应以旷野的经历为戒,不要过分自信。旷野生活是神对以色列民的考验,锻炼出真能抗拒试探的伟大民族的品格(申8:2-3)。哥林多信徒所遇试探,也是要训练他们倚靠神;神不会叫人所不能忍受的试探临到人。祂为每一次试探都预备了可以忍受的出路;但若过分自信,故意去接受拜偶像和类似罪恶的引诱,不理神预备的出路,那便洽谈室得跌倒。
10:15 保罗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这是他们自己的体验,容易明白、审察。他要信徒把用圣餐和吃祭物的事区分,勿混为一谈。
10:16
“所祝福的杯”为犹太人逾越节的筵席上所喝的四个杯之一,因圣餐是在此时设立(太26:17-30;路22:7-23及注),故可用以指圣餐的杯。“所擘开的饼”指圣餐的饼。二者表征主基督的流血与舍身。圣餐的设立
是为了记念主。
10:17 信徒同用一饼象征家在主里与基督联合为一。一问信徒人数如何众多,都属同一个身体、同一个教会。
10:18
依旧约条例,吃了祭坛上的食物,无论是体班的祭或利未人(利10:12;民18:8;申18:1),或是普通百姓(利7:11;申12:5),都在祭祀上有份;因此,吃祭假神的筵也含有这个意思。
“属肉体的以色列人”指仍旧遵守旧约所定祭祀仪式来献祭给神的“属地”的以色列人,与“属灵”的以色列人相对照(能加6:15;腓3:13)。
10:19-22根据10:18所讲,外邦人的偶像虽然算不得什么,因为偶像只是假神,没有能力,因此筵席本身也不算什么。但如果故意去吃,就等参与魔鬼的敬拜,因为外邦人所拜的假神背后是魔鬼。一个懂事的明白人,应该知道不可能既在圣餐中与主基督相交,又在祭偶像的筵席与与鬼相交。这样行一定招惹神的愤怒,因为祂是忌神的(出20:5;34:14;申4:24等)。
10:25-31
犹太人和部分仍然坚守本国习俗的犹太基督徒,在市场上买肉的时候,为了怕买到祭过偶像的食物,往往会问:“是不是祭过偶像的?”保罗教导信徒,不必主动去查问食物的来源,因为在无意的情况下吃了祭偶像的东西,并不等于参与偶像的敬拜(20-22节),吃的人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信心刚强的信徒,为了不绊倒软弱的弟兄,仍以不吃这些祭肉为宜(28-29节)。为了他人的益处,有时得放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23节)。
10:32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在这里是所有未信主的人的统称。“希处尼人”指在罗马帝国希利尼人文化影响下生活的外邦人。“神的教会”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邦人,是一个新的“民族”(比较12:13弗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