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第二篇
第 2 篇
勤读诗篇十五大理由
诗 2 篇 > 人说这是一篇弥赛亚诗篇,是怎么来的?也许会与新约有关……
2 篇 诗篇中有好几首被称为“弥赛亚”诗篇,因为它们预言了弥赛亚(基督)耶稣的生平、受死、复活和将来掌王权。这篇诗歌的作者大卫作过牧羊人、士兵和君王,他也是一位先知(参徒 2:30 )。这篇诗描述列国的叛乱,以及基督要来临建立祂永恒的王权,在新约中曾经多次被引用(参徒 4:25-26 ; 13:33 ;来 1:5-6 ; 5:5 ;启 2:26-27 ; 12:5 ; 19:15 )。
诗 2:1> 在重重困难包围之下,大卫究竟怎样认定神的应许?
2:1 大卫可能是在周围列国群起攻击以色列的时候,写下这首诗篇的。他是神所拣选和膏立的王,他知道神必定应验祂的应许,让弥赛亚藉着他的后裔进到这个世界(参撒下 7:16 ;代上 17:11-12 )。
诗 2:3> 欲望与要求,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怎可得释放?
2:3 人往往以为若离开了神就可以自由了,却不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不自由地服事某些人或事,或是地上的君王、政府、私人机构,或是我们自私的欲望。正如鱼离开了水、树离开了泥土就失去了自由的基础一样,我们离开了主,同样无自由可言。惟一确实的自由之路就是尽心尽意地服事这位创造主,祂创造了我们,也可以使我们得着自由。
诗 2:4> 主我们的神也会笑我们?笑我们的什么?
2:4 神不是笑那些国家,而是笑他们不自量力的想法。这就如一个父亲笑他那入学前的儿子夸口说比父亲跑得快,或摔跤能摔倒他父亲。正如父亲知道他儿子的能力一样,神也知道这些国家有限的能力。假若你必须选择把你的信心放在神或是别的人身上,选择神是无可置疑的!
诗 2:4> 世人以为自己掌握万有之时,正是神子民以信心仰望神之际……
2:4 神是全能的,祂创造了世界,也定了地上列王统治的期限(参但 2:24-45 ),但权力导致列国的领袖怒视神,并企图战胜神。这个世界有许多领袖炫耀自己的权势,嚣张地攻击神和祂的子民,扬言要建立并管辖他们自己的王国。对此神一笑置之,因为他们所有的能力都是从祂而来的,祂也可以把这些能力取走。我们不用害怕这些暴君夸口,因为他们是在神的手里。
诗 2:11-12> “当以嘴亲子”,要解释实不容易,这词究竟有什么意义?
2:11-12 “当以嘴亲子”表示完全降服和顺从这个君王。基督不单是神惟一拣选的君王,同时也是我们心里和生命中的君王。为了准备好迎接祂的来临,我们必须每天顺服祂的旨意。──《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二篇
当顺服神(二 1 ~ 12 )
诗的背景是当神所膏立的以色列王即位时,多国的首领趁新王兴起,联群反抗,其实他们是在摆脱神自己的管治。诗人对他们的忠告是“当顺服神”。
.无益的反抗( 1 ~ 3 )──与神对抗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但却是一个普世的现象,且是声势汹汹的。人人都想挣脱神慈绳爱索的领导(参何十一 4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基督徒又何尝不是在很多事上企图躲开神呢!
.只会招损( 4 ~ 9 )──地上受造的君王首领竟与天上伟大的创造主作对,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太天真可笑了( 4 )。这样做只会惹来神向他们发怒,因为神所要作的必然成就,祂的旨意是不能更改的( 5 ~ 6 )。他们必要恐惧,因要面对他们所反抗的受膏者严肃的管治及击打( 7 ~ 9 )。人与神较力的必然结果是失败,让我们赞美神的权能与威严。
.最后忠告( 10 ~ 12 )──神是慈爱的,这些叛逆神的人仍有悔改转回的机会,这是神的恩典,他们才不致即时被弃。他们当敬拜神,谦卑自己,降服在神面前(以嘴亲子之意),惟有这样才能逃避神忿怒中可畏的刑罚,才有资格重得祂的祝福。
有时基督徒亦不甘心降服在神面前,诗人今天的劝告是凡自以为可以对抗神的,只会自招损害,相反顺服神的却得一切的祝福和恩典。你愿意得这一切的丰盛吗?你只要甘心谦卑在神面前,必领受神的丰富。
祈祷 神啊,我在很多事上逃避,但我知这是徒然的。求教导我学习顺服,接受管教。 ──《新旧约辅读》
诗 篇 诗篇 第二篇 注释
2:1-12 这是一篇描写君王登基的诗歌
1-3 敌人图谋作反
在中东一带,每当新王登基时,他的附属藩国会趁机作反和背叛。这
三节就是描写敌人在新王登基时蠢蠢欲动的情形。
2 「受膏者」:指以色列国王。
4-6 耶和华的回应
因着这些仇敌的愚蠢而发笑,因他们的计谋不
会成功。
7-9 耶和华颁布的命令
已将权柄赐给了王,王要粉碎一切仇敌。
7 描写神要作君王的父亲。
「今日」:指登基典礼的日子。
「生你」:是象徵式描写收养的过程。
9
「打破」:希腊文译本作「牧养」或「辖管」。
(参启2:27;
12:5; 19:15)
本节大概以当时埃及之登基仪式为背景。
新王登基时用杖打碎写上敌人名字之陶器,表示自己对敌国拥
有统治权。
10-12 劝谕各国臣服
12
「以嘴亲子」:指「以嘴亲 的脚」,乃是臣服的象徵,有如
跪拜叩首。
新约曾用本篇诗描写耶稣基督(徒4:25; 路9:35; 徒13:33; 来1:5)
诗篇第二篇
大作普世之王(二 1-12 )
上帝给予以色列的另一份礼物是一位君王。我们从撒母耳记下七章读到大 王,从宫廷牧者拿单先知知道上帝特别 拣选了他,去引领并牧养与祂立约的子民。大 本想为上帝建造一所‘房子’,即圣殿,好像周围各国的王,都为他们的神建造庙宇。但是拿单接把‘圣殿’这个词,用另一个意思解释。他要大明白,上帝毋须住在圣殿中。当所罗门作王时,他确然建造圣殿。在献殿的祷告中,他宣告说:‘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八 27 )以色列人对上帝的认识,与周围一切邻国的神大不相同。上帝要他们明白,上帝永远的居所,不在建筑物里,乃是住在人类之中。所以拿单解释说:‘耶和华应许你,必为你建立家室。’( 8 节)这‘家室’就是从大 传下去的王朝。拿单用一字双关的语意,因为‘建立’也可以解作‘有后裔’的意思。照这种方式,从大谱系所出的‘子孙’,按照特别的意义来说,皆成为上帝的‘儿子’( 14 节)。
所以我们从这里还可以看到上帝的另一个约(参诗八十九 3 ),就是与大 家所立的约。上帝应许对他的后裔永远守约,祂说:‘我的 慈爱仍不离开他 ,……,你的家和你的国 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 ,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 15 , 16 节)
以上两组蓝色字皆是‘立约’的名词。慈爱在希来文是 hesed ,我们从全部诗篇之中,会不断地见到用来描述上帝忠诚与可靠的爱,实际上是‘不容我失丧的爱’。在古旧的钦定本( A.V. )和詹姆士王钦定本( K.J.V. )中,这个字被译成许多不同的英文字,例如 mercy (怜悯), kindness (仁慈), lovoing/kindness (慈爱), goodness (良善),这里只是略举一些而己。但标准修订本( R.S.V. )常用 steadfastlove (坚定不移的爱)这两个英文字,好显出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一种爱的意思。这种爱不单是一般的仁爱或怜悯,或者是母亲对婴孩天性的爱,这是双方立约之中一方的忠诚之爱,而此乃上帝给与祂的子民的。此外,我们知道‘坚定’一词等于英文中的阿们( Amen ,译者按:诚信真实的意思),上帝自己就是阿们;祂是人类所有怀疑、问题与困难的答案。上帝是‘我是’( I AM )(出三 14 )(译者按:中文是满足人一切需要的意思),因此没有比上帝的爱更坚定。阿们是确定、稳固、不动摇的意思。我们晓得,假使一座石造的圣殿被建在磐石上,就有确定、稳固、不动摇的根基。照样,大 后裔的王朝也有可确定和不变的根基,因为它是建基于上帝,上帝本身就是磐石(诗十八 2 )。
由大 (主前一千年)作王至耶路撒冷陷落(主前五八七年),大的每一位子孙 登位时,‘所有的人’──凡能离开家乡,长途跋涉,登上位于高山的首府耶路撒冷的──都会参加这项伟大的庆典。不过在这多采多姿的庆典之中,重要的时刻乃是宫廷的牧者 向新 君王欢呼的时候。新君主不独是大 子孙,按照撒母耳记下七章来说,实际上是上帝之子。
这篇诗在每一位以色列王登位时,都会一再使用。并且,在加冕仪式中,极可能会有一些戏剧的的表演。请注意我们在前面所读的每一节诗歌,均可由圣殿的诗班和各班祭司念诵和演出;例如地上的君王举行秘密会议(第 2 节),挣开捆绑(第 3 节),上帝在天上发笑(第 4 节),跟 有一位祭司说:‘那 时……’,并且指 在锡安圣山宝座上的新君王(第 6 节),又由另一位祭司诵读撒母耳记下二章七节之经文(第 7-9 节),上帝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最后,由一些扮演外邦的君王,亲吻新登位的君主的脚( 10 , 11 节)。这最后的一幕,由戏剧性的呼喊──‘现在……!’开始表演,演出列王纪下十一章十二节所记载的动作。这是上帝全体子民所体验的何等鼓舞的时刻!
你是我的儿子(二 1-12 )(续)
平常的人可从整个富有色彩的活动中学到什么呢?
(一)提醒他们,当一位曾征服多国的伟大君王去世时,其他各处的君王便会起来,作好准备,参予战争,企图推翻他的承继人。但是我们现在看见,外邦的君王欲密谋推翻大 的儿子是荒谬可笑的,因为他们所计划的战争,实是反抗上帝!假若我们能对自己唱出韩德尔之弥赛亚中伟大的一句:‘为什么外邦人在一起狂怒呢?’这节经文的力量便能令我们感到亲切了。
(二)外邦人以为上帝的目的是藉 祂膏立的君王,使他们成为奴仆。他们所要的是自由。但是任何的人都应该认识到──通常很困难的──解放本身不是目的,无论是妇解运动、解除殖民地统治、或是不羁于道德限制。解放即是释放,进入一个新的顺服里。在这种情形中乃是顺服于上帝这位君王所启示 ,对整个世界仁爱的计划。
(三)崇拜者认识到,上帝从起初知道终末的事,祂知道人类的自私和反叛的结果。就是这个原因,上帝在天上发笑。
(四)他们认识到,没有忿怒,便没有真正的爱。上帝对罪人表示忿怒,简单的原因,乃是祂知道他们的内心。就是因为祂知道一切,祂能宽恕一切,并且能视他们为个体,与他们谈话。上帝不是一位居住在高天之上的遥远神灵,祂实在关心人类的生命。当达成这目标,祂使用祂的副手,大 ,为祂行事。
(五)他们认识到,上帝已告诉全世界的每一个人有关祂奥秘的计划,祂的旨意,由万王之王所宣告的是绝对的。全以色列当然是上帝的儿子(出四 22 )。这即是说,上帝已拣选了以色列,完成祂自己救赎世界的伟大计划。上帝的计划,不是要藉印度的薛华、锡兰的释迦、或中国的孔子来完成,而是藉 特别拣选的子民,他们有特别的名称, lsrael (即是‘他与上帝较力,并且得胜了。’参创卅二 27-32 ),虽然他们全都是罪人。现在这位被拣选的上帝儿子,在他们集体生活的高 上,只有大一个人,被上帝所拣选,受膏永远去带领和牧养上帝的子民。附带的说明,一位以色列君王,看来并不是由于战胜敌人而为王,乃是被永生上帝所拣选的。
(六)当然这位被拣选的上帝的儿子,要运用他自己的自由意志,请求容许被上帝所用。只有如此,上帝会使他成为地上万国的统治者。
(七)所有领袖、君王、首相、独裁者和总统的生命都是上帝所赐与,面对这个奇异的事实,上帝命令他们以敬畏的心俯伏,在这历史中这个时刻,他们获悉了有关永生上帝目的与计划的大概。今日我们从一幅浮雕壁画中,可见被打败的以兰王,在亲吻亚述尼尼君王的脚。我们的诗人知道,耶路撒冷的民众会知道这习俗。‘现在 诸位 君王,应当有智慧,应当注意,世上的统治者阿,以敬畏服事上主。’正如旧约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所说的:‘以战兢在祂里面欢欣!’
(八)在参予崇拜的人 中,有些人是慎思而属灵的。当他们望这位青年人登基时,会产生很大的困惑,他们怀疑这个有罪的人,如何可以成为上帝的儿子,统领他们带罪的以色列子民,即依我们所知,也被称为上帝儿子的整个体。假若产生问题的登基仪节是一位在大死后数个世纪执政的君王,有这种忧虑是合理的。我们在列王纪下读到一些自私凶暴的人继位。当然有一些是忠诚的,但其他多是邪恶的。假如是这样的人坐在位上,崇拜者如何了解上帝的应许呢?
然而这些君王犯罪的事实,深切地教导以色列一些有关上帝的本性。我们要记得,圣经并不是像一些读者般‘假装敬虔’,它没有替人类的罪恶拉上面纱,甚至上帝所拣选的仆人也是如此。因为圣经并不是有关人的书,而是有关上帝,并祂对所创造的人类的爱。
在以色列的崇拜者的心思中,对于这个感到苦闷的问题的钥匙,可在‘受膏者’一词找到(第 2 节),希伯来文是 mashiach ,我们译作弥赛亚。正如这个词所表达的,当新的君王受膏成为上帝的儿子时,这行动本身便成为对将来的应许,上帝会忠于祂与大 的约。故此,对于那些能接受的人,就算看来有罪人拦阻的事情发生,我们可以如此说,那仪节已转为一个圣礼的启示,即上帝的目的,祂遵守祂的应许。我们 有思想的百姓现在可以存 清楚和肯定的信心回家,终有一天,一位真正的儿子会出现,祂能真正的对上帝说:‘我的父亲。’祂能坐在宝座上,这宝座不单是属于以色列,也是属于所有国家的(参诗八十九 24-29 ;徒十三 33 )。
这个为大 的儿子加冕动人的礼仪,以全体相信上帝的子民所唱的歌为终结:‘那些’不在大的儿子,而‘在上帝里找寻避难所的有福了(回应诗篇第一篇)。’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二篇不变的天旨
要把这诗篇放在适当的背景里,我们必须向前看,留意大灾难结束的时候,即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荣耀中降临,并在地上作王之前的一段时间。这时候,有一个由列国和诸王组成的庞大联盟,他们联合起来,极力防止基督接管世上的政府。
二 1 ~ 3 但这样一个联盟将会是徒然的。诗人问:“外邦人和犹太人民为什麽要谋算虚妄的事?外邦的君王和犹太人的统治者,为何以为他们可以抵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的权力呢?”
二 4 ~ 6 那坐在天上的神必嗤笑他们的愚蠢和傲慢。祂必嘲笑他们紧握的拳头和高声的呼喊。他们的狂妄和威胁就象老鼠向狮子吱吱地叫一样!
最後,神打破祂的沉默。祂要在忿怒和烈怒中说话,以致祂的敌人都被惊吓。他们要听见祂那不能改变的决定:“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一旦宣告出来了,神的决定就好象已经应验了那麽确切。
二 7 接着,基督自己要加上祂的见证。祂要在私下的谈话中透露这见证,天父首先对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我们最少有四种方法解释这天旨。首先,基督从亘古到永远是神的儿子这句话, 有实在的意义。然而,使徒行传十三章 33 节引述这节经文来指基督的道成肉身。在第三个意思上,基督是在复活的时候生出来
的——“从死里首先复生的”(西一 18 )。最後,有些人认为“今日”是指一个将来的日子,那时基督将被拥为王。
二 8 但父神又说:“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换句话说,父神应许祂的儿子能辖管全地。全世界都要服在祂的权柄之下,祂的治权要从此岸伸展到彼岸。
二 9 最後,神已经给基督权柄去处理所有反抗和叛乱。祂要用铁杖击打那些起来攻击祂的人,将他们摔碎,如同窑匠的瓦器。从其它经文我们知道,基督返回地上的时候,和统治全地的一千年期间,都行使祂的权柄。在祂作王之前,祂会毁灭那些不认识神和不听从福音的人。其後,在千禧年期间,基督要用铁杖来统治,每当叛乱冒头的时候,祂就加以惩罚。
二 10,11 我们继而听见圣灵的声音。在一个动人的福音呼吁中,祂力劝君王与统治者要敬爱和事奉耶和华。拒绝祂就是毁灭,信靠祂就能带来平安和真正的快乐。
二 12 一个人信靠他的创造者,是一件最合理、最合乎逻辑和适当的事情。相反来说,不相信和藐视那全能者,是一件最不理性的事情。
诗 篇 2:1
1~12 外 邦 为 什 么 争 闹: 这 首 诗 篇 描 述 了 四 个 不 同
的 场 面:
1. 诗 人 开 始 便 谈 到 世 上 的 万 民 和 君 王 抵 挡 神
的 受 膏 者 (1~3 节; 比 较 徒 4:25~27 ;参
下 一 条 注 释 ) 。 这 是 一 幅 人 类 以 傲 慢 反 叛 神, 抵 挡 他 的 律 法 和 他 的
救 赎, 拒 绝 弥 赛 亚 以 及 他 给 人 的 道 德 教 训 的 可 悲 画 面, 新 约 圣 经 的 作 者 同 样 视 世 界 为 反 对 基 督、
信 徒 和 圣 经 真 道 的 势 力 ( 约 15:19 ;弗 6:1 2) 。
2. 神 的 反 应 是 嗤 笑 世 人 试 图 把 他 排 除 在 外 的
荒 唐 努 力 (4~6 节 ) 。 神 止 息 人 类
的 反 叛,并 在 地 上 完 全 建 立 他 国 度 的 时 候 就 要 来 了 ( 参 罗 1:18 ;帖 前 5:1~11 ;帖 后 2:8 ;启 19:11~21) 。
3. 父 神 应 许 差 遣 他 的 爱 子 (7~9 节 ) ,就 是 最 终 承 受 列 国 的 那 一 位 ( 参 徒 13:33 ;来 1:5 ; 5:5 ;比 较 太 3:17 ; 17:5 ;彼
后 1:17) , 来 击 败 一 切 反 对 神 掌 权 的 势 力。 末 后, 当 基 督 降 临, 除
灭 神 的 仇 敌 时, 这 个 应 许 就 会 应 验 ( 参 启 12:5 ; 19:15) 。 那 时 所 有 忠 心 的 信 徒 将 和 他 一 同 来 统 治
列 国 ( 启 2:26~27) 。
4. 圣 灵 借 着 诗 人 劝 勉 人 类 在 全 能 的 神 面 前 做
聪 明 人, 并 在 神 大 而 可 畏 的 审 判 日 来 临 之 前 投 靠 他, 以 神 为 避 难 所 (10~12 节; 比 较 来 3:7~19) 。
2:2
他 的 受 膏 者: 本 篇
为 弥 赛 亚 诗, 预 言 神 的 弥 赛 亚 —— 耶 稣 基 督 的 来 临。 “ 弥 赛 亚 ” 的 意 思
是 “ 受 膏 者 ” , 指 耶 稣。 神 膏 他 救 赎
以 色 列 并 统 管 神 的 国 度 ( 参 下 一 条 注 释;参 太 1:1 注 ) 。
2:7
我 的 儿 子, 我 今 日
生 你: “ 我 今 日 生 你 ” 的 字 面 意 思 是 “ 使 你 出 生 ” , 原 指 一 个 妇 人 从 腹 中 生 出 孩 子 来。 该 语 在 此
特 指 一 位 君 王 将 自 己 的 儿 子 带 到 臣 民 面 前, 宣 告 他 与 父 亲 一 同 做 王 ( 比
较 王 上 1:32~34, 在 那 里 大 卫 为 所 罗 门 做 了 此 事 ) 。
这 里 它 是 指 公 开 宣 告 耶 稣 为 神 的 儿 子, 膏 他 为 先 知、 祭 司 和 君 王 ( 参
太 3:12 ; 徒 13:33 ;来 1:5 ; 5:5 ; 7:28 ;彼 后 1:13) 。
2:8
将 列 国 赐 你 为 基
诗篇
注释
第二篇 统管全地的王
本篇可分为 4 段。诗人首先在第一段( 1-3 节)指出,世上的「君王」意图敌挡「耶和华」和祂的「受膏者」;然后在第四段( 10-12 节)呼吁那些君王省悟,劝喻他们「投靠」并效忠神之「子」,事奉「耶和华」。在首末两段中间加插了两段说话:先是神宣告祂已膏立祂的儿子执掌王权( 4-6 节),然后神子述说神要祂治理全地的应许( 7-9 节)。本篇的主题是建基于塞缪尔记下第七章中,耶和华对大卫的应许:美名、作神儿子的特权和不断的国祚。这首诗可能是用于大卫家每一位君王的登基大典中,祝贺登位者接掌王权,并重申神的应许。但这应许要到伟大的大卫之子降生方才全然应验(路一 31-33 )。全世界都拒绝这位君王的统治(路十九 14 ),甚至曾把他置诸死地(徒四 25-26 ;林前二 8 )!直至今天,尽管人的态度看来如何温和及包容,但骨子里仍然仇视、敌挡及反叛神和基督。大卫王朝历代以来均在外邦邻国的敌视中生存,这反映了世界对神的反叛;本篇亦有预言耶稣遭世人弃绝的味道。
第 1-3 节「谋算虚妄的事」意指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这里的重点是喧闹不安,多于密谋背叛。谁夺去了世上的平安?答案在第 2 节:当人拒绝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时,世上就不会有真正的平安!与神为敌是堕落人性的中心特质(西一 21 )。「受膏者」(参撒上十六 13 ,二十四 6 ;赛十一 1-9 )。「捆绑 …… 绳索」:这是撒但的骗局(创三 1-5 ),要把蒙神赐福的条件说成神恶意限制人享受应有的自由。
第 4-6 节 神既没有与反叛者谈判,也没有迎合他们的要求;祂重申祂的圣旨:祂所拣选的已被「立」,再没有争议的余地!就如创世记第三章,人类始祖的背叛对神的主权没有半点动摇。「怒 …… 烈怒」分别是令人感受到和已发出来的烈气。「锡安」是大卫王国所在之地,象征神在基督里新造的中心(来十二 22-24 )。
第 7-9 节 强调受膏者的儿子名分,及祂承受「基业」的应许,并授予祂的权能。「我的儿子」象征神收纳有大卫血统的君王为儿子,而父子关系由「今日」(即登基之日)正式开始。当这段经文被引用于解释耶稣的复活时(徒十三 32-37 ),则代表神将已成的事实明白地公告天下。「你求我」:代表神的儿对对父谦卑顺从,有别于叛逆的诸王。祂曾为此受试探(太四 8-10 ),并且得胜(太二十六 39 )。「铁杖 …… 瓦器」:神子绝对的权能和诸王的无助,成强烈对比。
第 10-12 节「事奉 …… 亲嘴」:不顺服神子就不能事奉神!「畏惧 …… 战兢 …… 快乐」:信心与自以为是大有分别:以嘴亲子的人,对祂的圣洁「怒气」时刻儆醒,也对祂常存合理的「畏惧」。「有福的」(参一 1 )。「投靠」:「我们没有其它人可投靠,只有投靠祂!」( Kidner )
诗篇第二篇
第二篇 主和祂的受膏者
本篇虽无标题短语的简介,使徒行传四 25 却将它归于大卫,徒十三 33 又称它为“诗篇第二篇” 102 。新约中多处引用此篇,一方面因为它高举神的受膏者,一方面因它描述祂在全地作王的异象。本篇诗对于神的国度和祂给予所立之王的应许,表达出极度强烈的欢欣鼓舞之情,无人能望其项背。一般注释家认为这是加冕之诗,但若仔细查考,似乎是日后遇到困难之时(如:撒下十章)回想加冕的情境( 7 ~ 9 节)。大卫本人登基的时候,在归属的民中并没有背叛的意图( 3 节)。所罗门遇到许多这类状况,但在他以后的王则很少。然而,这些威胁所激起的忿怒,以及此处的应许所富含的荣耀,需要针对一位比大卫或所罗门更伟大的王,才显得合理。
诸王背叛大君王(二 1 ~ 3 )
本篇起头便直论主题,第一字 为什么 标明了全篇的语气,就是大感惊讶,希奇他们对于神的治理和治理者,竟然会不分好歹地抗拒。 RSV 所译的 conspire ( 阴谋 ,即和合本所译 争闹 )未表达出吵嚷的气氛,其他的译法较贴切; 1b 节的 谋算 与一 2 译为“思想”的字相同,颇有意思(其概念是喃喃自语,或从坏的一面而言,指发怨言)。这不满的情绪逐渐提升,直到第 3 节的决定;这是因着对神轻省的轭和“慈绳爱索”(参何十一 4 )全然盲目,而产生的典型反应。使徒行传四 25 ~ 28 认为此处即是预言加略山,而 君王 和 臣宰 则分别在希律和彼拉多身上应验, 外邦 和 万民 则由“外邦人和以色列民”(复数,正如本篇)应验,他们联合抵挡主的 受膏者 ,希腊文即,祂的基督。该段经文指出神在默默掌权(徒四 28 ),而哥林多前书二 8 以下则指出人的迟钝。凡是违抗天意的联盟,到了时候必会显出这两重特性。
神的嗤笑(二 4 ~ 6 )
新约显示,人的忿怒被神利用,以完成救赎(见上段注释),但也同时被神审判,正如此处的记载。主的 发笑 ( 4 节)在新约中又再度出现,那里主要是论到使智慧人变为愚拙(林前一 20 ),且向狂傲者夸胜(如:西二 15 ;启十一 18 ,十八 20 )。不过我们也清楚可见,被嗤笑的只是狂傲本身,并不是它止息之前所引起的苦难。
6. 本节与第 7 节是全诗的中心,为第 1 ~ 5 节所企盼的答案,也是第 8 ~ 12 节所要说明的。 我 为强调之字;开头语最好译为:“至于我,我已经……”。在第 3 节的夸大之言以后,他们所忽略的声音出现了,其实决定权全在于此。这里的 立 ( set ),是特别与领袖和其就任有关的字;因此 NEB 译为“使登基( enthroned )”, JB 译为“使就职( installed )”。 钖安 , 我的圣山 ,与 我的君 一样,都是以色列立国之后稍晚才出现;两者都因神的应许而得坚立(撒下七 13 以下)。这个应许含义的深远,则将由下节开始显示。
神的圣旨(二 7 ~ 9 )
现在,耶和华的受膏者说话了。此 圣旨 将撒母耳记下七 14 所应许收纳大卫后裔的话,予以扩展;那里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此句话可能是在加冕典礼时,由一位先知以神谕的方式说出,也可 能由 君王读出(“我要传……”) 103 ,这可由 今日 一字看出,显示那正是新的统治者正式承继基业与王权的一刻。使徒行传十三 33 (参,罗一 4 )将这个宣告与复活相连,由以上的背景观之,委实意义深长。对任何一位地上的君王而言,这种称谓的形式只可能作极肤浅的解释,但是新约向我们陈明其完全的价值,连天使都不够资格承受,只有一位能够入选(来一 5 )。在基督受洗与登山变像之时,父神宣告,祂既是儿子,也是仆人,即采用此节与以赛亚书四十二 1 (太三 17 ,十七 5 ;彼后一 17 )。
8. 我们的主在复活以后,对使徒的吩咐中特别强调 列国 与 地极 ,由此可见祂是刻意提出这项赐给正式登基的新君王之应许。每当教会醒悟到这应许的力量,便会激起宣教冒险的浪潮;而教会有分于这应许,也肯定了新约对下一节的引用。
9. 启示录三度引用这些话,一次论到基督徒的得胜(二 27 ),两次讲到我们的主(十二 5 ,十九 15 )。但是它按照七十士译本对希伯来文子音的解释,将第一个动词读作“管辖”(直译:“牧养”),而不读作 打破 。这种读法将应许的范围更加扩张,首先预期铁杖式的严格管教,其次则是最终将顽固分子全然推翻(参,耶十九 10 以下)。哥林多后书十 3 以下,对基督徒现今如何为基督征服列国,有极好的描述。 杖 的功能可以像牧人的手杖,数点羊群(利二十七 32 ;结二十 37 ),也可用作武器,抵挡抢掠者(参,诗二十三 4 )。因此它成了治理的表征,在别处译为“权杖”,如:创世记四十九 10 ;在君王的状况中,它似乎较适合视为代表这类建设性的角色,而非像下一行所论的毁灭性角色。
召集世上君王(二 10 ~ 12 )
根据以上经文,序言中背叛的诸王,现在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投降。但此处所提出的,不是最后通牒,乃是一项邀请;最后一行中,恩典溢于言辞。
10. 应当省悟 与 该受管教 ( be wise and be warned )是智慧书卷爱用的词。它们出现在这讲论王权最深刻的诗篇中,提醒我们,不要将表面的文字太僵化。既然“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何十四 9 ),圣经从来不将权威与真理,或智慧与顺服,强分为二。
11 、 12. 从早期以来,跨越这两节的四个希伯来字,一直成为翻译者的问题;但其大致的意思十分清楚,即是呼召世上君王降服耶和华及祂的受膏者,以臣服之吻来表达。 战兢而快乐 ( AV 、 RV 、 LXX 、 Vulg )交织成的情绪,虽然令人惊讶,却也颇为适切,因为他们所要事奉的,是何等伟大的一位王(参,如:哈三 16 、 18 )。但是达户建议, gi^l (“ 快乐 ”)可作“存活”解,如此在翻译上似乎比较容易(战兢而存活),而且没有改动经文。相较之下,“亲吻他的脚”( RSV 、 JB )则是基于不甚肯定的猜测,认为此处译作“快乐”和“子”(?)的希伯来词汇,是一单字──“在他脚上”──的片断; NEB 的小字译为“亲那大能者”,显然假定 rab (大能)一字被倒着拚成 bar (子)。七十士译本作“接受管教”,武加大译本亦予以采用;这译文无法从我们的希伯来经文中看出,所以无助于原文的澄清。
子 ( AV 、 RV )的确是值得商榷的翻译,因为缺少定冠词,以致“亲子”( kiss son )成为很别扭的说法,这在希伯来文正和英文一样。此外,亚兰文才以 bar 为“子”,希伯来文的意思是“纯洁”,设若这个字(或 bo{r ,“纯洁”的名词)可以作副词用,则这个句子乃是命令人“真诚地亲吻”,即,“真诚地臣服”。这似乎是最佳的解决法。虽然本节表面没有提到“子”,但第 7 节以下已经用此头衔,因此意思绝不致于含糊不清。
NEB 的译文很生动,“在半途中”,“立刻就将发作”,把这段警告的紧迫性表达了出来。急躁的怒气听来似乎像容易冒火的 暴 君,但基督满有真正的怜悯同情心怀,祂的怒气(正像祂的怜悯一般)乃是针对严重的错误而发,但祂当代的人却对这些事无动于衷。这幅怒火中烧的图画有其必要,需与“不轻易发怒”的描述并列;正加第 4 节的发笑,可以平衡以赛亚书十六 9 或六十三 9 的眼泪。换言之,神的忍耐并不是安然无事,而祂的烈怒也不致失去控制,祂的嗤笑并非残酷,祂的怜恤也非感性。在任何状况之下,只要祂施行审判的时刻来到,按照定义而言,绝不可能再姑息或拖延。
最后祝福的宣告(参一 1 的注释 ),使人明白,是恩典促成 10 节以下的呼召。世人因着恐惧与骄傲,而将神的管理描述为捆绑( 3 节),其实那原是安全的保障与祝福。离了祂,就没有 避难所 ,惟有在 衪里面 才能得荫庇。
102 另一种读法以它为诗篇第一篇,显示出有些希伯来抄本认为第二篇诗(它没有标题)是第一篇的继续。
103 注意以下场合中神话语的重要性:申命记十七 18 ;撒母耳记上十 25 ;列王纪下十一 12 。──《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第二篇
2篇 象1篇,没有题注,作者与写作时期不详,因为指出国家和民族也象个人一样只有两条路供选择,所以有人认为本篇与第1篇都属全本《诗篇》的引言。
本篇其实可以纳入“君王诗”(看〈参考资料〉“《诗篇》的种类”条),为供新王登基或在登基周年庆典中崇拜仪式之用。从写作形式看,很可能是新王在臣民前的登位宣告,写于犹太人被掳前。传统认为乃大卫所作。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本篇所描写的是先知所预言的基督,新约屡次引用本诗在耶稣基督身上,祂是那“受膏者”,是伟大的“大卫的子孙”(参徒4:26;13:33;来1:5;5:5;启2:27;19:16)。祂的权柄及于列国,管理全球(8节),而非以色列一国之君。祂是那超越时空的弥赛亚。本篇与8、16、22、45、69、72、89、110及132诸篇同为描写弥赛亚之作,常以诗人(通常为大卫)个人经历来预表基督在世的遭遇,故又称之为“弥赛亚诗”。看〈参考资料〉“本书的信息”中“受膏者”条。
2:1
在东方,国君驾崩、新王继位之际,属国多乘机独立。本诗乃供新王登位或庆周年仪式中颂赞之用。此处所讲的外邦图叛自非指某一定的历史事件,而是泛指以色列国的生存经常受到外邦的威胁。诗人以一句对偶的问话开始,惊奇于这些国家何以竟敢谋算明知不能实现的事。
2:2
“君王”与“臣宰”都指敌挡神的人。“臣宰”亦作“统治者”,与“君王”为同义字。“受膏”乃分别为圣的仪式,诸如祭坛(出29:36)、约柜、会幕(出30:26)的奉献,祭司(民3:3)、先知(王上19:16)及君王的受封(撒上10:1),都用膏抹。这里的“受膏者”为神所膏立的大卫的君王,神圣不可侵犯(参撒上24:6,10)。敌挡受膏者等于背叛那膏立他的耶和华神。
“受膏者”在希伯来文作“弥赛亚”,也就是希腊文的“基督”。诗人的话最后应验在耶稣基督身上。
2:3 “捆绑”与“绳索”都和驱策牛、马系在颈和肩上的轭有关,而“轭”则是臣服的象征。“他们”指神和祂所膏立的王。
2:4 “那坐在天上的”和“主”都指高天上的神,祂超越地上的诸王。诗人用拟人法描写神嗤笑这班人。意思是说,他们敌挡的图谋十分可笑。
2:5 神要人知道,祂是掌管宇宙的主,祂干预人类历史的发展。“怒”是神公义的表达(参7:11)。
2:6
“锡安”在大卫时代指“大卫城”(撒下5:7),后来也指圣殿所在的山(132:13;弥4:2),及整个耶路撒冷(参赛10:32;耶3:14)。此处指耶路撒冷(参48:1)。
“圣山”为圣殿所在之山(看代下33:15)。
“说”是神说的话,带着权柄,句句都要实现。
2:7 7至9节是膏立君王的万王之王耶和华的宣告,是大卫之约的重申。
主权国的君主与属国的王之间的关系,后者除了称臣称仆之外,也称“臣儿”,主权国的君主有若“父王”。神膏立了祂的君,这君王在受封之日便成为祂的子,享有儿子的权责。
这节诗在新约颇多引用,指耶稣基督的复活(徒13:33),超越天使的权柄(来1:5-6),以及大祭司的职位(来5:5)等。
2:8 耶和华神是全地的主,祂的儿子也就得到列国和全地为产业(参创48:4;申20:16;可12:7),全世界归在这位君王的统治下。
2:9
“铁杖”为受膏者权力的象征。“打破”是说击败一切敌人,建立公义的政权(参赛11:4)。“摔碎”瓦器轻而易举,破碎的残片毫无用处;敌挡神的人的下场也是如此。这事将应验在基督和祂施行的审判上(启12:5;19:15)。
2:10 10-12节为神向列国发出的警告,应该投靠耶和华才能免遭灭亡,而敬畏神乃一切智慧的开端。
“审判官”指“掌权决策的人”。
2:12
以嘴亲脚表示敬意和臣服。(参72:9;赛49:23;路7:38)。当年中东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王携礼物朝拜亚述王西拿基立(主前705-681年),吻脚示敬。“子”指“受膏者”。“他”指耶和华。全节说明:敌对的人必须改变所行的道,才能逃避神公义的刑罚,敬畏侍奉神和祂的受膏者,才能脱祸蒙神福佑(参申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