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第 17 章
路加
徒 17:1> 帖撒罗尼迦是很特别的,你认识这地方吗?
17:1 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最富庶和最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在保罗探访的城市中,他的教训能吸引到一大群上层社会人士,这还是第一次。他建立的教会增长迅速;但在公元 50 至 51 年,他被一群暴徒逼走了( 17:5 , 6 , 10 )。后来保罗派提摩太回到帖撒罗尼迦,看看那里基督徒的情况。不久,他又给那里的信徒写了两封信,即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劝勉他们要忠心,不要听信假师傅的话。
徒 17:1-2> 犹太人的规矩颇多,你看他们建立会堂便知道……
17:1-2 会堂是供犹太人聚集在一起作教导和祈祷的地方,只要有十个犹太男子就可以成立一所会堂。保罗惯常的做法是只要犹太人容许,他就会在会堂里讲道。经常有许多非犹太人来参加这些聚会,听保罗讲道。 ( 关于会堂的资料,请参 13:14-15 的注释。 )
徒 17:2-3> 从人所熟悉的旧约讲起,保罗真有一套;我在传福音时嘛……
17:2-3 保罗在会堂里讲道时,他很有智慧地以旧约圣经来开始,解释弥赛亚如何应验圣经的话,由已知的事情慢慢转移到未知的事情,这是很好的讲道方法。当我们为基督作见证时,也应该由听众所知道的事情开始,先肯定他们所知道的事实,然后再介绍他们认识基督──祂就是真理。
徒 17:5> 聚众骚动,难道是为了维护教义?不是?难道是……
17:5 犹太领袖没有驳斥保罗和西拉的讲论,却因他们受拥戴而心里嫉妒,他们制造这次骚乱的动机是因为个人的妒忌心,而不是因为教义的纯正问题。
徒 17:6> 耶孙是谁?你我不太清楚,他为神所做的却被记下;你也可以的,但你会介意无名吗?
17:6 我们对耶孙的认识不多,只知道他接待并保护保罗和西拉,因此要承担所有问题。耶孙只是芸芸“无名英雄”中的一个,他忠心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帮助福音的广传。由于耶孙的勇敢,保罗和西拉可以更有效地事奉神。当你事奉神的时候,未必得到很多人的注意(可能只得到痛苦),但神要使用你,由于你的勇敢和信心,将会改变许多人的生命。
徒 17:6> “搅乱天下”本是很负面的,但若搅乱了“本身是乱的”呢?我也想去搅一下……
17:6 这些初期基督徒被称为“搅乱天下的”。福音的能力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推倒了所有社会上的障碍,打开监狱的门,推动人真诚地互相关心,并且激发他们去敬拜神。福音并非只是改善计划和鼓励行善,而是又真又活地改变生命。鼓起勇气,求问神如何使用你把福音传遍整个世界。
马其顿的工作
徒 17:11> 他们因所听的天天查考圣经,真有寻求的心;换了是我……
17:11 你如何去评价一些讲道和教训呢?庇哩亚人自己打开圣经查考真理,要确定他们所听到的信息是对是错。你要常常将你所听到的与圣经所说的作比较,真正宣讲神信息的传道人或教师所讲的绝不会与神的话有矛盾。
徒 17:18> 伊派和斯派有什么来头?名字真特别,是希腊哲学?
17:18 伊壁鸠鲁和斯多亚派是希腊文化中主要的哲学派系。伊壁鸠鲁派相信生命的基本目的是寻找快乐。相反,斯多亚派认为思想比感受重要,并尝试将自然与理性结合在一起,压抑贪图享乐的欲望,因此他们是严守纪律的。
徒 17:22> 保罗准备充足来向人传福音,我觉得也要这样,若不充足又怎可传福音?
17:22 保罗有充分的准备来对这群人说话。他来自教育中心大数,受过训练又有丰富知识,晓得如何清楚地以很有说服力的讲道来表达他的信仰;他又是一位教师,曾在那时代最好的学者迦玛列门下受教;同时,他又花了很多时间来思想和解释圣经。单凭信心就去作教导或传福音是不足够的,像保罗一样,我们必须充分装备好自己。我们对圣经认识愈多,愈明白它的意义,以及愈知道如何将圣经应用在生活里,我们所说的话就愈有说服力。这并不表示在我们觉得已有足够的准备之前,我们不应该向人传讲福音。我们应该以我们所知的去作工,但却要常常渴望认识更多,以便能接触更多人,更晓得如何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论点。
徒 17:22-31> 你学过个人布道法吗?快看看保罗如何布道──是的,他的方式是……
17:22-31 保罗的讲章是如何传福音的一个好例子。保罗开始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引述犹太人的历史,因为对于希腊的听众来说,犹太人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他以他们明白的事例来开始,为独一真正的神建立论据( 17:22-23 );接着他强调彼此对于神的一致观点,以建立共同立场( 17:24-29 );最后,他的信息转移到基督身上,特别强调祂从死里复活( 17:30-31 )。当你向别人作见证时,可以用保罗的方法:运用例子、建立共同立场,然后引导人作出决定,接受基督。
徒 17:23> 保罗为虔诚的人讲解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虔诚”基督徒,他们可真正认识神?
17:23 雅典人设立一个偶像,名为“未识之神”,是因为他们害怕失去祝福或受到惩罚,保罗以这个“未识之神”来打开与雅典人的沟通之门。保罗并不是赞成这位神,他只是用其上所题的字作为开场白,见证独一的真神。保罗向雅典的有识之士解释这位独一的真神;虽然他们大致上来说都很虔诚,但他们并不认识神。今天,我们的社会虽然有不少基督徒,但是,绝大部分人仍然未认识神。我们需要向人介绍基督,并清楚说明耶稣基督为全人类所成就的救恩。
徒 17:27-28> 祂离我们不远,保罗说;祂在哪儿?祂,究竟是谁?
17:27-28 从创造中我们可以认识神,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亲近,但祂并不会被受造物所限制──祂是超越一切的。神是创造者,因此祂有绝对的主权,掌管一切,但祂同时与我们亲近。让宇宙的创造者管理你的生命吧!
徒 17:30-31> 保罗既知道他们不喜欢听复活的事,为何讲的内容仍是围绕这个主题?换了是我早就……
17:30-31 保罗把他的信息完完全全地说出来。他要听众正视耶稣复活,并明白耶稣复活对人类的意义──祝福或惩罚。希腊人没有审判的概念,他们大多认为敬拜多个神,总比敬拜一位神好,而且他们难以相信复活的事,也感到厌烦。不过,无论他们会怎样想,保罗都没有把真理隐藏起来,他会改变讲法,以便适应听众的情况,但他绝不会改变真理来迁就人。
徒 17:32-34> 介绍基督,会有很多人拒绝我,就像那些对待保罗的人一样,我不太想这样做……
17:32-34 人们对保罗的讲道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嘲讽,有些人想得到更多资料,也有几个相信。不要因为你害怕有些人会不相信,而犹豫不去向人介绍基督。即使只有少数几个人相信,你的努力仍然是值得的。──《灵修版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保罗的布道方法(十七 1 ~ 15 )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布道有以下特色( 1 ~ 9 ):
① 先在会堂中传讲。
② 以辩论、讲解,陈明的方式来传道。犹太人熟习圣经,所以保罗便以圣经为本,与他们辩论,辩论的内容集中在“耶稣”是“基督”上。此外保罗亦加上讲解,使他们明白旧约先知的预言与耶稣的生平怎样配合。最后还加上应用,务使他们可以相信。
③ 当中也有成果,包括许多虔诚的希腊人及好些尊贵的妇女信了主,他们可算是中上阶层人士。
④ 引起反对。
.保罗在庇哩亚的布道有以下特色( 10 ~ 15 ):
① 如同在帖撒罗尼迦一样,先在会堂中传讲。
② 以查考圣经为主,而不用辩论。这是因为他们存有信道的心,因此以正面查考来求证。
③ 结果亦有多人信主,包括了尊贵的希腊妇女及好些男子。
④ 与帖撒罗尼迦一样,同样遭受反对。
从两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学习不同的布道方式。有时要辩论,除了清楚圣经的教导外,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及护教学有助透过辩论来传讲耶稣;有时要讲解,因为并非所有听众都有深厚的圣经背景,即使有也不一定明白,所以需要有人替他们讲解,他们才能明白;有时要陈明,意即应用,否则他们不会明白为什么要相信这位与他们没相干的耶稣;有时要查考,尤其是一些积极慕道者,查考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明白,同时亦可以亲自了解道理的真伪。
对信徒而言,查考圣经更有果效。我们是否愿意多付代价,多点查考圣经?
祈祷 神啊,赐我渴慕话语的心,天天查考圣经。
给雅典人的福音(十七 16 ~ 34 )
.保罗在雅典( 16 ~ 21 ):雅典是希罗文化的汇聚点,保罗处身当中,看到满城偶像,禁不住心里急,但他仍采用一贯的策略,按对象的情况和需要而调整他的方法与信息:
① 他仍首先在会堂宣讲,但之后便在街上宣讲。这是基于雅典独特的情况。雅典人闲来无事,欢喜在街上谈论哲学,故此保罗便善加运用。
② 他的听众包括了犹太人、虔敬人、一般市民、伊壁鸠鲁及斯多亚学派的人。伊壁鸠鲁学派及斯多亚学派都是着名的哲学学派,前者又名“享乐主义”,本身是无神论的,但不反对有神论。后者又名“苦行主义”,主张刻苦身体,灵魂便得释放,而本身是多神论。两派学说各走极端,常有争辩。
③ 他采用辩论方式。故当传讲完毕,立刻就引起激辩。
.保罗的宣讲( 22 ~ 31 ):他的讲道首先以“未识之神”来作接触点。没有斥责他们的迷信,反而欣赏他们的虔诚,但接指出他们未曾找到真神,于是便引经据典(希腊人的着作)地讨论,最终带出主的救恩,并勉励他们悔改决志信主。讲道的结构与以前一样,可是却以很多的哲理探讨印证,正好显出他以不同的言语来向不同的群众宣讲。
.雅典人归主( 32 ~ 34 ):结果亦有几个人信了主,他们多是有学识及尊贵的人。有人认为他不传耶稣只传哲学,故此失败;但若以他一贯的传道方法及策略来看,此次宣讲亦算成功,因为雅典人惯于探讨辩论,若不如此便没沟通可言。今天当我们要向知识分子传福音时,可以学习保罗的方法。
祈祷 神啊,求赐下悟性,使我晓得如何向知识分子传福音。──《新旧约辅读》
使徒行传 第十七章 注释
17:1-9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引起骚动
1
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帖撒罗尼迦这些城市都在当时一条通
衢大道上。这大道由尼亚波利起(16:11)? ; 迄马其顿西岸一
海港。保罗离开腓立南下五十公里(卅二英里)到暗妃波里,
再走四十三公里(廿七英里)到亚波罗尼亚,从那里往帖撒罗
尼迦有五十六公里(卅五英里)路程。帖撒罗尼迦这城为马其
顿省的首府,拥有自治权。
6 「耶孙 ......
弟兄」:这些人大概在会堂中听保罗的宣讲而归信
了耶稣。
「搅乱天下」:即煽动革命(见7)。
7
「该撒的命令」:当时有诏令禁止百姓预言皇位的更易。
「说另 ......
耶稣」:保罗在会堂中显然曾提到耶稣是主,且要
在末日作世界的王(参帖前1:9-10),不信的犹太人以此为把
柄,诬告保罗图推翻罗马皇帝。
9
「保状」:即担保书,保证保罗等人不会逗留在该城,以免再
有骚乱的事件发生。
17:10-15 在庇哩亚传道,再受干扰
10
「庇哩亚」:位於帖撒罗尼迦以西的七十二公里(四十五英里
)。
13 「耸动 ......
人」:这些犹太人重覆他们在帖撒尼迦对保罗的压
力。
14 「弟兄们」:指庇哩亚的弟兄。
「往海边去」:避过从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的耳目。
15 「速速 ......
来」:从帖前3:1-6看来,提摩太到了雅典,再被保
罗差遣返回帖撒罗尼迦坚固信徒,然後和西拉在哥林多与保罗
会合(18:5)。
17:16-34 在雅典宣讲福音,与哲士辩论
16
「雅典」:在亚该亚省,为当代学术中心,有自治权,可免纳
税予罗马政府。城中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及栩栩如生的雕刻。
保罗在城中浏览,看见这些神像的雕刻,心急如焚,要将福音
传给雅典人。
18
「以彼古罗」:当时流行的哲学之一,认为宇宙万物皆为原子
所组成,人成後其原子复散於空中,并没有「复活」这回事。
假如有神,神与人无关。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满足,远离
痛苦、激情和迷信。
「斯多亚」:另一流行哲学门派。认为「道」(等於「理性」
、「神」)充塞宇宙之内,掌管宇宙,但不可能与人有个别的
来往。所谓「罪」是表面看而已,其实是善的一部分。人生的
目的顺从「理性」,使自己完全不为情感因素所左右。这两门
派的理论与福音信息都有冲突,故学士不同意保罗的宣讲,认
为他拾人牙慧(「胡言乱语」原文有此意),像不少外来辩士
一样靠此 口。
「耶稣与复活的道」:他们以为保罗传讲两位神──耶稣(男
神)及复活(女神)。
19
「亚略巴古」:离市上不远之小丘,或指一度在此山上聚集的
议会。此议会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监管当时宗教和教育事宜
,包括审查周游讲学之人的证件,发出公开讲学的执照等。保
罗被带到亚略巴古去复述他宣讲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接受审讯。
22-31
保罗指出神为天地万物之主,毋须住在殿宇或要人宗教礼仪来供奉(
24-25);
相反地,神赐人生命、掌管历史(26-28)。既然如此,人
以偶像为神是蒙昧的,应离弃偶像,悔改归向真神,免得在末日被定
罪( 29-30)。
23
「未识之神」:希腊人信奉多神,为了避免遗漏,触犯神明,
所以供奉他们或许遗漏了的「神」。
26
「一本」:指亚当(见罗5:12起),保罗在此强调人类的合一
与平等。
28 「我们 ......
所生的」:引自斯多亚派诗人的话。
31 「他所设立的人」:指从死里复活的耶稣。
32
「有讥诮他的」:参17:18有关「以彼古罗」注。
「又有人 ......
这个吧」:另有一些人对福音抱较积极的态度,
希望保罗所言真确,愿意多听一点。
34 「亚略巴古的官」:即该议会的成员。
思想问题(第十六、十七章)
1 在保罗开始欧洲传道旅程之先,神为他预备了提摩太作为这宣教
队伍的一位年青成员(参提前 4:12)。
今天的教会有让青年人事奉的机会吗?
青年人愿意把握机会去事奉神吗?
2 神引领保罗的方法包括消极的禁止( 16:6, 7)、异象和环境。
这对我们有何提示?
3 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被囚,结果禁卒得闻福音,全家得救。这明
显罗 8:28的例证。
你曾否体验这节经文的真实?
你在他们身上学到什麽功课?
4 试比较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会堂和亚略巴古议会传道内容之异同。
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传福音的技巧?
5 保罗被称为「那扰乱天下的」。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在帖撒罗尼迦(十七 1-9 )
基督教传到帖撒罗尼迦是一件绝顶重要的事。从亚得里亚海到中东的罗马大道称为爱格纳大道( Egnatian Way ) ; 而帖撒罗尼迦的大街实际上乃是那条路的一部分。基督教如果能在帖撒罗尼迦稳妥地建立起来,便可以沿 这条路延伸开去,以致它成了上帝国进展的真正大路。
本章第一节是写作简约的一个出色例子。它有点像愉快的漫步;但是就事实说,从暗妃波里到腓立比有三十三罗马里,而从亚波罗尼亚到暗妃波里则是三十里;亚波罗尼亚离帖撒罗尼迦是三十七里。一句话便把一个一百里的路程打发了。
保罗像平常一样,从会堂开始他的工作。他的大成就在那些隶属于会堂的外邦人当中比在犹太人当中为好。这却激怒了犹太人,因为他们视这些外邦人为他们的‘禁猎区’,而保罗竟然偷走他们。犹太人不惜采用最低级的方法去阻挡保罗。他们先煽动暴民,然后他们把耶孙和他的朋友们拖到地方官面前,控告这些基督教传教士传讲政治上的反叛。他们知道自己的控诉是谎话,可是仍用尽暗示的方法表示出来。他们说,‘那搅乱天下的,也到这里来了。’(美国修正本译作:‘那翻天覆地的人!’)犹太人都绝对知道基督教是绝顶 有效的 东西。格洛佛(译注:英国圣经学者 T. R. Glover )很得意地引述一个孩子说新约圣经最后一卷是‘革命。’(译注:小孩误启示录 Revelation 为革命 Revolution )基督教真正采取行动时,必定引起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革命。
继续往庇哩亚去(十七 10-15 )
庇哩亚在帖撒罗尼迦之西六十哩。在这段里有三件突出的事。(一)保罗的宣道有圣经的根据。他赞扬庇哩亚人查考圣经。犹太人确定耶稣不是弥赛亚,因为祂被钉十字架了。在他们看,一个被钉十字架的人乃是被咒诅的人。毫无疑问的,保罗曾叫庇哩亚的人,从那些像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经文去找有关耶稣工作的预言。(二)犹太人继续加害。他们不只在帖撒罗尼迦反对保罗,他们还跟踪他去庇哩亚。可悲的是他们毫不怀疑地,以为设法制止保罗讲道,乃是从事上帝的工作。人不把自己的目标降服于上帝的旨意之下,却把他的目标当作上帝的旨意,乃是可怕的事情。(三)保罗的勇气。他曾经在腓立比被囚;他在生命发生危险的时候,在黑夜里离开帖撒罗尼迦;而在庇哩亚他还得再度逃难。大多数人对于那似乎结局必是被捉拿和死亡的挣扎,势将放弃了。可是有人问李文斯顿(译注:苏格兰在非洲的医生传教士 1813-72 ),他将往那里去,他回答道, 只要是往前 ,什么地方我都去。保罗也是一样,从来没有退缩的念头。
独自在雅典(十七 16-21 )
保罗逃出庇哩亚以后,独自在雅典。不论有同工在一起,或者只是自己一人,保罗从不停止传讲基督。雅典的黄金时代虽早已过去,却仍不失为全世界最大的大学城;世界各地要寻求学问的人,都不得不到这里来。这是一个多神的城市。据说雅典一地的神像多于希腊其余各处神像的总和,而且在雅典见神灵还易于见人。人们在这大城市的方场上会面,谈话,因为他们在雅典不大作别的事。保罗很容易便找到人谈话,哲学家们也很快便发现了他。
以彼古罗派 。(一)他们相信万物的发生都由于机遇。(二)他们相信人死了便完了。(三)他们相信神灵远离世界,而他们也不理会神灵。(四)他们相信人生的目的在享乐。他们的意思并不是指肉体的和物质的享乐;因为最高的享乐乃是结果不会带来痛苦的。
斯多亚派 。(一)他们相信万物都是神。神是易于发怒的灵。那灵在物质上不敏感,但是它却在万物之中。予人以生命的乃是那住在人中的灵的一点的火花,人死时它便回到神那里去。他们相信万物的发生都出于神的旨意,所以人一定要毫无怨言地接受。(三)他们相信每隔相当时间,世界便在大火中分解,而又依照同样的次序从头再来循环。
他们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希腊语是马斯山)。这是山名,也是他们会面的法庭的名。这法庭的成员是精选的,也许只有三十人。它处理凶杀案件,并且监督大众的品行。保罗要在这全世界最有学问的城市里,在最孤高的法庭面前陈说他的信仰。在别人也许会害怕起来!可是保罗绝不以基督的福音为耻。在他看来,这乃是上帝所赐,又一次为基督作见证的机会。
对哲学家的讲章(十七 22-31 )
雅典有许多未识之神的坛。在这之前六百年,曾经有一场可怖的疫症临到这城市,却没有办法遏止。有一个革哩底的诗人,名叫伊皮麦尼德( Epimenides )的,提出一个办法。从亚略巴古放出一 黑羊和白羊,到处的走。每一只躺下的羊,便就地献祭给最近的神;如果在那附近没有已识之神的庙宇,便把它献给‘未识之神’。保罗以此为出发点,在他的讲章里有一系列的步骤。
(一)上帝是造物主,不是受造之物;创造万物的主不能受人手所造的东西去拜。人确然常常拜他们手所造的东西。人如果把他的全部时间,思想与精力都献给某些事物,他便显然是在拜人造之物了。
(二)上帝在引导历史。在过去,祂在万国兴亡的幕后,如今祂的手也在控制一切。
(三)上帝造人,使人本能地要渴慕上帝,并且要在黑暗中摸索祂。
(四)摸索与无知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人在影像中寻找的时候,人不认识上帝,祂原谅他们的愚昧和错误;可是如今上帝的知识已经在基督里完全揭露,而原谅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五)审判日快到了。生命既不像以彼古罗派的看法,是向 灭亡前进;也不像斯多亚派的看法,是被上帝所吸收的路;生命是到上帝的审台前去的旅程,在审判台前的审判官乃是耶稣基督。
(六)基督的卓越性的证据乃是复活。并没有未识之神,却有复活的基督,祂乃是我们所要交往的。
雅典人的反应(十七 32-34 )
就整体看,保罗在雅典的成就不如在别的地方。雅典人所求的只是讲,这是典型的。他们不要行动;他们尤其并不需要结论。他们只要心智上的奇技和对“心智漫步”的刺激。
有三个主要的反应。(一)有些人讥诮。他们觉得这个奇特的犹太人的真挚诚恳使人喜爱。把人生开玩笑是可能的;可是这样作的人却可能以喜剧始而以悲剧终。(二)有些人把决定延搁下来。人发觉谈论未来多么容易的时候,便是最危险的时候了。(三)有些人相信。明智的人知道,唯有愚人才会拒绝上帝的好意。
提及两个归信者的名字。其中一个是亚略巴古的丢尼修。正如已经说过的,亚略巴古的法庭或许不过三十个人;因此这丢尼修一定是雅典知识份子中的第一流人物。有一个是大马哩。雅典妇女的地位很受限制。端庄贤淑的妇女根本不可能会在市街方场。可能她是从可耻的路上转到生命的路上来。我们又一次看到福音能投合各色人等的意愿。
在哥林多的讲道
哥林多因为地位的缘故成了希腊的重要城市。希腊差不多被海分割为二。一边是撒伦湾( Saronic Gulf )和坚革哩港,另一边则是哥林多湾和利剑( Lechaenm )港。在两者之间有一块狭长的陆地,宽度不到五哩,哥林多便这峡地上,希腊一切南北交通都要经过哥林多,因为此外无他途。人们称它为‘希腊之桥’。但是航行希腊南端却是极其危险。最南的角是麻利角( Cape Malea ),要绕过它便等于绕过和仁角( Cape Horn )。希腊人有句格言,‘让那想航过麻利的人立下他的遗嘱。’因而地中海由东到西的贸易也经过哥林多,因为人们选择这条路径而不冒绕过麻利的危险航程。哥林多乃是‘希腊的市场’。
哥林多不只是一个庞大的商业中心,而且是峡地运动会的会场。峡地运动会规模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
哥林多又是一个邪恶的城市。希腊人有一个动词‘作哥林多人’,意思是过一种灯红酒绿的淫荡生活。‘哥林多人’一字到了英语,便形容在摄政时期的放荡不羁,喜好闹饮的纨绔子。在希腊,在戏台上出现的哥林多人总是酗酒的。亚科坡利山耸立在哥林多,这山不只是一座堡垒;它也是亚福罗底德( Aphrodite )的庙。这庙在兴旺的时候有一千名亚福罗底德的尼姑,这些人乃是神奴,到了晚上便到市上的街道从事营业。成语有说 , ‘不是人人都能花得起钱去哥林多。’
圣保罗在这城市居住,工作,并且有过一些最大的胜利。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列出各种邪恶。‘你们岂不知,不义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国么?不要自欺!无论是淫乱的,作娈童的,亲男色的,偷窃的,贪婪的,醉酒的,辱骂的,勒索的,都不能承受上帝的国。’然后接上一句得胜的话, 你们中间也有人从前是这样 (林前六 9-11 )。哥林多的真正罪恶乃是基督的机会。──《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 注释 17:11
天 天 考 查 圣 经: 庇 哩 亚 人 的 行 为 足 以 为 所 有 聆 听 传 道 人 和 教 师 讲 解 圣 经 的 人 作 良 好 的 榜 样。 我 们 不 应 被 动 地 接
受 任 何 教 义 或 诠 释。 相 反, 我 们 应 当 借 助 个 人 灵 修 查 考 圣 经, 慎 思 明 辨 一 切 道 理。 “ 查 考 ” ( 希 腊 文 anakrino) ,
含 有 “ 上 下 寻 索, 仔 细 确 切 地 探 究 ” 的 意 思。 教 师 和 传 道 人 传 讲 圣 经 时 应 尽 量 帮 助 每 一 位 听 道 的 人 成 为 一 个 仔 细 研 读 圣 经 的 人。 信
徒 必 须 依 照 神 的 话 语 悉 心 察 验 所 听 到 的 教 导 ( 参 弗 2:20 注 ) 。
17:16
心 里 着 急: 当 保 罗 看 到 满 城 偶 像 和 道 德 败 坏 的 景 象 时, 他 感 到 极 度 愤 慨 和 忧 伤 ( 参
来 1:9 注 ) 。 他 为 需 要 救 恩 的 失 丧
者 心 里 着 急。 保 罗 面 对 罪 及 罪 的 毁 灭 性 影 响 所 产 生 的 反 应 与 主 耶 稣 一 样 ( 参 约 11:33 注 ) 。 对 罪 和
败 坏 所 产 生 的 义 怒 是 每 一 位 拥 有 圣 灵 的 人 应 当 具 备 的 特 征; 因 着 基 督 的 缘 故 和 失 丧 者 需 要 救
恩, 我 们 应 当 竭 力 抵 挡 为 圣 经 所 谴 责、 父 神 所 恨 恶、 败 坏 人 心 的 一 切 罪 ( 比
较 林 前 6:17) 。
17:30
吩 咐 各 处 的 人 都 要 悔
改: 在 神
没 有 借 着 耶 稣 基 督 启 示 全 备 真 理 以 前, 神 总 是 宽 容 忍 耐 人 所 犯 的 罪 以 及 对 他 所 抱 藐 视 轻 慢 的 态
度 ( 比 较 罗 3:25) 。 可 是 如 今 神 全
备、 完 全 的 启 示 已 经 借 着 耶 稣 基 督 的 降 临 显 明 出 来, 因 此 人 人 都 必 须 悔 改, 相 信 耶 稣 是 救 主 及 生
命 的 主。 神 绝 不 姑 息 宽 容 任 何 人 的 罪, 人 要 么 转 离 罪 恶 得 生, 要 么 继 续 行 恶 定 罪。 也 就 是 说, 悔 改
是 得 救 的 必 要 条 件 ( 参 太 3:2 注 ) 。
17:31
按 公 义 审 判 天 下: 有 关 保
罗 论 及 审 判 之 日 所 作 的 其 它 论 述, 可 参 罗 2:5, 16 ;林 前 1:8 ;腓 1:6, 10 ;帖 前 5:2, 4 ;
使徒行传
注释
十七 1-9 保罗和西拉在帖撒罗尼迦
第 1 节保罗和西拉在这区域里沿着罗马的伊格那丢亚公路( Via
Egnatia )前进,沿途经过好些马其顿省的大城,最后到达省府帖撒罗尼迦,那里不像腓立比,「有犹太人的会堂」。
第 2-3 节纵使保罗在别的社区里曾多次被赶出会堂,他仍「照〔他〕素常的规矩」先进这会堂,(参十三 33-48 )。路加声言保罗「与他们辩论」而不单是向他们讲道,他的辩论可分为两部分:第一,根据圣经,弥赛亚(即希腊文中的「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第二,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基督」。
第 4 节其中有些犹太人被劝服过来,亦有些敬畏神的外邦人(参十 2 的注释)和尊贵的妇女归信,但是犹太社区中的显要分子(第 5 节中的「犹太人」在原文中对比第 4 节「有些〔犹太〕人」;参十三 43 、 45 )却「嫉妒」他们的成果。他们的计谋是私下招聚一些市井匪类,耸动他们来控告保罗、西拉和接待他们的耶孙,罪名是「搅乱天下」。这些敌对者控告的资料大概是来自保罗和西拉在会堂中的言论,只是他们控告的时候把其中的内容略为歪曲( 6-7 节)。
第 9 节乍看之下,这次集会的结果在现代读者的观感很不以为然;「取了耶孙和其余之人的保状」很可能就是强迫当地的基督徒交保证金,保证保罗和西拉要离去,否则就要接受严刑。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 17 至 18 节说:「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 …… 极力想法子 …… 见你们的面 …… 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 …… 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这撒但的工作很可能就是指此处官方的决定。
十七 10-15 保罗和西拉在庇哩亚
十七章 1 至 7 节的模式在庇哩亚再次重复,只是「这地方的人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凡事同意保罗和西拉,而是因为那些不同意的人也没有以嫉妒行事,反而「天天查考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正如以前一样,神的道在人心里结出果子。
第 13 节但帖撒罗尼迦的反对势力又来到庇哩亚,他们「耸动搅扰众人」,当时基督徒弟兄们只好把「主要的搅事者」保罗送走,西拉和提摩太则仍住在庇哩亚一阵子。
十七 16-34 保罗在雅典
这一段,特别是保罗在亚略巴古的演说,往往被视为差传策略的典范。保罗虽然是引用旧约向犹太人宣讲的能手(参十三 16-41 ,十七 2 ),现在却引用外邦的诗词来支持他的论点( 28 节)。有人甚至惧怕他的辩论似乎在说这位真神与雅典人立像敬拜的神明一样( 23 节)。有些学者争议说:路加记录此事件的目的,是要说明保罗此次用世上的策略和智慧的尝试失败了,故此在他探访下一个城市哥林多时就改变了方式。此说特别强调哥林多前书二章 2 节中,保罗所作的决定:「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但是目前这一篇演说完全无意认许异教,对雅典人那种自鸣得意的自满感是一篇很强、很犹太化的攻击文章。保罗引用他对雅典的认识和文化,目的不是要同意他们的观点,而是要更明确地指出他们的错误。
第 16-17 节保罗打破了先往会堂去的惯例(九 20-25 ,十三 5 、 14 、 46 ,十四 1 ,十七 1-2 、 10 ,十八 4 、 19 ,十九 8 ),因为他「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故此他采取一个双轨的路向:一方面「在会堂里」辩道,另一方面又在「市上」辩道(市场是时人举行哲学性讨论或辩论的会集场所)。
第 18 节保罗与「伊壁鸠鲁和斯多亚两门的学士」争论,此两学派对人生有很不同的看法。伊壁鸠鲁派的学说认为人应追求满足,要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神明在人生中是无关重要的。斯多亚派则认为人要追求满足,必须接受人生一切的际遇,包括人生的痛苦和苦难,并且要默然,甚至存感恩的心忍受,因为苦难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由某种飘渺的神明或「命运」来控制的。两门学说与神明或偶像都没有勾上甚么关系,原则上二者对一神观(虽然不是指整个犹太教)都是可以接纳的。
在市上的辩论没有带来启蒙的作用,反而引起更多误会。从好处看,保罗被视为「胡言乱语的」,原文直译出来是「收集破烂的人」,大概因为他们在保罗的信仰中找到自己学说中的点滴。从坏处看,保罗则被控犯了一项严重的罪:「传说外邦鬼神」(可是亦要参看 21 节的注释)。 450 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是在雅典被控此罪而死。市上的雅典人基本上误解了保罗的信息:他们以为「耶稣」和「复活」是分别指两位神明,或许误解为「医治」与「重建」。
第 19-20 节「他们就把他带到 …… 」原文「带到」一句有用武力押解的意味──下面的问题语气礼貌,却掩饰了一个事实:保罗来到亚略巴古这会场并非受到邀请,而是被逼前往的。「亚略巴古」在希腊文意即「火星山」,是一个地名,亦是在此召开的会议名称,正如今日我们以「华府」这地名来代表此地的政府机构。保罗可能不是出现在正式的议会中,因为民众(包括妇女)似乎亦在场( 33-34 节)。
第 21 节这些雅典人并不在意「传说外邦鬼神」这严重的指控,他们被这希奇的教训所刺激而生的兴趣,比他们要禁制此教门的传播更大,其实真正「收集破烂」的(参 18 节)不是保罗,而是这些雅典人。
第 22-23 节我们看保罗这篇演说,最好是把它看成是回应「传说外邦鬼神」的控诉( 18 节),而不是把福音信息带出来(在 17-18 节中这事已发生)。这种辩护的方式通常以正面的言词开首,先说一些好话让对方产生好感(参二十四 2-4 帖土罗的开首语,他是一位职业性的演说家)。但是保罗所用的言词却非常谨慎,而且故意模棱两可,我们回顾的时候发现连这前言也隐藏着攻击。他观察的结论是:「你们凡事很敬畏鬼神」,这句话其实是中性的,从正面看来,他所指的是他们的宗教精神,从负面看来则是指他们的迷信。
坛上所刻的字句:「未识之神」以及背后连带的传说造成整篇演辞的背景。据传说,雅典城曾一度发生严重的灾病,人们极尽方法讨好鬼神以除灾,却无济于事。当时有一智士带了一群羊到火星山顶上释放,凡羊所停留的地方都为一位未识之神立下祭坛,然后把羊宰了献祭,据说此举产生效果,全城得康复。
当我们读到路加记载保罗说:「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我现在告诉你们。」乍看之下,还以为路加恭维这些异教徒──他们虽不知道,但其实一直都是在敬拜真神。不过这看法却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我们要留意 3 件事:第一:这是保罗为所控之罪作辩护的第一句话,如果这些人的信仰包括向未知之神敬拜的话,他们怎可以指控保罗传与他们信仰相违的宗教呢?第二:这儿的译文容易引起误解,原文所强调的是敬拜上的无知,焦点不在「未知之神」的辨认上。保罗来到这个「崇尚智慧」的城市,他所要强调的是他们自认对神的无知。第三:虽然演辞的头一段似乎是正面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演辞的整体,换言之,保罗是说:「不错,但是 …… 」
第 24-29 节讲辞的第二部分转过来对拜偶像有更明显的攻击,保罗所用的辩证类似犹太思想和作品。他从他们自认对真神是唯一无所知作起点,保罗指出他们亦不知道这位神住哪里( 24 节),究竟这位神要求怎么样的敬拜( 25-27 节),对祂该存甚么观念,如何去表明祂( 28-29 节),他们都存着错误的想法。总括来说,他们的所谓「宗教热」,除了自认无知之外,全部是错误百出的。
保罗说神的原意是「叫他们寻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实他离我们各人不远」,这句话看上去又好像说异教人只要伸手就可揣摩而达到真神。这种不幸的错觉是言语上的问题,在文法上这儿所强调的是神的愿望,而不是实际上如此发生。原文「寻求」所用的字汇是很生动的,通常译作「摸索」;含有盲目搜索的意思。从最后一句可清楚看到摸索的负面结果:「虽然他离 …… 不远」,并非「因为他离 …… 不远」;这儿所点出的意思不是:「神很近,所以人人都可以寻到祂」,而是:「人找不着祂,原因并非祂离我们很远」。如果把整段照字面直译出来,可作:虽然神离我们其实不远,但他们还是四周摸索寻求,彷佛这样便可寻到祂。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新国际译本把这一句放在括号里,这话可能取材自异教的一般用语,而不一定是直接的引述,类似这话的句子在好几种异教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我们也是他所生的」这一句则很可能是出自天文学家亚拉突( Aratus )颂天神宙斯( Zeus )的诗歌,不过保罗亦有可能是从犹太辩道家的作品中引述出来的。保罗的重点不是说异教诗人对真道懂得很多,而是要说明异教的思想与实践不一致,并且是互相矛盾的。
第 30-31 节最后一段必须要从争议的整体来看,才可以正确地了解。这儿的基本意向并非要作一个神学性的探讨,来解答究竟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处于怎样的地位:这个难题在整篇演说的主要意图是关乎「未识之神」的祭坛(参 22-23 节的注释),此坛曾被用作预防性质的敬拜;他们敬奉这位未识之神是要免除灾害。面对那些辩论这些敬拜都是错误而无效的人,任何诚心的异教徒都不禁要问:「如果我们果真是错误,那么为何这些灾病、祸患会离我们而去?」保罗的演说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灾病得以免除并非由于他们拜偶像的果效,而是出于真神的怜悯。祂不计较他们的无知(留意论点又再回到无知的主题上),如今神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否则这些灾难不会永远离去,「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 …… 按公义审判天下」。文中只把耶稣描写为「所设立的人」,目的很可能是要避免听众误会耶稣只是另外一位神明(参 18 节之注释)。同理,保罗避免用一个抽象的名词说明复活,反而把这事情清楚解明出来,原文乍看似乎是太明显了!
第 32 节雅典人一旦明白保罗所谓「复活」是甚么意思时,诘问者马上打断他的演说。对大部份希腊人而言,圣者灵魂不灭是一回事,但是要相信人死后再生则是太无知与荒谬了;故此「就有讥诮他的」人。「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可能是出于诚意,也可能只是一种讽刺而已,但是确有一个着名的事件,亚略巴古议会为了避免作决定,把一件谋杀案拖延了一百年之久!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五 帖撒罗尼迦及庇哩亚(十七 1 ~ 15 )
保罗从腓立比直接转移到马其顿首都帖撒罗尼迦,在那里的犹太会堂工作,很有成效,犹太人及外邦人归信的都有。这次的麻烦来自犹太人的嫉妒,眼红于保罗在外邦人中的成果。既无法找着保罗,就把他的朋友抓到地方官那里,控告他们叛乱。官长为保太平,就把被控的保状取走了;信徒们却把保罗、西拉打发到邻近的庇哩亚去了。在那里他们仍一无所惧,照常往犹太会堂工作,同样有很好的成果。从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来,就挑唆众人拒抗保罗。保罗不得不再一次逃亡,就来到雅典。
这段记述没有什么无法解说的历史困难,不过要找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印证,才可对这事有完整的画面。赫肯( p.513 )却认为此卷书信并没有指出,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遭遇,是犹太人引起的;他说行事的是一个外邦人反基督教的运动:“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犹太地的教会)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帖前二 14 )。与这见解相左的,就是帖前二 l 5f 所指的, 保罗 在犹太人手下的遭遇,无疑是指读者所知的,他在帖撒罗尼迦的经历了;所以第 14 节就是指城内反对教会的外邦人与犹太人了。
1. 称为 Via
Engnatia 的罗马大公路,由尼亚波利经腓立比, 暗妃波利 (十六 12 注 ), 亚波罗尼亚,帖撒罗尼迦 ,再向西横过马其顿,到爱琴海岸的 Dyrrachium ,从那里可渡海到意大利。保罗的宣教行程有这样上乘的公路,即古代的快速公路,十分便利,甚有助于他的进展。他们走了三十三哩( 五十三公里 )到暗妃利亚,二十七哩( 四十三公里 )到亚波罗尼亚,再走三十五哩( 五十六公里 )到达帖撒罗尼迦;若这样的距离表示一天的行程的话,则他们必然是骑马去的(见廿一 15 ),不过可能路加只是开到他们途径的主要市镇罢了。此外,在那些地方若有宣教工作,路加也没有记下来;也许当地没有会堂(的确没有会堂的佐证),又或许保罗一心要到省内的大都市工作。 帖撒罗尼迦 正如腓立比一样,是个古城,在希腊时代有了复兴的生机。公元前四十二年,罗马人设为自由城,有合法的自主权,依希腊而被罗马体系统治( Sherwin-White pp.95 ~ 98 )。那里的犹太人口,可能超过可成立 会堂 的数目。最近考古证明后来城内有撒玛利亚的会堂。
2. 保罗每到一个新地方,进入会堂的惯例不单是参加敬拜(见十三 4 ~ 12 注 )。而是要向与会的人传福音(参路四 16 )。他在帖撒罗尼迦继续这活动,有三个安息日( RSV 版本)。他逗留该城的日子,可能不止这样短,因为我已知道他至少收到腓立比来的礼物 241 (腓四 16 ),又要自己亲手作工自给(帖前二 9 )。
3. 路加对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逗留,没有叙述什么人悔改的故事,他前面已经很详尽引述过保罗一般在会堂里传讲的讯息(十三 16f ),所以在此只概括地记叙保罗的传道工作。保罗的根据必然是圣经,是犹太人和信徒同样接纳的权威,他传递的方式是辩论。他讲解陈明圣经的话(路廿四 32 ),作为讯息的印证。他说弥赛亚 必须受苦 (即受死,一 3 注 ),然后 从死里复活 ,这话势必令犹太人大大震愕;他又辩论说,既然耶稣应验了这些条件,他也就是弥赛亚了。这里所说的“必须”,全在神的旨意,又为耶稣所接纳(路九 22 ),且在圣经上说明出来(路廿四 26f )。保罗在林前十五 3 ~ 5 也用同样的句子论弥赛亚,原是根据早期基督教传统教训而来的。因此这里并不是自创的一句话,而是复述早为使徒接纳的教训而已。这里所用的经文,大概是诗二,十六,一一○,赛五十三,还可能有申廿一 23 (见廿六 23 注 )相信也不会错的。
4. 保罗的讯息大有功效,信主的有犹太人,还有好些归附会堂的外邦人,妇女也有那些妇女称为 尊贵的妇女 ,意思可能是上流的社会人士,也可能指上流人士的妻子,一些早期版本明明有这意思,两个意思都不足为怪,因为犹太人也出入上流社会,甚至尼禄的情妇 Poppaea ,亦以亲近犹太见称( Jos; Ant 二十 195 ),赫肯( p.507 )说这些大有影响力的妇人,竟无法抑止该地及庇哩亚对信徒的逼害,实在奇怪,不过,他显然忘记了两处的逼害,都是犹太人发动(这些妇女大概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力),不是城市当局发动的。路加说有些信主的人 附从保罗西拉 可能他们自成一组,在会堂以外集会,虽然是在一个叫作耶孙的家里。
5. 保罗招聚外邦人的成效,挑起 犹太人 的嫉妒。外邦人是犹太教的宣教对象,可是保罗比会堂更有果效,能劝服他们全心归依,不少外邦人虽然被犹太教的属灵品质吸引,但未肯进一步行割礼,只是满足于作一个敬畏神的人,因此,犹太人采取行动,他们似乎有两个可行的途径。帖撒罗尼迦是不自由市,有人民的大会(经文中用 百姓 ,希腊文 de{mos ),可以投诉控罪。犹太人这时就企图把保罗和西拉带到人民大会去,他们利用一群市井匪类,引起骚动,这样,犹太人顺势便得到控告攻击的利器,说宣教士引起骚动,破坏太平,这样在人民大会上的投诉就更为有利了。乌合之众群集在 耶孙家 门外,以为可以找着保罗。耶孙当然就是接待保罗的主人家,赫肯( p.512 )的意见相当有趣,他说起初耶孙只是给宣教士一点工作,又收留他们住宿,后来接触多了才信了主,我们不晓得他到底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若是犹太人,他的犹太名字应是耶书亚,用耶孙这近似的希利尼名字,则在希利尼环境下用(参书, Jos., Ant 十二 239 )
6. 可是犹太人的计谋落空了,宣教士们不在家,苦恼之间,就随手抓住房子里的人,耶孙和一些信主的人(作者的角度来看,称他们为弟兄)这次他们并没有带到大会去,反而采取另一条途径,带他们到地方官那里去了。这地方官的头衔称为 Politarchs ,是马其顿非罗马城市官长一个不寻常的称号,不过古碑文上的刻字,也证实这里采用的名号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改变了步骤,则不大清楚,可能觉得把帖撒罗尼迦人带到地方官面前投诉,更为合宜,也或许恐怕市民的大会,会宽待自己的居民。他们的控诉是说那搅乱天下的来到他们的城里了,这句话当然大为夸张,但至少表示在腓立比的乱事已传到帖撒罗尼迦,也许对宣教士先前从巴勒斯坦到小亚西亚的旅程,也有所听闻和忖测。 把天下翻转 的译法,未必正确,当然我们很相信福音 真能 达到这个地步,“搅乱天下”意思较为适合一点。
7. 来到控诉本身了。耶孙收留宣教士,又归服他们。笼统的控罪,就是他们 违背该撒的命令 说 另有一个王耶稣 。这样的描绘,耶稣被称为主(参十六 31 )实在对福音正确内容是很贴切的。同时,这也表示早期教会传道的重点,已经很自然地由耶稣工作时所讲的“国度”,转移为传扬一位“王”了。使徒这样宣称,很容易引致误解,以为骨子里在攻击罗马皇帝(当然有彼前二 17 的教训),尤其是基督的宣告,被看为与罗马王不能相容。有关 该撒的命令 到底在指什么,这里写得不太明确。 Sher-win-White ( pp.51, 96, 103 )认为 Claudius 的御旨中,有提到“犹太人是煽动份子,布满天下传播瘟疫。” 242 ,但是,这与叛国反王是两回事,所以他认为路加的记述是窜改过的。 E. A Judge 可能提供了答案,他说保罗在讲道中,可能真令人觉得他在预言一位新王将上任,在帝国律令中,这样的预言是违例的。这条律令是在人宣誓效忠该撒时生效,由地方官推动执行的 243 。
8 ~ 9. 众人和地方官尽管为这控罪 惊慌 ,但后者作为自由城的官长,似乎未必会看得太严重,让罗马人去管这些事吧!于是只 取了 耶孙的 保状 ,即是要他们保证不让保罗再逗留,又不可再回城去。这辞语的用法是拉丁语法,其中程序则事实已经证实了。
10. 信徒们可能怕再惹起群众暴力,就在 夜间 暗中打发保罗西拉走了。这里似乎没提及提摩太,他在十七 14 的故事中再出现。宣教士就到 庇哩亚 去了(现代的 Verria ),在帖撒罗尼迦西南偏西约四十五哩( 七十二公里 ) 244 ,保罗当时可能不再往前行,希望不久就可以回到帖撒罗尼迦去;可是照他自己所记:“撒但阻挡了我们”(帖前二 18 )。可是,他们并非游手好闲地等,保罗也没有因近日的经历而沮丧。他直往 会堂 去,并开始传道。
11 ~ 12. (保罗在庇哩亚所得的待遇的记载,是那些较有涵养的,心胸较为广阔( RSV 作 较高贵 )的犹太人,对福音反应的标准描述。他们很热烈要听保罗的讯息,便 日日 去听他(不只是在安息日)。并且他们不是圄囵吞枣地接受,而是自己查考圣经,要看看到底保罗说的(正如门 2f . ),是否属实。这是以知识作根柢的确信,而不只是对福音情感上的反应。结果不少人信了主,有犹太人,也有尊贵的 希利尼 人,包括 男女 ;不过开列的次序表示,在这新的信徒集团中,女人特别吃重。
13. 即或在不信的犹太人中,也显然对宣教士没有任何敌意。等到从 帖撒罗尼迦 来的 犹太人 ,发现保罗在那里,就 挑唆众人 ,又引起麻烦,正如先前一样。 Sherwin-White
(pp .97f ) 说在帖撒罗尼迦对宣教士的法律制裁,在别的地方是无效的,而且省内也没有一贯的政策对付从一城走到别城的囚犯。因此犹太人由唯一可循之途,就是重操故技了。
14 ~ 15. 信徒决议以保罗离开为上策,因为他是袭击的中心人物,于是就打发他们到海岸上去。从那里带回一些庇哩亚同伴,乘船往 雅典 去 245 。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亚,但保罗送信吩咐他们往他那里去会合。使徒行传中虽然没有明说,但看来他们依从他的吩咐到了雅典,与他会合,又再从雅典被差回马其顿去(可能分别到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然后保罗到达哥林多时,又再与他会合(十八 5 ;帖前三 1 ~ 6 )。
241 这一节的正确翻译(除了 JB 之外,大部份近代译本都错译了),请阅 R. P.
Martin Philippians (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 ( London , 1959 ), pp .180f .
242 革老丢给亚力山大人民的信( Barrett, Background, No.45 ) .
243 E. A. Judge, 'The Decrees of Caesar at
Thessalonica', Reformed Theological Review 30, 1971, pp.1-7.
244 解经者对它的位置出奇地混乱,有人说距离 35 哩( 56 公里),甚至有人说在帖撒罗尼迦正南方,位于伊格那丢大道 Via Egnatia 上。
245 这是 RSV 译出希腊文版本的意思。有些版本第 14 节作“好像向海边去”,表示保罗的朋友把协助他循陆路离开的用意隐瞒了。
六 雅典:亚略巴古讲章(十七 16 ~ 34 )
保罗在雅典的讲章,往往被誉为路加心目中,保罗宣教事业的高峰,不过,也许我们只该把它当作路加介绍保罗对付有教养的异教徒的方法。他一方面描述保罗对有教育的异教徒的接触之法,一方面保罗同时也承认福音对希利尼人是愚拙的,或至少对其中大部份如此(林前一 22 ~ 24 )。
路加所刻划的雅典城,得不少学者称誉,视为十分传真,乃文字的杰作。在雅典的确同时看到偶像的迷信,和超脱的哲学。保罗的讲章原是向哲学家们说的,往往有人认为对他们毫不贴切,因为内容要针对流行的偶像崇拜。但其实对以彼古罗派十分贴切,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寻求神,也不怕祂的审判;对斯多亚派也很贴切,他们对神的观念是泛神主义的。保罗其实在利用哲学家的思想,去攻击雅典人的信仰。以彼古罗派攻击迷信,非理性的神观,就是拜偶像的行动;斯多亚派则强调人类的合一,与神亲密的关系,还有人相应的道德责任。保罗在此与哲学家同一阵线,然后指出他们还不够彻底 246 。
讲章有不同的分段法,先有导言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引出主题( 22f . ),然后主要部份分开三段:(一)神是世界之主;祂不需要殿宇,也不需要祭祀的礼仪( 24f . );(二)人是神所创造,人需要神( 26f . );(三)神人相连,拜偶像是愚蠢的事( 28f . )。接着是用总结,呼唤人离弃对神愚妄的看法,悔改回转( 30f .;
Dibelius p.27 )。
下面三方面的论说甚多:(一)这一幕历史的真实性;(二)这讲章的神学问题;(三)这讲章与保罗在书信中透露的思想的关系 247 。历史性的困难,主要是关于保罗面对这样的大会,有他所提及未识之神的坛;这些在下面再讨论。至于讲章的神学问题,就是它到底是“异于新的思想(除十四 15 ~ 17 外),而与希利尼哲学,尤其是斯多亚派相似”呢?( Dibelius p.63 )还是他基本上是依据旧约和犹太人思想呢?( B.
Ga/rtner ),这问题近来的研讨方向,认为这讲章与希利尼化犹太宗教宣传,甚有关连,它的手法主要是建基于犹太信仰,穿上希利尼式的外衣。宣教策略中,能采用听众明白的辞语,又不更改福音基要讯息的,这方面一向都是上策。此外,一向有人认为保罗在罗马书一章的“自然神学”,与这里的观点不同,而这里的手法不是保罗的。这看法无疑是太极端了。我们的困难在于没有保罗自己对宣教讲章的说明(与路加所表达不同的说明),我们只有他的书信,是对他带领信主之人说的。因此,无法肯定保罗并非如这讲章的方式表达。布鲁斯说得很对,保罗向异教徒讲了罗马书一至三章的要理,与这里所表达的思想脉络相似, W. Nauck 的研究结果也相同,说亚略巴古的演讲的根据,的确是保罗在雅典讲道的记录,这是没有什么置疑的余地。不过 Nauck 也承认,路加所记的讲道,与保罗的腔调不同。这样的评断是公正的,路加用自己的辞句总括了保罗对外邦听众的讲论,这里是特别对雅典人讲的。
16. 雅典 虽然曾一度是古代世界的文化中心,这时已进入衰弱时期。雅典是个自由城,有着名的大学,但已渐趋虚有其名了。保罗一到雅典,并没有被它的文化所吸引,反而被到处偶像崇拜的迹象所激怒,“他发现自己置身于偶像之林中”,全城满了无数希耳米的像,尤其是在 市集 的入口处。保罗很可能就在那里走过 248 。
17. 保罗依一向习惯,先向在会堂的犹太人及教堂的人讲论(见十 2 注 \cf0 )。他又与市场中遇见的人谈论。路加记载保罗直接去到异教徒当中(参十四 8 ),是很少见的。 Conzelmann ( p.96 )说这一节是路加假作的手法(先到犹太人那里去),不是根据历史记载的,他这讲法并不可信。这里的描述叫人想起苏格拉底的作风,只要肯听他的人,他都与他辩论,路加这里的辩论,自然是指“讲道”而不是争辩了(二十 7 、 9 )。
18. 保罗的听众中,有归附 以彼古罗派 的,也有 斯多亚派 的。前者取名于创始人以彼古罗斯( 341 ~ 270 B.C. ),倾向物质主义的观点。对他们来说,神根本就不存在,即或存在也离世人太远,无法影响世事。他们传授一样基本的原子定理,道德观方面则强调欢乐与宁静。不少人把他们视作感官享乐主义,但其实他们对“欢乐”,有很高超的看法,对感官享乐,不屑一提。
斯多亚派 Zeno ( 340 ~ 265 B.C. )所创,取名自 Stoa 或“柱廊”,就是他施教的地方。他们强调理性是宇宙建构的原则,人该依此而生活。对神的观念采泛神观,认为神是世界的灵魂。道德上强调个人自给自足,务要忠于职守。
他们起初对保罗的印象并不佳,蔑视他为“胡言乱语”的。这字原意指雀鸟从沟渠中啄取碎屑,用来代表无聊的闲荡者(即今日随地拾烟头来抽的人),又代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人。他们说保罗传讲“ 鬼神 ”的事,似乎是故意响应苏挌拉底的传统。这里的“鬼”,是用了希腊文的中性。“神”指“ 耶稣 ”和“ 复活 ”。“复活”可能是指一个女神的名,而他们对保罗传讲的复活时,存轻蔑排斥的态度,则可能只是其中一种诠释而已。
19. 人们把保罗带到 亚略巴古 ,要再听他详论这道。古雅典有一个议会在 亚略巴古 开会的 249 ,那是一座小山,眺望着 亚哥拉 ( Agora ),这议会曾一度有强大司法功能。一世纪时,仍是雅典的最高法庭 250 。集合地方可能在山上,也可能在 Stoa Basileios ,地点近 agora 的西北 251 。解经家不能确定路加所指述的,是(一)法庭公审保罗的教训,不管正式或非正式的;若然,到底开庭于山上,还是在 Stoa Basileios 内 252 ? 或(二)雅典人通常在亚略巴古山非正式集合 253 。第二个看法较可取,因为保罗的讲辞中,没有什么法律辩辞的迹象,其中也没提任何法律程序。有人争论说,那山不够大容纳这许多人,这是错误的。不过后来提及丢尼修和大马哩( 34 节),又似乎表示路加确实在描述法庭的大会,确实公开的查询,但可能未必采取法律审询的形式。
20 ~ 21. 这场会让保罗有机会传达他的观点。听众觉得他传讲的很奇怪,是 前所未闻 的,就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路加用罕有的旁白,说雅典人和旅客都别无所事,只因好奇所催,喜作新闻新事,享受议短论长之乐。路加的意思是指他们不大管听来的是真是假,他的语调分明是讽刺性的。
22. 保罗一开口就夸赞雅典人 敬虔拜神 。这话可以是正面的用意,也可以是贬抑的说法。保罗很可能是存好意的,为要铺路以得听众的注意 254 。不过,路加在廿五 9 用同一个字的名词,来表示略带贬抑的含意。也许他的用心,是要读者领略当时形势的讽刺性(参 16 节)。雅典人尽管怎样敬虔拜神,事实上却迷信透顶,对真神全无认识。
23. 保罗要支持自己的理论,就引述他在城中所见的事物;对当时的听众,这句话也可能是正面的,但对犹太的读者,则至少会有一种贬抑的意味了(偶像;次经智慧书十四 20 ,十五 17 )。其中特别引起保罗注意的,是路旁一个坛写着 \cs9 未识之神 。他急切地抓住这个名称,去介绍他心目中 那 “ 未试之神 ”。当然,他们的未识之神与真神,原没有任何关涉。保罗不是说,他们不知不觉中已拜了真神。保罗乃是引导他们认识真神,指出他们以为是这未识之神所统管的现象,其实都是在祂主权之下。但这碑文到底是什么?希腊游历家 Pausanias ( AD150 )告诉我们,雅典附近有“知名的神坛与无名的神坛”,其他作家也记载无名或不知名的神坛。可是后来特土良和耶柔米证实有一坛叫作“给未识之众神”,而耶柔米则坚持说保罗故意把字眼改了,以达到他的目的。有些例子可能是在那些被扰乱的坟墓上,放这样的坛,好安抚各方神明鬼魔,免得它们因被亵渎而报仇。有些学者拿这证据来证明,依类别来算根本没有“ 未识之神 ”的坛。这样的否定未免太武断,布鲁斯( Book p.356 )说得对,若有两个坛同样写着“未识之神”,那末就可以统称之为“未识之众神”了。这是很有可能的,虽然后来的作者找不到保罗所见的坛,但无论如何,它在下一世纪中消失了也并无不可。
24. 保罗宣告说,神创造宇宙及其中万物,因此祂是“ 天地的主 ”。他用的言辞是根据旧约对神的描述(赛四十二 5 ;出二十 11 ),但这话也大可以被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接纳。旧约并没有用 世界 (希腊文 Kosmos )这字,因为希伯来文没有这相等的字;希伯来文说“天地”,“万有”(耶十 16 )。不过这字在希腊语的犹太教中却有用(次经智慧书九 9 ,十一 17 ;玛喀比二书七 23 ,所以这里用它也不足奇(参罗一 20 );保罗用这话,是我们认为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用的,尤其是对异教徒讲的。神若是创造者,又是主宰,就自然不住人手造的殿(参七 48 ;可十四 58 ;这辞用来指人手造的偶像,对比活神,利廿六 1 ;赛四十六 6 )。这话也回应着所罗门献圣殿时的祈祷,深觉圣殿也不足以作神的居所(王上八 27 )。况且,这种观点也是斯多亚哲学所能接纳的。
25. 这样的神并不 需要 人供应祂什么;反之,祂是生命的源头。旧约早已指出神要人照顾是可笑的(赛四十六 1 ,耶十 5 ),犹太人与异教徒拜偶像者争辩时,也同样看出其愚妄(耶利米书廿五章的信);不过,有教养的异教徒也同样有这体验,文献中有不少领悟这一点的语句( Dibelius pp.42 ~ 44 )。描写神是气息的源头,是从赛四十二 5 出来的(创二 7 ),不过保罗用当时流行的词汇,把 生命,气息和万物 三者并用。由于生命( zoe )一字,通常与希腊至高神 Zeus 的名字相提并论,所以保罗可能间接在说:耶和华才是生命的源头而不是 Zeus 。”,狄比留( pp.42 ~ 46 )和赫肯( p.522 )都极力主张这样的思想,完全是希腊思想,不是根据旧约的。不过,在希腊语的犹太教中,确实有这种思想(玛喀比二书十四 35 ;玛喀比三书二 9 ),且根源于诗五十 7 ~ 15 ;这样,从旧约发展出来的语句和思想,即或加上了希腊文的用字,也不足以说这话与旧约的精义相违。
26. 保罗从对神的描写,转到祂怎样创造人类上。 RSV 把动辞当作“ 衪使 他们 活 ”的意思,但更贴切的该是神创造的行动,如第 24 节,从“ 一本 ”就是指从亚当,为人类的始祖。至于是否该译作“ 万族 ”,还是“全人类”,则大有讨论的地方。狄比留( pp.27 、 37 )认为前一个译法,就铺成了从亚当以来人类历史中,各民族发展史的圣经观点;后者(他采纳这说法),则代表了一种希腊的观点:“人类是一体的,是一切地上居民的总和”。 Sta/hlin ( p.234 )却也认为后者是合圣经的,新约所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命运,过于各民族的情况。这个争论在下一节的翻译继续: 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 ,是神对人类各民族发展,有定规的时期(申卅二 8 ;但二 36 ~ 45 ;路廿一 24 ),还是指一年中的季节(如十四 17 )?“所住的疆界”,是指各民族的地域(申卅二 8 ),还是指海陆之间神所定的天然界线(诗一○四 5 ~ 9 ;伯卅八 8 ~ 11 )?若采纳后者的解释,则这一节就可成为诗七四 17 的诠释(参 I QM 十 12ff ,这里把天然疆界同时提出)。不过,似乎前者更可取( Wilson pp.201 ~ 205 )。无论如何,重点在说神乐于供给人的需要。
27. 神作这一切的目的,是 叫人寻求衪 ,为要触摸得着祂。这句的措辞似是希腊哲学用语,说到对真实或神圣的哲理追寻,却没有成功的确实盼望。但若依旧约的情怀看它更好,说人类经历神的良善后,对祂的感激与渴慕(对神寻求的字汇见赛五十五 6 ,六十五 1 ;诗十四 2 ;箴八 17 ;耶廿九 13 ;摩九 12 七十士译本)。 揣摩 是不奇怪的字,表示人在黑暗中摸索寻找神。保罗接下去说祂其实很近,人却要摸索,表示人在罪中的败坏,无法找到神,正如罗一 20f 所说。可是,这里最主要是说其实神是不难寻的,祂 \cs9 离我们各人不远 。在斯多亚派哲学中,这是个流传的思想,不过他们指的是个非位格的,只是理性上的存在。保罗所论的是旧约(诗一四五 18 )中的活神,虽然高超伟大,却与敬拜祂的人相近(耶廿三 23f )。
28. 保罗用两句根源于异教的话来支持这看法,这两句话也可以用来支持犹太基督徒对神的教义。第一句在 RSV 放在引号内,当作一句引用的话,不过来源的辨认却大有问题。叙利亚作者 Isho*dad (九世纪),引用一段话,是 Minos of
Crete 对他父亲 Zeus 说的,目的在反驳革哩底人说 Zeus 在该岛的信念:“他们为你筑墓,啊!至圣至高者──革哩底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你并没有死去,你复活了,永远活着,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你。”引句第二行是提多一 12 所引用的,一位基督教作家( Clement of Alexandria )说这人是革哩底的 Epimenides ,这也该是从保罗来的资料。可惜保罗的句法不是诗句,也不是用人以为他会用的希腊方言。因此,保罗可能只是把引句用一般话讲出它的含意来 255 。这些字句不能称为直接引用, 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 一句,可以指其上的话,也指其下的话。“作诗的人”是众数的,可能是因为下面的话不只一个诗人曾经说过。保罗引用的,是从 Aratus 而来,但也见于 Cleanthes 的 Hymn to Zeus ,虽然稍有不同。这样,保罗取用,本来是表达斯多亚哲学的异教希腊诗句,用在神身上。一项排除神话迷信的工夫正在进行着,斯多亚派的 Zeus ,不再是希腊泛神中的至高神,乃是“道”(理性;参 18 节注)。保罗对异教哲学中有关神本性的一点点真理亮光,也抓紧不放过。希腊思想中有关人的 神性 ,保罗却转之为人是神的 形象 。神是人生命的源头。
29. 人既是神的儿女,保罗就根据这个来作个结论:拜偶像,是不许可的。不论是金银的小偶像(十九 24 、 26 ),或是庙宇里云石的大偶像,都同样是错谬的。因为人若似神,那末没有生命的形象就决不可能代表说话的神;人若有神的灵,就必然体会神是灵,不可能以物质代表祂。保罗在此站在旧约和犹太思想一方(创二十 4 ;申五 8 ;赛四十四 9 ~ 20 ;次经智慧书十三 5 、 15 ),与希腊思想抗衡。虽然赫肯( p.525 )说保罗只是攻击流行的希腊宗教,而不是高深的哲学,但在哲学性的观点中,他们仍同时保持相当程度的泛神思想与偶像崇拜。
30. 神藉基督启示自己真本质之先,人对祂仍 蒙昧无知 ;如今基督教讯息终已宣告出来了,对听见福音的人来说,这时代就已告终,再不能以无知为藉口。神原先 通融 人的无知,如今却不能这样了,祂吩咐 各处的人都要悔改 。有解经家认为这不是保罗的思想,只轻描淡写说神不监察人的罪,他必然会强调因信称义,而不只是叫人悔改,才可面对将来的审判。不过,这个判语是错误的。保罗在帖前一 9 、 10 对外邦人所总括的福音,也正同样强调悔改,像这里一样;可能保罗对犹太人及归化犹太籍的人,特别采用称义的字眼,因为他们相信行法律得救。同时,也要把罗一 18f f 的神学讨论,说到神任凭人犯罪后其后果,与他传福音给异教徒时,强调神宽恕人的无知而施恩慈,两者该辨别清楚(参罗三 25f . )。
31. 保罗呼唤他们悔改的逼切,是因为他继续宣告说,神已定了审判世界的 \cs9 日子 256 。他用旧约的字眼,说这审判是公义的(诗九 9 ),要藉“ 衪所设立的人 ”来执行;这说法相当特别,因为其他地方多强调审判者的威荣,这样表达方式,目的是引入下一句,说明审判已是确凿无可变更的事实:审判者已经委任好了,祂已藉神从死里复活了。说了这些话,保罗就回复了在雅典起初讲“耶稣”与“复活”的道理。他视复活为历史事实,用来证明耶稣是被立的审判者。这话背后的意思,是说耶稣复活带来了新的身份(参罗一 4 ),早期教会的观点,耶稣复活就是被高举为主,因此有审判权柄。不过这些思想在此并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是从使徒行传其他讯息例子中得知,路加在此集中在保罗对雅典哲学家们谈话独特的地方。
32. 保罗回复他起初的主题,就触动了听者的讥诮。希腊人虽然相信灵魂不死,但肉身的 复活 是他们所排斥的;他们越来越觉得肉身是属世罪恶的,比之灵魂则是人神圣的座位 257 。对外邦人,不单十字架是愚拙的,复活也是愚拙的。听众中另有些人说以后再 听 他讲这个;有人认为这话只是有礼貌地叫他住口;但若与另一班人的态度对比,却也可能他们真有较好的反应,真希望保罗的话是真的。
33 ~ 34. 保罗走后,真有一些人悔改,这证明上面的判语是对的。其中特别的一个是亚略巴古的官 丢尼修 ,这证实保罗当时的听众中,确实有亚略巴古法庭的成员在场,虽然未必是一场正式的开庭。丢尼修是何许人,没有别的资料可考,后来传说也成了雅典第一位监督(这也很合理,因为初期信主的人,多半成为教会领袖,林前十六 15f )。后来更有人把五世纪一些新柏拉图派作品,列在他名下。与那些人一起信主的,有一个名叫“ 大马哩 ”的女人,也是没有其他资料的人。至于这时是否成立了教会,甚为可疑;保罗指哥林多的信徒,是亚该亚“初熟的果子”(林前十六 15 )。
246 C . K. Barrett, 'Paul's
Speech on the Areopagus', in M. E. Glaswell and E. W. Fashole* -Luke, New Testament Christianity
for Africa and the World ( London ,
1974), pp. 69-77.
247 See especially Dibelius,
26-83; N. B. Stonehouse, Paul before the Areopagus (London, 1957),
pp.1-40; B. Ga/rtner , The Areopagus Speech
and Natural Revelation (Uppsala / Lund, 1955); W. Nauck, Die Tradition und
Komposition der Areopagrede, ZTK 53, 1956 pp.11-52; Wilson, pp.196-218; F. F.
Bruce, Paul : Apostle of the Free Spirit , (Exeter, 1977), pp.236-247.
248 R. E. Wycherley, ' St Paul at Athens ', JTS 19, 1968, pp.619-621.
249 希腊文 Areios Pagos (亚略巴古)意思是 Ares'
Hill (亚略山)。而 Ares 是希腊的战神,等于罗马的神 Mars (火星),因此亦作 Mars
Hilll (见徒十七 22 AV )。
250 T. D. Barnes, 'An Apostle on Trial', JTS 20, 1969, pp.407-419.
251 C . J. Hemer, 'PauI at Athens : A Topographical Note', NTS 20, 1973 ~ 74, pp.341-350.
252 Barnes 维护前者, Hemer 则赞同后者。
253 Dibelius, pp.67-69; Haenchen, pp .518f .; W. G. Morrice, 'Where did Paul
speak in Athens ?', ET 83, 1971 ~ 72, pp .377f .
254 K. Grayston, Theology as Exploration ( London , 1966),
pp.3-6.
255 可比较 Callimachus 怎样模仿这一句颂赞 Zeus 的诗句。
256 这里可能呼应耶稣对人子的教训( Neil, p.192 )。
257 有一件事值得一提的,希腊诗人 Aeschylus 曾描述亚波罗神否认复活,当时场合正是亚略古巴正式成立之日。( Eumenides , 647f .;
Bruce, Book , pp .363f .)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十七章
17:1
保罗的布道团从腓立比经过暗妃波里、亚波罗尼亚二城来到帖撒罗尼迦。这四城间的距离各约为45公里。帖撒罗尼迦是马其顿省的首邑,也是罗马设立的自由城,人口很多。
17:3 保罗信息的主题是圣经早已预告弥赛亚要来并要受苦、受死,但会复活;既然耶稣的一生应验了这些预言,祂当然就是这位弥赛亚。
17:5 耶孙很可能是犹太人,同情保罗等传福音的工作,供给他们住宿;也可能是4节所说的听信了真道中的一人。
17:6-8
犹太人知道罗马人不会理会他们民族宗教上的争执,因此诬陷保罗等人把该撒(皇帝)才可用的“王”号尊称来称呼基督,有反叛之嫌(参18:12-16)。其实当日基督徒已很少称基督为王,喜欢称基督为“主”。
17:9
圣经没有说保状的内容,相信是担保不再收容保罗等人,不许他们回来等,否则没收耶孙等人的家产或者处死。保罗在《帖前》2:18提到“撒但阻挡”不能重返帖撒罗尼迦,可能指的是此事。
17:10
庇哩亚在帖撒罗尼迦西南约75公里。保罗在这里受到较大的欢迎。那里的人愿虚心研究圣经,但后来受到帖撒罗尼迦来的犹太人的干涉,保罗传道工作中断。
17:14
保罗“往海边去”,当是乘船去雅典。可是庇哩亚往雅典的陆路是条沿海的大道,长约40公里;他也可能走路去。不过送的人一直陪他到雅典城。
17:16
保罗时代的雅典虽仍是个文化中心,有一所出名的大学;可是在政治与商业上,早非五百年前可比。保罗本来没有打算在此传道,但见偶像遍城,心里焦急,单独展开布道工作。
17:18
“以彼古罗”亦作“伊壁鸠鲁”(Epieurus,主前341-270年)是希腊哲学家。所创学派认为快乐是人生最高的德,应从互爱、毋惧和凡事求其中道中得之。“斯多亚学派”亦作“斯多葛学派”,是信奉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Zeno,主前336-264年)的人,因芝氏常在雅典的斯多葛讲学而得名。此派主张人生大目的为鞭策向善,祸福都极短暂,人若能克己制欲向善,便尽了为人之道。
到保罗时代,以彼古罗派沦为“享乐主义”,斯多亚派则变为“禁欲主义”,狂妄自大。但二派主张与基督信仰间不无可以共同讨论之点。以保罗的才学岂肯不抓住机会向他们传扬福音。
“胡言乱语”(spermologos)为希腊俗话,原指雀鸟在街道上啄食,转为拾人牙慧,不加消化,乱说一顿。
17:19
雅典人把保罗带到亚略巴古(“亚略”为希腊的雷神,“巴古”是山的意思)。其地在市区西,原为雅典城最高议会开会的地方,现在议会权力式微,只管宗教、教育及公开讲学等活动,以新知,新思想的保护人自居。保罗被请来向议员陈述他的见解。
17:28
保罗所说“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若为引用,应来自伊庇孟尼德(Epimenides)。伊氏为主前六世纪克里特岛的诗人,保罗后来在《提多书》中(1:12)也引用过他的诗。“我们也是他所生的”为阿拉塔士(Aratus)所写,阿氏为主前三世纪(315-240年)西里西亚地的诗人(西里西亚在塞浦路斯岛北、小亚细亚东南)。但原文“作诗的”为多数,可能因为另一位斯多亚派诗人克里特士也写过同样的话。
保罗的听众都是研究哲学的外邦人,因此从他们能同意的地方讲起,然后指出异教思想与基督信仰不同处,说明人既是神所生,照神的形象所造,岂能去拜照被造物的形象而造的偶像!
保罗信息的主旨是:人本有认识神为宇宙主宰的能力(24-29节),神差来一位救主,祂从死里复活,人应悔改信靠祂,免受将来的审判(30-31节)。保罗向外邦人传讲的方法与在路司得相同。参14:15-17注。
有人认为27-28节所说带有浓厚斯多亚学派的泛神论气息,其实不然。斯多亚派相信神的理智存于人心,是“神在人里头”;保罗所说的是“我们在神里头”。神独立于人和自然之外,是万物的源头。他引用“我们是祂所生”指出造物主与被造世界的关系(29节),完全排除了泛神论。
17:30
保罗指出神藉着大自然向人显露祂自己(27节),人若不寻求祂反膜拜偶像,神的公义的审判要临到他们(31节)。他然后强调神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罗3:25),但现在既已藉着耶稣基督充分显露了祂自己,人应该悔改,承认过去拜偶像的蒙昧无知,归向神。
“悔改”希腊原文作metanoeo,意思是“改换一个心意”。悔改是人对罪、对神、对己的看法的彻底改变,在思想上更新。悔改不能独立于信心之外,使人得救的信心包括了悔改在内。
17:31 “祂所设立的人”指主耶稣。
17:34
从已有记录中,保罗没有在雅典城里给人施洗,也没有建立教会。保罗说他在希腊亚该亚省“初结的果子”是司提反一家(林前16:15;1:16)。这司提反是哥林多的信徒。(不同6:5的司提反)。
亚略巴古为古希腊雅典的最高议会,在此担任议员相当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