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林后 13:2> 保罗认真处理那些不肯悔改的人,他可真做了很多……
13:2 当保罗第三次到访哥林多时,他不会再宽容那些不肯悔改的罪人,他的行动将包括:( 1 )公开斥责他们的罪行;( 2 )把他们召到教会的领袖面前,执行教会纪律处分;( 3 )将他们革除会籍,赶出教会。
林后 13:5> 身体病了,可以看医生;灵命衰了,怎办好?哪里有属灵状况检验站──自己就是了?
13:5 正如我们需要定期作身体检查一样,保罗要求我们也要定期检查自己的属灵状况。我们要察验基督在我们生命里的同在与能力是否继续不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清自己到底是真实的基督徒,还是自欺欺人。倘若我们不积极地与神亲近,就会逐渐与祂疏远。
林后 13:8-9> 传了福音就是了,他信了不就成了吗?我是这样想的……
13:8-9 正如父母希望他们的子女健康成长一样,保罗也希望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成为成熟的基督徒。当我们与人分享福音时,我们不仅要期望对方承认信仰、加入教会,更要期望看到他们在信仰上成长。
林后 13:11> 心同意合,和睦相爱──人都说这样好解决问题,我们的教会有没有这样行?
13:11 保罗的结束语:他渴望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关心教会的问题;今日的教会也须如此。倘若教会没有这等素质,就必会发生问题。掩饰、否认或抱怨教会中的问题、冲突和困难,都不能使教会同心合意、彼此和睦,惟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些优良的素质才会出现。正如保罗及哥林多的信徒为教会的和睦不断奋斗一样,我们也要藉着神的话努力解决问题,不仅是听了便算。
林后 13:12-13> 面对人家的不是,怎样做好?责备怕人家不好受,完全包容好像害了人,你说怎办好?
13:12-13 保罗处理哥林多教会中存在已久的问题。他本可以不与他们来往,除非他们先处理好其问题,但是他实在爱他们,所以仍以基督的爱来接纳他们。爱,有时要求我们责备我们所关怀的人;对于陷在罪中的人,我们须要说权威性的言语,也要说关怀的话。很多时我们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一味地责备会破坏我们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医治他们。我们可能会以律法主义者的姿态谴责他们不遵守律法;我们也可能离开他们,不正视他们的处境;我们也可能向别人说长道短,令别人憎厌他们,从而孤立他们。当然,我们也可以像保罗一样,以较好的方法来重建关系,就是与他们分享、交谈,关怀他们。这是一个很费心思气力的方法,但这是惟一合乎基督心意的方法,因基督也是这样面对人的罪。
林后 13:14> 三位一体的确很难明白,幸好圣经有提及,这里就是一例……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结束的劝勉(十三 1 ~ 14 )
保罗在结束他这封书信前,再三发出劝勉。这段劝勉包括警告、盼望、请求和祝祷,值得我们深思。
.警告( 1 ~ 4 ):保罗在第三次访问哥林多教会时,知道他们当中还有人坚持所犯的罪,道德仍是败坏。所以他警告他们说,假如下次访问他们时仍有这种现象,他就不再客气了。我们看见保罗的爱心是包含原则和真理的,他绝不纵容别人犯罪。另外,保罗在此重申,表面上他虽是毫无能力的,但实际上在软弱中有神的能力支撑他。这也是每一个基督徒的实际经验呢!
.盼望( 5 ~ 10 ):哥林多信徒虽然目前不长进,但保罗却对他们仍存盼望,因此他激励他们要自己省察,到底“有信心没有?”要明白基督仍住在他们的生命中,不会弃绝他们。同时,他也盼望他们有端正的行为,进到“完全人”的地步。我们对失败软弱的肢体也须存盼望的心,鼓励他们复兴起来,在灵性上迈向成熟之途。
.请求( 11 ~ 13 ):保罗最后请求他们要积极喜乐地作完全人、并且要受安慰,在主里彼此同心。
.祝祷( 14 ):这个祝祷含义丰富,耶稣的恩惠常能救助我们,也能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神的慈爱含有赦免和恩宥;圣灵的感动使我们与父神有团契和交通,祂也作我们的保惠师,安抚激励我们。 ──《新旧约辅读》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哥林多后书 第十三章 注释
1-2 保罗引用申 19:15, 指出他会采取坚决行动来惩罚犯罪作恶者。
3-4 对质疑其使徒权柄者(“你们既然寻求 ...... 凭据”)的回答:我们以前对你们的宽容好像是软弱的表现,正如耶稣是在肉身软弱的情况下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是,基督因神的大能已经复活了,同样,我们因与祂联合,在向你们施行惩罚时,必活现出神的大能,流露使徒的权柄。
“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译作“藉着神向 ...... 大能”更为清楚。
5-6 保罗叫哥林多人自我省察,看看自己是否基督徒,除非他们在试验下不及格(“可弃绝”),他们应当知道自己真的是属基督的,也就不应怀疑保罗使徒的身分和权柄,因为他们是他带领归主的。
7 保罗期望哥林多人不犯罪,这不是为了维持他个人的声誉,他并不介意自己被人误会或藐视。
9 哥林多人若有基督徒良善的品德(“刚强”),以致他失掉运用使徒权柄的机会,表面看来软弱无能,他也甘心乐意。
“作完全人”:原文指修好、改进。
13:11-14 结语
保罗在本书最后的劝勉、问安及祝福。
11 “愿 ...... 喜乐”:原文可解作“弟兄们,再见”。
14 “圣灵的感动”:原指圣灵里的契合。
讲道材料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警告、心愿、希望、祝福(十三 1-14 )
在这封严厉书信的最后一章,保罗提出四件事,作为结束。
(一)保罗以警告作为结束。他之来乃要使哥林多人获益。这次来并不是随便的说说。所说的都要有见证及凭据。用现代话来说,保罗要向他们摊牌。这种不良的情况不能再让它拖延下去。他知道时间到了。他必须面对现实的困艰。
(二)保罗以心愿作为结束。他心里的愿望是他们行为端正纯良。保罗不需要施用他的权威,他们不使他失望,反而给他深深的喜悦。保罗从来未曾为欲表示他的权威,而施用权威。凡他所做的都是为 造就,并不是为 毁坏。管教的目的并不为 要打倒,乃是为 要举起。
(三)保罗以希望作为结束。他对哥林多人有三种希望。(甲)他希望他们向前迈进,朝向完全的地步。基督徒的人生,没有站住不动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基督徒行在上帝的道路上,因此每天藉 基督的恩典,更能经得起上帝的考验。(乙)他希望他们能听从他的劝告。一个伟大的人方才会接受逆耳的忠言。我们往往会大大的改善自己,只要我们停止讲说我们所要的,开始聆听智慧的话语,尤其是耶稣基督的声音。(丙)他希望他们能同心合意,和平相处。信徒中间,含有怨恨,就不可敬拜那一位赏赐和平的上帝。人与人之间,必先互相亲爱,方才能够真心的爱上帝。
(四)最后,保罗以祝福作为结束。在严厉的指责,挣扎,辩论之后,随 的是祝福的宁静。与我们的仇敌相和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祷告,因为一个人恨人,同时为他祷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们就这样的在祝福声中,与保罗与哥林多教会间的磨擦告别。这条道路是艰难的,但是最后的一个字是和平,平安。 ── 《每日研经丛书》
讲道材料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四.末后的劝勉( 13:1-10 )
1.警告( 13:1-3 )
A.指证犯罪者的原则( 13:1 )
1 “第三次” ,按行传的记载,保罗第一次到哥林多记在徒 18 章,但第二、三次是否在徒 20:1-3 ,无法确定。本节既说 “第三次” (参 12:14 ),则写本书时已经到过哥林多两次(参 2 节)。关于他第二、三次到哥林多的可能有三:
1. 二、三次都包括在徒 20:1-3 之内。
2. 徒 20:1-3 是第二次,第三次没有记。
3. 徒 20:1-3 是第三次,第二次没有记。
本节引自申 17:6;19:15 ,基督在世时也曾经这样教训门徒(参太 18:15-17 )。保罗在此声明,他他要按照基督的原则处理哥林多教会中犯罪的信徒。现今教会处理犯罪的信徒,或不尽职的负责人,也要照这原则(提前 5:20 )。
B.必不宽容犯罪的人( 13:2-3 )
2 保罗声明说他一定不宽容不肯悔改的人,这是因为哥林多人中间有人以为保罗只是 “威吓” 他们而已(林后 10:9 )。所以保罗说他来的时候,必定用使徒的权柄处罚那些不肯悔改的人。
“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 ──圣经没有记载是在什么时候和见面时的详细经过。
3 上 这意思就是说,他们既然要看看保罗所说的话,是不是基督藉着他说的,保罗就得显出他说的话确有使徒的权威了。他们既然要向他使徒的权柄挑战,他就不能宽容他们了。不然,他们岂不是以为他没有使徒的权柄么?他们既怀疑他的权柄,他怎能不用他的权柄而再宽容他们呢?
3 下 这下半节继续补充他上文所说不再宽容那些犯罪的人的理由。因基督在他们里面不是软弱的,而是有大能的。这样,他们为什么一再犯罪,甚至不肯悔改?他们为什么顺从肉体的能力,使基督在他们的里面软弱?为什么不顺从基督的大能,使自己得胜罪恶呢?他们要为自己的罪负责,接受该受的惩治。
1. 劝告( 13:4-6 )
A.与基督同软弱( 13:4 )
4 “祂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 ,这 “软弱” 不是指灵性方面的软弱,而是指祂的谦卑柔和。祂没有用武力,也不凭自己的血气,而被钉在十字架上,因而在世人眼中,看祂是软弱的。 “却因祂是大能,仍然活着” ,本句指祂虽然被钉十字架,却因神的大能叫祂从死里复活(罗 1:4 ),所以仍然活着。照样,基督虽然在 “世界” 看是软弱的,被钉在十字架上,但祂在信徒身上却是有大能的,因祂叫我们从罪恶死亡之中活过来(参弗 2:1 )。
保罗把基督因 “软弱” 被钉十字架的事,引用在他和哥林多人之间的关系上。他说: “我们也是这样同祂软弱” ,意思是我们也像基督一样,被你们看不起;但神却藉着你们轻看的人作了美好的工作,把你们引到神前,显出祂的大能。既然这样,保罗深信, “也必与祂同活” 。
B.要省察自己的信心( 13:5-6 )
5 “可弃绝的” 原文 adokimos ,新约共用过八次,中文和合本的译法如下:罗 1:28 译作 “邪僻” ;林前 9:27 译作 “弃绝” ;林后 13:5-7 出现三次,都译作 “可弃绝的” ;提后 3:8; 多 1:16 都译作 “可废弃的” ;来 6:8 译作 “被废弃” 。
但按 A.
& G. 希文字汇,这字有不合格,经不起考验,没有价值,和卑下的等意思。英文 K.J.V. 与 R.S.V. 本章 5-7 节都译作 reprobate (堕落或丢弃), R.S.V. 三节都译作 fail (失败), N.A.S.B. 第 6 节译作 fail ,第 7 节却译作 unapproved (未经认可的,或不被承认的)。
保罗要信徒省察自己有没有信心,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因为上文说基督在他们里面不是软弱的,如果他们已经真正得救,怎么还会犯了罪不肯悔改呢?如果他们相信基督住在他们心里,那就应该有能力可以胜过罪恶,不至于失败了就不再振作起来。
“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么?” ,和合本的译法在语气上 “不是可弃绝的” 成了先决条件,先有这条件然后才有耶稣基督住在心里。其实这里是 ズ述一种情形,不是提出条件。按英文本 N.A.S.B. 本句译作 do you not recognize this about
yourselves that Jesus Christ is in you? Unless indeed you fail the test (你们在这方面还不认识自己有基督住在里面么?除非你们真的经不起考验)。中文新旧库译本的译法,在语气上跟 N.A.S.B. 相同── “难道你们指着自己不晓得基督在你们里面?不然,你们就是考不中的” ,那意思就是说,你们理当知道自己有基督住在心里,理当有能力得胜,除非你们真是经不起考验,那就恐怕你并不是真有信心了。
6 上节是论到哥林多人,本节却论到保罗和他的同工。保罗盼望哥林多人不论自己是否有信心,是否经得起考验,总得要认识保罗和他的同工们,都是有真实信心,经得起考验的人。哥林多人可不该把保罗跟那些假使徒,假弟兄相比。他们认识保罗是真神仆,不但对保罗有好处,对他们本身的信仰和灵性也大有好处。
3.求告( 13:7-9 )
这三节经文共有两次提到 “求” 字。原文 euchomai 在此是祈求的意思(英译作 we pray )。在此保罗为哥林多人有两项祈求:
A.求神叫他们一件恶事都不作( 13:7-8 )
B.求神叫他们进到“完全”( 13:9 )
A.求神叫他们一件恶事都不作( 13:7-8 )
7-8 这里所说的 “恶事” ,指上文所提他们想附从假使徒的迷惑( 11:3-4 ),毁谤使徒( 12:16 ),以及容留各种罪恶而不悔改( 12:20-21;13:1-2 ),保罗为他们求神叫他们一件恶事都不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保罗要那么严厉对徒哥林多人,而且准备处罚那些犯罪不悔改的人。因为保罗要求他们跟任何 “恶事” 都没有关联。
“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 ──换句话说,我这样严厉地对付你们,不是要显明我保罗比你们好、蒙悦纳,而是要求你们在主面 “行事端正” 。
“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罢。” 如果信徒自己的行为是端正的,自己省察知道自己的信心是实在的,是经得起考验的,那么任凭人家怎么批评,怎么看待我们都不要紧了。
“凡事不能敌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这句话针对那些同情犯罪和不肯悔改的人,他们可能凭肉体的情谊而同情犯罪者,说保罗对信徒太严厉,所以保罗提醒他们,我们凡事都不能抵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我们不能体恤人情或庇护罪恶而跟真理对抗,只能扶助站在真理一边的人。
B.求神叫他们进到“完全”( 13:9 )
9 这意思就是,就算我们被人(或被你们)看作 “软弱” (或看轻),你们却被人看作 “刚强” ──被人尊重、看得起──只要信徒真正在主里有长进,保罗都欢喜。因保罗在神面前为他们祈求的就是要他们 “完全” 。这第二项祈求跟第一项祈求互相补充。先是消极方面不作恶事,后是积极地进到 “完全” 。 “完全人” 原文只有一个字 katartisis ,就是 “完全” 的意思,是名词。全新约只用过这一次。中文新旧库与吕振中本都译作 “完全” ,英文 K.J.V. 译作 perfection , R.V. 译作 perfecting 。
4.表白( 13:10 )
10 这类似的话,保罗在 10:8;12:19 已经说过他重覆这话,为表明他这样严厉地对付他们,并不是滥用他使徒的权柄。相反的,他巴不得能不用权柄对待他们,所以他先写信给哥林多人,希望在见面时,他们已经悔改,就可以不用严厉对付他们了。
五.末了的话( 13:11-14 )
这几节末了的话,充满慈祥温柔的语气,虽然在全卷书信中有不少严厉的话,但在全书的结语中,保罗很诚恳地表露他对哥林多人的好意。
1.保罗的愿望( 13:11 )
A.“愿弟兄们都喜乐”( 13:11 )
11 “喜乐” 原文 chairo{ ,是欢喜或喜乐的意思。但因为这字可以用作问安语,所以,在和合本中有少数几次译作 “问安” (参雅 1:1; 徒 15:23;23:26; 约二 10-11 等)。而英文 K.J.V. 在此译作 farewell (再会,告别),但在其他地方都译作 rejoice 或 glad (参希文经文汇编)。
“愿弟兄们都喜乐” 这话是普遍对一切弟兄说的。不论是反对保罗的或拥护保罗的,保罗都愿他们喜乐。哥林多教会的弟兄之中有些是遭遇患难的( 1:4-7 ),有些是快乐的( 1:24 ),有些叫保罗忧愁的( 2:5 ),也有些叫保罗快乐的( 2:3;7:13 ),有些是顺服保罗的,有些是批评保罗的( 10:6,10 )。无论他们是怎样的弟兄,保罗都愿他们蒙福而有喜乐,不论他们的处境如何,他们当靠主喜乐。
“喜乐” ,对在患难、试探中的信徒来说,是已经得胜的表示,对在平安中的信徒是已经感恩知足的表现。
B.“要作完全人”( 13:11 )
11 就是要信徒追求完全的意思。原文只有一个 katartizesthe 。其字根 katartizo 在新约中,和合本除译作完全之外,也译作 “补” (补网──太 4:21; 可 1:19 ),或作 “预备” (指预备作某种用途──罗 9:22; 来 10:5 )或作 “相合” (林前 1:10 ),或作 “挽回” (加 6:1 ),或作 “造成” (来 11:3 ),或作 “成全” (彼前 5:10 )。
基督徒应当追求在生命上成长,在属灵品德上进步,在各种工作恩赐上更有信心和更善于运用。要向着 “完全” 追求,也就是要不停止追求,要不自满,不停滞。
C.“要受安慰”( 13:11 )
11 这句话当然是针对那些受患难和因犯罪受了责备而知罪的人。保罗劝他们要受安慰,在痛苦或忧伤的时候,不要过份自信自尊,不肯接受弟兄爱心的帮助;也不要自暴自弃,不接受别人的安慰和鼓励,无故的自己苦待自己。因神允许我们受苦的目的,不是叫我们受损害,是叫我们得安慰,并用自己所得的安慰去安慰以后遭遇同样痛苦的人( 1:4-7 )。
D.“要同心合意”( 13:11 )
11 对哥林多教会来说,这是他们最急切的需要,因为他们之中有许多纷争结党的事,这也是整个哥林多前后书的教训之宗旨。
E.“要彼此和睦”( 13:11 )
11 本句英文标准本 K.J.V., N.A.S.B., R.V., R.S.V. 都是译作 live in peace (生活在平安中)。 但 “平安” 用在关乎信徒之间的公共生活时,实际上就是指彼此间的关系和睦。信徒个人生活圣洁,内心就有平安,信徒都不亏负别人,教会就有平安。那就是和睦的意思。
F.“仁爱的神必同在”( 13:11 )
11 使徒称神为 “仁爱、和平的神” ,怎样才能得着这仁爱、和平的神的同在?要实行爱心和追求和睦,照着以上使徒的五点愿望和要求去实行相爱与和平。
2.信徒的问安( 13:12-13 )
12-13 12 节是关乎哥林多信徒彼此之间的问安, 13 节是保罗替马其顿的信徒向哥林多信徒问安。
可见使徒鼓励信徒彼此之间互相关怀,不论远近的信徒,都该这样彼此关心问安。 “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 ,新旧库本译作 “以圣洁的亲嘴礼彼此问候” 。 N.A.S.B. 译作 greet one another with a holy
kiss 。
3.祝福( 13:14 )
14 全新约中只有本节记载了这么完全又简洁的祝词。包括三位一体之神的同工和祂与人的同在。 “耶稣基督的恩惠” 指以基督救赎之恩为基础的一切恩典。信徒是根据基督的恩惠才得与神和好。 “神的慈爱” 是神为我们预备救恩的理由。罪人可以得救就是因神丰富的怜悯和慈爱。 “圣灵的感动” 把神的慈爱与基督的恩惠浇灌在人心里,帮助人明白并接受神的爱和恩典。祂不但过去感动我们,也要常常感动我们,叫我们常领受并传扬祂的恩惠与慈爱。
问题讨论
保罗第二、三次到哥林多是在什么时候?
为什么保罗要一再声言他不再宽容哥林多教会中的犯罪者?
基督因软弱被钉十字架是什么意思?
“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住在你们心里” 是否表示哥林多信徒还未有基督住在心中?
要怎样待软弱的信徒才像父母般的爱心?从保罗身上可以学习到什么榜样?
保罗为什么一再重申主给他权柄是为造就信徒?本书的结语中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一三 1 保罗快要前往哥林多探访。他来到了,信徒间的罪便要被审查。这等审查要按神在申命记十九章 15 节所定下的原则来进行: “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 保罗不是说他要主持审讯。这审讯会由地方教会执行,他则充当一名顾问。
九.保罗的使徒身分有哥林多信徒作证(一三 2 ~ 6 )
一三 2 在第二次探访的时候(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记载),保罗曾警告他们说,他要严厉地对待犯了罪的人。现在虽 不在 他们 那里 ,他也预先告诉他们说,他 若再来,必不宽容 耶些犯罪的人。
一三 3 哥林多信徒正受假师傅蒙骗,他们怀疑保罗是否真使徒。事实上,他们是要求他拿出 凭据 ,证明他真正是神的代言人。证明 基督 真的藉 保罗 说话 的凭据是什么呢?保罗回答这问题前,先引述他们这无礼的要求: “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 …… ”
然后他以插句的形式,提醒他们说,基督已经以 大能 向他们显现。他们相信福音时,生命中那重大的革命性的改变并不是 软弱 的。
一三 4 保罗提到“软弱”和“大能”时,会想起从软弱得刚强这似非而是的道理,这在救主和衪的仆人的生命中都可看见。我们的主 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 。衪的追随者本身也是软弱的,但主却藉 他们彰显衪的 大能 。保罗说 我们 …… 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所指的并不是复活。他的意思是当他到访的时候,他会处理那些犯罪的人,从而彰显 神的大能 。他们说他软弱可鄙;他要向他们显示,他执行纪律时可以是刚强的!
一三 5 本节与第 3 节上半部相连如下:“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 他们自己是保罗使徒身分的凭据。他们是藉 他被带到救主面前的。他们若要看他的荐信,便应看看自己。
本节常被误解为我们寻求得救的确据,就应看看自己的内心。但这只会带来失望和疑惑。得救的确据首先从神的话语而来。我们相信基督的那一刻,便可从圣经知道我们已经重生。随 时日过去,我们也可找到这新生命一些别的证据──喜爱圣洁,恨恶罪恶,爱弟兄,行公义,顺从神,从世人中分别出来。
但保罗并不是要哥林多信徒自我省察,作为得救的凭据。他是要求他们从自己的得救中找出保罗使徒身分的证据。
只有两个可能性: 有耶稣基督在 他们 心里 ,或他们是 可弃绝的 ,是膺造的。 可弃绝的 一语原用来描述那些经试验而发现是假的金属品。因此,哥林多信徒或是真信徒,或是经不起考验而成为 可弃绝的 。
一三 6 若他们的结论是他们真正得救了,则使徒保罗便是真使徒而 不是可弃绝的 。哥林多信徒生命中奇妙的改变不可能由一个假师傅而来。
十.保罗愿意亲切地对待哥林多信徒(一三 7 ~ 10 )
一三 7 保罗继续谈论惩处哥林多教会中犯罪者的题目。他说他祈 求神 使哥林多信徒,不要因容忍他们中间的罪而作 恶事 ,而是要努力不懈地处罚和挽回犯罪者。他这样祈求不是为了 显明 自己 是蒙悦纳的 ,或使自己站在较有利的位置上。他希望他们这样做,不是单单为了他可藉他们的顺从,来显明他自己的权威。这个绝对不是保罗的意思。他希望他们这样做,是因为那是正确和诚实的。他宁愿他们这样做,纵使他因而看似是 被弃绝的 。
这里也是保罗并不自私的一个明证。在他的祷告中,他常常想 别人的好处,而不是自己被承认。若保罗带刑杖到哥林多去,以声明他的权威,并在教会纪律上得到信徒服从他的指示,他便可以此来与假师傅争辩。他可以说那是他合法之权威的明证。但他宁愿当他不在哥林多时,信徒能自己采取适当的行动;纵使这在律法主义者看来,他似乎是处于不利的位置。
一三 8 本节中的 我们 大概是指使徒们。保罗是说,他们所作的一切,必须是为了神的 真理 得扶助而作的,而不是为了任何自己的动机。就是在执行教会纪律的时候,也不应容让个人报复的因素潜进去。凡事都应以神的荣耀和主内肢体的好处为依归。
一三 9 这里再次显出使徒保罗对哥林多信徒的绝对无私。若他的软弱、被蔑视、受责备,能使他们在神的事上得刚强,他就 欢喜 。他因此欢喜,并且也求神叫他们 作完全人 。关于惩处教会中的犯罪者一事,保罗祈求他们可成为完全。神整全的旨意能在他们生命中行出来,是保罗热切的盼望。如何治说:
“保罗祈求他们能从混乱、纷争和邪恶的光景中完全复原过来,回到他们堕落前的景况。 51 ”
一三 10 保罗写这信,是盼望他们得以完全。他宁愿当他不在他们中间时写这信,以期达到这些结果,而不愿到了见他们的时候,要 照主所给 他 的权柄,严厉的待 他们。纵然他要严厉地待他们,也只是 为造就 他们,而 不是为败坏 他们。
十一.保罗奉三一神的名作末了的祝福(一三 11 ~ 14 )
一三 11 这里,使徒保罗要猝然间结束这封颇为激动的书信。保罗以 愿弟兄们都喜乐 这句话跟他们说再会后,随即作出四方面的劝勉。首先,他们 要作完全人 。动词跟马太福音四章 21 节“补网”一词相同,也有“改正你们的行为”的意思。哥林多信徒要停止争执和犯罪,并要彼此和谐相处。
要受安慰 也可理解为“要受鼓励”或“要受劝勉”。他们从使徒保罗受了严厉的训诫。他在本节劝他们要欣然接受这些训诫,并且实行出来。
要同心合意 。当然基督徒 同心合意 的唯一方法是要有基督的心,就是要想衪所想的,使他们的思想和推理全部都服从基督。
要彼此和睦 。从十二章 20 节显然看见他们中间有结党纷争。律法主义渗入教会后,往往有这情况出现。因此保罗首先吩咐他们惩处犯罪者,并要与主内信徒和睦相处。
他们若这样做, 仁爱和平的神必常与 他们 \cs9 同在 。当然,在某个意义上,主是常与衪子民同在的。这里的意思是,他们若在这几方面顺服神,神要以特别亲近和亲切的方式把自己显明出来。
一三 12 亲嘴 是使徒时代信徒间彼此问安的形式。原文作圣洁的亲嘴,意指那不仅是一种没有感情的记号,而是带 真诚和纯洁的。今天许多国家的基督徒仍以亲嘴问安。然而,在某些国家,男性彼此亲嘴会被误会为同性恋。若这样的传统会严重影响基督徒的见证,则信徒不必严格遵守。在这些情况下,信徒可以圣洁的握手取代。何治说:
这个不是永久的命令,因为命令的精意是,基督徒应以当代和当时社 认可的方式表达他们彼此间的爱 52 。
一三 13 众圣徒 的问安是要提醒哥林多信徒,他们已被带进一个广阔的相交中;也让他们知道,别的教会正盼望看见他们在主里的成长和顺服。
一三 14 本节是新约中一个美丽的祝福,也是唯一包含三一神三位的祝福。
蓝斯基作结论说:
I 保罗警告在第三次拜访时要采取激烈行动(十三1-10) 保罗在这里以胁迫的口气,说到他要第三次拜访哥林多。他通知受信人,当他再来时,再不宽容犯罪的人。他们既然要求基督在他里面说话的凭据,那就等着瞧吧!他告诉他们,正如基督因软弱被钉十字架,如今却因上帝的能力仍然活着;他(保罗)也是一样,虽然如同基督一样软弱受苦,却也会靠上帝的大能去面对他们。因为他们要求凭据,保罗也向他们挑战,要求他们证实自己是否持守信仰。他向他们保证,在他这一方面,他绝不行事违背真理。
1. 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们那里去。第一次是保罗初到哥林多传福音,第二次是写了哥林多前书后“痛苦的”拜访(见导论)。第三次拜访在十至十三章中已提过好多次(十2,十二4、20-21),从这些经文和现在又提到的情形来看,保罗是准备摊牌了。
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保罗在此没有任何预示,就节录了申命记十九15(七十士译本)。第一世纪的犹太教强调控告的事需要至少两个人的见证。耶稣指示门徒有关教会纪律的实行,也应用相同的要求(太十八16),新约还有其他地方也反映同样原则(约八17;提前五19;来十28;约壹五8)。
保罗在此引用这段经文,引起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指保罗在第1-2节提到二次、三次访问哥林多,有点类似律法所要求的两三个见证人。这几次访问所提供的证据,足以支持保罗在哥林多想要执行的管教行动。可是保罗第一次的访问实在不能说是对哥林多人罪行的见证(因那是初次旅行布道,之后教会才建立)。再者,第三次访问也不能算是一个“见证”,因为保罗是想要采取管教行动。这种解释也造成似乎保罗误用了申命记十九15的经文,因这里显然是指对人的见证(而非对事),新约其他地方也是如此用法。
另一种解释是说保罗在此提出的警告(2节)就是所需要的见证。但难处是尽管有多重警告,所牵涉到的见证人却只有一位。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保罗既已下定决心,一到哥林多就采取管教行动,他在这里只是向他们保证,他会照耶稣的指示和教会所认可的法律程序,作他要作的事86。
最后,保罗也可能是向那些可能控告他的人提出挑战;保罗的意思是:如果他们要控告他,他们必须预备两三个见证人,来支持他们的指控。这种解释也说明一个事实:不只哥林多人要受保罗审断,保罗自己也要受他们审断(5-10节)。
2. 我从前说过,……就是对那犯了罪的,和其余的人说。保罗用的是完成式(proeirēka,直译为“我已警告过”),指过去提出的警告,但到如今还有效。接下来保罗又提出警告,并且特别指出他何时第一次提出这种警告:如今不在你们那里又说,正如我第二次见你们的时候所说的一样。保罗第一次警告是在他“二次拜访”时提出,也就是他被犯罪的人攻击(参,二5,十12),“痛苦的”拜访时。从此处经文看来,我们知道保罗第二次拜访时,对那些仍然不肯为先前犯的罪悔改的人,提出严重警告。
保罗提到对那犯了罪的,可能是指十二21,性犯罪而未悔改的人(参,林前六12-20),而其余的人可能是指默许这种性犯罪的人(参,林前五2、6)。
保罗警告的内容是:我若再来必不宽容。保罗已警告过,他第二次拜访时将采取管教行动(林前四18-21),但后来他没有这么作,却是写了一封“严厉的”信给他们。现在他要第三次拜访他们,他警告他们,这一次他再不宽容了。
3. 保罗在这里提出2b节:“我必不宽容”的理由。他说,因为你们既然寻求基督在我里面说话的凭据。我必不宽容。哥林多人因为受到敌对保罗的人的影响,用各种标准来试验保罗使徒职份的可靠性。其中一个标准是:真使徒说基督要说的话,他们要寻求这个标准是否成全在保罗身上。其中的凭据包括引人注意的出现方式,带有能力的讲话方式(十10),且能行神迹和异能(十二11-13)。保罗不反对这种标准,但也有相当程度的例外。他已学会基督的能力是住在软弱的人身上,而不是那些引人注意的人。并且基督是透过祂的仆人在传扬福音时为祂说话,而不是因为他们话语有力。
为了答复要求凭据的问题,保罗说他必提供基督在他身上说话的证据,但必不会像他们所喜欢的那样。他必不宽容他们。他会厉害的使用他的权柄(参10节)。在这一方面,他警告哥林多人:基督在你们身上,不是软弱的;在你们里面,是有大能的。当保罗在哥林多行出使徒的凭据时(十二12;参,罗十五18-19),基督就藉着圣灵在哥林多人当中满有大能地运行;但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是想到基督的大能会在他对那些沉溺罪中,死不悔改的哥林多人采取管教行动中彰显出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一30-31,对那些混乱主餐的人所说的话,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他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我们若是先分辨自己,就不至于受审。”
4. 祂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上帝的大能仍然活着。保罗提醒他们,现在靠上帝能力活着的基督,曾在软弱中被钉十字架。他们应当了解,这正是保罗自己使徒传道职份看似矛盾之处:我们也是这样同祂软弱,但因上帝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祂同活。使徒软弱的许多凭证(参,一3-11,四7-12,十一23-29),不应使哥林多人看不见基督的能力在他的使徒职份中彰显出来的事实。在承认自己在基督里软弱的同时,保罗却说要用基督管教的能力来面对他的读者87。
5. 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这里用的反身代名词(heautous,“你们自己”)表示保罗强调,是哥林多人本身应当省察,而不是他。他希望他们看看自己是否持守信仰,也就是福音;他们的生活是否符合福音信仰。
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保罗在前书中强调圣灵与教会和个别信徒同在的重要性,并其中隐含的道德涵义(林前三16,六19-20)。在此段经文中,哥林多人在道德方面的失败使保罗忧心(参,十三21),基督藉着圣灵同在必然有的伦理要求,使保罗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岂不知……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哥林多人似乎很自信基督在他们中间,保罗问这问题的目的是要唤醒他们:这件伟大事实隐含的道德涵义。
6. 我却盼望你们晓得我们不是可弃绝的人,正如保罗在前一节所强调的(用反身代名词),哥林多人应当自己试验,他们是否持守信仰;他在这里也强调(用加强语气的代名词hēmeis,我们)他的希望是他和他的同工都能够通得过哥林多人的试验。这一点似乎很奇怪,因为从上下文的思想脉络来看,保罗所希望的应该是哥林多人能通过试验,怎么反而是他和他的同工要通过试验?这件事的解释如下:哥林多人藉着察验自己,得到的结论是他们的确持守了信仰,因此基督是在他们里面;哥林多人也因此承认保罗和他的同工也通过了试验。因为如果他们持守了信仰,住在基督里,那是因为他们透过保罗和他的同工的传道工作而得到的,这也就证实保罗是真使徒,他通过了试验。
7. 我们求上帝,叫你们一件恶事都不作。保罗透露他祷告的内容,不只显出他关心哥林多人,同时也劝勉他们。他祷告要他们不作的恶事,从上下文来看,是不要他们失去信心(5节),落入不道德中(十二21)。
保罗恐怕他的动机遭人误解,故说明他祷告的理由是这不是要显明我们是蒙悦纳的,是要你们行事端正,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吧,虽然他也希望他们会发现他们的使徒经得起试验(6节),但这还不是他主要关心的。他是希望他们远离恶事,不是因为因此他的名誉受损,而是因为他希望看到他们作正直的事。
那些以为使徒保罗通不过试验的人,可能会说他拿不出基督在他里面说话的凭据,也就是说他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表,他的言语也算不了什么(十10)。他们也认为在他的服事中,少有属灵大能的明证(例如:见异象和行奇事神迹,参,十二1、11-13)。保罗在“愚妄人的谈论”中提出他们要求的凭据,虽然他有自己强调的重点(见十一21b-十二13注解)。但就保罗而言,真正能证实他使徒职份的,不是炫耀这些能力,而是他带领的信徒生命的改变。一旦他们通得过持守信仰的考验,且表现在他们生活中,有道德方面的更新;那么保罗使徒职份的真实性就得以证实了。(参,三1-3)
8. 为了避免他所说的“任凭人看我们是被弃绝的”这一句话,被人误以为是他承认作错事,保罗又说,我们凡事不能抵挡真理,只能扶助真理,这里的真理最主要是指福音,而保罗坚持的是他不可能行事与福音中所隐含的真理相违背。
9. 即使我们软弱,你们刚强,我们也欢喜。这句话加强了第7节所说的,而且以通用的词汇重述。正如第7节所说,保罗准备让人以为他是被弃绝的(通不过试验),只要哥林多人行事正直就好。现在他又以更广泛的词汇,说到他也预备好,甚至很高兴成为软弱的,如果这样能让他带领的信徒得以刚强。在传道过程中,保罗发现,经常在他的软弱中,同时有能力在别人身上发动(参,四11-12,十二7-10)。这个事实是根据上帝定意使用今生软弱的器皿来成全祂的目的(参,林前一26-29)。保罗在他带领的信徒身上所寻求的能力,乃是向福音委身的能力,而透过如此的委身奉献,在他们的生命中产生道德的更新。
并且我们所求的,就是你们作完全人。在他带领的信徒背叛他,质疑他的使徒职份时,他最主要关心的不是自我称义,而是要他们成为完全;这是使徒保罗基督徒灵命成熟,完全献身为上帝而活的标志。
10. 保罗总结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所以我不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把这话写给你们,好叫我见你们的时候,不用照主所给我的权柄,严厉的待你们。这句说明目的的话正符合十-十三章的内容,保罗在当中重复说到要严厉使用权柄(十5-6、11,十二20,十三1-4)。虽然保罗一再威胁要动用权柄,但他仍一直希望事实显明他不需要如此行(十2,十二19-21)。因此我们可以说,十至十三章的目的是要唤醒哥林多人,回转过来,以致能拒斥假的福音,排斥敌对保罗的人的虚情假意,并在他们的生活中,活出福音所隐含的道德涵义,以免保罗要严严的使用他的权柄。
保罗说他的权柄是主所给我的权柄……原是为造就人,并不是为败坏人。在保罗着作中,有其他地方说到使用权柄是要败坏(例如:把那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林前五3-5;参,提前一20),但权柄最主要的功用是建立、造就基督的教会。这是本书信中一再强调的(参,十8,十二19)。
Ⅱ 结语
A 末了的劝勉与问安(十三11-13)
11. 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弟兄这个字是通称,指所有基督徒(一8,八1也如此用)。都喜乐是译自希腊文chairete,也可译作“再见了”,此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6也译作“喜乐”,同样是简短的劝勉中的一句话。但此处译为“再见了”更能切合此信的结语;因为这信充满了焦虑、自我辩护、申诉敌对者,又冷嘲热讽;似乎不可能在结尾劝勉他们要喜乐。
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保罗要他们如何作完全人,意思应当很清楚。他希望哥林多人拒斥敌对他的人所传的、不同的福音(十一1-6);要认清他才是他们的真使徒(十13-18,十一21-23,十二11-13),并要他们确保在他们当中不准有不道德的行为(十二20-21)。保罗向哥林多人所要求的,就是要他们省察自己,成为完全;以致于当他来到时,不需要严厉使用他的权柄(5-10节)。
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这也应当算是保罗对哥林多人的要求;它让我们想到哥林多前书成书时,教会因不和睦而受损(参,林前一10-12,三1-4);这仍是教会问题的根源(参,十二20)。在这些劝勉之后,保罗加上保证,如此仁爱和平的上帝,必常与你们同在!这个应许不应该是一种赏赐,如果哥林多人顺从保罗的劝勉,就会赐给他们。这个应许应当是对那些愿意顺从的人的一种鼓励,也表示他们得到能力的来源,有力量如此行。
12. 你们亲嘴问安,彼此务要圣洁。在新约中,亲嘴是问安和尊敬的记号。例如: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西门,在他进他的房子时没有与他亲嘴(路七45)。亲嘴也是表达情感的象征,如多得赦免的妇人,连连亲耶稣的脚(路七38、45);又如浪子的父亲拥抱、亲吻迷途知返的孩子(路十五20)。保罗一再劝勉教会会友要以圣洁的亲嘴,彼此问安(另译)。除了此处之外,这种劝勉也用在罗马书十六16;哥林多前书十六20;帖撒罗尼迦前书五26;参彼得前书五14。
亲嘴必须要圣洁,表示不能有邪欲掺杂。亲嘴是一种问安,是平安的记号,也是基督徒舍己的爱(agapē)的象征。在后新约时代,早期基督教礼仪,特别是圣餐礼中,都沿用圣洁的亲嘴,或礼仪的亲嘴(cultic kiss)。但在很早期历史中,就有人反对这种习行;原因是容易引起非基督的怀疑,也为着避免邪欲的危险88。
13. 众圣徒都问你们安!保罗在这里所指的众圣徒,应指马其顿所有的基督徒,或特别指马其顿城中的基督徒;保罗就是从那里写了这封信。
B 祝福(十三14)
14. 此处最后的祝福特别重要,因为有三重。在新约中也只有此处的祝福明显地将父、子、圣灵相提并论。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保罗在八9写道:“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为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见八9注解)这是保罗要他的读者想起的,主耶稣基督恩典的本质。这恩典是人不配得的,却是那么慷慨丰富,为了罪人的好处而无条件赐下。
上帝的慈爱是整个保罗神学的主题。上帝透过基督成就伟大的和好工作,使人能与上帝相和(罗五6-8;林后五18-21)这事已显明出来了。这是保罗要他的读者思想的,上帝之爱的本质。这其中所牵涉到的,又是人完全不配得的,令人希奇的丰富恩惠。
圣灵的感动,感动译自koinōnia,基本意义是“有份”、“参与”。圣灵的感动可以说是有份于圣灵,而圣灵又是基督徒共同分享的实体(objective genitive construction)。圣灵的感动也可指圣灵创造出来的团契(subjective genitive construction)。这两种概念都说得通,在保罗书信其他地方也找得到(例如:哥林多前书十二13说到,基督徒既是从一位圣灵受洗,也同饮于一位圣灵)。无论如何,基督徒只有当圣灵作主,使我们能与祂分享时,我们才能“客观地”在圣灵里分享。
|
|
哥林多后书第十三章
13:1
本章为保罗在结束此信时说的劝勉的话。他根据旧约所定审理案件的原则(申19:15),说他来处理教会的问题,不会只听片面之词,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这说明他第三次的访问是具决定性的。
13:2 这里有他在2:1所说的第二次访问的一些具体资料,证明他的确去了,但过程不愉快。参2:1注。
13:3-4
保罗因为谦卑、隐藏、不夸口,好象很软弱,不象反对他的人那末张狂夸耀,令到哥林多教会中一些人说他不够做使徒的条件。保罗因此说,在必要时,特别在处理哥林多人的问题上,他会刚强,必不宽容。他有看来软弱的一面,也有真正刚强的一面,就象基督被钉十字架时,好象很软弱,但祂从死里复活,却表现出了神的大能,因为“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1:25)。
13:5-6
哥林多人要求保罗作使徒的凭据。保罗反问他们应该拿出凭据来证明自己真有信心。与其问基督有没有向保罗说话,不如问自己基督真住在他们里头没有。“可弃绝的”是说通不过这试验而被弃绝。那些假冒的使徒便属可弃绝之列。
13:7
保罗希望哥林多人能发现他确已通过这试验。他求神让他们端正行事,不作他信中一再谈到的“恶事”。要是他们能行事端正,时时有基督在心里,即令他的使徒是假的也没有关系,因为他来时已经用不着行使惩治的权柄,来证明他是使徒了。最重要的事是他们蒙神的悦纳。
13:8-9
8节可能为当时很普通的一句格言,保罗引用来说明:使徒行使权柄只可以用来支持真理。要是他来时大家能看清事实,分辨真假,根本用不着他来惩处。这样,即令他被人视为软弱,只要他们真能在神面前刚强,也就满足了。
13:11
“仁爱和平的神”:保罗很少用这称呼来称神,他多用“和平的神”(罗15:33;16:20;腓4:9等)。可能哥城教会的分裂是因为爱心不足,要他们从神多得爱心,共享和睦。
13:12-14 看《林前》16:20注。保罗要他们思想神藉着圣灵的能力,在基督耶稣的恩惠里,给的福分何等无穷无尽。